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五年級下冊教案數學教案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7W

教案在書寫的過程中,你們一定要考慮與時俱進,我們在制定教案之前,一定要對自己的教學任務進行合理的分析,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北師大五年級下冊教案數學教案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北師大五年級下冊教案數學教案6篇

北師大五年級下冊教案數學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這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p56的內容,分數混合運算(一)。

2、教材內容所處的地位:是在五年級上冊學了分數加減混合運算和本冊第一單元學了分數乘法與第三單元分數除法的內容後的一節新內容。是後面學習分數乘法的運算律以及解答有關分數混合運算問題作奠基作用。

3、教材的重難點:

(1)、掌握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利用分數混合運算的法則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4、教學目標:

(1)體會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是一樣的會計算分數混合運算。(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

(2)利用分數加、減、乘、除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5、學生情況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一些需要運用分數計算來解決的問題。教材在安排分數混合運算時,遵循了本套教材的特點,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引出分數混合運算,從而使學生體會到進行運算的必要性,在學生列出算式後,教材先安排了分步計算,藉助的是學生對分數乘法意義的理解;接着又安排了綜合算式。在交流的基礎上,學生將體會到分數混合運算順序與整數混合運算順序是一樣的。

二、教法

根據教材呈現的內容,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圖,鼓勵學生分析情境中的數學信息和數量關係,明確所要解決的問題,然後瞭解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什麼樣的條件,進而列出算式。

2、討論具體的計算方法。教材中呈現了兩種計算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進行計算,再組織討論和交流算法之間的聯繫,明白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

3、對問題的解決加以解釋,即航模小組有3人。

三、學法

通過本節教學,使學生學會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識,學會有順序的觀察題、認真審題、正確計算、概括總結、檢查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程序

(一)複習準備

1、口算。

2、筆算。

(生完成後,請生彙報運算順序。)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圖

2、讓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分析條件與問題。

3、畫線段圖幫助學生分析、理解題意。

(請生思考: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計算的?)(分數的混合運算的書寫格式還可以怎樣寫?)

答:航模小組有3人.

孩子們,請看下面這幅圖,你能獨立解答嗎?

(改變題裏的條件與問題,讓學生讀題,分析條件與問題,找出解題的方法)

第一步求:攝影小組有多少人? 第二步求:氣象小組有多少人?

算式:3÷ =4(人) 算式:4÷ =12(人)

綜合算式

(引導學生小結)

(三)反饋練習

(生分組完成,完成後請生説出運算順序)

生獨立完成後小結。

(四)小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五)作業:57頁的練一練1、2題。

以上是由小編分享的最新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全部內容,希望對你的學習有幫助。

北師大五年級下冊教案數學教案篇2

教學目標和要求

利用表面積等有關知識,通過解決包裝問題,體驗策略的多樣化,發展優化思想。

教學重點

探索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後使其表面積最小的最優策略。

教學難點

通過解決包裝問題,體驗策略的多樣化,發展優化思想。

教學準備

計算機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1.結合生活中有關包裝的問題(電腦顯示各種包裝)

提問:

包裝時需要考慮哪些因素(如:節約美觀便於攜帶等)

2.引導學生圍繞節約展開討論引入教材中的問題

教師板書(包裝的學問)

二.探索方法

1.提問:兩盒糖果有幾種排列方式(三種)

2.組織學生對三種方案進行比較分析

分組討論彙報結果

方案1的表面積:20×15×2+15×5×4+20×5×4=1300(平方釐米)

方案2的表面積:20×15×4+15×5×4+20×5×2=1700(平方釐米)

方案3的表面積:20×15×4+15×5×2+20×5×4=1750(平方釐米)

通過比較得出方案1最節約紙

三、練習

a)引導學生討論比較得出結果

b)組織學生反思為什麼方案1最節約紙

四、教學“實踐活動”

1.讓學生明白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最節約地包裝磁帶)

必須先知道什麼?(它的表面積)

2.分組討論羅列方法完成課本中的表

五、小結

你學到了包裝的什麼知識?

北師大五年級下冊教案數學教案篇3

【教學內容】

質數和合數(課本第14頁例1及第16頁練習四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會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知道100以內的質數,熟悉20以內的質數。

3.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

難點:掌握判斷質數與合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什麼叫因數?

2.自然數分幾類?(奇數和偶數)

教師:自然數還有一種新的分類方法,就是按一個數的因數個數來分,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種分類方法。

二、新課講授

1.學習質數、合數的概念。

(1)寫出1~20各數的因數。(學生動手完成)點四位學生上黑板板演,教師注意指導。

(2)根據寫出的因數的個數進行分類。(填寫下表)

(3)教學質數和合數的概念。

針對表格提問:什麼數只有兩個因數,這兩個因數一定是什麼數?

