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8.95K

教案一直都是靈活的,我們要根據學生們來制定,教案在書寫的時候,老師務必要強調與時俱進,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北師大版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北師大版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篇

北師大版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1

課題 教時

48

學  習

目  標 1、複習100以內數的讀寫、組成、數序、大小等,使學生加深對數概念的認識和理解。新  課 標 第 一網

2、發展學生的口算能力和自我評價的能力 以及應用意識。

3、通過複習使學生產生積極地情感體驗。

學  習

重  點 鞏固以內加減法的口算方法,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過    程    與    方    法

教  師  活  動

一、複習100以內的數

1、讀數、寫數

(1)教師出示數學卡片,讓學生讀出該數

(2)出示計數器。

a、複習數位

師: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麼位?第二位是什麼位?第三位是什麼位?百位上的1顆珠子表示什麼?

b、在計數器上撥35、47、62、100等數,讓學生讀一讀,在寫出來

c、老師在計數器上撥100問:“十位和個位上有幾顆珠子?

師:那寫數的時候,該用什麼表示呢?

師:百位上有幾顆珠子?表示什麼?

2、複習數序。

(1)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數字卡片,將老師所讀的數抽出,然後請同桌之間合作,將數按照一定得順序排列。

師:能説説你們是怎樣排的嗎?

師:這兩種排列的順序都可以。接着我們將進行“我問你答”的遊戲

(2)我問你答

師:示範:xx同學,我問你,36的前一個是誰,36的後一個是誰?

3、比大小

(1)讓學生拿出計數器,同桌每人撥一個數(不要讓對方看見),然後比一比誰撥的數大。説説你是怎樣比的。

(2)讓生獨立做88頁第四題,試着不用計算就能比較大小。

二、複習10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

1、卡片遊戲

(1)遊戲準備:同桌(兩位同學)準備一套10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卡片。

(2)遊戲要求:在規定的兩分鐘裏,同桌之間先由一個學生拿着口算卡片進行口算,算對了卡片留給自己,算錯了卡片放在旁邊。兩分鐘後,再換另一個學生算,時間也是兩分鐘。

(3)學生同桌合作遊戲,教師巡視,關注每個學生的計算狀況。

(4)請個別小組反饋遊戲時的輸贏情況。

三、數字小魔方(第14題)

師:大家剛才的表現讓老師十分地滿意,現在我們就進行數字小魔方的遊戲,好嗎?

讓學生用鉛筆任意地圈出方格圖中的四個數字:兩個數字在上面,兩個數字在下面,像老師這樣圈。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找一找所圈出來的數字,,上下、左右,交叉的兩組數之間有什麼規律。

3、學生反饋

四、課時小結

師:在今天的課上,我們複習了生活中的數和10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同時運用我學過的只是解決了很多問題。

五、佈置作業。 學 生 活 動

生: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百位上的1顆珠子表示一個百。

生:沒有珠子。

生:用0表示

生:百位上有1顆珠子,表示一個百

生:我們小組是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

生:我們小組是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的。

生:36的前一個是35,36的後一個是37

生:好

生:(1)橫着看我發現左右兩個數字相差1,1和2差1,11和12也差1.

(1) 豎着看我又發現上面的數字和下面的數字都差10.1和11差10,2和12也差10

(2) 交叉着看我還發現,交叉的兩個數一邊差9,另一邊差11.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課題 總複習(二) 教時

49

學  習

目  標 1、通過複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內加減法的筆算。

2、比較熟練地進行100以內相加、相減、加減混合計算。

3、培養學生進行數學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學習與他人合作。

4、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  習

重  點

比較熟練地進行100以內相加、相減、加減混合計算。

過    程    與    方    法

教  師  活  動

一、複習100以內加、減法的筆算。

師:今天我們繼續複習有關10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筆算部分。在複習前,我們先做個遊戲吧。

1、卡片遊戲。(口算)

(1)老師拿出數字卡片75,學生從自己的卡片中任抽一張,把老師的數字卡片75減去學生抽出的數字卡片。

(2)教師舉數字卡片43,學生任意抽出一張數字卡片與43相加。

2、讓學生完成總複習第8題。

(1)幫助學生弄懂題意。

(2)學生獨立完成。

(3)集體交流。

3、森林醫生

師:小朋友們,今天豎式王國由幾位小朋友生病了,大家願意幫助他們把病治好嗎?

