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公益的演講稿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5.55K

通過演講稿,演講者可以更好地引導聽眾的思考,演講稿可以幫助演講者準確表達自己的意圖,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關於公益的演講稿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公益的演講稿6篇

關於公益的演講稿篇1

我是醫療系口腔xx班的劉xx。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將貢獻寫在公益的旗幟上》。

柔情似一根紅絲帶,飛過高山峻嶺,飄過江河湖海,牽繫着顆顆熾熱的心,撒播着深切永恆的情。一種柔情深入骨髓,溶於血液,牽動着每一根神經,令風雲為之變色,草木為之含悲!這柔情就是-愛心。從來沒有一種佳釀能讓全世界共醉,也從來沒有一個上帝能讓全世界頂禮膜拜,如果有,她只能是“愛”。因為只有愛的雨露潤澤,公益之樹才能四季常青。

愛是世界上最純潔,也是最温暖的。愛是無限的。愛是不朽的。每個人都擁有愛,每個人也會在愛的關懷下成長。有句歌詞:愛是一道光,如此美妙。對,愛就是一道無瑕的光芒,它時刻照亮着我們的未來。讓我們勇往直前,永不停息。我們是不是要把我們的愛奉獻在公益上?讓他們那些上帝遺棄,天災人禍的人,也能勇往直前,永不停息。即使你家財萬貫,事業有成,有着天使臉孔,卻不願為一些需要一點點幫助的人送出關懷這樣的人活着有什麼意義?幫助他人是快樂的,不圖回報,世界需要愛,有愛才讓人不再覺得冷漠,讓人不再覺得孤單,世界因為有愛而顯得更美好!

愛心是石,能敲出星星之火;愛心是火,能點燃公益之燈;愛心是燈,能照亮夜行之路;愛心是路,能帶你走向黎明,迎接曙光的到來。讓我們迎着朝陽,沐着晨風去奉貢獻愛心,去感受愛心吧!當我們將愛心播撒給公益的時候,我們也是在呵護自己的心靈,使心靈如純潔之泉,如暖冬之日,在滋潤、温暖別人之時,也使自己變得高尚、幸福。站在這裏的我,不知給您留下什麼樣的印象?貌不驚人、也許大家會感到疑惑,一個如此普通的我能有多大的作為呢?

是啊,和平年代,你、我、他,我們都很平凡。但我要説,偉大正寓於平凡之中。 “潤物細無聲”的細雨看似平凡,可它貢獻的是一片熱情,一片不求回報的愛;“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的精神看似平凡,可它貢獻的是一種力量,一種催人奮進的愛;“春蠶到死絲方盡”的真情看似平凡,可它貢獻的是一顆真心,一顆晶瑩純潔的愛。我們雖然沒有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執着,

沒有子美先生“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胸懷,

沒有魯迅先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豪情,

也沒有陶行知“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超然物外,

但我們同樣可以從平凡走向不平凡。小草雖小,不一樣也能鋪成遼闊無垠的大草原?物慾之外,難道有的只是凍土與荒漠?在在我

看來,貢獻不是套話、也不是大話、更不是空話。因此,貢獻,使擁有愛的我們心靈相通;貢獻,使愛的世界不再孤單。

同學們,讓我們將貢獻寫在公益的旗幟上,讓我們共同來譜寫新世紀和諧的樂章,讓我們的人生在默默貢獻中綿延成世間最美麗的詩行。

關於公益的演講稿篇2

各位評委老師、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愛心無大小慈善在身邊》。

首先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一個山村國小,有一位從大城市裏來的女教師,她經常到離學校不遠的一個農家去買雞蛋。

賣主是個年過花甲的老太太,她叫女老師説個價,女老師便定了5毛錢一個,其實,女老師暗中提高了5分錢,女老師家鄉的雞蛋4角5分要多少有多少。女老師看老人可憐,沒兒沒女,只靠幾隻雞養活自己,於是每個蛋多給5分錢,這個老太太可憐,女老師心想:就做一個小施主吧!

