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與減三教案教學反思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9W

編寫教學反思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育過程分析的一種應用文種,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加與減三教案教學反思7篇,供大家參考。

加與減三教案教學反思7篇

加與減三教案教學反思篇1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節中感受並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高矮與三隻大象的關係。

2、樂意參與活動並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分操作材料、三隻大小不同大象以及對應的三捆木頭圖片、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小熊一家,通過比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導入:小朋友,看看他們是誰?(大象)是大象一個人嗎?還有誰?

2、哪個是爸爸?為什麼你説他是爸爸?

3、哪個是大象寶寶?為什麼?

4、那媽媽呢?

5、小結:在我們家裏,一般情況都是爸爸長得最高,寶寶長得最矮。媽媽長得不高也不矮

二、創設大象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過分碗這一事件,區分“大”、“小”、“不大也不小”

1、引導語:大象一家今天要感很重的工作所以要先吃的飽飽的才能幹活,吃飯需要什麼?,碗呢?大象寶寶早就準備好了三隻碗。

2、哪隻碗給爸爸?什麼顏色的?哪隻給媽媽?什麼顏色的?

寶寶呢?什麼顏色的?

三、情境“分香蕉”,體會香蕉的大小和三隻大象的關係

1、今天小熊一家要吃2樣早餐。他們會吃些什麼呢?請你來猜一猜。

2、到底是什麼呢?(香蕉)第一樣早餐是香蕉

3、哪一個給象爸爸吃?為什麼?哪一個給象寶寶吃?為什麼?

哪一個給象媽媽?為什麼?

4、小結:一般情況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香蕉也是最多的……

四、情境“分水”,感知“高”、“矮”

1、引導語:第二樣早餐是什麼?(水)剛剛香蕉有大有小,我們一下就看出來了。裝水的瓶子有什麼特徵,要怎麼分呢?為什麼?在瓶身上標有數字最高的表上數字1、最矮的表上數字3,不高不矮的表上數字2。

幾號瓶給大象爸爸吃?為什麼?幾號瓶給大象寶寶吃?為什麼?幾號瓶大象熊媽媽?為什麼?

2、通過肢體語言引導幼兒感知“高”、“矮”小結:大象爸爸胃口最大,喝的水也是最多的……

五、情境“運木頭”,引導幼兒操作現在大象爸爸媽媽吃飽了也喝了水,就要開始工作了,今天他們的工作是要搬運木頭(出示木頭圖片),請小朋友觀察哪一捆木頭適合大象爸爸搬運,哪一捆木頭適合媽媽搬運,小象適合搬運哪一捆呢?

小象想請芽芽一班的小朋友幫忙分木頭,看看到底大象一家的成員能不能搬運適合的木頭。

1.幼兒操作,老師指導。

2.請幼兒展示操作材料,集體指導。

六、遊戲活動,

活動反思:

一、選材來源於生活。

注重挖掘生活中的尋常事和平常物,如運木頭和贈送禮物等活動。

二、目標制定合理。

該活動目標制定能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知識、技能、態度情感等方面促進幼兒發展。

三、教學過程層次清晰,脈絡分明。

整個活動以遊戲的情境貫穿始終,從讓幼兒感知5以內數的數量關係到操作中進一步感知通過添上或減少的方法使兩組數量變得一樣多,每個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過渡自然。

四、教學方法靈活,師幼互動積極、有效。

在教學活動中,不論是集中活動還是分組操作、遊戲,教師通過多通道讓幼兒來感知、體驗和實踐。幼兒在寬鬆的氛圍中活動,情緒愉快,各種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在活動中,幼兒樂於參與,教師親和力較強,師幼融為一體,互動積極,體現了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的教育理念。

五、教具簡單、方便、實用。

如,對比卡、圖片、串珠、插花、穿線動物等都利用了廢舊物品,如泡沫、空塑料筆芯、廢舊的塑料花、可樂瓶也被老師們當作寶貝收藏了起來,運用到教學實踐當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加與減三教案教學反思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進行交流,瞭解1角、2角、5角、1元人民幣的一般特徵。