師:我們一起比比看,誰的醫術最高明,在最短的時間裏治好它們。

師:我們班的小朋友可真厲害,這麼快就把它們都治好了。現在就請小醫生們來説説列豎式時應注意什麼?

二、鞏固練習

1、奪星大賽(第8題和第11題)

師:現在我們將進行一個奪星大賽,小朋友們願意參加嗎?

師:請大家翻開總複習,找到第8題和第11題。小朋友沒做對一題,就能獲得一顆星,我們比一比,誰是奪星小能手。

2、拔蘿蔔大賽。(第15題)

(1)幫助學生弄懂題意。

(2)學生獨立完成。

(3)集體交流。

三、課時小結。 學 生 活 動

學生獨立列出加法算式並解答,然後同桌交流。

生:願意。

生:列豎式要注意:

(1) 相同數位對齊。

(2) 從個位上加起或(減起)

(3) 加的時候要注意滿十進一,減的時候,如果不夠減,要向十位借1.

生:願意。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北師大版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2

課題 教時 五、2              (29)

學  習

目  標 1、探索並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的計算方法,進一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發展初步的估算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對知識遷移的能力,以及小組互相合作的意識。

學  習

重  點 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的計算方法。

過    程    與    方    法

教  師  活  動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出示主題圖(小東、小紅和小亮在跳繩),並配上解説:今天,小東、小紅和小亮利用課間操的時間進行了一場跳繩比賽,他們的老師把比賽結果製作成了一張統計表,請大家看看,説説你從統計表中得到了那些數學信息。

(二)、探索新知,從問題情境中探索算法。

1、根據數學情景和信息,提出相關問題。

62 – 48 =      70 – 48 =         70 – 62 =

62 + 48 =       48 + 70 =          62 + 70 =

2、探索算法。

先請學生估計以下 62 – 48 =      ,可能等於幾,再請學生通過具體計算,進行驗證。

如果有困難可以在小組中交流,互相幫助。

彙報小組意見(允許學生使用各種算法)

(1)、62 – 40 = 22 ,22 – 8 = 14 ,我們會計算兩位數減整十數,所以先把48看成40,減完40,還少減了8,所以再減去8等14。

(2)、62 – 50 = 12 ,12 + 2 =14 ,把48看成50,減完50,還多減了2,所以再加上2等14。

3、比較幾種算法的簡便性。

請學生説説以上幾種算法,哪一種更為簡便,而且不容易出錯。

教師也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如:老師認為“不夠向十位借一”的計算方法比簡便,而且不容易出錯。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掌握情況,選擇自己所接受的方法。

(三)、實際應用。

2、教科書第63頁的“想一想”。

3、教科書第64頁的第1題。

4、教科書第64頁的第2題。

5、教科書第64頁的第3題。

(四)、總結。

有什麼向對大家説的?有沒有什麼意見要發表?

學 生 活 動

學生看錶,並彙報:小東跳了62下,小紅跳了48下,小亮跳了70下。

在小組中説説,從統計表中你可以向大家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學生彙報:小東比小紅多跳幾下?小亮比小紅多跳幾下?小紅比小東少跳幾下?小紅比小亮少跳幾下?

或者提出小東和小紅共跳了幾下?小亮和小紅共跳了幾下?小東和小亮共跳了幾下?

學生根據這些問題,進行解決。

請學生説出是怎麼想的?如何列式?

