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文化紀錄片《鑑史問廉》的觀後感最新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31W

《鑑史問廉》通過對歷史進程中典型人物事件的展示,對當今社會的執政人員有着深遠影響,廉政文化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力量。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關於文化紀錄片《鑑史問廉》的觀後感最新範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關於文化紀錄片《鑑史問廉》的觀後感最新範文

 

鑑史問廉觀後感1

八集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鑑史問廉》以中華傳統文化為視野,縱覽中華民族五千年朝代演進,以"廉"為核心,以"清、勤、慎"為主題,對中華文明進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進行了充分展示,從歷史的興衰之道中探尋廉政文化的力量,為盛世鳴警鐘,為時代舉鏡鑑,內涵深厚,立意高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獨樹一幟的燦爛文化,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其中既包括昇平之世社會發展進步的成功經驗,也有衰亂之世社會動盪的深刻教訓。"在中國歷史上,反腐貫穿着中國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的全過程。歷朝歷代在反腐敗上都留下了大量的經驗和教訓,這些豐富的精神文化遺產,是我們治國理政的寶貴財富。

為政以德,是安邦治國的準則。中國傳統文化對為政者的道德修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用道德教化來贏得民心,是古代政治家們成就一番偉業的祕密。在漫長的歷史中,克偏、戒巫、範家、全節、修身,以及清慎勤這些被稱為為官之德的警句箴言,一直被歷朝歷代視為官德的重要內容。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那些恪守為官之德的政治家們用自己的選擇和堅守,譜寫了中華文明的閃亮篇章,那些面對利誘、黑暗和不公拍案而起的浩然正氣,已經成為國人精神家園裏的一座豐碑。這種用生命和熱血寫就的高尚,直到今天還在感動着我們。

作為共產黨的領導幹部,我們更應該恪守官德,做到善良、能幹、敬業、公正、守法、明辨是非,在黨憂黨,在黨護黨,從自身做起,做廉潔從政的模範。

一、加強學習,提高素養,在思想上牢固樹立廉潔從政意識

"讀書思廉"應是黨員幹部廉潔從政的基本要求。只有勤奮學習,加強黨性修養鍛鍊,才能從思想上牢固樹立廉潔從政意識。一是深讀史書與當代優秀文獻。中國是有着幾千年燦爛文明的古老國度,歷朝歷代都湧現出許多廉潔清官,諸如於謙拒賄手書"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杜暹出使埋禮金"等故事,至今讀來仍有新意;當代無論是"公僕本色、先鋒楷模"的鄭培民,還是"朝氣、土氣、正氣"的牛玉儒,亦或是"鐵骨丹心鑄税魂"的張羣,他們都是共產黨員的先進代表,展示了我們共產黨員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通過對這些先進事蹟的學習,能使我們更加堅定地認識到,只有始終牢記黨的宗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全心全意為人民羣眾謀利益,才能在各種形勢下不迷失方向;只有像他們那樣,始終關注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才能真正成為忠實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模範;只有像他們那樣,始終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才能不辜負羣眾的期望,才能凝聚羣眾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把我們的各項工作推向前進。二是細讀黨章與準則。每位黨員同志都曾在黨旗下緊握右拳莊嚴宣誓——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作為新時期的共產黨員,尤其是在當今紛繁複雜的社會形勢面前,時時温習黨章,時時以黨章標準規範自己的言行,其意義現實而深遠。只有熟讀《廉政準則》等黨內法規,才能從思想上提高每位黨員幹部的行事判斷能力,才能從行動上提高黨員領導幹部履職踐行水平。三是常讀警示與案例。 "常思貪慾之害",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保持正確的人生追求,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分得清黑白,辨得清真偽,看得清是非,克已自律,嚴於自察,永葆黨員幹部的清正本色。

