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優秀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8W

沒有教案的課堂是沒有效率的,學會制定教案是很關鍵的,教案是對每個課題的教學內容進行一個安排,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幼兒園》教案優秀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幼兒園》教案優秀8篇

《幼兒園》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版畫的創作方法,嘗試用版畫的形式表現年畫《年年有餘》。

2.對版畫活動有興趣,體驗版畫活動的快樂。

3.能與同伴共享空間和操作材料,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4.對方形、圓形,線條等塗鴉感興趣,並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5.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1.年畫作品《年年有餘》圖片。

2.版畫工具:油墨滾筒(乾淨的和不乾淨的)、油墨、粗鉛筆(圓珠筆)、吹塑紙、印紙。

活動過程

1.欣賞年畫《年年有餘》。

師:畫中有什麼?欣賞這幅畫的時候,你第--眼看到的是什麼?為什麼?為什麼要畫蓮花和魚呢?

小結:“蓮”跟“年”同音,“魚”又跟“餘”同音,通過這幅年畫,人們祈願每一年都大豐收,有富餘的財物剩餘下來。

2.瞭解版畫,講解示範。

(1)欣賞老師版畫《年年有餘》作品。

師:我用的是版畫的畫法大家覺得我的畫和你們平日裏畫出來的畫有什麼不一樣?

(2)介紹作畫材料,示範並交代要求。

刻版:先在吹塑紙上用圓珠筆刻畫童子與蓮花的造型。

油墨打散:用滾筒把油墨展開,儘量把色粒勻開。

滾油墨:用滾筒把油墨均勻地滾在刻板上。

鋪紙:用白畫紙輕輕鋪放在刻板上固定邊角位置。用乾淨滾筒印畫。從一角打開畫紙即可。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在吹塑紙上刻畫時線條要刻得清楚明晰。

(2)提醒幼兒塗油墨時要均勻,拓印時不要移動底板。

4.展示作品,欣賞與評價。

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分享創造的快樂。

活動延伸

在美術區域提供版畫材料,供幼兒嘗試繪畫其它版畫作品。

活動反思:

美術本上的第一堂畫畫課就是《年年有餘》。年年有餘是一個很好聽的詞,新年裏很吉祥的一個詞語,但是在畫法上卻一點都不簡單。課前我思索了一番,該怎麼畫猜對,經過自己的理解,我把意思理解成是畫兩條一摸一樣的魚,我認為這樣就緊扣主題了。但是在自己準備好了一切以後,有老師就詢問我這堂課是怎麼上的,我把自己的想法説了一下,之後那位老師對我發表了意見,認為我這樣的方法是不能很好的讓孩子畫出對稱魚的,所以我趕緊改變了自己的方法,畫對稱魚時要求兩條魚的方向一致,顏色一致,圖案一致。

操作後,我發現了幾個問題:

(1)大小不一致。

畫一條魚簡單,但是畫好一條再畫一條一樣對稱的魚就難了很多,就連我自己去畫頁非常的難,更不用説孩子們了,所以畫出來很多孩子的魚都是兩條不一樣大小的。

(2)方向不一致。

自己常常思考,在課堂中我已經講的很明白了,要求把魚的方向畫在同一方向,但是做到的孩子卻不多,所以自我覺得肯定自己的方法還不對。

(3)顏色不統一。

孩子做好畫就會開始塗色,我在巡視時就又發現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孩子們早就忘了這是兩條對稱魚,是雙胞胎魚,顏色也應該是一樣的。我只看見孩子們在那裏隨意用自己喜歡的顏色作畫,不過還是有部分孩子牢記了自己的要求,作品出來後效果還不錯。

在自己班內發現了這樣的問題,自己一時也找不到好的方法解決,但是大家的力量的無窮的,所以我去請教了隔壁班的董老師,她在美術上的教學很有自己的想法,於是我就去問問她是如何上好這堂美術課的。董老師的一席話,讓我頓悟,自己怎麼沒有想到這點上去呢。她教給了我一個很好的辦法:

(1)把紙對摺,形成對稱的兩半紙。

(2)在中間畫上一小條豎線。

(3)左邊畫一條線,緊接着右邊馬上畫上一條。

就這樣一步一步左右接着畫,出來後效果就會好很多。有些孩子自己比較有想法,老師也不會束縛他的思想,只要朝着主題的效果出來就可以了。

經過這樣的一次請教,我學到了畫對稱畫的好辦法,對自己獲益很大。我還會在下次的班級美術興趣班中嘗試用這種方法讓孩子們試試畫對稱畫,讓孩子們學會這種變易方法。對自己的告誡是:下次在上這樣的課時,先去請教他人,集思廣益,這樣的話就可以少走一些彎路,並且也學到了很多自己不懂的知識,讓自己成長了很多。