62 – 48 =             70 – 48 =         70 – 62 =

62 + 48 =              48 + 70 =          62 + 70 =

(3)、各位上的2不夠減8,於是就向十位借十,就成了12 – 8 = 4 ,十位上的數被借走了十,所以就成了60 – 10 – 40 = 10 ,再把10 + 4 =14。

用的是“不夠向十位借一”的方法。

(4)、用豎式計算。

1、完成 70 – 48 =    70 – 62 =集體反饋時,説説自己的算法。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反饋時,説説自己的算法。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反饋時,小組之間互相檢查,並説説自己所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如:沒有借一,數位沒對齊等。

板書設計x  k b1.c o m

跳繩

小東 比小紅多跳多少下?

62 - 48 =14(下)

教學反思

北師大版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能選用適當的單位表示長度,會用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2.能估計身邊物體的長度,初步形成估計意識,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3. 增強同學們的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引導學生估計身邊物體的長度,再動手實際量一量,進一步學會使用測

2.量工具和選用適當的長度單位,從而培養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激疑

1.前面我們學習了哪些長度單位?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① 長度單位:米(m)、釐米(㎝)

② 1米=100釐米 1m=100㎝

2.今天,米和釐米又來找我們做朋友,想了解同學們對它們倆掌握和應用的情況,看你能不能正確的應用米和釐米來估一估、量一量身邊的物體。比如説:黑板的長、桌子的高等

二、互動解疑

1.黑板的長是多少?

①估一估

2米、3米、5米……

②量一量,誰估計得更準確

③分組測量,彙報結果

2.説一説是怎樣測量的。

3.測量時要注意些什麼?

測量時尺子不夠長,量完一次就做一個句號,數數量了幾次,還剩多少,最後得出結果。

三、啟思導疑

1.量自己的身高、步長

①先估計,然後同桌合作量一量。

②交流討論

2.完成試一試

①先估測

②再量一量

③最後填出具體的數值。

四、實踐應用

1.在○裏填上“”或“=”。

①25釐米○ 2米 ②100釐米○1米

③51釐米○49釐米 ④98釐米○89釐米

⑤1釐米○1米 ⑥10釐米○1米

⑦33釐米○3米 ⑧6米○600釐米

2.填一填。

①1米=( )釐米 ②12米+7米=( )米

③13釐米+8釐米=( )釐米

④2米+45釐米=( )米( )釐米

⑤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 )做單位。

⑥量比較長的物體,可以用( )做單位。

五、總結評價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估一估 量一量

先估計 再測量

不夠整米,剩餘部分用釐米做單位。

北師大版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4

1、買文具

教學內容;教科書70-71頁主題情景圖“買文具”,認一認,填一填。

教學目標:1、認識各種小面額的人民幣及換算關係。

2、初步體會人民幣的作用。

教學重點:1、認識小面額人民幣。

2、掌握元角分的關係。

3、體會一元的幣值。

教學難點:熟練掌握元角分之間的關係,進行人民幣之間的正確兑換。

教學過程:

一、創設購物情境

1、你從圖中看到了什麼?

2、要購買這些文具需要什麼?

3、揭示課題

二、認識小面額人民幣

1、説説你認識哪些人民幣?

2、看“認一認”

圖中有哪些人民幣?給他們進行分類

説説哪些是紙幣,哪些是硬幣?

3、遊戲

我舉你認,我説你舉。

三、開展換幣,購物活動。

1、説説元角分的關係

2、進行換幣活動。

3、那一元能買多少東西呢,我們來開展一項購物活動。

出示主題圖,圖中文具個賣多少錢,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完成71頁練習。

四、填一填

獨立完成

五、本課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什麼?有什麼用處?

2、買衣服

教學內容:教科書72頁主題圖,認一認,説一説,73頁練一練和數學故事。

教學目標:1、認識各種大面額人民幣及換算關係。

2、體會人民幣的用處。

教學重點:正確認識大面額人民幣,

教學難點:能正確清點人民幣。

教學過程:

一、鞏固複習

1、看人民幣認讀。

2、聽幣值,找出或組成相應的人民幣。

二、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看主題圖,理解圖意。

2、提問

想買一件衣服和一條裙子需要多少錢?

