精選辛亥革命紀念館觀後感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1W
博物館集陳列展示、文物收藏、宣傳教育與科學研究等功能於一體,是辛亥革命專題博物館中展覽規模最大、陳列科技含量最高、復原場景最多、參觀導覽系統最全的博物館。那參觀辛亥革命紀念館的觀後感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辛亥革命紀念館觀後感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精選辛亥革命紀念館觀後感範文

辛亥革命紀念館觀後感1
  
  在近代史課堂上,老師向我們細細地講解了中國近代尋求復興的歷史,這段歷史有血有淚有屈辱有成功,有一場場中國人救亡圖存的救國運動。其中,我對在清朝末年1911年在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頗感興趣。於是,我特地去了一趟湖北武昌,這個爆發了辛亥革命開端之武昌起義的地方,參觀了辛亥革命博物館。辛亥革命博物館,是武漢市為紀念辛亥革命武昌首義100週年而興建的一座專題博物館。它位於武漢市武昌區閲馬場首義廣場南側,與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俗稱紅樓)、孫中山銅像、黃興拜將台紀念碑以及烈士祠牌坊處於同一軸線上。沿着這條軸線走,回望那段腥風血雨的革命歷史,孫中山、黃興等英雄為推翻腐敗落後的清朝統治,建立共和體制而前赴後繼。來到辛亥革命博物館的正前方,我為之屏息讚歎。它的外形設計獨特,融合了中國傳統建築元素和現代建築特色。高台大屋頂的架構配以楚國紅的色調,寓意敢為人先,不怕犧牲的首義精神。走進博物館內部,沉重的歷史感撲面而來。博物館的基本陳列費為幾大部分——晚清中國,革命原起,武昌首義,創建共和以及辛亥百年五個部分。走進第一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條約牆。《南京條約》、《虎門條約》、《天津條約》《煙台條約》、《辛丑條約》等等,一條條不平等條約就如一座座大山,壓迫着中國的老百姓,分割着中國的土地,剝奪了中國的主權。我抬頭仰望着這一堵堵傾斜高聳的石色條約牆,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清朝政府何其無能,讓中國淪落到如此任由列強宰割的恥辱境地,推翻清朝統治勢在必行。
  
  穿過第一展廳,來到第二展廳。這裏,講述了辛亥革命的原起。展廳一開始向我們介紹了孫中山少年以及青年時期的一系列活動,包括最著名的興中會創立與活動。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組建中國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成立,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被確定為同盟會綱領。展覽按比例復原了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時的會址,頭頂上的星空以世界地圖為底,同盟會額個分部地點羣星閃耀。孫中山手寫的同盟會誓詞十六字綱領,一筆一劃寫在天幕上,刻在我心上。孫中山是近代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是中國革命民主派的光輝旗幟。看着博物館中陳列的一件件與孫中山先生相關的物品,看着一張張孫中山先生的照片,我對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180度環幕影院還原“第一槍”。青石板,老屋,古樹,小巷茶館,德和酒莊,街上奮勇當先的革命黨人„一幕幕微縮實景把1911年10月10日那晚的驚心動魄逼真地呈現在我的眼前。最吸引人眼球的是180度環幕影院放映了專門為辛亥革命博物館拍攝的影片《武昌首義》,還原了當時武昌起義的全過程的真實影像,而且在銀幕下方是大型的電子沙盤模型,展示了武昌舊城風貌。我的眼前浮現出了當年先烈們在此上拼殺的場景。
  
  參觀完辛亥革命博物館之後,我深受教育,得知今日中國之獨立富強來之不易。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餘年的封建帝制,拉開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序幕,使中國歷史步入民主主義革命的新進程。以鮮血和生命展開的這場偉大的革命,其光輝業績彪炳千秋。作為一名中國人,要始終明白落後就要捱打,以辛亥精神嚴格要求自己,堅定共產主義的信念,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勝的信心,勇於進取,敢於奉獻,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貢獻。
  
辛亥革命紀念館觀後感2
  
  國慶期間,我要去武漢參加蒲公英·星星火炬青少年大賽的決賽,就順便到武漢玩了一下。
  
  10月4日早晨,我們來到了首義文化公園。公園裏矗立着“國父”、民主革命之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銅像。
  
  公園再往裏走便是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紅樓,它因建築色的棕紅而得此名。該舊址原為清政府設立的湖北諮議局局址,清宣統二年(1910年)建成。1911年夏,四川保路運動和廣州黃花崗趙義像一排排巨浪猛擊着清玉朝這條快傾覆的大破船。同年10月10日,湖北的革命黨人在同盟會的影響和推動下,在孫中山先生民族民主民生革命旗幟的指引下,“敢為天下先”,打響了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的“第一槍”,革命首先在武漢三鎮取得了成功和勝利,此後,全國有14個省先後鬧革命,宣佈獨立,腐敗的清政府終於被起義推翻。革命後,在原湖北諮議局局址上,重新組建黎元洪都督的鄂軍都督府,建立中華民國。
  
