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活動燈教案通用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9W

我們的教案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和探索知識,教案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大班科學活動燈教案通用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活動燈教案通用7篇

大班科學活動燈教案篇1

活動背景:

“影子”對於幼兒來説並不陌生,就在自己的身邊,都認識它,都知道“如影隨形”。但它對於幼兒來説又是神奇的,是有變幻本領的。《綱要》指出“教育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要積極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慾望”。因此,“影子”這一科學活動內容有着較高的教育價值,來源於幼兒的生活、身邊,是從幼兒的生活經驗、興趣需要出發的。本次教學活動是在幼兒小班、中班的時候就對“影子”有初步認識、瞭解的基礎上進行的,進一步來探索它的神奇變化對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探討探索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有着重要的意義。

活動目標:

1、感知“影子”的神奇變化,積累更多的關於“影子”的科學知識。

2、學習積極主動地探索“影子”的奧祕,提高探索的興趣和能力。

3、體驗發現的樂趣,懂得與同伴分享遊戲的快樂。活動準備:

活動重難點:

重、難點就在於引導幼兒積極主動探索影子的奧祕。(對“影子”的初步認識在小中班就已完成,可以説幼兒有了這方面的基礎,有了一定的認知水平,但是其中的奧祕、變換很多幼兒瞭解都不深,而且如何去自主探索,怎樣來引導幼兒自己發現問題、討論並解決問題都是比較困難的,故把此內容定於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

活動準備:

粉筆、晴朗的天氣;(物質條件準備)對影子有初步的瞭解、認識;(知識方面的準備)。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説説自己對“影子”的認識。

1、教師引題。“小朋友,在晴朗的天氣我們站在陽光下,地上會有“影子,”那麼你的影子是怎樣的呢?和其他小朋友的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

2、幼兒自由表達對“影子”的認識。

3、教師稍作小結,並引出下一環節的活動內容。

(在這第一環節中本人的主要目的在於引導幼兒自由説説自己以前對“影子”的認識,為下一個環節作好良好的鋪墊。在這裏通過幼兒的“説”使幼兒的已有經驗與現有經驗進行了整合,也讓我對幼兒的水平有了更深地解,為接下來的活動組織提供了一個參考。當然教師的小結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促使幼兒整理自己的相關經驗,也對下面自己要做的事有一定了解,可以説小結有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過程比較簡單,時間準備在5分鐘左右。)

二、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影子”的奧祕,進一步認識“影子”的變幻。

1、帶幼兒到陽光下,交代探索的要求、方法等。

2、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去探討“影子”,鼓勵幼兒可以合作探討,可以利用粉筆探討。

3、組織幼兒討論自己的發現及活動中發現的問題。

4、提供機會讓幼兒再次探索,並努力解決問題。

5、教師小結。

(這第二大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所在,是活動的主要環節。在這裏我首先是創設了一個輕鬆、愉快、寬鬆、自由的活動環境,這是非常重要的,《綱要》中提出教師應為幼兒創設寬鬆、愉快的活動氛圍,為幼兒提供自由選擇和創造的機會與條件,本人正是遵循了這一理念。接下來引導幼兒自由自主去探索“影子”的更多奧祕,“影子會變嗎?它為什麼會變?又是怎樣變的?你的影子與別人的一樣嗎?為什麼?……”讓幼兒帶着目的、帶着疑惑去探討,這個過程就是讓幼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且是提供機會讓幼兒自己動手動腦,通過親自嘗試、親自探索來解決問題,同時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又學會自己去發現新的問題,再次去實際操作、自主探討,做到在解決眾多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科學知識,提高觀察力、探討力、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在活動過程中引導幼兒可以運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如:畫畫、看看、比比、説説影子等。當然,探索活動中與探索活動後的交流討論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式,而且幼兒的合作、討論、分享能力也會由此提高,同時也體現了合作探究式的生生互動、師幼互動形式。在整個環節中本人始終準備把自己擺在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位子,做到孩子在前、我在後,我推着孩子前進,而且也體現了孩子在玩中學,學中樂的《綱要》新理念。這個環節是重要環節,我準備在20分鐘左右完成。)