2、引導幼兒瞭解"1元=10角"的人民幣兑換關係,並能夠在遊戲中運用,鼓勵幼兒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的知識。

活動準備:

和幼兒一起收集1角、2角、5角、1元人民幣若干,標明價格(1角~5角)的玩具9籃,遊戲幣每個幼兒一套。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人民幣並進行交流,發現不同面額人民幣的特徵。

a、先來看看1元的人民幣,你發現了什麼?(老師小結幼兒的回答,介紹一下1元紙幣上的風景圖案是"杭州西湖";1元的硬幣是銀白色的,有牡丹花或菊花圖案。)

b、再來看看5角的人民幣,你發現了什麼?(老師小結幼兒的回答,介紹一下5角紙幣上的人物圖案是"侗族和苗族的阿姨";5角的硬幣是黃色的,有梅花圖案。)

c、再來看看2角的人民幣,你發現了什麼?(老師小結幼兒的回答,介紹一下2角紙幣上的人物圖案是"彝族和朝鮮族的阿姨";2角的沒有硬幣。)

d、最後看看1角的人民幣,你發現了什麼?(老師小結幼兒的回答,介紹一下1角紙幣上的人物圖案是"高山族和漢族的叔叔";1角的硬幣也是銀白色的,比1元的小些、輕些,上面有水仙花或菊花圖案。)

2、引導幼兒瞭解人民幣的兑換關係。教師提問,幼兒根據問題操作遊戲幣,説説操作的結果:

a、如果用1角的去換2角的,怎麼換呢?(2角=2個1角)

b、如果用1角、2角的去換5角的,可以怎麼換?

c、小朋友知道1元等於多少角呢?(1元=10角)

d、如果用1角、2角、5角的去換1元的,可以怎麼換呢?(鼓勵幼兒用多種方法進行兑換練習,幼兒説出一種方法,老師就請全班小朋友都來操作練習一下)

3、做買賣玩具的遊戲,引導幼兒運用人民幣兑換的知識。

a、指定9個小朋友當"售貨員",就在每個小組賣玩具;其他幼兒當"顧客",先把椅子搬到牆邊,再去買自己喜歡的玩具。

b、老師鼓勵幼兒去買價格不同的玩具,並提醒幼兒付錢時要算一算帳。

c、在遊戲過程中,老師不斷地巡視,觀察幼兒是否能夠正確運用所學的兑換知識。

4、遊戲結束,小結遊戲的情況。

a、先請個別幼兒説説買了什麼,用了多少錢?

b、老師小結遊戲的情況,指出優點和存在的問題。

c、結束語:今天我們做了買玩具的遊戲,以後小朋友和家長去買東西的時候,就要動動腦筋算算帳了。我們學到的知識要會運用才是真的學會了。

點評:

1、人民幣是幼兒生活中比較熟悉的物品,幼兒對它比較感興趣;隨着年齡的增加,幼兒有了獨自購物的機會,應該瞭解一些人民幣簡單的兑換知識;因此選擇這個內容適合幼兒發展的需要。

2、教師注意引導幼兒觀察人民幣上的圖案,而不是僅僅侷限於認識人民幣上的數字,豐富了幼兒關於人民幣的相關知識;教師注意讓幼兒互相交流,説出自己的發現,而不是直接講解灌輸,調動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

3、採用由簡到難、循序漸進的方法引導幼兒瞭解人民幣的兑換關係,並讓每個幼兒親自去操作遊戲幣,這樣既能夠讓幼兒印象深刻,又便於教師觀察瞭解幼兒是否真正掌握了人民幣的兑換關係。

4、教師設計的"買賣玩具"小遊戲,為幼兒提供了練習人民幣兑換的情境和機會,能夠讓幼兒在愉快的遊戲中運用學到的知識。

教學反思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思路也很清晰,環節銜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為用實物來演示,因此整堂課下來氣氛都很好。但是,在介紹單位的時候,小朋友還是沒能很好的運用,在今後的生活中我會慢慢的去引導他們正確運用單位的。

