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湘教版地理上冊教案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1W

教師在開始教學任務之前都是要認真準備相關的教案的,教案是教師備課的時候的證據,優秀的教案是豐富我們課堂的基本,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七年級湘教版地理上冊教案8篇,感謝您的參閲。

七年級湘教版地理上冊教案8篇

七年級湘教版地理上冊教案篇1

?多變的天氣》

課題:多變的天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區分“天氣”和“氣候”的概念,並能正確運用;能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能用事例説明人類活動對空氣質量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初步學會聯繫實際區別天氣與氣候。通過對天氣與氣候的特點分析學生學會用分析對比的方法學習地理知識,解答地理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養成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的良好習慣;增強自身應對變化多端的天氣的防護意識,進而增強對大氣環境的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1、區分“天氣”和“氣候”的概念,並能正確運用。

2、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教學難點:

人類活動對大氣的影響。

教學方法:

問題導向法、讀圖分析法、總結歸納法、啟發引導法。

學法:

自主學習法、小組合作法、觀察法、對比法、綜合分析法。

課時:1課時

教具使用:大洲輪廓圖卡片、地球儀、地理圖冊

教學過程:

導入: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請首先請兩位同學表演場景對話,讓學生們注意觀看。

場景對話如下。

小明:天可真熱啊,烈日炎炎,驕陽似火,我都快中暑了。我真想去北方避暑。唉,對了,我的好朋友小亮,他家搬到了黑龍江的齊齊哈爾,那裏肯定很涼快,不如我去他那裏避一避暑。對,我得趕快給他打電話。喂,你好!是小亮嗎?我是小明。

小亮:你好你好!小明,好久不見了,你還好嗎?

小明:好什麼呀!天太熱了,我都快中暑了,上海這一個星期持續高温,每天氣温都在35℃以上,這不,我給你打電話,想去你那裏避暑。

小亮:你可千萬別來,我這裏一連下了三天大雨,電閃雷鳴,樹被風吹斷了,鐵路讓洪水沖垮了。

小明:那可怎麼辦呢?要不等天好了,你給我打電話吧。

小亮:打電話多費錢啊!我們去看天氣預報吧。

小明:對啊,天氣預報,天氣預報,天氣早知道。我們現在就去查看天氣預報。

師:謝謝兩位同學的表演,是啊,天氣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天氣的知識。

新授:

一、天氣及其影響——談天論氣話天氣

(一)天氣與氣候

師:多媒體出示一組不同天氣的圖片,請學生用語言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內容。

國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國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國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國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師:剛才幾位同學都描述了圖片中的天氣狀況,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有,他們都用了哪些關鍵詞來描述天氣呢?天氣又有什麼特點呢?

生:回答

師:天氣就是指一個地方短時間的大氣狀況,它是經常變化的。通常用陰晴、風雨、冷熱等詞語描述,此外還有冰雹、沙塵暴、颱風等。(圖片展示)

國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天氣有兩個重要特點:時間短,變化快。(即同一時刻不同地方的天氣差別很大,同一地點不同時刻天氣不同。)

師:天氣在短時間內是經常變化的,那麼氣候有什麼特點呢?誰能説説我們當地的氣候呢?

生:回答

師:氣候與天氣恰恰是相反的,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特點:具有相對穩定性。例如:我國的温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多年都是這樣。

問:你能總結一下天氣和氣候的區別嗎?(學生分四組討論,回答)

生:小組代表發??

師:總結髮言。天氣與氣候的區別

國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接着,教師多媒體出示一組和天氣或氣候相關的描述,讓學生判斷出該描述是天氣還是氣候。

1、今天風和日麗

2、昆明四季如春

3、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國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國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4、東邊日出西邊雨

5、我們這個地方常年很少下雨

師:剛才,我們談了很多有關天氣的話題,就是因為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你能舉例説明天氣對我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嗎?

生:回答

師:

(二)天氣及其影響

師:(課件播放各種天氣對生活和生產的影響圖片,瞭解天氣對我們的影響,給學生直觀的印象。)

國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師:如果我們能預知明天的天氣,對我們的生活和生產會有很大幫助的。那麼我們從哪裏會預知明天的天氣呢?學生回答天氣預報,引出話題二。

二、明天的天氣怎麼樣——談天論氣話預報

師:同學們你們日常生活中都是通過哪些途徑瞭解天氣的呢?

生:回答

師:是啊,隨着科技和媒體的發達,我們瞭解天氣的途徑越來越多,正如同學們所説: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都是我們瞭解天氣的途徑。

師:那麼,天氣預報又是如何產生的呢?通過這幅圖大家會有所瞭解。多媒體展示天氣預報的產生過程。

國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師:通常天氣預報要説明一天或幾天中的陰晴、風、氣温和降水等的情況,我們先來看看風的符號吧。出示幻燈片。

國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在天氣預報中常常還可以看到衞星雲圖,衞星雲圖可以分析哪些地方是晴天、有雨或者陰天。

師:帶領學生認識衞星雲圖。

國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為了讀懂天氣預報,通常用專用的符號表示天氣狀況,天氣符號一般與城市名稱一起出現,我們一起來認識常見的天氣符號。

師:帶領學生認識天氣符號。

國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師:如果一個城市出現兩個天氣符號會表示什麼意思呢?

國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活動:請學生結合圖片説説相關地區的天氣狀況。

國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活動:根據圖片所示內容,回答問題

國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不僅注意每天的天氣變化,而且越來越關注每日的空氣質量。你喜歡什麼樣的空氣呢?

師:出示兩幅不同地方空氣質量的圖片,你喜歡什麼樣的空氣?

