鑼和鼓教案反思模板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6W

為了能給孩子們呈現精彩的課堂,一定要以認真的態度準備適合自己的教案,寫教案是教師的日常任務之一, 但也是為了提高我們個人的綜合能力,一定要認真寫,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鑼和鼓教案反思模板7篇,感謝您的參閲。

鑼和鼓教案反思模板7篇

鑼和鼓教案反思篇1

上完了師徒結對課,總體來説有進步,但還是存在幾點不足的地方,需要正視。和師傅交流了自己的感受,師傅也提出了幾點建議,總結為以下幾點

1、語言表達要生動有趣,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表述的詞語要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提問幼兒的時候,我先問了樹葉寶寶的顏色,然後問樹葉寶寶的形狀。在回答的時候,大多數的幼兒使用“像什麼”來表達,而“形狀”這個詞語不很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還有在要求幼兒合作完成印畫的時候説“請你們一起合作完成印畫”,可以説成“請同一組的小朋友一起合作,共同幫大樹媽媽穿上漂亮的衣服”,或許更加的生動形象,更能吸引幼兒的興趣。

2、大樹的範畫沒有畫上樹幹,幼兒在操作的時候,沒有方位感。

範畫上只有一顆光禿禿的大樹,沒有樹幹。在示範畫的時候,是圍繞在樹突的周圍印畫的,所以請幼兒上前嘗試的時候,他就沒有方向性,不知道要印在哪裏了。幼兒在操作的時候,基本上就是圍繞着整棵樹印畫,沒有體現樹葉的佈局程度。

3、 講解不夠仔細,忽略了細節。

在講解手掌如何印畫的時候,沒有強調小手要張開,幼兒畫的時候都是併攏的。最後所有大樹媽媽身上的樹葉寶寶都是緊閉的小手,就沒有落葉飄飄的生動形象了。

不管是這節課,還是以後的課程中,語言的表達永遠是需要注意和改進的地方,也是青年教師的一個難點。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應着重注意這一點,並不斷改進,做到能用生動的語言抓住幼兒的興趣,上好沒一節課。

鑼和鼓教案反思篇2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

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是編選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這也是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發感情,這些被藝術化了的語言,會給學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難,是教學上的一個難點。

學生分析:

學生在閲讀過程中,會涉及到一些詞語的理解。多數詞語可以聯繫語言環境來理解。比如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繽紛”,這個詞語比較抽象,但是當我們讀完了這一段,眼前浮現出黃色的銀杏樹、紅紅的楓葉、金色的田野和美麗的菊花時,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五彩繽紛指的是什麼意思了。課文的語言很美,有些句子富有詩意,需要好好體會品味。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訴大家,冬天快要來了。”理解這些句子時,一要聯繫上下文和自己平時的生活積累;二要反覆朗讀品味。學生理解上有困難,比如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講秋天是在人們不知不覺中來到的,為什麼會不知不覺?因為秋雨雖涼,但不冷,使人爽快,不大,潤物無聲;朗讀的時候,聲音要輕一些,要給人輕鬆舒服的感覺,這樣教學,學生會覺得容易些。

學習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清涼、留意、扇子、炎熱、郵票、涼爽、柿子、菠蘿、鑰匙、氣味、香甜、糧食、油亮亮、楊樹、豐收”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大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背誦自己喜愛的部分。

3.讀懂課文內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積累好詞佳句。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秋雨的特點,感受秋雨的美。

教學難點:學生理解總分的句式,及含蓄、藝術化的語言。

教具準備:秋天的雨的課件

板書設計:

是一把鑰匙

秋天的雨 五彩繽紛的顏料 美麗、豐收、歡樂

藏着氣味

吹起小喇叭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寓情導學。

1.教師談話導入新課。

教師引述: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對秋天。秋天來了,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美麗的畫卷,讓我們用優美的詞語來讚美一番吧!

2.齊讀課題。(板書:秋天的雨)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檢查上節課的學習情況。

師出示詞語

(1)誰願意領讀這些詞。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教師一起糾正。

(2)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課文讀一遍,邊讀邊回憶上節課的內容,秋天的雨是從哪幾個方面寫的?

生説。師板書:是一把鑰匙

五彩繽紛的顏料

藏着氣味

吹起小喇叭

師出示課件讓學生讀。

三、精讀課文,品析內容。

(一)、一場秋雨一場涼,秋天總給我們陣陣涼意,師範讀第一自然段,學生仔細聽,看作者是抓住什麼特點來寫的?