《幼兒園》教案篇2

設計思路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經過上千年的歷史積澱和不斷傳承,慢慢形成的,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然而,在西洋節日盛行的今天,中國的傳統民俗我們小朋友知道的還有多少?就如“臘八粥到底是哪八樣東西?臘八節的來歷?”這些問題,都是孩子們所不知道卻又應該瞭解的。

本次活動的重點,就是想通過繪本故事向孩子介紹“臘八節”,知道臘月初八吃臘八粥的習俗,引發幼兒對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的好奇,從而初步感受和體會傳統文化所藴涵的團圓美好的意義。

活動目標

1.聽故事,跟着“小燕子”一起觀察胖嫂家的變化,理解故事內容。

2.認識臘八粥的材料,知道臘八節吃臘八粥的習俗。

3.體驗故事給人們帶來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1.繪本《屋檐下的臘八粥》、ppt課件。

2.8種臘八食材圖片。

活動過程

一、欣賞封面,引發興趣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人物,對故事人物感興趣。

提問:封面上有誰?長得什麼樣子?她在那裏做什麼?

2.出示圖書名字

提問:書名中提到的東西,畫面上有嗎?猜猜故事裏除了胖嫂,還有一個主角會是誰?

二、傾聽故事,理解內容

教師依次播放繪本內容,引導幼兒根據畫面猜測內容並能用語言簡單講述

1.出示ppt,提問:

小燕子一家住在哪裏?它們要幹什麼?(觀察景色的變化和燕子一家的變化。)

説説燕子為什麼要去南方過冬。

2.出示ppt頁,提問:

小燕子看見胖嫂在做什麼?

胖嫂準備了哪些好吃的東西?為什麼?(觀察畫面,用語言簡單講述。)

3.出示ppt

匾裏一共有哪幾樣東西?你都認識嗎?猜猜胖嫂要做什麼?(鼓勵孩子説出食材的名稱 、顏色。)

4.出示ppt

什麼季節到了,小燕子用銜來的八樣東西做了什麼?

三、記八寶,玩遊戲

1.出示實物,分辨和認識“八寶”

小燕子用食材來做項鍊,打扮自己,你覺得它們可以用來做什麼?

2.遊戲:八寶蹲

遊戲規則:幼兒每人選擇一張食材圖片,由一人開始邊蹲邊念食材名字,被唸到食材名稱的幼兒需立即迴應,繼續遊戲。幼兒遊戲1-2次。

四、自助閲讀,自主講述

1.設疑:胖嫂究竟用這八樣食材做什麼呢?後來發生了什麼事?

2.和同伴一起看畫面(從“吃臘八粥咯“到最後。)

胖嫂煮的是什麼粥?

看到小燕子,胖嬸一家是怎麼做的?

這一天小燕子過得開心嗎?你知道這天是什麼節日?

小結:臘八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每逢臘八節人們都要吃臘八粥、團聚在一起,共享親情和家庭的温暖。過完臘八就要過年啦!

活動延伸

欣賞童謠:

過了臘八就是年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真香甜,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凍豆腐;

二十六,炸羊肉;

二十七,宰公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七年級扭一扭。

美工區:

1.在活動區提供各種糧食、乾果小樣,幫助幼兒認識瞭解不同的食材名稱和功效,嘗試搭配“製作”——我的臘八粥。

2.創設美工活動區,提供各種中國風的繪本圖片和金山農民畫等圖片,鼓勵幼兒用剪貼、塗畫等方法制作圖畫,佈置成“民俗風”畫廊。

閲讀區:

1.收集各民間節日的相關圖片與書籍,製作中國民俗手冊。

2.提供故事圖書和圖片,鼓勵孩子翻閲圖書並講述故事。

3.錄製一些關於我國民俗的故事,讓孩子傾聽、瞭解,激發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幼兒園》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和體驗盲人生活的不容易和困難。

2、激發幼兒尊重、愛護、幫助殘疾人的美好情感,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絲巾若干條、關於盲人的圖片和視頻、遊戲用的道具。

