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農村調研報告最新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2W

調研報告可以在不同的目標羣體之間傳播,例如管理層、投資者、政策制定者等,在調研報告的編寫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各個細節,確保每一項信息都得到準確反映,以保證整個報告的可信度,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下農村調研報告最新7篇,感謝您的參閲。

下農村調研報告最新7篇

下農村調研報告篇1

隨着各地區的經濟迅猛發展,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也成為了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也是為了社會更好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愛護環境從我做起。

隨着社會的發展,經濟的快速增長,環境污染也開始向農村蔓延,並已經成為環保工作的一項現實而嚴峻的課題。我國明確提出,到20__年,農村改革發展的基本目標之一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村生產體系基本形成,農村人居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這些都為我們構建生態新農村提出了方向、明晰了思路。我們只有切實解決好危害農民羣眾身體健康、影響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才能使農村真正走向“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發展道路。

針對很多農村環境污染的情況,我們應該提出相應的可行的防治對策,並得到認真落實,以防農村經濟的發展重蹈城市發展的“先發展,後治理”的覆轍,這樣才有利於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字:農村 環境污染 防治對策

我國有3億多人喝不上乾淨的水,其中超過60%是由於非自然因素導致的飲用水源水質不達標;農村人口中與環境污染密切相關的噁心腫瘤死亡率逐年上升,等等。

與城市系統、嚴密的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相比,農村環境保護監督管理欠缺。環境監測、環境監理和環境規劃在農村難見身影,致使農村環境保護形勢越來越嚴峻,壓力越來越大。農村環境污染可分為生活、生產、工業三大污染。從生活污染來看,由於農村很少有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再加上農民意識的缺乏,生活垃圾隨手亂扔,生活污水隨意排放。從生產污染來看,農民在使用化肥、農藥上缺乏科學性,流失的化肥、農藥和隨手扔掉的農藥瓶,很容易造成水體和土壤的污染。從工業污染來看,國家對環保的重視程度日益增強,城鎮的環保“門檻”也越來越高,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工業企業很難在城鎮立足,於是轉向廣闊的農村,也正因此,農村的環境正在不斷惡化。

隨着以使用機械、農藥、化肥為基礎的特徵的工業化農業的發展以及鄉鎮企業雨後春筍般的興起,使得農村的環境問題變得異常嚴峻,嚴重製約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為此黨和國家的領導人高度重視,今年來曾先後多次召開解決農村環境問題的專項工作會議,部署和研究解決這一難題。然而由於農村環境問題具有影響因素多、影響範圍廣、影響程度大等特點,因此短時間難以見成效,因此迫切需要加大這一領域的研究。本實踐團隊在系統地分析了農村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後,探討解決農村環境問題的對策和農民環境意識現狀,以期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一些理論依據。

1.農村存在的主要環境污染問題

1.1農村面源污染問題

1.1.1農藥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由於目前我國處於依靠農藥、化肥來提高農作物產量的發展階段,據統計目前全國農藥用量達140萬噸,其中殺蟲劑70%,殺蟲劑中有機磷農藥佔70%,而有機磷農藥中高毒種類佔70%。化肥的施用量為4700萬噸左右,有機肥施用量僅佔肥料施用總量的25%。由於農藥、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0%-35%,絕大部分揮發到空氣中或從排水溝渠流失,因而造成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和空氣污染,進而通過呼吸或食物鏈影響人類身體健康。

湖南省是我國的農業大省,農藥、化肥的使用量較大,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農藥、化肥對農作物的增產有很重要的作用,但長期使用,造成土壤物理性質惡化,據統計,20__年全省農藥的使用量達861噸,很多農藥、化肥中含有重金屬,造成水源的嚴重污染,同時化肥的使用導致田力下降、土壤板結,肥效降低,反過來又促使施用量增加,造成惡性循環。

1.1.2畜禽養殖業的污染

我國畜禽養殖規模發展迅速,目前全國大中型畜禽養殖場已近4萬多家,我國每年產生的畜禽類糞便約27億噸,cod(化學耗氧量)產生量6900多萬噸,是全國工業和城市cod排放量的4倍多,已經成為農村主要污染源。然而我國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和污染防治水平還很低,一些地區養殖規模遠遠超過環境容量,且種養分離現象嚴重,大量畜禽糞便無法就近還田,而是直接排到土壤、河道中。由於畜禽糞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因此未經過處理直接排入土壤、河道中對農作物的生長和水源的污染危害極大。

長株潭地區農村水源豐富,但不合理的使用和欠缺保護,造成很多水源的嚴重污染。調研過程中據村民介紹,很多村民將家中的生活污水、畜禽的糞便隨意排到農田和水溝裏,造成地下水嚴重污染。原本清澈見底的水成了醬紫色的污水,下雨天,糞便、衞生紙和衞生巾等到處都是;村民下田時,皮膚常常發癢難受。

1.1.3農用薄膜的大量使用

大量使用農用薄膜已成為一項農業常規技術。我國農膜使用面積已突破億畝,年殘留量高達45萬噸。大部分農膜不易分解,不但破壞了土壤結構,阻礙了作物根系對水的吸收和生長髮育,降低了土壤肥力,造成地下水難以下滲,而且殘膜在分解過程中分析出鉛、錫、鈦酸酯類化合物等有毒物質,造成新的土壤環境污染。

20__年全省農膜使用量達446噸,20__年單位耕地面積農膜使用量8.44kg/m2。農膜除了殘留在耕地中,造成土質的污染外,廢棄堆積情況隨處可見,遇風雨天氣,便在空中亂飛,掛在輸電線、建築物等上面,嚴重影響了農村面貌。

1.1.4秸稈焚燒

在歷史上,我國秸稈多作為替代薪柴使用,現在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和條件的改善,煤炭、液化氣等開始作為農村燃料代替了秸稈。此外,以秸稈為原料的小造紙廠全部被取消,也使大量秸稈成為無用廢棄物。我國每年秸稈產量為7億噸,其中有約40%未得到有效的處理和利用,又

無處存放,壓佔大量土地,所以農民只有一燒了之。每年夏秋兩季就會出現焚燒秸稈的現象。秸稈焚燒時所產生的煙塵,降低了大氣環境質量,還造成了航空、鐵路、公路的交通事故。

1.2農村生活污染

目前,我國農村生活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後,現在還基本處於“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颳”的現狀。全國約4萬個鄉鎮中絕大多數沒有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在60多萬個行政村中,絕大部分污染處理還處於空白。據初步調查,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年產生量2.8億噸,露天碓房量超過30%,平均處理率為20%左右,絕大部分生活垃圾未經處理,不僅成為蚊蠅的孳生地,也成為地表水和地下水重要的面源污染。全國農村生活污水年產生量90多億噸,平均處理率15%左右,其他均就近排往農舍附近的溝渠,因此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很大。

1.3鄉鎮企業污染

隨着城市污染那你控制力度的加強,污染嚴重的工業企業向農村地區轉移增加,成為農村新的污染源。由於進入鄉鎮的企業主要集中在造紙、印染、電鍍、化工、建材等少數產業和土法煉磺、煉焦等落後技術上,大多數設備相對落後,產品技術層次不高,再加上監督管理不力以及企業的環保意識較差等原因,因而環境污染嚴重。農村工業污染已使全國16.7萬平方千米的耕地遭到嚴重破壞,佔全國耕地總量的17.5%。目前,我國鄉鎮企業廢水cod和固體廢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佔工業污染物排放總量的50%以上,而且鄉鎮企業佈局不合理,污染物處理率也顯著低於工業污染物平均處理率。鄉鎮企業所排放的廢水、廢氣和廢渣佔全國“三廢”排放總量的比重分別為21%、67%和89%,已經成為環境保護的突出問題和影響人體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長株潭地區是我國重點開發的經濟區之一,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小型鄉鎮企業如雨後春筍般興起,這將對地區的經濟發展有很大的帶動作用,但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鄉鎮企業並沒有很有效的“三廢”處理措施,還有相當一部分直接將廢棄物排入附近的河道或堆積在農田旁,在一些鄉鎮的工業園區,遠遠就可以問道一股刺鼻的味道。在對附近的村民的採訪中,村民對此喜憂參半,一方面,鄉鎮企業給很多村民提供了很好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大家坦言環境已大不如前,農作物的產量沒法保證,而人畜也只能生活在嚴重污染的環境中。

2.防治對策

2.1提高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和參與意識

目前我國農民的整體素質水平還很低,環境保護意識淡薄,對環境保護缺乏迫切的要求和污染後果的危機感,因此人為地、隨性地破壞環境問題十分突出。要徹底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做好幾個方面:一是要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村環境保護知識宣傳教育,樹立生態文明理念,提高農民的環境意識,調動農民參與農村環境保護的積極性、主動性,推廣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和消費方式。二是要開展環境保護知識和技能培訓活動,培養農民參與農村環境保護的能力。三是要廣泛聽取農民對涉及自身環境權益的發展規劃和建設項目的意見,尊重農民的環境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維護農民的環境權益。

2.2多方籌集資金,加強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要解決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就必須落實好資金,縱觀發達國家的經驗,我們可以通過逐步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入機制來解決資金問題。首先中央和地方政府均按照一定比例安排專項資金用於農村環境保護,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對投入資金的制度安排,研究制定鄉鎮和村莊兩級投入制度。其次要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參與農村環境保護。籌集的資金要優先用於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要加快推進農村垃圾集中收集和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按照中心鎮、一般鄉鎮、村莊區域區分,制定不同標準,分類組織實施。把農村垃圾處理等納入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由政府投資建設,採取“村收集、鎮中轉、失去處置”的運行機制,解決好農村生活垃圾隨處亂倒的陋習。二是建設中心鎮和重點鄉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工程,防止城鎮污水污染。從現有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情況看,城鎮工業、生活污水處理後一般能夠滿足農灌用水的要求,既能防止污染水環境,也能夠節約水資源。