教師: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那麼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如果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那麼這樣的數叫做合數。(板書)

2.教學質數和合數的判斷。

判斷下列各數中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教師引導學生應該怎樣去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根據因數的個數來判斷)

質數:17 29 37

合數:22 35 87 93 96

3.出示課本第14頁例題1。

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做一個質數表。

(1)提問:如何很快地製作一張100以內的質數表?

(2)彙報:

①根據質數的概念逐個判斷。

②用篩選法排除。首先排除掉2的倍數,再排除掉3 的倍數。提問:4的倍數還需不需要排除呢?(不用)接下來我們可以排除掉5、7的倍數,剩下的就是質數。

③注意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100以內質數表

三、課堂作業

完成教材第16頁練習四的第1~3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又學到了什麼新的本領?

學生暢談所得。

【板書設計】

質數和合數

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那麼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那麼這樣的數叫做合數。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教學反思】

教學質數與合數時,先複習了因數的概念,然後再讓學生找出1~20各數的所有因數,並引導學生觀察這些數的因數有什麼不同,再進行分類,在此基礎上引出了質數、合數的概念,學生對一些知識的掌握就會水到渠成,而且還會作出正確判斷。

北師大五年級下冊教案數學教案篇4

教學內容:

練習??

教學目標:

1、能力目標: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探究有關的數學信息,發展初步的分數乘法的能力。

2、知識目標:複習分數乘以整數和分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方法,學生能夠熟練準確的計算出一個分數乘以整數和一個分數乘以另一個分數的結果。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受到分數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習數學的良好興趣。

重點難點:

學生能夠熟練的計算出分數乘以分數和分數乘以整數的結果。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歸納和推理

教學準備:

教學參考書、教科書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教師出示教學板書,請學生計算下列分數乘法運算題。

教師:來回巡視學生的做題情況,並提問學生説説自己如何計算的?這些分數乘法運算有什麼不同?

學生尋找完畢,紛紛舉手準備回答問題。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分數乘以分數,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約分的要約分。分數乘以整數,整數乘以分子,分母不變。)

二、課堂練習

學生做第8題,讓學生明白商場打折的意思,分別求出一個整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如: =?

學生做第9題,注意讓學生用分數乘以整數的知識求出梨、蘋果、香蕉各佔水果總數的多少?

學生做第10題,讓學生計算一個分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注意提醒學生及時約分。

學生做第11題,讓學生先計算出分數乘法算式的得數再學會比較分數的大小。

學生做第12題,教師注意讓學生觀察統計圖表,求出20xx年比20xx年增加多少元?

學生做第13題,讓學生用整數乘以分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有關分數的生活問題,注意提醒學生認清長度單位。

學生做第14題,教師注意讓學生利用分數乘法學會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板書設計:

練習二

15 10(米) 15-10=5(米)

北師大五年級下冊教案數學教案篇5

設計説明

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引導學生藉助已有的經驗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本節課的教學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學生經歷“探究——發現——驗證——修改”的過程。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完成了知識的自我構建,同時也加深了對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的理解,符合學生的發展需要。

另外,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還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對計算進行探究式教學。讓學生以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悦,不僅使學生獲得了知識,發展了智力,還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長方形包裝紙

學生準備 長方形紙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問題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學過整數除以整數(0除外),也知道了整數除法的意義。今天我們將學習分數除法。那麼分數除法的意義是什麼呢?它和整數除法的意義是否相同呢?下面就讓我們帶着疑問一起來探究一下幾個小朋友分餅的問題。

請你們列出算式並計算。

(1)每人吃張餅,4個人共吃多少張餅?

(2)把2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得多少張餅?

(3)有2張餅,每人分得張餅,可以分給幾個人?

(引導學生觀察上面的三道題,並説一説它們都是已知什麼,求什麼)

2、揭示分數除法的意義。

討論:(3)題中涉及了分數除法,想一想,分數除法的意義和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嗎?

總結: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設計意圖:通過對一組題的探究和對比,使學生髮現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這樣新舊知識的遷移過渡,可以使學生對分數除法的意義理解起來更加容易。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引導參與,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55頁例題。

師:(出示一張長方形的包裝紙)老師想用這張漂亮的包裝紙把送給媽媽的禮物包裝起來,可是這張紙太大了,把它的平均分成2份就夠了,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呢?