國中地理七年級上優秀教學設計《多變的天氣》

生:回答

師:我們需要潔淨的空氣

三、我們需要潔淨的空氣——談天論氣憂空氣

師:空氣質量的高低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生:學生看課本自學完成。

師: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污染空氣的現象?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從身邊發現問題)

師:展示一些人類活動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圖片,讓學生感受人類不合理的做法導致的空氣質量問題,及常見的沙塵暴、霧霾等污染天氣圖片。

活動:(學生分四組)

各抒己見獻良策:面對這樣的大氣環境,我們應該怎麼辦?學生討論後交流自己的看法。

鞏固練習:為下列現象出謀劃策

1、城市裏的汽車可真多,尤其是私人汽車的數量增加很快,汽車尾氣會對空氣造成污染,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2、為了冬季取暖,北方地區經常有一些鍋爐房的煙囱黃煙滾滾。怎麼辦?

3、家庭裝修過度,出現頭暈、噁心的現象。

4、建築工地拆除舊房子,沒有防塵措施,造成大量灰塵。

課堂小結:

師:一節課的學習,使我們收穫很大,請同學們談一談收穫和感悟。

生:回答(略)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要養成一種習慣,即收聽收看天氣預報;樹立一種意識,即保護大氣環境。

板書設計:

多變的天氣

一、天氣及其影響

1、天氣與氣候的區別

2、天氣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二、明天的天氣怎麼樣

1、天氣預報

2、風力與風向

3、衞星雲圖

4、天氣符號

三、我們需要潔淨的空氣

七年級湘教版地理上冊教案篇2

?教材説明】

本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三節後兩個標題內容。本節內容是:體會聚落差異源自環境差異,認識聚落與環境的關係;瞭解聚落的發展表現,在變化中發現問題――傳統聚落在消失,在探討傳統聚落價值中認識保護文化遺產的意義。

?設計理念】

本課教學應該以體驗領悟、分析為主,重在培養學生的探究興趣,體驗人地關係的和諧與發展,順應學生心理髮展趨勢,深入淺出地突破學生學習的畏難心理,瞭解地理知識的現實和應用價值,在思想上獲得文化遺產是我們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產生無限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創造力。為其合作學習、多元化學習、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舉例説明聚落與環境的關係。

(2)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分析聚落形成與發展的有利條件,理解聚落是環境的產物,必須適應環境才能更好地發展。

(2)通過理解體會傳統聚落的內涵與價值,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聚落與環境的相互適應,進一步理解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的關係。

(2)體會人類文明的發達程度和思想實踐上的智慧高度,培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

(3)培養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樂於分析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樂於合作與交流。

?教學重點】

聚落對環境的適應表現,保護傳統聚落的意義。

?教學難點】

聚落對環境的適應表現。

?教學方法】

整個教學過程運用教師引導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問題引導法、交流合作法、自主學習法。

?教學過程】

一、推陳出新,創設情境

展示課件中不同聚落的圖片,啟發學生分析:分出鄉村還是城市,人們從事什麼樣的勞動生產活動,師生互動得出聚落的本質差異在於勞動生產方式。

轉承:勞動生產方式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適應環境,謀求生存與發展的手段,所以必須立足於環境。因而,聚落與環境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課件演示)

二、水到渠成,新知分佈

1.聚落與環境

師:探究事物間的關係必須弄清兩個方面:(1)弄清兩者之間的作用與影響。(2)理解相互適應表現。

師生共同分析歸納教材中影響聚落分佈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設計意圖:學生可以根據書上的圖,還可以聯繫生活,活躍了思維並勇於探索發現和推斷,使他們在參與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從而更加自信,能更好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

師:聚落是環境的產物。(學生認同後繼續)是人類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產物。不僅具有鮮明的環境特徵,還深刻地體現了人類對環境的適應智慧和改造水平。

展示課件中東南-帶雨林區的民居,西-帶沙漠區的民居,學生討論。

轉承:民居建築適應於環境,更適用於生活,它體現了環境更體現了人類的智慧。隨着人類文明的發展,聚落也在不斷的發展變化。可以説:傳統聚落記錄人類智慧的發展進程,它是濃縮了的歷史,而現代民居則體現了當今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並在飛速發展中。

2.聚落的發展與保護

師: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回望歷史,農耕文明的發展,生態退化出現了;如輝煌的巴比倫古國就是在發展農耕中,生態惡化後過早隕落的;工業文明的發展,環境污染隨之而來。所以我們在發展與變革中,一定要順應自然規律,權衡利弊,以保證進一步的發展。聚落的發展我們應如何面對呢?(課件演示)

學生快速閲讀教材總結聚落髮展表現及出現的變化。

設計意圖:設置問題學生回答,教師給予肯定,引發學生對消失中的傳統聚落的關注,先抑後揚,牽引着學生的心。

生:總結傳統聚落的價值。

師:全世界人民都已意識到這一點,並已經把在鄉村和城市建設中,如何保護聚落中有價值的紀念地、建築羣和遺址,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作為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了。

生:根據生活所見回答。

師:總結歸納:(1)立法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2)圈建保護。(3)異地遷建保護。

轉承:有些極其珍貴的有代表性的文化遺產已經不再是某國某地為保護自身特色和歷史的珍寶,而成了全世界人民的文化瑰寶了,那就要把它們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加以保護了。

生:根據課件中圖片回答,瞭解37處世界文化遺產及其中有6處屬於傳統聚落類的文化遺產。

三、開闊視野,遷移拓展

師:放眼世界,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傳統聚落還有很多,這裏是?(課件演示)

生:意大利水城威尼斯!