二、注重自律,身體力行,在工作中始終樹立廉潔從政形象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 思廉只是敲響了心中的"大鐘",踐廉才是真正走進了廉政的"殿堂".對黨員幹部而言,在揚棄貪慾雜念、完成靈魂淨化的思廉過程中,不斷踐廉才算是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在實際工作中,要真正抵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從小處做起,積小成大,成就業績。從小事抓起,始終做到慎獨、慎微、自警、自省、自勵,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清清白白做官,正確行使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為人民謀利益,完成歷史賦予的重任。一是擦亮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户。但在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迷惑,太多的利益讓人眼紅眼熱。有人一夜暴富,有人一夜成名。現實社會中,正是有那麼一小撮眼紅眼饞而又掌握着實權之輩,在一次又一次的迷亂中迷失方向,被利有所求者的糖衣炮彈擊中。作為一名出色的黨政幹部,唯有以事業為重,以信念支撐,方可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認清方向,把好標尺,清而不亂。二是管好嘴巴。作為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執政黨,我們的出發點和歸宿地是為人民服務。"情為民所繫,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 ,這是我黨對廣大人民羣眾作出的莊重承諾。然而,正是一次又一次的觥籌交錯,事業上帶上了義氣和酒氣,工作中帶上了面子和人情,廉潔從政在第一道防線上蟻穴叢生。三是禁錮欲手。俗話説"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無論大小領導,從手中有權的那一刻起,我們必須經受的考驗便是各種利慾的誘惑,小至一張禮卡、一份紀念品,大至權錢美色交易,無不與這些腐敗幹部貪念強烈、伸手接受有關。縱觀腐敗者,由於平時不注重廉政思想的培養,而把權力當成是利益的化身,利用權力到處為自己撈好處,最終越陷越深,被金錢、美色所俘虜,卻失去了黨和人民的信任,失去了自己的人格,也失去了自由。當他們身陷囹圄,才悔悟自己的行為,才懂得衡量自己的得失,但都為時已晚,追悔莫及。

三、敢於較真,接受監督,在行為上始終保持廉潔從政作風

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接受人民羣眾監督是我黨一貫的優良作風。在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這一問題上,我們同樣需要敢於較真的精神,敢受監督的勇氣。一是要敢於較真。對於手握實權的各級黨員領導幹部來説,敢於較真的態度和作風尤為可貴和必要。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中央關於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和省委市委的實施意見以及領導幹部廉潔從政各項規定,嚴以律己,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率先垂範,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在工作上,認真落實"一崗雙責"要求,堅持貫徹下級服從上級、個人服從組織的組織原則,不越位、不缺位、不錯位,自覺維護班子團結,努力為主要領導分憂解憂。在紀律上,率先垂範,認真執行領導幹部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經常教育親屬自尊、自重、自愛。在生活上,發揚艱苦奮鬥優良作風,力戒大手大腳、鋪張浪費、講排場、比闊氣。二是要敢受監督。鄧小平在《共產黨員要接受監督》一文中説過:"共產黨員,特別是黨員幹部謹小慎微不好,膽子太大也不好,做事要有所畏,有所怕,不能無所顧忌。"唐太宗李世民曾把魏徵喻為一面鏡子,時時把魏徵的諫言作為衡量自己言行過失與否的標準,成就了唐朝的太平盛世。黨員領導幹部"雙重"組織生活制度是我們黨的一項基本制度,是黨員領導幹部接受監督、增強黨性觀念的重要舉措。要強化黨員意識,嚴格落實"雙重"組織生活制度,以一名普通黨員的身份參加好基層支部、黨小組組織生活,同其他同志一道,積極參加學習討論,如實彙報思想情況,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自覺接受黨組織和黨員的監督和幫助,帶頭把黨內政治生活嚴肅起來,促進黨風的進一步好轉,營造風清氣正的濃厚氛圍,始終做到潔身自好,清正廉潔。

鑑史問廉觀後感2

清官,歷來是百姓的追求與信仰。因為百姓總是那麼的善良,那麼的易於滿足,只要能被官吏幫到哪怕是一點點小忙,他們都會到處傳揚官吏的好處,即使別人不認同,他們也會堅定的信任下去。所以,成為一個清官,成為一個好官很容易,幫人民羣眾辦好事這就夠了。然而,要想成為一個名垂千古的清官廉吏,這就難了。因為光辦好事不行,還得把辦好事當成一種習慣,還得能解決百姓的困難,還得能公正的處理糾紛,還得讓自己和家人不貪不佔,直到生命的終點。這樣的清官是人人追捧的,因為的確很難得。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江湖好漢來投奔,王朝和馬漢在身邊。”相信二十多歲以上的人,絕大多數都對這句歌詞異常熟悉。包拯,包青天,鐵面無私,為民解憂,不畏權勢,大義滅親,讓千年後的我們仍然感懷這位古人,仍然對他持有崇高的敬意。很多人都説中國古代的百姓有一種清官情結,希望他們那個朝代有能為民請命的廉官能吏來守護他們,其實現代人依然有清官情結,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村長,一個街道辦的主任,只要是能幫助老百姓解決生活中的小麻煩,他們都會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人民心中的守護神。所以,清官還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在為政的崗位上,認認真真,兢兢業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貪不佔,那就是清官,就是好官。