你能用剛才學過的人民幣支付嗎?

你有別的辦法讓付錢更簡單嗎?

(用大額人民幣)

三、認識大額人民幣

1、説説自己認識的大額人民幣

2、 師舉生認

四、開展購物活動

1、交流,大額人民幣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下面老師要看看誰會用這些大額人民幣購買主題圖中的衣服。

3、抽生購物

4、同桌互相進行購物活動。

五、練一練

在老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

六、講故事

感受銀行和儲蓄功能。

七、本課小結

今天你們學到了什麼?

第三課時  去商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會人民幣元角分單位間的換算,掌握最簡單的元角的計算。

2、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審題、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學會簡單的元角單位間的計算。

教學難點:元角單位間複名數的計算。

教學過程:x k b 

前兩節課已經學習了元、角、分及其相互間的簡單換算,而且也認識了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為此,本節課創設一種購物的實際情境,使學生體驗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今天這節數學課呀,我們的好朋友小淘氣也來了,請看。(課件出示:我是小淘氣,我要和大家一起到小精靈購物廣場去買東西,你們願意嗎?出示第72頁的圖。)

1.活動一:

(1)小朋友,這裏的東西可真多,老師都看得有點眼花繚亂了,這裏有你需要的東西嗎?你需要什麼東西?買這些東西一共要用多少錢呢?

(學生説,教師板書價錢,並且注意指導他們對計算過程的思考,提示大家,相同的單位相加,即元和元加,角和角加。)

(2)該怎樣付錢呢?請小朋友拿出你們準備好的錢來試一試。

還有不同的付錢方法嗎?

(3)小組內討論,互相説説自己要什麼東西,一共要用多少錢?並且付錢。

(4)剛才在購物廣場買東西的時候,大家表現得非常好,小淘氣心裏非常高興,他現在給大家出了6道題想考考大家,看誰寫得又對又快。請打開課本第72頁填一填。(放一段音樂。)

填空後大家對題,並且注意糾正錯誤。

2.活動二:

就要到了,小淘氣要到遊樂場去玩,咱們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一段錄像,內容是小朋友們在遊樂場玩的歡快場面。)

碰碰車13元,跳跳房9元5角,空中飛人15元5角,抬花轎7元,小朋友,如果你有20元錢,你想做哪些遊戲呢?你的錢夠花嗎?

(學生先討論,然後再彙報。教師注意提醒學生20元錢的限度。)

3.活動三:

(1)小朋友們,小淘氣有一個新的想法想要告訴大家,你們想知道嗎?

請大家討論一下,給自己的店起個什麼名字?再選出一個售貨員。

咱們的貨物就在課桌鬥裏,請你們拿出來吧。

店名有了,售貨員有了,貨物也有了,萬事俱備,咱們開張吧!請大家輪流當顧客,用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售貨員和其他小朋友注意看看他付的錢對不對。

(2)小朋友,我們到蘭貓專賣店去看看吧,你買了什麼東西?一共花了多少錢?

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元、角單位的計算,在計算上要注意相同單位的數才能加在一起,如果整角數已滿十,要把10角換算成1元。

板書設計:               去商店

買牙膏和奶糖:2元6角+6元5角=9元1角

買書包和鉛筆盒:38元+12元=50元

買鉛筆和鋼筆:3元7角+1元2角=8元9角

第四課時 應找回多少錢

教學內容:人民幣元、角單位的換算

教學目標:1、使學生掌握人民幣元、角單位間的換算及最簡單的元、角單位間相減的計算。

2、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簡單的元、角單位間的計算。

教學難點:單名數減複名數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 學前複習:

5角+2元4角=              14元9角+1角=

3元+8元=                  100元+82元=

27元4角+10元2角=        1元-8角=

二、 探究新知:

出示主題圖:

1、説一説每件物品各多少錢?

