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數學教學反思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9.24K

撰寫教學反思可以增強教師的教學科研意識,教學反思是老師對教學活動反思的一種書面表達,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人教版九上數學教學反思7篇,感謝您的參閲。

人教版九上數學教學反思7篇

人教版九上數學教學反思篇1

本節課是講角平分線的性質與判定。下面從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課堂效果以及本節課的不足之處進行了反思。

一、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設計這節課時,我想如果在一節課的時間裏把性質和判定學完,那隻能是把本節課設計為探究課,而對於性質與判定的應用只能放在下一節課,於是我把這節課設計為探究課,把對角平分線的性質與判定定理的探索作為本節課的重點。本節課的教學方法是啟發探究式。為了增加課堂密度和教學效果以及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我仔細研究了一個課件,知道了以增加學生對角平分線上任意一點的理解。在學生探究角平分線的性質與判定時,我分別創設了情境,一是為了給學生的探究搭建平台,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二是為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實際並應用於實際。同時也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二、對課堂的再認識

如果説一節課的課堂設計是上好一節課的根本,那麼課堂上老師的傳授方式更是關鍵。這其中包括老師對課堂氣氛和學生的把握,老師的教態是否大方得體,尤其有很多老師聽課的時候,還包括語言是否精煉,知識的邏輯感是否連貫,層次是否清楚等。首先説本節課的課堂氣氛,不知是否是第一節課的緣故亦或是學生有點緊張,平時愛回答問題的學生不太敢發言了,所以感覺課堂的氣氛還是有些沉悶。當然,老師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時,要設法消除學生的緊張感,讓學生在課上輕鬆而愉快的學習知識。這是對任何一位老師的考驗。其次通過看自己的錄像,平時自己沒有在意的細節,包括自己在講台上的站位和站姿,自己不經意的手勢和説話的口頭語都暴露出來。感覺自己精心錘鍊的語言在錄像中仍有些羅嗦等等。總覺得自己上課時怎麼會留有那麼多的遺憾。再次對課堂所用時間把握不夠準確,由於在開始的尺規作圖中浪費了一部分時間,當然這一環節時間的浪費與我講授尺規作圖的方式不夠合理是分不開的,以至於在後面所準備的習題沒有時間去練習,給人感覺這節課不夠完整。再就是課堂上安排的內容過多,也是導致前面所提問題的原因。這也使我注意到在授課內容的安排上不應死板教條,而應根據內容和學生情況進行更合理的配置。

三、不足之處的反思

通過這堂課,感覺自身的課堂教學還有很多地方有待於改進和完善。尤其是對課堂語言的錘鍊,不僅僅是表達清楚,更要言簡意賅,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還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不應停留在口頭上,還要在實際操作時充分體現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真正的主人。更要在實際教學中始終貫徹先學後教的模式,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個人能力。

人教版九上數學教學反思篇2

一、閃光點:

在集體教研的時候,我發現《做一做》第2題是一個難點。怎樣指導孩子在數軸上標點?張校長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妙點子:

先找分數單位1/3和1/6,之後找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寫出分數。

在課堂上,我這樣展開我的學的過程:先讓孩子讀一讀這些分數,然後認真觀察,這些分數有什麼規律?當孩子們發現分數單位相同後,我繼而啟發他們,我們能不能利用分數單位快速找點呢?

現在,我已經比過去成熟多了。擱在過去的我,我會心急於揭示答案。現在我明白了,答案並不重要,即便孩子的答案是錯誤的,要他們學會思考,學會學習,這才是數學課的目的。知識目標只是實現能力目標的一個載體而已。學這個,學那個,對於孩子來説,那個沒有什麼分別,關鍵在於,在一節一節的數學課上,孩子們的思維水平獲得了提升,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因此,我不再急於直奔答案而去,而是細緻地展開學的過程。感覺上,就好像一個魔術師,刷一抖,學習過程便展開了。真帥啊!我越來越能找到教師和學生之間力量的平衡點了。

像這樣,通過觀察找到規律,學童的困難便迎刃而解。“觀察思考,尋找規律,歸納概括規律,運用規律”,這四部曲已經成為我進行數學教學的一個圓環啦。就像元素週期表夢中的那個圓環一樣。

我總在想:如果我的課堂,就是教會學童幾個概念,就是教會學童做幾道題,就是教會學童背幾個公式,那就太膚淺了。我的目標是教會學童學會思考,學會學習。讓孩子自主學習,相較於我站在講台前面,妙語如珠,噴珠濺玉,不知要費多少力,比我自己講要來得辛苦。