奇怪的是老太太既不討價,也不還價,這樁買賣就這麼定了。

買過一段時間,女老師覺得老太太實在可憐,便單方面又提高了5分錢,一個雞蛋5角5分。這回老太太作聲了,堅持不肯提價,但女老師堅持要單方面提價,僵持了很久,老太太終於接受了。

那天,女老師照舊去老太太那兒買蛋。正碰上一個蛋販子跟老太太講價,蛋販子出6角一個的價要把蛋全收走,老太太不肯。蛋販子説,這個價夠高了,山裏都是這個價。老太太説,不是因為這個價,而是這些蛋要賣給那位老師,人家那麼遠來我們這裏教書,孩子們需要她。

老師頓時呆了,原以為自己是個施主,想不到真正的施主倒是老太太??無私地、默默無聞地為別人付出一切而不求回報---這就是慈善,這就是愛。

羅素説過:“在一切道德品質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當今社會,各類名人積極投身慈善與公益事業,紛紛建立自己的基金會,為貧困山區、殘疾人、受着病痛折磨的人奉獻出自己的愛心。有人説這是炒作,是為了沽名釣譽;也有人説現代人滿眼功名利祿;還有人説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可經歷汶川、青海玉樹地震後,全世界上下踴躍捐款,慷慨解囊,誰又能否認天災無情人有情?

記得那天,我看到電視上在放一個為玉樹捐款的晚會節目。捐款百萬、千萬甚至上億的企業不在少數,高舉的捐款牌在我的眼前直晃,讓我還真有點感動。臨到個人捐款了,有白領、醫生、老師、警察、商人、學生,他們依次把錢投入了捐款箱,也把他們的名字寫進了觀眾的心坎上。

那首“感恩的心”還在一直放着,捐款的人走了一批又來一批。一位穿着清潔工衣服的婦人走進捐款箱,從口袋裏緩慢的拿出兩張20元的,一張10元的、5元的,幾張1元的放入了捐款箱,過後轉過身去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捐款箱。主持人一個勁的説謝謝,誰又能知道這幾十元錢的裏面滲透着這位女清潔工有怎樣的汗水和情感呢?

捐款的人陸陸續續把錢投進捐款箱......

突然,從人羣中擠進來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他,臉上佈滿皺紋,腰已被歲月累彎了。他挑着菜擔(菜籃中還有些許蔬菜和一瓶水),朝着捐款箱一步一步走去,時不時用手背拭去額頭和兩鬢的汗水。他走到捐款箱前用微顫的手從口袋裏摸出1塊的、2塊的、1角的、2角的、5角的紙幣來,把那些他剛剛買菜換來的錢又撫平撫平,放入了捐款箱。周圍很靜很靜,沒有人説一句話,只有那“感恩的心”還在繼續放着。老人抖了抖肩上的擔子,離開了捐款台,向茫茫人海走去......

看到這,我的臉上熱熱的,眼眶紅了,眼淚從眼角流了下來。

是的,慈善的不是錢,是心為別人捐獻出一分一角的普通人和捐獻出成千上萬的人一樣值得人尊敬,因為,在慈善的天平上,他們是等重的。

同樣,不要把慈善看成僅僅是有錢人的事情,即使再普通的人,也能成為慈善家,只要我們對她心懷善意,在別人需要時哪怕給予微不足道的幫助,我們也一樣慈善。

人類需要慈善,需要愛。慈善事業是崇高的人道主義事業,是充滿愛的,又是人人可為,人人可做的。勿以善小而不為,“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謝謝大家!

關於公益的演講稿篇3

現在,讓我們用記憶,一起來回想一張照片。它的色調以黑色和灰色為主,主角是一名正在課桌前温習的小女孩。在女孩整齊的流海下,有一雙特別吸引人的大眼睛——明亮、聰慧。膠片將畫面定格在了女孩與鏡頭凝視的瞬間,她的眼神純淨不含雜念,卻讓看過的人難以遺忘——這就是希望工程一張真實的宣傳照。1991年,中國青年報的記者解海龍,在安徽省一個偏僻的鄉鎮國小裏偶然捕捉到女孩的眼神,然,從此,這張簡約卻不簡單的照片就與希望工程的事業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曾經,“失學兒童”是我們每個關心兒童成長問題的人的痛處,但“希望工程”的誕生和發展,給他們帶來了築夢的空間和圓夢的機會。可是,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許多比“失學兒童”更嚴峻的問題正一點一點地浮現在人們眼前。

