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教學反思參考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W

華而不實的教學反思對於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是沒有幫助的,通過教學反思的文字是可以看出我們對待教學工作的態度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國小數學教學反思參考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國小數學教學反思參考6篇

國小數學教學反思篇1

二年級學生已掌握了退位減法,本節課的重點是被減數連續有幾位不夠減,都要從前一位退1,同本位上的數加起來再減,這節課是三位數連續退位減法中的一個難點。

在教學中我分五個層次進行教學,第一層次我先帶孩子們一起回憶了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這些回顧性的`複習不僅是對知識的回憶,更是為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作好鋪墊。第二層次自己利用課件出示美麗雲南情景圖根據情景圖讓學生自學數學書22頁的內容,提出自學要求,學生有計劃,有步驟地去學習從而列出一個減法算式,並且知道為什麼用減法計算。第三層次估算,你能估算出結果嗎?把你的想法給同桌説説,交流估算方法。第四層次筆算517-348=,連續退位減法並沒有很多新知識,一部分孩子已掌握了,但一部分學生正處於跟着教師走,思維逐步訓練發展的階段,我先讓學生嘗試筆算,再交流算法,學生們各抒己見,同桌説,小組説,個別説,最後老師把算法打到課件上,學生對着課件説,達到讓每個學生都説出筆算方法,被減數連續有幾位不夠減該怎麼辦,每個學生都很清楚,從而大家總結出連續退位減法的筆算法則,第五層次當堂訓練自己設計三個挑戰,挑戰一做一做,挑戰二數學醫院,挑戰三送信。

這節課存在的不足:

1、課後發現學生對於連續的退位減法還有一些問題,需在今後多加練習,同時繼續培養學生的互幫互查的學習習慣。

3、在利用數學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方面還有待今後不斷提高。

改進建議:師生共同交流、分析計算過程:個位上7減8不夠減,從十位退1當十,個位就變成了17,17減去8等於9;十位退了1還剩下0,0減4也不夠減,從百位退1當十,10減去4等於6;百位退了1還剩下4,4減去3等於1。應該再多讓學生多説、採取全班説,同桌説、四人小組説,及時鞏固。

國小數學教學反思篇2

一、活用教材,內容生活化

?數學廣角》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的內容,教材中的主情境是“配衣服”,後來,在教導主任和年級組成員的共同商討下,把例題與習題交換,覺得這樣更符合孩子的生活實際。這樣,把例題、做一做、課後練習題整理成一個情境串,學生從開始到結束,把知識不知不覺地體現,學得自然新鮮。內容取材於生活,如衣服的搭配、早餐的搭配、電話號碼的選擇、尋找生活中“0”在前面的數字排列,寓教於樂於生活實際,學生學得輕鬆有趣。

二、讓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

早餐的搭配、衣服的搭配、電話號碼是學生身邊經常接觸到的,通過這幾個活動,不但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意義,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三、給學生充足的探究空間

本節課的教學中,通過組織學生參與“擺一擺”、“連一連”、“寫一寫”、“畫一畫”、“猜一猜”等數學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協調合作,感悟了新知,發展了數感,體驗了成功,獲取了數學活動經驗,真正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總之,我想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理解搭配的思想方法。然而,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節課的教學實踐中,也存在着問題:

首先就是目標的把握,還是有點沒拿準,比如,要不要引導學生計算一共有幾種搭配的方法。當初在研討的過程中,我們與主任也探討過這個問題,如果要學生掌握算法的話,那麼就要引導學生髮現規律,然後再總結算法。但是這樣在時間安排上就得調整,難度也會提高,估計一部分學生會有困難。

其次,在教學例1的時候,雖然我一直在有意識地強調要先確定一種事物,但實踐中,孩子還是沒有很好地建立起這個有序的思考過程,所以在做題的過程中,仍有學生不按順序搭配,出現遺漏和重複的現象。造成這個後果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因為公開課,特別是操作課,課堂氣氛很熱烈,優生會搶着演示、發言,有意注意差一些的孩子就成了觀眾和聽眾。我班的劉宇桐同學就是,當我説到:“······為她準備了豐富的早餐······“時,他也不聽我下面的要求了,就東張西望地找。所以,讓學生踏實地上好一節課,也是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國小數學教學反思篇3

