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市調查報告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7.96K

調查報告的目的是為了為決策者提供有力的支持,以便做出明智的決策,調查報告在討論部分,應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並提出相關的見解和建議,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運城市調查報告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運城市調查報告8篇

運城市調查報告篇1

一、調查目的

瞭解國小生什麼時候説話不文明及他們説不文明語言的起因。

二、調查時間

xxx年7月至9月。

三、調查範圍

xx國小六年級學生50名。

四、調查方法

1)觀察法:仔細觀察不文明語言何時出現及內容。

2)談話法:通過談話瞭解有些學生為什麼説話不文明,並分析原因。

五、調查結果

1)國小生為什麼説話不文明:

(1)由於與別人的矛盾而產生憤怒情緒,説話會口不擇言,一般都是發生在男生身上。

(2)由於他人的行為、舉止或是衣着相貌而取笑別人,説一些不雅的綽號。

(3)很多國小生説不文明語言都是出於一種反抗的情緒,對某件事情不滿的時候,甚至難過的時候。

(4)還有大部分人表示,不文明語言是從長輩、周圍人的嘴裏聽來的,有的是看電視、電影學來的,不自覺就講出來了,時間長了就養成了不好的習慣。

2)國小生講不文明語言後心理表現或想法:

(1)心裏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舒服感。

(2)有時邊説邊大笑,作為一種發泄的方式。

(3)聽到周圍的人講過文明語言,所以不認為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3)國小生什麼時候會説話不文明:

(1)玩的時候:做遊戲時有些人會賴皮,然後互相用語言攻擊。

(2)公共場合:一個同學在很多人面前讓另一個人出洋相,被譏笑的那方就開始了語言攻擊。

(3)暗地裏:和某人關係不好,不敢當面説,就在背地裏説有損於他的話。

六、分析

1)國小生的模仿能力很強,有些不文明語言是從家裏、社會上聽來的,還有的是從同學那裏學來的。在不文明的環境裏,國小生的語言、舉止都會受到影響。

2)高年級國小生的心理特點之一,就表現為用一些不太雅的語言表達心中的不滿情緒,作為發泄的方式。有時並無惡意,但造成的影響很不好。

3)高年級學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愛譏笑同學,這也是講不文明語言的原因之一。

4)現在的獨生子女的脾氣、度量不算大、吃了虧,嘴上一點也不饒人,這也是原因之一。

七、思考

中國曆來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作為現代中國人,應該發揚光大文明古國的傳統美德。作為國小生,我們要擔負起建設文明、繁榮祖國的重任,必須在各方面全面發展。我覺得要提高自己的自身修養,首先就要做個文明的國小生。我建議我們的長輩們,所有的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們,請你們以身作則,給我們樹立起榜樣來,讓我們一起營造文明的氛圍。

運城市調查報告篇2

一、調查背景

公眾對城市環境保護滿意率是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中的一項重要指標。該項指標由國家統計局各級調查隊,按照國家統計局城市調查規範進行的專項抽樣調查。此次調查主要涉及空氣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垃圾處理及環保教育等方面,旨在瞭解公眾對大氣環境質量、飲用水水質滿意率及公眾對政府環境保護工作滿意率。此項調查的主要目的是為國家環保部考核各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提供依據,瞭解公眾對環境保護工作滿意程度和對城市環境質量的滿意程度,同時進一步瞭解公眾環保意識的強弱和參與程度。

二、基本情況

根據國家調查方案要求,阿左旗城調隊制定了切合阿左旗實際、可行的調查方案,並組織調查員進行了調查前培訓。調查中嚴格按照方案選擇能代表阿左旗環境的時間段進行入户訪問,調查採用pps隨機抽樣方法抽取樣本,於20xx年1月抽中了阿左旗10個社區共400户居民家庭進行調查,收回有效調查樣本400份。詳細瞭解了“空氣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垃圾污染、環保教育宣傳”等環境保護方面的滿意率情況。

三、調查結果

調查數據經國家統計局內蒙古調查總隊按照調查指標評分辦法進行彙總和反饋,得出如下結果:

(一)調查樣本基本情況:阿左旗本次調查的400個樣本户中,男性197名,佔49.25%;女性203名,佔50.75%。年齡在18-35歲的140名,佔35%,年齡在36-55歲的187名,佔46.83%,年齡在56-65歲的73名,佔18.17%。符合調查要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調查結果

根據國家統計局所規定的調查指標評分辦法,調查數據表明,我旗公眾對城市環境保護工作總體滿意率為84.0%,比上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公眾對阿左旗城市的空氣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方面的滿意率略高於垃圾污染和環保宣傳教育方面。各個單項問題比較, “對本旗空氣質量是否滿意”、“市政府對環境保護工作是否重視”得分較高,分別為89.4%、87.4%。“本旗公眾的環保意識如何”“ 本旗治理環境髒亂差的效果是否滿意”相對較低,分別為78.1%、80.8%,説明公眾環保意識有待加強,對環境髒亂差的.治理還需加強。

1、空氣污染控制較上年有所提高,公眾滿意率為86.13%

綜合空氣污染的各個方面,公眾對本旗空氣污染控制的滿意率為86.13%,比上年提高1.65個百分點。其中,公眾對本旗空氣質量滿意率頗高,為89.4%。調查數據表明,公眾對本旗空氣質量和政府在治理空氣污染方面所做的積極努力予以高度肯定,希望政府在控制工業廢氣、汽車尾氣、建築施工運輸揚塵方面進一步加強管理,最大限度減少上述污染。

2、水污染方面需要加強控制,公眾滿意率為86.53%

公眾對本旗水污染控制與治理的滿意率為86.53%,比上年提高1.38個百分點。其中對治理工業廢水的滿意率較高,為87.0%。對飲用水源的保護滿意率為86.5%;對河流、湖泊和其他景觀水體治理滿意率為86.3%。這一調查結果表明,公眾普遍認為本旗飲用水源地保護良好,全旗河流、湖泊和其他景觀水體水質狀況令人滿意,旗委、政府在治理水污染方面監管有力。

3、城市噪聲污染滿意率為83.43%,比上年提高0.75個百分點

噪聲污染方面的四個問題中,公眾對娛樂噪聲、生活噪聲、建築噪聲滿意率相對較低。儘管政府在噪聲污染整治處理方面採取了多方措施,尤其加大了建築業、工業產生噪聲的整治力度,但是隨着人民羣眾生活水平提高,住房、交通設施的改觀,產生噪聲的源頭也大大增多,加大了對噪聲污染控制的難度。

