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燈泡亮了教案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8W

我們一定要認真對待教案的制定,教案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積極思考,還能激發學生的潛能,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大班科學燈泡亮了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燈泡亮了教案7篇

大班科學燈泡亮了教案篇1

活動目的:

1.在觀察、探索活動中,發現燈泡發亮的電路和金屬材料的導電現象。

2.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初步瞭解其特性。

物質準備:

1.教具:一塊展示板(圖一),電池、電線、燈泡、杯子的圖片各一。

2.學具:電池、電線、燈泡、杯子、積木、鑰匙、晨檢牌、紙片等若干。

經驗準備:通過ppt對電池有了初步的認識。

活動過程:

1.導入:以問題的形式,激趣引題。

(1)教師打開沒有插上電源的錄音機,咦,今天錄音機出了什麼問題?(“錄音機沒有電”、磁帶壞了……。)

(2)教師插上電源,驗證幼兒猜測的結果。

(3)師:電能讓錄音機轉動起來,電還有什麼用呢?(電能讓電動玩具動起來,電能使燈泡亮起來,電可以讓電風扇轉動……。)

2.嘗試:選擇材料,探索燈泡發亮的電路。

(1)師:老師這兒準備了一些材料,出示圖一,在這麼多的材料中,有二樣材料可以讓小燈泡亮起來,請你仔細看一看、想一想,你認為是那二樣?最好能説出理由。

(2)師:這二樣材料是不是真能讓燈泡亮呢?請小朋友自己動手試一試。

(3)幼兒盡情地操作,教師觀察、鼓勵、引導(圖二)。

(4)師:請告訴我們,你是怎樣讓燈泡亮起來的?用這個圖片在黑板上把它表示出來(圖三)。

(5)師:你們用電線的一頭與燈泡接上,另一頭與電池的頂部或底部接上,只要燈泡觸到和電池的另一頭,燈泡就亮了。

(6)師:是不是這樣?這樣連接真的能讓燈泡亮起來嗎?讓我也來試一試?

(7)教師有意選擇金屬絲不露的電線操作。咦!怎麼不亮?

3.發現:創設情景,操作中發現金屬的導電性。

(1)師:你們的燈泡都亮了,我的為什麼不亮呢?

(2)師:“小朋友,你們都認為是電線的問題,同樣是電線,為什麼這根電線可以,而這根電線不可以呢?”

(3)比較二根電線的不同處。

(4)幼兒比較操作,描述操作結果,大膽表述材料與燈泡是否亮的因果關係。

(5)教師對幼兒的結論進行描述:“小朋友,你們都認為,電線露出金屬絲接在電池上燈泡就能發亮,有塑料包着的電線頭接在電池上不能使燈泡發亮。是不是這樣?(6)教師再次設疑,讓幼兒在操作中進一步感知金屬的導電性。

師:出示杯子,這是什麼材料做的?(金屬)如果把它接在電池上,燈泡會不會亮?

(7)幼兒操作,發現金屬的任何部位都能導電。(圖四)

師:請小朋友試一試,你發現了什麼祕密。

(8)猜想驗證:再次探索

①明確操作要求。

師:“今天老師還為小朋友準備了許多不同的材料,有晨檢牌、積木、紙片、鑰匙,先等請小朋友猜一猜哪些材料接上電路後燈泡着?哪些不亮?然後把你的猜想記錄在表格裏。”

②幼兒操作記錄猜想結果,教師進行觀察指導(圖一)。

③師**流猜想結果。

教師對幼兒的猜測結果以不同的切入方式以提問,進行統計:(圖五)

提問語1:“晨檢牌接在電路上有幾個孩子認為亮的,幾個孩子認為不亮,(教師與幼兒一起統計)説明一共有幾個孩子在活動?(16個)

提問語2:“紙片接在電路上有8個孩子認為亮的,有幾個孩子認為不亮?”

提問語3:“鑰匙接在電路上有1個孩子認為不亮,有幾個孩子認為亮?

