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中國》紀錄片有感精選範文模板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1W
     《創新中國》該片主要講述了最新科技成就和創新精神,用鮮活的故事記錄中國偉大的創新實踐。給人們提供帶有啟發性、客觀性的時代景觀,而這種時代景觀正是通過一個個串聯的、時空交錯的故事呈現出來的。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觀看《創新中國》紀錄片有感精選範文模板5篇,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創新中國》紀錄片有感精選範文模板5篇

觀看《創新中國》紀錄片有感1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科技發展的內在引擎。縱觀世界強國的發展史,強國的興衰往往由歷次工業革命的結果。二戰後,美國為何能在經濟、軍事、文化領域獨領風騷,與其科技能力、創新能力慼慼相關。改革開放以來,隨着我國國力的增強,科技能力得到巨大的提升。然不可否認,我們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仍然非常巨大,雖奮起直追,卻還須更多的時間來檢驗。比如,如果戰爭爆發,則無所謂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結局只是勝利或者失敗。因此軍事裝備實力是最能平等體現科技水平的領域,我們無法直接檢驗與美國的差距,但我們仍不停地向技術停留在上世紀水平的俄羅斯進口武器,其實從側面反映出科技能力的差距。

通過此次觀看《創新中國》這一記錄片,讓我看到了我們國家尖端科技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看到了中國人、中華名族擁有的底藴與力量,看到了中國在當今世界舞台的崛起所帶來的影響,看到了那些學成歸來,不忘祖國的科學家,看到了敢做敢拼,不落人後的企業家們。一批批科學家,一批批工匠,一批批企業家,在各自領域裏煥發着光輝。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四集生命中關於奚志勇教授和登革熱的介紹。對於登革熱,在我的印象中是以蚊子為媒介的一種傳染病,街道在部署這項工作時,強調再強調的是把前門屋後的瓦罐翻過來,積水容易產生蚊子。蚊子太多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都很大,更何況對傳染病的防治,我們也都期望生活在沒有蚊子的世界裏。我小時候還幻想過,等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是否有可能採用某種頻率的脈衝波,能一勞永逸地消滅蚊子。但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技術,而且即使技術上能達到,也因為生態的問題不可能實施。讓我驚訝的是,奚志勇通過異想天開的方式,竟能和常人做夢時的想法能如此接近。儘管國際也有人在研究設想通過改變蚊子來達到減少蚊子的目的。但是蚊子數量龐大,如何能通過一個蚊子來改變一種蚊子,而又能使之絕育,這個命題讓很多科學家退步。奚志勇和他的團隊沒有氣餒,通過顯微鏡用極細的針頭把沃爾巴克氏體注入到蚊子中,通過以十萬次計算的失敗換來一次成功。儘管擁有技術專長,完成這一工作也並非是容易之事。奚志勇研究小組將沃爾巴克氏體通過顯微注射到了近500個蚊子胚胎中,最終只有6個孵化了。4只蚊子存活到成年,只有1只感染雌蚊將細菌傳遞給了後代,生成了一種數代遺傳的穩定的感染蚊品系。這項技術的成功並沒有讓奚志勇停下腳步,團隊的用研部門開始研究將沃爾巴克氏體植入桔小實蠅和稻飛蝨體內。這兩者都是中國最臭名昭著的農業害蟲,實驗要是取得成功將造福無數農民。

《創新中國》這部片子看得我非常感動,讓我明白什麼叫做默默堅守,什麼叫做創新精神,什麼叫做工匠精神。都説中國人的智慧是無窮的,然而中國人的創新精神不足一直為人所詬病。我想,並不是説我們中國人天生缺乏創新,而我們以前太習慣於模仿,習慣拿來主義,缺乏的是創新的動力。改革開放初期,只要膽子大就行成為“萬元户”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在國際競爭中需要更多的是核心競爭力。

 

觀看《創新中國》紀錄片有感2

這次的主題是物流,也是貼近我們生活的一個職業。中國快遞物流行業的高效眾所周知,基本能夠做到了“今天下單,明天送到”的中國速度。原本以為快遞只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產業,而《創意中國》裏告訴我們,不光是人力,在物流技術上,我們也是世界第一。

我們一般認為的快遞員文化水平不需要太高,影片中快遞小哥看到無人機操作面試手冊的時候就感覺“要求太高了”“我們這種非專業人士根本搞不來”。而有的人會説“我不這麼認為”,“我的優勢就是工作在第一線”,“我看到這個機會,一定會去爭取”。説這番話的快遞小哥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敏鋭的洞察到了無人機對於快遞行業的顛覆性意義,他知道自己的優勢就是在工作在最前線,xx獨特的地貌也成為了他施展才能的天地,他成為了操控物流無人機的第一批人。