4、城市垃圾處理成效顯著,百姓滿意率為82.5%

問卷調查結果表明,阿左旗公眾對本旗垃圾治理效果滿意率為82.5%,比上年提高1.47個百分點。其中,公眾對生活垃圾收集的效果滿意率為82.4%;對治理環境衞生髒亂差的效果滿意率為80.8%;對工業、建築業垃圾的處理效果滿意率為84.3%。這一結果表明本旗在垃圾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公眾普遍認為城市環境乾淨整潔,但建築垃圾、生活垃圾的處理仍需加強。

5、政府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和宣傳教育工作得到老百姓的肯定

老百姓對政府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和宣傳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表示滿意,但公眾的環保意識尚需提高。調查數據表明,公眾對旗委、政府重視環境保護總體工作的滿意率為83.3%,其中對本旗的環保宣傳教育工作滿意率為84.7%;公眾認為居民的環保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此項的滿意率較低,僅為78.1%。這一結果表明,本旗應在環保宣傳教育方面高度重視,積極落實,聯繫實際,深入羣眾.有關部門應繼續着力增強公眾環保意識,提高環保自覺性和主動性。

運城市調查報告篇3

今年(20xx年)3月,國家計委、建設部聯合發出《關於組織開展城市供水價格全國統一審價工作的通知》對全國城市供水審價工作作了具體佈置,7月又發出補充通知,要求各地就供水企業改制融資問題提交專題報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簡稱地區)及36個大中城市(以下簡稱城市)都按照通知要求認真組織開展了城市供水審價工作,目前已有9個地區提交了關於企業改制的專題報告,有6個地區在審價總體報告中涉及了企業改制的有關情況。我們根據這些報告所反映的情況,結合所掌握的其他情況進行了認真地總結和分析,形成如下報告並就下一步改革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議。

一、城市供水企業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弊端及近年來的改革努力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城市供水行業與其他公用事業一樣,被看作是公共福利事業,建設所需投資和經營盈虧都由國家全部包攬,企業的產供銷人財物受到國家計劃和行政部門的嚴格控制。企業的經營自主權不完整,管理比較粗放,缺乏控制成本、節約費用的內在動力和約束機制。而作為關係到人民生活的自來水價格長期以來一直控制在非常低的水平,使大部分企業虧損經營,無法建立起可持續發展能力,更新改造和擴大再生產完全依賴於國家投資。

近年來,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各地城市供水行業也開始進行一些改革的償試。從政府角度,改革較多着力於改革投融資機制,拓寬建設資金來源(關於投融資機制改革有另文論述)。從企業角度,改革主要圍繞產權制度和經營模式兩方面:

1)產權多元化改革及股份制改造

通過轉讓股權、增資擴股、上市等方式引進外資或國內的資本,將國有獨資企業改造為包括國有股、法人股、流通股(僅上市公司)在內的股份制企業,也有企業在股份制改造中明確承認並量化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及職工對企業的貢獻,形成經理層持股及職工個人股。

2)經營模式的改革探索合與分兩種思路

合組建企業集團。即在城市或區域範圍內以骨幹企業為主通過行政手段或企業兼併將原來相互獨立的若干個自來水公司組建為自來水集團(有的將排水也併入自來水公司組建供排水一體化的水務集團),目的在於將企業做大做強,以突破地域限制參與更大範圍內的競爭。

分廠網分離、引入競爭。即將原有的自來水公司拆分成幾個相對獨立的公司及管網公司,目的在於實行廠網分離鼓勵形成競爭。

近年各地供水企業的改革嘗試所取得的主要成績或經驗有:

1)在一定程度上明晰了企業產權結構,推動了產權多元化,從而推動了政企分離的步伐。

2)通過改革籌集了急需的建設資金,緩解了國家投入不足的問題,促進了城市供水事業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1999至20xx三年城市供水行業共吸引非國有資金xx億元,其中外資佔xx%。

3)在改制企業中(主要是改制後由外方經營管理的水廠)引進了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手段,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水平。據統計,由外商管理的水廠噸水完全成本平均為xx元,比國內平均水平的xx元低xx%,人均日產水量為xx噸,比國內平均水平的xx噸高xx%。

4)對一些新的經營模式作了有益的探索,為供水企業下—步的改革積累了經驗。

二、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各地城市供水企業改革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問題。各地的審價總結報告和企業改制專題報告都分析了目前供水企業所面臨的一些問題,其中有些具有普遍性,下面就這些普遍現象並結合我們掌握的情況對問題的成因作一分析。

1、改革目標不明確,改革思路不繫統,改革環境不配套

從目前來看,各地改革的主要出發點仍集中在解決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問題,而沒有把重點放在體制創新與機制轉換上。由於各種原因,許多地方的改革沒有對企業現有的問題綜合分析和考慮,制定系統的改革目標和方案,有關改革往往是局部的和針對單一問題的,很容易造成各種改革措施互相不配套。由於改革目標不明確、思路不繫統,使城市供水企業改革缺乏所需的配套環境,增加了改革的難度。

建議明確城市供水企業(壟斷性公用事業)的改革目標為:

1)為用户提供合格、穩定、可靠的產品和服務;

2)企業合法自主經營並獲取合理利潤;

3)政府能夠有效履行監管職責

4)各類社會資本能通過正常渠道參與公用事業建設與經營、企業能通過正常渠道獲得擴大再生產所需資金。

2、政企不分、以政代企局面仍沒有根本改變

雖然部分城市供水企業進行了有關產權多元化、建立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等方面的探索,但總體來説,政府與企業各自的職能還沒有理清,政府以行政命令直接干預企業經營情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主要表現為:政府代替企業決策,強制企業上馬項目,強制企業接受由政府與外商談判的合資、合作、bot協議,強制企業按政府意圖包裝上市,強制向企業安置人員,強制要求企業提供各類免費或優惠用水等,在各地的`審價報告中多有提及。

3、價格改革進展較快,企業改革相對滯後,管理粗放等弊端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近年來為了改變水價與成本倒掛問題和促進節約用水,各地紛紛出台水價調整政策,調價的幅度和頻率不一,有些地區特別是一些大中城市調價幅度比較大,但城市供水企業的虧損情況非但沒有改善反而有擴大的趨勢,陷入了虧損——提價——再虧損的怪圈。在本次審價工作中,有多個地區和城市都提到了這一不正常現象。究其原因,也是因為價格改革單獨推進,而企業改革相對滯後,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還沒有建立,企業內部管理粗放,缺少控制成本、節約費用的內在動力。相反,在國家仍然負擔供水企業虧損的情形下,供水企業都有人員擴張、費用擴張的動力(可以得到國家更多的補貼)。各地審價報告中列舉的具體表現有:人員及工資失控、設施失修、漏損擴大、公共用水不計量不收費、管理費用失控、非主營業務無償佔用資金、非主營業務成本費用在主營業務中列支等。

