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音樂教案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9W

教案是教師衡量自己的一個標準,每一份教案設計都會有教學反思,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第一冊音樂教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第一冊音樂教案5篇

第一冊音樂教案篇1

教學內容:欣賞歌曲《啊,高山》。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鼓勵青少年努力學習科學,攀登科學的頂峯。

2、初步學會八六拍的指揮圖式。

教學難點:聽音樂給歌曲劃拍子。

教學重點:初步學會八六拍的指揮圖式。

教學過程:

一、欣賞歌曲《啊,高山》。

(1)、初聽《啊,高山》錄音。

(2)、歌中的“高山”是指什麼?(高山是指科學的高峯)

教師介紹:這首歌的歌詞是受馬克思的名言啟發而創作的。馬克思的名言是“登向科學高峯是沒有平坦的路可走的,只有不畏艱險,敢於沿着崎嶇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登上光輝的峯頂。”

(3)、八六拍的含義,即以八分音符為單位拍,一小節內有六拍。

八六拍的強弱規律:強、弱、弱、次強、弱、弱。

(4)、學生練習八六拍的指揮圖式。

(5)、有感情的朗讀歌詞,隨錄音範唱做揮拍練習(第一樂段)。

(6)、學生簡單唱歌曲,感受歌曲第一部分音樂具有敍述性,優美而平靜。

(7)、第二部分為兩個樂段,四四拍。

(8)、第二樂段在“啊,高山”富有想象的音調後,節奏突變,使用附點和八分休止符,連續的x._0節奏型表現了青少年向科學高峯進軍的頑強意志。

(9)、第二樂段歌詞是_的名言,音樂變得寬廣起來。

(10)、歌曲後半部分節拍變化了

二、復聽《啊,高山》.

(1)、前半部分學生可輕身跟唱。

(2)、學生自己劃拍。

三、教師小結

這節課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遨遊了銀河,引發了我們對太空的興趣,激發了學習科學知識的熱情。此外,還學習了新的節拍:八六拍。

第一冊音樂教案篇2

教學內容:聆聽《波斯市場》、《魔法師的弟子》編創與表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從曲名、地理、風俗文化人手,點出課題《波斯市場》。可出示地圖,提出問題:波斯在哪兒?你能在地圖上指出它的位臵嗎?你知道波斯有些什麼特產嗎?你估計波斯的市場上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場面?等等,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見識談談,把學生帶到一個樂曲特定的情景中,從而進入本課的學習。

二、新課教學。

1、簡單介紹樂曲作者的生平以及波斯的民俗風情。

2、按活動提示要求,完成以下練習:

(1)完整聆聽作品,聽出音樂主題出現的先後順序。請學生用數字或者圖形來表示,邊聽邊記錄,並聽出主題圖的演唱形式。

(2)主題2是由男聲合唱來表現的,當主題2音樂出現時,可在教師指導下,在音樂的重音處拍手,並用"啦"模唱旋律。

(3)説出主題園主奏的樂器名稱(大提琴),並隨主題3旋律的流動,做模擬豎琴彈奏動作。感受和表現旋律的特點。

(4)當主題團中出現鈴鼓聲時,讓學生用手拍擊_ x的節奏來表現,也可用鈴鼓敲擊_ x的節奏為音樂伴奏。注意使用的鈴鼓數量不要過多,以免影響對音樂的聆聽,破壞音樂的意境,拍打鈴鼓的姿勢應為一隻手平拿,另一隻手用手掌心拍擊鈴鼓的上面。

3、再次完整聆聽樂曲,並根據自己對每個主題音樂的感受與理解,給每個主題起一個小標題。

4、編創與活動

?魔法師的弟子》編創與表演

三、全課總結。

説説這節課的收穫?

第一冊音樂教案篇3

設計意圖:

因為夏天快要到來了,為了讓小朋友們瞭解夏天的小昆蟲,知道小蜻蜓的習性和特徵,特此設計了次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讓小朋友瞭解蜻蜓的身體結構特徵。

2、情感目標:讓小朋友在繪圖的過程中感受到蜻蜓的對稱美。

3、技能目標:讓小朋友繪畫蜻蜓,並能畫出各種動態的小蜻蜓,並添加相關景物,豐富畫面內容。

活動重點:

讓小朋友仔細觀察蜻蜓的特徵。發現蜻蜓的主要特徵。

活動難點:

讓小朋友抓住蜻蜓的特徵,畫出小蜻蜓和不同形態的小蜻蜓。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認識小蜻蜓,瞭解它的主要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

教具準備:小蜻蜓的範畫一幅,示範用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導入課題: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猜個謎語,小朋友可要仔細聽了:"小小飛機大眼睛,兩隻翅膀輕又輕,飛東飛西忙不忙,消滅害蟲有本領。"老師請剛才仔細聽的小朋友來回答問題(小朋友真聰明,謎語猜對了。)老師還有問題問小朋友:

提問:1。小朋友知道小蜻蜓長什麼樣嗎?

2。他喜歡在什麼地方飛來飛去,做什麼?

