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地理教案精選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6W

在正式開始新的教學內容之前,我們一定要先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每位教師生涯中都要學會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七上地理教案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

七上地理教案精選6篇

七上地理教案篇1

河北省

教學目標:

(1)瞭解 河北省作為我國農業大省在發展農業過程中的優勢和問題。

(2)瞭解河北省利用其區 位優勢,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 發展新型農業的意義。

(3)瞭解唐山大地震的歷史,認識美麗壯觀的新唐山。對學生進行"艱苦奮鬥,愛我家園,建設家園"的情感教育。

教學建議

新課導人:

方案①:大家都學過歷史上 的"戰國七侯",即齊、楚、燕、韓、趙、魏、秦。你們知道當時趙國和燕國所在的地理位置嗎?今天, 我們就來進行我們沿海萬里行的第三站:"燕趙大地"--河北省。

方案②:設問:在"中國政區"圖上,環抱北京、天津兩中央直轄市 的省份是哪個?

講述河北省"自然環境"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出示"中國政區"掛圖,請學生説出河北省地理位置:環抱 北京、天津,東臨渤海,四周與遼寧、內蒙古、山西、河南、山東為鄰。

2.用多媒體展示"河北地形"圖,或出示"河北地形"掛圖,請學生回答河北省的主要地形特點:西北多山地,東南以平原為主。並讓學生在圖中找出黃河、海河、燕山、華北平原、太行山和長城。

3.出示課前蒐集的資料:"元明清時期的國都位置"。説明河北省長期鄰近國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4、 在河北省城市與交通圖上,找出穿越河北省的鐵 路幹線及海港。

5.小結河北的區位優勢:環渤海、環京津、水陸交通便利。

講述"唐山大地震"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讓學生學習"唐山大地震"的閲讀材料。

2、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地震後被夷為廢墟的唐山,隨後切換畫面,展示高樓林立,環境優美的新唐山,並對學生進行"奮發圖強,愛國愛家"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講述"以農業為主的省份"時,可按下列步驟:

1.設問:河北省的自然條件如何?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有什麼影響?(河北省屬温帶季風氣候,其中南部為華北平原一部分,地勢平坦,耕地面積多,土地肥沃,光照條件好,是我國的小麥和棉花的重要產區;但華北平原也存在着不利於農業生產的劣勢:地表排水不暢,土壤鹽鹼化,由於是季風氣候,春旱夏澇,農業生產不穩定。)

2 討論作為農業大省的河北省 ,除了自然條件外,有哪些良好的社會經濟條件促進了河北農業的發展?要指導學生列舉一些社會經濟因素如:區位優勢、市場需求、農業結構調整等。這部分內容有一定難度,教師可作如下講解:(1)環京津一一農產品市場需求量大;(2)交通發達--農產品外運銷售便利;(3)農業結構調整--發展反季節蔬菜、花卉、草皮、中高檔水果。物以稀為貴,經濟效益高。

3.讓 學生完成教材p.37活動題,教師可補充説明反季節蔬菜的含義:

我們知道,一年中有的季節寒冷 ,有的季節炎熱,有的季節温暖。對於蔬菜來説,有的種類怕冷,有的種類怕熱。在通常情況下,怕冷的蔬菜在寒冷季節難以生長;怕熱的蔬菜在炎熱季節不適合種植,從而形成蔬菜生產和市場供應的季節性。所謂反季節蔬菜,就是通過一定技術,使炎熱或寒冷季節能成功種植怕熱或怕冷的蔬菜種類供應市場。反季節蔬菜由於是在 市場缺乏某種類型菜時上市這種類型蔬菜,由於物以稀為貴,所以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

課後活動:

1.在互聯網上查詢:反季節蔬菜栽培方式有哪些?經濟效益如何?