或許,每個人都有一個清官夢,只是因為後來選擇的不同,而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清官的清結肯定是有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免不了要和政府部門的人打交道,所以跟他們打交道時多少都希望他們能很負責地幫自己的忙,而不耽誤自己的時間。過去風氣很不好,總有人把人民羣眾不當人,把自己當人,以至於人民和政府之間起了隔閡,有了矛盾。本來和諧的社會,被這些渣滓壞了風氣。這樣一來,人民對清官的期望就更強烈了,更希望清官出現,來造福一方。如今的中央領導,利劍一揮,先懲貪腐,順勢提拔清正之官,讓我們對自己的國家越來越充滿希望,對自己的未來也充滿了希望。大家不再害怕什麼了,敢在媒體或者街頭舉報貪官污吏了,這無疑讓清廉之官能夠嶄露頭角,讓他們來維持我們國家的和諧安定,讓人民羣眾能夠真正的奔小康了。所以説,生活在今天,我們是幸運的。

打擊貪腐,肅清風氣,讓清官不再是人民羣眾的追求,而是變成一種新常態吧!

鑑史問廉觀後感3

 世間法器規制公正者莫過於史。民不聊生、內憂外患、國破家亡……皆如浮動之影,驚心之劇,動魄之事,躍現史冊。重複之餘,輒乏新意,究其原因,何其相似?擇其一面釋之,結果時常因人而異。《鑑史問廉》以史為鑑,評議古代賢臣良將、清官廉吏憂國為民之德政,奸佞小人、貪官腐吏誤國害民之罪垢;論析定國安邦、強國富民之肅法嚴律,朝代更替、國破家亡之朽度腐制。觀之,其人其事皆歷歷在目,無不予世人以警醒,令今人哀之而鑑之。

    民盼清官,自古而然。封建王朝,社會地位皆分尊卑。帝王者自封天子,為民者皆如草薺,為官但凡有一官半職者便視若高民一等。昏君如商紂、隋帝楊廣、高宗趙構者,皆貪圖享樂,親小人遠賢臣、荒廢朝政、無視法度。各級官吏藉此滋長貪腐之風,為獲一己升遷而後得權謀錢,投上所好,搜民脂、刮民膏,競相賄賂。貪贓枉法盛行、社會治安日下、百姓苦不堪言,苛捐雜税未見減,正義伸張不可得。倘若此時有清官如包拯者,兩袖清風、為民請命、秉公辦案、造福一方,百姓豈不視之為青天?諸如屈原、狄仁傑、包拯、海瑞、于成龍者,莫不正道直行、竭忠盡智、心懷黎民。其處安穩之所,勤政愛民不為名,兼濟天下視己任;居窘境之中,窮困潦倒尚不同流合污,屢不得志亦不隨俗沉淪。蓋此其以清廉著稱於世,為後人所尊崇冀盼之故也。

    予素聞陷害忠良,誤國誤民,貪贓枉法如秦檜、賈似道、和珅者,皆不得善終。然剛直不阿,清正廉明,憂國憂民如趙廣漢、徐有功、岳飛者,皆不易保全。何故?豈因聖君難遇,賢良不佐,異黨相斥乎?非也。太史公曰:“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聖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嗟乎!倘使忠者盡其忠,賢者盡其賢,而不更國之制、革國之弊、變國之法度,小人遭劾、貪者受刑常視異己人為,而後“借題發揮”加以報復。貪贓枉法終不可遏,清廉賢明終不為恃。

    吾,生於範縣,自幼耳聞鄭燮曾為官於此近五載,得志加澤於民,政通而無私慾,享清廉之名,深為所動。“烏紗擲去不為官,囊囊蕭蕭兩袖寒”抒發其淡薄名利之清心,“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袒露其堅韌不拔之性情。然觀今些許為官者,竟不及板橋先生萬一。

    今之中國,對外開放創新制,深化改革相攆行,經濟發展邁闊步,惠民政策又一重。然國際風雲多變幻,世界經濟險象生,法制建設稍懈怠,幹部作風即放縱。於是乎,一撮思想不堅,立場不定,自律不足,貪念橫流者以權示下、枉視國法、背離羣眾,損國害民以萬計矣。然喜為政者善窺時弊,明於治亂,嫻於理政。廣開反腐之門,狠剎四風之氣,力行羣眾之路,照鏡子、正衣冠,貪官為之喪膽,百姓為之動容,風氣為之煥然。

    予嘗求古治世之道,禦敵治內莫不循理也,刑罰律令莫不嚴苛也,賢君良臣莫不思危也,然治世之象皆難久矣,何哉?制度使然。不以法制,不以民貴;皇親達官置身法外,生殺予奪常伴喜好;革新除弊裹足不前,依法治國形同虛設。倘使反腐倡廉常態化、監督機制信息化、法制建設創新化、善惡獎懲透明化,悉事盡在法疇,則人人皆可參飭吏治。如此,貪者畏而無貪之念,廉者慎而思腐之源,則國強民富可久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