但是,看一下日曆吧,現在是公元20xx年,我不能再把持着課堂,我必須從我的神壇上走下來,把這個神壇讓給我的學生,同時也讓出了我的精彩。我在心裏默想:當孩子蹣跚學步的時候,走得不好,我們也莫可取代;當孩子學會咀嚼嚼不爛的時候,我們也概莫能助。歌中唱到:小呀麼小兒郎啊,揹着書包上學堂。別忘了,這裏叫學堂,是學習的地方,是學生的天堂。我們的祖先莫非早就瞭解了教育的真諦?否則,他們為什麼不管這裏叫“教堂” ?一個詞便已經把師生關係的楚河漢界劃分出來了。因此,我在每一節課上都致力於教會孩子思考,致力於提升他們數學思考的水平,致力於訓練他們觀察和思考,致力於引導他們發現規律、總結概括、歸納規律。我覺得,這才是數學課的真諦。而例題也罷,練習也好,都是實現這些的載體。過去,常聽人説,跳出教材教。我反應比較慢,經過這麼多年的教學實踐,我才悟到這句話的含義。懷揣着這樣的教育理想,每一天迎着朝陽走進我的數學課堂,向着我的目標邁進。從語文老師的角度教數學,我覺得教語文和教數學可以相長。教數學的語文老師我,越來越聰明啦!

二、遺憾點:

今天的課堂,“話筒”仍然在孩子們手裏。根據預習,我們共同制定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小組交流完畢後,陳業輝的小組是第一個到講台上發言的。他繞開了主題圖,直接介紹了假分數和真分數的意義。他還出了一道題:真分數()假分數。讓小朋友們在括號裏面填>、<、=。課堂上的意見立刻分成了兩派。魏天宇説,不一定真分數比假分數小。如果是13/7,那…….他還沒有説完,孩子們立刻喊起來:13/7是假分數。平時,孩子們善於使用小數據舉例法來判斷一道選擇或者判斷題的真假,而這個命題,孩子們不能確定世界上所有的假分數都比真分數大。畢竟,他們並不瞭解不完全歸納法。這時,劉華清説,所有的真分數都小於假分數。請大家看書—於是,她把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概念讀了一遍,孩子們這才恍然大悟。最有意思的陳業輝的小組,他們嘴裏喃喃着:呀,咱們做錯了!一邊“倉皇” 逃下講台。看來,他們組原來的預設答案是—無法判斷啊!

課堂上的一場思辨終於宣告結束了。但是卻把---“真分數小於假分數”這個命題怎樣帶領學童開展學習------這個思考留在了課堂之外。

三、改講點:

方法一:把真分數和假分數的特點清晰地呈現於黑板上,便於孩子們從概念出發比較;方法二:畫出數軸,標出假分數和真分數,直觀地觀察;方法三:舉例子;方法四:結合做一做的第2題,強化概念的理解。

人教版九上數學教學反思篇3

面臨國慶假期,學生有些沉不住氣,放假回來還要進行月考,無疑,這對學生是一種考驗,學生沒有足夠的自制力利用假期進行復習,只要它們能夠按時完成作業我就心滿意足了。因此,要在假期前做一定的準備,按照我們的集體備課時間,我們趕在運動會之前專門安排一節課進行復習,也算是自我安慰吧。

本次考試我們把前兩章的內容都加進去。第一張前面進行了複習、檢測,也比較簡單所以專門針對第二章進行重點複習。第二章軸對稱主要內容是從生活中的圖形入手,學習軸對稱及其基本性質欣賞體驗軸對稱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然後在此基礎上利用軸對稱,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學習它的判定方法,進一步學習等邊三角形。本章軸對稱的性質、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是重點要注意讓學生掌握。人們生活在三維空間裏豐富多彩的圖形世界給圖形與幾何的學習提供了大量素材,在教學中我們注意聯繫實際,從實際出發引入概念並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本章內容較多,教學時注意各部分之間的聯繫,進行有機的整合。在內容處理上書中含有大量的思考、探究、歸納等然後學生多活動,探索發現幾何,經歷知識的“再發現”過程。在探究活動中發展創新思維能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發現的基礎上再經過推理證明這些結論使得推理證明成為學生觀察、試驗、探究得出結論的自然延續是圖形的認識與證明有機的整合。例如Χ緣妊三角形“等邊對等角”“三線合一”的性質的得出ネü設置“探究”“思考”讓學生剪出等腰三角形,並進一步利用軸對稱的性質思考其中相等的線段和相等的角,進而發現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接着通過做出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得到兩個全等的三角形,從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證明。這樣讓學生經歷觀察、試驗、探究、歸納、推理、證明的全過程。

人教版九上數學教學反思篇4

本節課讓學生在認識等腰三角形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等邊三角形。學習等邊三角形的定義、性質和判定,再折一折的過程中體會等邊三角形的特徵,三條邊相等,三個角也相等,都是60度。讓學生在探索圖形特徵以及相關結論的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鍛鍊思維能力。 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增強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我穿插習題進行練習,讓學生在學習新的知識的同時,能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讓他們在掌握新知識的同時,複習前面已學過的知識。同樣等邊三角形也配相應的題目進行鞏固。在課本後面的練習中,介紹既是直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的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將課本知識進行進一步拓展。