2、查詢資料_瞭解人們在華北平原上採取了哪些措施克服農業生產中的不利因素。

3.蒐集資料瞭解河北省的礦產資源及其主要工業部門。

4.走訪附近的集貿 市場,調查一些反季節蔬菜和水果來源。

附板書:

一、自然環境

(1)地理位置

(2)地形特點

(3)區位優勢

二、唐山大地震

三、以農業為主的省份

1.自然條件

2.社會經濟條件

(1)市場的需求

(2)發達的交通

(3)農業結構的調整

七上地理教案篇2

教材分析

?地球公轉》在七年級已經學過,國中階段的重點是:地球公轉的方向、週期、地軸傾斜及由此產生的太陽直射點移動、晝夜長短變化、四季的形成。

學情分析

1、本班學生優秀生在1/4,中層生佔1/2,有1/4的學生成績不是很理解,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辦法,通過組內、組間、師生合作互助交流,解決問題,實現全體學生成績的提升。

2、七年級學習過的內容,現在有所遺忘,通過複習,温故而知新,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課標考綱要求

1、分別用事實説明地球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課標)

2、能夠運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公轉;(考綱)

3、知道四季更替和五帶形成是地球公轉造成的;(考綱)

4、懂得比較不同季節正午太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度。(考綱)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觀看教學視頻、動畫等,理解地球公轉的規律及各種現象的相互關係。

2、熟悉地球公轉中的知識點並系統化。

3、分析圖形,運用知識點解決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運用播放視頻、動畫,投屏,角色扮演等教學手段,讓學生通過具體的感知,理解抽象理性的地理原理,培養學生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的地理核心素養。

2、採用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教學,統籌分配時間,分工合作,優勢互補,展示、評價、互助,面向全體學生。

3、投屏包括:平板屏幕投影,平板控制講台電腦,平板充當移動的實物投影儀,增強教學效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教學,角色扮演,培養學生間的團結互助精神,實現學生上的“精準扶困”,引起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地球公轉的定義、方向、週期及地軸傾斜指向。

2、地球公轉過程二分二至點的日期、太陽直射位置及晝夜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

1、理解地球公轉的規律及各種現象的相互關係。

2、系統化地球公轉中的知識點。

3、分析圖形、數據,運用知識點解決問題。

教學策略

感性到理性認知法、問題導學複習法、合作探究法、小組討論法、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原創ppt課件,投屏教學的軟硬件,自制教具等。

?學生準備】導學案、地理書、圖冊等。

?應用的新(相對)技術】

利用路由器(或隨身wifi等)及希沃授課助手實現同屏(投屏)教學,用平板電腦或手機無線操作講台電腦,減少被講台的束縛,提高效率;把手機或平板電腦屏幕投影到講台電腦屏幕及白板,打開錄像功能,實時拍攝學生答卷或活動過程並同步投影到講台白板,變成移動實物投影儀。

利用ppt功能創作:太陽直射點移動及晝夜變化的動畫,控制歌曲播放時間,ppt中有ppt對象,控制答案顯示。

地理功能室應用:白板書寫,雙屏投影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堂三合一:

雲南省怒江州福貢縣跟崗老師彙報課

斗門區城東中學地理室驗收展示課

珠海市國中地理小組合作與現代教學手段優化整合研討課

總設計意圖:

整理加工知識,構建思維線索和知識網絡。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根據已經講過的知識,設置新的問題,給學生提供思考和應用的機會,讓學生愛聽,加強理解,加深記憶,並能思考應用。疏理系統、整理結構、總結規律、分析聯繫,相同知識歸納,不同知識重組,相似知識遷移,相關知識聯繫。

通過小組合作、投屏等教學技能的優化整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後練習

課後製作環保教具

教學後記

世界居民和國家

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是要讓學生知道生活在地球上的主要種族和民族,以及他們的分佈狀況;瞭解世界各地區語言的使用與宗教的信仰情況;瞭解世界各大洲的國家數以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各大洲的分佈。

2、本節還介紹了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好交往。

教學方法

一、授課思路與方法

1、讓學生觀看世界各地風土民情、宗教、人種方面的錄像,然後鞏固重要知識點,在隨堂作業中反饋。

2、按教材順序講解課堂知識的同時,穿插講解一些風土人情故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課時安排

本節共安排2課時

教 案

一、教學目標

1、掌握世界人口、人種、

2、瞭解世界民族和語系的分佈;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種族的特徵、分佈、三大宗教的起源與分佈;

2、教學難點:按具體情況區分種族和民族這兩個概念。

三、教學準備

世界人口分佈地圖、地球儀、投影片、世界地圖光盤、世界人種圖。

四、教學過程

(一)世界人口:

1、增長速度很快;