關於公益的演講稿5篇關於公益的演講稿5篇近幾年,有一個詞兒,在社會各個階層裏廣泛流傳着,它描述的,是那些被外出務工的父母留在農村的孩子。正是根據這樣的現象,這些孩子被統稱為“留守兒童”。據調查顯示,我國有1.2億農民常年在城市務工經商,產生了近20xx萬的留守兒童,其中14歲以下的佔86.5%。這種現像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

去年春節期間,有12名留守兒童在某新聞媒體的幫助下,從全國各地來到烏魯木齊,和分離了許多年的爸爸媽媽見了面,吃上了一頓久違的團圓飯。只是,當孩子面對這麼長時間以來父母第一次的擁抱,竟然顯得有些淡漠和被動。同樣的,這頓看似平常的團圓飯,也因為時間的痕跡,夾雜着百般滋味。

一名四川的孩子對記者説,在得知自己能夠去新疆見到分開了8年的父母的時候,心裏很激動,但是又有點膽怯。在見到父母的那一刻,竟然還有點兒不知所措的感覺。這些,我們都能夠理解。父母給孩子的感覺,本來應該很近,可是在沒有父母陪伴的8年裏,彷彿是顯得那麼遠。

河南駐馬店的小王博説,每每當他看見同學和爸爸媽媽走在一起的時候,心頭時常會不由自主地酸上好一陣子。“我想有個家”,小王博曾這樣不止一次地在心底呼喊。他説,雖然爸爸媽媽會給他寄來錢、和衣服,但他總覺得自己像個沒人要的娃……

家是什麼?在這些留守兒童的眼中,家,不只是户口本;家,不只是房子。家——只要有爸爸媽媽陪伴的地方,就是家!

偶爾,我也會到農村去。那裏不乏留守兒童的身影,在當地人的眼中,留守兒童比不上那些有母親時時帶着的孩子漂亮,也不如那些在父親的督促下練習寫字的孩子可愛。也許,當留守兒童在為捍衞自己的尊嚴和別人打罵的時候,還會有過路的人指着他們説,“瞧,這都是些沒人管的野孩子”。這樣一句話,足以刺傷一顆小小的心靈。夜幕下的留守兒童,避開了喧鬧人羣的他們,唯有對這漫天星空訴説滿腔的委屈。

在今天繁忙的社會裏,我們應該嘗試着放慢腳步,會看出我們身邊留守兒童的脆弱和無助,如果能在傷害來臨之前幫助他們,至少,會帶給他們一些依靠。不計較得失,因為我是一名志願者;不在乎小小的付出,因為我代表陽光灑下温暖。其實,假如每一個人在生活裏都做一個有心的人,就會發現社會會因為你存在,變得流光溢彩。

生命中,有一種距離,我們渴望出發,那是夢與夢的距離;有一種距離,我們渴望抵達,是愛與愛的距離;有一種距離,我們渴望拉近,是心與心的距離!讓我們向留守兒童伸出雙手,用我們自己的方式給他們帶去光和熱,用多一點點的愛去開啟那些緊閉的心扉,用多一點點的行動牽着他們快樂成長!

愛心牽手,共享陽光。親愛的朋友,如果你在行走的途中看到留守兒童的身影,請不要只是從他們身邊淡漠地走過,試着給他們一個微笑、一聲問候,只要點亮了孩子心中昏暗的那盞燈,心的温度,會把希望點燃;愛的光芒,會把奇蹟創造!

關於公益的演講稿篇4

大家好,今日我演講的題目是奉獻愛心,從小事做起。有一種關懷,它常使我們淚流滿面;有一種力量,它能讓我們精神抖擻;這種關懷,從你我的眼裏輕輕釋放;這種力量,在你我的指尖悄悄流動。那就是———愛心。

愛心是冬日裏的一縷陽光,驅散了凜冽的寒霜;愛心是久旱後的一場甘霖,滋潤了龜裂的心田。因為愛心,流浪的人們才能重返家園;因為愛心,疲憊的靈魂才能活力如初。渴望愛心,如同星光渴望彼此輝映;渴望愛心,如同世紀之歌渴望被永遠傳頌。也許你會問:愛心是什麼?愛心是能夠揚起你生命風帆的激勵,是雪中送炭式的資助,是撫慰你受悲痛靈的微笑。但丁曾説“愛是美德的種子”,“愛是理解的別名”泰戈爾這樣理解,“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它,一切變成黑夜”羅曼。羅蘭如是説。