4、決策過程不透明、不科學

各地企業的改制、合資合作等重大決策過程不公開、不透明,主要決策由地方政府作出,改革的主體——供水企業(或水廠)被排除在決策過程之外,只是被動的執行者。決策其他有關各方(如行業協會、專家、公眾等)的參與也不夠。有數個地區審價報告指出由於有關決策缺少科學預測和專家評估作為基礎,最後使企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5、外部監管不到位

外部監管不到位是缺乏科學依據的決策能得以通過並貫徹實施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於政府職能界定不清,具有法律效力的監管體系(權力機關監督、政府監督和司法監督)不健全,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的監管(公眾監督、媒體監督)也因為沒有建立信息公開制度而無法開展。

三、改革基本思路:建立所有權、經營權、監管權相互制約的城市供水管理體制

1、明確界定政府職能,將所有權與公共管理權相分離,真正落實政企分??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既以企業的所有者身份負責企業經營,又負責公共管理。改革開放後,我國着重強調和推動了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改革。在企業成為自主經營的法人後,政府實際上扮演了國有企業出資人和公共管理人的雙重角色。而這兩種角色的性質、權利(力)義務的來源都是不同的。作為出資人,國家在企業內的權利義務本質上是一種經濟權利和義務,即以出資額(比例)為依據享有相應經濟權利和負擔相應經濟責任,其在企業內的地位與其他出資人是相同的,其權利、義務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讓渡或放棄的(如出售股權等);而作為公共管理人,其權力來源於國家政權(國家權力機關的授權),其法定的權力和義務都是不可放棄的。政府同時扮演兩種角色就會造成公共權力介入企業經營運作,使政企分開不能徹底,企業改革的成效也會打折扣。將所有權與公共管理權相分離,就可以切斷公共權力介入企業正常經營的渠道,真正實現政企分開的目標。當然,分離的具體形式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2、進一步推進供水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建立規範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

規範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含義包括產權明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監督有力、激勵有效。

產權明晰是基礎。國家投資企業的低效率是一個世界性難題,而城市供水企業絕大部分是國有獨資企業,建議首先解決國有資產的所有者缺位問題。可先由國有資產管理部門代表國家行使股東權力,再在適當時機推動產權多元化,解決國有股一股獨大的問題。產權多元化可以採取多種模式,如合資、合作、股份制改造、建設新項目或更新改造時增資擴股等等。改制必須規範化,以免造成新的問題(可參見關於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專題報告)。

在可以預見的較長時期內,在城市供水企業內國有資本仍將佔有絕對控股地位,因而仍需積極推動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由董事會聘任經營管理層負責日常經營管理,經營管理層向董事會負責(在地方政府與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之間再設置一道隔離牆)。

3、建立以行政監督為主的有效的外部監管體系

企業成為自主經營的法人後,政府的公共管理職能主要體現為監督職能,即督促供水企業為公眾提供合格的自來水產品和服務,努力降低成本與費用,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並對監督職責承擔政治和法律責任。從而建立起所有權、經營權、監督權相互制約、相互協調的城市供水管理新體制。

外部監管體系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國家權力機關(人大)監督、行政監督和司法監督以及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業組織、中介組織、媒體及公眾的監督。其中行政監督既具備法律效力,又具有履行職責的機構與條件,因而在整個監管體系中居於重要地位,承擔主要的監督職責。

行政監管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供水水質服務督察。建設部現正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研究試點建立城市供水水質督察體系,建議可以考慮將供水服務方面的要求納入督察體系,從而建立起供水水質服務督察框架體系。二是價格財務稽察。價格財務稽察的主要目的是審查供水企業成本、費用的合法性與合理性及自來水定價調價的依據是否充分,根本着眼點是維護公眾利益不會因為供水企業管理不善而受到損害。本次審價工作為價格財務稽察作了有益的探索,建議加以規範化、制度化後形成價格財務稽察的框架體系。

從法律上説,行政監督既是政府的法定權力,又是其法定義務,具有不可放棄性。但具體負責實施行政監督的機構可以是政府機關,也可以是政府授權的機構,其具體的法律地位、組織形式等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四、改革所必需的配套環境

1、法制環境

城市供水企業的改革應依法進行,國家在改革方向明確後,應考慮制定一些法規和政策,對各地的改革加以規範和指導,以減少改革的失誤。建議制訂《(壟斷性)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條例》、《(壟斷性)公用產品與服務監管條例》、《(壟斷性)公用產品與服務價格審核辦法》、《政策性損害補償辦法》等有關法規。

2、投融資環境

要使城市供水企業實現產權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必須改革投融資體制,使各類社會資本能通過正常渠道參與公用事業建設與經營,企業也能通過正常渠道獲得擴大再生產所需的資金。(可參見關於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專題報告)

3、政策性損害的利益補償機制

從改革的更深層次上考慮,政府與城市供水企業的關係還涉及相互間事權如何劃分及事權與財權如何對應的問題。城市供水企業成為真正的企業後,應當在政府的監管下合法經營,以獲取經營利潤為目標,而不能再負擔與其企業身份不相符的職能(如被迫接受政府制定的過低的水價、向困難企業和家庭提供免費或優惠水、為城市提供免費的消防綠化用水、為政府決策的沒有明確前景的開發區建設新水廠等等)。政府作為社會公眾利益的代表,承擔着政治責任,如維護社會穩定、增進社會福利、發展地方經濟、照顧弱勢羣體等,所以政府在特定情況下從全社會需要出發作出損害城市供水企業利益的決策是合法和正當的,問題在於這種由於政策原因造成的損失(即政策性虧損)不應當由企業來承擔,而應當依法建立起相應的利益補償機制。

4、其他外部環境(略)

五、在城市供水企業改革中需注意把握的幾個方面

第一、城市供水企業首先是企業,具有所有企業的共性,即應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可持續發展

1)自主經營要求政企分開,企業要擁有決策權等經營自主權。政企分開的關鍵在於國有資產出資人角色與政府公共管理人角色的分離以及城市供水企業的產權多元化進程。

2)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要求企業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嚴格的成本費用核算體系和有效的監督、激勵機制。

3)可持續發展包括企業維持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兩方面的能力。短期內,城市供水企業最低限度應具備簡單再生產能力,即通過自我積累能夠承擔設備設施的維護、更新;從長遠看,為滿足經濟發展對供水的需求,企業還必須有獲取擴大再生產所需的資金的正常渠道,政府應當研究建立包括供水在內的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制度。