⑴1987年7月11日是世界50億人口日;

⑵1996年6月底,世界人口已達57.7億;

2、人口分佈很不平衡:

⑴亞洲東部、南部和歐洲大部分地區人口稠密,佔全球1/3;

⑵極地、沙漠和熱帶森林地區人口稀少,南極地區目前無人定居。

(二)種族和民族:(參考《人文地理》種族篇,p.8)

1、種族:

⑴白色人種(歐羅巴人種):人數世界第一,佔54%;

①特徵:膚色、眼色、髮色較淺,頭髮呈波狀,鼻樑高、嘴脣薄;

②分佈:歐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

⑵黃色人種:(蒙古利亞人種)人數世界第二,佔37%;

①特徵:皮膚呈淡黃或棕褐色,眼珠黑、頭髮黑而直,面龐扁平;

②分佈:亞洲東部、東南部、美洲(印第安人、因紐特人)。

⑶黑色人種(尼格羅人種):人數佔8.5%;

①特徵:皮膚黑、頭髮捲曲、鼻寬脣厚;

②分佈: 非洲中部、南部,大洋洲、美洲也有一部分;(故鄉在非洲 )

⑷混血種人種佔0.5%,南美洲最多。

2、民族:

(1)民族是由於經濟、生活、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和歷史發展的不同而形成的;

(2)漢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3)大多數國家是多民族,也有單一民族;

(4)猶太人、吉卜賽人遍佈於許多國家。

(三)小結:

語言 人種

居民 (板書)

宗教 民族

課後作業

1、作業本:p.2-3第1-9題

2、填圖冊:p.

七上地理教案篇3

教學內容

⑶能證明地球是球體的事實:麥哲倫環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衞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擋了照射的陽光。

⑷麥哲倫環球航行路線:西班牙→大西洋→麥哲倫海峽→太平洋→菲律賓羣島→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⑴含義: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縮小的模型。

⑵意義:可以方便我們知道地球的面貌,瞭解地球表面各種地理事物的分佈。

3.緯線和經線(p5中的圖1.7)

⑴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週的圓圈。

⑵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⑶地軸:假想的地球自轉軸。

⑷兩極:地軸與地球表面的交點。

⑸經、緯線的特點:

特 點

⑴含義:地球繞着地軸不停地旋轉。

⑵方向:自西向東。

⑶週期:一天(約為24小時)。

⑷產生的現象:晝夜更替、地方時差。

2.地球的公轉(p11中的圖1.19)

⑴含義:地球圍繞太陽不停地旋轉。

⑵方向:自西向東。

⑶週期:一年(約為365天)。

⑷特點: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的夾角是66.5°

⑸產生的現象:

①太陽直射點在南北迴歸線之間來回移動;

②同一地點,太陽高度角的變化;

③同一地點,晝夜長短的變化;

④同一地點,不同季節太陽光熱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後)、夏至日(6月22日前後)、秋分日(9月23日前後)、冬至日(12月22日前後)

⑺四季的劃分(以北半球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三個月是春季;

6、7、8三個月是夏季;

9、10、11三個月是秋季;

12、1、2三個月是冬季。

3.地球的五帶(p12中的圖1.20)

②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舉例:旗杆高出地面15米

⑵地形圖的類型: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

等高線:在地圖上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成的線。

等深線:在地圖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

⑶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p16中的圖1.29)

①根據等高線的疏密程度判斷坡度的陡緩: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

②根據等高線形狀判斷地形類型: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表示山谷,向低處凸出表示山脊;兩個山頂之間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線重疊的地方表示陡崖。

⑷陸地上的五種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3.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⑴地圖常見種類:導遊圖、交通圖、政區圖

⑵比例尺大小與地圖範圍、詳略的對應關係:

●教學板書:

七年級上冊 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

1.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2.地球的模型——地球儀,緯線和經線。

3.地球的運動:自傳和公轉。

4.地圖的基本要素。地形圖的判讀。

●課堂小結:

結合板書,概括知識要點。佈置作業。

七上地理教案篇4

三維目標:

1、用案例説明大牧場放牧業形成的區位因素和特點。

2、讀圖分析西歐乳畜業形成的區位因素,運用資料歸納乳畜業的特點。

3、對比分析西歐乳畜業和潘帕斯大牧場放牧業的區位條件。

教學重點:

1、案例説明大牧場放牧業形成的區位因素和特點

2、讀圖分析西歐乳畜業形成的區位因素,運用資料歸納乳畜業的特點。

教學難點: 對比分析西歐乳畜業和潘帕斯大牧場放牧業的區位條件

教具準備:世界地形圖及教材各個圖片

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啟發式講述法、比較分析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大牧場放牧業

1、特徵:面向市場的農業地域類型,具有生產規模大,專業化程度高的特點

2、主要分佈: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

乾旱、半乾旱氣候區,這些地區植被稀疏,不適宜經營種植業,只能用於放牧業。美國、阿根廷牧牛佔重要地位,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養羊佔重要地位。

案例:

1、對大牧場放牧業區位因素的相關分析不要孤立地看待, 自然因素是基礎,人文經濟因素是條件,科技進步(包括交通狀況和草場條件的改善)是“催化劑”。

2、在分析圖3.15時,應重點把握該區域的海陸位置、地形、發達的鐵路運輸和便捷的海運條件等重要信息。

3、結合案例4完成活動題。

(對於活動的處理可以採取學生閲讀案例→學生分析→學生討論→教師總結的程序進行。)

活動:

1、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場放牧業的例子,歸納大牧場放牧業這種農業地域類型的區位條件。

點撥:氣候温和,草類茂盛、草質優良;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廉,為牧場的大規模經營提供了可能;距海港近,促進了牧場的商品經營。

2、大牧場放牧業在經營方式、商品化、專業化、經濟效益、科技應用等方面有什麼特點?

點撥:經營方式:集約農業、生產規模大

商品化、專業化水平高;經濟效率高;重視科技應用,例如培育良種牛、改善交通運輸條件、開闢水源、種植飼料、劃區輪牧等。

3、我國內蒙古、新疆等地區能否採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場放牧業的生產模式?

點撥:我國內蒙古、新疆地區地廣人稀、草場質量好,如果能夠加強科技應用,改善交通運輸條件,完全可以採用大牧場放牧業的生產模式。

典型代表——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發展大牧場牧牛業

1)、有利的區位條件——

(1)氣候温和,草類茂盛,是世界上優良的天然草場之一;

(2)地廣人稀,而且土地租金低,為牧場大規模經營提供了可能性;

(3)距海港近的區位優勢,促進了牧場的商品經營。

(讀圖要求:在世界地圖上,熟悉以上國家及地區、潘帕斯草原等的地理位置。)

2)、發展過程——

印第安人自由自在的放牧業(粗放的自給遊牧業)到歐洲人密集的商品牧牛業。

3)、為促進牧牛業發展,阿根廷人作了如下工作:

①鐵路的貫通,便於把肉牛運到港口城市屠宰加工後外運;

②採取圍欄放牧、劃區輪牧,種植飼料,打機井保證人畜飲水和牧草生長用水等措施,使牧場不退化

③飼養良種牛,加強對良種牛的培育,以及對牛羣病害的研究。

4)、阿根廷地廣人稀,所產牛肉主要出口。海上冷凍船的發明,使潘帕斯牛肉的市場擴展到歐洲。

七上地理教案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運用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分析總結出我國地勢呈階梯狀分佈的特徵以及各級階梯的主要特徵。

2、能夠在圖上標出地勢三級階梯的界線;記住位於階梯分界線的山脈名稱。

3、分析説明我國地勢對氣候、河流、交通的影響。

4、讓學生知道我國地形的主要類型及其分佈和特點

能力目標:

1、初步掌握地形剖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景觀圖等地圖的讀圖方法,學會從這些圖中抽取多種信息,歸納分析相關地理特徵的方法。

2、加強學生對地形特徵及其意義、影響的理解能力

3、掌握通過列表記憶地理事的方法

4、建立辨證分析地理事物利弊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樹立辨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觀念,正確理解地理現象的利弊優劣和地理事物間的相互關係

2、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人地觀,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教學重點:運用地形圖總結出我國地勢特點,三級階梯分界線山脈名稱

地勢特徵對其他自然因素及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主要地形區及特點教學難點:地勢特徵對其他自然因素及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讀圖畫圖、活動討論教學用具:ppt課件、黑板、粉筆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活動:

導入新課:圖片引入:幻燈片投影出我國不同地形區的(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東北平原)圖片資料,先讓學生對地形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同時也通過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和愛國熱情。

講授新課:板書:第一節地勢和地形

地勢呈階梯狀分佈

先回顧不同顏色代表不同海拔高度,以一幅地形圖為例讓學生回答綠色、黃色、棕色、白色、藍色各代表什麼?

