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8篇 精編北師大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啟迪數學智慧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4W

北師大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是教師備課和教學指導的必備資料,本教案針對一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進行了系統的分類和整理,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本實用性強的教學工具書。

北師大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8篇 精編北師大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啟迪數學智慧

第1篇

初步瞭解數據的整理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會把統計的結果在方格圖上表示出來。能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初步瞭解數據的整理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會把統計的結果在方格圖上表示出來,能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會把統計的結果在統計圖上表示出來,能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同學們,你們都喜歡組織什麼活動啊?如果我們班要組織一次比賽,同學們想一想組織下面的什麼活動好?出示:

(2)喜歡 ( )活動的人最多,喜歡( )活動的人最少。

(3)如果你們班有一名同學沒來,猜測他最有可能喜歡( )活動。

1、調查本班參加課外小組的人數,整理後製成統計圖。

(2)、參加哪個組的人數最多?哪個組的人數最少?

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統計,統計的知識在我們的生活中用處非常廣泛。我們今天只是學習了初步的統計知識,認識了條形統計圖,它的用處在於可以直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非常直觀。

北師大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8篇 精編北師大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啟迪數學智慧 第2張

第2篇

本單元教學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加與減(一)2-17頁。主要是讓學生通過熟悉的生活情境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學會比較兩個數的大小,能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

1、在買鉛筆的情境中探索20以內的退位減法,理解算理。

3、通過在具體情境中的活動,培養學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初步的觀察能力。

4、在描述或傾聽各自思考過程的交流活動中,體會學會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思想和學會傾聽的重要性。

單元學習重點:理解20以內退位減法的多種口算方法,理解算理。

單元學習難點:採用多種算法進行20以內退位減法的計算。

第3篇

1.認識100以內的數,建立計數數單位“百”的概念知道10個十是一百。

3.創設情境,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

4.與實際生活相聯繫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這是××同學數出的100根小棒,我們一起來數數,看他是否數對了。

並指出:每數出10根就捆成1捆。提問:1捆是1個十,那100裏面有幾個十呢?一起數數好嗎?

教師:數數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一個一個地數,兩個兩個地數,也可以五個五個或十個十個地數,究竟應該怎樣數,那要看具體情況,要靈活地選擇。

學生彙報:10個小方塊是一第,排到九十九個後再添1個是一百個,所以10個十是一百。

第4篇

1、知識與技能: 初步建立米的長度概念,根據1釐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釐米,初步學會估測物體的長度。

2、過程與方法: 發展觀察能力、空間想像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估測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相聯繫,感知數學於生活並用於生活,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建立一米的表象,掌握米和釐米間的關係,知道1米=100釐米。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個長度單位——釐米。想一想1釐米大約有多長?打手勢告訴老師。老師帶來了一些1釐米長的小棒,誰來用這些小棒測量這枝粉筆的長度?投影顯示學生測量過程,誰來用這些小棒測量教室的長度? 提問學生不願意測量的理由。 學生説明理由:教室太長,小棒太短,測量起來費時費力且容易出錯。教師小結:釐米是用來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而要測量教室地面的長,或者比較長的距離,那就需要用到一個比較大的長度單位,它就是米(板書:米)。它用符號“”來表示。(板書:) 米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我們經常會遇到它。這不,長頸鹿大哥帶着它的小烏龜弟弟到遊樂園去玩,就遇到了米,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大屏幕顯示教材第16頁主題圖) 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明確圖意。提出問題: 1米有多長呢?讓學生説一説自己對“米” 的理解。

1、認識“米” 出示米尺,介紹:同學們,這是一把米尺,它的長度是1米。你們伸開雙手比劃一下,1米大約有多長呢?

(1)比一比 請同學們比一比1米會從我們手臂伸平一邊的指尖到手臂另一邊的什麼地方? 學生比劃並説一説。師小結兩臂伸長的長度和我們每個同學的身高差不多,一般來説個子高的同學手臂要長一些。 將米尺豎放,引導學生認識1米有多高。 學生估一估自己的身高,猜一猜一米會到自己身體的哪個部位, 和米尺比一比,驗證自己的猜測。

(2)找一找 找一找教室裏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學生回答,師引導學生實地測量。

(3)估一估 請同學們估一估,我們的教室有多長、有多寬? 師帶領學生實地測量,對於估測較好的同學應給予肯定或表揚。

(4)量一量 學生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自己身邊的物體,看看它們到底是多長?測量課桌、講台的長、寬。.....

2、認識探究米和釐米的關係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們帶來的尺,找出1米的準確長度。 (大屏幕顯示米尺。)

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米尺,想一想:米和釐米之間有什麼關係呢?1米有多少釐米?

