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利區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來源:巧巧簡歷站 9.42K

墾利區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墾利區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一、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0年是決戰脱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宏觀經濟形勢和百年難遇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區委、區政府團結帶領全區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安排,緊緊圍繞區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力以赴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加快推進“四項重點工作”“九個三年行動計劃”和“十二大改革攻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社會秩序全面恢復,經濟發展實現了由降轉升、由負轉正、企穩向好的穩步復甦態勢。

(一)經濟運行承壓向穩2020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企業停工停產,經濟社會按下“暫停鍵”,國家和省、市、區多項經濟指標出現“負增長”。面對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全區上下穩抓疫情防控,搶抓復工復產,經濟社會發展快速恢復向好,主要經濟指標實現了由深度下挫到快速回升的反轉。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7.4億元,同比增長3.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9.18億元,增長1.05%;固定資產投資85.8億元,增長13.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59元,增長4%;進出口總額101.4億元,實際利用外資5947萬美元。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利用外資2項指標克服疫情影響超額完成預期目標。

(二)高質量發展全面起勢。圍繞54”產業體系和“22N”發展格局,集聚發展要素,勝坨化工產業園創新運行機制,搭建高能級發展平台,引入艾蒙特6萬噸特種環氧樹脂及中間體、東潤新材料16萬噸高性能樹脂及甲醛等新興項目。墾利經濟開發區工業項目“標準地”供給改革和全區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項目有序推進,清理閒置土地289.4畝,推動實施了總投資96.4億元的生物醫藥優勢產業集聚區和總投資50億元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項目。生物醫藥優勢產業集聚區項目入選省第一批補短板項目,爭取省級能耗、煤耗指標3.84萬噸,為全市唯一獲批指標的縣區。工業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深入實施,分類評選出498家梯次發展企業。持續開展“優勢產業+人工智能”行動,墾利石化智能工廠等6個項目列入省第二批“優勢產業集羣+人工智能”試點示範項目,勝坨化工產業園創建中國智慧化工試點示範園區,新發藥業成功入選第三批全省製造業單項冠軍。創建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黃河口濱海旅遊小鎮獲批第一批省級特色小鎮。新增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9家、市級以上科技創新平台33家。全區“四新”經濟、“十強”產業投資分別增長39.4%57%;高效農業、現代海洋、醫養健康投資實現翻倍增長。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達到47.2%,比年初提高6.6個百分點。

(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組建全區項目謀劃推進工作專班,完善工作機制,常態化落實重點項目會商制度。組織春秋兩季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活動,開展兩輪項目建設“百日攻堅”,加快推進總投資367.8億元的112個重點項目建設,石大勝華年產5000噸電解液添加劑項目在全市省重大項目中率先投產達效。申報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21個,獲批債券42億元,已到位18億元。總投資8.82億元的黃河口人居環境綜合改造提升等3個項目列入全省第二批擴內需項目清單。持續開展高質量“雙招雙引”,新簽約四川東材、天津天智、華潤電力等總投資475.5億元的90個項目,全區在建招商項目79個,到位資金78.3億元。山東正華新能源、華潤財金等4個外資項目成功落地。成功舉辦第五屆中國河蟹產業暨東營海洋經濟發展高峯論壇和墾利區海洋產業“雙招雙引”推介會,與中國科學院等高端院所達成合作意向7項,新引進高層次人才21人。

(四)城鄉統籌全面振興。高標準編制沿黃、沿海鄉村振興示範帶規劃,永安鎮和9個村創建為第二批省級鄉村振興“十百千”示範鎮(村)。2個市級鄉村振興示範片區和34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3億元。黃河口現代農業融合示範園等8個現代農業項目加快實施。成功創建第一批省級農村改革試驗區。糧食全面豐收,總產29萬噸,肉蛋奶產量13.9萬噸。海洋強區全面起勢,黃河口大閘蟹標準化養殖面積達到3萬畝,品牌價值26.12億元。康華海洋牧場獲批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成為黃河三角洲地區首家試點。全區水產養殖面積達到53萬畝,產量13.2萬噸,漁業增加值佔一產比重超過50%。牧原公司100萬頭生豬養殖體系等現代畜牧業項目加快推進,全區規模化畜牧養殖率達到88.6%。景明水產、盛元蓮藕入選省級知名農產品企業品牌。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村莊清潔行動,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清運處理率100%,創建美麗庭院1948户,“四好農村路”建設提升完成130公里,農村羣眾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實施國土綠化及生態濕地工程,完成村莊綠化728畝,東八路、東三路濕地工程全部竣工。開展城市品質提升三年行動,打造“精緻城市”。雨污分流、林蔭路改造、生態廊道建設順利收尾,中心城“兩河”及內水系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完成施工,德州路西延、廣興路、錦興路、綠洲路等內通外聯工程加快推進,文庭雅苑等7個精品地產項目有序實施,27個老舊小區改造提升順利完成。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8%,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4.5%

