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大班美術教案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6.87K

教案是老師為了更有力把握知識點提早整理的書面表達,教案在制訂的過程中,我們肯定要注意聯繫實際。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剪紙大班美術教案5篇,感謝您的參閲。

剪紙大班美術教案5篇

國中美術教案1

一、教材分析

依據課程標準基本理念,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以形寫神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以及“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教學活動建議,教材以形寫神圍繞中國傳統人物畫“以形寫神”的藝術特點,通過欣賞作品、學習技法和嘗試水墨人物畫表現幾個方面設置教學活動,旨在使學生在學習和了解中國畫表現技法的同時領略祖國文化獨特的精神風貌。

針對作品中人物的神情姿態的表現和水墨技法的運用,為教學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引發學生對傳統繪畫的關注和思考,通過欣賞教學使學生感受和理解人物畫作品的表現方法和特點。

在人物畫作品的欣賞感受中,對人物畫的立意、造型和筆墨表現進行分析,並做出相關的提示,為嘗試表現的教學活動提供指導。嘗試表現從臨摹開始,教材為學習提出了技法和情感兩個方面的要求。臨摹學習適合學生的不同特點和水平,避免了空洞的技法理論學習。圍繞人物畫的主題表現展開,通過作品提示,從提取素材、表現典型、環境渲染以及人物性格、內心世界的刻畫等方面闡述了創作表現方法。“活動二”的學習任務是:以成語故事、神話故事或歷史故事中的人物為素材嘗試表現,為學生提供綜合運用知識的途徑。

“資料庫”:介紹傳統繪畫理論和有關知識,幫助學生了解傳統人物畫的歷史淵源。

“學習大空間”:介紹工筆畫知識,引發學生產生進一步完整地瞭解中國傳統繪畫的興趣。

通過學習,學生對中國傳統人物畫“以形寫神”的藝術特點有一定的瞭解,能夠使用中國畫的工具、材料表現簡單的人物,並通過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現意境,傳達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

瞭解中國傳統人物畫“以形寫神”的藝術特點,感受祖國文化獨特的精神風貌;

學習運用水墨人物畫的基本技法,嘗試表現簡單的人物,並通過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現意境,傳達思想感情。

三、教學思路

1.教學題材

葉淺予的作品《藏族舞蹈》運用純熟的線條,勾畫出靈動的舞蹈動作。中國畫表現人物要求一氣呵成,所以對人物造型的準確、深刻理解便成為水墨人物畫的基礎。使學生理解造型基礎的重要性,懂得“胸有成竹”在中國畫表現中的意義。

韓羽的作品《戲劇人物》運用潑墨技法,表現了舞台上的張飛剛毅、憨直的藝術形象,造型誇張,氣勢非凡。墨色濃厚蒼潤,用筆灑脱飛揚。墨色的變化是中國畫的重要特點,注意引導學生在嘗試學習中仔細觀察水墨在宣紙上的變化,感受和體會墨色的不同層次。

分析梁楷的作品《太白行吟圖》,瞭解寫意畫的特點,感受線條的輕重、疾澀、虛實、強弱以及流暢的運筆,轉折頓挫;墨色隨着線的流動產生濃淡乾濕的變化呈現出的豐富效果;微睜雙目、喃喃吟頌的面部表情,以及簡約造型中空白的處理,體會詩人沉浸在無際的冥想之中的心境。

“活動一”設置了讀畫、臨畫的學習任務,併為此選擇了其他人物畫作品。這一部分的學習材料以有趣的人物造型、簡潔的筆墨方法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參考。讓學生通過讀畫細心品味人物畫作品所表現的意境、人物造型方法和筆墨運用特點,通過臨摹學習體會人物造型和用筆用墨的方法。

“活動二”圍繞一定主題的人物畫創作而設置。教材選用了《學步》和《相馬圖》兩幅作品作為範式,從人物刻畫、環境渲染和道具安排等方面做出提示,也可以作為臨摹範本使用。

2.教學組織

教學準備以演示和作業用的國畫工具以及欣賞圖片或多媒體課件為主。多媒體課件應考慮提供放大的作品局部畫面;演示和作業用的工具應保持一致,以便學生模仿。作業用紙的尺寸應適合在課桌上使用,可以考慮選用浸染程度不大的皮紙。課堂組織形式仍舊以單獨作業為主。教學過程中注意習慣的培養,對工具的擺放、使用以及衞生事項做出具體要求,如注意筆洗的擺放;用手指捏擠去除毛筆多餘的水分,不要隨便亂甩等等。