第二,城市供水企業生產的產品是人民羣眾所必需的並且無可替代的產品,具有很強的公益性質和自然壟斷特性(這一點區別於生產一般競爭性產品的企業)。城市供水企業的公益性和自然壟斷性要求企業承擔一定的義務(如普遍服務的義務、連續服務的義務、接受監督的義務等)並且在經營中只能獲取合理利潤。

同樣是因為城市供水企業的公益性質和自然壟斷特性,使政府必須切實履行對城市供水企業的監管責任,並且相對於一般競爭性領域,這種監管更為嚴格。目前有一種傾向,就是説到改革就強調政府放權,強調加強監管似乎不合時宜。實際上,政府在界定職能時應當有進有退。在一般競爭性領域,政府的主要責任是維護市場的公平競爭秩序,只要產品保證基本安全和信息披露充分,產品的質量和價格主要由市場競爭選擇確定。但在壟斷性行業,消費者對產品沒有選擇權,在產品質量、服務、價格、信息等方面都處於弱勢,政府就有責任和義務代表公眾利益加強監管。這就是建立有效的外部監管體系的法理依據。

城市供水企業在經營上有地域性特點,其產品不適宜於長距離輸配(這一點區別於其他公用事業企業如電力工業),因而無法在較大範圍內形成有效競爭。城市供水行業的競爭更多地體現在獲取經營許可的環節,即各競爭主體憑藉其優秀的經營管理能力爭取獲得城市供水的特許經營權。

第三,要注意嚴格界定壟斷的界限,防止壟斷延伸。

政府應加強對城市供水企業的監督,防止城市供水企業利用其在主營業務(自來水產銷)上的壟斷地位在某些非主營業務(競爭性業務)中謀求競爭優勢(如自來水工程建設、設備材料供應、設施設備維修服務等)。建議政府應制定法規明確要求企業將壟斷性業務與競爭性業務嚴格區分、單獨核算,將競爭性業務向社會開放,鼓勵社會企業參與競爭。在考慮建立政策性損害的利益補償機制時也應當將競爭性業務排除在外。

運城市調查報告篇4

近年來,隨着地區經濟的迅猛發展,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防止環境污染,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已成為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在環境科學中,一般認為環境是指圍繞人羣的空間及其中可以直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各種自然因素的總稱。在人類幾百萬年的歷史進程中,環境對開創人類文明和進步發揮着巨大作用。大氣、水源、土地、草原、都是讓人類得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而森林、礦藏等資源又為人類的不斷髮展提供物質,創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類文明。但是,人類在開發利用環境資源的同時,也對自己的自下生存環境產生了一系列環境問題。為此,我作了調查。

在街街道隨機抽取20人作為調查對象:

一、請問你注意保護環境嗎?

回答會的有8人,佔40%。回答不會的有3人、佔15%。回答有時會,有時不會的有9人,佔45%。看來,大家還是對環境問題不太重是啊。

二、你會主動義務幫助保護環境嗎(如清除“牛皮蘚”、回收廢電池、清除白色污染等)?

回答會的只有2人,都是老人、佔10%。回答老師佈置了就去,不佈置就不去的有5人,佔25%,都是國小生。還有一些回答不會去的有13人,佔65%。大家都是把這些工作當作別人的事情,不太關心。

三、平時,看報紙,新聞會不會對環境方面的新聞引起重視?

大多數回答説不會,、只關注一些娛樂或別的方面的,佔55%。回答會的只有1位,佔5%。回答有時候會看一看,但是不太回去引起重視,只覺得這個事情與我們無關的有8人,佔40%。

點評:看來,人們對於環境問題人染是無動於衷,不太回去關心。

地球上共同的環境問題是:

1、臭氧層被破壞。臭氧層佔平流層總量的十萬分之一,雖然含量極低,卻能吸收紫外線的功能,但是由於人類破壞,臭氧層迅速耗減,被極度破壞。如南極的臭氧層空洞。1994年,南極上空的臭氧層被破壞的面積達2400萬平方公里。南極上空的臭氧層是在20億年裏形成的,可是在上個世紀裏就被破壞了60%。歐洲和北美洲上空的臭氧層平均減少了10%——15%,西伯利亞上空甚至減少了35%,因此科學家警告説地球上空臭氧層被破壞的程度遠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嚴重得多。

2、淡水資源危機。地球地面雖然2/3為水覆蓋,但是97%為無法飲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為淡水,但其中2%封存於極地冰川之中。在僅有的1%淡水中,25%為工業用水,70%為農業用水,只有5%可供飲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目前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缺水,其中28個國家被列為嚴重缺水的國家和地區。據統計我國北方缺水區總面積達58萬平方公里,我國500多個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達58億立方米。由於人類的破壞使得地球水資源有限,不少大河如美國的科羅拉多河,中國的黃河都已雄風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壯麗景象已成為歷史的記憶了。

3、土地荒漠化。當前世界荒漠化現象仍在加劇。全球現有12億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脅,其中有1.35億人在短期內有失去土地的危險。到1996年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達到3600萬平方公里,佔到整個地球陸地面積的1/4,相當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國土面積的總和,全球愛荒漠化影響的國家有100多個,荒漠化以每年5——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大,相當於愛爾蘭的面積。對於受荒漠化威脅的人們來説,荒漠化意味着他們將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礎——有生產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後記:人們將面臨的危機有很多,如果人類一如既往地破壞環境,那麼人類將會滅絕,地球也將會成為宇宙中一個遙遠的歷史。

運城市調查報告篇5

為進一步推動我市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水平,10月中旬,根據市人大常委會年初工作要點安排,我委就加強城市管理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我市在城市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採取了許多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城市管理機構初步建立。

為進一步加強我市城市管理工作,依據國務院、省政府有關在城市管理領域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規定精神,市委、市政府於xx年7月批准成立了張家口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為參照公務員管理、掛靠市政府辦的正處級單位,履行城市管理政策研究制定和行政執法監督檢查職責。城管局下設市城管執法支隊,為科級定向補助事業單位,核定編制35人。橋東區、橋西區、高新區也分別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

(二)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

城市交通路網體系基本形成,先後修建了城市快速路,完成了鑽石路、西壩崗路、張宣公路、清水河兩岸道路等城區“九縱六橫”以及張宣公路拓寬改造工程,改造道路總長度110公里;實施了貫穿市區23公里的清水河綜合治理工程,建成30座橡膠壩、11道攔沙壩,蓄水量達到800萬立方米,明湖和洋河治理工程均已啟動;城區污水處理、集中供熱、供氣、供水等管網建設得到加強,公園、廣場、橋樑、公廁等公共配套設施建設得以強力推進。