在人的一生中,每個人也許無法拒絕災難和病痛,可是我們能夠在災難和病痛到來之前,將互助儲存,將愛心彙集。我們每個人,也許只是很渺小很微弱的一部分,也許只能奉獻一點點愛心,但倘若我們都行動起來,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那麼日積月累,世間將會被愛心灌注,人人都能感受到這份温暖。獻出自我的一片愛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你的心靈充滿愛,也讓世界充滿愛。近幾年,我國不斷髮生地震、雪災、旱災等自然災害,但天災無情,人間有愛,全國人民

都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奉獻出自我的愛心,小小的愛心匯聚在一齊,温暖了受災人民,讓他們從悲傷苦難中脱離。

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一顆愛心,只是我們不明白怎樣把它表現出來而已。愛心是對同事釋放的一種寬容,是一個真誠的微笑,是一次對陌生老人熱心的攙扶,是省下幾包煙錢對困難家庭的幫忙??這些對許多人來講都是一些舉手之勞的小事,但卻能讓幫忙需要幫忙的人。

涓滴之水,終能匯流成何。捐贈不論多少,善舉不分先後,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哪怕僅僅是一枚硬幣亦或是一個祝福,我們的愛心善舉,也必須能夠匯成愛的暖流。讓我們大家共同把愛心昇華為無私的人生情操和生活境界,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世間充滿愛!多謝大家!

關於公益的演講稿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美好的.一天,也是快樂的一天。因為我們要給環衞工人送禮物,獻愛心。

早上我們先去超市買東西,各種各樣的商品看得我眼花繚亂,我們買了牛奶、西瓜和防中暑的藥品,然後就高高興興地去街上尋找環衞工人了。

在街上,我看到很多環衞工人他們頂着烈日、冒着酷暑汗流脊背地在打掃衞生、撿垃圾,真辛苦啊!這時我看到一個歲數很大的老奶奶正拿着掃把不停地掃地,我就馬上跑到她跟前和她聊起天來,告訴她我是實驗國小的學生,我們正在參與學校組織的假期實踐活動,給我們城市的美容師——環衞工人送温暖、獻愛心。然後我就把準備好的禮物送到老奶奶的手裏,老奶奶感激地連聲説道“謝謝你,謝謝你!”

這件事讓我知道了環衞工人很辛苦,我們每個人不能亂扔垃圾、亂吐痰,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讓我們的家鄉越來越美!

關於公益的演講稿篇6

很多人都會想,幸福是什麼呢?難道活着就是幸福?快樂就是幸福?幸福就是生活嗎?其實每個人的幸福都不一樣,但是幸福的方法卻都是一樣的。只要你珍惜眼前的,只要你注意了每一個別人沒有注意到的鏡頭,那你已經是最幸福的。幸福就像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幸福是內心的一種感覺,相信自己是幸福的,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不羨慕那些已經無法追逐或者註定要失去的,珍惜此刻的,知道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可能給你帶來快樂的。那就是幸福。而我的幸福很簡單,那就是做一名志願者。

有人會問什麼是志願者?志願者起源於歐洲,是一個沒有國界的名稱,指不受私人利益驅使、不受法律強制,基於某種道義、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責任感,為改進社會而提供服務、貢獻個人的時間、才能及精神,而從事社會公益事業的人或人羣。志願服務是為了促進社會進步、服務他人需要,自願且不圖物質報酬地貢獻個人時間、財物及其它資源,參與各類服務活動的公益事業。志願者是為社會和他人提供志願服務的人。我國對志願精神的表述是“奉獻、友愛、互助、進步”。聯合國祕書長科菲·安南指出:志願精神的核心是服務、團結和使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信念。志願是一種學習、休閒、交際、修煉的手段;是一種奉獻、務實、進取、合作的精神;是一種大愛、快樂、忘我、超越的境界。

做志願者是幸福的,每當我們看到服務對象給予我們一個微笑,看到服務對象給予我們一聲謝謝。我們的心是多麼地開心,我們是多麼地幸福,因為我們得到了他人的認可,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沒有白費。頓時我們是多麼地幸福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