生:尺子上有10個大格,每個大格是10釐米,10個大格就 是100釐米。

生:米尺上面有很多小格,一小格就是一釐米,我一格一格(一釐米一釐米)的數,共數了100格才數完,所以我想到1米就等於100釐米。

提問: 90釐米裏面有幾個10釐米?90釐米再增加10釐米是多少釐米?100釐米裏面有幾個10釐米呢?

師小結:現在我們知道了1米=100釐米,它也可以寫成1 = 100 c。我們把它齊讀一遍。

認識了米和釐米,我們在用的時候一定要仔細思考,認真辨別,不能用錯,下面是小明在學習了米和釐米之後寫的一篇日記,我們共同來看一看。師生共同讀一讀,引導學生理解內容,做出評價並改正。 小明的日記 今天是星期一,早上洗臉後我用60米長的毛巾擦臉。第一節上課我用長約17米的鉛筆寫了一篇田字格。第二節課下課是升旗儀式,在全校同學的注目下,國旗升上了高約8釐米的旗杆。

師:請同學們看第一個題,門高約2什麼?你選什麼做單位?

生:我選米(),若是2釐米(c)就連我的一個手都塞不進去呢!

師:是啊!説得真好!下面看第二個題,黃瓜長約20什麼?

師:如果黃瓜長約20米那該破世界紀錄,震驚全世界了。我們要依據現實情況來恰當的選擇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剩下的小題學生小組合作完成。 各小組代表回答,師生共同交流評定。

剛才我們對自己的課桌已經測量過了,現在請同學們想一想,剛才自己在測量課桌之前所做的估計與所測量的結果,然後再對書上各個小朋友的估計做出判斷吧。

(學生自主發表意見,師生交流後得出較為合理的結論。)

回到主題圖,學生説一説1米有多長,判斷小動物的身高並説一説誰應該買票。

第5篇

“小兔請客”這一教學內容是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第 五 單元 一課中的教學環節。 教材通過“小兔請客”的童話故事,創設加減法的具體情境,從中引出問題:①一共有多少個果子?②草地上還剩下多少個果子?然後讓學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擺一擺,幫助學生建立加減法的表象,最後鼓勵學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讓學生嘗試解答。通過交流,體會算法的多樣化,同時結合算式引導學生認識加減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

1、 在實際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探索並掌握整十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並能正確計算。

2、 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經歷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探索並 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3、 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探索的意識,也培養學生初步的遷移類推能力。

【 教學重難點 】正確進行整十數的加減法計算,認識加減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師: 誰能把這幅美麗的畫面編成一個故事講給大家聽呢?(課件顯示情景圖,學生講故事,説圖意)

原來是小兔在請他的小夥伴們吃果子呢!(引出課題 -小兔請客)

(1)師:(多媒體出示主題 圖 1) : 你能 根據 圖中的信息 ,能提出數學問題 嗎 ?

(3)師:要求“一共有多少個果子”怎樣列算式呢?

(會算的學生想一想自己是怎麼算出來的,其他學生可用學具代替果子擺一擺。)

組織全班學生交流算法,肯能出現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 用小棒的方法計算,先擺 2捆小棒,再擺三捆小棒,合起來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 + 30 = 50。

2 在計數器十位上先撥2個珠子,表示2個10,再撥3個珠子,表示3個10,2個“10”加3個“10”是5個“10”,所以20+30=50。

師:你喜歡那種算法呢把你喜歡的方法説給其他同學聽一聽?

師:同學們,請看發生了什麼事情(課件顯示第二幅圖,學生説圖意)

根據這幅圖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把你的問題在小組內説一説,並試着自己解決提出的問題,好嗎?

(1) 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先擺5捆小棒,再從5捆小棒中拿走1捆,還剩下4捆,也就是40根。

(2) 在計數器十位上撥5個珠子,再撥去1個珠子,剩下4個珠子表示40,所以50-10=40。

師:在加減法算式中,每個數都和你們一樣,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我們 我們學習了整十數加減數的計算方法,並瞭解了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第6篇

今天,藍天白雲,天氣清涼,在美麗的大森林裏,小蝸牛舉行了一場精彩的表演。你們想看嗎?(生答)現在老師就帶小朋友一起來欣賞小蝸牛的“跳傘表演”(指向黑板課題:跳傘表演)。請看大屏幕。

(出示:從美麗的大森林伸展到藍藍的天空,再到陸續飛落的降落傘)

3.學生彙報:看到了大森林裏在舉行跳傘表演;天上有紅色降落傘、黃色降落傘和藍色的降落傘在比賽;紅色降落傘有14個、黃色降落傘有6個,藍色降落傘有7個。(師板書:蝸牛的數目)