從湘潭市環保局的工作人員得知,20__年,湘潭市開始向國家環保部爭取中央農村環保資金,對農村環境進行綜合整治。當年,成功爭取到資金77萬元,對嶽塘區板塘鄉搖錢村進行了環境整治;20__年,爭取到272萬元,分別對湘潭縣白石鎮潭口村、韶山市清溪鎮清溪村、湘鄉市棋梓鎮鵝石村進行了環境整治;20__年,爭取到1700萬元,對湘鄉市和韶山市的農村環境進行了整治。

2.3依靠科技力量,大力發展新型農業

要把現代科學技術與傳統農業技術的精華相結合,採取秸稈還田、作物倒茬輪作和生物固氮等措施來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地力。把農業生產、農村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資源的培育與高效利用融為一體。(調查報告 )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廣有機農業和生態農業,積極引導農民科學合理施用化肥和農藥,提倡和推廣使用有機肥料。逐步取消關閉小型飼養場,支持創辦規模化的畜禽飼養場,採用科學化的排污治理手段。把種植業和林業、牧業、漁業以及相關加工業有機結合起來,建立具有生態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環、能耗低的新型綜合農業體系,走循環經濟之路,這樣及解決面源污染問題,又帶來經濟效益,使農業經濟走上健康、可持續發展道路,實現高產、優質、高效與持續發展目標,達到經濟、生態和社會三大效益統一。

從株洲市環保局工作人員處瞭解到,全市有養豬户約20萬户,年存欄規模500頭以上的養殖場123家,其中

20__頭以上的11家。規模在20__頭的養殖場在20__年6月前已完成治理;500頭以上的養殖場已於20__年6月前完成治理。

在整治的同時,鼓勵發展生態農業,市農辦每年爭取國債資金1000萬元,利用養殖污水糞便建沼氣池,,每家農户補助1200元,每年建設沼氣池8000餘個。畜牧部門還在三年內爭取到3600萬元的扶持資金,用於養豬小區的欄舍建設,20__年改進完善規模養殖小區(場)76個,20__年再度改良小區(場)65個。

2.4健全農村環境監管體系,加大環境監管力度

目前很多地方農村的環境監管工作基本處於真空無人管理的狀況,因此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要逐步建立覆蓋農村的環境管理組織體系,努力形成“層級職責清晰、面上責任落實、運轉制度保障、防治公眾參與”的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新格局。各級農村環境監管部門應加大環境監管力度,嚴格執法,認真抓好農村地區工業企業污染減排,不能達標排放的企業限期治理、限產限排直至關閉。嚴格環境准入,淘汰環境污染嚴重的生產工藝和設備,防止“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業在農村地區死灰復燃,防止污染由城市向農村轉移。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監管,對新、改、擴建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要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通過推行農村和農業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制,能夠促進各級政府領導層對本轄區農業環境保護工作具體化,並通過量化指標考核,使農業環境保護工作具體化,別切實得到落實。

株洲市縣級環境監測站人少、素質較低且監管能力及手段弱,醴陵、攸縣站稍好外,其他3各站3-4人,離國家縣級站的標準建設要求15人相差甚遠。檢測儀器缺乏,現有的幾台儀器非常落後,均無專用檢測車輛,大部分污染物縣環境監測站無法檢測,不能掌握其污染情況,監測站形同虛設。針對以上情況,株洲市重點加強先環境保護局的建設,建立了鄉鎮環境保護辦公室或環保專幹,建立了鄉鎮長及黨委書記的環境保護考核制度。

參考文獻:

?1】李幹傑,深入貫徹落實_全面推進農村環境保護工作

?2】陳潤羊,新農村建設中的環境問題初探

?3】劉菁,農村環境污染的現狀及防治對策

?4】曾鳴,謝淑娟.中國農村環境問題研究

?5】俱國鵬,房妮。我國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現狀及防治對策

?6】株洲市環保局網站

?7】湘潭市環保局網

下農村調研報告篇2

根據常委會工作安排,今年3-5月,市人大農經委、農經工作室會同研究室和政府有關部門圍繞全市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期間,調研組召集市發改委、財政局、農業局、林業局、水利局、交通局、勞動局、畜牧辦、統計局等有關部門負責人進行了座談;先後到長清、平陰、商河等5個縣區聽取政府部門工作彙報,並通過實地察看、調查問卷、走訪交談等形式,深入6個鄉鎮、14個村、30餘户農户開展調查,廣泛瞭解情況,認真聽取意見;部分縣(市)區人大根據市的統一安排,實行上下聯動,在本區域內開展了調研活動,並提出調查報告。4月中旬,常委會領導和部分駐會委員也專門到章丘市和濟陽縣進行了調研察看,提出了加快推進我市新農村建設的意見和建議。現綜合調研情況,提出如下報告:

一、新農村建設進展情況

自去年來,我們xx鄉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關於認真開展新農村建設活動的實施意見》的要求,加大宣傳發動羣眾,精心組織,自我加壓,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結合本鄉實際,積極開展新農村示範村建設和環境整治工作。通過全鄉幹羣的共同努力和紮實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去年實施的道士塘、越溪、南莊、山上應村四個村中二個整治村順利通過了達標驗收,其餘兩村正在整改。今年新創建的大林、小林、下盤三個村,正以整治環境“髒、亂、差”為主要突破口,狠抓創建工作。回顧一年多來的新農村建設工作,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健全組織訂規劃。為切實加強對新農村建設的領導,越溪鄉成立了由鄉長馬賢茂擔任組長的鄉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宣傳發動、規劃編制、協調指導等工作。做到任務到村,責任到人。成立村莊規劃工作組,負責規劃工作,落實了編制8個創建村的整治規劃,做到科學合理,重點明確,方案規範,佈局得當。

(二)宣傳發動造氛圍。我們堅持把宣傳工作作為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先導工程來抓,組織鄉村幹部深入一線,以對新農村建設工作進行廣泛深入地宣傳。充分利用會議、橫幅、標語、黑板報、宣傳櫥窗等形式,宣傳新農村建設的目的意義。全鄉共召開各類會議8次,張貼標語265張,宣傳圖片132張,刊出黑板報16期,鄉宣傳報道組進行跟蹤報道,在全鄉範圍內營造了一個新農村建設的濃厚氛圍,有力地推進了我鄉新農村建設工作進程。

(三)分類指導定製度。為切實做好我鄉的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對創建的8個村針對各村實際,一方面實行分類指導,有序推進。一年多來,在村級資金比較薄弱的基礎上,全鄉投入專項資金464萬元,共拆除簡易棚屋52間,拆除危房及斷牆殘壁45處,硬化道路30240平方米,清理河道1200米,新安裝路燈116盞,新增綠化面積18700平方米,村容村貌明顯改觀。通過整治,目前各村主幹道路基本上達到了硬化、淨化、亮化、綠化標準,主要河道基本實現無殺草、無漂浮物,村莊面貌有了一個改頭換面的變化。另一方面加強教育,提高認識。在整治的過程中,我鄉注重對農村幹部、羣眾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們為更好地美化家園牢固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如下田村村幹部積極充分護綠使者,花木的澆水、修剪、病蟲害防治等他們全包了。此外,建章立制,鞏固成果。在環境整治的基礎上,為了使環境整治落到實處,各村相應成立了衞生、綠化、養護組織,同時建立了管理制度,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如下田村建立了公共場所衞生管理制度、公共廁所管理制度、家庭衞生制度、綠化公約等。

二、新農村建設工作成效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變化。通過環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莊的綠化、河道的淨化、路燈的亮化以及斷牆殘壁的拆除,徹底改變了農村的“髒、亂、差”現象,衞生保潔制度的健全,使環境衞生得到長效管理機制的保障,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二)羣眾環保意識有了新提高。通過淨化、綠化、亮化、美化工程,羣眾不但對庭院衞生意識有了轉變,對公共衞生也有了講究,樹立起講衞生、美環境的新意識,形成“人人講文明、個個愛清潔、户户講衞生”的良好氛圍。

(三)團結協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廣大黨員幹部羣眾羣策羣力,齊動手,齊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體出資和羣眾集資緊密結合,全村上下擰成一股繩,團結協作精神得到進一步發揮。

(四)村班子號召力、戰鬥力、凝聚力有了新轉變。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通過各項方案的實施,進一步體現了黨員幹部的戰鬥力;在各項實事工程的建設中,進一步提高了黨員幹部在羣眾中的號召力、凝聚力。幹部的工作責任心和事業心增強,村班子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幹部的作風得到了明顯轉變。

三、存在問題

1、鄉、村資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資金去創建更大的成績是一個難題;

2、部分羣眾的認識還不到位,環保意識有待加強;

3、各村新農村建設工作存在不平衡性。

四、幾點建議

1、強化幹部隊伍素質教育,進一步統一思想,抓好落實;

2、加強制度建設,健全管理責任機制;

3、鞏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動村級經濟發展;

4、廣泛開展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豐富羣眾文化生活;

5、加大政府對經濟薄弱村的扶持力度,為各村的經濟發展起助推器作用。

下農村調研報告篇3

體育在打造健康xx,激勵幹部羣眾拼搏與合作精神,增強人民自信心和凝聚力,提升xx知名度與美譽度,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歷史時期,xx體育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要抓住xx大開放的機遇乘勢而上,做大做強。