3.教學策略

根據教材活動設置,安排兩個課時教學。第一課時通過欣賞活動和臨摹嘗試,瞭解中國傳統人物畫“以形寫神”的藝術特點,學習用水墨表現簡單的人物。第二課時運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嘗試表現人物,並通過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現意境,傳達思想感情。

欣賞導入,圍繞教材提供的圖片提出問題,從整體感受線條的表現特點、水墨效果、構圖安排和細節刻畫等方面入手,引導學生展開討論,逐步深入地探究人物神態的表現、情感的抒發和作品所表達的意境。

嘗試即興水墨表現:在宣紙上畫人物,在同學的作品中進行比較,談一談表現的目的;試一試將作品與題材、性格對號,進一步體會筆墨與情感的聯繫。

在欣賞和分析作品的活動中,始終要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上,以他們的角度判斷答案的合理性,並給予積極的評價。穿插筆墨的練習,通過教師演示和學生臨摹,切身體驗用水墨畫人物的過程,並讓學生交談感受。欣賞、分析《太白行吟圖》,對比其他作品,分析人物動態塑造、身份舉止的表現以及關聯繪畫主題表現的其他問題,舉一反三、學以致用。歸納要點,對教學做出評價,結束這一課時的教學。

第二課時進行人物畫創作,以成語故事、神話故事或歷史故事中的人物為素材,參考課本列舉的不同形式的人物畫作品,嘗試水墨人物畫的表現。首先複習上節課歸納的要點,讓個別學生簡短講解自己的創作意圖,瞭解學生的創作思路並給予必要的指導,由此啟發更多的同學。通過對課本中的若干範圖的分析,幫助學生理解人物畫的創作過程。啟迪他們在平凡而廣泛的選材中開掘深意,圍繞主題刻畫人物。注意利用人物的衣着打扮,呈現事件中必不可少的環境、道具,省去多餘的羅列。在創作過程中,隨時展示學生作品並予評價和輔導。

4.教學評價

評價的範圍可以是理解水平和繪畫技能等多方面的,這樣做能夠鼓勵和肯定學生在不同方面的獲得。採用自評和互評的評價方法,通過各方面的比較,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從理解中國畫人物的神態和意境、運用水墨工具進行人物畫表現等方面對學習做出評價。

熟練地掌握水墨技法非一日之功,也不是本單元的直接目標,作業不需強求形似,重在通過嘗試體會感受,評價指標在這方面應該有所側重。

四、教學選擇

嘗試和體驗是瞭解傳統技法的最好方法。傳統人物畫的學習同樣講究程式技法,人物造型、線描技法以及筆墨運用缺一不可,如果一一道來,既不可能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也不可能為廣大學生接受。臨摹乃是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歷代繼承發揚國畫傳統的重要途徑。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同時要適度把握評價標準,重在對傳統繪畫的認識瞭解。

臨摹的方法有多種,如局部臨摹;摹寫鉛筆稿,再用水墨勾畫;模仿筆墨畫法等等,可以由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

五、教學建議

1.關於教材處理的建議

中國畫人物的神態是通過各個方面表現的,包括人物動態、構圖、筆墨以及細節的處理、環境、道具的烘托與陪襯。教材選擇的圖片都各有側重,教學中可以分門別類加以使用。

欣賞內容貫穿於始終,教材關於作品的描述可以視為提示,具有導向的作用,可以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發揮。

技法的學習以臨摹為主,即使是表現主題的習作,也可以藉助臨摹完成,除教材提供的作品外,可以讓學生自己蒐集。

2.關於教學情境創設的建議

感受人物內心活動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藏族舞蹈》通過動態造型表現熱烈的情緒,用藏族舞蹈的影片資料可以烘托氣氛;《戲劇人物》用闊筆潑墨的手法,表現張飛的憨直魯莽,用戲劇影片資料可以幫助學生轉換這一感受;可以結合詩詞幫助學生感受李白吟詩的神態等等。

畫面效果的感受結合表現方法分析,也是幫助學生進入情境的重要途徑。啟發學生描述自己的感受,有助於體會作品表現的意境,理解作品傳達的情感。

3.關於教學方法靈活運用的建議

欣賞的內容應建立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講解抽象的筆墨形式時,儘可能地採用學生能夠理解的方式,如:用什麼樣的筆墨方法表現張飛、李逵、鍾馗等個性張揚的人物;用什麼樣的筆墨方法表現仕女、楊柳等等。通過不同的例證,讓學生貼切地理解筆墨運用和情感表現的關係。