縱觀整節課,感覺優點能夠做到環節緊湊,思路清晰,從而形成一個較好的教學框架:首先是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其次是放手學生,探究新知;最後是歸納總結,拓展延伸。能夠利用電腦多媒體的優勢,練講結合。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主動進入到學習的情境中去。而不是讓老師牽着鼻子被動前行。但不足之處也有幾點:只備教材,而對學生卻備得不夠。如在學生動手摺等邊三角形時,很多學生都沒成功。在教學過程中,語言不夠簡煉。尤其是對一些數學術語把握得不夠。

總之,在這節課中,我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基礎,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機會,嘗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發展學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通過這次研討課,我感覺自己受益非淺,並由衷地慶幸自己能獲得這次難得的機會,並時時提醒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努力進取,從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人教版九上數學教學反思篇5

回顧等腰三角形的知識內容,從問題中激發學習新知識的慾望,引入新課。在複習回顧等腰三角形的知識時,有這樣一題: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有條。引起學生的爭論,提出了新課的學習任務,結合前置學習,完成新知識的學習。

在新課知識學習時,等邊三角形的對稱軸是什麼和等腰三角形對稱軸的條數這兩個問題,通過對學生的不同見解或不成熟的看法的爭論得到強化。

利用幾何畫板展示問題,能夠更好地進行題目的變化,在圖形的變化過程中感受研究方法的不變,幾何量關係的不變;更好地揭示了圖形中的旋轉變化,訓練學生的識圖能力;更好地用動態的觀念和方法認識題目,為今後研究動態型幾何問題作一些準備。學生面對新的學習媒體,學習熱情比較高漲,旋轉進行的全等變換有較為深刻的感受,翻折進行的全等變換也做得比較好(體現在提升學習的最後一題)。

本課還有一個難點是學生對三個三角形連續全等的書寫,利用優秀同學的示範,學生親自書寫訓練,相互評價提高的作用還可以更好地發揮作用,同備課組有老師用的是兩個三角形全等,另一組全等同理推出的方法處理這個問題,這種處理方法也是可以介紹給學生的。

充分利用證得的全等得到邊相等、角相等進行後面的問題的研究也是學生必須強化的意識。

人教版九上數學教學反思篇6

?真分數和假分數》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和分數與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只有學習了真分數和假分數,學生才能比較全面地理解分數的概念,所以教學中我緊扣住數形結合的思想,使學生從直觀上理解了真分數與假分數的意義,這樣學生概括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概念和特徵即為水到渠成。

一、本節課採用了“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縱觀整節課有以下幾點特點:

1.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在整個過程設計中,我努力營造學生獨立、主動的學習“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過程重要的參與者和創造者,引導學生去探究,自己去發現,使學生對新知沿着理解、掌握、熟練不斷前進,從而獲得了最佳效果。

2.通過自主探究與研究,學生的能力得以提升

教學中讓學生在觀察、比較、歸納等活動中自己領悟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學生經歷這一過程後,自學能力得到培養,提升了思維水平,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學生能正確辨別真分數和假分數,從而達到了這節課的學習目標。

3.關注學困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存在的不足:

1.教學能力還需提高

2.應變能力和調控能力還需提高。

人教版九上數學教學反思篇7

今天和孩子們一起研究了分數中的一個重要的知識《真分數和假分數》,本節課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學習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和分數與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內容起到一個承前啟後的作用,只有學習了真分數和假分數,學生才能比較全面的理解分數的概念,更好的學習和應用分數。

對於本節課的教學我主要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索與交流的時間,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分類、比較、交流等活動中,自己領悟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因為真分數和假分數是一節概念教學課,概念的形成是認識的發展過程。在教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時,我主要是通過觀察圖形的塗色部分,以及學生根據分數的意義理解假分數與真分數的內在聯繫,體會用假分數表示數量以及數量之間關係的合理性、科學性。然後讓學生從觀察塗色的分數出發,自主探究,以自己的感性經驗為基礎,對這些分數進行分類、比較,並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從而形成表象,進而以歸納的方式抽象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本質屬性,從而對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概念形成一個表象,然後再引導學生,能夠用數學語言準確的表述概念,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就是學生準確地理解概念,牢固地掌握概念,正確地運用概念。同時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提升了思維水平,提高抽象、概括等能力,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從學生練習反饋來説,學生對真分數和假分數意義掌握不錯,能正確區分真分數和假分數,從而達到這節課的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基本上達到自己的預設,讓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體驗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當然教學中也有不足,比如在做數軸題的時候,讓學生把真分數和假分數標在數軸上。由於學生對數軸的認識不是很清晰,把數軸跟線段混淆了,因此在獨立完成此題時有一定難度。上完課後想一想自己備課的時候孩子存在漏洞的,備課不是很全面。

今後在教學中,努力克服不足,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在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更好的為學生服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