(五)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實施公共衞生應急管理等“十二大改革攻堅”,新增省級以上改革創新試點13項,省級以上改革經驗推廣3項。被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授予“全國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典型地區”。深化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工作有序推進,鎮街機關事業人員公車改革順利完成。設立區危化品道路運輸安全管理服務中心,探索危化品領域全鏈條、閉環式管理模式。實施區屬國企整合重組,成立4家國企集團。制定出台《墾利區“要素跟着項目走”工作機制》《關於深化制度創新加快流程再造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承接“市縣同權”事項176項。推行“一業一證”改革,在全市率先實現省級“一業一證”改革20個試點行業100%全覆蓋。加快推進金融動能轉換,新增企業貸款31億元,有效對衝化解疫情影響。核銷103億元不良貸款,引入東材科技、華熙生物、山東大業等上市公司,順利重整盤活勝通光學膜和東辰佛思特生物等重點板塊。億順信息等3家企業完成掛牌,合益化工等3家企業上市工作加快推進。全區金融環境持續向好,人民幣存貸款餘額分別達到373億元、412.8億元,分別較年初增加9.44億元、65億元。深入實施生態環保和“四減四增”三年行動計劃,32項水氣土污染治理項目加快推進,全區空氣優良天數262天,空氣優良率達到72.6%,大氣綜合指數排名全市第一。

(六)民生保障不斷改善。堅持把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積極穩妥推進疫情防控。健全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應急物資保障等體制機制,全區鎮衞生院、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村衞生室(社區衞生服務站)基本完成標準化建設。全區城鎮新增就業360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56%1023件民生實事圓滿實現年度任務,完成投資16.1億元。天立教育學校建成招生,第四實驗國小、和興幼兒園建成投用,全區辦學條件持續改善。“四季歌”等羣眾文化活動持續開展,打響了墾利本土文化品牌。全力決勝脱貧攻堅,建立扶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落實分類施保、“單人户”施保等政策,對4216名建檔立卡貧困户代繳醫療保險130.4萬元,在實施大額醫療保險的基礎上,財政購買300萬元補充保險,受益羣眾1163人。

二、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形勢分析和主要預期目標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和建黨100週年,也是兩個百年目標的交匯與轉換之年,分析內外環境形勢,機遇與挑戰並存。從外部環境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疫情衝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世界經濟正陷入深度衰退,發達國家強刺激政策風險外溢,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國際貿易投資萎縮。國內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穩步恢復,但仍存在較大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區域和行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鉅,創新動力不足,傳統產業“量大勢弱”與新經濟“勢強力薄”並存。從自身發展看,受經濟增長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動能轉換起步期“三期”疊加影響,全區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尚不牢固,新舊動能轉換任務依然艱鉅,資源要素持續緊缺,重大項目落地達產見效緩慢,“雙招雙引”成效不夠明顯,安全環保存在薄弱環節,長效機制還不健全。疫情影響下的減税降費政策持續實施,財政籌資渠道不斷收緊,税源增長動力不足,而教育醫療、民生保障等剛性支出不斷增加,收支矛盾持續累積。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面對嚴峻複雜的國內外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我們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將會激發更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我省“十大重點任務”全面鋪開,各種有利於高質量發展的條件加速集聚,全國的“普惠”機遇與自身的獨特機遇將疊加形成山東發展的“黃金期”。全市圍繞新時期任務目標,確定了“1499”戰略體系。我區“十四五”藍圖已經繪就,生物醫藥、光電材料等10個特色產業園蓄勢聚力,金融生態逐步恢復,高端化工、生物醫藥等一批重大項目陸續投產達效,區委一屆七次全會進一步深化完善了新時期墾利發展的目標任務和思路舉措,這些都將進一步加快推動墾利高質量發展進入新境界。

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2021年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計劃指標安排如下: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進出口總額量穩質升,實際利用外資穩定增長,約束性指標完成市下達的任務目標。

三、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點任務

(一)強化規劃引領,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徵程。搶抓“十四五”全面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徵程開局之年的重大歷史機遇,高標準編制完成全區“十四五”發展規劃,抓好規劃落實推進。主動對接全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各專項規劃,科學編制完成全區國土空間規劃,全面融入中心城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逐步建立“多規合一”的規劃編制體系。加快啟動完成工業、農業、海洋等各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做好與全區“十四五”規劃的統籌銜接,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推動形成以民豐大道為發展軸,以城區和勝坨化工產業園為核心,西部鎮街為右翼、東部鎮街為左翼的“一軸一心兩翼”整體佈局。集聚資源要素,啟動園區“二次開發”,打造墾利經濟開發區、勝坨化工產業園“雙核引領”,西郊現代服務區、現代漁業示範區“兩翼聯動”,園(區)中園、特色產業園、小微企業創業園“多點支撐”的“22N”新型發展格局。