一、xx體育業發展狀況

(一)羣眾體育持續發展

1、城市化起步前(1985年前):傳統活動,學校為主

從上世紀50年代初期至1985年,原江北縣羣眾性體育組織僅有江北縣鐘聲體育協會、xx市信鴿協會江北縣分會、江北縣釣魚協會、xx市老年人體育協會江北縣分會和江北縣棋類協會。羣眾體育以學校體育為主體,以農民體育、職工體育、老年體育為補充。在毛澤東“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號召下,學校開展廣播體操、眼保健操和其他各類體育活動,按照“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開展達標活動。農民、職工、老年人和婦女兒童,則因地制宜地進行球類、棋類、武術、體操、田徑等鍛鍊活動。各級政府和企事業單位通過舉辦各類運動會或比賽選拔體育人才,推動着羣眾體育蓬勃發展。1958年,江北縣獲四川省體委、團省委授予的“全省農村體育紅旗縣”,獲國務院周恩來總理簽發的“體育紅旗縣”獎匾。

2、城市化起步期(建區前):推廣武術,建設場地

1986年至1994年,羣眾體育除原有協會外,新建立了江北縣武術協會、江北縣氣功研究會、江北縣門球協會。各個協會數百人或數千人不等。縣鐘聲體協1994年的會員達到5000餘人。在這一時期,職工體育活動和老年體育活動較為活躍;除繼續開展傳統體育活動外,門球運動日趨活躍,門球協會會員到1994年達到350人。尤其是在創建四川省武術之鄉和全國武術之鄉的熱潮中,學校、農村和企事業單位興起了羣眾性武術活動熱潮,武術活動得到較快較好推廣和普及。

隨着城區面積的擴大和城市功能的完善,羣眾體育的活動場地建設隨之加強。1994年底,全縣有小運動場、籃球場、排球場、游泳池、門球場等體育場所190個。

3、城市化加速期(建區後):全民健身,豐富多彩

1995年以來,xx城市進入城市發展的加速期。隨着兩路城區和龍溪城區的崛起,全民健身運動的場地日漸增多,體育運動形式更加多樣。據統計,至xx年底,全區各類健身場所583個,面積443962平方米,人均0.53平方米。籃球場、足球場、網球場、保齡球館、卡丁車場、速滑、蹦極跳、健身路徑等新興體育場地不斷增加。全區建立起了一支69人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球類活動、長跑散步、武術、健身舞、游泳騎車等羣眾體育日趨活躍,早晚隨處可見市民健身熱潮。農民健身活動在建區後也有進一步發展。xx年,統景鎮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羣眾體育先進單位,鴛鴦鎮和雙龍湖、龍溪、回興街道被中國農民體協評為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xx年,xx區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羣眾體育先進單位。

(二)競技體育武術領先

自1958年武術名師趙子虯獲江津地區拳械第一名後,江北縣每次在地、市武術比賽中均居領先地位。進入70年代以後,趙子虯、曹科潤、歐陽全等多次獲全國武術比賽一等獎。江北縣運動員在四川省和xx市田徑比賽中,曾9次破省市紀錄。1976年設立江北縣兒童業餘體校,設武術、女籃、田徑3個班,其中武術班為xx市體委重點班,成為江北縣競技體育人才的主要搖籃。

進入80年代後,設立了江北縣武術館。中國小校在田徑、武術、籃球、排球、擊劍等項目上形成一定優勢,1988年參加全國、省、市級比賽中,獲團體和個人金牌53枚、銀牌42枚、銅牌23枚。1986年至1994年,江北縣向高等學校、省體工隊分別輸送體育人才104人和17人。在這一時期,江北縣女籃曾獲全國少年乙組第4名;男排獲四川省“四人制”排球賽第1名;武術獲全國3個第1名,5個第2名,在四川省和xx市獲取獎牌(杯)數百個,向專業體工隊、體育院校輸送武術人才15名。

xx區建立以來,以武術、籃球、排球、田徑為重點的體育競技水平不斷提高。1995年至xx年,xx區參加全國和國際性武術大賽共獲金牌130枚,銀牌187枚,銅牌119枚,奪取金盃13座。其中,xx年在河南鄭州第二屆世界傳統武術節上摘取金牌16枚,並獲集體項目冠軍;xx年在香港國際武術大獎賽上獲總分第1名、單項金牌43枚。這一時期,xx區女籃、男排曾多次代表xx市參加全國比賽。在xx年xx市第二屆運動會上,收穫獎牌75.5枚,xx獲全市區縣成年組金牌總數第1名。在同年xx市第三屆農民運動會上,xx區參加了所有的項目比賽,並取得了團體總分第一、金牌總數第一的驕人成績。在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上,xx選手周子菊在跳高比賽中,以1.39米破世界紀錄的優異成績,讓世界刮目相看。在此期間,xx區向市以上輸送各類體育人才890人。

(三)武術之鄉鞏固發展

xx武術起步於清乾隆年間,到建國初期已形成賀家拳等5個流行拳種。在政府和民間的推動下,羣眾習武風氣濃厚,武術在羣眾中較為普及。為此,1975年,江北縣第一次提出建設武術之鄉。1983年開始武術之鄉創建活動。1987年2月,四川省體委、四川省武術協會命名江北縣為四川省武術之鄉。1991年底,國家體委對江北縣創建全國武術之鄉工作進行初檢。1992年12月,國家體委命名江北縣為首批全國武術之鄉,同時第二次全國武術之鄉工作會議也在江北縣召開。庚即,區委、區政府提出 “鞏固成果,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爭創一流武術之鄉”的更高目標。在後來的鞏固武術之鄉活動中,領導更加重視,組織機構更加健全,骨幹隊伍進一步壯大,活動影響逐步擴大,xx年,xx區又一次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全國武術之鄉建設工作先進單位”。xx年9月,全國青少年武術錦標賽將在xx舉行,屆時,xx將組隊代表xx市參加比賽。

(四)武術文化出手不凡

1978年,江北縣體委突擊整理老武術家趙子虯的武術成果,編著出《三十六閉手—四川南拳》書稿,填補了四川武術著作一項空白。1982年整理出《中國武術管窺錄》書稿。1983年按國家體委要求,由江北縣體委負責,趙子虯牽頭,撰寫出38萬的《巴渝武術史》稿。1983年在全縣範圍開展了武術工作普查,蒐集武術手抄本68件,歷代武術史料書刊880冊,初步掌握流行縣內5大拳派74個傳統拳、械、功法。1984年,縣體委又編寫了《江北縣武術拳械錄》。1987年以後,xx武術與文化融合力度加大。經常在市以上運動會開、閉幕式上表演和給外賓及外國代表團表演。1994年,縣武術隊參加了大型電視劇《魂斷釣魚城》的拍攝。xx年,xx區把武術與舞蹈相結合,將失傳多年的巴渝武舞整理出“巴渝武舞ⅰ”、“巴渝武舞ⅱ”,在第二屆香港國際武術大獎賽暨國際健身氣功展示會上表演,分獲“大獎特別金獎”和最佳創意獎。之後,區體育局將其改編為《巴渝武韻》多次演出並取得成功,現擬申報《巴渝武韻》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五)體育產業緩緩起步

體育產業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截止xx年6月底,全區已有體育市場21家。體育健身娛樂及體育表演企業11 個,經營性體育健身娛樂門點10個。從目前看,絕大多數體育門點和企業經營狀況良好。從xx年開始,xx區通過體育彩票發行籌措體育事業發展資金,體育彩票銷售由最初的30萬元增加到xx年近1000萬元。此外,區體育局擬設立體育園區和體育與旅遊業聯姻等方式,盡力推動xx體育產業發展。

二、xx體育業發展的機遇與困難

(一)xx體育業發展面臨難得機遇

1、經濟社會發展向好形成體育業發展強大動力

改革開放以來,xx經濟社會持續高速發展,城市化和工業化發展迅猛,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條件加速改善,羣眾閒暇時間增多,追求健康、參與體育、享受體育已成為內在需求。羣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為體育業發展創造出強大內動力。

2、xx直轄為xx體育業發展搭建了新平台

xx作為xx直轄市的主城區,代表xx參與國內外體育賽事和體育交流的機會增多,xx創造條件舉辦國家級和國際體育賽事已成為可能,這為xx體育發展拓展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3、“健康xx”為羣眾體育加油升温

中共xx市委提出建設“健康xx”,要求xx年國民體質抽樣合格率達到88%,居民人均壽命、青少年平均身高等各項指標在西南地區名列前茅,這為羣眾體育更好更快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4、武術之鄉底藴蓄勢待發

xx武術底藴厚重,巴渝武術蜚聲海內外,倍受國際國內關注。目前,xx正在規劃建設“巴渝武術中心”,國家體育局擬在xx建立“全國高水平武術人才訓練基地”,區體育總局正在積極爭取在xx成立世界峨嵋武術聯合總會,這使巴渝武術在開放中走向世界成為可能。

(二)xx體育業發展遭遇的困難

1、幹部認識不到位

在各級領導幹部中,對體育給民族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產生的強大正效應缺乏必要的理解,重經濟輕體育、重工作輕鍛鍊的觀念和作法較為普遍,重視體育、支持體育、參與體育、享受體育的氛圍不濃。

2、大型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滯後

xx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單項規劃缺失,體育基礎設施在城市建設總規和控規中缺項,導致大型體育場館建設用地難,xx區體育館xx年拆除後,遷建歷時7年、五易其址是最好的佐證。目前,xx區沒有一個投入運營的大型體育場館,並亟待建設一批大型體育基礎設施。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是xx體育業發展最大的瓶頸。

