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減2的教案優秀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8.74K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案發揮着特別重要的功用,在新學期開始前,相信教師們一定都有準備一份教案,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6減2的教案優秀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6減2的教案優秀7篇

6減2的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使用廢舊海報進行撕貼創作。

2、通過撕、貼等方法促進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活動使幼兒感受自然、樸實的美,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1、幻燈片-水果

2、畫有大樹圖的畫紙(人手一份)、廢舊海報若干、膠水、小毛巾。

活動過程

一、觀看幻燈片-水果

1、提問

(1)水果有許多,除了我們看到的之外,你還認識哪些水果?

(2)你最喜歡哪些水果?為什麼?

二、觀察範畫,引起幼兒興趣

1、出示畫有大樹圖的範畫

提問:這是果園裏的一棵果樹,可是它的果子被小猴子全摘走了,你們猜猜看它會是什麼水果呢?

2、幼兒討論:説説自己看法

3、:你們説的都很好,那我們來給大樹結出蘋果來吧。

三、示範撕貼過程

1、先拿出紙對摺後,撕出水果的形狀,然後塗上膠水貼在樹上。

(注意貼好水果後把手在小毛巾上擦一擦)

2、教師:水果還可以貼在哪裏呢?

四、幼兒撕貼幼兒撕貼、師巡視個別指導。

五、作品

1、幼兒互相欣賞。

2、佈置“果樹園”

6減2的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能根據老師第一幅圖的引導繼續排出後面幾幅圖的順序。

2。願意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故事。

3。感受小熊與夥伴分享勞動成果的喜悦。

活動準備

一、教具準備

1.教學拼圖《小熊種瓜》4 幅;

2.種子生長過程圖片

3.課件 ppt

4.幼兒操作板、幼兒講述材料《小熊種瓜》小圖人手一套

5.大黑板

6.背景音樂

二、經驗準備

孩子對植物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生長過程的瞭解。

活動重、難點分析

1.活動重點:能較細緻地觀察圖片,合理地建立圖片之間聯繫,並進行排序。

2.活動難點:能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較完整地講述圖片內容。

具體活動方案及流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蘋果樹生長過程圖片,和小朋友一起將圖片正確排序。

(1)出示第一張圖片。“我有一顆小種子,我悄悄地把它埋到土裏。”

(2)提問:小種子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發芽,長大,開花,結果

二、活動過程:

1.老師和幼兒一起分析確定第一幅圖的順序,並分析講述第一幅圖的內容。

圖一:小熊也有一顆小種子,它把種子埋進土裏。

提問:小種子接下來發生什麼變化了呢? 發芽了,長出藤蔓,開花了

提問:(老師排出第一幅圖畫)小熊在幹什麼?給西瓜澆水

老師示範講述第一幅圖畫的內容:一天,小熊種了一顆西瓜種子,慢慢地種子發芽,長出長長的藤蔓,開花了。小熊給西瓜澆水,希望他快快長大!

提問:接下來西瓜藤蔓又是怎麼變化地呢?小熊又為西瓜做了什麼呢?小朋友仔細觀察剩下的三幅圖,並給它們排排順序。

2.幼兒進行排序,與同桌講述故事內容

(1)幼兒進行排序,教師巡迴指導。

(2)提問:接下來西瓜是怎麼變化的呢?小熊為西瓜做了什麼呢?(連續提問)

(3)請幼兒自由結伴講述;

教師巡迴傾聽幼兒的講述,瞭解幼兒在講述過程中詞彙和語句表達的情況,通過插話,提問等方式幫助幼兒講述;

3.在集體前講述自己的故事

(1)請兩到三位幼兒分享故事,告訴大家故事的名字並展開講述。(播放輕快的背景音樂)根據幼兒講述能力隨機引導。重點引導時間連接詞。

(2)小結:剛才三位朋友都能通過觀察圖片大膽想象並講述了故事,特別得棒。

小朋友們還用到了許多好聽的詞語,例如......

4.小結,與客人老師分享故事。

老師知道小朋友們都有自己的故事,你們的故事都很精彩,接下來請小朋友們拿着自己的排圖板,跟客人老師們分享一下你的故事吧!(孩子們分享完故事以後,客人老師記得給小朋友們貼上鼓勵的小愛心喲!)