師:真棒哦!我們瞭解一下意大利水城威尼斯。那麼這裏?(課件演示)

生:中國的威尼斯――蘇州。

師:我們來談談你們對蘇州的印象。

生:水鄉,園林,人間天堂,蘇州工業園區。

師:蘇州是我們中國首批的歷史文化名城,小橋流水、民居老街、大小園林,真可謂是移步易景啊!

四、曬曬收成,展我風采

師:展示課件中關於蘇州的組圖。

生:根據課件所展示的圖片分組討論。

設計意圖:通過對蘇州園林的建築風格與環境的適應,和對蘇州發展的建議,讓學生把本節所得的思想加以應用,實現內化。

五、歸納總結,收穫累累

學生總結,教師點撥,強化重點難點。

六、興趣盎然,走進生活

師:蘇州在發展,我們家鄉也在發展,請分析一下我們的家鄉,有哪些與環境相適應的表現,它的發展應注意哪些問題?到網上查找詳細資料,寫成小論文,相互交流。

七年級湘教版地理上冊教案篇3

我們怎樣學習地理

教學目標

一、 知識目標

1、理解如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最重要的工具,學會看地圖。

2、初步學會在地圖上辨別方向,運用比例尺換算實際距離,瞭解圖例與註記的含義。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學看地圖、運用地圖,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和繪圖能力。

2、通過學習運用地圖認識周圍環境和地域,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三、情感目標

通過高計野外旅行線引導學生豐富課餘生活,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掌握地圖的三要素,懂得辨別方向,運用比例尺換算實際距離,瞭解圖例和註記。 教學難點

弄清比例尺大小與所表示的範圍、內容詳略之間的關係。

教學方法

探究、合作

教學準備

課前佈置學生繪製學校平面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要求學生拿出自己課前準備的自己繪製的學校平面圖,教師選幾名代表抽查,同桌之間也相互檢查。

二、課前熱身

1、師:地圖是怎樣製作出來的呢?

點撥:用繪繪平面圖的方法,把地球表面某一區域的景物,按一定比例縮小,並用符號畫在平面上,註上必要的文字就成為一幅地圖。

請幾位同學對照自己的地圖介紹一下所在的學校。

2、全作探究

(1)整體感知

師:你還見過哪些地圖?地圖有多少種?你會看地圖嗎?請同學們圍繞這些問題自學課本p6~10。

(2)四邊互動

互動1:在龐大的地圖家庭中地圖分為幾類?各有哪些類型?

明確:地圖分為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前者包括地形圖、氣候圖、水文圖、自然植被圖等,後者包括工業圖、農業圖、商業圖、交通圖、人口分佈圖等,另外還有電子地圖等之類的地圖。

儘管地圖種類繁多,內容不一,但每幅地圖都是按一定比例把地理事物縮小後,用符號、文字來表達地理事物的。

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註記。

互動2:閲讀地圖,一定要學會辨別方向,你知道地平面上有哪些方向嗎?(教師在黑板上面畫一個米了開,要求學生把方向標上。)

東南西北要用字母表示。

除了以上方法以外,還有其他方法確定方向嗎?

明確:有的地圖用指向標批示方向,指向標箭頭一般指方向北方,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定來確定方向。

學生將自己繪製的地圖拿出來,分組交流:學校大門、辦公樓、池塘、花壇、食堂等各在什麼方向? 如何在野外判定方向?(教師指導學生閲讀p8確定平面方向)

你還有其他的確定方向的方法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收穫了幾種確定方向的方法呢?

互動3:在一般的地圖裏,按一定的比例將地理事物縮小,縮小的程度就是比例尺,比例尺如何計算呢? 指名學生根據國小的收穫寫出比例尺的計算公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提示:圖距與實距之間經常要進行單位換算:1千米=100000釐米

師:比例尺有哪三種形式?

明確:比例尺有數字式、文字式、線段式三種形式。

練習:學生分組全作、討論轉換表達的形式。

數字式 文字式 線段式

1︰300000 圖上1釐米代表實際距離250千米 0 20 40

學生討論後彙報答案,教師指正。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p10活動第2題,計算實際距離。

教師指導學生比較比例尺的大小(如1/300000和1/30000利用分母大小進行比較、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練習:比較中國地圖、北京地圖完成表格

中國地圖 北京及其附近地區

表示範圍大小

地理事物詳略

比例尺大小

學生討論後教師點撥

明確:圖幅大小相同的地圖,比例尺魘表示的範圍小,內容詳細;比例尺小的,表示的範圍大,內容簡略。 互動4:教師先指導學生閲讀p10圖例、快速、熟悉。然後搶答題目。

明確:我們熟悉了圖例、註記以後就可以在地圖上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3、達標反饋:

(1)填空

在龐大的地圖家族中,把地圖分為(自然地圖)(社會經濟地圖)

地圖表示的內容雖各不相同,但都具備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

指向標的箭頭一般指向(北方)

比例尺有三種表達形式,它們分別是(數字式)(線段式)(文字式)

(2)計算:把實際距離為600千米的地理事物,繪製在30釐米的圖紙上,該選用多大的比例尺?(1︰2000 000)

某地圖的比例尺為1︰1000000,從甲地到乙地圖上距離為4.5釐米,請問甲地到乙地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千米?(45km)

4、學習小結

(1)內容總結:請一名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要點。

(2)方法小結:本節課主要採用了讀圖、比較、計算、合作討論等學習方法。

認識地球

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對地球形狀的説法:蓋天説和渾天説。 麥哲倫遊行圖:西班牙arr;麥哲倫海峽arr;太平洋arr;菲律賓羣島arr;印度洋arr;好望角arr;西班牙。