3、體育事業發展不平衡

羣眾體育在城區和學校開展較普遍,在農村和企業存在薄弱環節;中老年人體育活動開展較好,青少年體育活動開展較差。競技體育中武術一枝獨秀,傳統優勢項目缺少優勢,新興優勢項目尚未形成。體育基礎設施在城鄉的分佈差別太大,農村體育缺乏必要硬件。

4、體育產業亟待破題

我區的體育產業,只是在體育彩票和體育用品銷售及健身娛樂市場上做了一些文章,而在體育競技表演業、體育培訓和諮詢業、體育用品製造業、體育服務業、體育旅遊業等產業發展上,目前基本上是空白。

5、政策支持乏力

財政對體育事業發展的經費預算,缺少象教育和科技那樣的剛性政策;對社會力量支持體育事業發展缺失政策鼓勵;對體育產業的發展,缺乏強有力的政策引導;沒有留住和引進體育尖子人才的優惠政策。政策支持乏力,導致投入嚴重不足和人才匱乏,是整個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發展的重大制約因素。

6、管理體制欠穩欠順

區體育主管部門在機構改革中,經歷了幾度分分合合,給體育業發展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1972年恢復江北縣體委,到1984年機構改革時,縣體委與縣文化局合併成立縣文化體育局,1986年,縣體委又與縣文化局分設,但到xx年機構改革時,區體委與區文化局合併組建區文體局,xx年,區體育局又一次與區文化局分開獨立運行。此外,在鎮街文化服務中心沒有明確體育管理功能,使體育工作難以落實到基層。xx區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缺失,使全民健身運動難以實現個性化科學指導。區業餘體校和武術館事業編制偏少,優秀專業人才難以進入,競技項目水平難以提高。

三、做大做強xx體育事業的建議

(一)科學定位,清晰思路

xx體育發展,應用大開放的理念來思考,要站在xx直轄市乃至更大的空間去審視。根據xx體育業發展現有基礎和機遇,通過若干年的努力,在xx乃至西部有可能名列前茅,因而可將xx體育業發展的目標,鎖定為西部體育強區。

xx體育業發展,要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建設健康xx、一流武術之鄉為重點,認真抓好體育規劃、體育政策、體育人才、體育設施建設四項基礎性工作,全力推動羣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快速健康發展,通過xx年或更長一個時期的努力,爭取把xx建設成為中國西部的體育強區。

(二)健全規劃,加強配套

應根據“健康xx”的目標要求和xx體育業發展的新定位,重新制定xx區體育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同時,應配套編制xx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總體規劃、“健康xx”發展規劃、xx競技體育發展規劃、xx體育產業發展規劃、xx區體育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等。要把體育設施建設規劃納入xx城鄉建設總體規劃、控制性詳規及各項建設性單項規劃,並通過法定程序確保這些規劃得到認真實施,充分發揮規劃對xx體育業發展的導向保障作用。

(三)統籌兼顧,突出重點

xx體育業發展,應堅持城鄉統籌、區域統籌、軟件硬件建設統籌、項目統籌等原則,做到羣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三位一體”的xx體育業持續、快速、協調發展。針對目前體育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應切實解決好xx體育館建設資金不到位形成的鉅額缺口,以及二期工程抓緊上馬等問題,使其早日竣工投入使用。要加快體育園區和巴渝武術中心等一批新的體育場館的規劃定點和建設進程,防止已徵用土地被其他項目擠佔。儘快解決xx國民體質監測中心機構設置及相關問題,早日實現全民健身運動的個性化科學指導。及時解決區業餘體校和武術館編制不足問題,為引進和留住優秀體育人才創造條件。精心籌備和全力辦好在我區首次舉辦的全國青少年武術錦標賽,積極籌建全國高水平武術人才訓練基地和世界峨嵋武術聯合總會,夯實xx武術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基礎。

(四)完善政策,保障發展

要儘快完善有利於xx體育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投入政策和人才政策。如要完善區級財政對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和體育競賽活動的投入政策;體育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要有行政事業費和城市建設配套費減免、土地出讓金及税款返還等支持政策;出台通過特許、指定、專營、冠名等多種方式的企業贊助體育賽事的鼓勵政策;要有企業和個人出資辦運動隊、體育俱樂部、體育運動學校、建體育場館比照捐贈公益事業規定執行政策,以及出資辦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興建校外體育場所按社會力量辦學予以支持的優惠政策;要允許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在確保資金用途不變的前提下,可以將體育彩票公益金作為資本金,按照股份制方式運作或以貼息方式,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投資於體育產業和體育設施建設。要完善培養、引進和留住體育管理人才和優秀運動人才的政策,尤其要在安置優秀運動員就業等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方面出台實用政策。

(五)優選載體,活動推動

做大做強xx體育業,需要一些好的活動載體。要從不同層面、不同領域、不同人羣的實際出發,選擇適合各自強身健體的活動方式。如在機關幹部中可實施“太極拳普及工程”,在市民中可開展“健康杯”體育活動,在學校、機關、農村和社區可倡導“我愛巴渝武術”的羣眾健身活動和開展武術人才選拔活動。推動武校、巴渝武術中心、武術館等建設基礎上,可推進大規模高質量的武術人才訓練活動。在大型體育基礎設施建成後,可爭辦國內外相關大型體育賽事活動。總之,通過相應的載體,加快健康xx和一流武術之鄉建設進程,推動其他競技體育優勢項目和體育產業破題發展。

(六)加強領導,狠抓落實

各級領導要樹立體育也是生產力的觀念,高度重視、切實支持、帶頭參與、共同推動xx體育業發展。保持體育行政管理體制的穩定性,把鎮街文化服務中心更名為文化體育服務中心,並明確體育管理服務職能。要加大體育園區開發建設、大型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健康xx、一流武術之鄉等重點工程的領導和協調力度。要細化體育業發展目標責任制,加強督辦和考核,用好的體制機制和優良的作風,推動xx體育業又好又快發展。

下農村調研報告篇4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圍繞江華瑤族自治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20xx年4月7—13日,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黎明柳帶領專題調研組一行9人,深入碼市鎮、水口鎮、大圩鎮、河路口鎮、白芒營鎮、界牌鄉等地,採取實地察看、現場詢問、座談彙報等方式,對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主要成效

(一)農村“廁所革命”穩步推進。縣級財政安排農村改廁專項資金,按照“先建後補、以獎代補”方式,對改(新)建衞生廁所的農户按照每户20xx元的標準進行獎補,項目鄉鎮和村組動員改廁農户自籌部分資金積極參與。全縣完成農村衞生廁所改造104211户,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達94.2%。

(二)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明顯。建立了“户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垃圾處理模式,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轉運率進一步提升。在鄉鎮推進垃圾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並以自然村為單位,加設有害垃圾收集存放池,大部分村莊公共區域配有垃圾收集桶(箱),部分鄉村振興衞星村設有垃圾分類收集亭,16個鄉鎮304個行政村建有8座鄉鎮垃圾壓縮中轉站,村級垃圾收集點1738個,配備垃圾分類桶24萬個,配置垃圾收運車輛800台,實現村級環衞設施全覆蓋,基本保障了垃圾的分類減量及無害化處理。

(三)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持續推進。出台了《江華瑤族自治縣 20xx 年河長制工作考核方案》,堅定不移扛牢湘江源頭保護政治責任。污水亂排亂倒現象明顯減少。全縣建有鄉鎮污水處理廠5個,20xx年推進11座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實現了鄉鎮全覆蓋,建有村級污水處理站21個。今年,完成沱江鎮山寨村一組和白芒營鎮拔幹蜜蜂山村生活污水治理兩個村的階段性治理任務,目前已完成2座農村生活污水站建設,總容量50 m/d。根據各行政村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分類逐步實施了生活污水治理,鼓勵和引導村民採用淨化沼氣池、三格式化糞池、四格式化糞池、小型人工濕地生活污水處理技術,保證了農村生活污水不直接排入河道和溝渠。

(四)農村巷道建設成績斐然。入户巷道硬化建設採取村民籌資投勞為主、財政獎補為輔的方式推進,建設資金由縣財政獎補資金、村集體資金、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項目獎勵資金、鄉賢捐助、後盾單位籌措等多方面解決。20xx年以來,全縣投入1.5億元(其中縣財政資金8000萬元),完成農村“户户通”硬化工程950公里201.7萬平方米。

(五)村容村貌全面提升。按照乾淨、整潔、有序的標準,全面創建清潔村莊。一是加強鄉村風貌引導。在完成所有行政村的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的基礎上,按省市的要求完成了沱江鎮山寨村等100個行政村“多規合一”村莊規劃。弘揚優秀農耕文化,因地制宜推進了4箇中國傳統村落(大圩鎮寶鏡村、涔天河鎮水東村、大石橋鄉井頭灣村、河路口鎮牛路社區)、4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大圩鎮寶鏡村、大石橋鄉井頭灣村、白芒營鎮五庵嶺村、大路鋪鎮毛慄井村)和1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沱江鎮)保護。二是深入推進村莊清潔行動。所有行政村結合基層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青年志願者活動和巾幗行動,深入推進村莊清潔行動。在重大節假日關鍵節點,先後組織開展了村莊清潔行動“春夏秋冬”戰役,集中攻堅了一批農村環境衞生中的老大難問題。20xx年1-3月,清理農村生活垃圾3650噸、清理村內塘溝740處、清理畜禽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130噸。三是有序推進村莊綠化。充分利用閒置土地,加強“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綠化。全縣共建成246個綠色村莊(森林鄉村)。全縣集中居住型村莊土地面積1992.97公頃,林木綠化面積697.54公頃,林木綠化率為35%,超過了規定的30%的村莊綠化覆蓋率5個百分點。今年調運樟樹等29465株綠化苗木在48個村組種植。四是切實推進農村亮化。全縣安裝路燈22443盞,基本實現村莊主要出入口、主巷道、公共活動空間等公共場所路燈全覆蓋。