三、遊戲《踩影子》

1、交代遊戲規則、講解遊戲玩法。

2、幼兒自由合作遊戲,教師巡迴指導。

3、師生共享遊戲樂趣。

(這個環節放在活動的後面進行,主要目的在於讓幼兒在對“影子”有更深瞭解、認識的基礎上來參加遊戲,通過遊戲幼兒再次得到了發展,在遊戲中對“自己的、同伴的、大家的影子”有了更全面、更深刻地認識,對關於影子的活動也更感興趣了。而且這個遊戲是合作性的遊戲,可以二個、可以三個、可以更多小朋友一起遊戲,這就讓幼兒體驗到了合作性遊戲的樂趣。在這裏,我處的位子仍是合作者、參與者、引導支持者,我想遊戲的氛圍是非常愉悦、輕鬆的,真正做到了讓幼兒在趣味性遊戲中學習,本環節準備在5分鐘左右完成。)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本人準備採用的教育策略為:激發幼兒的探知興趣———引導幼兒積極自主探索———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體驗“影子”遊戲帶來的樂趣。從以上幾點設計思路大家不難看出本人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模式,採用的是一種“開放式、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模式。

總的來説,在本次活動設計中我力求幼兒最大程度的參與,採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讓幼兒在充滿輕鬆、自由的活動氛圍中學得主動、輕鬆、快樂,並運用多種感官解決多個問題,真正實現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形式,在玩中學、做中學、學得快樂,由此設計的活動過程也是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三大環節。

今後如果還能再次開展活動,我希望能在動身體方面有更好的活動來替代遊戲課程,因為在掌握遊戲課時時還沒有抓穩幼兒的情緒,故在活動中會出現一些小插曲,在今後活動中一定要加以鞏固常規工作。

大班科學活動燈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積極嘗試和操作,發現物體與物體之間的各種連接方法。

2、經驗遷移,發現生活中的連接現象,萌發探究的興趣。

3、發揮想象和創造,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活動重點:

通過操作多種材料,發現物體之間的各種連接方法(粘、夾、打結等),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活動難點:

發揮想象和創造,創造性地進行物體的連接。

活動準備:

1、吸管、手工紙、回形針、橡皮泥、布條、繩子、雙面膠、輕泡、牙籤。

2、森林背景圖一張。

3、字卡:粘、夾、打結、串、釘、插。

4、 ppt課件:生活中的連接現象(水管、電線、桌椅、積木)。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兩個朋友,你們肯定認識喜羊羊和懶羊羊。

他們兩個決定進行一次偉大的探險。

師講述故事:兩個小傢伙背上神奇揹包,離開了羊村,來到小河邊,卻發現——橋斷了,怎麼過去呢?(指導:把斷橋連接起來)

橋接好了,兩人繼續探險,來到一片黑森林裏,這裏充滿了危險,到處都有灰太狼挖的陷阱……他們兩個非常小心地往前走,一步一步,忽然,懶羊羊覺得腳下一空,撲通掉進了深深的陷阱裏面,這個洞這麼深,懶羊羊爬不出,急得直哭,喜羊羊努力地想辦法……

猜猜,喜羊羊會想到什麼方法呢?

(幼兒自由發表個人見解)

二、操作材料,嘗試連接。

1、師:我們來聽聽喜羊羊怎麼做,他想了想,打開神奇揹包,發現了這些東西(出示材料引導幼兒觀察)有:吸管、手工紙、回形針、橡皮泥、布條、塑料袋、繩子、雙面膠,透明膠、剪??