努力準備,然後天時地利人和迎接成功,這就是中國夢的內涵。我們一代一代的勞動者不畏懼西方世界全方位的科技壟斷,通過自力更生、艱苦創業,通過自己的拼搏奮鬥“直道超車”去改變世界。《創新中國》裏用一個個鮮活的中國人形象去描述了一個宏大的願景,隨着一個個人物命運的變化,我們看到是中國人的腳步在慢慢前進,中國科技技術正在前行,正在打破一個又一個西方的壟斷。“中國速度”將更令人自豪,變革在改變中國,也在改變我們每一個人。

影片中的第二段介紹了無人駕駛技術,憑藉着大數據的威力,一台台工程樣車已經處於實驗階段。試想一下,目前我國走在前列的量子計算機如果能實際應用到各類前段科技產品的話,整個產業又將迎來一次新的技術革命。節目裏也説了“未知激發了創新者的熱情”,“做無中生有之事就是我們的樂趣”。看完後由衷地覺得科學是一個偉大而又充滿無限可能的事業。在中國的創新之路上,不僅有很多前沿科技產品,更可貴的是有一大批年輕的科技創新人才,有了他們,創新中國才能真正實現。中國正在前行,我們看在眼裏。時代在變,中國也一直在跟着時代的步伐。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世界科技創新的強國。

 

觀看《創新中國》紀錄片有感3

觀看《創新中國》紀錄片,看到了無人機、光量計算機、大飛機、3D距骨打印等等,該記錄片讓我看到了這樣那樣的最新創新成果,不竟讓想到他們是怎麼做到的?是什麼力量支撐着他們?我想用習總書記的一句話來描述,那就是他們都有一顆偉大的“中國夢”。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從我記事以來伴隨着國家改革開放一同成長,我出身普通的農村家庭,少年時期生活是能吃的飽、穿的暖,但穿過帶補丁的衣服、吃過一天三餐的鹹菜飯,家鄉從80年代黑白電視機到彩色電視機,96年參軍時發展到有了電腦和BB機,後來有了大哥大、二哥大等模塊手機,90年代末慢慢有了可以拍照的手機、彩鈴彩信手機,2000年後逐步進入互聯網、智能手機等高科技產品時代,直至現在的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改革開放40年來國家的經濟、建設、軍事的發展可以説是日新月異,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40年國家發展取得的成就可以説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奇蹟。可能是因為從軍的原因,平日對國防軍事還算比較關注,1999年看到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2003年看到了南海撞機事件等,看到了帝國主義的囂張、蠻橫,無比憤慨的同時也看到國防軍事力量同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明白了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從那以後每當看到新聞上先進的潛艇、軍艦像下餃子一樣的速度下水,戰機從殲六、殲七、殲八到國產飛豹、殲10系列、航母、艦載機直至最先進的殲20及無人機技術、火箭航天技術等等,看到國家國防軍事力量一步步走向強大心裏感到無比激動和自豪,沉睡的獅子終於醒了,東方巨人站起來了。

《創新中國》中的一項項發明創造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靈,看到那些學成歸來,不忘祖國的科學家們,看到了敢做敢拼,不落人後的企業家們正在為了偉大崇高或簡單執着的理想而不懈的努力奮鬥。他們的成功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還有多少科研人員一輩子為之奮鬥都沒有取得成功,我想有很多很多。當下,我們享受改革開放成果,享受着和平,享受着高科技時代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捷,我們應該要向所有默默無聞的科研工作者們表達無比感激和崇高敬意。想到自身工作,原來自認為的努力學習和工作,其實根本算不上,究其原因,我想是缺少一顆“中國夢”,希望每個中華兒女都心懷這顆夢,因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很慶幸有了這樣的感悟。

 

觀看《創新中國》紀錄片有感4

應該感謝**組織同學們觀看《創新中國》這部片子。之前,雖然聽到很多關於創新重要性的講述,但因為工作的慣性,我對於創新的關注是嘴上説説,實際很少主動去了解。現在觀看了片子之後,我有很大的震撼,無論是量子科技的運用,還是利用蚊子本身減少瘧疾的發病,以及在鹽鹼地上種糧食,我無不為中國的進步歡呼,無不為科技的發展點贊。在影片中,更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創新背後科技帶頭人和團隊歷經艱辛、排除萬難、嘔心瀝血、砥礪前行的感人事蹟。這些感人事蹟給了我3點啟示:

一是創新需要“別人説不可能我要試一試的勇氣”。當人們説這件事不可能完成的時候,我們會怎麼想?既然很多人都説不行,那就真的不行,否則也不會有這麼多人説不行。別人説不行,可能真的行不通,或者難度很大,成功的可能性太低了。最起碼,之前的我就會這麼想。但在看了給蚊子打針的介紹後,我改變了看法。別人説不可能的時候,是因為他的眼界、工作水平決定了他認為不可能。現在我認為,只有理論上有可能的事情,作為科技工作者,都應該去嘗試,特別是自己的研究範疇,更應該大膽嘗試。

二是創新需要“耐得住寂寞”。在影片中,我發現,創新都是需要科技工作者少則投入幾年,多則投入十幾年,並且在此過程中,你得承受別人不認可的寂寞境況,乃至冷嘲熱諷。看了鹽鹼地上種糧食,一個南方人獨自在北方,就是為了找到把鹽鹼地變田地的辦法,試了各種辦法,終於在十幾年後獲得成功。十幾年,整天奔波在田間地頭,鄉下海邊,沒有高樓大廈和美景,如果沒有一顆耐得住寂寞的心,我想,很多人肯定在中途就放棄了。

三是創新需要“失敗上千次也要堅持的恆心”。創新是一件在無數失敗中不斷總結不斷失敗又不斷總結的工作。我們熟悉的電燈的發明就是上千次失敗後的成果。當然,恆心不是指知道錯了還要一條路走到底,應該是在失敗時及時吸取教訓,直至找到成功路徑的過程。創新者如果沒有恆心,就如同一個浮躁的小孩,撿一樣東西的同時又丟一樣東西,不會真正取得成功。

看完片子,我還在思考一個問題,“創新會不會像經濟發展一樣,有着內在的發展規律”。如果有的話,我認為可以是這樣表述“創新的進步和經濟發展、國家的重視有着密切的正相關”。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國家的重視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的科技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已從望其項背到緊緊追趕,有些領域並駕齊驅,個別領域開始超越,但在一些投入大、研究時間長的領域我們還是落後的,還需要奮起直追。

在片中,我發現我們的創新大部分是應用型的創新,真正在基礎領域的創新幾乎沒有。讓我們感到自豪的量子研究領域,它的基礎理論和創新的基礎也是來自於別的國家。這是不是反映了我們創新中的一個巨大的短板——基礎理論的創新。從世界範圍來看,一個國家只有做到了基礎理論的創新,才能稱之為強國,正如十九世紀的英國和二十世紀的美國。而基礎理論的創新離不開整個國家教育體系的引導和重視。因此,要實現創新強國,就要有強大的教育支撐。

 

觀看《創新中國》紀錄片有感5

最近靜下來重新看了一遍《創新中國》 ,看完後沉默了一段時間,原因是被祖國的強大給震撼到了,太牛B了,不知不覺中我們的國家已經走到了這麼厲害的地步,作為一箇中國人真是感覺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這種油然而生的敬意是從骨子裏發出的,我們已經站起來了,我們不再是東亞病夫,沉睡的巨獅覺醒了。

也許是平時關注度不同吧 ,各媒體都是在説關於娛樂、影視等圈子的消息,至於科技等領域的瞭解非常少,以至於片中的出現很多科學家、院士名字的時候我感覺很陌生,是他們太低調了嗎?顯然不是。正是有了他們的堅持和默默付出,才打破了一個個技術堡壘,讓中國科技向前推動幾十年,中國製造不再是廉價的代名詞,中國製造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代名詞。

這麼多創新和突破,離不開科學家們付出,同時和國家的大力支持,領導決策者的支持是分不開的,不得不説現在的中國是強大了,可是領導們並沒有至此停步,因為他們明白了科技可以改變世界的事實!感謝祖國,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

反觀所有我才發現自己是多麼的渺小,放在祖國的大熔爐裏我就是一顆塵埃!我能放棄嗎?不!肯定是不能的。我要像一顆離子一樣,要產生鉅變!釋放無限的能量!做一個有用的人!

之前看過一個電視《雞毛飛上天》 ,裏面有一句話説的非常好,人要有夢,要學會做夢!有了夢人才會不斷的前行!是啊,我們需要一個推進自己前行的夢,也許在某些領域不是佼佼者,可是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擠進一些領域!去創造奇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又能説的準呢!

我要開啟新的征程了,你願意一起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