年、月、日是常用的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時間單位,也是來自學生現實生活,教學時,我把教學內容納入現實生活情境中,將學生置身於一種動態、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上課時,師生先交流此時的心情,再讓師生一起記住這難忘的時刻:20xx年4月2日上午8時31分6秒。師問:這句話裏有哪些表示時間單位?師:時、分、秒是我們已經學過的表示較短的時間單位,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表示較長的時間單位,年、月、日,這樣很自然地引出課題。同時,也使學生感到,要學習的知識就在他們身邊,接着演示講解,年、月、日的概念,老師再用生活中經歷的一些事情,描述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長,使學生初步體會年、月、日的時間概念,接着讓學生説出課本中四幅有意義的日子發生在什麼時間,這樣,再一次將“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一思想在學生頭腦中明朗化。最後讓學生在猜迷語的愉悦的氣氛中,師生共同進入新課。

在整個課堂中,我努力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始終以“導”的姿態,讓學生富有興趣去觀察、探索、發現新知。即新知的教學中,我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年曆,讓學生嘗試回答問題:一年中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一樣嗎?等問題,通過這樣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接着在師生共同的遊戲中引出二月這一特殊月份,教學時通過設計一張1988—20xx年中各年份中二月份的天數,讓學生自己觀察、探索,發現四年一閏的規律,教師再用算式説明判斷平年、閏年的方法。這樣教學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一教學原則,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判斷推理能力。

在本節課中,有的年曆表大月最後一行製作時為了美觀,將兩個數字用隔開,影響了孩子的判斷,以後教學中要注意這個問題。

國小數學教學反思篇4

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面積和麪積單位》的整個教學過程,我在教學中主要是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到數學課堂上,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激情、智慧與個性的大舞台,讓他們在實踐活動中獲得多方面發展。主要體現在:

(一)營造寬鬆環境,給學生學習的“安全感”。

教學過程是師生相互交流的雙邊活動過程。師生以什麼樣的心境進入教學過程,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並取得教學效果的前提。在課前導入中,我就以拍手遊戲告訴學生:拍手需要左手和右手的合作,課堂也需要合作,有相互間的合作才能有成功。民主、和諧、寬鬆、自由的教學氛圍,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種“安全感”,限度的發揮了他們的主體性。

(二)創設情景,舉例生活化,感悟知識。

新課標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造作的機會”。而這節課是學生從線過渡到面,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過渡,是認識上的一個飛躍。因此在教學中我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數學書的封面、文具盒蓋面、課桌面、操場的面等出發,引導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體的表面,感知“物體的表面”隨處可見,初步建立面的表象,從而幫助學生理解面積這一概念。在面積單位的教學中,為了給學生建立1平方分米、1平方釐米的表象,我讓學生找找自己。

身邊哪個物體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身體哪個部位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釐米,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顯而易見,學生的反饋熱情空前高漲,學習、探索知識主動積極,答案層出不窮。學生不僅在腦海裏建立了面積單位的表象,而且再一次鞏固了面積的概念。

(三)任務驅動,激活思維,培養主動探索的意識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認知過程,又是一個探究的過程。任務驅動的設置,可以使學生迅速的由抑制到興奮,而且還會使學生把知識的學習當作一種自我需要,引發學生內部認知矛盾的衝突,使學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斷激起學生的興趣。在學習面積單位時,我把兩張紙藏起來,告訴孩子們一張有4個格,一張有8個格,讓他們猜哪個面積大?學生的回答不一:有的説4個格的大,有的説8個格的大,還有的.孩子認為格子一樣大的話,有8個格的面積就大。如果格子不一樣的話,哪一張大就不一定了。怎麼辦?我引導學生分析矛盾,主動探索解決矛盾,從而認識到規定統一標準進行的必要性。

(四)重操作,強化學生感知。

“面積”含義的理解,“面積單位”的認識,都應通過學生觀察實物、操作測量,在具體感知的基礎上實現。我圍繞學生的學習目標,組織學生:摸一摸物體的表面,比比物體的面積,找一找1平方釐米,剪一剪1平方分米、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量一量黑板面。通過這些操作活動,不僅強化了學生對面積、面積單位的感知,而且讓學生學會了選擇身邊有用的材料操作,提高了他們的操作技能。

國小數學教學反思篇5

在教學《千克和克》,我覺得教學中首要的難度來自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説,他們對物體的關注,往往先關注物體的大小、長短甚至顏色等表面性的特徵,而對於重量的本質性的關注則較少。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説,“克”、“千克”這兩個概念的建立非常具有挑戰性。一是因為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克”、“千克”的接觸比較少,二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重量關注和經歷輕重的體驗比較少,三是“克”這個單位比較小,學生更是很少有對這個重量單位的感受與體驗。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力求體現以下二個方面:

1、在比較一定的情境中喚起學生對物體重量的關注;

