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數學北師大版教案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7W

教案的實際性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互動,促進師生之間的良好關係和學習氛圍,為了提高我們的教學能力,我們一定要認真準備好教案,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一年級下冊數學北師大版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一年級下冊數學北師大版教案7篇

一年級下冊數學北師大版教案篇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6課時

【教學目標】

1.在理解比較下的減法意義的同時,能正確計算十幾減5、4、3、2的退位減法。

2.能夠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鞏固20以內的退位減法,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初步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有條理思考問題的習慣。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1.創設情境。

出示宋奶奶家母雞生蛋的情境圖,引出問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二、解決問題,探索新知。

(一)有序尋找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1.通過觀察對話,找出其中的數學信息:昨天生了11個蛋,今天生了5個蛋。

2.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兩天一共生了多少個?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幾個?

解決實際問題

1.問題1: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幾個蛋?

(1)學生嘗試獨立解答

(2)交流想法,明晰思路

要比較多少,應該用減法。

列式:11-5=

11減5得幾呢?自己動手算一算,有困難的可以請小棒來幫忙。

(3)展示對比

綜合之前學習的經驗,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同時能夠溝通不同方法之間的.關係。

2.問題2:前面我們學習了十幾減9、8、7、6,今天又學習了十幾減5,接下來的算式,你能獨立計算嗎?

(1)學生嘗試獨立解答

(2)交流想法,明晰思路

(3)展示分享,發現規律

通過擺小棒的方式讓算式的變化更加直觀,到時候能感受得到,被減數、減數同時增加1、2、3的時候,他們之間的差距沒有發生變化。

(4)應用規律,體會極限

如果這樣寫下去,你還能寫出多少個等於9的減法算式呢?

總結回顧,梳理反思

引導學生回顧並總結收穫。

四、練習應用,鞏固提升。

1.向你説説我是誰。

2.誰多?多幾隻?

3.老師比學生少幾人?

一年級下冊數學北師大版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1、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初步認識1~10各數,並能用1~10表示物體的個數。

2、在具體情境中,能用1~10各數表示事物的順序。

3、能結合具體數,説出生活中相對應的實例。

二、教學重點:

理解數“1”的含義。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初步認識1~10各數,並能用1~10表示物體的個數。

2、初步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大膽發言的習慣和耐心傾聽的習慣。

3、能結合具體數,説出生活中相對應的實例。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師:淘氣為了歡迎我們一年級的小朋友開始嶄新的國小生活,特意畫了一幅畫送給我們,(出示主題圖)請孩子們仔細觀察,圖中畫的是哪兒?圖中有什麼?

2、生彙報後,師:圖中哪些物體的個數是1?

3、師提示:誰有好辦法能把圖中個數是1的物體都找出來?(引導按照一定的順序找,或把找到的做上記號。)

4、請小老師為大家介紹自己找到的信息

二、抽象出數字“1”

1、師:剛才大家找的這些物體都可以用“1”來表示。(板書1)

帶讀“1”

2、師:很大的物體,如1棵樹、我們居住的地球,都可以用1表示,很小的1個物體,如1棵小草、1粒芝麻也可以用1表示。1可以表示1個蘿蔔,也可以表示1筐蘿蔔

師藉助身邊熟悉的實物:1根粉筆,1盒粉筆;1個班級等等

3、請學生用1來説一説身邊的事物

三、抽象出數“2、3、4、5”

1、師:孩子們,剛才我們通過仔細觀察圖畫,已經找出了很多用1表示的物體,誰還能説説,這幅圖中還有什麼?有多少?

2、生觀察圖,可與同桌交流

3、指名彙報(師要善於指導:用手一個一個地指,指一個數一個,要手口一致,不遺漏,不重複)

4、師及時評價,(表揚發言聲音響亮的,表揚表達清晰的,表揚能認真傾聽的,表揚能複述別人的發言內容的)

四、找一找,説一説

1、師:孩子們,在這幅漂亮的圖畫上有不同數量的物體。其實呀,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不同數量的物體呢!老師説一個數,你能説出物體嗎?

2、活動:師説“2”,指名説物體(如2隻手,2隻眼睛,2張桌子)

師説5,生説物體(如5個手指,5個釦子,5位同學)

3、生生活動:同桌一個説數,一個説物體

五、鞏固練習:

完成練一經營性質第1、2題。

1、師先引導讀題目

2、生嘗試完成第1題,集體彙報

3、照樣子,圈一圈

對於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來説,這一題的題意是很難的。要引導他們學會看例子,養成認真審題、認真思考的習慣。

六、總結昇華:今天我們都學到了什麼數學知識呢?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用1~10各數表示物體順序

2、逐步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出示主題圖

1、師:孩子們,上一節課,我們在這幅圖中找到了一羣鴨子,誰能數數,一共有多少隻?