2、根據統計表要求填一填、

(1) 乒乓球拍9元,付出了10元,從付出的10元中去掉買乒乓球拍的9元,應找回1元。

(2) 跳繩的價錢是6元5角,付出的錢是1張5元和1張2元,合起來是7元,去掉6元還剩1元,1元-5角=5角。

(3) 乒乓球是7角錢,付出2元,應找回多少錢?

(4) 足球18元4角,付出多少錢,應找回多少錢?

(5) 乒乓球拍和乒乓球一共用多少錢?付出多少錢,應找回多少錢?

(6) 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多少錢,付出多少錢,應找回多少錢?

小組活動,用不同方法計算。

三、 數學遊戲:小小百貨店

小組活動要求:1、每人準備2~~3件小物品,標上價錢,進行分類,組成小小百貨店。小組內同學輪流當售貨員。

2、顧客用附頁2中的錢,到小小百貨店購物。

四、 課外作業:回家後和媽媽 一起玩付錢、找回錢遊戲。

板書設計:

應找回多少錢

10元-9元=1元

5元+2元-6元5角=5角

2元-7角=1元3角

20元-18元4角=1元6角

10元-9元-7角=3角

50元-28元-2元5角=19元5角

北師大版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5

一、複習引入。

我們已經認識了釐米和米,1釐米有多長呢?請你用手比一比。

1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伸開兩臂比一比。

(學生站起來比劃,教師拿着米尺到學生中巡視,發現誤差大的進行糾正。)

二、實際測量教室的物品。

1.想不想知道我們每天使用的課桌有多高?

請同學們估計一下你們的桌子大約有多長?把估計的結果告訴同桌,然後你們倆一起量一量,看誰估得準?(學生活動)

2.活動結束後,請學生彙報估計和測量的結果。

3.請估計準確的同學把估計的方法給同學們介紹一下。

(彙報過程中引導學生對其他同學估計的方法進行評價)

4.你們測量的課桌的高度是多少?

説説你是怎麼量的?

5.活動後集體彙報。

(對於測量同樣物體長度的小組進行比較,檢驗測量是否準確。)

三、尋找並使用自身的測量工具。

同學們,其實我們身上也有很多尺子,下面,我們就來找一找我們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嗎?

1.請同學們測量一下自己的身高。

(1)身高是指什麼?(從腳底到頭頂的高度)

(2)先估計,再測量。可以自己測量,也可以同桌合作。

(3)説説測量的方法。

2.測量自己的步長。

(1)步長是指什麼?(腳尖到腳尖或腳後跟到腳後跟的距離。)

強調:步長是平時走一步的長度,不要刻意邁大步。

(2)先估計一步有多長,再測量。可以小組合作。

(3)誰估計的最準,請給同學們介紹一下方法。

(4)你是怎樣測量的?

3.測量雙手平伸時兩指尖的距離。

4.利用身體上的尺子進行估計活動。

剛才同學們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長和雙手平伸時兩指尖的距離,其實這都是很好的尺子。下面老師要檢驗一下你的尺子管不管用。

(1)請兩名同學到前面來,請同學估計他的身高,並説説是怎樣估計的。

(2)再估計一下這2位同學的腰圍、頭圍是多少。

①知道什麼是腰圍、頭圍嗎?

②請估計一下兩位同學的腰圍和頭圍是多少,你是怎樣估計的?

③現在我想知道這兩位同學的腰圍和頭圍的準確長度,要怎麼測量呢?誰有比較好的方法?

(3)利用步長進行估計活動。

①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長,請你以這條線為起點,估計一下10米大約到哪裏,自己做一個記號。

②再來走一走,看這10米你大約需要多少步?看着這麼長的距離,請你估計一下,需要多少個同學手拉手才夠10米?誰想來試一試?

③通過這些活動,使你想到了什麼?你會對物體的長度進行正確的估計嗎?

5.介紹人體各部分長度關係小常識。

四、練習。

1.p18第2題。

(1)看圖,你知道了什麼?