  紀念館內陳設着各類書刊、老照片和歷史遺物,包括陳天華寫的《警世鐘》、《猛回頭》,鄒容寫的《革命軍》,譚嗣同的《仁學》和一些光緒、宣統和民國年間的武漢照片,如:漢陽兵工廠裏工人們正在制大炮、武昌起義裏的巷戰、漢口老街上人羣摩肩接踵的場面等等。除了這些東西,還有黃興和孫中山親手寫的“推翻腐朽滿清,建立民國政權,天下為公”的對聯,孫中山寫的“博愛”等字帖。武昌起義裏志士王悼甫用過的手槍和血衣,志士紀德倫用過的步槍等。
  
  時間一晃便過,我和爸爸只好戀戀不忘地離開了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辛亥革命紀念館觀後感3
  
  5月31日下午,我們小組一行人來到了位於武昌區首義廣場的辛亥革命紀念館,紀念館外牆為紅色,整個紀念館呈“V”形,象徵着革命的最終勝利。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這代表着同盟會綱領的十六個字懸掛在辛亥革命紀念館中,字跡依次出現,燈光的巧妙設計使它看上去彷彿是孫中山先生當年手書的一般。這個從中學就開始學習的概念,鼓舞了無數仁人志士為之奮鬥,為着推翻清政府,實現共和而努力,但在現在看來卻有些複雜。“驅除韃虜”的口號表示,革命的目的在於推翻清政府的統治,但是在當時的中國,壓迫着廣大人民,是中國陷於黑暗之中的遠遠不止清政府。辛丑條約後,清政府已經完全淪為了帝國主義的傀儡,但自1900年惠州起義以來,孫中山便一直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希望他們可以幫助中國的革命,因此這也決定了辛亥革命的一大侷限性——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沒有認識到資產階級革命需要推翻帝國主義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歷史任務。因此辛亥革命一定是帶有侷限性的,它不能將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解救出來,不會完成自身的歷史使命。但它同時也有着巨大的歷史功績:其一,從政治上來看,辛亥革命被中國共產黨稱為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滿清政府及中國實行二千餘年的封建皇權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其二,從思想上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場深刻的思想啟蒙運動,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其三,從人們的生活習慣來看,“新禮服興,翎頂補服滅;剪髮興,辮子滅;愛國帽興,瓜皮帽滅;天足興,纖足滅;陽曆興,陰曆滅;鞠躬禮興,跪拜禮滅……”舊的禮儀、道德被新禮儀、新道德所代替,促進了人們、思想與生活方式的革新。
  
  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後,孫中山又先後發動了二次革命、護法運動等運動以反對袁世凱,維護民主共和,但都相繼失敗。此時,十月革命的成功給孫中山指明瞭中國的發展方向。十月革命的勝利後引起了孫中山的重視,他致電蘇俄政府,祝賀他們取得十月革命的勝利,並表達了“中俄兩黨團結共同鬥爭”的願望。蘇俄政府也於1919年、1920年兩次發表對華宣言,聲明放棄沙俄時代從中國掠奪的一切特權,廢除沙俄政府同中國政府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使孫中山倍受鼓舞。後來孫中山還會見了共產國際遠東局書記維金斯基和民族殖民地問題委員會祕書馬林,談起學俄、聯俄之事。在交往中,孫中山真正認識到了“真誠的朋友是蘇俄”。在談到為什麼要聯俄時,孫中山指出:俄國革命“不但是打破俄國的帝國主義,並且是打破世界的帝國主義”,這對於處在半殖民地地位的中國來説,它是反帝鬥爭中最可靠的同盟者。他認為聯俄還有另一個意義,他説:“吾等欲革命成功,要學習俄國的方法、組織及訓練,方有成功的希望”。繼而五四運動爆發,強大的無產階級羣眾力量使他看到了國民黨不曾發動起來的人民的力量。後來加上共產黨人的積極主動的幫助,孫中山慢慢意識到了中國革命的道路,提出“聯俄,聯共,扶助工農”三大政策,明確了中國革命不僅僅需要結束清政府的統治,更要反對帝國主義列強,實現民族獨立。
  
  歷史是永恆的,銘記歷史是每一代人的責任。對於今天的我麼來説,則更要堅決按照黨的路線建設祖國,從身邊每一件事做起,為早日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