2、生彙報,説説你是怎麼數的?(手口一致,體驗一一對應的數學思維方式)

3、師:你們能像老師這樣數嗎?第一隻、第二隻、第三隻、第四隻、第五隻

4、生再按順序數

5、師:孩子們,睜大你們的眼睛仔細觀察了,請問系蝴蝶結的小鴨子排第幾?誰排第4?

6、哪位同學也能像老師這樣提問題呢?(生問生答)

7、師:聯繫自己的座位,數數這一組有幾個同學,再説説每位同學排第幾

二、出示“數一數,認一認”的內容,學生觀察後

1、圖中有什麼?有多少?

2、彙報,請數得又對又快的同學介紹數數的方法(按順序或做標記)

3、師板書:按學生彙報的順序將相應圖版貼出,並根據圖片的數量在旁邊寫出數字。

三、鞏固練習

1、學生先自己觀察圖畫,再説説每一幅圖上都有幾個物體,最後再説説第幾(誰排一?為什麼?這要引導學生明白,根據物體所處的方向不同,第一也是不一樣的。)

2、引導學生讀題(師先讀一遍,學生用手指着題目跟讀,再學生齊讀)

學生獨立完成

3、找一找生活中的數。

一年級下冊數學北師大版教案篇3

章節名稱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二冊第八單元

課題

組織比賽

計劃學時

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初步瞭解數據的整理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會把統計的結果在方格圖上表示出來。能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有條理的思考問題和初步的推理判斷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瞭解數據的整理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會把統計的結果在方格圖上表示出來,能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

會把統計的結果在統計圖上表示出來,能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媒體內容與形式

多媒體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時間

同學們,你們都喜歡組織什麼活動啊?如果我們班要組織一次比賽,同學們想一想組織下面的什麼活動好?出示:

踢毽子、跳繩、拍球、套圈

學生思考

自由發??

探究

1、怎樣才能選擇一個使大家都滿意的活動呢?

2、讓我們來統計一下

出示統計圖

踢毽子 跳繩 拍球 套圈

3、根據數據在統計圖上塗一塗。

4、觀察統計圖,並回答問題。

(1)統計圖中可以看出,調查了( )名學生。

(2)喜歡 ( )活動的人最多,喜歡( )活動的人最少。

(3)如果你們班有一名同學沒來,猜測他最有可能喜歡( )活動。

(4)你認為你們班最好組織什麼比賽?

學生思考、討論

在書上填空

15

鞏固與拓展

1、調查本班參加課外小組的人數,整理後製成統計圖。

2、看統計圖回答問題。

(1)、從圖中看出,一共調查了( )名學生。

(2)、參加哪個組的人數最多?哪個組的人數最少?

(3)、唱歌組比美術組多( )人?

(4)、電腦組和手工組一共有( )人?

學生練習

15

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統計,統計的知識在我們的生活中用處非常廣泛。我們今天只是學習了初步的統計知識,認識了條形統計圖,它的用處在於可以直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非常直觀。

今天有什麼收穫?

自由發??

3

板書設計

組 織 比 賽

踢毽子 跳繩 拍球 套圈

教後反思

見博客“回覆”部分。

一年級下冊數學北師大版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100以內的數,建立計數數單位“百”的概念知道10個十是一百。

2.初步感知100以內的數的組成。

3.創設情境,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

4.與實際生活相聯繫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教學重點:建立計數單位“百”的概念。

教學難點:理解計數單位“百”。

教學過程:

一、創設精境

你們喜歡大草原嗎?

今天,老師就帶你們一起去看看。

(1)出示10只羊的圖片。

看!來了一羣羊,數一數有多少隻。

學生數一數。

多少個一是十?

(10個一是10)

板書:10個一是十。

(2)出示20只羊圖片。

看!又跑來了羣羊。

數一數現在有多少隻?

學生數羊並彙報數的方法。

那20裏面有幾個十呢?

引導學生明確:20裏面有2個十。

(3)出示一大羣羊的圖片。

綠綠的草原是羊的遊樂場,看!又來了一些羊!

估一估現在一共有多少隻。

揭示課題:數一數。

二、探究新知

(1)數小棒。

現在請數出100根小棒,比一比,看誰數得又快又準。

①誰來説説你剛才是怎樣數的?

學生回答數的方法:一根一根地數。

兩根兩根地數。

五根五根地數。

十根十根地數。

……

②請把你數好的100根根小棒帶上來給我們看看好嗎?

這是××同學數出的100根小棒,我們一起來數數,看他是否數對了。

全班同學一起數。

③還有不同的數法嗎?

學生紛紛彙報各種數法。

教師重點強調十個十個地數的方法。

並指出:每數出10根就捆成1捆。提問:1捆是1個十,那100裏面有幾個十呢?一起數數好嗎?