2、師:可是這些東西都是短短的,能把懶羊羊救起來嗎?(不能)喜羊羊不知道怎麼辦了,想請小朋友幫忙,你會怎麼做?(重點引導:把短的東西連接起來)

3、師:下面就請你把這些短短的東西變長,把懶羊羊救上來。

4、幼兒操作材料,嘗試多種連接方法,教師注意觀察並重點指導幼兒:選擇多種材料,嘗試多種方法的連接,比如:布條打結、手工紙用雙面膠粘成長條、或用夾子夾成等等。

5、提醒幼兒:如果你完成了,去圖上比劃一下,看長度夠不夠把懶羊羊救上來。

教師有針對性地展示個別幼兒的探索結果,鼓勵第一個完成營救任務的幼兒,以及活動中的合作。

三、交流討論,總結方法。

1、師:喜羊羊可着急啦,趕緊把你想到的辦法告訴他吧!誰願意第一個告訴他?(請第一個成功的幼兒)

(幼兒講述自己的方法,教師出示相應的字卡,如粘、夾等),他用這個方法連接,成功了嗎?我看到他是第一個成功的。

2、師:有誰和他用一樣的方法?

3、師:除了……還有什麼方法?

(教師針對創造性的方法給予重點展示)

4、師:你們想到了粘、夾、打結、串、釘、插這麼多連接方法,為你們開動小腦筋,老師要鼓個掌。懶羊羊就順着這條長長的線往上爬啊爬啊,終於逃出了陷阱,“小朋友,謝謝你們的幫忙”兩個人又開始了他們的探險之旅。

四、經驗遷移,發現連接。

1、師:剛才我們通過把東西連接起來,幫兩個小傢伙解決了難題,其實生活中有些東西只要連一連就可以幫忙解決很多問題。(出示課件)

師:比如説它水管,把它們連接起來就可以?(送水等)

這個呢?(電線)把他們連接起來就可以?(通電)

還有這個木頭,連接起來就是?(桌子椅子等等)

下面這個小朋友最喜歡(管子積木),連接起來就是……

2、延伸部分

師:在我們教室裏,哪些地方有連接的?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找一找,找到後記錄在紙上,比一比誰觀察最仔細,找到的最多。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

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

過程與方法:

用舉例、分析、綜合、概括的方法,對物質的變化進行比較分析分類。

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可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不斷變化着的。

教學重點:

能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教學難點:

間接感受抽象物質的存在性以及物質的變化。

教學準備:

師:塑料袋、易拉罐、水結冰圖片

生:蠟燭、火柴、鐵繡釘、紙

教學過程:

一、理解世界是物質構成的

1、切身環境導入:觀察我們的周圍,由哪些物質構成了我們的教室?

2、學生自由發言,(預計大多為可視性的具體物體)教師指出:我們能直接觀察到的物體都可以叫做物質。

3、深入探討:我們的教室其實不僅存在這些可以看的見摸的着的物質,還有我們不能直接感觸到的空氣、火、聲音、電、光,它們是物質麼?

4、建議作出討論,要求學生列出證據和理由。

5、教師介入抽象物質的界定:對學生見解適當點評,必要情況下以空氣做示例,塑料袋實驗證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質構成。

6、小結:無論是實際存在的物質還是我們的感覺器官能感觸的到的物質,都説明了整個世界都是由物質構成的。

二、過渡物質在變化:

以教室為例,教室裏同學們所列舉的物質都是一成不變,沒有任何變化的麼?

學生會列舉許多變化,教師給予肯定。

1、師引入演示:在我們的教室裏還有老師帶來的兩種物質——易拉罐和水結冰的圖片。

討論:捏扁易拉罐和水結冰也同樣是物質發生了變化,它們有什麼相同和不同點呢?(物質本身沒有變,形狀改變,變化速度不同)

我們生活裏還有沒有這樣的例子?

2、分組實驗發現:實驗盒裏有火柴和鐵釘,它們會發生變化麼?它們的變化又會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實驗討論:火柴燃燒過以後變成了什麼物質?和之前一樣麼?鐵和鐵鏽是同一種物質麼?(除變化速度不同以外,都產生了新的物質)

我們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麼?

