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後感2021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9W
祖國是一部可以影響歷史的世界名著,每一頁都有時代的最強音。祖國前程美,燦爛又光明。那麼關於大國崛起的觀後感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後感2021,以供參考查閲!
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後感2021

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後感

對中國而言,在《大國崛起》中的其他大國的興衰起伏,整個對中華民族的復興與這些大國都至關重要,他們對中國而言,更多的是不堪回首的痛苦回億,但沉浸在歷史的傷痛和仇恨是沒有意義的,中國要實現民族復興和大國崛起,首當其衝地要融入整個世界。

和其他九個大國不同的是,咱偉大的中國有着五千年深厚歷史和包容其他文化的深厚根底,可在《紐約時報》評論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雲。”這雖然是對美國的警醒,但業給我們以警醒,強國之路,必需保持軟硬的綜合平衡,哪一個要素都不能偏廢。

大國的崛起靠的是科級,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説到底就是國民素芝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

1876年,美國為慶祝獨立100週年的時候在費城舉辦國際博覽會,當時清政府業派出展出團,在這次博覽會上,英國展出最新的蒸汽機車,英國展出大功率電動機、發電機,而中國展出的是銀銀打製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腳繡花鞋,這是文明死亡的原因,無一例外,都不是把他殺而是自殺,他們早已失去創新活力,他們早已被歷史淘汰出局,這就是時代差距。

那麼,一個居安思危的國家才會有資格談論還會是第一。

今天的中國,正在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用油廣袤土地,眾多人口和悠久歷史。中國將創造人類歷史發展上的重大奇蹟,而這以過程也在深刻地改變着中國社會,影響着世界格局。

近代以來的追趕,讓世界再次聽到中國的聲音,一位老人在南海邊畫出了一個圈,咱改革開放,制度創新,就是這位老人給咱中國作出的貢獻,這幾十年來的鉅變,使我們能夠從容自信地立足於世界,探究雜技地強國之路。

正如結束了對日本,韓國訪問的美國常務副國務卿斯伯格轉往北京與中國長楊潔篪舉行的會晤,對於國際社會關係的中方會在朝鮮政策方面做出重大改編的猜測,楊潔篪向媒體迴應稱,“我們反對朝的政策是一慣的,包括對朝鮮半島的核心問題,我們的政策也是一貫的,我們將繼續堅持不懈地為參觀朝鮮半島無核化朝鮮半島與中國合作不懈努力。”

現在的生活是幸福的,是祖國賦予我們的,在我心中,祖國是我的脊樑,我們的復興之路還未結束,作為一位中學生,可想而知,我們的肩上負擔的膽子還很重,為了中華民族的夢,為了每個人心中的夢,同學們,大家共勉吧!中國,加油!我們的未來不是夢!

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後感

精益求精,勤懇鑽研,這是我完整地將六集紀錄片《大國崛起》看完之後最強烈的感受。在生產的第一線,他們都是默默無聞的勞動者;他們平凡,只因大匠運斤的高超技藝而偉大。從坦克焊接到火藥微雕,從造船到醫生,從古文物修復到汝窯燒製技藝的傳承與探索……不甘於已有技術水準,每一次的苦心鑽研,每一次的勇敢挑戰,他們身上都在演繹着身為大國工匠的精神本色——追求卓越。

傳承,更是為了創新。中國作為禮貌古國,正是一代代的能人巧匠用自我的智慧在這棟禮貌的大廈上不斷添磚加瓦。優秀的技藝需要傳承,但傳承的同時也需要敢於創新。將立體的雕刻作品拓印在二維的紙上,正是李仁青鑽研的結果。當教師從授業的第一天就説,拓印自古以來就只能平面作品上完成時,普通匠人只需學會已有的東西便可,可是李仁青選擇向無人涉足的領域,開始漫長的摸索。前行的路是未知的,但正是他心中追求卓越的信念,才得以讓無數古文物的研究和修復得以進行,讓人們領略到禮貌古國的魅力。

這樣的精神在大學尤其重要,我們經過課堂所接收到的知識,只是前人已有的成果,若止步於此,知識不會更新,社會無法向前發展,科技也只能停滯不前。僅有在舊的成果上鑽研新的領域,國家社會發展才有不竭的動力。