【活動過程】

一、引題。

1、教師出示絲巾,幼兒帶上絲巾,感受黑暗的世界。

師:小朋友們,請到這邊來。請你摸一摸,你摸到了什麼?請你用一用摸到的東西。(教師聲音引導)

2、幼兒聽教師的口令完成簡單的動作。

師:當你蒙着眼睛的時候,你感覺怎樣?你是怎麼找到老師的?蒙着眼睛的時候,你是怎麼找到桌子上面的東西?當做完這些事情的時候,你們有什麼樣的感覺?和平時做這些事情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小結:在我們生活中,有一羣眼睛看不見的盲人,他們只能通過聲音來辨別方向,只能通過手指觸摸來分辨物體,所以盲人的生活會有很多困難。

二、觀看視頻圖片。

1、觀看關於盲人的圖片,完整播放。

師:盲人的生活是怎樣的?

2、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

例如幼兒回答盲人走路需要導盲杖(出示相應的導盲杖圖片)

3、觀看幫助盲人的視頻。

師:我們可以怎麼幫助他們呢?老師這裏有一個幫助盲人的視頻,看一看視頻裏面的哥哥姐姐是怎麼幫助盲人的?(播放幫助盲人的視頻)

小結:盲人和我們一樣,我們都要去尊重他們,不能嘲笑他們。10月15日是國際助盲日,我們要關心他們幫助他們。在生活中,還有一些人和盲人一樣,生活很不方便需要我們的幫助。

4、觀看殘疾人照片。

(出示殘疾人的照片)

師:這些殘疾人生活很不方便,我們為這些殘疾人設計了很多公共設施來幫助他們。小朋友們,有哪些公共設施來幫助這些殘疾人呢?

(出示公共設施幫助殘疾人的照片。例如:腿不好的人設計了輪椅,聾啞人發明了手語等)

師:小朋友們,這些殘疾人,有一部分是天生殘疾的,有一部分是後天因為發生重大事故殘疾了。所以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的同時關愛這些殘疾人。雖然他們的身體殘疾了,但他們很勇敢堅強,值得我們來學習。(教師出示殘奧會上的照片)

三、愛心小天使。

1、幫助盲人

師:現在請一部分小朋友當盲人,一部分小朋友當愛心小天使幫助他們走到後面的椅子上,給他們講一講書本中的故事。(幼兒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小朋友們,你當盲人是什麼感覺?當愛心小天使幫助盲人有什麼樣的感覺?

2、互換角色

師:現在請小朋友互相換一換角色,愛心小天使幫助盲人送回教室吧。

【活動反思】

當課程改革進入到學校實踐時,新課程必須由教師通過一節節課、一次次活動來表達。殘疾人,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比較陌生,這是因為他們受生活空間的狹小和交際能力的有限所限制的。在短短的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形成對殘疾人的尊敬、理解、友愛的情感,學會關心,學會愛,樹立願意幫助殘疾人的意識是我在設計本堂課的教學會考慮的重點。圍饒這些目標,我做了以下設計:

一、體驗活動貫串課堂教學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時應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為了讓學生獲得殘疾人的一些難以身臨其境的生活中的不便,課前我設計了蒙上雙眼的遊戲,在學生無意識的狀態下體驗了盲人的生活,隨後又在學生們感受殘疾人身殘志堅是故事時,設計了用嘴寫字的活動,體驗了失去雙手的殘疾人寫出蒼盡有力的毛筆字的超額付出,而在第三個環節討論殘疾人生活中的不便後,又進行了單手穿衣、學啞語活動。我想:通過活動學生一定會獲得真實的感受。

二、教科書中圖例的選用和教材空白的填補

新教科書以圖為主,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展示內容。教科書中我着重選擇乙武洋匡的故事,之所以選擇他,是因為作為教師,我也打心底佩服他堅強的意志,樂觀的態度。所以,我又親自講述乙武洋匡的感人故事。用這個故事的主人翁形象去感染、教育學生。而桑蘭則做簡單的介紹。

與此同時,我充分運用網絡技術,搜查一些感人的圖片來輔助教學,以提高教學效率,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情感因素。如:盲人畫、聾啞姑娘的舞蹈、斷臂青年的篆刻及口書,還有第六屆殘疾人運動會的精彩畫面的選用,使教材的功能得以拓展。