(2)請學生估計一下小明和機靈狗分別有多高,説説你是怎樣估計的。

(3)引導學生注意記錄的方法。

2.p19第3題。

(1)看圖理解題意。

(2)學生獨立完成後進行交流。

五、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北師大版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估一估、量一量,進一步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 ]的空間觀念,學會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培養估測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練習、討論,使學生會使用一定的長度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在頭腦中建立較為準確的長度概念。

3.為學生營造一個探究學習的環境,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鍛鍊,增強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

4.在各種遊戲中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悦,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通過練習、討論,使學生會使用一定的長度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在頭腦中建立較為準確的長度概念。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創設情境,實際測量教室的物品

師:今天,我們到學校新建的這個多媒體教室來上課,你感覺怎麼樣呀?

師:這裏的課桌、黑板、講台的長、寬、高都和我們教室裏的不一樣,那麼,它們到底有多長、多寬、多高呢?誰願意來估計一下?

師:那我們就來量一量吧!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你們可以測量這個教室裏的任何一樣東西。先在小組內討論決定你們組要測量什麼,再估計一下有多長,然後説説準備怎麼測量,最後把測量的結果記錄下來。

(學生分頭測量。)

師:現在,到了交流彙報的時間了,哪個小組的代表先説?

師:有沒有哪個組測量的也是黑板?和他們組測量的結果一樣嗎?

師:能告訴我,這個一米三應該怎麼寫嗎?能讓我看看你們是怎麼記錄的嗎?

(投影儀展示學生練習本上記錄的結果:1 m 3 cm,1 m 30 cm,1.3 m。)

師:還有沒有哪個組測量的也是課桌的長?

師:來,把你們組記錄的結果也展示出來好嗎?

(用投影儀展示與上組不同的記錄方法:130 cm,1米3。)

師:有這麼多種記錄的方法,誰能簡單評價一下嗎?

師:其實,在這幾種表示方法中,除了1 m 3 cm是不正確的,其他的幾種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時候你可以根據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選擇。

師:那我們一起再來測量一次,看這扇門究竟是多高!誰能出個主意,怎樣才能看清多出來的是多少釐米?我們應該怎麼測量?

(師生一起測量。)

師:看來,你們估計得還比較準確,這扇門的高度是2 m 10 cm。那我站在門的旁邊,請你們估計一下我有多高呢?

師:你真善於觀察,連我剛才測量的動作你都沒有放過。

師:比較是估測時常用的一種方法,你以媽媽的身高為標準來判斷老師的身高,也是一種好辦法。

師:剛才,我們在測量的時候,大家使用了米尺、軟尺、小尺子等測量工具,它們能幫助我們迅速知道一個物體的長度。

(二)活動二:尋找並使用自身的測量工具

師:當你需要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的時候,你的身邊沒有現成的測量工具,你準備怎麼辦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許多這樣的工具呢?它們雖然沒有尺子測量得準確,但是在很多時候也能幫我們的忙呢!

師:你身上還有別的尺子嗎?剛才那個同學把媽媽的身高作為標準來判斷老師的身高,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其實,你自己的身高也是一個很好的尺子呀!下面,我們就來找一找我們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嗎?

師:現在我來佈置任務,請你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長和雙手平伸時兩指尖的距離,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學合作。

(學生自己量或互相合作,並將量的結果填在書上。)

師:測量好了嗎?下面我們就來試驗一下看你們的尺子管不管用。我請我們班的2位同學到前面來,請你估計他們的身高。

(2名學生同時上台。)

師:再估計一下這2位同學的腰圍、頭圍是多少。知道什麼是腰圍、頭圍嗎?

師:你能以自己身上的尺子為標準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 進行比較,説得挺有道理的,我感覺你估計得應該是比較準確的。現在我想知道你們的腰圍和頭圍的準確長度,要怎麼測量呢?誰有比較好的方法?