(六)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步伐加快。加快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實施,總投資1.425億元,其中中央補助資金4500萬元。在大路鋪鎮鄧家灣村計劃投資9500萬元實施江華恩泉環保科技公司集中處理中心建設,佔地100畝。進行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升級改造,完成畜禽規模養殖場户糞污防治設施設備升級改造236家,建成發酵牀、沼氣池、化糞池、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池等20.65萬餘(立)平方米,全縣畜禽規模養殖場户的糞污防治設施設備配套率達100%;養殖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率達91.31%,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100%。全縣畜禽規模養殖場户的糞污防治設施設備配套率96.77%,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90.45%,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100%,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 96.3%。

二、主要經驗

(一)出台一套制度。結合縣域實際,制定出台了江華縣鄉村振興“1+x”政策體系。其中“1”是管總方案,即《關於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議》,x是配套制度,出台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動實施辦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涉農整合資金管理辦法(試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考核辦法》等系列配套文件,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黨委政府任期目標及年度績效考核,建立縣級統籌、鄉鎮主體、村級實施的責任機制和長效保潔機制。

(二)強化兩大保障。一是強化組織保障。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第一副組長,縣委辦、縣政府辦、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自然資源局、縣住建局、縣交通局、縣水利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林業局、縣衞健局、縣環保局、縣城管局、縣村鎮文明辦、縣供銷聯社等為成員單位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同時,建立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聯席會議制度,印發《關於明確各工作組工作職責的通知》,成立“一室七組”,明確生態振興工作組、鄉村建設工作組等各單位職責。二是強化資金保障。出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涉農整合資金管理辦法(試行)》,縣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用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20xx年,安排村級環境衞生專項1380萬元,用於農村環境整治;安排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資金20xx萬元,支持全縣所有農村圍繞“一拆二改三規四化五到位”,組織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安排債券資金1523萬元用於支持農村公路項目建設;安排590萬元用於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建設。

(三)堅持三項原則。一是堅持分類推進。按照聚集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護、搬遷撤併的思路,針對各個村的資源稟賦、特色優勢、區位條件,順應村莊發展規律,將全縣312個村劃分為鄉村振興衞星示範村、重點幫扶村、面上推進村,分年度、分階段推動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有序提升。二是堅持因村施策。在充分尊重羣眾意願、尊重民俗民風、尊重新發展理念、尊重農村工作實際的基礎上,按照“一村一專班、一村一方案、一村一規劃、一村一聯繫”機制,通過“一拆二改三歸四化五到位”,實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既突出瑤族文化特色、保留個性特色,又防止“千村一面”。三是堅持示範辦點。堅持試點先行、典型引路、以點帶面。全縣20個鄉村振興衞星村,均由縣委常委、副縣長掛點聯繫,通過不定期召開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流動現場會,縣級領導聯點村作表率,組織全縣各相關部門、各鄉鎮現場觀摩學習。在户與户、村與村、鎮與鎮之間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競賽評比活動,營造比學趕超、爭先創優的濃厚氛圍。並探索建立“村為主、鄉落實、縣考核”的工作推進模式,實行“月督查、季考評、年底結總賬”的考核評比制度,提高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綜合效果。

(四)聚焦四個關鍵。一是聚焦垃圾清理。按照農村生活垃圾“户分類、村收集、鄉鎮中轉、縣處理”的處置模式,建立了城鄉生活垃圾治理一體化模式。各鄉(鎮)村因地制宜制定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方案,並按要求配置了分類垃圾收集桶。按照農村人口每人每年10元標準,建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機制。二是聚焦廁所革命。嚴格落實“首廁過關制”,組織改廁技術現場培訓,杜絕了改廁工程質量不合格現象。給每位改廁羣眾發放“改廁明白卡”,確保羣眾知情權。堅持建管並重,明確改廁施工隊為管護主體,確保糞污滿了能及時清掏、廁具壞了有人及時維修。通過完善湖南省農村廁所革命信息管理系統和工作台賬,將全縣所有改廁户納入信息化管理。三是聚焦污水治理。將農村水環境治理納入了縣級河長制年終績效考核。因地制宜、逐步推進廁所糞污和生活污水分流分類處理,積極探索廁所糞污資源化利用模式。鼓勵和引導村民採用淨化沼氣池、三格式化糞池、四格式化糞池、小型人工濕地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確保農村生活污水不直接排入河道和溝渠,有效減少污水亂排亂倒現象。四是聚焦村容村貌提升。本着“規劃設計不搞一個樣、舊村改造不搞一刀切、產業發展不搞一窩蜂、資金支持不搞一樣多”的原則,嚴格落實“多規合一”村莊規劃和“一户一宅”和“建新拆舊”政策,紮實推進農房管控和鄉村風貌提升,開展省市衞生縣城、衞生鄉鎮、綠色村莊創建,確保村容提升有效果、有特色、有亮點。

五是落實五種舉措。“一拆”,拆得清清爽爽。按照“拆除應拆除的、保留應保留的、修繕應修繕的”原則,因地制宜、分門別類處置農村違建房、空心房、老舊房、特色房等。至止拆除危舊空心房、亂搭亂建等18744棟,保留村民需存放生產資料的老舊房2100餘間,修繕具有民族特色的舊民居1700餘間,既改善了村容村貌,也方便了羣眾生產生活。“二改”,改得乾乾淨淨。即改造衞生廁所、改造農村巷道。實施改水改廁治污一體化,構建城鄉全覆蓋污水收集處理體系,將農村改廁與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統籌結合。三歸”,歸得井井有條。即畜禽養殖歸圈、柴火雜物歸堆、菜園菜地歸片。讓各家各户老百姓自己動起來,做老百姓看得見摸得着的事,做少花錢甚至不花錢就能做好的事。通過“三歸”,雞鴨不再滿地跑、柴火不再到處堆、菜地不再隨便種,農村羣眾生活環境從“將就”變得“講究”,“美麗鄉村是我家,農村不比城裏差”逐漸成為共識。“四化”,羣眾內生動力得以激發。即羣眾參與主動化、衞生保潔常態化、垃圾清運有償化、衞生評比制度化。堅持相信羣眾、依靠羣眾、發動羣眾,打破政府“大包大攬”、羣眾“等靠要”的慣例,建立“一約四制”長效保潔機制,即村規民約、“庭院三包”制度、公共區域保潔制度、文明户衞生户評比制度和衞生繳費制度,讓羣眾自己的事自己議、自己辦、自己管,還形成了“每天早起十分鐘,房前屋後掃一通”的行動自覺。“五到位”,齊抓共管局面得以形成。即組織領導到位、宣傳引導到位、資金支持到位、村莊規劃到位、獎勵處罰到位。實行財政專項資金獎補和羣眾自籌投入相結合,縣財政按農村人口30元/人/年的標準進行獎補,羣眾自籌投入按不少於10元/人/年的標準籌集。配齊保潔員1058名,形成了“縣級統籌、鄉村為主、全民參與、羣眾監督”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格局。

三、幾點建議

按照中央和省市的決策部署,以“五聯繫五到户”主題活動為抓手,圍繞突出“兩條主線”、建設“五個瑤都”,全力實施“一拆二改三歸四化五到位”行動,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紮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不斷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水平,建設乾淨、整潔、有序、綠色的宜居宜業美麗鄉村。

一是落實好重點任務。要求全縣各級各部門結合實際,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xx-20xx年)》文件精神,對照《湖南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督查激勵考評細則》等文件要求,紮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創建省市級美麗鄉村3個以上,持續推進沱江鎮省級全域美麗鄉村示範鎮創建,完成1400户衞生改廁任務,完成省市分配的污水治理示範任務。結合基層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青年志願者活動和巾幗行動,組織鄉村利用春節、清明、勞動節、中秋節、國慶節等重要節慶日,常態化開展以“三清理三整治四提升”為主要內容的村莊清潔行動集中整治活動,着力解決面上“髒亂差”問題。

二是抓好項目建設。設立3000萬元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資金,優先安排用於拆除旱廁、危舊房、殘垣斷壁等有礙觀瞻的“空心房”和改造衞生廁所、巷道,以及“三歸”設施等項目。項目申報按照自主申報原則,以自然村為單位進行申報,每個自然村根據任務輕重,安排5至25萬元。28個衞星村、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和沱涔大道鄉村振興示範帶沿線村莊主要圍繞“一拆二改三歸四化五到位”申報;55個重點幫扶村、示範村主要圍繞“一拆”、改廁和歸圈申報。未完成“一拆二改三歸”要求的,資金不得用於亮化、美化等其他項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按照“四議兩公開”等要求,在申報、實施、驗收等環節羣眾全程參與,全程監督,形成合力。

三是激發羣眾內生動力。堅持相信羣眾、依靠羣眾、發動羣眾,打破政府“大包大攬”、羣眾“等靠要”的慣例,大力推廣以“一約四制”為主要內容的長效保潔機制,全面建立羣眾參與、羣眾監督的村莊保潔管理體系。要營造“每天早起十分種,房前屋後掃一通”的良好氛圍。申報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時,羣眾簽好承諾書,讓村民主動參與,實現共建、共享。發揮羣團組織作用,引導青少年、兒童參與愛衞活動,從小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並通過“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輻射到全縣。持續組織巾幗志願者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結合“最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等評選表彰、農村婦女技能培訓、家庭教育講座等活動,大力營造氛圍,進一步助推農村人居環境整體提升。