1個十、2個十、3個十……10個十。

100裏面有多少個十呀?

100裏面有10個十,10個十也就是一百。

板書:10個十是一百。(齊讀)

④評一評,誰的數法好?

教師:數數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一個一個地數,兩個兩個地數,也可以五個五個或十個十個地數,究竟應該怎樣數,那要看具體情況,要靈活地選擇。

(2)數一數有多少個小方塊。

(出示主題圖)

學生彙報:10個小方塊是一第,排到九十九個後再添1個是一百個,所以10個十是一百。

三、鞏固練習

(1)圈一圈,數一數。

(“練一練”第1~3題)

①有多少根小棒?

②有多少個小方塊?

③有多少個雞蛋?

學生小組合作完成。

(2)數一數,再添多少就都變成一百了?

①出示“練一練”第4題圖。

②學生小組交流完成。

(3)讀一讀,説一説。

出示“練一練”第5題,

引導學生讀一讀,説一説。

四、

你今天學會了什麼?

最感興趣的是什麼?

補評:

板書設計:

數一數

10個十是一百

一年級下冊數學北師大版教案篇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0~31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的含義。

2、在具體情境中經歷探究數的相對大小關係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這麼多概念的含義。

難點: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描述事物之間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數學城堡可美麗了(屏幕顯示),裏面還有很多有趣的數學題呢,你們想進去看看嗎?不過想要進入數學城堡,必須闖過三關,大家有信心嗎?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1、第一關。

出示準備好的三杯水:一杯清水,一杯藍水,一杯紅水。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三杯水,然後用“……比……多得多”或“……比……多一些”説一句話。教師巡視指導。誰來按老師的`要求説一説?反過來還可以怎樣説?

2、第二關。

①自主探究,獨立思考。

(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養殖場裏都養了些什麼呀?請同學們仔細看一看,認真想一想,看看還有什麼新的發現,然後告訴你的同桌。

②合作交流,彙報成果。

誰先來把他們的發現和大家交流交流?其他同學注意聽,別的同學説完之後可以進行補充。

學生紛紛説出自己的發現:n養殖場有92只鴨子,22只鵝,還有100只雞。養殖場雞最多,有100只。鵝最少,有22只。鴨子有92只,比雞少,比鵝多。雞比鴨多一些,鴨比雞少一些。雞比鵝多得多,鵝比雞少得多。

比較兩個數的關係時,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等來描述。

3、第三關。

(猜一猜:根據描述來猜一猜兔子的只數)18,26,90,97這四個數中,有一個是兔子的只數,猜一猜。兔子的只數比18多得多。

想一想,你猜出了嗎?是多少?

【鞏固練習】

出示課本第31頁第1題。引導學生看清題意,再讓學生獨立解答,最後集體交流,教師進行評價。

【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們學得愉快嗎?和小組裏的同學説書哦你這節課的收穫吧!

一年級下冊數學北師大版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複習鞏固10以內數的認識及加減法。

2、使學生能熟練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3、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鞏固10以內數的認識及加減法。

教學難點:

熟練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

教學關鍵:

正確進行計算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卡片出示

10-34+410-62+5

5+310-58-77-4

9-09-86-69-2

8-24+63+69-0

2+39-50+74+2

二、整理知識

1、前面我們學習了哪些計算題?

分組看書整理後彙報

2、複習

a出示10以內加法題

這是我們學過的10以內加法題,它們按一定的規律排成這個樣子,你能看看它們是怎樣排列的嗎?

b練習,師任點幾題讓生回答

c照剛才的觀察方法再觀察減法表

它們是怎樣排列的?

同座互相點一題考問對方

三、練習

課件出示

1、★△▲○●□☆

從左數,第5個是()☆排第()

2、 9 4

□ 5 □ □

3、△□△□△□

接下去怎麼畫?

4、小猴小兔必須沿1-10的路線回家該怎麼辦?

5、按規律填空

(1)2、()、4、()、()、()、8

(2)8、()、6、()、()、()

(3)2、4、()、8、()

(4)1、3、()、()、9

6、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綜合活動

先獨立觀察書上第6題的圖,小動物們在幹什麼?觀察小鳥在幹什麼?小動物他們在做什麼遊戲?我們也去參加。你如果知道就幫動物説出答案。

學生寫在書上。

四、教師總結

你有哪些收穫?