地球有多大: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

地球儀:南極、北極、地軸。地軸與地球平行的圓圈叫做緯線。0度~30度為低緯度地區;30度~60度為中緯度地區;60度~90度為高緯度地區。南北半球的劃分界線為赤道。連接南、北極並垂直於緯線的弧線,叫做經線。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為20°w和160°e。經緯網:在地球儀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格。

名稱 形 狀 長 度 指示方向 0度

經線 半圓(弧形) 相 等 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

緯線 都是圓(極點除外) 不等(南北對稱兩條相等) 東西方向 赤道

世界的海陸分佈

海洋與陸地:人們常用七分(71%)海洋,三分(29%)陸地概況地球海陸分佈

七大洲:面積廣大的陸地叫做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做島嶼。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成大洲。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積大小排列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圖2-19和圖2-20) 南極洲、北冰洋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大洋 ***拉丁美洲***美國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國家。

大陸面積:亞洲:4400萬平方千米;非洲:3000萬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萬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萬平方千米;南極洲:1400萬平方千米;歐洲:1000萬平方千米;大洋洲:900萬平方千米

大洲分界線:亞歐:烏拉爾山脈;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裏海;烏拉爾河。亞非: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亞北美:白令海峽。南北美: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四大洋:1 從大到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七年級湘教版地理上冊教案篇4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第一節 自然環境

第 1 教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亞洲的位置、範圍、政區劃分以及地形河流概況。

能力目標:1.通過對亞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學會讀圖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點;學會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某一區域地勢變化及地形分佈特點;運用地圖及有關資料歸納出大洲的地形、氣候、河流特點,並分析其相互關係。

2.通過地圖和資料,嘗試從不同方面説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發展發散思維。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探究意識和與人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對亞洲自然風貌的學習以及用歌曲強化氛圍,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於我們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通過對亞洲的學習,掌握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學會正確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點,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區域某一地勢變化及地形分佈特點。

教學準備:掛圖、地形名稱卡片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你知道世界上的大洲是哪一個嗎?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個嗎?

你知道世界陸地的點在哪嗎?在哪一個大洲?

你知道世界陸地的最低點在哪嗎?在哪一個大洲?

你知道中國在哪一個大洲嗎?

對,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大洲—亞洲。

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學習的對象將由上學期通觀全球,轉向距離我們周邊的世界越來越近的地理環境,從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區,再具體到某一國家。

講授新課:

一、世界第一大洲

認識一個大洲,先要從“在哪裏”入手,也就是明確位置,搞清楚範圍、邊界。

那麼,應當如何描述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活動]:p3

1.讀圖6.1《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亞洲在東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絕大部分在東半球、北半球)

2.讀圖6.2《亞洲的範圍》,找出亞洲的緯度位置

[教師利用“亞洲地形”掛圖進行確認]

①最北:81°n;最南:11°3′s;

②最東:169°40′w;最西:26°3′e

3.讀圖6.2、6.3,你可以從哪些方面説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組討論]

1.計算:

a.跨緯度數(約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熱三帶)

b.地球上緯度相差1度,距離約110千米,則亞洲南北距離(10120千米)

c.跨經度數(約164°,大部分在東半球)

d.比較和其他大洲的東西距離。

2.讀圖6.3《七大洲面積比較》,亞洲面積是多少,相當於幾個歐洲和南極洲面積之和? (三個歐洲和一個南極洲面積之和)

得出結論:為什麼説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跨緯度(跨寒、温、熱帶)

2.東西距離

3.面積(4400千米)

[活動]

1.角色扮演──亞洲的鄰居(讀圖6.2《亞洲的範圍》)

前後7人為一小組,以中心課桌為亞洲,確定教室的北方,請該課桌周邊的同學依據地圖,説明自己應扮演哪一大洲或哪一大洋,並報出自己的方位,並按與亞洲的相鄰關係調整前後左右的距離。

2.讀圖6.2《亞洲的範圍》,仍由周邊同學説出自己所扮演的大洲與亞洲的分界線

亞歐分界: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非分界:蘇伊士運河

亞-北美分界:白令海峽

3.通常,亞洲按照地理方位還可以劃分為6個區域。

讀圖6.4《亞洲地理分區》,結合圖6.5《亞洲地形、政區》,回答問題:

①新、馬、泰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

③阿富汗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

④北亞部分屬於哪個國家的領土範圍

⑤哈薩克斯坦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

⑥中國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這個地理分區還包括哪些國家

區域地理特徵的學習通常要分為自然和人文兩方面。下面我們就要看看亞洲這裏最重要的自然特徵有哪些。

二、地形和河流

[播放《亞洲雄風》歌曲,提問]從這首熟悉的歌曲裏,你聽到亞洲的大自然裏有什麼了嗎?你感受到了亞洲的驕傲在哪裏了嗎?

[複習地形圖的閲讀方法]地形圖依據什麼來分層設色的?每種顏色各代表什麼高度?(讀海深陸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種?

[活動]p5

結合讀圖6.5和p.5閲讀材料,全班分成兩組做一次亞洲之旅:

沿途説出你將經過哪些國家?哪些地形區?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見到什麼樣的自然景觀?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亞洲之最的地形?

