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紀錄片《較量無聲》觀後感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W
《較量無聲》揭示了在世界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背景下,資本主義把矛頭對準中國。那麼關於《較量無聲》的觀後感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精選紀錄片《較量無聲》觀後感三篇,以供參考。
精選紀錄片《較量無聲》觀後感三篇

精選紀錄片《較量無聲》觀後感

政權正義國家對敵鬥爭法治雜談觀看《較量無聲》上、下集後倒想説兩句。

《較量無聲》總的來説還過得去,即使不是優秀片子,也是還可以的片子。該片對於批判性思維的人或有辨證思維的人倒有所收益,因為給觀眾提供了許多信息,也提高了一點警惕,但對於盲從的人產生何種作用則難説了。

我基本上肯定該片後,就不再談片子的優點,而想説一點不足之處。片子的觀點即使不歸入那極端觀點之類,也屬於偏激觀點之類。其體現主要有:

一、片面強調問題,沒有全面考慮問題。片中説美國處心積慮,與人民中國敵對,似乎是説中國人民不應有敵人,而沒有説明近代以來中國總是有敵人,打敗敵人的方法是中國自強,落後就要埃打,而不是怪那些國家與中國為敵。片中説許多中國人不瞭解美國,但片中作者也沒有展現其對美國的全面觀點。美國是個民主的多面國家,各種力量都有存在,美國有其帝國主義的一面,也有其和平友好的一面。中國正確方針是團結美國和平友好的進步力量,發展與美國的友好關係,共同打敗美帝國主義的干涉。片中忽視了美國內部正義力量的存在。

二、沒有抓住中國的主要矛盾,中國的主要問題是對“敵”鬥爭?還是其它內容。片中強調對敵鬥爭,沒有説明對敵鬥爭是中國的主要矛盾,還是對敵鬥爭應服從於中國的主要矛盾。中國的主要矛盾是什麼,中國的主要矛盾在國內還在國外?結束維穩維腐的人治,實現中國的法治和民主化是不是中國的主要矛盾?

三、有些觀點有待於商榷。片中説前蘇聯的解體是蘇共領導人的立場不對,沒有堅持自己的立場。該片作者沒有認識到蘇聯的社會基礎狀況,蘇聯政權與蘇聯人民的關係,蘇聯不但是人民要求結束原先的統治形式,而且是蘇聯統治者也大部分要求結束原先統治形式,少部分人動搖於是否結束之間。在這樣的歷史狀況下,蘇共再怎樣堅持也只是維持多少時間問題,而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整個局勢。

一個好片子應給觀眾一個客觀公正,全面合理的觀念,而不是隻強調一面的觀點。

精選紀錄片《較量無聲》觀後感

一直以來都很欣賞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硬漢形象,也能夠體會到他談及民族分裂時的悲痛,影片中列寧像被推倒在地,黨旗被降下的畫面讓我更加真實地感悟到他的無奈,而不僅僅是課本上冰冷的文字,蘇聯這個曾經稱霸一的大國就在所有人的一片沉默之中解體了,美國的和平演變也好,自身改革偏離軌道也好,這個聯邦大國消失時甚至聽不到一聲歎息,沒有反抗,沒有鬥爭,就這樣在歷史的洪流中無影無蹤了。

然而蘇聯的倒下是個時代的結束,也是下一個開始,這是一個格局的打破和另一個的形成。

現如今,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卻受到了美國的關注,這不僅僅是意識形態問題。中國的迅速發展引人注目,儘管當今時代主題是和平與發展,中國的發展是許多國家喜聞樂見的事,但是,仍有一些國家視中國為威脅,“中國威脅論”在國際上並不是沒有信徒。中國正在努力樹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中國正在覺醒。但由於某些原因,很多人誤解中國,惡意貶損中國愛好和平的形象。

與蘇聯對比,中國沒有在西方國家和平演變面前自亂陣腳,而是在打壓中把握時機,從而使政黨發展,國泰民安。中國始終在不懈探索,善於把握新形勢,勇於改革,打破意識形態的尖鋭對立,使僵化的體制重煥生機。同時中國也有自信,並不是像蘇聯多次調整無效面對內在的壓力,西方的滲透,主動放棄中央領導權,實行所謂“人道的社會主義”。一個政黨放棄了信仰,對自己產生了懷疑,又怎能重煥生機?而中國共產黨堅定信仰,走自己的路,這種制度上的自信使我們面對波瀾詭譎的國際形勢,面對各種潛在挑戰時也能夠不斷提高綜合國力。並且行動會無聲地證明:社會主義可以走下去,中國人民會一起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美國對待對手的方式由武力震懾轉變為和平演變,和平演變必然離不開文化輸出。為了應對這種軟性侵略,提升文化自信勢在必行。文化自信紮根於優秀的中華文化,中國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應築起中華文化的軟長城,保證社會主義的純粹性。