(三)景觀環境整治成效顯著。

截止到9月底,共拆除道路兩側違章建築、臨時建築、危陋建築20多萬平方米,拆除户外廣告5600餘塊;完成了12座橋樑、14公里河道欄杆及主幹道路、大型建築物、城市出入口的亮化工程;在中心城區開展了綠化景觀整治工作,種植各類苗木2100萬株,完成今年確定綠化任務的102%;在主城區開展了國慶花展活動,共擺放大小主題花壇80餘組,擺放各類花卉40餘種350萬盆(株);對清水河兩岸等樓體實施了“穿衣戴帽”工程,完成既有建築改造217座,粉刷牆體12。66萬平方米。

(四)專項整治行動紮實推進。

積極開展中心城區露天燒烤整治工作,共清理露天燒烤90餘處,責令整改、規範經營商户350户;積極開展倡導文明養犬活動,制定了《中心城區開展倡導文明養犬活動方案》,發放宣傳材料3000餘份;開展了建築垃圾遺撒專項整治行動,下發整改通知書800份,查扣違章車輛18部;嚴肅查處違章建設行為,共檢查在建工程65項,下達責令停止建設通知書57份,發現未辦理規劃許可的違法建築35項;開展馬路市場、流動攤販集中整治行動,累計規勸清理遊商、遊販和佔道經營11000人次。

(五)城市環境衞生明顯好轉。

堅持以定人、定崗、定路段、定標準為核心的“四定”責任制,不斷提升路面清掃保潔質量,主次幹道、重點地段實現了24小時保潔;加強農貿市場、城鄉結合部及衞生死角的治理,衞生狀況有了明顯改善;認真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制定了《張家口市“門前三包”責任制實施方案》,先後三次開展了對轄區沿街商户“門前三包”落實情況的執法檢查,在探索建立羣眾化長效管理機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二、存在問題

在城市建設迅速發展的同時,城市管理相對滯後的問題日益突出,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建設效益的發揮,阻礙了城市化總體水平的提高。

(一)城市管理工作重要性認識不到位,社會支持參與度不高。

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還沒有真正在全社會形成共識,特別是在當前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的新形勢下,城市建設戰線長、任務重、壓力大,各級政府及其部門正在全力以赴推進、集中力量攻堅,尚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去研究和推進城市管理,對城市管理缺乏系統謀劃和強力推進,致使城市管理滯後於城市建設,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普遍存在。同時,由於宣傳教育等諸多方面的原因,部分羣眾對城市管理認識程度和支持度、參與度不高,市民文明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體制不順,職責界定不清,管理職能分散。“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落實”的城市管理體系未能真正形成,市和區兩級政府、區與街道、市和區城管局之間的城市管理和執法職責亟需進行系統界定,城區街道和社區的積極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現有部門的職能配置不盡合理,城市管理涉及的市容市貌、環境衞生、園林綠化、市政設施、市場管理、噪聲和環境污染、養犬及停車場管理等職能,相應地分散在建設局、公用局、園林局、城管局、工商局、環保局、公安局等部門,職能過於分散,造成職責不清,又沒有綜合的職能機構予以牽總協調,工作難以銜接,部門之間相互推諉和扯皮的現象時有發生,削弱了城市管理功能。市、區城管局之間沒有行政隸屬關係,難以實現對中心城管執法的有效指導和協調。

(三)規劃控制不嚴,配套設施建設滯後,加大了城市管理難度。

儘管我市在規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於詳細規劃出台的滯後性,往往使規劃中應遵循的原則、佈局和功能得不到全面體現,特別是在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等區域亂搭亂建、違規建設、無序開發的問題非常突出,進一步加大了城市拆遷改造成本,增加了城市管理難度。另外,我市集貿市場、公廁、停車場、垃圾轉運站等配套設施建設總量不足且佈局不合理,導致市容環境衞生管理與民生之間的矛盾突出,馬路市場、佔道經營、隨意停車、亂堆亂放等問題屢禁不止,嚴重影響和制約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城市管理投入不足,城管機構職能缺位,執法力量薄弱。

由於歷史欠帳多,我市環衞等基礎設施普遍存在簡陋老化、數量不足等問題。隨着城市的擴容,城區新建道路、橋樑等市政設施大幅增加,城市管理運行成本大大提高,但城市維護費沒有同步增加,遠遠不能適應現行城市管理的需要。城管機構的職能有待加強,我市雖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但未進入政府序列局,人員工資和經費財政未實現全額撥款,執法主體資格不合法,行政處罰權該集中的不能完全集中,也沒有賦予其相應的城市管理職能。市城管局及橋東、橋西、高新區三個區的城管局共有行政執法人員160名,城管執法力量嚴重不足,裝備陳舊落後。

(五)城市管理的制度體系需進一步完善,一些長效管理機制不能很好地落實。

我市城市管理執法目前主要依據的是國家和省的一些法律法規,與之相配套的實施細則、制度辦法不健全、不完備,缺乏針對性和操作性;原有的若干城市管理方面的規範性文件,其內容已不能適應當前工作的需要,特別是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管理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未能順應形勢,建立有利於深入推進城市管理的新機制、新辦法,如精細化管理工作制度和作業標準、環衞和市政公用設施維護市場化運作細則、城市管理的考核激勵和統籌協調機制等等。原有的一些長效管理機制落實不到位,居民養犬、露天燒烤、交通秩序等不能實現規範化管理,“門前三包”落實力度需進一步加大。

三、意見建議

(一)健全城管領導機制。

進一步加強對城市管理工作的領導,市一級應成立由市長任主任,分管副市長任副主任,相關部門為成員的城市管理委員會,作為高層次議事協調機構,定期研究城市管理的重大事項,加強對相關部門的綜合協調和考評,着力解決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問題。城市管理委員會下設辦公室,為日常辦事機構,組織落實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確定的有關事項。

(二)理順城市管理體制。

着力推進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真正建立起“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落實”的城市管理體制,明確劃分市、區、街、社區城市管理的職責和權限,把管理工作向下延伸到“末梢”,增強條塊管理的互補性。應結合政府機構改革,按照“管理、服務、執法”三位一體的“大城管”格局,全面整合現有城管資源,組建完善新的市級城市管理機構,賦予其足夠的管理和執法職能,使其真正承擔起城市管理的“牽總”作用,同時在條塊之間、部門之間建立有效的聯繫溝通、事前告知和定期通報制度,切實解決目前條塊分割、職能交叉、職責不清、協調不力的問題。