反思:

1.活動過程中發現教具中的圖畫出現錯誤,西瓜花的顏色有誤,而且圖畫中不清楚,很像一顆草莓。在今後的活動準備中一定更加嚴謹,科學。

2.孩子的操作板由於使用無紡布製作較軟,不方便孩子拿起來講述。製作硬的操作板更加方便孩子們講述。

3.在活動中能及時地引導孩子用上不同的表示時間或連接話與話內容的詞語或句子,如:“慢慢地西瓜開花了”“接下來結出了小西瓜”“西瓜越長越大”等等小朋友能很好滴運用。

4.在活動中當孩子用到豐富的詞彙時,及時地表揚孩子,給予鼓勵,引導小朋友們更加努力地運用豐富詞彙。

6減2的教案篇3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初步瞭解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和我國土地資源的基本特點,初步分析理解我國土地資源分佈差異的原因。

2.從生活、生產實例出發,使學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國土地資源存在的問題。

3.教育學生樹立土地是立國之本、要合理用地、節約用地、保護耕地的資源觀,培養資源保護意識。

結構分析

本節內容知識結構如下:

內容點析和教學建議

1.土地資源的利用

教材用一首詩來描述“什麼是土地?”,啟發學生解釋這幾句話的涵義。這樣的安排比直白的説明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

圖3.6以圖片的形式展現了不同的土地利用類型,並結合文字説明,體現由於自然環境和自然條件的差異,人們對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徑不同。這種更注重感官體驗的教學十分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時應啟發學生注意觀察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地貌差異及經濟差異。

2.我國土地資源現狀──突出“人與土”的矛盾

教材就我國的土地資源現狀,力求引導學生,結合我國的地形和氣候等知識,從“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兩方面做出分析。

有利條件:國土遼闊,地形複雜多樣,氣候複雜多樣;土地資源總量豐富,土地利用類型齊全;有利於在農業生產上因地制宜,開展多種經營。

不利條件:人均土地資源佔有量小,土地資源構成比例不合理,各類土地資源分佈不均且破壞嚴重等。其中,教材着重對我國耕地不足的現狀做了分析。

圖3.7和3.8以數據和統計柱狀圖的形式説明了我國人均耕地少及土地構成不合理的問題。而“閲讀材料”補充説明了“我國耕地後備資源匱乏”的國情現狀。應當通過指導學生讀圖,使其學會初步分析我國土地構成的狀況及問題所在,尤其要引導學生關注人口與耕地的矛盾:我國人口眾多,耕地作為農業之本,承擔着解決十餘億人口的吃飯問題的重責。一方面,我國本來就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另一方面,由於人口的不斷增長,建設用地將不斷增加,耕地還將進一步減少;而人為破壞,不合理的亂佔耕地現象,以及自然界中土壤沙化及水土流失日益加劇,則使本來就不容樂觀的耕地、林地不足問題更加突出。耕地後備資源匱乏,又使得以上問題變得雪上加霜。

教材中的“活動”不是作為課後反饋練習出現在這裏的,而應作為學生們學習新課的一個重要活動加以展開。建議教師指導學生先結合課文提供的資料以及前面學習過的地形、氣候知識,對我國土地資源的優、劣做出評價,再深入分析我國土地資源的國情現狀及問題。

3.我國土地資源分佈不均──突出“水與土”的矛盾

我國土地資源分佈不均的特點,既可作為我國土地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也可作為一個單獨的專題加以學習。

圖3.9如果和“中國地形圖”、“中國季風區圖”、“中國乾濕地區圖”配合使用,將起到更直觀的.效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列表比較,自行歸納總結出我國土地分佈的規律,並説明各類地形分佈與地形區、季風區及乾濕地區的相互關係。這也是教材第69頁活動1的主要內容,它體現了知識間的相互聯繫,對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都大有裨益。

活動2則通過要求學生比較南方水田和北方旱地的差異,將土地資源與水資源的配置問題擺在學生面前,突出“水與土”的矛盾: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為主,多發展灌溉農業;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為主。該活動引導學生從水土資源的匹配情況,去分析地區農業生產的合理性,不僅旨在增加學生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也旨在加深學生對各類自然資源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關係的理解。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通過以上內容的鋪墊,保護土地資源的重要性已不言自明。教材中特別指出:土地作為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恰當,能夠供人類永續利用,如果利用不當,或遭人為破壞,則可喪失其生產能力,不能再生。