應對挑戰,強者自強,無所畏懼。

精選紀錄片《較量無聲》觀後感

紀錄片開頭向我們展現了美蘇冷戰後期,蘇聯日益沒落的社會經濟與人民生活狀況,隱喻着蘇聯的苟延殘喘與其解體覆亡的逼近,而與此同時世界的另一邊,蘇聯二戰後最大的對手——美國,此刻正在為由自己一手造就的對手的窮途末日而沾沾自喜。的確,經歷了七十年代中東石油危機以及越戰泥潭,經受了七十年代西歐聯合以及日本漸漸崛起的衝擊,美國自八十年代起漸漸調整其戰略政策,採取了一系列與杜魯門,艾森豪威爾,尼克松等歷任美國總統所不同的措施,以拖垮蘇聯,那就是“星球大戰計劃”與美國聯合西方資本主義陣營開展的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滲透”。在美國的一手策劃下,老大哥蘇聯將大量資金與資源投入與美國的軍備競賽之中最終導致蘇聯經濟崩潰,人民生活水平日益下降,民族分離活動越演越烈······比這更可怕的是悄無聲息地政治滲透與文化滲透,這種無孔不入地滲透更是大大破壞了蘇共的領導權與蘇聯的凝聚力,慢慢的將其肢解。

在與美國經歷了自七十年代中期起長達十年的蜜月期之後,中國在改革開放的大形勢下經濟,政治,文化日益崛起,人均GDP成倍增長,逐漸在二十一世紀初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

蘇聯於1991年的'正式解體使美國成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冷戰雖已結束,但美國的冷戰思維卻依然沒有消失,依然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着政治滲透,在國際輿論中將社會主義渲染為獨裁與邪惡勢力,中國也已經成為美國繼續掌控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最大敵人。

在對中國這一崛起之社會主義大國,美國人仍未選擇直接的制裁與打壓,而是選擇了與曾經拖垮蘇聯相同的悄無聲息卻如同慢性病毒一般侵入一國政治心臟的政治滲透。

日常生活中,我們青年人更常見的應該是其文化滲透,從麥當勞到coach,mk等品牌,所受國人追捧程度眾人皆知,更加可怕的是中國民眾對美國文化的憧憬與讚美,以及對美國國家即資本主義制度的羨豔與渴望,一波接一波的留美出國潮,不僅使我們國家喪失大批高精尖人才,更大大削弱了我們國家的文化軟實力——不得不承認,美國對我國的文化滲透已初見成效,長此以往後果不堪設想。

《較量無聲》深深提醒了當代青年人:世界上最強的武器並不是有形的,無形的武器更加具有殺傷力。意識形態的攻擊比多少個核彈的殺傷力都具有破壞性,一個強國的標誌並不是在於人口的數量,而是在於這個國家的公民是否對這個國家存有一種肯定的態度,而這恰恰也是我們國家現在所需要做的事情,如何從意識形態方面讓民眾對國家產生認同感,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證明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我們的國家是二戰勝利的結果,但這並不説明戰爭的結束,冷戰的開始將中國再次捲入一場無硝煙的戰爭。冷戰不僅僅是意識形態的對立,還是國家利益和地位的爭奪,是涉及全球權力和尊嚴的高低問題。

冷戰結束之後,中美之間風雲詭譎突變,亦敵亦友,一場涉及國家權力與意識形態的無聲較量正在進行。美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滲透是將這個國家為人民所鄙夷的價值觀"添磚加瓦",從而使民眾對本國產生一種唾棄感,從而不斷嚮往外國的思想,這樣就是所謂的"無形的戰爭"。雖然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但在思想觀念上卻一直徘徊在中西方的邊緣上,所以要想獲得對世界上的主動權亦或者更為簡單地説不能為其他國家所削弱或控制,讓民眾對本國產生一種認同感是我國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培養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正確對待美國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推陳出新,為我所用”,而不是盲目崇拜。時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心懷“兼濟天下,為國為民”的情懷。

“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樂園雖好,非久留之地。歸去來兮。“就像周恩來總理所言“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泉源。” 祖國永遠是我們中國人民最強大的後盾與支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