三、以情動情,教學相長

教學的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師在不斷的師生交互的理解中重新認識,在看到學生道德面貌發生變化時,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課堂中,我設計了師生共學啞語這一環節,強調學生參與,保證主體地位。

情感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起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在設計教案時。我充分考慮情感因素,在展示圖片的過程中,在記錄感受的時候,在課堂的結尾,我充分利用了音樂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心靈感受,感受殘疾人的奮發向上,頑強拼搏,感受社會和諧,互相關愛的美好意境。

《幼兒園》教案篇4

設計意圖

新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新的一年的開端。大班幼兒對新年這個詞並不陌生,在活動開展前,我發現幼兒隨着年齡的變化,有了很多新年願望。為了讓孩子們體驗過新年的快樂,大膽地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新年祝福,能夠通過繪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新年願望,於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瞭解傳統節日新年的由來,知道過年的習俗。

2、能夠自己大膽完整表述,繪畫出自己的新年願望。

3、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熱鬧和喜慶的氛圍,樂意表達自己的祝福。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瞭解中國傳統節日新年的由來,知道過年的習俗。

活動難點:

能夠自己大膽完整表述,繪畫出自己的新年願望,樂意表達祝福。

活動準備

?春節的故事》、ppt圖片(傳統年畫、花燈、剪紙、對聯、紅燈籠、拜年等)、操作材料(信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律動《敲鑼打鼓放鞭炮》,激發幼兒興趣,引出主題過年

師:(1)我們先給所有的客人老師們打個招呼吧!我今天想給大家分享一首好聽的音樂。

(2)你們覺得剛才的音樂聽起來怎麼樣?像過年這種特別歡快的節日,我們就會聽到這種快樂的音樂,那你們喜歡過年嗎?

二、提問導入春節的故事

師:(1)小朋友們都喜歡過新年,那有誰知道我們為什麼要過年嗎?

(2)你們説得都很不錯,那現在我們一起去看看我們到底為什麼過年!

很久很久以前,一個村子裏的人們快快樂樂的生活着。可是有一天來了一頭怪獸,長着又尖又粗的大角,眼睛非常大。這頭怪獸的名字呀就叫做“年”。“年”到處亂跑,村子裏的豬、牛、馬、羊都被吃了,還傷了人,這時候有人發現了一個祕密,在門上貼上紅紙,掛上紅燈籠,在門口放鞭炮,年就會嚇得逃走。人們一代一代的傳下來,年一出現,就貼上紅紙,掛紅燈籠,放鞭炮,這就是過年。過年也叫過春節,它象徵着希望春天趕快到來,這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節日。”

小結:這就是年的由來,它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節日。

三、幼兒瞭解過年的習俗,感受過年的氛圍

師:原來過年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節日,那小朋友們,過年的時候我們會做些什麼事情來慶祝新年呢?請你用一句完整又好聽的話來告訴我們。

小結:

①貼對聯(這就是人們為了嚇走年獸貼的紅紙)

②包餃子

③掛紅燈籠。為什麼掛紅燈籠就有了一種喜慶的氣氛呢?

④互相拜年。

⑤放鞭炮。你放過鞭炮嗎?好玩嗎?

⑥貼年畫。年畫就是過年時張貼的畫,只有中國有。

⑦舞龍燈,舞獅子。“龍和獅子都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代表喜慶和吉祥”。

⑧剪紙(展示貼的窗花)

四、幼兒動手操作,給新年老人寫信,繪畫新年願望

(1)師:新年不僅要做這麼多有趣的事情,表達祝福也是必不可少的。新的一年又快到了,你有什麼新年願望想要告訴新年老人嗎?我們一起寫封信給新年老人吧!

(2)幼兒在老師準備好的信紙上繪畫新年願望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寫信格式收信人:畫新年老人的頭畫自己的願望寫信人:畫自己的頭或者自己的名字

五、分享展示幼兒作品並作點評

師:今天呀,我們知道了年的由來,感受了過年的快樂,還把自己的新年願望告訴了新年老人。在新年來臨之際,我們一起對我們所有的客人老師們説一句新年快樂吧!

活動延伸:

將畫有新年願望的信進行一定的裝飾,展示到主題牆。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中,老師通過聲情並茂的故事講述讓幼兒對年的來歷有了一定的認識,吸引了幼兒興趣,並引導幼兒大膽地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新年祝福,學會了一些常用的祝福語。在最後的環節,創設了新奇有趣的場景,幼兒通過書信的方式將新年願望告知新年老人,不僅表達了願望也鞏固瞭如何寫信的正確格式。整個活動中,幼兒的參與度十分高,氛圍恰好!