加與減三教案教學反思篇3

設計思路

12月是辭舊迎新的日子,這時候“時間”往往成為孩子們最敏感的話題之一,於是我抓住這一切入口設計“迎新年”的系列活動,“共同度過20xx”便是其中之一。在組織本次活動前,我先通過創設環境“新年倒計時”來激發幼兒對新年的期盼。其中我提供了20xx年和20xx年的月曆,讓孩子們藉助月曆來了解、記錄離新年還有幾天,引發幼兒產生使用月曆的需求,積累經驗,在此基礎上開展活動“共同度過20xx”。在活動過程中,我和幼兒一起解讀月曆,瞭解月曆上的數字所代表的含義,回憶共同度過的美好時光。在流程設計上,我首先從幼兒的已有經驗人手,讓他們提出問題並通過交流、討論來解決,以此認識月曆上的不同數字,理解數字所代表的含義(如年、月、日),從而學會看月曆。然後,我用問題“每個月有幾天”激發幼兒的思維衝突,讓他們自主探索、記錄,促使他們關注“每月的天數並不相同”這一特徵。接着,我通過引導幼兒尋找月曆上的一些文字來進一 步瞭解月曆藴含的豐富信息。最後,我出示了幼兒在園度過的一些特殊日子的照片,讓他們在月曆上找出是哪月哪天,回憶共同度過的 美好時光。與此同時,我又讓幼兒在月曆上尋找自己最開心的日子,分享快樂,進一步感受月曆上的數字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在整個活動中,我緊緊扣住兩點:

一、梳理幼兒對於月曆的零星經驗;

二、解讀年曆的祕密,讓幼兒通過自己提出問題、交流討論、探索操作來解決問題。

活動目標

1、解讀月曆,感受月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時瞭解數字在實際生活中所表達的含義及其運用。

2、回憶美好生活,與同伴分享快樂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利用20xx年和20xx年的掛曆在活動室一角創設“新年倒計時”的環境,讓孩子們每天更新日 期,以此引發他們對時間的關注, 知道當天是幾月幾號,數數離新的一年還有幾天。

2、枱曆若干(與幼兒人數相同),記錄用的筆、紙,展示板。

3、20xx年12月份的月曆(教師按標準月曆放大製作)。

4、-組有代表性的反映幼兒共同生活、遊戲的照片。

活動過程

一、月曆上的數字

1.有誰能用完整的語言説出今天是什麼日子?(某某年某月某號,星期幾)離新年還有幾天?

2.在這張月曆上,你有沒有看不懂的地方?有什麼問題?

3.這麼多的數字在月曆上有什麼用?可以告訴我們什麼?(引導幼兒分小組互相提問,互相交流,解決問題。)

4.小結:數字出現在月曆的不同地方,表達的意思也不同。(我們能通過這麼多數字知道年、月、日和星期幾。)

5.12月份有幾天?一年中每月的天數都一樣多嗎?(幼兒先表達自己的想法,然後翻看台歷驗證自己的想法。)

(1)請你們邊翻看台歷,邊記錄每個月的天數,並寫上自己的名字,然後將記錄結果展示在活動板上。

(2)你通過記錄發現一個月有多少天?一年中有哪幾個月的日子是一樣多的?你是怎麼記錄的?(幼兒通過講解,分享不同的記錄方式。)

6.遊戲“大小月我知道”。

一個月有31天的是大月,其他的都是小月。如果不看月曆你們能記住嗎?我們來玩一個遊戲:一手握拳,拳心向下,此時有四個指關節突出在拳背上,從食指開始,突出的關節部位代表大月,兩指之間下陷部位代表小月。數到七月後退回原位接着數。

二、月曆上的文字

1.馬上就要到20xx年了.20xx年的第一天是幾月幾號?這一天又叫什麼?

2.(出示日期下的文字“元旦”)“元旦”是什麼意思?(師幼共同理解“元旦”的含義——一年中的第一天,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元旦”那天全世界人民都要慶祝新年的到來。)

3.中國的新年叫什麼?是哪一天?(教師出示漢字“春節”,幼兒在20xx年年曆上尋找“春節”兩字,講出相應的日子是幾月幾號。)

4.離中國新年還有幾天?那時我們能幹些什麼?

5.元宵節是哪一天?我們可以做什麼?