創新,是為了追求卓越。工匠們默默無聞,他們本是普普通通的工人,但因心中懷揣追求卓越的信念而發光發彩。特高壓線路作業工人王進就是在一次又一次地尋求更高的突破,從660千伏到1000千伏,他用精湛的技藝確保了千家萬户的正常用電。不安於現有技術的他,成為了掌握特高壓帶電作業少有的頂尖技工。正是這樣一次次的嘗試和突破,我國才能成為世界上少數掌握了特高壓輸電技術的國家。

在他們身上,我能感覺到“把精益求精當作一種信仰”,“愛較勁兒”的工作作風。匠人們不僅僅侷限於把已有的技術熟練掌握,還要要求自我做到更好。工作的每一處細節,糊弄固然容易,可是當自我的名字印在產品上的那一瞬間,榮耀與職責就隨之而來。

大學,做大學問,成大境界。每個人手中都有一把鏨子,去雕刻自我的前途,也會在將來自我的崗位上雕刻國家的未來。幹好自我崗位上的事,將其做精,做細,做奇,便到達了新境界,這也是校訓“學以精工”所要傳達的精神。追求卓越,在原有起點上仍然不滿足現狀,不故步自封,勇於向新的目標探索,這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精神。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科技必然扮演越來越重要的主角,這更要科技工作者們敢於創新,追求卓越,敢想敢做,每件事都努力做到極致。

我們應發揚大國工匠的精神,用自我雙手、智慧和膽略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後感

管理課有空似乎是必看《大國崛起》,這次是美國篇。不過話説回來,《大國崛起》真的很經典,看着一個國家的浮浮沉沉就像看着一個嬰兒長大般,時而驚喜,時而驚恐,時而有感於時間飛逝,時而沉醉於時代印。一篇結束,起身,感慨於一切都已過去,然已成歷史又將再次鋪成未來的路,接受後來人的審視。就像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樣,每個大國似乎也走着盛盛衰衰的路。

1929-1933年,美國的關鍵詞估計是是經濟危機和羅斯福。紐約股票市場的崩潰很不客氣地宣告了經濟危機的到來,而胡弗政府的放任自由政策只讓經濟危機越演越烈,800家銀行倒閉,140萬家企業關門大吉,200萬人在全國各地流浪。如果説一個國家是一個大企業,在生死關頭還挺着杆子堅持着原來的一套套,那就只能走進死衚衕。既然不換制度,只能換高層。所以羅斯福來了。羅斯福跟胡弗不一樣,他主張“權變”:管理要根據企業所處的內外條件隨機應變,沒有什麼一成不變、普遍適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論和方法。有效的管理就是要與內外環境的變化相適應,隨機制宜。其實就是那句“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的都是好貓”。政府幹預市場,用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還調控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才能渡過難關,恢復經濟。古人説“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還是很有道理的。

另外,羅斯福的領導力在這場危機中也得到了極大彰顯。所謂真正的領導是個影響過程,是影響他人和團體實現目標的過程,領導力也就是影響力。而這時羅斯福的爐邊談話,無疑是一枚強心劑,在當時的美國民眾間極具現實影響力。國家最高領導人在耳邊説,大家放心,沒事的,麪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坐在爐邊的人應該是怎麼聽就怎麼覺得窩心吧。(插一句,一直覺得,他就職演講時的話真的很經典: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the fear itself.説得多好啊,正是這句話讓當時冒着大雪來聽他演講的10萬人都沒白來。)。

今年,美國的關鍵詞估計是經濟危機和奧巴馬。歷史的轉輪有時真的很奇妙,轉來轉去又轉到了一處(當然不能排除受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週期性的影響)。次貸危機越演越烈,第一位黑人總統似乎也有意效仿羅斯福,來個網上談話,穩固人心。布什政府的7000億美元救市一波三折,120多位經濟學家們舉着大旗反抗,説布什政府是在花納税人的錢,送華爾街大亨們“金色降落傘”,有失公平。而政府好像也不知道拿着這7000億錢砸哪兒,最近剛剛砸了200億來救花旗,明兒不知是救哪個了。今早的手機報又説,奧巴馬剛建成自己的經濟團隊,還保證兑現布什的救援金融市場的承諾。零零散散的一大堆,不知最後走向胡弗還是羅斯福?一切只需拭目以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