下農村調研報告篇5

教育改革的春風已吹遍中國大地,基礎教育工程已經被列入國家教育的重中之重,新一輪課程改革已付諸實施,素質教育的號角早已奏響,可是,當前農村國小的教育現狀又是如何呢,我利用暑假的時間來到農村進行社會實踐,瞭解目前農村國小教育的現狀。

農村國小的整體面貌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先簡陋的土坯房子改建為磚瓦房,寬敞明亮,為學生供給了更為優良的學習環境。其次是教學的硬件設施上,一改過去破舊的拼湊起來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備。第三是在學校的師資隊伍有所壯大。可是,我認為目前農村的國小教育仍存在許多弊端,主要表此刻一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規模小,硬件設施落後

儘管目前農村國小在校舍及硬件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可是,與城市國小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於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大部分農村國小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缺乏或不完備,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設備僅僅是擺設,壞了也經常缺乏資金買新的。

二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

在農村中學中,年紀偏大的教師較多,這些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但教育方式落後,教學質量存在很大問題。由於農村信息相對閉塞,與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國小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後,教育教學本事不強。多數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的五階段式。這種原始落後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並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很多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同時,農村家長為生活所迫紛紛外出務工,使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嚴重。把本應由家庭、家長承擔的教育職責全推給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心和照顧,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三素質教育難以實行,課程改革舉步維艱

農村教育,一向籠罩在應試教育的陰影裏。受大的環境制約和影響,教師們都把學生考高分作為自我的唯一目標,學校也用學生的成績作為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依據。音樂體育美術英語等課程雖然開設,但實則難以得到保證,學生的身心難以得到全面的發展,知識面狹窄,觀念滯後。

四村級國小減少造成學生上學不便

我所去的陳莊鎮的愛林二村原先有一所村級國小,但由於教學條件差,教學設備落後,以及越來越多的家長把孩子送到教學質量較好的城鎮學校就讀,所以生源逐年減少,最終學校廢止,目前大多數學生就讀於一所鄉級國小。撤併村級國小,在必須程度上有利於集中教育資源,節省教育開支,但目前農村國小不供給住宿,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較遠的學生上學的不便,國小生年齡小,每一天老回跑不僅僅浪費時間,並且學生的人身安全也難以得到保障。

綜上所述,當前農村的國小教育情景實在是不容樂觀,農村國小教育佔了義務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須高度重視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礎教育部紮實,教育的發展也就只能成為一句空洞的口號。其問題的解決也是實現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經途徑。否則,就相當於丟掉了國小階段的大多數,丟掉了整個基礎教育的基礎,也就談不上什麼全民素質教育了。所以,僅有采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孩子理解條件最差的學校教育的現狀,加強和牢固基礎教育鏈條上的薄弱環節,是農村國小走出困境,為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

一改善農村國小辦學條件

改善農村國小的教育條件、物質條件,必需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並且政策儘可能向農村地區傾斜,向薄弱、偏遠的農村中國小地區傾斜。沒有相應的教育條件,教學儀器、圖書資料乃至校舍,提高質量只能是一名空話。中央及省級財政可依據各鄉村學校的學生數將鄉村教育的經費定額、定時、定量地經過銀行劃撥給鄉的九年一貫制鄉村學校,這樣可避免教育經費在多箇中間環節的截留現象,又可保證鄉村教育經費的穩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時,要注重改造國小的危房,購置必需的教育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使村辦國小辦學條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提高。

二加強農村國小師資隊伍建設

提高鄉村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保證村小師資隊伍穩定和擴充。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知識分子的政策,想方設法改善農村國小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因為教師僅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個人素質、職業前景和工作動力的情景下,才能滿足人們對他們的期望。在提高農村國小教師的整體素質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注重教師培訓的經常性,創造條件和機會使農村國小教師能夠參加繼續教育。經過學習和培訓,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有所完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另方面,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職責感,根據學生的不一樣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改善教學方法。採用啟發式教學,發展農村國小孩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創造本事,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由於所處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的限制,農村國小的孩子更需要教師的關心、激勵和幫忙。儘可能對每個學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景進行了解,多關注其學習完成和變化情景,多與他們談話和交流,及時瞭解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對他們的教育應以鼓勵為主,使教師的鼓勵變為孩子學習的監督和動力。

三更新教育觀念,開展形式多樣的素質教育活動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本事和生活本事的教育。能夠使學生認識到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保證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的課時,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本事和創新思維。同時,也要注重提高農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質教育管理水平。

四實行寄宿制的管理方式

國小生由於年齡太小,每一天上學需來回四趟,每一天來回跑很不方便。並且學生路上安全也得不到保證。如果農村國小實行寄宿制,那麼學校也便於管理,尤其是留守兒童,能夠填補家庭教育的空缺,同時學生的人身安全也得到保證。對已撤銷的學校校舍要合理利用,不能使之閒置。

這次的社會實踐使我受益匪淺,看到了農村發展欣欣向榮的大好局面,同時,也瞭解到了農村國小教育的現狀。農村義務教育是我國教育工作的重點,而農村的國小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重視農村國小教育,改善農村國小教育現狀,是農村義務教育能否順利發展的重要基礎,僅有加強農村國小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步提高農村教育的質量。路漫漫其修遠兮,農村國小教育需要國家和政府更高的重視和不斷的探索。

下農村調研報告篇6

農村環境整治工作調研報告

農村環境整治事關農業的持續發展、農民的切身利益、農村的和諧穩定,是重要的民生問題,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和統籌城鄉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國共產黨中央在12月31日發佈的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求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方針,協調推進並儘快改變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進一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探索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縣政協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對全縣農村環境開展調研,併到全省農村環境整治示範縣攸縣進行了學習考察。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當前我縣農村環境的狀況

近年,省委、省政府開展了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統籌城鄉發展,各級政府組織力量對農村環境衞生進行了集中整治和連片推進,農村環境面貌大為改觀。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有關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的政策,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加大投入,強化治理,為改善農村環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然而,隨着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基數的增加,農村綜合開發日益擴大,農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情況日趨嚴重,農村環境的總體狀況不容樂觀,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仍面臨嚴峻的挑戰。

(一)生活污染越來越多。

歷來我縣農村以羣居的形式發展,農村建設缺乏規劃,環保基礎設施嚴重缺乏,環保意識淡薄,生活污水亂流亂排,到處污水橫流,臭氣熏天;生活垃圾亂堆、亂丟、亂倒、亂放,農藥瓶、塑料袋、泡沫、煤渣、爛衣爛鞋等生活廢棄物隨處可見,遍地開花,不少垃圾堆放在道路兩旁、田邊地頭、水塘溝邊,有的還成了垃圾山、垃圾河。另外,由於農村天地廣闊、管理鬆散,城市生活、建築、工業、醫療垃圾往往也向農村轉移,更加快了垃圾圍鄉圍村現象的形成。我縣農村每年約產生生活污水約萬噸,生活垃圾近3萬噸,大部分得不到有效處理,嚴重影響農村環境衞生。

(二)面源污染越來越大。

農村面源染主要來自化肥、農藥、農膜等農用物資使用不科學和處置不妥當。據統計我縣化肥使用量為噸(226公斤/畝),農膜的使用量為1178噸,農藥使用量為801噸,一般來講,化肥、農藥只有少部分利用,而其他的部分則流失在土壤、水體和空氣中,給農村空氣、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帶來不小危害;不少農膜及各種塑料廢棄物,沒有及時收集處理,散落在田間地頭,破壞了土壤結構,影響了農作物的品質。農村小規模和散養的畜禽糞尿大多直排或沒有經過無害化處理,導致水體環境污染,過去清澈的溪水已不存在,“70年代淘米洗菜,80代年勉強灌溉,90年代垃圾覆蓋”已成為了真實現狀。據統計,我縣規模化養殖業已有28家,喂一頭豬的污物排放量相當於10個人的污物排放量,養一頭牛的污物排放量相當於35個人的物污排放量,一隻雞、鴨的污物排放量相當於3個人的污物排放量。另外,秸杆焚燒是一個新的農業生態環境問題,我縣每年要產生60多萬噸的秸杆,至少有一半以上就在田間地頭焚燒,產生大量煙霧浮塵,不僅浪費了資源,破壞了土壤結構,還污染了農村和城區的空氣和環境,還影響了公共交通安全。

(三)企業污染越來越重。

全縣現有的鄉鎮企業廢水、廢氣、廢渣等污染物排放總量極大,據統計so2(二氧化硫)年排放量487噸,cod(化學需氧量)年排放總量3328噸,遠遠大於環境承載能力。少數企業受經濟利益的驅使,不惜以身試法,有的雖有治污設施,但長期閒置,沒有正常運行,廢水不經處理,直接排入江河;有的企業甚至私設排污口,偷排現象嚴重;不少鍋爐、窯爐、生活大灶煙塵超標嚴重,影響了廣大農村的環境質量。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和根源

我縣農村環境保護存在的突出問題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但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思想認識存在偏差。