④幼兒操作,驗證猜想結果,交流發現結果。(圖六)

4.拓展:提供電工用具,觀察把手的材料,理解導電與安全的關係。

明確操作要求。

師提供電工用的鋼絲鉗、尖嘴鉗、起子、活動扳手、.電工刀、電工小錘、電鑽、電烙鐵等:“接下來我們來找一找他們的把手在哪裏,看一看是用什麼材料做的,為什麼?能不能改成金屬材料?“

5.活動延伸:

師:那我們的周圍還有許多材料,今天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再做一做這個實驗,找找什麼材料能導電,什麼材料不能導電?

小百科:一般認為電燈是由美國人湯馬士·愛迪生所發明。但倘若認真的考據,另一美國人亨利·戈培爾(heinrich gbel)比愛迪生早數十年已發明了相同原理和物料。1801年,英國化學家戴維將鉑絲通電發光,他亦在1810年發明了電燭,利用兩根碳棒之間的電弧照明。1854年亨利·戈培爾使用一根炭化的竹絲,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電發光。他的發明在今天看來是首個有實際效用的白熾燈。他當時試驗的燈泡已經可維持400小時,但是並沒有即時申請設計專利。

大班科學燈泡亮了教案篇2

編寫教案是幼師們不可或缺的工作內容,一份好的教案決定了一節課的教學質量,如何寫出一份優質的教案?致力於收集、整理全國各類優秀教案,相信您一定會受益不少。活動中引導幼兒對導電現象感興趣,喜歡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燈泡發亮的方法,探索用電線等物連接電池使燈泡發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屬的物體可以導電, 提高幼兒的合作探索與用符號記錄表達的能力,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科學領域指出:"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生活進行";"大班下學期的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及其變化非常敏感,好奇心強,更喜歡動手去擺弄材料,探究興趣與能力在不斷地發展。幼兒喜歡玩電動玩具,喜歡擺弄電池,從幼兒的實際水平及興趣出發,我選擇了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燈泡、電池、電線為主要材料,設計了本次活動《燈泡亮了》。

活動目標

1. 對導電現象感興趣,喜歡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燈泡發亮的方法。

2. 探索用電線等物連接電池使燈泡發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屬的物體可以導電。

3. 提高合作探索與用符號記錄表達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電安全,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探索用電線等物連接電池使燈泡發亮的方法。

活動難點:提高合作探索與用符號記錄表達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初步瞭解電池、電線的特徵;練習兩兩合作常規。

2.物質準備:

(1)學具:第一次--兩人一盤材料:電池、電線(連着燈泡);

第二次--增加兩人一盤材料:塑料繩、布條、毛線、銅鑰匙、回形針、鐵絲,粉、白記錄紙各一張、筆等。

(2)教具:小兔房子情景圖、老鼠圖片、斷電線一截、學具一套、猜測圖、梳理圖、展示板兩塊、亮與不亮圖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題。(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

1. 出示情景圖,激發興趣:

師:小兔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裏就黑乎乎的,怎麼回事呀?裝電燈需要些什麼呢?

2. 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初步瞭解使電燈亮起來的條件。

二、探索活動"怎樣讓燈泡亮起來"。(引導幼兒合作實驗,探索電線與電池連接使燈泡發亮的方法,大膽交流自己的探究過程與結果)

1. 教師介紹實驗材料:

師:今天老師要請你們來做實驗,老師為你們準備了電池和一頭連着燈泡的電線,想一想,你們怎樣讓燈泡亮起來呢?

2. 教師介紹實驗操作步驟與方法:

3. 幼兒自主開展實驗探究活動,互相交流自己的實驗過程與結果:

(1)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兩兩合作進行實驗,不爭搶材料;

(2)引導幼兒觀察電池正負極的特點,鼓勵幼兒用語言完整描述觀察的過程與結果;

(3)鼓勵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實驗過程與結果。

4. 集中交流,梳理小結。

(1)結合梳理圖示鼓勵幼兒大膽表達。

(2)梳理小結:將連着電線絲的燈泡按在電池的一頭,將另一段的電線絲按在電池的另一頭,這樣電就接上了,小燈泡就亮了。

(3)幫小兔家接電線。

三、探索活動"接電線"。(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的導電現象,初步感知金屬的物體可以導電,鼓勵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操作過程和結果)

1. 設置問題情景:

師:咦?小兔家剛安裝好的電燈怎麼又不亮了?

師:用什麼材料可以接上這段電線通電呢?