筆墨練習重在體驗和感受,如:中鋒運筆和側鋒運筆所產生的效果;流暢的線條和疾澀的線條所表達的不同感受;墨色的濃、淡、幹、濕在紙面上產生的層次等等,通過經驗的積累加深對中國畫的理解。

人物畫創作首先要理解所畫的人物,在選擇創作題材的同時,自然考慮到表現方法。另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各種想法,避免公式化的表現。

4.關於教學媒材和教學手段擇優使用的建議

教師的直接演示是其他媒體無法替代的,在技法學習環節中至關重要。教師根據自身的專業水平,可以選擇不同的演示內容。如不同的運筆產生的效果,水墨在宣紙上的變化等完全可以做到。能給學生留下深刻影響的演示,在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

5.關於採納不同教學組織形式的建議

為激發學生興趣,可以考慮採用小組分工畫成語故事組畫的活動形式。

6.關於學習指導方法和學習小竅門的建議

教學中的細節往往對學生產生永久的影響,諸如執筆運筆的方法、毛筆中不同濃淡水墨的分配、宣紙特性的把握等等,都是演示和輔導時需要注意的內容。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對某一細節有所感悟,也是很好的收穫。

細心揣摩作品中的人物,我們會發現,中國畫為了表現主題,往往對人物神態進行誇張,如果能在一幅作品中抓住被誇張的關鍵所在,即能夠較容易地領悟畫家的表現意圖和觀察方法,同時,我們會發現其他人物畫中也有類似手段。

六、教學資料

梁楷南宋畫家。生卒年不詳。原籍東平(今山東省東平縣),為人豪宕不羈,嗜酒自樂,曾把皇帝賜給的金帶掛於院內,不受而去。由於他豪放的個性和作風,故有“樑風(瘋)子”的別號。梁楷善畫人物、山水、佛道、鬼神、花鳥,繪畫風格多樣而有變化。他的繪畫對後來元明清的文人畫,甚至日本室町時代的繪畫都產生過不同程度的影響。

李可染(1907~1989)中國現代畫家,以山水畫著稱。他的寫意人物畫下筆疾速,動態微妙,形象誇張但不醜化,樸質卻不古拙,富於詼諧、機智特色和生活情趣。

關良(1900~1986)中國現代畫家、藝術教育家。擅長中國畫、油畫。他以中國水墨畫表現中國戲劇人物,創水墨戲劇人物畫,以新穎別緻的筆墨,獨步畫壇。

葉淺予中國現代漫畫家、中國畫家。葉淺予的中國畫?薰主要靠自學?薰曾一度從師張大千。畫風工細,有裝飾味,作品富有時代精神。

韓羽中國現代漫畫家、中國畫家,動畫片《三個和尚》的主要作者。

盧沉(1935—)中國現代畫家,主張融合中西之長,在現代藝術思維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創造,走水墨畫現代化之路。作品或取自歷史題材,或將日常生活所見、所思,賦之於畫,畫風多變,時有新意。

周思聰(1939—1996)中國現代畫家。中國女性畫家中德藝雙馨的出色代表,作品在平凡的人物中開掘更深沉的精神內涵。

國中美術教案2

教學目的:

通過筆筒造型的製作,培養學生的設計及精工製作的能力。

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課前收集方形或圓形的廢包裝盒,並折開研究其展開的圖形,領悟盒子設計成型的過程。

2、備好白板紙、膠水、顏色、尺、剪刀、小刀等用品。

3、教師備演示用材料。

教學過程:

第一節

一、讓學生觀賞課本中的學生作品“筆筒”,並説説筆筒的形狀和功能。

二、教師對課本上的作品作簡要的分析:形狀、組合特點、色彩圖案的美化組合。

三、教師講解設計製作方法:

製作前首先考慮要製作的整體形狀及輔助部分的功能等。

可先畫出整體造型設計草圖,主體設計後,還須要設計好小的附件。教師邊講解邊出示各部件。

四、學生作業:

根據整體設計,畫出各部件的展開圖,按圖剪折並粘合成筆簡“零件”,待第二節組裝。

第二節

一、在第一節課粘合好的“零件”上,畫上裝飾紋樣。

二、設色塗色。

設色方法有兩種:

1、以兩種複色色彩配置,要講究明度的差別,形成淡雅的色彩美;

2、塗上對比強烈的原色、間色。形成鮮豔活潑的美。如以線條裝飾,則要注意線的疏密粗細排列的形式美,不宜變化太多。

三、組裝粘合完成。

四、講評。

春節禮品(記憶畫)

教學目的:

1、通過描繪豐富多彩、造型優美的“春節禮品”。鞏固色彩知識,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感情。

2、用記憶手法表現物象,提高兒童繪畫能力。

課前準備:

回憶春節時家中的禮品,考慮選擇哪些禮品作畫。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漫談春節最快樂的一件事。

2、過節前,各自家裏有什麼準備工作?

二、新課:

觀賞課本中的彩圖和學生作品,請2—3名學生談談他們家中有特色的春節禮物,以引導全體學生抓住特色,共同記憶思考。

三、示範:

1、教師引導學生選擇三五件能表現春節氣氛,又能大小配合適當,便於處理畫面構圖的禮品作為繪畫對象。

2、學生討論如何運用色彩。

3、教師小結:色彩的運用以紅、橙、黃等暖色調為主,以藍、綠等冷色調的原色、間色、複色配合使用,使主色調更突出、鮮豔、明快。

四、學生作業:

以各自家裏備辦的春節禮品為題材,選擇自己喜歡的,有特色的禮品,畫一幅色彩畫。

五、講評。

國中美術教案3

【摘要】

本課以謎語導入,以“筆筒博覽會”貫穿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學生通過自己的奇思妙想設計筆筒,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

自主探究合作解疑創新設計鑑賞評價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及作用

1.教材編寫使學生初步瞭解古代筆筒文化,瞭解現代筆筒豐富多彩的樣式學會用剪貼、繪製等方法裝飾筆筒。

2.學生通過觀察帶來的筆筒實物,從形狀、內部構造、顏色和圖案、用途等多方面瞭解生活中千姿百態的筆筒,體會藝術在生活中的運用。通過學習,學生學會巧妙地運用塑料瓶、紙盒等材料,製作出實用的、設計新穎的筆筒。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目標

1.學習利用各種廢舊材料製作筆筒,師生共同關注瓶筒的多種造型及如何利用彩色紙對瓶筒進行美化裝飾。

2.學會用彩色紙剪貼的方法裝飾筒形。

教學重點、難點

1.用廢舊材料製作、裝飾實用的筆筒。

2.裝飾設計的美感與創新。

【學情分析】

本課屬於“設計應用”領域。通過以往的教學我發現孩子們非常喜歡用廢舊物做手工,通過感官體驗各種媒材、工具的特性,運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嘗試簡單的組合和裝飾,體驗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發現設計、製作的方法,學生在嘗試操作過程中不斷地動腦,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交流,不斷地找到新的方法進而解決問題。

【教學策略】

本課的課題是《做筆筒》,我結合教學環節將課題調整為《筆筒博覽會》,更加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作熱情。本課教學以自編謎語(桌上有個大肚婆,彩色鉛筆裝滿它;形態各異巧裝飾,學習寫作需要它——筆筒)作為導入,以“筆筒博覽會”作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學,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激發學生通過自己的奇思妙想,親自動手設計筆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謎語:桌上有個大肚婆,彩色鉛筆裝滿它;形態各異巧裝飾,學習寫作需要它。

學生預設:筆筒。

(設計意圖:謎語導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揭示課題。)

2.出示課題:筆筒博覽會

老師希望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奇思妙想,動手設計一個筆筒,在這個博覽會上大家共同來學習、欣賞。

二、探究學習

1.考一考筆筒小知識

①筆筒的用途。②筆筒的材料。③筆筒的外形。

學生展示課前準備好的筆筒實物,介紹材料、外形、圖案與特別之處。

(設計意圖:促進學生交流,瞭解有關筆筒的相關知識,拓展視野。)

2.介紹筆筒的歷史

古代的文人雅士們把書桌上的筆、墨、紙、硯、稱為“文房四寶”,而書桌上的第五寶就是筆筒了,它也有很悠久的歷史,早在明清時代已經盛行。古代能工巧匠的傑出創造為世人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筆筒作品,它們大多是瓷製品,也有用玉、竹、木雕刻而成的。它們的形態各異,花紋也各不相同。

(設計意圖:瞭解有關筆筒的歷史文化,豐富學生知識。)

3.尋找製作材料

你覺得筆筒的主體可以用什麼來做?你在身邊找到了哪些廢舊材料可以進行製作?