因環保宣傳教育的力度不夠大,人們對“什麼是環保,為什麼要環境,怎樣才能環境”缺乏充分的認識和認知,導致部分領導沒有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和政績,在招商引資過程中沒有把環境和生態優先考慮,沒有將科學發展觀真正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在處理環境與經濟關係時,片面強調眼前和局部利益;廣大羣眾環境保護意識不強,有些根本就沒有環保意識,沒有想過環境污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部分羣眾往往會對涉及自身利益的環境違法行為進行舉報或投訴,而對自身破壞或影響環境的行為缺乏自我約束。

(二)傳統習慣難以改變。

我縣農村生產技術較落後,科學文化水平不高,幾千年來農民養成了許多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的不良生產生活習慣。譬如缺少科學種田的指導,濫用化肥、農藥;生活垃圾隨處扔、污水隨便排;稻草、秸稈一燒了之等等,這種淡薄和落後的環保意識在人們身上根深蒂固,難以根治。

(三)資金投入嚴重不足。

目前,全縣338個村(居)中除幾個城中村和鄉鎮鎮區村省市縣鄉財政安排了少量環境治理資金,其它大部分村幾乎沒有投入,村中缺乏基本的環保設施,也沒有環衞人員。近年組織實施的一些示範村由於治理資金不足,垃圾污水處理設施沒能配套建設,後續管理跟不上,也出現了髒亂差反彈現象。

(四)科技推廣尚欠到位。

因科技在農村中沒得到根本的重視,尤其在農業生產中,測土配方施肥,合裏使用農藥、除草劑,作物病蟲防治,畜禽養殖場合理設置和規範運營、水產養殖與農村飲水安全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科技普及不到位。

(五)監管體系還不健全。

農村環境治理的範圍廣,涉及部門多,目前我縣農村環境治理缺乏統一管理,出現多頭管、重複建設、存在死角的現象。

三、農村環境整治的建議

面對環境保護的嚴峻形勢,我們必須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開展城鄉同治,統籌城鄉發展。

(一)要形成統一認識,以強大的合力組織整治。

環境整治不像項目建設那樣創造財富、不像城市建設那樣立竿見影,但事關未來發展、身心健康和社會穩定,必須要有高度的認識和強大的合力組織實施。

一是統一思想認識。

形成治理共識,環境整治涉及範圍廣、人口多、投入大、任務重,全面開展難度非常之大。但當前開展城鄉環境整治逐漸成社會的熱點和各級政府工作的重心,因此,我們要抓住千載難逢的機遇,站在為民謀福祉、謀健康的高度,用抓項目建設、生態建設的力度抓環境整治工作,上下齊心,統一認識,全縣“一盤棋”推動環境整治工作的實施。

二是組建高規格班子。

環境整治牽涉的職能部門多,為統一指揮調度,縣委、縣政府要組建由縣委書記任顧問,縣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部門為成員的高規格領導小組,設立常設辦公室(或與“三創辦”合併設立城鄉環境同治辦),由一名處級幹部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全縣環境整治工作的組織實施。

三是形成強大工作合力。

在縣委、縣政府的組織下,各單位和各鄉鎮要迅速將行動統一到工作安排上來,全縣動員,全民參與,全力投入,下定決心,堅決打贏環境整治這場攻堅戰、持久戰。

(二)要深化宣教形式,以濃厚的氛圍推動整治。

環境綜合整治,政府是主導,羣眾是主體。要以營造環境保護氛圍,提高環保意識為重點,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大環境整治宣教力度。

一是注重宣教媒介立體化。

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宣傳資料等媒體,製作豐富多彩的視頻、畫冊、讀本等廣泛宣傳和普及環保知識,讓廣大民眾明白“什麼是環保,為什麼要環保,怎樣才能環保”。

二是注重宣教內容多樣化。

要科學歸納宣傳的內容,突出宣傳的重點,如將環境整治的政策、環保帶來的效果、環境污染的影響、垃圾分類處理、文明習慣等內容製成內容豐富的宣傳資料,向廣大居民廣泛宣傳,讓廣大居民積極投身到環境整治行動中來;要結合縣城建設、新農村建設、三創工作,引導農民羣眾正確處理好政府扶持和自身努力的關係,發動羣眾積極投工投勞搞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要通過正反典型案例向居民、羣眾説明“污水亂潑、垃圾亂倒、糞土亂堆、柴草亂垛、畜禽亂跑”對生活環境的危害,增強居民羣眾愛護生活環境的自覺性,促進廣大居民觀念由“要我環保”向“我要環保”轉變。

三是注重宣教形式廣泛化。

要積極搭建參與平台,充分發揮工共婦、義工、協會等羣團組織的橋樑和紐帶作用,組織企業、學校、居民廣泛參與以城鄉環境治理為主題的活動,引導羣眾積極投入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形成全民參與、攜手共建的社會氛圍。

(三)要強化工作舉措,以有力的措施開展整治。

環境整治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要用科學的理念、創造性的工作,持之以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才能組織開展,推動深入,達到效果。

一是抓住治理重點。

要加強飲用水源的保護,科學劃定和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建立水源保護牌,切實加大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的力度,消除養殖廢水污染,實施雨污分流,確保飲水安全。

垃圾的治理要出台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方案,制定對現有垃圾和今後產生垃圾的處理措施,如攸縣形成了“户分類、村收集、鄉集運、縣處理”處置流程,每家設“四筐三桶”,户處建焚燒池,能回收的垃圾就回收,可以焚燒的焚燒,有機垃圾田土中填埋轉化有機肥,剩下不多的收集處理。同時,進一步加快城鄉環衞基礎設施和保潔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城鄉生活垃圾清運處理體系,形成垃圾清運處理行之有效的長效機制。污水的治理要堅持區域統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技術可靠、經濟適用的原則,加快城鄉污水處理廠、村級污水集中處理池、人工濕地、沼氣池等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配套完善生活污水收集管網,有序推進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要加強日常運行管理,嚴格執行相關規範和標準,提高企業污水收集處理率,減少廢水廢氣廢料排放,確保達標排放;要儘快建立和完善農村環保科技支撐體系,積極發展良性循環的生態農業,加強農藥、化肥控制,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準施藥等技術,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繼續實施生態綠化攻堅,加快路邊、水邊、山邊生態建設,美化居住環境。陋習的破除要加強文明禮儀宣傳教育,着力破除隨地吐痰、亂扔亂放、亂寫亂貼等頑症陋習,營造“潔、齊、美”的城鄉環境。

二是着力多元投入。

城鄉環境整治是一項只有投入、惠澤於民的民生工程,要拓寬籌資渠道,形成多元投入路徑,逐步建立政府保障、項目帶動、居民盡責、社會參與的投入長效機制,保障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持續開展。財政預算投入就是縣鄉兩級財政要加大環境整治投入力度,有計劃地用於“三清四化五普六改”和垃圾池、垃圾站、垃圾車、污水管網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治理有基本的資金保障。縣財政還要建立“以獎促治”的管理機制,鼓勵先進,鞭策後進。爭資立項投入就是縣鄉兩級政府要整合項目,如:新農村建設、農業面源污染、畜禽養殖廢水治理、農村環境綜合治理、農村飲用水的安全和保護和小城鎮建設等方面的資金,聚集資金,集中整治,整體推進;職能部門要抓住國家加大對農村環境綜合治理資金投入的有利時機,進一步加大爭資立項力度,爭取更多地項目資金,用於鄉村環保規劃編制、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生活垃圾處理、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生態文明創建等工程建設,確保農村環保投入穩定。投資捐助投入就是拓寬融資渠道,用積極有效的政策吸引和鼓勵民營企業、個體私營業主投資、捐資支持城鎮、鄉村建設,帶動環境配套設施建設。制定獎勵政策,鼓勵在外的工商業主、民營企業家以及有良好社會影響的代表人士聯繫,充分利用各種社會關係爭取外援,推動農村環境治理。

三是嚴格監督考核。

加強督查監管,建立健全輿論監督制度,報刊、電視台、網站設立城鄉環境治理曝光欄目,對治理不紮實、整改不到位和不文明行為進行曝光,推進整治的開展。嚴格考核考評,將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納入各級各部門目標考核內容,實行年終考核與日常考核、單項考核與綜合考核相結合,做到常態化、規範化、制度化。並依據考核結果嚴格獎懲,對治理工作開展得好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公開表彰,並作為評先選優的重要依據;對治理工作中不履行職責、失職瀆職和治理效果差的單位和個人通報批評,並嚴肅追究責任。鄉鎮參照考核辦法實行到村考核,考核結果全鎮公開,村考核到組,組評比到户,形成後進趕先進,先進更先進的競爭氛圍。

(四)要建立長效機制,以科學的模式持續整治。

環境整治是一項多部門、多人員的全局性系統工程,是一項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的長期性、艱鉅性工作,因此,要建立長效機制,加強考核監管,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堅持認識的高度。

明確一把手負總責、具體要求抓,落實目標考核“一票否決”,築牢打攻堅戰、持久戰的思想基礎,確保人力、物力、財力,促進全縣環境保護工作的平衡發展。

二是堅持管理的密度

把管理內容具體化、管理指標區域化、管理責任網格化,推進治理工作制度化、常態化,真正形成城鄉環境治理聯動機制,推進無縫隙管理。

三是堅持發展的速度。

把整治工作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升級、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國際宜居城市建設等結合起來,統籌思考、協調推進,逐步實現城鄉環境治理的全覆蓋。

四是堅持問責的力度。

建立健全城鄉環境整治的領導機制、考核機制、運行機制,進一步明確部門職能和幹部職責,探索建立問責制,強化督促檢查,做到獎懲分明。職能部門要加大日常環境監督執法力度,對不執行環境影響評價、違反建設項目環保“三同時”制度、不正常運轉治理設施、超標排污、違規採礦造成生態破壞等違法行為,要堅決嚴厲查處,決不姑息遷就。