(二)加快項目建設,培育轉型升級新動能。堅持“項目強區”戰略,以總投資396.3億元的56個重點產業項目為抓手,深化項目儲備、論證、推進、爭取全鏈條運行機制創新,持續釋放重點項目引領效應。落實項目攻堅專班機制,加快生物醫藥優勢產業集聚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高端化工集聚區和光學材料集聚區建設,推動產業集羣發展。持續強化“要素跟着項目走”保障機制,化解重大項目土地、能耗、資金、環境容量等要素制約,加快推進艾蒙特特種環氧樹脂等年度投資55億元的27個重點工業項目建設。強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推進,推動項目及早完工,繼續跟進國家政策,持續做好後續項目申報爭取。深入推進實施“優勢產業+人工智能”三年行動計劃和“百企技改”工程,加快推進總投資22.8億元的25個技改項目建設。加強中介招商合作力度,研究制定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方案,深入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引進落地一批建鏈、延鏈、補鏈、強鏈項目,力爭全區年內到位省外資金60億元以上。實施黃河口英才計劃,力爭集聚“候鳥型”專家50人左右。

(三)深化改革攻堅,激發高質量發展新活力。推進事業單位優化調整,高效穩妥完成事業單位改革試點。探索勝坨化工產業園、墾利省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園區管理運行體制機制創新。實施財政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強化政府債務管理,積極防範化解企業債務風險。加快國有資產優化整合,持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持續推進旺豪化工等4企業上市掛牌,年內新增“小升規”企業20家以上。深化“一次辦好”改革,打造“墾定辦好·利企便民”政務服務品牌。爭創國家農村體制改革試驗區,推廣“點供用地”“集體經營土地入市”等試點改革。持續開展“政府解決企業難題直通車”等活動,嚴格落實減税降費各項政策,打造優良營商環境。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依法依規開展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深化基礎教育15年一體化發展改革,繼續實行教師“區管校聘”模式。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舉措,健全完善重大疾病和傳染病防治體制機制,深化公共衞生應急管理改革,推動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以“一帶一路”合作促進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力爭實現進出口平穩增長。

(四)統籌城鄉融合,搭建區域發展新格局。緊抓入選首批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機遇,深入實施鄉村振興三年行動,築牢鄉村高質量發展基礎。依託沿黃、沿海鄉村振興示範帶打造,持續提升永安、董集2個市級鄉村振興示範片區,爭創省級示範片區。加快黃河口鎮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範園等總投資15.1億元的9個項目建設,實施4萬畝高標準農田和引黃灌區農業節水工程,規劃建設7處設施農業發展示範基地,糧食總產量穩定在31萬噸以上。加快推進中朗現代漁業產業示範園等7個重點海洋項目,打造高質量發展藍色引擎。做優黃河口農產品品牌,年內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6個以上。穩妥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持續抓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改廁升級管護和生活垃圾分類等工作,創建市級以上美麗鄉村示範村6個。深入開展城市品質提升三年行動,打造“精緻城市”“韌性城市”。加快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東南城區生態修復工程等總投資32.5億元的28個城市功能提升項目,重點推進明珠國際、博冠城市商業廣場、城投商業綜合體等項目。實施城區主次幹道綠化“鑲邊”升級改造,不斷提升園林城市品質。紮實推進背街小巷整治、城區排水管網清淤、城區亮化、供熱管理等工程,建設宜居宜業高品質城區。堅持節水優先,以水定城,一體推進水資源超載治理和節水型社會建設。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灣長制、森林濕地長制,開展河湖環境整治提升專項行動,精心打造溢洪河、民豐湖等一批美麗示範河湖品牌。加快推進河道生態修復等總投資2.1億元的17項水氣土污染治理工程,空氣優良率持續提高,河流水質穩定達標,爭創省級生態文明示範區。

(五)改善民生福祉,打造美麗幸福新墾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加快推進總投資25.6億元的923件民生實事工程。認真落實就業優先戰略,統籌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羣體就業,穩妥做好退役軍人安置服務和就業扶持,年內新增就業2500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實施第三實驗國小擴建、中國小維修改造等教育工程,推動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快推進職業中專新校建設,打造職業教育發展新樣板。抓好區人民醫院新院建設和區精神衞生醫院建設,加快推進盛世康養·東營勝利頤養中心二期項目建設,打造醫養健康墾利品牌。健全完善重大疫情醫療救治醫保支付政策,持續提高全區羣眾養老保險待遇和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擴大城鄉低保保障面。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持續鞏固提升脱貧攻堅成效,不斷完善扶貧開發長效機制。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墾利羣眾文化品牌。壓實安全生產責任,確保全區經濟社會安全穩定,打造平安墾利。統籌推進法治墾利、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爭創山東省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區。統籌做好國防教育、人民防空、雙擁共建、民兵預備役等工作,關心支持婦女兒童、殘疾人、老齡事業和工會發展,積極推進人口計生、疾病預防控制、民族宗教、掃黑除惡、防震減災、基本農田保護、水環境保護、森林防火、廣播電視、氣象、體育、禁毒、消防、檔案、史志、志願服務等工作。

 

 

 

 

 

 

 

 

 

 

 

 

 抄送:區委各部門,區人大辦,區政協辦,區人武部,區法院,區檢察院。

墾利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133日印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