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關於大國崛起觀後感精選範文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5W

《大國崛起》紀錄片在拍攝過程中奔赴世界各地,力求還原最真實的歷史情形,拍得有多用心,看得就有多認真,你從中有什麼樣的反思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最新關於大國崛起觀後感精選範文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最新關於大國崛起觀後感精選範文三篇

大國崛起觀後感1

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近日推出12集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引起強烈反響。對於眾多國人來説,這部紀錄片無疑稱得上是一次“歷史教學片”,是對公元1500年以來世界9個主要大國發展史的一次集體學習。

用電視畫面展現曾經的大國興衰,顯然沒有浩瀚的歷史典籍來得深刻。但是,電視能以光和影的三原色轉變形象地將歷史上曾經的輝煌、榮譽、血戰前行和繁華散盡形象地在大眾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將歷史反思從精英的書齋挪移到草根大眾思考的有益嘗試。央視將9個大國的500年興衰史用12集的短短篇幅濃縮,絕非大眾娛樂的電視劇快餐,而是品讀歷史的鏡鑑和對中國未來的深深思索。

在過去的500年間,中國所謂的盛世已經持續至清康乾時代,期間還包括明初鄭和浩大船隊的遠洋。但這只不過是古老的“中華龍”慣性繁華的迴光返照。而從14世紀開始的300年間,歐洲文興復興擊碎了中世紀宗教的神學桎梏,將人們從矇昧主義、禁慾主義和神祕主義解放出來,在精神方面為近代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發展奠定了基礎。從1500年開始,歐洲的強國你方唱罷我登場,引領了歐洲作為全球翹楚的新時代。

無論是伊比利亞半島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通過海洋冒險成就的海洋霸權,抑或荷蘭憑藉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創立的商業帝國,還是率先發起工業革命推動自由貿易成就的大不列顛“日不落”帝國,以及法德兩國的隨後興起。這些歐洲強國都是通過制度和體制創新、科學和文化的發展、將商業和自由貿易作為大國崛起的基本要件。至於繼承歐洲文化譜系的美國在另一塊大陸的崛起,日本和俄羅斯的後發制人,除了自覺的趕超意識,也經歷了制度轉型的陣痛。當然,這9大強國的輝煌中也都沾染了窮兵黷武的戰爭殘酷和侵略他國乃至滅絕異質文化的原罪。但不管如何,自1500年以來的500多年間,這些強國或有興衰,但他們的一個或多個在21世紀依然佔有全球主導地位。即,西方社會主導全球的大趨勢並沒有逆轉。

對中國而言,讀懂這9個大國的興衰起伏,對於中華民族的復興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9個大國在過去的150年間和中國都發生過直面接觸,對中國而言更多是不堪回首的痛苦記憶。但沉浸在歷史的傷痛和仇恨中是沒有意義的,基於意識形態的偏見嘲弄和怒斥資本主義的罪惡更是無謂的。在全球化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中國要實現民族復興和大國崛起首當其衝地要融入這個世界。改革開放,制度創新,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的理念等等,這些既是中國從既往強國的興盛中總結的經驗,也是從某些強國的滅亡中汲取的教訓。

半個世紀前毛澤東主席在回答民主人士黃炎培先生對新中國如何擺脱歷代王朝“興勃亡忽”的質疑時,給出的藥方是“人民民主”。今天,這句話對中國如何實現民族復興和重新崛起依然具有現實意義。當綜合實力成為衡量大國地位的標準時,作為硬實力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同作為軟實力的政治文明和文化影響力一個都不能少。美國的強國之路充分驗證了這一點。而新一代的中國領導人也以超凡的政治智慧將“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並列。

必須釐清的是,和上述9個大國不同的是,中國的強國之路有着5000年和平包容文化的深厚根底,絕少侵掠他國的文化傳統的貪婪品格。也正因為如此,在學習9大國優點的同時,中國可以避免其他強國最終“亡乎”的歷史宿命。

不過,僅有和平的理性,經濟的勢力和開明的政治依然不能實現強國之夢。如中國兩宋,經濟文化發展俱佳,政治也相當開明,但依然是偏安一隅最終被異族所滅。去年5月22日,美國《紐約時報》在評論版中罕見地以中文標題發表著名專欄作家克里斯托夫的評論文章:“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雲”。這雖是對美國提出的警醒,但也給我們以警醒,強國之路,必須要保持軟硬力量的綜合平衡,綜合國力的哪一個要素都不能偏頗。

大國崛起觀後感2

“中國是個大國”。歐洲這樣説,美國這樣説,我們自己也這樣説。“中國已經崛起了”。歐洲這樣説,美國這麼説,我們自己也這麼説。怎麼説呢?總而言之,在神祕的東方,一顆曾經墜落但敢於拼搏的明珠正在升起,那個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古老的中國又重新煥發了活力。我們這些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裂開嘴笑了。如果中國的崛起是以中國人的命換來的……如果中國的崛起是以不惜犧牲一切為代價的……如果中國的崛起是以不求質量只求速度發展起來的……如果中國的崛起是以淚水和苦恨交織而成的……如果、如果,那麼多的如果,如果是這樣,我們裂開的嘴是該笑還是該哭呢?趙啟正説:中國是有幾件華麗的外衣,但如果看看裏面的襯衣,可能是舊的,甚至已經需要更換了。呂鳳鼎説:當人們將中國捧到“異乎尋常的高度”時,我們自己應該一則以喜,一則以憂,要看清自己的位置。孫振宇説:在處理國際關係時,我們要防止被捧殺。