五是堅持健全的制度。

按照城市和市容環境衞生、環境保護相關法律和條例規定,健全和完善政策和規章、制度,推進依法治理步伐。相關部門和鄉鎮要大力推廣農村環境保潔,實行“户分類、村收集、鄉處理”和“組保潔、村收集、鄉運輸、縣處理”的辦法處理農村生活垃圾,建立農村生活垃圾,道路、水塘、河道保潔制度;要積極探索自我管理的保潔機制,增強居民的自主保護環境能力,促進我縣經濟和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下農村調研報告篇7

調查時間:20__年8月15日到20__年8月25日

調查地點:河北省昌黎縣荒佃莊鎮

調查對象:荒佃莊中心國小,周慶恩中學,昌黎縣第九中學調查目的:教育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有着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我們黨和政府也十分重視,最近又提出了要在20__年之前把我國建設成為教育大國的計劃。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較多。據統計:我國有80%的學生是在農村接受中國小教育的,這些學生的素質會影響到我國整體學生的素質,而農村的教育條件、教學水平等在總體上都低於城鎮學校,因此,農村的中國小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我的家鄉河北省昌黎縣荒佃莊鎮(村)與省內其他農村地區相比,經濟條件相對較好,地區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地的教育狀況即人才狀況。為了瞭解家鄉中國小的教育狀況,暑假期間,我來到坐落於荒佃莊鎮的一所國小——荒佃莊中心國小、一所初級中學——周慶恩中學,以及一所高級中學——昌黎縣第九中學進行了實地調查,現將此次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中國小教育狀況

隨着九年義務教育實施,國家對農村中國小投資力度加大,農村中國小教育現狀比以前有所改善,農村中國小的整體面貌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在校舍上,基本上改為教學樓,寬敞明亮,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優良的學習環境;其次是教學的硬件設施上,擁有配套的全新桌椅,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備;第三是在學校的師資隊伍有所壯大。但是,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比如教育經費短缺,師資水平不高,應試教育制度依舊,學生自身素質低以及生源不斷流失等,情況令人擔憂。

(一)教育經費短缺、教育設施短缺老舊

國家投入到教育事業的經費,大部分還是用於城市重點學校的發展上,農村學校的教育經費很是不足。在調查過程中,這三所學校的校長們表示,由於資金不足,學校基礎設施情況不是十分樂觀。

1、雖然基本上都有相應的教學樓,但廁所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由於農村衞生條件制約,廁所大部分置於樓外,且距離教學樓較遠,蹲位又很少(基本在十個左右),對全校那麼多師生來説,上廁所也是一種困難。

2、體育設施總體不夠,最好的學校所有的也只是籃球架四副,乒乓球枱二張,單、雙槓幾幅而已,部分體育設施存在着安全隱患。而根據調查知,各學校操場也沒有綠化。

3、實驗設施較少,只有一到兩個實驗室。基本沒有音樂教學設施。

4、雖然學校配置上了電腦和多媒體設備(每所學校有一到兩個多媒體教室),卻因無法滿足教師準備課件所需的資金而使那些電腦基本閒置,這和城市學校裏每個教室配置多媒體設備,每位老師配置一台電腦的水平相差甚遠。

5、圖書量為1000冊左右,大部分是一些較為破舊、久未更新的書刊、過期的雜誌等。

(二)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

1、師資水平低

都説一個好學校不能沒有好老師。而農村中國小的教師隊伍中,根本沒有所謂的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等優秀教師,而剛畢業分配來的年輕老師,在鍛鍊一兩年後馬上被較大的學校挖走,農村學校成為了新教師的“練兵場”。在這種情況下,面對目前的教育改革,老師們顯得力不從心。試想,這樣的一支隊伍承擔着培養新型人才的艱鉅任務,談何容易,而為了緩解老師的壓力,學校不得不聘請代課教師,然而最終結果就是導致教學質量變得較差。

2、教師負擔重

在我們農村中國小中,多數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這種原始落後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

3、教師培訓落後

農村中國小教師仍是以“經驗型”、“辛苦型”為主,缺乏“研究型”、“創造型”的教師。新課程強調學科教學內容要具有開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綜合性,教師傳統的專業知識儲備已經不能滿足實施新課程教學的需要,教師必須加強培訓、自學自研,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由於學校學習資源的限制,教師外出培訓成果在校內得不到鞏固練習和及時消化理解,不能內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現培訓成果的流失。教師自學自研的落後嚴重影響了教師專業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

(三)口頭的素質教育,實質的應試教育

在所調查的三所學校的老師、學生中,有80%的人對當前的應試教育制度提出強烈不滿:學生要考得高,而老師更要教得出色,雙方壓力非常大!現行的素質教育只限於口頭上喊喊,而實際行動仍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的思想以深深的禁錮着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但家長和社會則過分看重於學生的成績和學校的教學結果,導致縣鎮教育部門對學校和老師們定指標、下任務,根據期末統考、會考的成績來對學校和老師進行考核,排名次,考得不好的學校的校長和老師會受到通報批評,影響獎金髮放、評模,晉級等。

學生們每天不僅要完成應有的作業,還得去死記硬背那些乏味的課本知識,這種情況下,學校就成了個“讀死書”的場所,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限於一個狹窄的範圍內,得不到充分的鍛鍊,導致大部分人高分低能,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

(四)學生自身素質低,生源不斷流失

在調查中我瞭解到,在學生的生活環境中存在着諸多因素影響農村教育的發展。農村孩子由於受地域條件的制約,普遍存在着接受學前教育很不規範的現象,絕大多數幼兒只接受一年的學前教育就進入國小,錯過了幼兒智力發展的最佳期,造成學生髮展很不均衡。農村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導致學生較為任性,在學校裏表現得自由散漫,不遵守學校的制度,不尊重老師;許多中國小生,迷戀於網吧,一些染上網癮的學生經常逃學,甚至夜不歸宿,長此以往只好退學回家。農村的優秀學生都流失到城市重點中國小,在生源上,農村的學生要比較差些。

隨着人們收入水平提高,家庭條件較好的家長為了使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不惜花大價錢送孩子進城讀書,而家庭條件較差的家長也因看到上學沒有好出路,讓孩子國中畢業就回家勞動,更有甚者,國小便輟學回家。農村學校的生源嚴重流失,這給學校的教學帶來很大影響,制約其發展。

二、改變農村中國小教育現狀的策略

這次調查中,我主要了解了以上四個問題,就此,我提出以下的解決建議:

(一)保證教育經費,改善辦學條件

每年國家在教育事業上的投入都相當可觀,但不難得知,這些資金中絕大多數被用在了城市重點學校的建設上,農村學校少之又少。所以為改變這種現象,各級教育部門應該成立專門機構,對資金的流向、用途進行專門監督管理,堅決杜絕發放過程中的剋扣、偏流現象,確保經費合理分配。同時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並且政策儘可能向薄弱、偏遠的農村中國小地區傾斜。定額、定時、定量地通過銀行將鄉村教育的經費劃撥給鄉鎮學校,這樣可避免教育經費在多箇中間環節的截留現象,又可保證鄉村教育經費的穩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時,購置必需的教育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使村辦中國小辦學條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提高。只有這樣,農村的教育事業才會有資金的保障,才會慢慢發展起來!

(二)減輕師生壓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老師應該盡力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在最少的考試訓練下發揮學生的最大潛力。學校要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課程,恢復音體美課程,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不至於成為“書呆子”。讓學生的包袱減輕,老師的壓力減小,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教與學的工作,為以後素質教育的實施鋪平道路。

只有教師隊伍強大了,學校的教學水平才能提高,農村的教育狀況才能改善。上級教育部門應統籌下級教師分配情況,對需要老師的學校及時補充,而且要確保他們在學校任職的時限,不能中途轉校。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注重教師培訓的經常性,創造條件和機會使農村中國小教師能夠參加繼續教育。通過學習和培訓,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有所完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另一方面,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責任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三)更新教育觀念,開展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保證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的課時,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也要注重提高農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質教育管理水平。打破學校之間的嚴格界限,實行跨校兼課,體、音、美教師到不同學校授課,讓校校有歌聲、校校有球聲、校校有繪畫。激勵優秀教師到薄弱學校任教。

(四)從學校本身去改變,解決生源問題

對於學生流失輟學嚴重的問題,學校必須改善自身的教學環境和教育成果,以好的成績讓學生家長信服。同時學校加強宣傳力度,對自己進行全方面的宣傳,和其他學校對比,講清利弊,使那些盲目擇校的家長們有更清楚的認識。對家庭條件差的學生,校方應盡力呼籲社會力量去幫助他們,老師應經常到學生家中走訪,對留守兒童、隔代撫養所產生的問題應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打消學生家長因缺錢讓孩子輟學的念頭。只有學校提高自身的實力,才能保住生源,使農村中國小更加健康發展!

三、本次調查的體會和感悟

_同志曾説過:“忽視教育的領導者,是缺乏遠見的不成熟的領導者,就領導不了現代化建設,各級領導要像抓好經濟工作那樣抓好教育工作”。基礎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今天的學生到了將來就是建設現代化的中堅力量。不要“偏心”,抓好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刻不容緩!

感謝學校給了我一個瞭解農村中國小教育狀況機會,感謝家鄉中國小校的配合,我對家鄉農村中國小教育狀況有了一個深層次的瞭解,農村教育狀況不容樂觀,必須抓緊解決資金問題和提高教師隊伍的水平,這樣,其他問題才會迎刃而解,農村教育才會走上素質教育之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