3、比較前後兩種實驗:這兩組實驗有什麼相同和異同點?

(前者沒有產生新的物體,後者產生新的物體)

三、讓物質發生變化:

1、在教師提供的鐵絲、熱水、紙張、蠟燭、火柴中,它們都會產生在怎樣的變化呢?(學生的思維面不會停留在課本展示的變化中,要求學生作出適當合理的解釋,教師適當補充,尤其是蠟燭的燃燒)

2、各種變化中有什麼相同和不同呢?

(重點在自然產生的變化和人為產生的變化、變化速度的快慢、是否產生新的物質)

3、過渡引申:我們説的是我們現有的物質,對於巖石、房屋、馬路在變化麼?世界上有不變的物質麼?説出你的依據。

四、總結:

世界總是在不斷的變化,有些變化只是改變物質的形態,大小,有些變化就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下節課接着研究。

大班科學活動燈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家鄉的主要作物——茶葉,瞭解茶葉的特徵和喝茶的好處。

2、初步瞭解茶葉的製作過程,知道茶葉是從哪裏來的。

3、增進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準備:

1、錄像、磁帶。

2、新鮮茶葉和茶葉。

3、茶道表演。

活動過程:

一、認識茶葉,引發興趣

1、(出示新鮮茶葉)小朋友,你們認識這是什麼?(幼兒回答

2、(出示幹茶葉)這又是什麼?(幼兒回答)

3、對了,這兩樣都是茶葉,它們是什麼樣的?有什麼不一樣?

4、一個是剛剛摘來的新鮮茶葉,一個是已經做好的、可以泡茶喝的茶葉。

二、看錄像,瞭解茶葉的製作過程

1、新鮮茶葉是怎麼變成泡茶的茶葉呢?(幼兒回答)

2、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關於茶葉製作的錄像,一起來看看吧!(播放錄像)

3、交流:茶葉是怎麼製作的?

三、看錄像,瞭解茶葉從哪裏來

1、新鮮的茶葉又是從哪裏來的.?(幼兒回答)

2、觀看錄像,瞭解松陽的茶葉

3、小結:茶葉是我們松陽的特產,最有名的有松陽銀猴、碧雲天、松陽白茶。每年到了茶葉開始採摘的時候,我們都要舉辦茶商大會,邀請全國各地的茶商都到我們松陽來買茶葉,現在很多人只要説起茶葉都知道我們松陽,都説松陽的茶葉——好!

四、交流喝茶的好處

1、喝茶有什麼好處呢?

2、介紹相關知識:茶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價值和醫藥功效都很高。經常飲茶的人,對輻射、齲齒、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都有較強的抵抗力,還有保護肌膚的作用,所以茶被稱為保健飲品。

五、看茶道表演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茶道表演吧!

大班科學活動燈教案篇4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使幼兒初步知道新鮮的空氣是沒有形狀、顏色和氣味的。

2、通過動手操作,知道空氣充滿我們的空間,空氣無所不在。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二、活動準備:塑料袋、

三、教學活動:

1、回憶故事《空氣空氣你在哪兒?》

2、出示塑料袋

塑料袋裏有什麼?抖動一下,把口捏住,有什麼變化?

3、請幼兒拿塑料袋,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找空氣.------證明:我們周圍到處都充滿了空氣.

四、小結

大班科學活動燈教案篇5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 通過看看、聞聞等形式,瞭解春天花朵的各種形態與美。

技能目標:學習用相應的詞、句表達自己的發現、感受。

情感目標: 萌發幼兒親近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植物的情感。

活動重點認識春天常見的花活動難點學習用相應的詞表達自己的感受活動準備前經驗準備帶幼兒實地去觀察物質準備各種花的圖片

活動過程導入:

帶幼兒觀察植物角,引起幼兒興趣。

回憶春天看見過的花。

今天我們要到外面去找一找春天的花。

基本環節:

二、帶幼兒實地觀察我們看到了哪些花?重點觀察:桃花、玉蘭樹、風信子等。

從花的外形、顏色等方面仔細觀察、比較。

學習用好聽的詞、句來描述。

教室用貼板收集幼兒找到的花,並標上序號和花名。

教師:我們今天認識了這麼多什麼花?你最喜歡哪朵?