1.請一組同學沿東經80度,從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組同學沿北緯30度,從東向西做旅行。(前後左右同學可“結伴而行”)請沿途紀錄所經國家、地形區,所見到的地貌環境和地形特徵(地名、海拔、景觀等)。

2.每組學生依次上前指掛圖描述所經地區名稱、景觀及海拔高度。全班對描述面、語言最流暢的同學予以鼓掌激勵。

3.“造型活動”:

(教師課前準備好以上地區的名稱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別採用不同的顏色,如綠色、紅色、黃色)

以上同學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東西向兩排,交叉成十字。教師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蓋處為海平面,腰部為海拔2000米,頭部為4000米,請以上同學將手中的地形卡片舉放在最合適的位置。

從同學們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亞洲地形大勢有什麼特點?(地形複雜多樣,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引導學生閲讀地形剖面圖]

同學們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勢狀況,大家一目瞭然。如科學的按垂直座標和水平座標標註在圖上就成為沿北緯30度和沿東經80度的地形剖面圖。(見p.6圖6.7)

[提問]亞洲河流眾多,依據以上特點,亞洲的河流大多應從哪個方位發源,流向哪裏?(呈輻射狀,由中心流向四周)

總結:

1.地形大勢: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

2.主要地形區:西西伯利亞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恆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

3.主要河流:

太平洋—長江、黃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恆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畢河、葉尼塞河,

板書設計, 世界第一大洲

1.跨緯度(跨寒、温、熱帶)

2.東西距離

3.面積(4400千米)

二、地形和河流

1.地形大勢: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

第六章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第一節 自然環境, 第 2 教時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 初步掌握亞洲氣候特徵

2、 能運用氣候類型分佈圖,氣温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及相關資料分析亞洲的氣候特徵及主要影響因素;

3、 理解亞洲東部和南部的餓降水與夏季風的關係以及對農業的影響。

4、 初步學會從位置、河流、氣候等方面歸納一個大洲的自然環境特徵。

情感態度目標:

1、 通過學習亞洲氣候與位置、地形、農業的關係,分析氣候特徵的影響因素,足見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識。

2、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讀圖分析、討論競賽等活動,發展邏輯思維、培養創新與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氣候特點及其主要影響因素

教學難點:對比不同城市的氣温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分析造成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

教學準備:地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從今日的天氣等話題導入,密切聯繫生活實際。(提示:冬夏兩季的氣温差異和降水差別。)

複雜的氣候:

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想想我們連雲港的氣候有什麼特點?

海洋性氣候,温和濕潤,寒暑相宜,四季分明

氣候是自然環境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很大。作為世界第一大洲,面積廣大,地形複雜,氣候差異很大。(展示p7“亞洲氣候類型圖”)

1、亞洲主要有哪些氣候類型?

全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有十一種,僅亞洲就有9種,説明了什麼?

亞洲氣候類型複雜多樣。

2、觀察其中分佈範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什麼?主要分佈在哪兒?

温帶大陸性氣候,約佔亞洲面積的一半以上,主要分佈在亞洲中西部。

3、距離海洋的遠近如何?

距海遙遠,深入亞洲大陸內部。

4、展示“亞洲氣候類型圖”,並在上面點出孟買和哈爾賓、雅庫茨克、烏蘭巴托的位置)

5、引導學生分析温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

温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熱,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過渡:降水對於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陸地上的淡水來源主要來自於大氣降水。

6、亞洲降水比較多的氣候類型除了位於赤道附近馬來羣島的熱帶雨林氣候外,還有集中季風氣候全年降水量相對比較多,是哪幾種?主要分佈在哪兒?

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温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佈在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教師簡單解釋何謂季風氣候,在亞洲圖上畫箭頭簡單示意,補充三種季風氣候的降水季節分配圖和降水年際變化圖,幫助學生分析季風氣候降水的特點)

小結:降水的多少與夏季風有什麼關係?

夏季風強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7、如果降水過多或過少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展示有關乾旱和洪澇的視頻、圖片)

農業

小結:所以在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區內,由於夏季風的影響易發生旱澇災害。

8、根據以上分析,從氣候類型及分佈範圍看,亞洲的氣候主要有什麼特點?

氣候複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温帶大陸性氣候分佈最廣。

過渡:為什麼會形成這麼複雜的氣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響?

(以亞洲的幾個城市{前述}為例,提示回憶上冊學過的“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知識,引導學生總結出氣候與位置的關係及氣候與地形、地勢的關係)

小結:影響亞洲氣候的因素,除了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外,還有地勢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活動】

展示非洲氣候圖p9

提問:在圖中,非洲的餓氣候分佈有什麼特點?分析主要的影響因素。

總結:赤道穿過非洲中部

以熱帶氣候為主,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分佈很廣

氣候類型南北對稱,以赤道為中心

影響因素:緯度位置,還有地勢高低等

板書設計:

複雜的氣候:

亞洲氣候類型複雜多樣

温帶大陸性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温帶季風氣候

七年級湘教版地理上冊教案篇5

東南亞 第 1 教時

教學目標:

1、東南亞的範圍,聯繫兩大洲和兩大洋的地理位置

2、東南亞的氣候和農業

3、東南亞的地形與主要的城市

4、東南亞的風景

教學重點:

東南亞的地理位置

馬六甲海峽的十字路口位置

東南亞的地形與主要的城市

教學難點:東南亞重要的地理位置,東南亞的地形、氣候特點。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國際影星楊紫瓊的家鄉是哪裏嗎?她的家鄉就是美麗的熱帶島國------馬來西亞。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請一位同學上來指出馬來西亞的位置。

(放映東南亞的地圖)。

[提問]:它大概位於中國的哪個方向?