(三)加強規劃執法管理。

充分發揮規劃在城市建設和管理中的龍頭作用,在制定和執行規劃時通盤考慮市區市容市貌和環境衞生問題,既要適應城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要求,不斷加大規劃設計投入,放開規劃設計市場,提升規劃層次和水平,形成完善的規劃體系,又要高度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連續性,全面加強規劃管理,加大規劃執法力度,強化規劃工作層級監管,嚴肅查處違法用地和違規建設,堅決維護公眾利益。

(四)完善基礎配套建設。

今後應進一步加快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建設,儘快完善一批城市發展迫切需要的公用設施和市政設施,當前特別要對集貿市場、停車場、公廁、垃圾轉運站、公共綠地、休閒活動場所等進行統籌規劃,加大資金投入,加快建設進度,切實解決馬路市場、停車難、公共活動場所少等問題,增強城市服務功能,使市政公用基礎設施能充分滿足居民生產生活的需要,為城市管理提供物質保障和服務平台。

(五)強化城管資金保障。

應按照與城市建設和發展步伐相適應的要求,實行多元化的城市管理資金投入機制,逐步加大城市管理的投入。城市管理經費要隨着城市建設加快、規模擴大、任務增加、養護標準提高和管理手段更新而相應適度穩定增長,使城市建設與城市管理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確保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合理的經費需要,逐步改善城市管理行政執法裝備和辦公條件。充實一線城管執法人員,對執法人員的工資、經費財政應全額劃撥。

(六)推進城市精細管理。

今後應按照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加快制定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制度和辦法,重點研究建立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明確各類管理目標的責任主體、作業標準、管理措施,從線到面、從面到點,建立可查詢、可評價、有考核的監督管理體系。積極探索市場化運作機制,城市綠化養護、環境衞生保潔、市政設施維護等,要實行管養分開,推向市場,通過招標選擇專業公司或社會組織進行維護,形成統一管理、多家經營、有序競爭的運行機制。

(七)建立完善制度體系。

根據城市經濟社會和城市管理工作發展的新情況所提出的要求,儘快組織專業人員,對城市管理的有關法律法規進行系統研究,修改、完善我市城市管理的規章和辦法,制定實施細則。建立完善長效管理機制,研究制定加強城市市容和環境衞生工作的考核辦法,建立強有力的考核獎懲機制,通過建章立制、落實責任、嚴格考核,確保長效管理各項工作措施落到實處。

(八)注重宣傳教育引導。

切實加大對城市管理的宣傳教育力度,增強廣大市民的道德意識和綜合素質,引導廣大市民自覺遵守城市管理各項規定。學習先進城市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堅持以人為本,與廣大市民進行廣泛的交流和互動,加強與廣大市民的溝通與聯繫,使廣大市民支持理解、主動參與城市管理工作,形成愛我家園、人人維護城市形象的深厚氛圍。

運城市調查報告篇6

城市是人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教育的中心,經濟活動和人口高度密集,面臨巨大的資源與環境壓力。20xx年我國共有建制城市661個,城市市轄區土地面積僅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6%;而人口則佔全國總人口的41.7%。

城市化率從1993年的28%提高到了20xx年的41.7%,11年提高了13.7個百分點。城市對我國gdp的貢獻為65.5%。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進入快速增長期。城市在整個國民經濟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並非廣為人知的事實是:世界十大環境污染最嚴重的城市當中有一半已落入了中國的版圖之內,更加觸目驚心的事實是:1/3的中國地區降過酸雨、七大中國河流中有一半污染嚴重、1/4的中國居民沒有清潔的飲水源、1/3的城市人不得不呼吸着污濁的空氣、經過環保處理的城市垃圾只佔不到20%的少數。環境污染也提高了生產成本,造成的經濟損失佔到國民生產總值的8%到15%,而人民的健康代價更是無法估算。單隻在北京,70%至80%的癌症病因與環境有關,尤其是肺癌,已經成為居民的第一大死因。城市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到一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它的產生和發展決定於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受上層建築的影響,近幾十年來,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長和經濟的高速發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環境關題:

一、水污染

1、概述

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盡,其實就目前人類的使用情況來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資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們使用。淡水是一種可以再生的資源,其再生性取決於地球的水循環。隨着工業的發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水體被污染;為抽取河水,許多國家在河流上游建造水壩,改變了水流情況,使水的循環、自淨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80年代後期全球淡水實際利用的數量大約為每年3000億立方米,佔可利用總量的1/3。但是隨着人口的增長及人均收入的增加,人們對水資源的消耗量也以幾何級數增長。另外,淡水資源的分佈與人口的分佈並不一致。例如1980年加拿大人均取水量1500立方米,僅佔人均淡水資源擁有量的1.2%;而埃及1976年人均取水量為1180立方米,已接近該國人均可利用總量1470立方米的極限。

人類的活動會使大量的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棄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萬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於全球徑流總量的14%以上。1984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為水污染下了明確的定義,即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徵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稱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

2、水資源保護

抽取地下水是緩解淡水不足的一個重要途徑。但是過度抽取地下水會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導致地面沉降。在我國的蘇州、無錫、上海、北京等地,由於長期過量開採地下水,造成了明顯的地面沉降,有的地方甚至損壞了地下管道和道路。因此,在發展工業,建設城市的同時,就要注意到水資源的保護。因為一旦水資源受到污染,將嚴重的制約工業、農業的發展。要解決水污染問題的根本途徑還是在於要發動全球人民,增強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意識。同時大力研製循環用水技術、海水淡化技術、污水淨化技術等,並對排放污水或污染物質嚴重的企業、生活區進行合理管制和必要的懲罰,以增強保護水資源意識。