6.小結:月曆上不僅有數字還有文字,數字能告訴我們這一天是哪一年幾月幾號、星期幾,而文字則能告訴我們一些重大的節日。

三、共同分享年的快樂時光

1.20xx年就要過去了,在這一年中我們共同度過了許多快樂時光。(教師出示一組反映大家快樂活動的照片。)

2.師幼一起根據照片回憶活動,並在月曆上尋找活動的日期,如6月1日,做上相應標記。

3.-年中哪一天你最開心?請用筆在台歷上圈出來。

4.請幼兒介紹自己圈出的日子,講講開心的原因。

活動反思

亮點:該活動的內容選擇和時機把握恰當,將迎新年與時間教育、數教育和文字認識有機結合,既豐富了幼兒使用月曆的生活經驗,也有利於幼兒加深對時間概念、節慶日的感知。活動內容和過程設計突出知識性與情感性、生活性的結合.留給幼兒較多的提問、探索和分享的空間。

不足:該活動還可以在以下兩方面加強對幼兒的引導:

1.歸納提升幼兒對有關月曆上的數字所代表的含義的理解,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尋找月曆上的規律。

2.在認識月曆的環節中沒有設計“一年有幾個月”的問題.而是直接進入讓幼兒統計每月天數和記大小月的活動,因此缺乏邏輯順序,易造成幼兒認知上的不適應。

加與減三教案教學反思篇4

活動目標:

1、探索各器械的多種玩法,有一定的創造性,提高動作的協調性。

2、樂意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活動經驗。

3、樂於參加體育活動,感受幫助有困難的人的快樂體驗。

4、鼓勵幼兒積極參與遊戲,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沙包、橡皮筋、尾巴、各色綢帶、紙棒、報紙、皮球等

活動流程:

熱身運動自主探索運動分享交流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運動員模仿操

二、自主探索活動

1、幼兒自由選擇器具探索一物多玩的方法。

2、教師觀察幼兒對各種器具的玩法,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

3、注意幼兒自我調節運動量、休息調整情況。

三、分享交流

1、幼兒間相互交流自己玩的方法。

2、個別幼兒表演自己的玩法,讓孩子體驗玩樹葉的樂趣。老師小結“方法多多多”。

3、遊戲:

將手中的器具鋪成一條能練跳、平衡的`路後,開展遊戲。(以早操小組為單位開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能基本學會各個樂句的動作,但是在學的過程中,一些轉向並做動作的地方掌握的比較慢,因為要跳又要拍手,難度較大,練習的次數較多。個別幼兒沒有學會,要在遊戲時在單獨教他們練習幾次,也有部分幼兒不僅動作學會了,而且在配上音樂時很有感覺。

加與減三教案教學反思篇5

?窮人》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短篇小説。課文中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的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漁民的悲慘生活,讚美了漁夫和桑娜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準確樸實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

?窮人》是一篇老課文了,也教了多次,可是每次都是一個全新體驗。課前設計時緊扣單元訓練點:讀懂課文,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學習作者是如何通過對環境、人物的心理活動等的描寫抒發美好的情感的。因此在設計研讀時,緊抓環境、人物對話、心理的句子來體會。

教學中,我努力創設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氛圍,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學生的表現出人意料,能迅速通過抓出句子中關鍵部分,體會出真摯的感情。

“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多數學生找出“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做”與“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的矛盾統一,感受到桑娜善良是本能是出自內心深處的想法。這比預設中的關心窮人更貼切更能説明桑娜的品質。

“她忐忑不安的想:‘他會説什麼呢?這是鬧着玩兒的嗎?……嗯,揍我一頓也好!’”學生在自讀,討論,互讀中,抓住“忐忑不安”,幾處省略號表示的心理時斷時續,充分感受到生活給桑娜帶來的壓力,感受到桑娜愛丈夫,同情孤兒,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心靈。

學生在聯繫背景與實際深入體會人物心理,感受人物的品質中,表現出來的理解力,真摯情感令人驚歎。別小看了這羣學生,當我們教師創設了適宜的氛圍時,學生在課堂上定會精彩生成。

加與減三教案教學反思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我是xxx,坐上火車快快跑”的句式進行表述。

2、能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講話。

活動準備

課件,火車頭飾,各種動物的頭飾、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交流,導入課題。

出示課件(火車):聽!"什麼聲音?開來了一列小火車,火車上有許多小動物,你們猜!會是誰呢?

