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後感四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9.43K
黃河孕育了華夏民族,長江見證了炎黃曆史。江山不老,祖國常春!祝願偉大的祖國永遠繁榮昌盛!那麼關於大國崛起的觀後感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後感四篇,以供參考查閲!
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後感四篇

《大國崛起》觀後感

看完了《大國崛起》這本書,思緒卻難以平息。這天,世界進入全球化時代,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方興未艾。我們中國也站在了新的起點,但讀懂幾百年來幾個大國的興衰起伏,對於中華民族的復興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九個大國在過去近兩百年間和中國都發生過直面接觸,還有一些不堪回首的痛苦記憶。但是歷史的潮流畢竟浩蕩向前。這天的世界是開放包容的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浪潮滾滾向前。中國要實現民族復興和大國崛起首當其衝地要融入這個世界。改革開放、制度創新、科學發展、和諧社會等理念都為中國在新世紀的發展注入了鮮活的力量。這些既是中國從既往強國的興盛中總結的經驗,也是從某些強國的衰落中汲取的教訓。

聆聽歷史是一種偉大的智慧,回望大國風雲,讓歷史照亮我們未來的行程。五百多年前,人類透過海洋搭建起真正的世界舞台,大小強弱的國家都在這個舞台上表演了自我的主角。近代以來中國雖受盡了列強的蹂躪和種種磨難,這天中國的崛起卻走的是和平發展的道路,中國不稱霸也永遠不會侵略、威脅別的民族。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潮流有一點是能夠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各國家各民族平等和睦相處、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將是人類共同追求的方向!

《大國崛起》觀後感

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近日推出12集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引起強烈反響。對於眾多國人來説,這部紀錄片無疑稱得上是一次“歷史教學片”,是對公元1500年以來世界9個主要大國發展史的一次集體學習。

用電視畫面展現曾經的大國興衰,顯然沒有浩瀚的歷史典籍來得深刻。但是,電視能以光和影的三原色轉變形象地將歷史上曾經的輝煌、榮譽、血戰前行和繁華散盡形象地在大眾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將歷史反思從精英的書齋挪移到草根大眾思考的有益嘗試。央視將9個大國的500年興衰史用12集的短短篇幅濃縮,絕非大眾娛樂的電視劇快餐,而是品讀歷史的鏡鑑和對中國未來的深深思索。

在過去的500年間,中國所謂的盛世已經持續至清康乾時代,期間還包括明初鄭和浩大船隊的遠洋。但這只不過是古老的“中華龍”慣性繁華的迴光返照。而從14世紀開始的300年間,歐洲文興復興擊碎了中世紀宗教的神學桎梏,將人們從矇昧主義、禁慾主義和神祕主義解放出來,在精神方面為近代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發展奠定了基礎。從1500年開始,歐洲的強國你方唱罷我登場,引領了歐洲作為全球翹楚的新時代。

無論是伊比利亞半島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通過海洋冒險成就的海洋霸權,抑或荷蘭憑藉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創立的商業帝國,還是率先發起工業革命推動自由貿易成就的大不列顛“日不落”帝國,以及法德兩國的隨後興起。這些歐洲強國都是通過制度和體制創新、科學和文化的發展、將商業和自由貿易作為大國崛起的基本要件。至於繼承歐洲文化譜系的美國在另一塊大陸的崛起,日本和俄羅斯的後發制人,除了自覺的趕超意識,也經歷了制度轉型的陣痛。當然,這9大強國的輝煌中也都沾染了窮兵黷武的戰爭殘酷和侵略他國乃至滅絕異質文化的原罪。但不管如何,自1500年以來的500多年間,這些強國或有興衰,但他們的一個或多個在21世紀依然佔有全球主導地位。即,西方社會主導全球的大趨勢並沒有逆轉。

對中國而言,讀懂這9個大國的興衰起伏,對於中華民族的復興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9個大國在過去的150年間和中國都發生過直面接觸,對中國而言更多是不堪回首的痛苦記憶。但沉浸在歷史的傷痛和仇恨中是沒有意義的,基於意識形態的偏見嘲弄和怒斥資本主義的罪惡更是無謂的。在全球化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中國要實現民族復興和大國崛起首當其衝地要融入這個世界。改革開放,制度創新,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的理念等等,這些既是中國從既往強國的興盛中總結的經驗,也是從某些強國的滅亡中汲取的教訓。

半個世紀前毛澤東主席在回答民主人士黃炎培先生對新中國如何擺脱歷代王朝“興勃亡忽”的質疑時,給出的藥方是“人民民主”。今天,這句話對中國如何實現民族復興和重新崛起依然具有現實意義。當綜合實力成為衡量大國地位的標準時,作為硬實力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同作為軟實力的政治文明和文化影響力一個都不能少。美國的強國之路充分驗證了這一點。而新一代的中國領導人也以超凡的政治智慧將“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並列。

必須釐清的是,和上述9個大國不同的是,中國的強國之路有着5000年和平包容文化的深厚根底,絕少侵掠他國的文化傳統的貪婪品格。也正因為如此,在學習9大國優點的同時,中國可以避免其他強國最終“亡乎”的歷史宿命。