學生預設:捲紙芯、奶盒、塑料瓶、薯片盒……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科學利用身邊的廢舊物品,養成廢物利用的好習慣。)

4.欣賞作品

師:那麼如何利用這些廢舊物品製作漂亮的筆筒,變廢為寶呢?

展示圖片,學生選擇感興趣的進行描述與講解。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培養學生的賞析能力。)

5.學生利用實物合作演示製作方法,糾正錯例

(1)如何用手工紙包裝主體?

(2)如何能製作出立體的效果?

(3)如何進行組合?如何加底?

(4)裝飾彩條不規矩如何進行修剪?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來解決教學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6.思維拓展、疑難解答

(1)你想設計一個什麼樣的筆筒?它有什麼特點?

(2)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老師和同學共同解決。

(設計意圖:學生交流感想,相互激發創作靈感。提出質疑,師生共同解決,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創作實踐

學生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一個有特色的筆筒。

(設計意圖:明確作業任務,鼓勵學生創新設計,提高動手實踐能力。)

四、作品展評

1.學生將設計製作好的筆筒放在博覽會的展台上。

2.自評與互評:

(1)介紹自己設計的筆筒的最滿意的地方?

(2)説一説你認為最有特點的筆筒,特別的地方是什麼?

(設計意圖:學生評價是互學的過程,在相互借鑑中提高設計與創作能力。)

五、課堂延伸

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可以變廢為寶的物品,需要我們去發現、去創造,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更有趣!

(展示瓶人作品)

六、課後反思

本課教學以自編謎語作為導入,以“筆筒博覽會”作為主線貫穿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通過自己的奇思妙想,動手設計筆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

在“考一考”環節中,説説筆筒的用途、材料、外形,並展示筆筒實物直觀的進行講解與描述,挖掘學生的已有知識。探究筆筒製作材料過程中,鼓勵學生科學利用身邊的廢舊物品,養成廢物利用的好習慣,如:捲紙芯、奶盒、塑料瓶、薯片盒……教師展示作品圖片,學生帶着問題研究筆筒的製作方法,通過對比賞析,引導學生分析不同的製作方法,如:彩色紙包裝、粘貼立體人物或動物的五官、組合粘貼、製作系列筆筒……多角度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鼓勵學生的個性展現。

本課的教學亮點是教師提出了幾個製作中出現的困惑,尋求學生來幫助解決:

①如何用手工紙包裝主體?

②如何能製作出立體的效果?

③如何進行組合?如何加底?

④裝飾彩條不規矩如何進行修剪?以疑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地到前面來展示,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演示並講解,有效解決了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探究氛圍濃厚。

在作品展評環節中,教師為學生搭建了博覽會展台,能更加充分的展示學生的作品,為課堂又增加了一份精彩。鼓勵學生大膽自由的到前面來,説説自己作品最滿意的地方與發現其他作品中的優點,與夥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課堂延伸的目的是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廢舊物品不僅能製作筆筒,還能製作其他奇妙的事物,鼓勵學生不斷地發現,不斷地創造……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不斷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性的課堂教學環境,以寬廣的教學環境和靈活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合作探究。

國中美術教案4

一、教材分析 小區

小區是人們生活聚居場所,是社會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區域。國中美術教案9年級下:04課小區小區的規劃、建設不僅體現了人們對歷史文化的懷戀、對現實美好生活的不斷完善,小區更是對未來的理想的不懈追求。依據課程標準的精神,國中美術教案9年級下:04課小區以及綜合·探索領域的具體要求,本單元的課程為教育學生關注小區環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造。幫助學生認識美術與生活的密切關係,提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美好生活。

教材首先從小區的自然環境、地理、經濟和人文等方面提供學生思考的空間。以小區的照片引領學生進入教學情境,從平面示意圖的表現進一步有序地引導學生展開學習的空間,住宅、學校、古建築等從小區的區域劃分、建築的不同功能到人文情懷的滲入,為教學提供了相關素材。

學習活動的設置以為小區命名的活動形式展開,從對小區的整體認識出發,用簡潔的形象,明確地表現小區的特徵,為後續的學習活動確定主題。通過小組協作的形式進行社會考察,討論研究小區的現狀和發展,設計規劃方案。教材以詳細的圖文資料,為選題、設計思路以及平面設計圖的繪製做出示範。最後,根據設計方案製作小區規劃模型,把設計思路付諸現實,以此完善體驗探究、創造的過程。