五、作業設計

1、看圖寫出兩個加法和減法

2、圖畫式應用題

3、連續加2

4、連續加3:3、、、

連續加2:1、、、

板書設計:

10以內加減法整理複習

10=□+□

10=□+□+□

10=□+□+□+□

10=□+□+□+□+□

10=□+□+□+□+□+□

10=□+□+□+□+□+□+□

一年級下冊數學北師大版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初步建立米的長度概念,根據1釐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釐米,初步學會估測物體的長度。

2、過程與方法: 發展觀察能力、空間想像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估測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相聯繫,感知數學於生活並用於生活,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教學重點:

建立一米的表象,掌握米和釐米間的關係,知道1米=100釐米。

教學難點:

能恰當的選擇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

教學教法:

情境示範、操作演示法

教學學法:

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多媒體、米尺、1釐米長的小木棒。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個長度單位——釐米。想一想1釐米大約有多長?打手勢告訴老師。老師帶來了一些1釐米長的小棒,誰來用這些小棒測量這枝粉筆的長度?投影顯示學生測量過程,誰來用這些小棒測量教室的長度? 提問學生不願意測量的理由。 學生説明理由:教室太長,小棒太短,測量起來費時費力且容易出錯。教師小結:釐米是用來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而要測量教室地面的長,或者比較長的距離,那就需要用到一個比較大的長度單位,它就是米(板書:米)。它用符號“”來表示。(板書:) 米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我們經常會遇到它。這不,長頸鹿大哥帶着它的小烏龜弟弟到遊樂園去玩,就遇到了米,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大屏幕顯示教材第16頁主題圖) 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明確圖意。提出問題: 1米有多長呢?讓學生説一説自己對“米” 的理解。

二、新課教學

1、認識“米” 出示米尺,介紹:同學們,這是一把米尺,它的長度是1米。你們伸開雙手比劃一下,1米大約有多長呢?

學生伸開雙臂比劃1米大約有多長,師逐一測量。

(1)比一比 請同學們比一比1米會從我們手臂伸平一邊的指尖到手臂另一邊的什麼地方? 學生比劃並説一説。師小結兩臂伸長的長度和我們每個同學的身高差不多,一般來説個子高的同學手臂要長一些。 將米尺豎放,引導學生認識1米有多高。 學生估一估自己的身高,猜一猜一米會到自己身體的哪個部位, 和米尺比一比,驗證自己的猜測。

(2)找一找 找一找教室裏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學生回答,師引導學生實地測量。

(3)估一估 請同學們估一估,我們的教室有多長、有多寬? 師帶領學生實地測量,對於估測較好的同學應給予肯定或表揚。

(4)量一量 學生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自己身邊的物體,看看它們到底是多長?測量課桌、講台的長、寬。.....

2、認識探究米和釐米的關係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們帶來的尺,找出1米的準確長度。 (大屏幕顯示米尺。)

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米尺,想一想:米和釐米之間有什麼關係呢?1米有多少釐米?

生:1米有100釐米、1米等於100釐米。

師:你們是怎樣知道的?

生:尺子的末端有一個數100,所以1米有100釐米。

生:尺子上有10個大格,每個大格是10釐米,10個大格就 是100釐米。

生:米尺上面有很多小格,一小格就是一釐米,我一格一格(一釐米一釐米)的數,共數了100格才數完,所以我想到1米就等於100釐米。

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提問: 90釐米裏面有幾個10釐米?90釐米再增加10釐米是多少釐米?100釐米裏面有幾個10釐米呢?

師小結:現在我們知道了1米=100釐米,它也可以寫成1 = 100 c。我們把它齊讀一遍。

(板書1米 = 100釐米或1 = 100 c)

認識了米和釐米,我們在用的時候一定要仔細思考,認真辨別,不能用錯,下面是小明在學習了米和釐米之後寫的一篇日記,我們共同來看一看。師生共同讀一讀,引導學生理解內容,做出評價並改正。 小明的日記 今天是星期一,早上洗臉後我用60米長的毛巾擦臉。第一節上課我用長約17米的鉛筆寫了一篇田字格。第二節課下課是升旗儀式,在全校同學的注目下,國旗升上了高約8釐米的旗杆。

三、練一練

1、大屏幕顯示教材第16頁“試一試”圖。

師:請同學們看第一個題,門高約2什麼?你選什麼做單位?

生:我選米(),若是2釐米(c)就連我的一個手都塞不進去呢!

師:是啊!説得真好!下面看第二個題,黃瓜長約20什麼?

生:黃瓜長約20釐米。

師:如果黃瓜長約20米那該破世界紀錄,震驚全世界了。我們要依據現實情況來恰當的選擇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剩下的小題學生小組合作完成。 各小組代表回答,師生共同交流評定。

2、這張課桌大約有多高?

(誰猜得對?)

剛才我們對自己的課桌已經測量過了,現在請同學們想一想,剛才自己在測量課桌之前所做的估計與所測量的結果,然後再對書上各個小朋友的估計做出判斷吧。

(學生自主發表意見,師生交流後得出較為合理的結論。)

3、説一説

回到主題圖,學生説一説1米有多長,判斷小動物的身高並説一説誰應該買票。

四、課堂小結

學生暢談收穫。

五、作業佈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