《幼兒園》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瞭解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並能進行垃圾分類。

2、樹立環保意識,養成分類處理垃圾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視頻、課件、幼兒收集的生活垃圾等等

活動過程:

一、對比照片,瞭解垃圾是哪裏來的

二、結合圖片,認識垃圾箱上的標記

1、幼兒討論:如何清理公園的垃圾

2、結合圖片,認識垃圾箱上的標記

3、播放視頻,瞭解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

4、幼兒討論,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垃圾

5、教師小結,垃圾分類擺放的好處

三、電腦遊戲、操作活動,進行垃圾分類

1、電腦遊戲,幼兒判斷哪些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

2.幼兒分散操作送垃圾

3、師生一起檢查講評幼兒垃圾分類情況

四、談話小結,進行教育

鼓勵幼兒在平時養成良好的習慣,能進行垃圾分類

延伸活動:可回收垃圾經過人們處理還是有用的,人們怎麼處理這些可回收垃圾,請大家回去查一查,把你知道的處理垃圾的知識告訴大家。

《幼兒園》教案篇6

設計背景

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製作玩具,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活動。增強環保意識。

活動目標

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培養手工製作的興趣。

重點難點

用那些材料可以製作小輪船的哪一部分,嘗試了很多材料,最後才找出了自己認為最合適的材料,在製作過程中幼兒雖然經歷了一次次的失敗,但他們的思維一直處於活躍的狀態,迸發出了探索的激情並獲得成功的體驗,幼兒在與感興趣的內容和材料的互動中發現問題、進行探索、動手操作、討論交流,親歷製作的過程,幼兒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活動準備

小瓶蓋,剪刀,繪畫紙,硬紙,粘紙,雙面膠等製作流程圖。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課題。

師:你們見過小汽車嗎?它是什麼樣子的?

幼兒:小烏龜有四輪,一個方向盤,一個旗

師:你們想不想自己製作一隻小汽車?

2、出示材料,讓幼兒探討。

師:老師這邊準備了很多的東西,你們看看它們能做小汽車的哪一部分?

3、教師出示製作流程圖,激發幼兒製作的興趣。小朋友都想到了很多的辦法制作小汽車,現在老師這裏有幾張製作小汽車的圖,請你們看着上面的圖示選擇自己喜歡的,合適的材料進行製作,好嗎?

4、幼兒自己製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5、大部分幼兒完成了作品後,教師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製作的小汽車並進行評價。

6、幼兒互相欣賞作品。

教學反思

孩子的能力總有強差之別,但在我們老師的眼裏、臉上孩子都是能人,都是探究者、成功者。從以上過程中不難發現,孩子為了證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他必須帶着問題進行研究,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假設和驗證中,孩子的思維在不斷地發展,科學的方法、科學的態度也隨之養成。

幼兒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在所難免,作為教師應該去判斷每個幼兒忍受挫折的限度,當幼兒反覆失敗時,適時加以介入幫助、點撥,幫助他們縮短失誤的過程,才會不導致幼兒的探究興趣和積極性的消失。

幼兒是天真好動的,他們對周圍的一切都是那麼新奇,他們就象一個“小小的哥倫布”,每天都在發現着“新大陸”,他們用自己的眼睛、雙手,探索着自然的奧祕、科學的神奇,建構着那一個個讓他們魂牽夢縈的問題。這種好奇與探究,是兒童的天性,那麼,作為教師就要保護兒童的探究慾望,引發他們進行“多解”地操作與思考,給予幼兒及時的鼓勵與讚揚,使幼兒的自信越來越強。

《幼兒園》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利用提供的材料,通過灌、扎、畫等方法制作出各種自己喜歡的草頭娃娃。

2.體驗親子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鋸木屑、草種、透明絲襪、細繩、紙杯和油性彩筆、剪刀。

活動過程:

一、引導興趣

教師出示長滿綠草的草頭娃娃給幼兒欣賞:小朋友,今天我們班裏來了—位神祕的客人,她是誰呢?(教師出示草頭娃娃)她長得什麼樣子?用什麼做的呢?願意和爸爸媽媽—起學做草頭娃娃嗎?