4.學生根據剛才説到的數學信息跟同桌提個不一樣的數學問題。

4、剛才同學提出了“紅色降落傘比黃色降落傘多幾個?”的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這類問題。

1、請同學們拿出小棒和圓片,先擺14個紅色的圓表示紅色降落傘的個數,再擺6個黃色圓片表示黃色降落傘的個數。注意兩種顏色一一對應後,多出的部分就是紅色降落傘比黃色降落傘多的個數。

根據所擺學具列出算式。板書:14-6=8 讓學生説出14、6、8表示的意思。

3、學生試完成的“藍色降落傘比紅色降落傘少幾個?”,教師評價學生。

4、這節課通過學習“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知道用減法計算。

學生b:我學會了“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可以用減法計算。

第7篇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通過多樣化的計算訓練,提高計算的準確性。

3、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問題。

引導學生探索,並交流得出正確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準確性。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這兒有個謎語,請聽謎語,小小遊泳家,説話呱呱呱,常在田裏住,捉蟲保莊稼。(打一動物)

師:青蛙經常在上面地方?他們在田裏做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青蛙吃蟲子。 (板書課題)

師:青蛙對我們很有用處的,青蛙吃掉害蟲,就保護了莊稼。所以,青蛙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一定要保護青蛙,不能隨意捕殺。

[設計理念: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以猜謎語的`形式引入,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活躍了課堂氣氛。在學生生活經驗得基礎上對學生滲透環保和愛護動物的教育。]

1、課件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分析畫面,並提出問題。

生2:我知道青蛙媽媽吃了56只蟲子,小青蛙吃了30只蟲子。

現在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兩隻青蛙一共吃了多少隻害蟲?你們打算怎樣列式呢?

[設計理念:在加強學生計算能力的同時,更側重學生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第8篇

1.進一步鞏固退位減法的思考過程,並能正確20以內的退位減法。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到了新的學校,感受到了心得氣息,大家高興嗎?我還給你們的小組起了好聽的名字,小組長告訴大家,你們組叫什麼組?我們的同學們是最棒的,希望你們的表現比昨天更棒。

1.師:同學們,你們聽過《喜洋洋與灰太狼》的故事嗎?那裏有知識淵博的慢羊羊村長,聰明的喜洋洋……老師就帶領着大家到羊村去遊玩吧,羊村裏除了小羊以外,還有許多的數學知識寶寶,你們想去嗎?

讓我們乘上小火車行動起來吧,小小火車開起來,開起來,哪兒開 請第一列小火車開起來,請第二列小火車開起來。

師:回憶一下,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都有哪些方法?

3.師:火車開的真快呀?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羊村的大門口,喜洋洋走來了,看它在説些什麼呢;(同學們,你們只要回答對村長爺爺突出的問題,羊村的大門就會為你們打開。)

村長爺爺説:這是一些20以內的退位減法,請你們從口算卡片袋中拿出算式結果為“7”的卡片,看誰動作快? 請找出都是減去9的算式或者找出都是12減幾的算式。

(多數學生是把卡片全部倒出來,手忙腳亂地翻,好長時間也找不到需要的卡片。有的學生報怨卡片太多了,找不着。) 師:咱們能不能利用我們上學期製作20以內加法表的方法來做個減法表解決這個問題呢

2.全班交流。我們把這些卡片按一定的順序排隊,就能很快找出指定的卡片。

(2)組內要分工合作,每人負責一項工作,可以找卡片、貼卡片、遞卡片、塗膠棒;

4. 組長拿出學具,活動開始。師巡視,留心學生的分類方法。

師:哪組願意向大家展示你們小組的成果 展示各組作品,各組成員介紹擺法。(將作品貼在黑板上)(組內成員可補充,其他同學幫他們看看算式擺得對不對。)

師:仔細觀察第17頁的減法表,和你的同桌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師:説一説,豎着看、橫着看、斜着看,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出示物品單價: 1瓶牛奶3元 一袋喜之郎5元 1個漢堡8元 一斤葡萄18元 一盒餅乾15元 一斤橘子?元 一支黑人牙膏12元 一個牙杯9元

4.一支黑人牙膏比一瓶牛奶多的錢正好是一斤橘子的價格,問一斤橘子多少錢?

7. 小結:村長爺爺高興地對大家説:小朋友們太棒了!會動腦,善於合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結果是:得數是9的同學起立;減去7的同學微笑;被減數是12的同學拍拍手。

大家的收穫可真多呀,老師給你們每個人還準備了一份神祕禮物呢,快來看看吧!(每人都有一張寫有算式的卡片,引導學生根據題目先計算,在按算式的結果排隊,最後按順序離開教室)

結果是:得數是9的同學起立先離開;得數是8的同學離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