(1)學生説體會,教師指導讀。

(2)男女生讀。

(二)、體會五彩繽紛。

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把描寫顏色的詞用波浪線畫出來。一會兒彙報。

1、出示畫面(一)重點體會、美讀描寫銀杏樹的句子。

(1)學生讀句子(課件出示句子)。

(2)去詞體會。

如果我把句子當中的“扇哪扇哪、飄哇飄哇’去掉,自己再來讀讀看,好不好?為什麼?

(“扇哪扇哪”讓我們彷彿看到銀杏葉像一把把黃色的小扇子,輕輕地、輕輕地幫我們扇走了夏天的炎熱)

(3)指導朗讀。運用聯繫上下文和一邊讀、一邊想象、一邊做動作的方法,走進情境,美讀課文。

(4)個別讀、全班讀。

2、出示畫面(二)體會描寫楓樹的句子。

(1)學生自主體會讀。

(2)學生做上動作再讀一次。

3、出示畫面(三、四)。

(1)師引導學生觀看畫面,拓展語言,體會豐收的詞:海洋、你擠我碰。

(2)個別讀。

4、看錄像,感悟“五彩繽紛”。

小朋友們,這麼美的景色,想不想去看一看?讓我們一邊看,一邊讀出它的美麗吧。

(多媒體出示課文中所描寫的景色,學生根據畫面讀相關文字。)

(三)、體會“氣味的香甜”。

秋天到了,不光莊稼豐收了,水果也豐收了。

(1)師引讀學生想象秋雨裏還會有什麼味道?

(2)重點理解勾住。

(3)秋天的雨多香啊!帶着這樣的體會,美美地讀。

(四)、吹起小喇叭,體會歡樂。

(1)師生互動讀一讀。

(2)學生自主感悟朗讀。

這麼快樂的景象,就讓我們來快樂地讀一讀吧。放開聲音讀出你的快樂,自己讀自己的。

四、拓展、積累,昇華感情。

1、小朋友們,説説看,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秋天?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美麗、歡樂……)

2、齊讀最後一段。

五、做自己喜歡的一項。

(1)收集描寫秋天的詞句,背誦本課喜歡的段落。

(2)把秋天的景物畫下來。

(3)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秋遊,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寫下來。

秋天的雨反思

是一首很具有美感的散文詩,以秋天的雨為線索,將秋天的眾多景物描寫巧妙地串起來,形成了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語言文字的美感染了每一個幼兒,他們從文字中的確也感受到了秋天的美。

為了讓幼兒能夠真正感受散文中優美的意境,我重複的給孩子看課件,讓他們找一找秋天有些什麼景色,豐富知識經驗。有了知識經驗的豐富,在第一環節中我就進行了提問:你喜歡秋天嗎?為什麼?“我喜歡秋天,因為秋天有很多的水果。”“我也喜歡秋天,因為秋天有很多的顏色,非常的漂亮。”------小朋友都爭着回答,還有的幼兒會用優美的話來説呢。

孩子們的記憶力很不錯,看了一遍課件之後,有個別孩子就能答出:“把黃顏色給了誰?(銀杏)”,雖然孩子們的生活經驗不是很足,但看了生動形象的課件之後,很快就能回答出來。但是孩子們在秋天的氣味方面,我可以讓他們先聞一下橘子的香味,菠蘿的香味……這樣,他們就能充分的體驗到秋天的好多氣味。

綜合本次欣賞活動,我在教學中運用了多種方法,讓幼兒在動靜交替中充分感受到了秋天的美。

鑼和鼓教案反思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能比較生動地講述故事。

2、體會成語故事中的深刻道理。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領會故事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狐狸、老虎圖片和動畫故事及錄音帶。

2、《語言》下p.5.

活動過程:

一、説説狐狸和老虎

--教師出示狐狸和老虎圖片,引出教育活動內容。

--引導幼兒説説狐狸和老虎的外形及其他方面的特徵。如:狐狸很狡猾,老虎很兇猛是獸中之王等。

二、聽聽它們的故事--教師播放成語故事,請幼兒傾聽。

--播放動畫故事請幼兒欣賞。

三、想想其中的道理

--指導幼兒閲讀畫冊,練習用生動的語言講述故事。

--請幼兒討論:小動物們是被狐狸嚇跑的嗎?為什麼?