二、大氣污染

1、概述

在幹潔的大氣中,痕量氣體的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範圍的大氣中,出現了原來沒有的微量物質,其數量和持續時間,都有可能對人、動物、植物及物品、材料產生不利影響和危害。當大氣中污染物質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叫做大氣污染。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為因素,尤其是人為因素,如工業廢氣、燃燒、汽車尾氣和核爆炸等。隨着人類經濟活動和生產的迅速發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時,同時也將大量的廢氣、煙塵物質排入大氣,嚴重影響了大氣環境的質量,特別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業區域。所謂幹潔空氣是指在自然狀態下的大氣(由混合氣體、水氣和雜質組成)除去水氣和雜質的空氣,其主要成分是氮氣,佔78.09%;氧氣,佔20.94%;氬,佔0.93%;其它各種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氣體(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大氣污染對氣候的影響很大,大氣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對局部地區和全球氣候都會產生一定影響,尤其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從長遠的觀點看,這種影響將是很嚴重的。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種複雜的成分,在燃燒後產生各種有害物質,即使不含雜質的燃料達到完全燃燒,也要產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為燃料燃燒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破壞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發温室效應,致使地球氣温上升。所謂的温室效應是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阻止地球熱量的散失,使地球發生可感覺到的氣温升高。破壞大氣層與地面間紅外線輻射正常關係,吸收地球釋放出來的紅外線輻射,就像温室一樣,促使地球氣温升高的氣體稱為温室氣體。二氧化碳是數量最多的温室氣體,約佔大氣總容量的0.03%,許多其它痕量氣體也會產生温室效應,其中有的温室效應比二氧化碳還強。

2、大氣層的保護

許多環境問題是跨國界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如温室效應和臭氧層破壞等大氣污染,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決。人們在70年代早期開始認識到氟氯烴可能對環境有害,並且開始尋找代替品。到了80年代中期,臭氧層破壞的證據已經日益清楚,採取共同行動的呼聲也日益高漲。到了1987年,許多國家的代表彙集在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爾,簽署了《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協定書》。這個協定書是對付世界環境公害的一個開創性的國際協定,目的是控制氟氯烴和其它破壞臭氧層的物質的消費量,保護地球的外衣,也保護人類自己。經過修正後的蒙特利爾協定書是一個有約束力的國際協定。按照規定,工業國的氟氯烴和其他受限制物質的排放量必須立即減少,在20xx年以前逐步完全停止使用這類物品。發展中國家在1996年以前可以繼續有限度的增加這些物質的消費,然後就應當逐步減少,到20xx年時必須完全停止使用這些有害物質。除了時間上的優惠以外,這一協定書還包含了兩個對發展中國家有利的條款:一個是建立一項臨時多邊基金,幫助發展中國家採取代替氟氯烴的技術;另一個是技術轉讓條款,要求籤字國把最好的技術按照公平和最有利的條件轉讓出去。

我國已加入了修正後的蒙特利爾協定書,並且制定了履行國際義務的國家行動方案,包括建立保護臭氧層組織管理機構,制定有關行業的管理規範,積極開展替代品和替代技術的研究,為企業的替代技術改造安排配套資金等等。根據我國政府制定的方案,到20xx年,所有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總量至少要減少60%,到20xx年則完全淘汰這些有害物質。

三、固體污染

1、概述

凡人類一切活動過程產生的,且對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價值而被廢棄的固態或半固態物質,通稱為固體廢物。各類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俗稱廢渣;生活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則稱為垃圾。固體廢物實際只是針對原所有者而言。在任何生產或生活過程中,所有者對原料、商品或消費品,往往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成分,而對於原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價值的大多數固體廢物中仍含有其它生產行業中需要的成分,經過一定的技術環節,可以轉變為有關部門行業中的生產原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可見,固體廢物的概念隨時、空的變遷而具有相對性。提倡資源的社會再循環,目的是充分利用資源,增加社會與經濟效益,減少廢物處置的數量,以利社會發展。

垃圾正成為困擾人類社會的一大問題,全世界每年要產生超過計劃10億噸的垃圾,大量的生活和工業垃圾由於缺少處理系統而露天堆放,垃圾圍城現象日益嚴重,成堆的垃圾臭氣熏天,病菌滋生,有毒物質污染地表和地下水,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這種現象若得不到遏制,人類將被自己生產的垃圾埋葬掉。

2、解決辦法

要解決固體廢物的危害,惟有全體人民集體行動起來,充分利用資源,加強資源再利用,不隨便拋棄固體物質。政府應出台一系列關於固體廢物處理的條例,以規範大眾的資源利用行為,減少廢物排放。公民應該從小事做起,為人類自身創造美好的生活環境,讓我們生活在一個無垃圾困擾的環境裏。

四、水土流失

1、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蝕、搬運和沉澱的整個過程。在自然狀態下,純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蝕過程非常緩慢,常與土壤形成過程處於相對平衡狀態。因此坡地還能保持完整。這種侵蝕稱為自然侵蝕,也稱為地質侵蝕。在人類活動影響下,特別是人類嚴重地破壞了坡地植被後,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壞和土地物質的移動,流失過程加速,即發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國土地資源遭到破壞的最常見的地質災害,其中以黃土高原地區最為嚴重。我國目前水土流失總的情況是:點上有治理,面上有擴大,治理趕不上破壞。全國水土流失面積解放初期為17.4畝,到1980年約治理6億畝。由於治理趕不上破壞,水土流失面積卻擴大到22.5億畝,約佔國土總面積的1/6,涉及近千個縣。全國山地丘陵區有坡耕地約4億畝,其中修梯田約1億畝,而另外3億畝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據統計,我國每年流失土壤約50億噸,損失n、p、k元素約4000多萬噸畝,到1980年約治理6億畝。由於治理趕不上破壞,水土流失面積卻擴大到22.5億畝,約佔國土總面積的1/6,涉及近千個縣。全國山地丘陵區有坡耕地約4億畝,其中修梯田約1億畝,而另外3億畝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2、水土流失的防治

水土流失是地表徑流在坡地上運動造成的。各項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是:減少坡面徑流量,減緩徑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衝能力,並儘可能抬高侵蝕基準面。在採取防治措施時,應從地表徑流形成地段開始,沿徑流運動路線,因地制宜,步步設防治理,實行預防和治理相結合,以預防為主;治坡與治溝相結合,以治坡為主;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以生物措施為主。只有採取各種措施綜合治理和集中治理,持續治理,才能奏效。總之,科學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迅猛發展,增強了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給人類社會帶來空前的繁榮,也為今後的進一步發展準備了必要的物質技術條件。對此,人們產生了盲目樂觀情緒,好象自己已經成為大自然的主人,可以長期掠奪資源而不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然而,這種掠奪式生產已經造成了生態和生活的破壞,大自然向人類亮起了紅燈。我們必須承認面臨的嚴重危機,但是也應相信我們可以通過共同的努力戰勝它,尋求新的發展道路。要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一個大的方向就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即保證現在的經濟發展,又保證後代享受資源的權利,讓我們世代都生活在沒有污染的天空下吧。