我國各類土地資源都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壞,教材選擇了最具代表性問題──水土流失、亂佔耕地及土地荒漠化來加以説明。建議教師在這一部分教學中,充分挖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指導學生們收集更多的資料和新聞報道,結合自身的體驗,例如北方沙塵暴越來越頻繁,農村私建住房亂佔耕地、墓穴佔地等現象,通過自學和班內交流的方式,列舉更多的土地資源遭受破壞並造成嚴重影響的實例,來共同加深對國土資源現狀的關注。

6減2的教案篇4

重點:

美國內戰;德意志統一;明治維新的改革措施和歷史意義

難點:

美國內戰前兩種經濟形勢的矛盾;明治維新的社會背景和成功的原因

教學手段:

利用地圖、投影儀、計算機等教學設備,進行形象直觀的教學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俄國1861年改革和美國內戰

一、導入

引導學生分析時代特徵,隨着資產階級力量的不斷壯大,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一場資產階級的革命和改革如洪水般向世界湧來。

二、俄國1861年改革:

一組同學演示:“俄國農奴貧窮的生活”

主要表現大批農奴被農奴主束縛在土地上,過着貧困生活,沒有自由,隨時被打受虐,甚至降為奴隸。而農奴主卻過着奢侈的生活,為牟取暴利,他們將大批的糧食、原料出口歐洲。導致俄國資本主義發展所需的勞動力、原料、市場和資金無法解決,遠遠落後於西歐。並舉例説明。

引導學生分析農奴制這種落後的封建生產方式已成為俄國經濟發展的嚴重阻礙,並陷入了深刻的危機之中。

二組同學演示:“克里米亞戰爭俄國戰敗”

主要表現經濟上的落後導致軍事上的失敗,俄國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國內人民起義不斷。

一名學生演示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上台講話:“與其等農民自下而上起來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農民。”

引導學生分析沙皇改革的根本原因,投影顯示改革內容。可啟發學生思考:為什麼廢除農奴制“是一次對農奴的‘合法’掠奪?”並引導學生閲讀教材第三自然段和有關資料。組織學生探討、評價改革的性質、作用及不徹底性。

本目小結提問:為何在封建制度最頑固的俄國會出現自上而下的改革,並且取得成功?

強調俄國改革的力量大於封建勢力。

三、美國內戰:

三組同學演示:“美國的領土擴張和西進運動”,出示“美國領土擴張”地圖。

主要表現美國自獨立後,制定的對外擴張領土的政策、擴張的手段、結果。

播放錄像:“西進運動”片斷,引導學生客觀評價其歷史作用。

四組同學演示:“兩種經濟形式的矛盾”

突出表現美國北方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南方的奴隸制種植園經濟間的矛盾。

北方的資本家因為沒有充足的勞動力、原料、國內統一的市場而無法開工。

南方的種植園主一面在種植園中驅趕成批的奴隸勞動,一面與英國資本家大談生意,竭力把棉花等原料大量運往英國,並從英國大批進口廉價工業品。

本目為難點,學生不易理解透徹,教師適當補充講解。

先講明兩種經濟形式的性質、矛盾產生的背景,並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歸納南北雙方的矛盾及矛盾產生的焦點,再進一步分析這些矛盾對美國政治、經濟發展的嚴重影響。最後簡介19世紀上半期廢奴運動的發展和南北兩大階級鬥爭的深入,結合教材兩段資料探討林肯上台與美國內戰爆發的關係。

簡介林肯生平,一名學生演示林肯演説的片斷:“選票比子彈更有力量”、“分裂之家不能持久”。

五組同學利用自制地圖講解內戰經過,包括內戰爆發、初期北方失利、聯邦政府頒佈革命措施扭轉戰局、轉折戰役、南方投降等過程。

探討兩個法令在戰爭中的作用。

最後,教師組織學生從戰爭的性質、作用和侷限性分析美國內戰的歷史意義,並客觀地評價林肯其人。

四、小結

小結提問:為何資本主義的美國要用革命的方式取得成功?

強調交戰雙方同是資產階級,實力相當。

小結全課:通過學習俄國1861年改革和美國內戰,對比資產階級的改革和革命有何異同。引導學生結合時代背景,從目的、方式、內容、作用去思考。

第二課時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統??