--引導幼兒思考狐狸借老虎的威風嚇跑小動物們的道理。

活動反思:

?狐假虎威》一則非常讓幼兒感興趣的成語故事,裏面的狐狸跟老虎也有許多對話,詞語生動形象,性格鮮明對比,而且也非常適於幼兒來進行表演。所以,在設計活動中,特注重幼兒運用動作、表情、語氣、語調、眼神來大膽的表現。同時,對於故事的內容幼兒也更容易理解,老師在講述的過程中應該更善於啟發幼兒來大膽的猜測故事情節發展,並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來表述,在環節過渡中應注意語言的銜接,不要跨度太大。

鑼和鼓教案反思篇4

一、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理解、欣賞古詩,學習古詩。

2、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簡單複述故事內容,並進行角色表演。

二、活動準備:

小魚頭飾,用幼兒自畫自剪的小魚及許多蓮葉佈置成“蓮池”的場景,“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盤。

三、活動過程:

1、模仿小魚游來游去,情緒愉快地參與遊戲。

幼兒扮演小魚,在音樂聲中自由、歡快地遊戲。

2、參與情境表演,在遊戲中感受並嘗試理解古詩中的詞句。

(1)欣賞“蓮池”場景,體驗首句:江南可採蓮。

教師用幼兒自畫自剪的小魚及許多蓮葉佈置成“蓮池”的場景,併為幼兒簡單介紹江南美景,同時輕柔地朗誦首句“江南可採蓮”,請幼兒欣賞。

(2)“小魚們"欣賞“蓮池”中的蓮葉,感受蓮葉茂密的樣子,體驗第二句:蓮葉何田田。

教師用豐富的詞彙描述“蓮池”中的蓮葉,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3)“小魚”們在蓮葉中間遊戲,體驗第三句:魚戲蓮葉間。

引導語:可愛的小魚們,讓我們一起在這碧綠的蓮池中游來游去,自在地遊戲吧。

(4)聽指令,做遊戲。

分別出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盤,請小魚們在方向盤的指示下向四個方向遊戲,體驗後四句: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3、完整地欣賞、學習古詩。

(1)在音樂聲中,老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請幼兒欣賞。

(2)師幼共同朗誦古詩。

四、活動反思:

今天的課堂上,老師先讓學生説一説:通過讀這首詩,你看見了什麼?原本以為這個問題會有些難度,可沒想到孩子們居然也能夠繪聲繪色地描繪出自己想象到的畫面,並且也很貼切詩歌的內容。接着,老師又讓學生談談:你最喜歡什麼?大多數的孩子都對文中的小魚很感興趣,於是,老師便就勢引導學生理解詩文的最後五行,感受魚兒在水中嬉戲的快樂,指導學生的朗讀。緊接着再結合書上的插圖,幫助學生理解“蓮葉何田田”的美麗景色並指導第一句的朗讀。最後,老師又用生動具體的語言向學生描述詩歌描繪的美麗的景象,再順勢指導學生朗讀全詩。

1、古詩的.語言比較精練,有些詞句對孩子來説,並不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學時,一定要能把握教學“度”。現在,老師所面對的是一年級的學生,所以更要學會設定適合學生的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切不可“揠苗助長”。

2、低年級孩子的思維方式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所以在課堂教學時,一定要結合他們的年齡特徵,使用具體生動的語言,並結合詩文中具體可感知的意像,引導學生理解詩文。

3、教學時,要學會使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本次教學中指導朗讀時,老師採用了“和老師比一比”的方法,結果發現孩子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激發起來了,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在練習朗讀時表現得非常認真。

鑼和鼓教案反思篇5

教學目標:

1、瞭解阿凡提幫助窮人戰勝巴依的過程,把握阿凡提的兩個特點:智慧過人、熱心助人。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特別注意讀出人物的語氣,並能上台表演。

3、用學過的方法理解詞語:迫不及待、大搖大擺、懇求;

教學重點:

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阿凡提的足智多謀。

教學難點:

阿凡提結清帳目的過程。

課前準備:

1.閲讀阿凡提的故事

2.準備表演的道具。(褲腰帶、錢袋、頭飾)

3.錄音機

4.做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老師知道同學們都很喜歡看動畫片,那你們喜歡哪些卡通人物呢?今天有個大家喜歡的動畫人物來看大家了,他是誰?快看,他來了——

2.播放動畫片片頭

3.那個騎着毛驢唱着歌的新疆人是——(板:阿凡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他的故事(出示:31飯錢)

齊讀課題

二.聽錄音,理解飯錢的含義

1.釋題:什麼叫飯錢?