二、講解制作步驟

1.根據造型的需要在絲襪裏灌入一些草種,然後將鋸木屑裝滿絲襪用細繩紮緊。(注意將草种放在娃娃頭頂的位置)

2.利用細繩將裝有草種和鋸木屑的絲襪扎出造型。如:扎出兩隻耳朵、一個鼻子,或扎出身體等。

3.用油性水彩筆給草頭娃娃畫上眼睛、鼻子、嘴巴、頭髮或身體的花紋等。

4.用水將製作完成的草頭娃娃澆透後,擺放在大小適合的容器如紙杯、盤子裏面。提醒幼兒注意不能用水浸泡,只要將草頭娃娃澆透水,這樣過幾天就會長出綠油油的“頭髮”了。

三、親子合作

請家長和幼兒共同製作,可根據個人喜歡製作不同的草頭娃娃如熊娃娃、鴨娃娃等。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創作。

四、展示作品

教師將幼兒製作的草頭娃娃在手工區展示,讓幼兒體驗親子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動延伸:

請幼兒為自己的草頭娃娃澆水並做好觀察記錄,從而瞭解種子發芽的過程。

《幼兒園》教案篇8

?詠鵝》教案

實驗三小米文婭 教材簡析:

?詠鵝》是我國唐代詩人駱賓王7歲時的作品。全詩共四句,分別寫鵝的樣子、游水時美麗的外形和輕盈的動作,表達了詩人對鵝的喜愛之情。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閲讀”放在閲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條。一年級的閲讀教學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並感受閲讀的興趣”作為起步階段閲讀教學的第一要求,採取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把讀書當成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閲讀的樂趣。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會寫4個字。

2、能力目標:指導學生能按照詩的節拍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誦讀課文,自主積累古詩。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欣賞鵝的形象、顏色、姿態,感受鵝的美好形象,使學生產生對鵝的喜愛之情,受到美的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準備: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一、讀一讀,説一説,感知古詩大意。

1、引趣導讀。

①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新朋友,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請你們先猜個謎語,猜對了,它就會跟大家見面。(謎語:頭戴一頂紅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腳登一雙紅鞋子,唱着歌兒伸脖子) (設計意圖:猜謎語是低年級學生最喜歡的語文活動,本課以猜謎語作為開頭,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②師:你們是怎麼猜出來的?

③師:你們説得真棒!唐朝的時候,有位大詩人叫駱賓王,他從小就喜歡小動物,有一天,他到池塘邊散步,看到鵝在水中游泳唱歌,他非常高興,就寫下了一首詩,這首詩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古詩《詠鵝》。(板書課題,讀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簡介作者遷移興趣,引入自讀古詩)

2、感知詩意。

①播放課件。 ②師:同學們,這首詩所寫的內容就是這幅圖畫,請大家一邊看一邊想: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③師:古詩是怎樣描寫這幅畫的?

④師:誰能完整地把你看到的、聽到的畫面連成幾句話? (設計意圖:藉助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視覺、聽覺感受,形象感知詩中描繪的景色,從而讓學生進入古詩所描繪的情境中。這樣

,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為後面各環節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二、讀一讀,聽一聽,感知古詩韻律。 ①師:讀好一首古詩,必須讀出節拍,讀出重音,讀出感情。請大家先讀一讀,然後把你認為自己讀得最好的一行詩、一句詩或整首詩讀給同桌聽。 ②師:大家想不想聽老師把整首古詩讀一遍呢?

③師:老師讀得好不好?相信你們也能讀得這麼好。請大家自己練習讀。 ④全班同學有節奏地朗讀。

⑤比賽讀。

⑥師:誰有信心讀好這首古詩?

(設計意圖:每一首古詩都有一定的韻律節拍。只有按其韻律節拍朗讀,才能在讀中再現意境,體驗情趣。但剛學古詩的一年級國小生不懂這些,*老師的講解很難收到理想的效果。因而讓學生從聽中感悟,從模仿練讀中得到自悟。)

三、讀一讀、演一演、畫一畫,領悟古詩情趣。

①欣賞動聽的歌曲和美麗的畫面。 ②師:欣賞完以後,你們覺得大白鵝可愛嗎?你們喜歡嗎?駱賓王喜歡大白鵝,就寫下了這首詩。那你們想用什麼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大白鵝的喜愛呢?比如畫一隻美麗的大白鵝、背誦有關鵝的兒歌、跳天鵝舞、講鵝的故事等等。請同學們先在小組內練習,然後各小組派代表上台表演。 (設計意圖:在學生讀一讀、説一説、演一演、畫一畫、記一記的整個學習活動中,時時體現出學生自主的實踐活動。伴隨着學生的活動,教師適時調控,使學