2. 教師介紹實驗操作材料,幼兒猜想:

(1)設疑猜想:塑料繩、布條、毛線、銅鑰匙、回形針和鐵絲,這些東西什麼能接上電線導電呢?

(2)教師在記錄表上做猜想記錄。

3. 講解實驗及觀察要求。

(1)兩個小朋友選擇一盤材料做實驗,每盤都有一粉一白兩張記錄表,看看上面畫了什麼材料,就根據記錄表選擇材料做實驗;

(2)請將材料的一頭與電線接在一起,將材料的另一頭接到電池的一端;

(3)每做完一次實驗,就將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並寫上你們兩個人的號數;

(4)實驗結束後,將材料收拾好放回原位,回到位置上和其他組的小朋友説一説,你是怎麼做的?燈泡亮了嗎?

(5)收拾的時候,請將記錄紙按亮與不亮符號分別夾在鐵架子上。

4. 幼兒實驗,教師指導:

(1)提醒幼兒根據記錄紙陸續取相應的材料做實驗;

(2)鼓勵幼兒兩兩合作實驗,一人拿電池,一人拿電線;

(3)提醒幼兒將材料的一頭和沒有燈泡的那端電線絲連接在一起,並用材料的另一端連接電池一頭做實驗;

(4)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觀察的過程與結果。

5. 兩兩交流。

6. 集中交流,引導幼兒看記錄表分析並驗證:

重點鼓勵幼兒大膽連貫地描述實驗過程與結果,並根據幼兒的記錄情況與猜想情況進行驗證,進一步引導幼兒瞭解使燈泡亮起來的方法。

7. 師幼共同小結:

銅鑰匙、回形針、鐵絲等金屬材料能導電,塑料繩、布條、毛線等非金屬材料不能導電。

四、活動結束。

教育幼兒安全用電。

【活動延伸】

在科學區中投放相關的材料,鼓勵幼兒繼續探究哪些材料可以導電。

師:還有什麼東西可以導電,什麼不能導電呢,我們可以到科學區裏試一試。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以“幫小兔裝電燈”為主線貫穿始末,試圖通過自主探索的形式,讓幼兒在寬鬆的探究情境中運用看一看、想一想、試一試等多種方法,探索讓燈泡亮起來的方法;幼兒通過猜測、驗證、記錄等形式,在操作比較中發現哪些物體能導電,哪些物體不能導電,充分體驗到科學探索的樂趣及合作探索的快樂,提高語言交流與表達能力,同時,也從中懂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電安全,提高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整個活動環節緊湊,重、難點突出,語言簡練,操作前提出明確要求,幼兒在實驗過程目標明確,能通過合作探索並使用符號記錄。在活動過程中幼兒興趣濃厚並能通過活動感受成功的快樂。但是,由於鄉鎮幼兒記錄經驗不足,在鼓勵幼兒使用自己喜歡的符號記錄時,孩子們能説出多種符號,實際記錄中卻偏向單一的記錄方式如:打勾與打叉。

大班科學燈泡亮了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對導電現象感興趣。

2、能自主動手操作探索燈泡發亮的方法。

3、初步感知金屬能導電的特性。(重點)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燈泡與單節電池的連接圖示、小兔子情景圖片。

2、每組一套實驗材料:毛線、塑料繩、回形針、鐵釘、鐵絲、電池、小燈泡、記錄紙、水彩筆、裸漏的電線。

【活動難點】

自主探索用電線等物體連接電池使燈泡發亮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出示情景圖片,談話引出主題,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師:今天老師的一位好朋友小兔子,它呀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裏就黑乎乎的,怎麼回事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那麼安裝電燈需要些什麼呢?(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初步瞭解使電燈亮起來的條件。)

小結:要想讓黑黑的屋子裏亮起來,需要安裝電燈。安裝電燈需要有電線、燈泡,還要有電源,比如:電池。這些就可以讓燈泡亮起來了。

二、探索活動怎樣讓燈泡亮起來。

引導幼兒合作實驗,探索電線與電池連接使燈泡發亮的方法,大膽交流自己的探究過程與結果。

1、教師介紹實驗材料。

師:今天老師要就請你們來做實驗,老師為你們準備了電池和一頭纏着燈泡的電線,想一想,你們怎樣讓燈泡亮起來呢?