師:對了,吃了飯就要付飯錢。那麼課文中的飯錢是不是這麼一回事呢?讓我們來讀讀課文。分小節朗讀課文。

2.其餘同學邊聽邊想,課文講的是誰向誰要錢?要的是什麼樣的飯錢?(板書:巴依、窮人)

三.緊扣“飯錢”體會人物的性格

師:吃了飯菜的香味需要付錢嗎?這件事是不是太荒謬了呢?小朋友們有沒有遇到過?在這裏巴依不僅要窮人付錢而且如果不付錢,還要————你覺得巴依是個怎樣的人?板:()的巴依

●蠻不講理/貪婪/愛財如命/欺詐窮人……

面對欺詐窮人的巴依,窮人是如何的呢?讀讀文中描寫窮人的句子,並説説理由/

板:()的窮人

●無奈/可憐/孤立無助/束手無策/

法官卡子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指名讀第五節。

(1)卡子是個怎樣的人?(板書:()的卡子)

●巴結富人欺壓窮人

(2)“迫不及待”是什麼意思?你是用什麼方法理解的?

●迫:急迫急迫得不能在等待。(語素分析法查字典)

◎誰能來讀一讀迫不及待的語氣。指名——競賽——齊讀

那卡子對窮人和富人態度一樣嗎?從哪裏可以看出。

(用着重號點出不同的態度)

可見卡子是站在富人這一邊的,他與富人狼狽為奸。在對於吃飯菜香味的問題上,卡子和巴依都認為是要付錢的。

四.體會阿凡提的聰明才智

1.對於巴依和卡子的無理取鬧,阿凡提想出了什麼辦法?自讀課文6——9小節找找答案

●聽錢的聲音(重點朗讀,請學生劃出動詞,上台表演)

2.小組內討論:這種方法妙不妙,巧妙在哪裏?

●窮人不損失一分錢,就能把帳結清了

●按照巴依和卡子的説法,吃了飯菜的香味要付錢,那麼聽了錢袋的聲音也要付錢。

○這就是用巴依欺負窮人的方法來對付窮人。這就是所謂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3.讀了這篇課文你覺得阿凡提是個怎樣的人?(板:()的阿凡提)

●聰明的/充滿智慧的

五.分角色朗讀課文

1.在組長的帶領下朗讀課文,注意讀出人物的語氣。

2.小組交流,其餘同學認真聽,然後説一説,他們是否讀出了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語氣。(兩組左右)

●懇求:誠懇地請求—————求,肯不肯幫忙

爽快:————你説吧

無奈———哎(拖長音)、站了一站

大搖大擺(作動作)

小結:讀好人物的語氣,不僅要讀好提示語,更重要的是讀好那些表達提示語的詞語。

3.聽了同學們的交流後,我相信這回你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語氣。自己再讀課文。

4.齊讀:唸到你喜歡的句子可以站起來,也可以動作邊讀。

六.小結

1、(指板書)阿凡提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的巴依和…、、卡子,幫助了…、、的窮人

2.課外延伸:

發揮想象,續編故事

教學反思:

1、本節課教學過程比較清楚,安排也比較合理,但是,教學任務沒有全部完成,續編故事沒有上,比較遺憾,可見,上課時教學環節抓得還是不夠緊湊,耽誤了時間。

2、朗讀比較欠缺,讀得不夠多,尤其是分散地讀,比較少,以後還應該增加各種不同的朗讀形式,多讀,精讀。

3、字詞的教學也要重視,因為語文就是教學生學會使用語言文字,能理解,能聽懂,會靈活運用,所以,上課時,千萬不能脱離了語言文字的教學。

鑼和鼓教案反思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引導幼兒觀察圖譜,幫助幼兒理解歸納整理歌詞,並能用體態動作創造性地表現。

2、用歡快活潑的情感演唱歌曲,表達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並掌握附點四分音符的正確唱法。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願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5、隨歌曲旋律唱出來。

活動準備:

1、活動背景圖一幅,節奏譜二張,圖譜一張.