結束:

五、引導幼兒萌發保護自然植物的情感。

大班科學活動燈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瞭解蠶寶寶長大及結繭的過程。

2、用語言、繪畫等方式記錄表達自己觀察的過程。

3、對餵養活動感興趣,體驗蠶寶寶結繭的艱辛,萌發關愛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蠶寶寶生長過程的 ppt。

2、熟蠶的照片和圖片,錄像,紙和筆。

3.蠶繭幾個。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回憶經驗。

提問:最近,我們班來了許多小客人,它們是誰呢?那蠶寶寶是什麼樣子的?

2、出示圖片:

這是小朋友畫得蠶寶寶,它和你們講得一樣嗎?

(1)現在的蠶寶寶還吃桑葉嗎?不吃桑葉的蠶寶寶叫什麼名字?

(2)蠶寶寶剛來時是什麼樣子?你們是怎樣餵養的?

(3)從蟻蠶到熟蠶它們是怎樣長大的?請你們邊看錄象邊商量,請一個小朋友來記錄蟻蠶到熟蠶的生長過程。

3、幼兒分組畫畫。

4、蠶寶寶結繭。

(1)這些蠶寶寶長大後會幹什麼?它們是怎樣結繭的?是不是這樣呢?

(2)幼兒看錄像。

提問:蠶寶寶結繭要幾天時間?當你看到蠶寶寶結繭這麼辛苦,你們心裏有什麼想法?我們小朋友一起來學學看,學了以後感覺怎樣?

5、蠶寶寶吐了絲,接了繭,還會變嗎?會變成什麼?你們想知道嗎?

6、出示繭。

(1)繭裏面有什麼呢?它和吐絲前的熟蠶一樣嗎?什麼地方不一樣?

(2)老師總結:蠶寶寶真了不起,它從小變成大,從大變成不一樣的東西。那蠶蛹還會變嗎?會變成什麼?

7、幼兒猜想。

小朋友猜了很多,蠶蛹到底會變嗎?會變成什麼?

活動延伸:

關於蠶的一生還沒有玩,我們將繼續帶領孩子在科學區中觀察蠶蛹變成了什麼?蠶媽媽是怎樣生寶寶的,這樣他們對小蠶的一生就有一個系統的、完整的認識。

大班科學活動燈教案篇7

設計思路:

大班上學期的幼兒已具備了某些物體(如石頭、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經驗,所以如果活動設計僅僅停留在讓幼兒瞭解,觀察各種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幼兒的探索興趣不易深入。而讓幼兒帶着任務探索,如怎樣使浮的東西沉下去,使沉的東西浮上來,可以提高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也有利於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

大班幼兒思維的直覺行動性逐漸減少,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發展得比較好,所以活動設計既要為幼兒提供邊操作邊思考的機會,又要注重培養思考的有意性,培養幼兒先預測(思考)再操作。操作後讓幼兒多講述、討論,促進形象思維的發展。

活動目標:

1、知識:

(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學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記錄結果,表示物體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

(1)能按照老師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實驗。

(2)能與同伴溝通、交流與合作來探索調節物體沉浮的方法。

3、情感:

(1)樂意參加探索沉與浮的小實驗。

(2)初步形成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沉與浮

(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學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記錄結果,表示物體的上浮和下沉。

活動難點:

探索調節物體沉浮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個臉盆,盆裏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條。

2、每組裝滿水和空礦泉水瓶各一個、橡皮泥、石頭、雪花片、樹葉等小物品。

3、每人一張記錄紙,一隻筆。

活動過程:

一、認識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物品寶寶,它們就躲在你們的椅子下,找出來看看是誰呀?幼:是鑰匙、小木塊、玻璃球?