打開中國分層設色地形圖,通過讓學生觀察圖中不同顏色代表不同海拔高度總結出我國地勢:西部高東部低。板書:1、總趨勢:西部高東部低

再讓學生觀察我國地形剖面圖,同學們會發現一方面,我們發現我國地形總趨勢是自西向東降低;另一方面,我們還發現:這種降低的趨勢並不是均勻的,而是呈階梯狀下降,這也是我國地形的一個重要特徵。板書:階梯狀下降

那麼,我國地形的階梯有哪幾級?它們是怎樣分佈的呢?請同學們對照書上的圖2、1、2、2看一看。我們從圖上可以看出,我國陸地上自西向東有三級階梯。板書:2、三級階梯特點及分界線

下面讓我們進一步看看這幾級階梯都有哪些特點,找同學回答第一級階梯回答後用多媒體展示三級階梯示意圖總結第一級階梯位置、海拔高度、分界線,同樣對於二三階梯也找同學從以上幾方面回答,老師來用多媒體展示總結。(教師邊操作鼠標,邊點擊每一級階梯,形象,直觀,學生易於掌握,效果較好。)

練習:通過做三級階梯海拔、分界線的一個練習鞏固剛才講過的內容,再找一位同學到黑板前來畫出三級階梯分界線的簡單示意圖及山脈名稱,其他同學在自己課本23頁上完成。

過渡: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佈的地勢,對我國的氣候、河流、水能、交通有什麼影響呢?

下面我們就這個問題進行小組討論活動,首先把班上學生分成三組,每一組分別就以下三個問題進行討論:

①我國大陸地勢西高東低,面向海洋,這種分佈對氣候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②我國大陸地勢西高東低,面向海洋,對河流流向有什麼影響?河流從高一級階梯流向低一級階梯時,落差會有什麼變化?有什麼利用價值?

③我國地勢對東西部之間交通往來可能產生什麼影響?(利弊分析)

七上地理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地球的形狀、地球的極半徑和赤道半徑,記住地球的平均半徑和赤道周長。(重點)

2、使學生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軸、兩極、經線、緯線和赤道的意義,初步學會在地球儀上識別經線、緯線、兩極和赤道。

3、使學生知道經度、緯度的確定方法(難點),記住南北半球、東西半球的劃分。(重點)

○教學方法:

觀察法、讀圖分析和啟發式談話法、電化教學法。

○教學時間:

約分鐘。

○教具:

地球儀、經緯儀、多媒體課件。地球儀若干(學生每人或兩人一個)

○教學過程

第一章地球(板書)

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板書)

導入語:宋代文學家蘇軾有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同學們,如果有人問你,人類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麼?大家都會毫不猶豫地説:“是地球”。但是,作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對地球還知之甚少。為了讓同學們瞭解地球的“廬山真面目”,今天,我們就先來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況,首先學習“地球和地球儀”。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板書)

1、地球是什麼形狀的?(看地球衞星照片和圖1、2地球的大小示意圖後回答)

地球形狀是:球體。

2、地球的球心、極半徑、赤道半徑和周長在哪裏?

答:[結合經緯儀回答]地球的球心叫地心,從地心到地球表面任何一點都叫作地球半徑。其中,從地心到北極或南極的半徑,叫極半徑;從地心到赤道上任何一點的半徑,叫赤道半徑。地球的周長叫赤道。赤道正好處在北極和南極的中間。

3、赤道半徑和極半徑相差多少千米?[看課本圖中註釋的具體數字回答]

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兩者相差21千米。可見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的不規則的球體。(但由於極半徑與赤道半徑相差很少,如果把地球縮小到地球儀那樣大小的時候,這個差別就看不出來了。因此,人們仍把地球看作正球體。)

4、地球的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地球表面積分別是多少?