2、通過操作、實踐活動讓學生去感悟和體驗,初步建立“克”與“千克”的概念。

因此,教學設計中我的教學目標的定位為: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重量單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並溝通克與千克的聯繫,知道1000克=1千克,並知道它們的區別。

2、在建立重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執教後,對本節課進行了反思。

讓學生充分地進行想像、推理、猜測、判斷等心智的運動,挑戰自己的思維。如上課開始的情境中,讓學生舉例説一説很重很重的物品,很輕很輕的物品,而這些物品到底重多少,你能説一説嗎,不僅引發學生進一步對輕重的關注,更調動已有的有關重量單位的知識經驗,儘管學生沒有説出噸等知識,但為教師的下一步教學實施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當學生建立“1克”概念以後,要建立“1千克”的概念,十幾克到幾十克再幾百克這個重量的序列對於學生來説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來加以建立。從教學實施中看,我出示了一組表示有重量序列的物品,讓學生猜測,進行有依據的合理性的猜測。學生在初步關注到物體的重量有重有輕後,讓學生大膽估計這些物品的重量這一環節中,儘管學生估出來的重量與實際不符合實際標準答案,但相差並不是很大,但這裏面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學生產生了想知道這一物品實際重量的強烈需要,從而帶出物體重量單位的一個簡單序列,而序列的意圖在教學中主要就是讓學生最初步但也是最真實地感受到物體的輕重,同時為建構“1千克”這一概念埋下伏筆。

本節課,為了引起學生對重量的關注,所創設的情境比較開放,因此對組織實施的教師的要求較高,特別是課堂教學的藝術與調控要求高。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我叫一學生上台稱物體的重量時,有的學生並沒有仔細聽,説我沒有叫他上台,非常不高興,這是我沒有想到。課堂上,學生第一次看到天平稱,感到非常新鮮,在稱重量時,他只顧“研究”天平稱,最後是在我的“千呼萬喚”的引導下,將問題的焦點鎖定在物體的輕重上。

鼓勵性的語言學生的學習提供情境場。教師的評價會對學生的學習心理產生巨大的影響,而激勵會讓學生更投入更有效地學習。課堂上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測,逐步接近標準答案,好勝心理的激發,提出有質量的問題,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和積極的學習情緒都離不開教師語言的激勵。這節課中,教師對課堂上隨時出現的學生的情況進行了積極的評價,這種動態地生成性的評價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積極的思維和積極的情感。如,當教師想讓學生猜一大包味精重多少時,有學生情不自禁叫起説已經知道答案了,教師連忙接話,問是怎麼知道的,學生興奮地説是上課前偷看的,教師靈機一動讓他倆興致勃勃地寫到黑板上去,非常自然非常和諧地生成了下一環節的內容,學生也得到了鼓勵。在教師的鼓勵下,不時學生提出了有質量的問題,如學生問:為什麼一包味精用克作單位,另一包用千克作單位呢?

國小數學教學反思篇6

教學價值是在教師完成教學目標,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下,教學意義、思維培養、陶冶道德情操的昇華,是教育教學的更高境界。有一句教育格言説得好“教育是一項事業,需要我們無私的奉獻;教育是一門科學,需要我們刻苦的鑽研;教育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不斷的創新。”反思教學價值,就是挖掘該節課富含的認識教育價值、情感教育價值、行為教育價值。

要知道每一種數學思想都包含着一種人生哲理,每一種解題方法都豐富着學生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每一點滴的數學知識都淨化着學生的心靈。只要我們細心觀察、認真分析、深入思考、努力拓展,不放過課堂教學中的蛛絲馬跡,不放過教材中的一字一句,我們一定能做到,我們也一定能做好。如分類討論的思想教學生辨證地看問題,函數的思想教學生既要注重問題的現象更要認識到問題的本質;數形結合的方法教學生認識什麼是數學美、怎樣欣賞數學美、如何運用數學美,反證法讓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不一定要正面出擊、有時側面迂迴效果更好;數學家的成長曆程可以給學生樹立榜樣、激勵學生刻苦學習;我國悠久燦爛的數學發展史可以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激起同學們的愛國主義熱情,從而奮發讀書獻身祖國的現代化建設。現代教育不是要教出一羣書呆子,不是要教出一羣高分低能兒,而是要為學生未來着想,為他們豐富多彩的人生作必要的知識準備和心理準備。知識是死的,不知道是可以從書本上學到,而能力素質卻是無形的、是無法教會的。一個人的素質決定了他的生存能力和發展前景。歸根結底,教學的價值在已經在塑造人,交給學生做人的道理,交給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和自我發展的基本素質,讓他們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