二、實驗:沉與浮

1、教師示範:教師取一塊雪花片請幼兒來猜猜:這塊積木放在水裏會怎麼樣?把猜測的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請幼兒把準備的材料進行猜測,把猜測的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教師指導:你們猜雪花片放在水裏會怎樣?你們每人有一張記錄表,把猜測的結果記錄在表上。如果猜雪花片是浮上來的,那就在"?"這一列中做一個"↑",(一個條豎線,上面加一個小帽子)如果你認為是沉下去,那就做一個"↓"(一個條豎線,下面加一個小帽子)。

2、實驗,把實驗的結果記在記錄紙上。

幼兒按意願動手實踐,教師注意觀察記錄,針對性地指導;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

鑰匙是浮上來還是沉下去呢?是不是這樣的,那其它的東西是不是和我們猜想的一樣呢?老師準備好水了,我們端上這些東西到那邊去試一試就知道了。試好後把實驗結果記錄在"小手"這一列中。

3、根據記錄表對兩種結果進行對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後結果。

提問:"有沒有試驗結果和猜測結果不一樣的?"

總結:(出示表格和實物並演示)通過實驗我們知道浮上來的東西有……沉下去的東西有……

三、提升實驗

(一)怎樣使浮起來的東西沉下去

1、師:小朋友們,現在我們的瓶子寶寶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石頭寶寶是好朋友,他們想在一起在水裏做遊戲,讓我們來幫幫他們,好不好?幫幫瓶子寶寶,讓他沉下去。

2、幼兒嘗試。(如果幼兒一下子想不到辦法,可以給幼兒1-2分鐘的時間去嘗試、討論,如果還是沒有小朋友想出辦法再加以引導。)

3、師:小朋友們,同一個瓶子寶寶,不裝水時浮在水面上,裝滿水後,就沉到水裏了。為什麼呢?

4、教師總結:不裝水時,瓶子寶寶很輕,所以浮在上面;裝滿水後,瓶子寶寶變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二)怎麼樣使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1、師:小朋友們,我們剛剛讓瓶子寶寶和石頭寶寶在一起玩了,他們玩得好開心。可是,還有一個物品寶寶需要你們的幫助,看,橡皮泥寶寶和樹葉寶寶是好朋友,他們好想一起浮在水面上玩,讓我們來幫幫他們!

2、幼兒嘗試。(如果幼兒一下子想不到辦法,可以給幼兒1-2分鐘的時間去嘗試、討論,如果還是沒有小朋友想出辦法再加以引導。)

3、師:現在橡皮泥寶寶能和樹葉寶寶一起玩了,他好開心。可他有一個問題想問小朋友們"我的體重沒變,當我團成球狀時,我沉在底下;當把我做成船的形狀時,我就會浮上來,為什麼呢?"

4、幼:……(此問題有一定難度,可以先讓幼兒思考、交流和討論1-2分鐘。到時如果幼兒還回答不出,老師再加以引導。)

5、教師總結:當橡皮泥寶寶是球狀時,

活動延伸:

1、師:小朋友們,老師這裏還有一個物品寶寶,小朋友們看是什麼,小朋友們猜猜看--寶寶放到水裏是沉,還是浮呢?

2、幼:……

3、教師總結:老師也不知道--寶寶是會沉,還是會浮。其實,小朋友們,我們在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大家不知道它們在水中是會沉還是會浮,小朋友們回去以後,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探索我們周圍還有一些什麼東西在水裏是沉還是浮。

設計思路:大班上學期的幼兒已具備了某些物體(如石頭、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

經驗,所以如果活動設計僅僅停留在讓幼兒瞭解,觀察各種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幼兒的探索興趣不易深入。而讓幼兒帶着任務探索,如怎樣使浮的東西沉下去,使沉的東西浮上來,可以提高幼兒探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