跨過中國的南部邊界,就到了與我國山水相連的東南亞。它包括了許多國家,從總體上來看,可以分為兩大塊,一個是半島,因為位於中國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島,請同學們用紅筆沿邊界畫下來,數一數有多少個國家位於中南半島上;另一個是羣島,由幾萬個分佈於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島嶼組成。請同學們用藍筆沿邊界大致畫下來。數一數有多少個國家組成。

[總結]:指圖:東南亞位於亞洲的東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東面。緯度位置大約在10ºs—25ºn之間。地處熱帶,所以這裏四季常青,分佈有成片的熱帶雨林,成為當今的旅遊勝地。我們常聽到的新馬泰地區就是指這裏。

東南亞重要的地理位置:

我們仔細觀察一下藍筆和紅筆畫出來的地區可以發現,東南亞像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馬路上的十字路口。他溝通亞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東南亞正是擁有這樣一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而成為各國往來的十字路口。我國自古以來就有鄭和下西洋、下南洋的壯舉,就是通過東南亞而到達了北非、西非等國家和地方進行了友好往來和經濟交流。[展示鄭和下西洋的圖片],而位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則可以稱為十字路口的咽喉部位,控制了他就可以控制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通道。[展示馬六甲海峽的圖片説明]

剛才我們數了數東南亞的主要國家,發現東南亞由十一個國家組成。這十一個國家是:老撾、緬甸、越南、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文萊、東帝汶。特別值得一提是東帝汶這個國家,於2000年獨立。這十一個國家就是位於中南半島和馬來羣島上。

[活動]:下面我來請同學回答分別在空白圖上填出位於這兩個半島上的國家。

其中的越南,老撾,緬甸是與中國接壤,的內陸國是老撾,其餘都是臨海國和島嶼國。印度尼西亞,由13000多個島嶼組成,其名印尼是海島的意思,有“萬島之國之稱,是世界上的羣島國家。

二、熱帶氣候和農業生產

[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東南亞的風土人情嗎?東南亞人是什麼人種?他們的主食是什麼嗎?

[思考]:我們發現他們和我們一樣主食是大米,這是什麼原因呢?

[活動內容]在這樣一種氣候條件下,還適合什麼作物的生長?

因此這裏也是世界的熱帶作物的生產基地之一。同學們在圖上找出哪些國家盛產椰子,哪些國家盛產橡膠和油棕,哪些國家盛產稻米和蕉麻。[圖片展示]

好,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對東南亞的自然情況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下節課我們將學習東南亞的人文景觀。

[課後練習]:1、 東南亞由很多海峽為什麼只有馬六甲海峽被日本人稱為“海上生命線”?

2、列舉出“東南亞之最”。

3、收集東南亞國家的風景資料

板書設計:

中南半島,馬來羣島

東南亞的國家

七年級湘教版地理上冊教案篇6

地球和地球儀 第二課時

複習上節課內容提問:1.地球的形狀是什麼?

2.怎樣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麼是地球儀?

4.地球儀與地球的區別。

導入新課:通過地球儀我們可以瞭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佈狀況。上並拿出教具──地球儀。

提問:大家看看你們做的地球儀與老師的地球儀除了大小外還有什麼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處:地軸、南極、北極。不同之處:大家有沒有發現老師的地球儀上面有很多點和線?這些線就是緯線和經線,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地球儀上的一個重要的圖示──緯線和經線。

板書:一、緯線和經線

活動:請同學們概括什麼是緯線。

學生概括,補充説明:與地軸垂直並環繞地球一週的圓圈叫做緯線。

活動:1.分別請幾位同學上台用準備好的細繩在地球儀上標示出幾條緯線;

提問: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緯線有什麼特點?(提示:緯線的形狀、長度的變化規律、指示方向等)

學生思考並回答。

板書:1.緯線

(1)定義:與地軸垂直,並環繞地球一週的圓圈

(2)特點:①指示東西方向(與地軸垂直)

②每條緯線都是一個圓

③緯線的長度不相等(赤道是的緯線)

請同學們畫出的緯線──赤道,並觀察所畫的緯線是否符合以上特點。

過渡:大家按照剛才的方法看看什麼是經線,經線有什麼特點,經線和緯線有什麼不同?

活動:1.分別請同學上來用細繩標示出兩條經線;

2.學生與教師共同歸納:連接南北兩極並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叫做經線。

引導:與緯線相比,經線的特點是什麼?

學生回答。

板書:2.經線

(1)定義: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2)特點:①指示南北方向(與赤道垂直)

②每條經線都是半個圓

③經線的長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緯線、經線的定義及他們的特點後,請問同學們地球儀上可以畫出多少條經緯線(無數條),為了區別這些經緯線,我們給他們確定了不同的度數,也就是我們常説的緯度和經度。

板書:二、緯度和經度

我們先來了解緯度。

引導:首先我們要找到一條0°緯線,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那麼0°緯線在哪裏,它經常被人們叫做什麼名字?

學生觀察課本第8頁,圖f、g並回答。

師生共同歸納:0°緯線就是我們早已認識的赤道。

活動:展示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紀念碑的圖片。

學生活動:讓學生上台在地球儀上查找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市,並在標示出基多市。

提問:緯度是從0°緯線開始的,其度數變化有什麼規律?的緯度是多少度?它在什麼地方?

學生觀察地球儀或課本第8頁,圖f、g並回答。

小結:緯度是由赤道向南北兩極遞增的。的緯度是90°,它們在北極和南極。

承轉:細心的同學會發現緯度沿赤道呈兩邊對稱,那麼怎樣區分兩條度數相同的緯線呢?

(學生思考並回答)

小結:我們把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orth”的開頭字母;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做南緯,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outh”的開頭字母。

學生活動:讓兩位學生上台,一位學生任意指示一條緯線,請另一位在地球儀上找出緯線。

引導提問:如果我們要選擇一條緯線把地球平均分為兩個半球,選擇哪條緯線作為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最為合適?為什麼?