這麼多的良言,中國,你聽到了嗎?作為中國人,我的中國,我的家興旺發達,我的家繁榮昌盛,我當然自豪,我當然驕傲。但當中國的崛起充斥着謾罵,當中國的崛起被一些激憤所遮掩,我怎麼還能忍得住?我愛中國,可我的愛並不無知,我想要的中國,我心目中美好 奪目的中國,永遠都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時代的更迭、世事的亂象、人心的浮躁、道德的下滑、自然的災害。我的中國,我是多麼不想讓你經歷這一切!我無能為力,可當這些東西侵襲了你,我的中國,我是多麼希望你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啊!我的中國,你曾經信仰的“人命關天”終究還是抵不住時光的碾轉嗎?凌厲的時光終究還是將理想與現實分割兩岸嗎?“人命關天”還是最終變成中國回憶裏永久的圖騰了麼?站在崎嶇不平的地平線上,我的中國,我我最終還是忍不住哭了。遙望彼岸,我的中國。"人命關天“的時代還是湮沒在回憶中了嗎?“大國崛起”,“人命關天”,一念之間!

大國崛起觀後感3

央視二台正在播放的大型電視記錄片《大國崛起》,引起了中國社會各階層廣泛的關注。我個人認為這是今年央視最有震撼力的電視片。

這是中國中央電視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國的強國曆史為題材並跨國攝製的大型電視紀錄片,解讀15世紀以來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史,探究其興盛背後的原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片所説的“世界性大國”,不是人口和麪積意義上的大國,而是在歷史“成為全世界的歷史”之後出現的具有全球性影響的國家。

今天的中國,正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擁有眾多人口和悠久歷史的中國如何借鑑國外的成功經驗?中國的幾代領導人反覆強調:我們的發展,要吸收和借鑑全人類的文明成果。那麼,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應該以什麼樣的胸懷和態度來看待曾經在近現代歷史上引領世界潮流的國家?中國的和平發展,可以從中借鑑什麼樣的經驗和教訓?我們該如何認識中國?我們該如何看待世界?一部十二集的電視也許不可能給出答案,至少可以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迪。

思想的解放是先導。這是電視對我的啟迪之一,英國工業革命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國確立了統治地位,它解放了人們被禁錮的僵化思想。誕生了一批偉大的科學家,瓦特、牛頓是他們的傑出代表。英國可以為出身地微的牛頓舉行國葬,皇室成員、親王親自為他抬棺。這在其它當時等級森嚴的歐洲國家是不可想象的,更不用説中國。

當時經濟的飛速發展的迫切需要新技術,為什麼唯獨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正是英國相對而言比較開放、自由的宗教環境,為優秀科學家的誕生提供了寬鬆的空間。這些標新立異的科學工作者才沒有被當成異教徒燒死。如果瓦特研究萬能蒸氣機的實驗被當狂熱的宗教界成挑戰上帝的舉動;如果珈裏略的悲劇降落在瓦特身上,英國還有工業革命嗎?

改革體制是關鍵,這是電視對我的啟迪之二。一百多年前,美國的大炮打開了日本封閉的國門;這和中國的情況何其相似?

日本人能迅速認識到幕府體制的僵化,改變國體為天黃掌權的君主立憲制。當中國的皇帝還在紫禁城內醉生夢死的時候,日本不但派出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天黃也親自到歐洲發達國家考察。日本最終目的作出了脱離亞洲,與歐洲列強為伍的明智選擇,為自己的崛起找到了夥伴。日本的百年維新讓自己成為世界經濟第三強國,日本的強國經驗最值得中國借鑑。

俄羅斯的改革和日本類似,沙皇親自到歐洲留學。用歐洲的先進技術實現了自己富國強兵的目的,俄羅斯廢除農奴制後,為自己的工業化和對外擴張提供了充足的勞力和兵員。讓自己成為歐洲事物的最後仲裁者。

改革體制不能一蹴而就,這是電視對我的啟迪之三。沙皇彼得一世、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本來是俄羅斯改革體制最有力的推動者,可當改革到一定階段時,改革必然觸犯到這些人的利益,此時他(她)們都同時不約而同成為改革的反對者。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葬送國家幾十年改革的成果。

如何用制度約束改革的既得利益者,防止他們成為繼續革新的反對派,這是保證革新持續到成功的關鍵。在近代世界歷史舞台上忍氣吞聲二、三百年的中國,如何看待這些年已經成功崛起的國家?是臨淵羨魚,還是退而結網?這是每一個關心國家、民族前途的人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大國崛起》能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