課前發放本節預習提綱,由學生填寫相關內容。包括:德意志和意大利統一的歷史條件、過程、特點和歷史意義。課上展開充分討論,探討德意志和意大利統一的異同點。

一、導入

提問:19世紀六七十年代還有哪些國家加入了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的大潮?

二、德意志統一:

六組同學演示:“德意志統一”

利用新聞播報形式列舉統一前德意志的政治、經濟狀況。

思考:“德意志的分裂和資本主義的發展給德意志資產階級提出了什麼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結合教材內容分析德意志資產階級的軟弱性、普魯士完成統一的優勢。

學生演示俾斯麥上台,發表演説,闡明“鐵血政策”。

引導學生結合教材的兩個資料分析“鐵血政策”的性質。

利用地圖簡介普魯士王朝的三次統一戰爭。討論俾斯麥的統一策略對戰爭的作用,注意普法戰爭後期性質的變化。

最後分析統一的歷史意義,探討德國的強大日後對歐洲、對世界的影響。

小結提問:俾斯麥在德意志統一中發揮了什麼歷史作用?

三、意大利統一:

七組同學演示:“意大利統一”

展示14、15世紀意大利經濟的發展,文藝復興時文化的繁榮。對比19世紀中期意大利的社會狀況,探討意大利在歷史進程中落後原因。

最後由學生歸納意大利統一的歷史條件、統一的進程、特點和歷史意義。注意引導學生分析意大利統一的特點、加富爾和加里波第在統一進程中的歷史作用。

四、小結全課:比較德意志和意大利統一的異同點。

第三課時日本明治維新

一、導入

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的洪水不但沖垮了歐洲的封建秩序,引起了美洲的起飛,同時也震撼着古老的亞洲。

二、日本明治維新:

八組同學演示“日本明治維新”

結合地圖,展示19世紀中期日本的社會狀況。封建幕府統治的腐朽,經濟發展的落後,人民起義不斷,西方列強的入侵。

引導學生分析,內憂外患下,封建的幕府統治已成為眾矢之的。注意從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闡述明治維新的社會背景。

幫助學生弄清封建領主經濟的概念及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下的幾股新生力量。引導學生把握新的生產關係的產生、發展和社會變革之間的關係。

結合教材內容分析倒幕派形成的原因、來源,簡介武裝倒幕的過程。

重點分析明治維新的改革措施和歷史意義。

結合教材內容先由學生歸納改革的內容,再結合本目幾段資料和插圖引導學生重點分析政治經濟方面的措施。

然後,通過學生思考,對日本明治維新和中國戊戌變法的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其一成一敗的原因。引導學生從社會歷史背景、力量對比、改革的前提、改革的具體內容以及國際環境等方面進行比較。

最後,關於明治維新的意義,首先應充分肯定它的積極成果,然後再適當地講述它的消極影響;分析時要結合改革的措施。

三、小結

19世紀中期是資本主義在全世界大發展的時期。發生於這一時期的日本明治維新是日本歷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它是日本從封建社會轉變到資本主義社會的極為重要的里程碑,是日本由封建弱小的國家轉變為資本主義強國的轉折點。但是,我們也應看到,日本的明治維新雖然成功了,但由於這是一次不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日本的封建勢力仍然很強大。隨着其經濟軍事實力的增長,日本很快躋身於世界帝國主義列強行列中,給日本乃至亞洲歷史投下了陰影。

討論: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有何不同?

6減2的教案篇5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出示精美課件)教師口述:“一個小女孩提着花籃到花園採花,花園裏盛開着12朵美麗的鮮花,你想採嗎?那可要看你能不能過關。(花心中出示12個生字)你認識這個字才能採這朵花,你能採幾朵?把書翻到79頁,試一試。”以此來激發學生識字的願望。

二、自學生字

學生在組長帶領下,用學過的方法自學生字,教師指導學習。同學們有的用換偏旁法識字,有的用減旁法識字,有的用比較象形字法識字。利用拼音,組詞等。

三、交流展示

各組展示自己的方法及學會的字,並組詞,其它組同學補充。但要強調彙報不同的方法,學不同的字,如果學生沒能彙報某個字,教師必須指出,提醒注意,然後告訴大家,記不牢的字,一會讀課文時要仔細看。