二、示範講解,學説句式

1、利用課件學習短句。

猜一猜,誰坐在火車上?小朋友猜對後,出現小動物。

演示介紹第一列車廂:聽一聽,小青蛙説什麼?

(我是青蛙呱呱叫,坐上火車快快跑)

幼兒集體、個別練習。

2。幼兒練習第二列車廂小羊的話。

3。幼兒交流討論:第三、四列車廂中小青蛙、小狗的表述。

三、利用“小動物開火車”遊戲,鞏固句式。

1。交代遊戲名稱,介紹遊戲場景。

2、幼兒自選角色(小貓、小羊、小鴨、公雞),老師扮火車頭。

3、明確遊戲規則:坐上火車前要説一句好聽的話。

4。師生共同遊戲。

四、遊戲“小朋友開火車”,創編講述內容。

1、幼兒交流討論自己有什麼本領。

要求用:“我是xxx,我會xxx”進行表述。

2、介紹遊戲名稱。

3、交代遊戲規則:

(1)有三列火車,老師扮火車頭。

(2)被邀請的幼兒上車前先作自我介紹。

4、師生共同遊戲。

活動延伸

在區域活動中繼續引導創編並進行遊戲。

教學反思:

課堂環節緊湊,幼兒在輕鬆的環境下享受,由於在遊戲過程中,我講遊戲規則不到位,導致幼兒在遊戲過程有的搗亂,氣氛太過度的活躍,導致我控制不住場面。今後我要加強本班的遊戲規則的培養,是幼兒愉快、友好的分享遊戲樂趣。

加與減三教案教學反思篇7

活動目標:

1.將各種各樣的糖果按照某一種特徵進行分類。

2.增強與同伴的合作能力,體驗合作活動的愉快。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盤糖果(其中有某一特徵不同,如種類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包裝不同、軟硬不同等)、小盤子個兩隻。

2.每組糖果一籮筐(其中有四種不同種類、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糖果)、小盤子每組若干。

3.視頻展示儀。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將糖果按不同的特徵分類。

(1)師:現在請你們把這些糖果分一分,把相同的糖果放在一個盤子裏。

(2)幼兒操作分糖果。

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教師鼓勵幼兒能邊操作邊講述"我把××糖果放在一起"並引導能力強的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來分糖果。

(3)幼兒展示(在視頻展示儀上)和交流分糖果的過程與方法。

師:請你説一説是怎樣分糖果的,把那些糖果放在了一起。

幼a:我把圓糖果放在一起,把方糖果放在一起。

幼b:我把瓶子裝的糖果和盒子裝的糖果分開,把瓶子裝的糖果放在一起,把盒子裝的糖果放在一起。

2.遊戲:"糖果超市"。

(1)討論糖果超市的糖果怎麼分。

師:了"糖果超市"的糖果真多,你們準備怎樣把它們分一分?

幼a:把不一樣的糖果都分開來。

幼b:把一樣顏色的糖果放在一起。

(2)幼兒給"糖果超市"分糖果。幼兒想出了許多不同的分法來分糖果,可究竟採用哪種方法呢?"平平想出了舉手表決的方法,最後幼兒決定用按顏色特徵來分,"糖果超市"的營業員一起動手,很快就把|"糖果超市"的糖果分得整齊齊。

(3)幼兒交流分糖果的過程。

師:"糖果超市"真整齊,請營業員來介紹一下你們是怎麼分的。

幼a:我把紅色糖紙的糖果放在一起,綠色糖紙的放在一起,蘭色糖紙的糖果放在一起,黃色糖紙的`糖果放在一起。

幼b:我把水果糖果放在一起,把牛奶糖放在一起,把巧克力糖放在一起,把潤喉糖放在一起。

幼c:我把圓的糖果放在一起,把方的糖果放在一起,把長圓的糖果放在一起。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瞭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後的數學活動中多加遊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