(學生思考並回答)

小結:同學們真聰明,和科學家們的想法完全一致。我們以赤道為界,把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學生活動:手拿若干標有緯度的卡片,每組兩位同學任意抽取一張。同學們根據卡片上註明的緯度,按規律站成一排(可自標明赤道的那張卡片,協助同學一起完成這個活動),站好後,每位排隊的同學説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稱。

板書:1.緯度

(l)0°緯線──赤道

(2)緯度的變化規律;範圍:0°~90°

(3)南北半球的劃分。

引導:按照我們學習緯度的方法,首先我們找到0°經線,同學們找找看0°經線在哪裏?

講述:國際上規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舊址的那條經線為0°經線,又叫做本初子午線。(展示有關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圖片)

學生活動:讓兩位學生上台標出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大概位置(注意緯度就可以了),然後通過這個地方畫出0°經線(本初子午線)。

講授:0°經線確定了,那麼,按規定0°經線以東稱為東經,用字母“e”來表示,是英文東方“east”的開頭字母;0°經線以西稱為西經,用字母“w”來表示,是英文西方“west”的開頭字母。我們看看它的範圍是多少呢?如果先不考慮東西經,我可以沿地軸繞一圈,也就是説範圍是0°~360°,但是由於我們分了東西經,所以經度的範圍應該是0°~180°,經度的變化規律就是從0°經線向西和向東到180°經線經度逐漸增大。

學生活動:在地球儀上找出東經30°、西經30°、西經150°、東經150°這幾條經線;

引導:看看在你們找出的東經30°和西經150°、西經30°和東經150°這兩組經線都有什麼特點?它們是不是分別構成了經線圈?任何一條經線都可以找出與之相對應的一條經線和其構成一個經線圈。每個經線圈都可以把地球分為兩個均等的半球,同學們想想看哪條經線圈最適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學生討論並回答)

引導學生歸納:以西經20°和東經160°這兩條經線所組成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因為這個經線圈大部分通過的是海洋,這樣就避免了把非洲、歐洲等一些國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給帶來的不便。

提問:1.北緯一定在北半球,南緯一定在南半球,是否正確?

2.東經一定在東半球,西經一定在西半球,是否正確?

(學生回答)

板書:2.經度

(1)0°經線──本初子午線;

(2)經線的範圍(0°到180°),經度的變化規律;

(3)東西半球的劃分:西經20°、東經160°所構成的經線圈。

鞏固總結此課。

反饋練習:

1. 關於經緯線的説法,正確的是 ( )

a.每條經線都自成一個圓圈 b.緯線長度都相等

c.地球儀上經線有360條 d.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2. 地球赤道周長約為 ( )

a、4萬千米 b、8萬千米 d、4萬米 d、8萬米

3. 與120°e經線構成經線圈的是 ( )

a.60°w b、60°e c、120°w d、120°e

4. 本初子午線的經度是 ( )

a.180° b、0° c、160°e d、20°w

5. 赤道是 ( )

a.劃分經度的起點 b.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c.南北半球的分界線 d、90°緯線

6. 東半球的經度範圍是 ( )

a. 0°和180°之間 b、20°w以西到160°ec、0°e和160°w之間 d、20°w以東到160°e

1. 關於地球半球的敍述,正確的是 ( )

a. 20°n未必位於北半球 b.150°e經線未必位於東半球

c.任何一個緯線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為兩個相等的半球

d.任何一個經線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為兩個相等的半球

2. 關於經度、緯度變化的敍述,正確的是 ( )

a. 經度越大離本初子午線越遠 b.緯度越高,離赤道越近

c.的經度是360° d.180°經線以東經度越來越大的為東經

板書設計:

一、緯線和經線

1.緯線

(1)定義:與地軸垂直,並環繞地球一週的圓圈

(2)特點:①指示東西方向(與地軸垂直)

②每條緯線都是一個圓

③緯線的長度不相等(赤道是的緯線)

2.經線

(1)定義: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2)特點:①指示南北方向(與赤道垂直)

②每條經線都是半個圓

③經線的長度全部相等

二、緯度和經度

1.緯度

(l)0°緯線──赤道

(2)緯度的變化規律;範圍:0°~90°

(3)南北半球的劃分。

2.經度

(1)0°經線──本初子午線;

(2)經線的範圍(0°到180°),經度的變化規律;

(3)東西半球的劃分:西經20°、東經160°所構成的經線圈。

教學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級湘教版地理上冊教案篇7

地球和地球儀 第一課時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講述: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學曾經或現在都會提到這些問題:地球是什麼樣的?地球有多大?人們怎麼認識這個地球的?這節課我們一起去探討這些問題,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書: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地球是什麼形狀的嗎?

學生回答:圓形、橢圓形……

補充説明:我們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怎麼知道的呢?我們居住在地球上,無法看到地球的整體面貌,在古代,人們對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是一個難解之謎。

一、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活動:將課本上四幅圖用掛圖按照順序展示出來,學生討論完後,請代表上台邊指示圖片邊講述。

圖1:“天圓地方”

圖2:“蓋天説”

圖3:麥哲倫環球航行路線圖

圖4:地球衞星照片

請學生講述第一幅圖:“天圓地方”

補充小結:在古代,人們認為整個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鍋,你同意這種説法嗎?為什麼?

(學生回答)

總結:同學們都非常聰明,不像古代人一樣完全憑藉直觀的認識世界。簡單地認識天空是圓的,大地是平的。隨着人們活動範圍的擴大,人們逐漸發現大地並不是那樣平坦。比如:

①海邊遠方駛過來的航船,先看見船桅,後見船身;②月食時,地球的影子邊緣總是弧形的。

請學生講述第二幅圖:“蓋天説”

引導提問:對於這樣的説法,同學們能否提出質疑?

(學生活動)

總結:從海邊看帆船到發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們對地球形狀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並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體的假想。為了證實這樣的假想,人類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為此,很多探險家進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你能説出歷都有哪些的環球航行?