2、符號標誌若干,《郊遊》、《歡樂頌》磁帶,錄音機。

3、幼兒人手一份圖譜。

活動過程:

一、律動進室。

幼兒在《郊遊》歌聲中歡快的邊動作邊進入。

二、練聲、節奏型練習。

引導幼兒看節奏譜,模仿動物叫聲:

① / 吱吱 吱 吱/ 吱 吱吱 吱

② / 遊遊遊遊 / 遊 遊遊

三、引出主題,並理解歌詞內容。

1、出示圖譜,引導幼兒觀察。

① 師清唱,邊唱邊指圖譜。

②提問:a、聽了剛才那首歌,你好像看到了什麼?(幼兒回答,師指圖譜)

b、解釋腳印:因為我們大家多麼快樂,又唱歌來又舞蹈,所以留下了一些腳印。

2、完整朗讀歌詞。

四、掌握歌詞內容。

1、用各種動作創造表現歌詞內容。

①個別幼兒表現。

② 自由組合表現。

2、老師指圖譜,幼兒坐下安靜完整朗讀。

引導幼兒用各種不同的動作邊朗誦邊打出節奏。

五、熟悉旋律,學唱歌曲。

1、完整欣賞樂曲一遍。(放錄音磁帶)

2、用象聲詞“啦”唱,熟悉旋律。

3、幼兒自指小圖譜,聽音樂學唱。

4、師生共同指大圖譜唱。

5、出示符號“▼”、“︵”,引導幼兒唱好頓音、連音和強音記號。

6、吿訴幼兒歌曲名稱。

7、合唱:

① 幼兒一半唱“啦”,一半唱歌詞。

② 幼兒按意願唱“啦”或唱歌詞。

六、結束:

幼兒手持話筒,邊唱歌邊走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整堂課有兩個知識目標,但時間分配的還不夠合理。其中在知識目標(1)——體會歌曲情感,正確演繹歌曲中。整堂課的音樂出現的頻率還是少了點,時間還不在一半之上。在歌曲演唱、演譯方面,情感處理的還不夠詳細。如果能從貝多芬的生平事蹟,人生坎坷引入,在情感方面調動學生的情緒,感受作者內心的情感,讓學生多去演唱或是聽老師範唱,讓學生的情感隨音樂進入平等、互愛的境界。這樣可能學生在最後演繹出來的效果會更好的。二是在講旋律的進行方式樂理知識時,老師講的稍微多了點,其實這裏可以讓學生之間以多參與討論、以提問的形式讓學生去自主學習,這樣可以既可以提高學生自己的動手能力,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同時在講音階時,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各種例子,如我們可以把音階中的每個音看成是一級一級的樓梯,形象地向學生介紹音符之間的關係,這樣學生能夠更容易地掌握和理解。三在歌曲的強弱處理方面,老師也不需要講得太多,重要的是讓學生多聽音樂,教師可以吹奏笛子,讓學生辨別強弱的地方,這樣學生演繹起來更容易點。一堂課下來,我覺得不在乎用了什麼方法或手段,重要的是學生有沒有學到東西。

小百科:《歡樂頌》,又稱《快樂頌》(德語為ode an die 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國詩人席勒所寫的詩歌。貝多芬為之譜曲,成為他的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的主要部分,包含四獨立聲部、合唱、樂團。而這由貝多芬所譜曲的音樂(不包含文字)成為了現今歐洲聯盟的盟歌、歐洲委員會會歌,亦曾被用作羅德西亞1974-1979年國歌《揚起羅德西亞的聲音》的旋律。

鑼和鼓教案反思篇7

活動目標

1.大膽想像並嘗試表達小動物和風兒經過會響的小路的情景。

2.享受聆聽樹葉發出的聲音的樂趣,萌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5.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1.觀察過落葉的顏色,踩過落葉。

2.掛圖,故事磁帶。

活動過程

一、會響的小路。

――完整傾聽故事一遍。

――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這條小路為什麼有聲音?

二、誰走過小路。

――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説説誰走過小路,發出什麼聲音。

――請幼兒用動作表現小動物走過樹葉小路的聲音。(踢踏踢踏,吱嘎吱嘎)

――小刺蝟對風兒説了什麼?

――為什麼風兒要踮着腳尖輕輕跑過小路?

三、走樹葉小路。

――帶領幼兒來到產外的樹葉小路。幼兒一邊踩樹葉,一邊注意聆聽樹葉發出的聲音,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表達“踢噠踢噠”等情景。

――引導幼兒大膽想像:樹葉小路上還有誰會來?會發出什麼聲音?

活動建議

在現場情景的誘導下,幼兒對“樹葉小路上還有誰會來”這一問題,非常樂意聯想和表達。由於小班幼兒能力有限,教師應對幼兒的回答進行提煉,如“小鴨走過小路,踢噠踢噠”,“小羊走過小路,的篤的篤”等,儘可能讓幼兒在自身表達的基礎上體驗成功。

附:會響的小路

樹林裏有一條小路,路上鋪滿了金黃色的樹葉。

小刺蝟走過小路,

活動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説、敢説、喜歡説並能得到積極迴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閲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