評價建議設置了具體的評價指標,對學習活動的開展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資料庫提供了有關環境設計的專業知識,吸引學生對未知領域的關注。

學習大空間就鄉村規劃、城市公共設施等方面提供了選題與素材,激發學生關注更為廣泛的空間。

二、教學目標

學會平面規劃示意圖的繪製方法,掌握規劃模型基本的製作方法,並運用於規劃設計。

能夠和同學互助合作,共同完成規劃設計和製作等學習任務。

能夠了解所在居民小區的規劃和功能以及人文背景,更加關心和愛護生活環境。

三、教學思路

1.教學內容的確定

篇首小區景色的圖片用於教學導入,在教學中最好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小區的圖片和平面示意圖替代,使學生能夠將實地印象運用幹規劃設計與製作。

教材設置的未來小區的設計思路作為學習指南,從小區的整體佈局、美化以及文化特點的體現等方面提出要求,並列舉各種表現方法,為學習活動提供了範式和參考。教學中還可以考慮採用剪貼形式,用色塊表現,用局部圖片加以示意。

教材呈現的製作步驟為製作活動提供幫助,教學中需要加以演示説明。

對教學任務的要求可以參照“評價建議”中列舉的內容制定指標。

2.教學準備

有關小區的平面掛圖;小區的景觀及各種服務設施的照片資料(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準備影片資料,製作);繪製規劃圖的工具:圓規、直尺、三角板、鉛筆和色彩工具等;製作模型的各種材料:剪刀、小刀、膠水、海綿、泡沫塑料板、塑料片等。

3.教學策略

本課教學的主要目的在於通過學習活動引發學生對生活環境的關注,在更為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徵。設計規劃自己的生活環境,將想像與創意付諸表現,在探索實踐中加深對美術的認識。

教學策略的整體思路是設計小區名——規劃小區整體方案——製作小區模型。教師可以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教學重點有所選擇的側重。以團體活動形式開展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增進協作意識,由小集體到大社會的轉換更能使學生認識到人與社會的關係,只有積極創造、互相合作才能創造美好的生活。

第一課時可從設問的形式進入教學情境,“介紹你居『主的小區,它有什麼特點?還應增添什麼?理想的小區模式是怎樣的?畫出你家周圍的平面分佈圖……”帶領學生重新審視周邊的小區,從居住環境、交通、小區的設施如商店、學校、遊樂場所、綠化等方面討論。可以組織學生自我評價自己居住的社區,找出它的特色,並命名,展開教學。教師應該有意識強調小區的基本功能和規劃原則、注意事項,尤其是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是其中的重點。課後可佈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社會調查,瞭解現代社區建設的大體動態和最新理念。

第二課時就學生的社會調查展開討論,確立小區的主題應以人為本。小區的功能(住宅、交通、醫療、購物、休閒娛樂、消防治安等)、風格(建築、景觀、公共設施等)、文化(當地文化習俗、遺蹟、學校、廣場、公共場所等)都應該考慮進去。討論可採取競爭的方式進行,小組代表闡述調查結果,小組擬定的設計方案的重點是什麼?有什麼特色?結合教材設置的設計方案談一談人與自然、社會的依存關係。人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要求、考慮,小區為人們提供的應是功能齊全、設施完備、舒適的場所。同時還應強調小區的時代感、歷史與現代文化的交融和人的返璞歸真的享受。從自然景觀的協調、美感出發啟發按學生自己的理解去裝扮我們的家園。

通過範式展示和講解,幫助學生學習平面規劃圖的繪製方法,運用有關地圖的知識,瞭解比例、方位、圖例以及繪圖方法。設計圖示標誌,表現道路、綠化、學校、廣場、公共場所等。分組選擇不同方式(包括手繪和剪貼)進,行表現,繪製平面規劃圖。

第三課時製作小區模型。小組分工合作,根據已確定的小區方案,製作方案不必求全,只要求嘗試體驗過程和製作質量。選擇合適的工具和製作材料進行製作。各組的模型以表現小區局部區域為主,最後彙集為一個大模型。課堂的模型製作應力求簡潔、概括,注意整體的結構和佈局,注意造型與材料質感和色彩的協調。立體造型的點、線、面在模型中的綜合運用,材質運用中對於樹、房屋、草地、水池、道路、路燈等不同質地的表現都需在教學中強調出來。