生的身心始終處在高度的興奮和激動之中。

教後反思:

學生入學以來,第一次接觸的詩歌是第3單元中的《山村》,本課是學生第二次學習古詩。《詠鵝》這首詩歌語言簡練,意思淺顯,給孩童展現了一幅活潑生動美麗的畫面。詩歌本身就是一幅優美的圖畫,只是這種圖畫是通過凝練的文字構成的。詩文給人以無限美好的遐想,能夠對孩子進行美好情感的薰陶。為了使學生能夠了解詩句的大致意思,激發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我做了以下探討,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用圖激趣,讓學生徜徉在優美情景中。

柳條飛舞,帶着春的期盼躍入我們的眼簾,飛灑一片綠色於池中。綠綠的湖水盪漾着清波漣漪,搖碎了宛如綠寶石一樣的湖面,搖出片片鱗光。湖中白鵝曲項高歌,紅掌撥動綠波,雪白的羽毛映襯綠波,顯得那樣清美,快樂活潑。如詩的畫面,如畫的詩歌卻是一個只有七歲的“神童”創作的,這更能激發起孩子們的學習願望。

於是,開課的時候,我先是讓學生複習前面學過的六個單韻母,然後以開心的導語將孩子引入本課的學習:“這六個單韻母寶寶十分感謝您們,要帶您們一起去欣賞一幅美麗的畫面。”接着,我就出示本課詩歌的配圖,引導學生觀察。

當我出示這幅圖的時候,孩子們被眼前美麗的畫面驚呆了,都不禁發出“哇,太美了!”的讚歎聲。接着我問到:“你覺得畫面中的什麼最美呢?”孩子們暢所欲言,將自己看到的景色一一列舉,然後我將孩子們描繪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進行修飾組織,變成一段話,讓孩子看着圖,聽着我如詩的介紹,一個個聽得入神,彷彿陶醉在了畫中。這個環節讓孩子的情感充分地調動了起來,為下一步的學習鋪墊了情感基礎,讓孩子迫不及待地進入到詩歌的情景當中。

二、反覆吟誦,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古體詩的藝術魅力在於本身的凝練和貫穿字裏行間的和諧之美。我國傳統的啟蒙教育基本以教讀兒歌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因而,詩歌教學要利用詩歌的音韻美來對孩子進行文化的薰陶,讓孩子感受詩歌的意境美,情感美,節奏美。

但是,入學後的詩歌教學這是第二次,孩子們還根本不瞭解詩歌的節奏和音韻,因而,通過範讀,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能夠讓孩子在美妙的音韻和節奏中享受着詩歌學習所帶來的快樂。於是,我在引導學生初讀的時候,首先讓孩子認真聽老師的第一遍朗讀,要求是聽準字音。因為聽讀識字仍然是目前孩子們識字方法中的重中之重。接着,再讓孩子們來聽老師讀,這次讀是讓孩子們注意聽清老師的節奏,通過這樣有層次的讀,不僅使學生能夠讀準詩歌的字音,還能夠讀出詩歌的節奏。

三、感情朗讀,學習體味詩歌的意境美。

課標要求一年級學生的詩歌教學只是瞭解詩歌大意,重點是通過反覆吟誦,在誦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在誦讀中初步感知詩歌大意,在誦讀中識字識詞,熟讀成誦積累詩歌。為了不拔高要求又要達到能夠讓學生對詩歌有個簡單的瞭解,於是,我利用了詩歌的配圖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然後對應着詩歌讓孩子吟誦,吟誦出詩的味道,吟誦出對詩歌的理解。

在引導學生讀出對詩歌的理解的時候,我抓住了表示色彩的詞語“白毛”“綠水”“紅掌”“清波”讓學生感受到因色彩而帶來的畫面的明朗和優美。我的思考:

1、還有一部分學生的唱讀較為嚴重,這説明平時我的教學對學生朗讀的指導還不夠到位,應該加強教師的示範朗讀,注重讓學生學會傾聽,在傾聽中感受老師的語速,從而有效改變唱讀情況。2、仍然有一部分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是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是聽課習慣不好?是形式較為單一?我的教學應該關注這部分的學習狀態,否則這節課對他們來説將留下空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