四、寫字

讓學生觀察六個生字的結構,相同的有幾個?這節課讓學生寫左右結構的四個字,先自讀字音,觀察字形,並組詞,説筆順,然後指導一個難寫的字,強調左窄右寬。

五、遊戲鞏固

1.找朋友。出示12個漢字卡片,再出示12個音節卡片,讓學生找朋友。

2.比一比。同桌互考12個生字,看誰説的多,自貼一顆智慧星。

3.寫一寫。聽寫4個生字,誰寫得完全正確貼一顆智慧星。

六、拓展延伸

為了鞏固本節課內容,回家後讓學生預習三則謎語,讀熟,並查找或自編謎語。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們都愛猜謎語、學謎語、編謎語。這節課我們來猜一猜,讀一讀,編一編。”激發學生參與的慾望。

2.教師口述猜謎小竅門:猜謎語,動腦筋,會觀察,抓特徵,跳出謎面想一想,謎底就在話裏藏。

二、學習謎語

1.(屏幕出示第一則謎語)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説一説或演一演、畫一畫,猜生字,再交流怎樣猜出來的,教師參與。

2.指導朗讀

先自由讀,然後指名讀,表演讀,三人一組自編動作,表演。

3.編謎語

師板書“團結、力量、誰”三個詞,並鞏固“團、量”兩字,給它們找朋友,編字謎,不要過高要求。

4.小組合作自學第二則謎語。

5.邊猜邊讀

指名逐句讀,教師引導猜一猜,然後連起來再讀,説出謎底,教師出示“秋”字卡片,並總結猜字過程,交流體會。

6.放手自學第三則謎語。

生與生交流,組與組之間交流,生與師之間交流。

7.(屏幕出示三則謎語)連起來讀並認12個生字。

三、指導書寫

寫後兩個字“量、最”強調中間橫長,而且要緊湊。

四、拓展延伸

1.師生互動,出謎、猜謎,(發散思維)。

2.請學生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背,能背幾則背幾則。

五、總結與作業

同學們掌握了猜字謎的方法,請你們多收集或自編謎語,下週開個猜謎會。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182識字5教學設計b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6減2的教案篇6

文章思想內容:

本文以凝練、生動的筆墨,描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古今異義:

或王命急宣(古義:有時。今義:或者。)

雖乘奔御風(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至於夏水襄陵(古義:是兩個詞,動詞“至”和介詞“於”。今義:連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詞多義:

自峽三峽七百里中(介詞,在)

自非亭午夜分(連詞,假如,如果)

沿溯阻絕(動詞,斷絕)

絕巘多生怪柏(形容詞,極高的)

衷轉久絕(動詞,消失)

註釋:

自:在,從。

略無:毫無,完全沒有。

闕:通“缺”,缺口,空隙。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樣的山峯。

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這裏指太陽。

襄(xiāng):衝上,這裏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這裏泛指山陵。

沿:順流而下(的船)。

溯:逆流而上(的船)。

或:有的時候。

王命:皇帝的聖旨。

宣:宣佈,傳達。

朝發白帝:早上從白帝城出發。

白帝:城名,在重慶奉節縣東。

朝:早晨。

雖:即使。

奔:奔馳的快馬。

御:駕着,駕駛。

不以:不如。此句謂和行船比起來,即使是乘奔御風也不被認為是(比船)快,或為“以”當是“似”之誤。(見清趙一清《水經注刊誤》)

疾:快。

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素:白色的。

綠潭:碧綠的潭水。

迴清倒影:迴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絕巘(yǎn):極高的山峯。

絕:極。

巘:高峯。

懸泉:懸掛着的泉水瀑布。

飛漱:飛速地往下衝蕩,急流衝蕩。

漱:衝蕩。

清榮峻茂: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

榮:茂盛。

良:甚,很,實在,的確,確實。

晴初:(雨後或雪後)天剛剛放晴的時候。

霜旦:下霜的早晨。

肅:肅殺、淒寒。

屬引:接連不斷,連續不斷。

屬(zhǔ):動詞,連接。

引:延長。

悽異:悽慘悲涼。

響:回聲。

哀轉久絕:聲音悲涼婉轉。悲哀婉轉,猿鳴聲很久才消失。

絕:消失,停止。

轉:通“囀”鳴叫。

三聲:幾聲。這裏不是確數。

沾:打濕。

裳(cháng):衣服。

6減2的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鳥島神奇的所在,進而體會自然的神奇奧妙。

2、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和探索自然的情趣。

3、體會描寫“鳥多”時的寫法,以及結構安排,為仿寫作準備。

4、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

5、能講故事——《鳥島保衞戰》給大家聽。

教學重點:深入理解,有感情朗讀。

教具準備:鳥的圖片、錄像資料、投影

教學過程:

一、準備:

教師播放聲音資料(鳥鳴),導語激趣:

聽,羣鳥在歡唱,這不禁讓我們想起了那——神奇的鳥島。此時此刻,你又想到了哪些神奇的場景呢?

自由發言,教師板書:鳥多羣鳥應敵

二、深入理解課文

(一)體會鳥多,有感情朗讀,背誦第二自然段。

1、導:兩種不同的場景,將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感受,現在就讓我們隨着作者的腳步一起踏上鳥島,先去看一看鳥多得讓人眼花繚亂的神奇場景。

讀一讀第二自然段,想想作者都看到哪裏的鳥多?

自由輕聲讀,標劃,回答

板書:天空中島上湖水裏

2、學法提示:

鳥真的像作者描述的那樣多嗎?我們得好好體會體會,説説看,你準備怎樣做?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情況進行適當調整補充(播放學法提示的課件)

大家的方法不錯,(老師再給你個建議……)下面就開始施展你們的本領,好好去體會天空中的鳥是怎樣的多吧。

3、學生自讀課文,進行標畫批註。

4、交流彙報

理解內容的指導:

1、顏色多

想象鳥多的場景抓住重點語句進行:播放課件(隨機,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適當點撥,指導朗讀)

2、數量多:個別學生體會後讀,大家評議,集體讀

3、種類多:自由讀,讀出情感,根據圖片加深對語言的體會(用文中語言描繪所看到的圖片)

4、整體感知:

大家在説、讀過程中的體會真可謂是淋漓盡致啊!你想不想親眼目睹一下羣鳥起飛的壯觀場面?

提問:此時此刻你最想説什麼呢?(自由發言)

引導朗讀或背誦:那我們就帶着驚歎,帶着愉悦再去看看我們的鳥朋友,好嗎?

學生朗讀或者背誦

5、寫法探究:

我剛才發現某同學幾乎把這部分內容都背下來了,你能告訴大家你是怎樣背的嗎?(看板書內容)

追問:從寫法上你得到了什麼啟示?(我們在描繪一個事物的時候,也可以從不同方面抓住顏色、數量、樣子、來進行具體的描述)

教師補充:注意運用一些恰當的手法——比如賦予人的動作神情,還可以運用一些形象生動的詞語

(二)閲讀“鳥島保衞戰”

1、初步感知內容

過渡:這麼多的鳥生活在島上,能和睦共處已經夠神奇的了,更為神奇的是,當有外敵入侵時,十餘萬隻鳥居然能羣起迎戰,同心應敵,快讀一讀第四自然段,之後説説你感受到了什麼?

2、講故事:

導語:你準備怎樣把故事講好?

提示:添加身體語言(動作)、語氣中表現場面的緊張

練習講故事:獨立,交流

個別講故事,評議(緊緊圍繞語言的體味……例如:我覺得他在講羣鳥圍攻黑鷹時動作加得好,讓我們真正體會到了鳥羣同心協力和敵人作戰的場面。)

師:受大家的感染我也想講這個故事,老師權且作為入侵你們領地的黑鷹,你們做誓死保衞領土的鳥島戰士,(教師做引領)我們一起來講述怎樣。

(三)小結

導語:多麼驚心動魄的場面啊,此時此刻,你還想説些什麼呢?

學生自由發言(對鳥的欽佩之情、對自然的熱愛之情,探求自然的熱望)

三、學習總結

鳥島又恢復了往日和平的景象,回想我們體味鳥們的和睦共處,團結一心共御外敵的情景,除了感受到自然的神奇,你是不是還有其他的收穫?

學生關於學習方面的體驗

你們高漲的學習熱情感染了我,我想説,學習是無止境的,只有掌握了本領才能真正做到: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衷心希望你們不斷積累,運用所學,取得長足進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