2、教師介紹實驗操作步驟與方法。

師:在實驗之前我想先請孩子聽清楚操作要求,每兩個人一份操作材料,不要講話,安安靜靜地動腦認真操作,當聽到老師結束活動的口令後,要及時放下材料,然後我們大家一起來分享你的實驗結果,説一説你的燈泡亮起來了嗎,你是怎麼做的,聽明白了嗎?(聽明白了)好,現在就請孩子們把小板凳輕輕地面向小桌子,開始操作吧。

3、幼兒自主開展實驗探究活動,教師巡迴指導。

(關注能力弱得幼兒完成操作。)

4、集中交流,梳理小結。

師:好了,孩子們,大部分小朋友已經完成實驗了,通過實驗讓燈泡亮起來的小朋友請舉手。(觀察幼兒完成情況)哇,這麼多小朋友都成功了,孩子們表現非常棒!(快思)那我們就一起來聽聽看,這些成功讓燈泡亮起來的小朋友他是怎麼做的?

小結:(出示燈泡與單節電池的連接圖示)將連着電線絲的燈泡按在電池的凸起的一頭也就是電池的正極,將另一段的電線絲按在電池的另一頭也就是電池的負極,這樣電就接上了,小燈泡就亮了。

三、探索活動“接電線”。

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的導電現象,初步感知金屬的物體可以導電,鼓勵幼兒鼓勵幼兒探索實驗並記錄。

1、設置問題情景。

師:孩子們,小兔子又遇到麻煩了,它家的電線不夠長,燈還沒有接上,用什麼材料可以接上這段電線通電讓燈泡亮起來呢?

2、教師介紹實驗操作材料,提出要求。

師:今天,老師給孩子們準備了許多材料,除了桌子上孩子們剛才操作的電池、燈泡、電線以外,還有毛線、塑料繩、回形針、鐵釘和鐵絲,這些東西里面什麼能接上電線導電呢?想不想親自試一試,幫助小兔子家通上電呢?(想)

師:(出示記錄表)這是什麼?(記錄表)用你們桌子上的材料和小盤子裏的物品連接起來,看看什麼材料能讓燈泡亮起來,如果能導電讓燈泡亮起來你就在記錄表上相應的圖片下面畫一個“對號”,不能導電的材料,你就在記錄表上畫一個“錯號”,把結果都記錄好。還有把能導電材料放在一起,把不能導電的材料放在一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操作的時候要保持安靜,聽明白了嗎?(聽明白了)好下面,先把你們的小板凳輕輕的面向小桌子,我開始發材料。把記錄表和彩筆在盤子裏拿出來,開始操作和記錄吧。

(1)幼兒動手操作並做記錄,老師巡迴指導。

(2)交流經驗,分享實驗結果。

師:剛才,孩子們玩得很開心,你們發現了什麼?哪些材料能導電,哪些材料不能導電,請舉手説一説?(請2—3個小朋友回答

(3)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總結,再次實驗分享結果。

師:我們根據記錄的答案再來進行一次實驗,看我們驗證的對嗎?一起再來實驗一次。

小結:回形針、鐵釘、鐵絲都是金屬製品,而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這些材料接觸電線和電池後,能讓燈泡亮起來,説明這些金屬材料製品是能導電的。而像毛線、塑料繩等材料在接觸電線和電池後,沒有讓燈泡亮起來,説明毛線、布條、塑料繩製品是不能導電的。

四、出示裸露的電線,教育幼兒注意用電的安全。

師:和老師的實驗結果一樣的小朋友都幫助了小白兔把燈亮起來了,小白兔到了晚上就再也不擔心看不見東西了。小白兔要我代它謝謝大四班的孩子們。老師這裏有一段電線,仔細觀察一下這段電線怎麼了?(破了)露出了裏面的金屬,我們實驗後已經知道了,金屬能導電,那當你看見這種裸露的電線的時候應該怎麼辦呢?(不接觸,儘快告訴大人)

小結:孩子們回答的非常正確,今天實驗活動中小電池裏的電流和這種裸露的電線接觸都在我們使用的安全範圍內,但當你在生活中看見這種裸露的電線的時候,是一定不可以用手去觸摸的,而應該及時告訴大人來處理。

活動延伸:

我們的周圍還有許多材料,什麼東西可以導電,什麼不能導電,我們可以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説一説、試一試。