(2)動手操作,分一分,塗一塗。

師:請大家拿出一張長方形紙,塗色表示出這張紙的。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把一張長方形紙的平均分成2份,想一想,是把哪一部分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呢?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顏色表示出來。

(學生活動,教師指導)

(3)觀察發現。

師:通過畫圖,你發現了什麼?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出塗色的過程嗎?

預設

(教師利用課件配合學生彙報)

生1:把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小格,佔這張紙的。

生2:裏面有4個,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個,是,即÷2=。

設計意圖:通過塗一塗的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列出除法算式,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感受分數除法的意義。

2、初探算法。

師:如果不看圖,你會計算÷2嗎?你能提出大膽的猜想嗎?

預設

生:分母不變,被除數的分子除以整數得到的商作商的分子。

提出質疑,驗證猜想,理解新知。

(1)嘗試驗證,發現問題。

師:科學的驗證不是僅通過計算一兩道題就能得出結論的,你們能不能自己設計一道分數除以整數(0除外)的計算題來驗證剛才的猜想是否正確呢?

(學生彙報驗證的結果)

師:為什麼有些題目能很順利地算出來,而有些題目卻不能很快地算出準確的答案呢?(分數的分子不能被除數整除)

北師大五年級下冊教案數學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在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和容積的知識基礎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加深對已學知識的理解和深化。

2. 能力目標:經歷探究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方法的過程,體驗“等積變形”的轉化過程。獲得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活動經驗和具體方法,培養小組合作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

3. 情感目標:感受數學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繫,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樹立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自信。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複習長(正)方體的體積,體積和容積單位的換算。

2、聽故事,曹衝稱象(大象的質量轉換為石塊的質量)阿基米德的故事(皇冠的體積轉換成水的體積)。故事對於我們的這節課學習是不是會有所幫助,有所啟發呢?

3、觀察(石塊土豆)的形狀,與長方體或正方體比較引出不規則物體(並板書)。

故事中的皇冠也是不規則物體嗎?

石塊和土豆再比較,哪個物體更不規則,指出今天我們就來測量石塊的體積。(板書)

二、實驗操作,測量石塊體積。

1. 拿出桌子下面的測量工具,根據給出的測量工具,各小組想好測量方案,該做哪些工作(分工)。分工協作:

方案一 ,取水,測量底面的長和寬,以及水面的高度,放入石塊後再測量水面到達的高度,用底面積乘高度的差就是石塊的體積。(注意點:水的量應適中,不要太少也不能太多,剛好能讓石塊浸沒而升高的水又不至於溢出就可以了。)

方案二,取水,在空器中倒滿水,然後把石塊慢慢放入水中,再將溢出的水倒進量杯中量出水的體積

2. 小組彙報各自做法,老師邊聽學生彙報邊板書。(適量的水:升高部分水的體積相當於石塊的體積)(加滿的水:溢出的水的體積相當於石塊的體積。)

真不錯,大家測出了石塊的體積,請把水倒回水桶,下面小組交換一下測量工具,重新測量石塊的體積,來驗證一下測量的結果是否大致相同。

3. 除了上面的兩種方案,還有其他的測量方案嗎?説説看, 我們班是不是會出現曹衝第二呢?

預設一:小物體---直接有量杯測出體積。

預設二:把石塊先放入容器,往容器里加入水,直到水高過石塊,測量水的高度,把石塊撈出,再次測量水的高度,把容器的底面積乘兩次的高度差就是石塊的體積。

預設三:當裝的水過高時,我們可以把升高的這部分水的體積加水溢出的水的體積也能求出石塊的體積。

預設四:有稱重的辦法求石塊的體積,把我們量出的石塊稱一稱,看重多少,再根據這對數據求出任意大小石塊的體積。

預設五:用橡皮泥代替水做也可,把石塊放入長方體空器,往容器內塞入橡皮泥,直到塞滿為止,取出石塊,再塞入橡皮泥(壓平,測量橡皮泥的高度,把底面積乘容器高度與橡皮泥高度差就是石塊的體積。……

三、鞏固提高

今天大家的表現真不錯,有些方案老師也沒能想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我們來看看小黑板的題目怎麼做。

1. 一個長方體容器,底面長2分米,寬1.5分米,放入一個土豆後水面升高了0.2分米,這個土豆的體積是多少?(生獨立完成。)

2. 測量一顆跳珠的體積。

數25粒跳珠,放入一個盛有一定量水的量杯中,根據水面升高的情況測量出水的體積,再算出一顆跳珠的體積。(學生實驗並計算出體積)

四、總結提高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我學會了求石塊的體積,我學會了怎樣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我學會了把一個物體轉換成另一個物體來解決問題的方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