(學生測量。)

師:你們測量的結果和你們剛才估計的結果比較一下,你能發現什麼?

師:看來,我們身上的這些尺子還真管用。我們再來試一次。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長,請你以這條線為起點,估計一下10米大約到哪裏,自己做一個記號。

師:再來走一走,看這10米你大約需要多少步?看着這麼長的距離,請你估計一下,需要多少個同學手拉手才夠10米?誰想來試一試?

師:通過這些活動,使你想到了什麼?你會對物體的長度進行正確的估計嗎?

師:你們説得真是太好了,知識和能力就是這樣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練習積累起來的。希望你們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地多做練習,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活動三:練習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做一個有關這方面的小練習。請同學們打開書第19頁,看第3題,你能看懂嗎?誰能説説看?

師:那就自己完成吧!

(學生獨立完成。)

(四)活動四:總結

師:這節課,你們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簡單的估測和測量

北師大版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兩、三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主動遷移已有的知識與做法解決新問題。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自我探索,逐步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探索並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主動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並理解每一步的算理。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小朋友,你一定去過遊樂場吧,你都玩過哪些項目?今天淘氣和笑笑他們高興地來到了遊樂場,咱們一起走進遊樂場,我們繼續學習筆算乘法吧。

二、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1、我們先來計算5人做太空船,需要多少無。

引導學生審題列出算式,並説説你是怎樣想的?讓學生説説自己的想法。

2、仔細思考,利用以前所學的知識,能解決這道題嗎?

3、小組合作學習,自己先獨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方法帶到小組交流中。

(4)小組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儘可能讓每一名學生都説一説,並把方法進行歸綱整合。

(5)小組彙報中。

請學生到黑板前板演豎式,並説説自己是怎麼做的。

教師小結,無論是12x5還是5x12,用豎式計算時,通常為了計算方便,一般把較大數作為第一個乘數。計算時從個位乘起,用一位數5先與2相乘,二五一十,滿十要向十位上進1,在個位上寫0,注意要把進位的1寫在十位的下面,要寫得小一些。

2、13個人要坐電動火車,需要多少元呢?

(1)獨立思考列出算式:6x13

(2)拿出練習本試着來獨立嘗試筆算,算好了嗎?

(3)要是有14人,15人,16人坐電動火車要花多少錢呢?

請你在練習本上列一個算式,自己算一算吧。

彙報時還是讓學生説一説算法,老師問算理,這次你算對了嗎?同桌

之間把自己的算法説一説。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算一算,完成書55頁第1題。

學生完成後要和同桌説一説自己是怎麼想的。

2、完成書55頁每2題豎式計算,一邊做一邊在心裏説自己的計算過程。

做完後教師把學生出現的錯誤展示出來,提醒學生注意,這樣更有針對性。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請大家一起來總結。

北師大版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8

課題 四、有趣的圖形  認識圖形 教時 四 、1              (14)

學  習

目  標 1、正確認識三角形、圓、長方形和正方形,體會面在體上。

2、在實際生活中能正確區分,瞭解它們的用途。

3、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學  習

重  點  體會面在體上。

數圖開個數。

過    程    與    方    法

教  師  活  動

一、導入新課

1.  把課前準備好的學具拿出來。

3.  小結學習情況。

二、新課教學

2.  歸納板書:

長方形      圓        三角形           正方形

3.  在生活中你見過這樣形狀的圖形嗎?

三、鞏固練習

1.  連一連

2.  塗一塗

按要求畫一畫。

3.  想一想

4.  數一數

眼睛看仔細,試做,校對。

總結: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學 生 活 動

2.  小組互相介紹。

1.  小組彙報:

一邊介紹圖形一邊拿起實物模型。

(1)        小組交流

(2)        彙報評議

仔細看清題意,獨立完成。

請你接着畫下去。

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長方形      圓        三角形           正方形

教學反思

結合具體情境,得用小組合作,真正讓學生動起來,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觀察活動,並在活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教師及時點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效果很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