教學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強調的是孩子藉助於教師的指導和自身所從事的活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操作和感知,不斷髮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孩子在已知的基礎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斷嘗試中取得成功,最終獲得知識。

大班科學燈泡亮了教案篇4

(一)活動目標:

1、瞭解電池、電線、燈泡之間的簡單關係,探索讓燈亮起來的方法。

2、能通過觀察、比較發現串聯多盞燈時燈的明暗變化。

3、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知道電池的正負極。

2、材料準備:電線、電池、燈泡、電池盒、燈泡盒。

(三)活動過程:

1、觀看燈的視頻,激發幼兒興趣。

(1)提問:燈有哪些作用?

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燈,燈有哪些作用呢?彩燈可以讓舞台更加漂亮,各種夜景燈也能為城市添加色彩,照明燈能讓我們在黑暗中看清東西,紅綠燈可以指揮交通。

(2)討論:燈是怎麼亮起來的?

2、介紹材料,幼兒操作。

(1)介紹材料。

師:這裏有燈泡、電池、電線、燈泡盒、電池盒等材料。你們能用這些材料能讓燈泡亮起來嗎?請你們試一試。

(2)第一次分組操作。

3、觀看視頻,瞭解正確的連接方式。

(1)觀看線路連接視頻。

(2)出示電流流向圖示,瞭解燈泡亮的原理。

小結:當正確連接電池、電線、燈泡後會產生電流,電流從電池的.正極流出,穿過電線、燈泡、再流回負極,這樣燈泡就亮起來了。

4、第二次分組操作讓兩盞燈亮同時亮起來。

師:用同樣的串聯方法能讓兩盞燈同時亮起來嗎?請你們試一試。

5、分享操作結果和發現。

(四)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在科學區中繼續投放材料供幼兒繼續探索。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大班科學燈泡亮了教案篇5

【設計思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科學領域指出:"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生活進行";"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與結果"等。幼兒園的科學探究活動是提高幼兒自主探究及觀察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

大班上期的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及其變化非常敏感,好奇心強,更喜歡動手去擺弄材料,探究興趣與能力在不斷地發展。幼兒喜歡玩電動玩具,喜歡擺弄電池,從幼兒的實際水平及興趣出發,我選擇了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燈泡、電池、電線為主要材料,設計了本次活動《燈泡亮了》,活動重點是"引導幼兒探索用電線等物連接電池使燈泡發亮的方法",活動難點"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達操作過程與結果"。以"幫小兔裝電燈"為主線貫穿始末,試圖通過自主探索的.形式,讓幼兒在寬鬆的探究情境中運用看一看、想一想、試一試等多種方法,探索讓燈泡亮起來的方法;同時通過猜測、驗證、記錄等形式,讓幼兒在操作比較中發現哪些物體能導電,哪些物體不能導電,使幼兒充分體驗到科學探索的樂趣及合作探索的快樂,提高語言交流與表達能力,同時,也從中懂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電安全,提高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目標】

1、對導電現象感興趣,喜歡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燈泡發亮的方法。

2、探索用電線等物連接電池使燈泡發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屬的物體可以導電,並能大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3、提高合作探索與用符號記錄表達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電安全,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觀察過班級電燈的線路與構造;熟悉實驗材料的名稱與特徵;已初步瞭解電池、電線的特徵;練習兩兩合作常規。

2、物質準備:

(1)學具:第一次——兩人一盤材料:電池、電線(連着燈泡);

第二次——增加兩人一盤材料:布條、毛線、塑料繩三選一,回形針、銅鑰匙、鐵絲三選一,黃、藍記錄紙各一張、筆等。

(2)教具:小兔房子情景圖、老鼠玩具一隻、斷電線一截、學具一套、猜測圖、梳理圖、展示板兩塊、亮與不亮圖標以及"√、×"的符號標誌。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題。(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

1、出示情景圖,激發興趣:

師:今天小兔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裏就黑乎乎的,怎麼回事呀?裝電燈需要些什麼呢?

2、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初步瞭解使電燈亮起來的條件。

二、探索活動"怎樣讓燈泡亮起來"。(引導幼兒合作實驗,探索電線與電池連接使燈泡發亮的方法,大膽交流自己的探究過程與結果)

1、教師介紹實驗材料:

師:今天老師要請你們來做實驗,老師為你們準備了電池和一頭纏着燈泡的電線,想一想,你們怎樣讓燈泡亮起來呢?