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5、課堂練習:現在請大家在筆記本上把表示地心、兩極、赤道和極半徑、赤道半徑的圖畫出來。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板書)

1、什麼是地球儀?

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並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而製成的地球模型,叫做地球儀。

2、[出示地球儀]這是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地球儀由哪幾部分組成?

地球儀由底座、固定架、球體、地軸組成的

3、地球儀上有哪些地理事物?

有各種符號、文字、顏色用來表示陸地、河湖、海洋、山脈、城市等。還有經線、緯線、南北極。

4、地球儀是圍繞什麼轉動的?南北極點是如何確定的.?

地球儀是繞地軸轉動的,它指向北極星附近,與球面的交點為北極點和南極點

(讓學生在自己的地球儀上找到南極和北極,並指示給旁邊的同學,大家相互看看是否正確。)

(1)教師用地球儀演示地球自轉,讓地球儀自西向東(即自左向右)作逆時針轉動。告訴學生面對地球儀如何識別東、西、南、北4個方向。

(2)(做一做)先後請幾位學生上台演示地球自轉,並在地球儀上指出東、西、南、北4個方向。

(3)只知道東西南北,還無法確定某一地點的準確位置。利用地球儀上的經緯網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就像在電影院看電影,必須知道排號和座號才能找到座位一樣。經緯網是由緯線與經線構成的。

5、地球裏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軸?(沒有,是假想的)

6、課堂練習:

(1)地球是自西向東繞地軸運動的。地軸與地球有兩個交點即南極和北極。

三、緯線和緯度(板書)

[引入]地球儀上有許多縱橫交織的線,你知道哪些是經線,哪些是緯線嗎?現在我們來識別地球儀上的經線和緯線。

1、什麼是緯線?(讓學生在課本上找出緯線的定義,並讀出來。)

在地球儀上,與地軸垂直、與經線垂直相交,並環繞地球儀一週的圓圈,叫做緯線。

(讓學生在自己的地球儀上找出緯線指示給同學,請對方判斷正確與否。)

2、緯線是什麼形狀?是半圓,還是圓圈?圓圈。

3、緯線指示什麼方向?是東西方向,還是南北方向?東西方向。

4、所有緯線的長度是否相等?不相等。

5、赤道在什麼地方?赤道的作用(意義)是什麼?(結合經緯儀或地球儀回答)

赤道在兩極的中間,它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它把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

6、從赤道到兩極,緯線長度的變化有什麼規律?(結合經緯儀或地球儀回答)

赤道最長,由赤道向兩極,緯線長度逐漸縮短,到兩極縮成一個點。

7、緯線有哪些特點?(展示經緯儀,學生觀察回答)

緯線的特點:圓圈、長度不等、指示東西方向。

8、在地球儀上大家可以畫出多少條緯線?人們是怎樣區別每一條緯線的?

[邊指示邊講解]在地球儀上可以畫出無數條緯線。為了區別每一條緯線,人們給緯線標定了不同的度數,即緯度。(這就好像給每條緯線都起了名字,我們就能區別它們了。)

[多媒體展示圖片]“緯線與緯度示意圖”。

9、哪條緯線是零度緯線?南北半球是如何劃分的?

人們把赤道定為零度緯線,它把地球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

10、緯度是多少度?它在什麼地方?是90°。位於南、北極點。

11、赤道南北兩側的緯線在名稱上有什麼不同?他們分別用什麼字母表示?

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字母“n”來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字母“s”來表示。

[板書] 北緯——n,南緯——s

12、如果用字母表示,北緯20度和南緯20度可分別表示為:20°n,20°s 。

13、以赤道為界,北緯和南緯的度數分別向北、向南排列,它們的度數變化有什麼規律?北緯度越向北度數越大;南緯度越向南度數越大。(多媒體圖示變化規律)

14、人們通常把不同的緯度地帶分成低緯、中緯和高緯三部分。其中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板書:低緯、中緯和高緯] [多媒體展示] “低、中、高緯度示意圖”。

課堂練習:讓學生將課本、練習冊或教師給出的練習紙(多媒體課件更好)中的緯線緯度指讀或標註出來。

[示例題]請問北京(40°n)處於什麼緯度帶?中緯度。

[示例題] 中國和南極洲分別在南半球還是北半球?中國在北半球;南極洲在南半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