小結:小蜻蜓的身體細長,有兩對透明的大翅膀。我們經常看到蜻蜓飛得很低用尾巴點水,這是她在產卵。它喜歡捕食蒼蠅,蚊子,飛蛾等。是大自然中有害昆蟲的天敵,我們要看護小蜻蜓,不能傷害它。

二、示範與討論

(1)教師出示示範畫小蜻蜓,講解作畫步驟。

1。在紙上的中間畫兩個大大的眼睛,眼睛是對稱的,老是有個蜻蜓的眼睛為什麼那麼大呢?有沒有小朋友知道,舉手告訴老師……總結:哦,原來蜻蜓的眼睛是複眼,是由成千上百隻眼睛組成的,能看到四面八方的東西,所以很大。是不是很神奇啊。

2。現在小蜻蜓的眼睛畫好了,接下來畫蜻蜓的翅膀,它的翅膀有兩對,薄薄的,透明的,翅膀的兩端有紅色的翅痣,在飛行時,能夠防止震動,保持平衡。

3。翅膀畫好了,下面畫它的身體腹部,是不是像個長長的u字啊。然後是畫它的尾巴,長長的。

(2)畫出小蜻蜓向不同方向飛的形態

1。小蜻蜓的樣子不變,只要改變它的方向就可以了,啟發幼兒畫出各種飛行方向和動態的小蜻蜓,要求把蜻蜓的眼睛畫的大大的,身體細細的。

2。在畫面上添加景物,大樹什麼的都可以

3。鼓勵幼兒畫出景物,並大膽塗色,注意構圖合理

三、引導評價:

將幼兒作品貼在作業欄中,互相欣賞,説説那些蜻蜓畫的漂亮,那些畫的內容豐富。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屬於學前藝術領域,《幼兒園教育新綱要》指出:“(幼兒教育)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操作活動,使他們感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作為教師的我要成為引發者、支持者和引導者,使幼兒獲得樂學、會學。整個活動以遊戲化、情節化的形式展開。活動中,我創設了良好的遊戲情節,提供了豐富的、開放性的教、學具,充分調動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使孩子始終在積極的狀態中自主地學習。活動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加註重對幼兒能力、習慣及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第一冊音樂教案篇4

課題:

小蜻蜓

總課時數:

第1節

教學內容:

1、歌曲:《小蜻蜓》及律動

2、綜合訓練:碰鐘

3、欣賞:我是隻小小鳥

教學目的:

1、學習用輕鬆柔和的聲音演唱《小蜻蜓》,通過律動,使學生感受優美抒情的情緒,並教育學生保護益蟲。

2、通過綜合訓練,認識碰鐘並掌握其演奏方法。感知的時值。

3、感受兩首不同情緒的樂曲,試着選擇能為三拍子樂曲伴奏方式。

教學重點:

學唱歌曲並做律動

教學難點:

感知的節奏

教學手段:

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發聲練習:同前節

二、綜合訓練

1、認識碰鐘

教師介紹碰鐘:兩個銅鈴組成的打擊樂器,發音清脆悦耳。

示範演奏姿勢。再請生自己敲擊練習。

提問:為什麼有的敲擊後會響,有的不會?

仔細觀察得出:不要緊抓碰鐘,要拿下面繩子的部分。

2、節奏練習:

複習以前學過的節奏型和,並拍一拍。

②教師排擊4條節奏中的一條,請生説一説老師拍的是哪一條?

③同學們,老師邊拍節奏邊説一句話,看誰學得快。

老師帶領學生集體練習。

先説説那個音拍的最長,再説説這句話講的是誰?(小蜻蜓)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蜻蜓》這首歌曲。

三、學唱歌曲

1、教師範唱,請生説一説這首歌曲有什麼特點?

2、聽音樂,有節奏的朗讀歌詞。注意咬字要清楚。

3、教唱法學唱歌曲。

注意:唱足每個音的時值,不要唱的拖拉。

4、請生回想小蜻蜓的樣子,它是怎樣飛行的。

聽伴奏樂,邊唱邊隨着作律動。

四、欣賞

1、教師簡介2首樂曲。

2、初聽樂曲(2首一次聽完)

請生説説兩首樂曲在情緒上有什麼不同?

3、復聽樂曲,請生分別用2種節奏隨音樂為《我是隻小小鳥》伴奏,並説説哪種節奏伴奏的效果好。

聽《騎竹馬》時,請學生模仿騎竹馬的動作。

五、小結:

小動物們給我們帶來了奇思妙想,歡樂時光,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它們呢?

第一冊音樂教案篇5

教學內容:聆聽媽媽格桑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複習舊歌,通過讓生談藏族風土人情,引入對歌曲《媽媽格桑拉》的學習。

二、新課教學。

1、視唱全歌樂曲,生跟着教師的琴聲哼唱旋律,説説是哪個地區的民歌。

2、播放歌曲的音樂,讓生尋找與之共同的音調,從而導入歌曲的學習。

3、初聽歌曲,理解情感。

(1)教師介紹歌名的含義。媽媽格桑拉的意思是指媽媽幸福。

(2)初聽歌曲,理解歌曲的情感。歌曲是反映媽媽的幸福,還是祝願媽媽幸福?生從歌詞、情緒、速度上談談自己對歌名的理解。

4、學唱歌曲,體驗情感。

(1)跟琴學唱歌曲旋律。

(2)帶着對媽媽的深情祝願,再唱歌譜。

(3)有感情地朗讀歌詞,學唱歌曲。

(4)合唱部分通過分小組、分樂句自主學唱,各分聲部都熟練地演唱後再合成。

(5)對比聆聽齊唱、合唱和領唱、合唱的不同效果。

三、全課小結。

1、師生共談談這節課的收穫。

2、小組、師生、生生互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