(學生回答)

講述並引導:最的就是16世紀初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船隊進行的環球探險航行。下面請同學講述麥哲倫航海的故事。

總結:麥哲倫的環球航行的巨大意義就是充分的證明了地球的形狀是個球體。那麼現在我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情況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上來為我們講述。

(學生回答 )

講述:現在我們進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併為地球拍了照片,確證地球是個球體。

提問:剛才,我們同學把我們人類認識地球探索地球的過程給演示了一遍,從“天圓地方”到“蓋天説”,再從麥哲倫環球航行到地球衞星照片,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由簡單認識到猜想到實踐,由錯誤的現象到真理的漫長歲月,並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從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的過程中,同學們都有哪些感想?我們從中悟出了怎樣的道理?

(學生回答)

總結:我們要學習先輩,對待任何事物要科學,要堅持嚴謹、認真的態度和為探索真理勇於奉獻、不怕犧牲的精神。我們還要細心觀察、勤于思考、善於總結、勇於實踐,這樣才能發現真理,取得成功。

承轉:我們認識了地球是球型的,那麼她是不是真的是一個標準的球體呢?(可加入學生討論)我們現在不僅認識了地球的形狀,而且精確地測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一般來説,人們往往用表面積、周長、半徑等數據來説明球體的大小。大家看到課本第6頁圖c,説明地球究竟有多大?

展示掛圖:課本圖p 5c圖地球的大小

讓學生讀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地球周長約4萬千米。

講述:精確的測量表明:從地心到北極的半徑為6357千米,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因此,準確地説,地球應該是兩極稍扁,赤道稍鼓的球體。當然,這些差別同巨大的地球來比,還是微不足道的。例如:赤道半徑只比北極半徑長21千米,如果把地球縮小成地球儀大小,這個差別就看不出來了。我們通常用平均半徑來表示地球的大小,記住地球的平均半徑是6371千米。

板書:1.地球的形狀:兩極稍扁,赤道稍鼓的球體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徑是6371千米

地球的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地球周長約4萬千米

啟下;下面我們一起形象地看看地球

板書: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活動:出示地球儀並展示給同學們看。

學生活動:仔細觀察地球儀並動腦筋思考,地球儀與真實的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學生回答)

補充説明:

1、地球儀是地球縮小的模型;

2、地球儀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實際不存在的,比如用於確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經緯網和經緯度;

3、地球儀是有地軸的,而現實中並沒有地軸。

提問:根據自己對地球儀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試着給地球儀下個定義。

(學生回答)

歸納:地球儀是人們按照地球的形狀,並且以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而製成的地球的模型。在地球儀上人們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來表示陸地、海洋、山脈、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狀、大小和名稱。地球儀可以讓我們更直觀的瞭解整個地球的全貌,還能幫助我們瞭解地球表面各種地理事物的分佈情況。今後,我們經常要藉助地球儀來學習地理知識,所以,同學們應當學習有關地球儀的知識。

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關地球和地球儀的基本知識,瞭解了人們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初步地認識了地球儀。下節課我們將學習地球儀的一個重要圖示--緯線和經線。

佈置作業:參照課本的活動,回家製作一個小地球儀,課餘比比看誰做的。

板書設計:

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1、地球的形狀:兩極稍扁,赤道稍鼓的球體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徑是6371千米

地球的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地球周長約4萬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教學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級湘教版地理上冊教案篇8

一、基本情況分析

通過七年級上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初步的讀圖、分析、判斷的能力,對世界概況有了一定的瞭解。但也有一少部分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不夠重視,知識還沒有形成系統,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我將本着認真,嚴謹的教學態度開展本期教學工作,在新的學期裏希望揚長避短,深入學生,力爭取得更有效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目標分析

通過七年級地理下冊學習,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識,讓學生具備必要的基本技能,對我們所處的世界有一個明晰的瞭解,對世界一些重要的國家和地區有着較為詳盡的知識掌握。

三、教學措施

1、強化學生的基本技能,學會讀圖、填圖,從宏觀上了解地理單元的知識。

2、進行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數據的強化記憶,對地理知識進行必要的儲備。同時,在本學期的教學過程中,穿插回憶上學期的世界地理基本知識,讓學生對世界地理能有一個系統的瞭解和掌握,也為他們今後地理知識的學習打好基礎。3、強化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開展多種教學形式(如:辯論賽、課堂小討論、知識趣味競猜等),提高學生的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本冊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共計三章,第一章《認識大洲》概括了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等情況.第二章《瞭解地區》本章通過具體實例分析各地的人文特徵.第三章《走近國家》具體説明了幾個國家各自特點.

五、教材重點、難點

1、各大洲的地形特徵和氣候特徵;

2、幾個大國的人文特徵;

六、教學措施

1、強化學生的基本技能,學會讀圖、填圖、從客觀上了解地理單元的知識。充分利用地圖冊來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和要求。

2、進行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數據的強化記憶,對地理知識進行必要的儲備。同時,在本學期的教學過程中穿插回憶上學期的世界地理基本知識,讓學生對世界地理能有一個系統的瞭解和掌握,也為他們今後地理知識的學習打好基礎。

3、強化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開展多種教學形式,適當的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七、教研工作

1、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a、課前準備好課,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邏輯,適當補充有關資料,培養學生興趣、愛好,考慮教法。b、組織好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情感。

2、搞好課後輔導,針對不同的學生現狀進行不同的教學方法。

3、積極參加聽課、評課活動,博採眾長,提高水平。

4、充分利用網絡,不斷拓寬知識面,開展課件教學,充分利用學校的多媒體教學設備,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和掌握知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