所以,我們要保護地球,節約資源,愛護環境,共建美好家園。

運城市調查報告篇7

調查原因

現在,我們科最最的環境越來越差了,空氣質量差,河水到處都是垃圾,化工廠排放污水到河裏,還有嚴重的白色污染。因而導致了城市環境惡化。

實地調查

我和幾個同學去了在化工廠的旁邊排放污水的河上。在路上,我們看見許多的魚兒、蝦兒歡快地遊着,許許多多的蝌蚪在成羣結隊地找食物。可是,到了化工廠的旁邊,一條魚也沒有,偶爾看見一兩條死魚死蝦,在這片污水中飄蕩,我們採了點兒污水,買了8條金魚,拿回家做實驗,我把金魚平均裝入一至四號實驗杯中,觀察情況,把一至四號杯分別倒入00、20300、400克污水,再倒滿水。一號:第一天晚上,表現良好,第二天早上,魚兒有點兒不愛動了,第二天中午,魚兒不吃東西了,第二天晚上,魚兒呈快死的狀態。二號:第一條晚上,良好。第二天早上,都不動了,第二天中午,快死了,臨近晚上時,死了一條,晚上,又死了一條。三號:第一天晚上,良好,第二天早上,一條死亡,第二天中午,全死。四號:第一天晚上,魚兒焦躁不安,第二天早上,全死。

調查分析

因為化工廠裏有許多化學物品,有時不小心排入污水,導至魚大量死亡。

經過這次實驗,我提出了以下幾多建議。

(1)政府要教育市民不能扔東西到河裏,要扔進垃圾桶。

(2)要教育化工廠的人不能隨意放置化學物品,以免化學物品流進河裏。

(3)市民自覺保護環境,熱愛環境,讓不熱愛環境的人進入教育所,不但要罰錢,還要讓他認識到扔垃圾的危害。

人們一定要愛護環境,讓簡陽重新美麗起來吧!

運城市調查報告篇8

我們周圍環境與我們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關係,就像是魚和水那樣,密不可分,誰也離不開誰。為了我們能夠對我們身邊的環境進一步瞭解,能更加有針對性的對我們周邊受污染的環境進行有效的治理。我特意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對我們周邊的人進行了民意調查。本次調查是採用了問卷調查的方式和問卷是發電子版到受訪者的郵箱並提醒她、他進行填寫的方式進行的。本次發出問卷是35份,收回33份,最後有效的問卷有32份。調查的範圍涉及了個高校的在校大學生,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調查。

通過調查發現我們現在的學生或者是市民對保護環境的意識還是不夠的。調查顯示真正知道世界環境日或者有意識去關注環境污染指數的受訪者只有50%。主動去關注污染方面的文章也就更少了,只有47。5%。然而在他們身邊環境的受污染程度是達到61%的。而這些污染的環境有45% 是來自工業三廢的影響的。而剩下的55%是由生活所排放的廢棄物造成的,主要是白色污染,由於伴隨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生活正向便利化、衞生化發展。為了順應這種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飯盒、塑料袋等也開始頻繁地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這些使用方便、價格低廉包裝材料的出現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這些包裝材料在使用後往往被隨手丟棄,造成"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我國城市特有的環境污染,在各種公共場所到處都能看見大量廢棄的塑料製品,他們從自然界而來,由人類製造,最終歸結於大自然時卻不易被自然所消納,從而影響了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其主要的表現形式是使用一次性的塑料袋,一次性飯盒,一次性筷子等難降解的化學物質做成的包裝材料。這種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點是在達到一定使用壽命廢棄後,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由於其化學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引起某些性能損失及外觀變化而發生降解,對自然環境無害或少害。例如澱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澱粉在短時間內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澱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導致薄膜力學性能下降,同時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劑與土壤中的金屬鹽反應生成過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鏈斷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環境所消納,同時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在去年奧運年的時候國家就已經實行塑料袋的禁用。但是在我的調查數據中顯示35%的人羣還沒有真正地去執行。不過我們知道這是需要一個過渡期的。對於政府社在環境保護方面做法和成效方面。55%的受訪者的態度是政府的環保的監管力度還是有待提高和改進。

對於受訪者反應的種種問題。他們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首先我們要多瞭解有關知識 ,向身邊的人宣傳環保知識,協助政府做好工作。其次,我們的生活中的廢棄物要分類回收。儘量使用可循環再用的日用品。還有就是儘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品。要愛護植物,愛惜我們周圍的環境。不要吃野生動物也是為保護環境獻力量的一種做法。在個人方面要注意,平時不去做污染環境的事情;多參加一些環境宣傳活動;時刻記住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對於政府部門方面,應採取有力,有效,有法可依的方法,改變羣眾觀念,開展少而精的宣傳活動,依靠羣眾,走羣眾路線,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實際行動是最好的方法。

總的來説,環境污染有一半以上人類活動的結果,我們人類應該負起一定的責任。只有先保持環境,才可能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目前我國環境污染嚴重,形勢相當嚴峻,我們必須認識到保護好環境是發展工業的前提,保護好環境也就是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所以環保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不可能説等到環境被破壞的無法治理的時候才來引起我們的注意。我們要知道加強學生熱愛人類家園的觀念,保護大自然不受污染,是促進和推動環境保護工作的奠基性工程。

大氣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等等,都是讓人類得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而森林資源、礦藏資源等資源又為人類的不斷髮展提供物質,創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類文明。但是,人類在開發利用環境資源的`同時,也對自己的生存環境產生了一系列環境問題。

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污染環境的污染物,例如説:大量的生活廢棄品,塑料袋(也稱白色垃圾),一次性木筷,一次性飯盒,果皮紙屑。污染物對環境來説,毫無疑問,肯定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動物的腐爛的屍體會影響環境衞生,而且還會滋生細菌。飯店、餐館認為很衞生的一次性木筷,使用後隨便一扔,影響了市容,破壞了環境。

現在像我們柳疃鎮、青鄉鄉,最近電網部門紛紛撤除噴水機器的使用。噴水機的使用對環境的污染更加惡化、污染了水資源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危害甚大。人類的活動會使大量的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棄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又例如説,我們北部渤海灣受到工業、印染廠的廢棄物排放大量魚蝦死亡,地區農民上海捕魚,魚的體內含有大量化學物質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危害。據資料統計,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萬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於全球徑流總量的14%以上。1984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為“水污染”下了明確的定義,即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徵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稱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

最近,我發現政府部門、昌邑環衞局開始大力整治環境,沿街排查污染源,青鄉街也定點安置了便民垃圾桶,替代了原來垃圾圍繞街道,臭氣熏天的狀況。各個村莊開始整治村內環境的污染源,使街道、村莊煥然一新!而這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自覺保護環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為了我們更為了我們的後代,樹立好榜樣,奠基好基礎,讓我們的家園更加美麗、更加豐富多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