不過,僅有和平的理性,經濟的勢力和開明的政治依然不能實現強國之夢。如中國兩宋,經濟文化發展俱佳,政治也相當開明,但依然是偏安一隅最終被異族所滅。去年5月22日,美國《紐約時報》在評論版中罕見地以中文標題發表著名專欄作家克里斯托夫的評論文章:“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雲”。這雖是對美國提出的警醒,但也給我們以警醒,強國之路,必須要保持軟硬力量的綜合平衡,綜合國力的哪一個要素都不能偏頗。

《大國崛起》觀後感

—帝國春秋

它曾以戰敗國的身份失去土地、財富、以及應有的尊嚴;它曾以民主、和平的方式來實施統一;它曾以鐵和血的手段來實現統一;它曾以工業革命技術的先進來證明自己的強大;它曾以武力的方式來征服整個世界;它曾以下跪的姿態來懇求世界的原諒。它就是充滿傳奇色彩的德意志羅馬帝國,一個不可征服的,強大的日耳曼民族。

每當我看《大國崛起德國篇》,我的心中充滿了萬般敬仰,同樣也充滿了萬般沉痛。德國在國家衰敗,領土分裂,民族矛盾惡化,外國勢力入侵,真可謂是內外交困。可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以全國之力來發展教育;以教育的方式來培育人才;以人才的智慧來創新技術;以技術的價值來開發工業;以工業的先進來發展經濟;以經濟的形式來證明強大。從教育到強大,德國不知含辛茹苦了多少年,過來多少代。

每次我看《大國崛起德國篇》,我心中就充滿的無數疑問。為什麼德國能在民族分裂,國土分裂,經濟分裂的環境下僅僅用了41年就實現了統一?為什麼德國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僅過去20年又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什麼日本以德國為老師,中國以德國為效仿對象?帶着這些疑問我再次觀看《大國崛起德國篇》,當我看到剛剛上任的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來到了波蘭華沙猶太人紀念碑前,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震驚不已的舉動時:他跪倒在地。一位記者寫道:“不必這樣做的他,替所有必須跪而沒有跪的人跪下了。”這時,我想我已經明白,我已經有答案。德國人誠懇的接受了自己歷史上沉痛的一面,誠懇地回憶自己的錯誤,幫助德國人大大地減輕了民族復興的困難。勃蘭特是跪下了,但德意志卻站起來了,德國重新回到了世界的懷抱。

德意志,在哪裏?為了統一與強大,為了自由與平等,為了子孫與後代德。國經濟學家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德國經濟統一;德國國王用自己的財富換取教育快速發展;德國宰相用自己的鐵與血的誓言換取德國的統一與強大。

當今的德國,已是統一與強大的國家,已是世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已是歐盟的核心成員,已是世界經濟第三強國。再聯想我的祖國—中國,卻不乏有些絕望與期望,當今的中國已面臨內外交困的局面。在內,領土尚未統一,貪污腐敗的現象已多不勝數,教育體系還是處於危弱發展狀態,領導人只看見自己的利益,總是把一些難辦的國際問題留給下一代。在外,美國、日本、印度等國家對中國虎視眈眈,菲律賓佔中業島已長達41年之久,又侵佔黃巖島;而日本更是抱着一顆強佔釣魚島之心,假如日本得逞,勢必要影響中國領土主權,不僅使統一台灣時間拖長,而且可能使台灣獨立;美國又重返亞太地區,但它最重要的是針對中國,幾次重大軍事演習都把中國視為最大的假想敵,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中國的強大。中國要想強大,必須統一。國家領導人要時時刻刻明白一旦中國大陸有點動亂,台灣就很有可能趁機獨立,所以武力奪島有時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完成國家統一,中國才能算真正的強大。

隨着國際形勢日益嚴峻,中國人民的愛國心受到了極大的挑戰。我們中國人民都要知道在我們面前的是中國,在我們心中的是中國,永遠跟隨我們的也是中國。

中國在我們腳下;

中國為我們驕傲;

中國讓我們勇往直前。

《大國崛起》觀後感

《大國崛起》是一部近代全球的發展史,它以歷史和全球的視野解讀了15世紀以來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和美國。這九個先後崛起的大國適時出發、各領風騷,演繹出大國風采的歷程。深入文脈,縱觀列強的發展史。我們不免會發現,看似偶然的崛起,似乎都是必然的歷史結局。歷史的長河仍在緩緩的流動,認真學習總書記所提出的:把握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規律,認識和把握時代發展的趨勢,提高治國、理政的才幹。是每一個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願望的國人所需要的。

上世紀,應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毛主席曾精煉而深刻的總結了中華民族的特性: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我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潛力。八年艱苦抗戰,向世人證明了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到底的民族氣概,30年改革開放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向世人展現了我們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巨大成就。隨着“中國崛起”“當中國統治世界”等言論不斷湧現世界舞台時,我們亦感到: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日子亦將來臨。能否擔負起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經受住世界體系對我們的考驗,是當代中華兒女必然要應對的挑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