教學評價不僅僅關注學生在活動中的製作結果,要以發展的眼光激勵想、確定階段,學生對生活環境的關注程度和積極參與的熱情與否;另一方面是製作階段對於結構、層次、空間、材質、色彩等構成因素的綜合運用能力的評價。可採用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的方式展開,可採用模型展覽的形式由學生暢所欲言地發表自己的觀點。

四、教學選擇

本課製作規劃模型的學習活動難度較大,所需工具材料、製作場地要求較高,佔用課時太長,實施教學有一定困難。可以考慮與學習大空間中公共設施的內容設計對換,將教學重點放在規劃設計圖上。

規劃設計圖的表現方法也可以多樣化,如我國古代的地圖就常採用繪畫方式,具體地點和完整佈局並茂,詳盡而生動。再如平面佈局與照片圖示結合的拼貼簡潔明瞭,也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五、教學建議

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是本課編寫所期望的目標。引導學生談一談自己的居住環境,通過日常生活中印象深刻的所見所聞,引起他們對小區環境的關注。如居住環境的新舊對比、住宅的造型和色彩、標誌性建築、綠化帶以及環境與心情等話題。收集學生在所居住的小區的留影,或拍攝他們熟悉的生活環境圖片用於教學,更能夠引起他們對課題的興趣。規劃圖製作之前,應該有一些草圖。通過小組成員的綜合優化,再繪製正稿,這樣做既可以提高作業質量,又能夠培養協作意識。

設置真實的設計用途,在平面圖上假設河流、湖泊或道路作為地形條件的限制,讓學生根據客觀條件進行設計,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也可以考慮以改變小區環境為題,通過調查繪製小區平面圖,通過討論對現有佈局進行改變,設計規劃新的小區佈局。

提示學生在作圖過程中運用幾何知識,諸如用圓規畫對稱圖形、等分圓周、中軸線的運用等等。規劃設計的教學範圖最好能夠呈現繪製過程。手繪掛圖運用剪貼方式,示範時逐步完成。也可以使用膠片分層演示。展示多種建築、樹木、花園、汽車等俯視圖,幫助學生感受特殊角度的圖形,有利於對平面圖的認識和理解。規劃模型的重點應呈現規劃佈局,房屋建築的造型要簡化。先用泡沫塑料切出簡單的幾何體,再稍作挖切即可。

泡沫材料的切割最好使用加熱的鋼絲,不僅切割效果好,而且比工具刀安全。切割台的製作需要一個木架、一根鋼絲和一台自耦變壓器,可以請物理老師協助解決。

材料的選用可根據當地的條件和代表當地特色的材質進行製作,就地取材,選用當地最常見的高粱梗、樹枝、石頭等進行製作。

國中美術教案5

教學目標:

初步瞭解標誌的設計構思與製作方法,同時提高品評鑑賞標誌的水平。

教學重點:

1、標誌的意義。

2、標誌的分類。

3、標誌的設計要素。

4、標誌的構思和製作過程。

難點:

設計並製作出具有獨創性、單純性、準確性和藝術獨特的標誌。

設疑提綱:

1、標誌的概念?

2、標誌的特徵?

3、標誌的作用?

4、標誌的顏色運用?

5、標誌的分類、按用途的不同可分幾種?

6、世界上的國旗中,除了中國國旗,有哪一面國旗讓你印象深刻?原因?

7、聯合國會徽的含義?

8、奧運會標誌以什麼造型為主?

9、中國銀行標誌的意義?

10、公益標誌的色彩特點?

11、構成標誌的方式有幾種?請列舉你所注意過哪些標誌符合上述方式?

教學程序:

1、作圖形印象測試。

2、評説測試結果。説明標誌的視覺性。

3、提出設疑提綱問題在1、2、3。

4、分組討論答案。

5、提問同學完成答案。

6、教師補充完善。

7、以建國飯廳為例,提問同學對標誌用色的看法,説明標誌用色的重要性。

8、解析太陽神標誌的意義。

9、提問同學提綱6、7。

10、分組討論8、9、10的問題。

11、分組抽查提問並補充完整。

12、提出問題11。

13、抽查同學回答

14、熟悉課本關於標誌的構思方面的內容。

15、講述標誌的製作過程。

16、課堂作業:分組設計本校學校標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