2、教師介紹實驗操作步驟與方法:

(a)兩個人一盤材料,請你們合作進行實驗;

(b)做好實驗後,和旁邊的小朋友説説你的燈泡亮了嗎?你是怎麼做的?

(c)聽到琴聲後要放好材料馬上回到位子上。

3、幼兒自主開展實驗探究活動,互相交流自己的實驗過程與結果:

(a)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兩兩合作進行實驗,不爭搶材料;

(b)引導幼兒觀察電池正負極的特點,鼓勵幼兒用語言完整描述觀察的過程與結果;

(c)鼓勵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實驗過程與結果。

4、集中交流,梳理小結。

(1)師:我們一起來聽聽看,這些成功讓燈泡亮起來的小朋友他是怎麼做的?

(2)結合梳理圖示鼓勵幼兒大膽表達。

(3)梳理小結:將連着電線絲的燈泡按在電池的一頭,將另一段的電線絲按在電池的另一頭,這樣電就接上了,小燈泡就亮了。

(4)幫小兔家接電線。

三、探索活動"接電線"。(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的導電現象,初步感知金屬的物體可以導電,鼓勵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操作過程和結果)

1、設置問題情景:

師:不好了,小兔家剛安好的電線被老鼠啃斷了一截,燈又不亮了,用什麼材料可以接上這段電線通電呢?

2、教師介紹實驗操作材料,幼兒猜想:

(1)設疑猜想:紅布條、綠毛線、白色塑料繩、回形針、銅鑰匙和鐵絲,這些東西什麼能接上電線導電呢?

(2)教師在記錄表上做猜想記錄。

3、講解實驗及觀察要求:

(1)兩個小朋友在桌子上選擇一盤材料做實驗,每盤都有一黃一藍兩張記錄表,看看上面畫了什麼材料,就根據記錄表選擇材料做實驗;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大班科學燈泡亮了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玩手電筒,喜歡操作、擺弄,能想辦法讓手電筒亮起來。

2、認識電池的正負兩極,瞭解電池正負相連可以亮起來的道理。

3、體驗探究安裝手電筒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老師準備各式各樣的老式手電筒和電池(用於幼兒拆開、觀察手電的組成)。

2、記錄表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以謎語的形式導出手電筒,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一根鐵柱膽不小,頭帶玻璃平頂帽;

一隻眼睛亮閃閃,哪兒黑往哪兒瞧。——(手電筒)

提問:手電筒是用來做什麼的?手電筒為什麼會發出光亮?

二、出示手電筒和電池,讓幼兒進行組裝。

1、出示各式各樣的手電筒和電池,請幼兒觀察,瞭解手電筒和電池的多樣性。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電池,認識電池的正極和負極。

小結:電池不管是大的、小的、胖的、瘦的,它都有一個正極,一個負極。

3、請幼兒把手電筒與各種電池相匹配,探索如何組裝能使手電筒亮起來。

4、能安裝成功的幼兒操作演示,知道正負極相連可以使手電筒亮起來。

三、請幼兒用組裝好的手電筒進行探究小遊戲。

1、請幼兒把手電筒放在水彩筆一側約10釐米的地方,逐漸改變手電筒與水彩筆的角度,觀察影子長短的變化。瞭解手電筒與水彩筆的角度越小,影子越長,手電筒與水彩筆的角度越大,影子越短。

2、請幼兒將自己探究的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

3、關掉活動室的照明燈,拉上窗簾,請幼兒用手電筒自由照射,感受光的直線傳播和光於影子的關係。

四、手影遊戲

遊戲玩法和要求:每個小組選一人打亮手電筒照在牆面上,其他幼兒用手組裝各種造型進行遊戲,然後更換打燈人輪流遊戲。

活動延伸

1、讓幼兒瞭解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電池。

2、引導幼兒繼續觀察、瞭解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需要用電池,電池是什麼樣子的,自己嘗試拆裝。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我注重了以幼兒的自由探索為主的科學活動方式,始終圍繞:為什麼手電筒亮起來了?這條主線展開,幼兒對活動內容掌握還是不錯的,能正確區分出電池的正負極,並能正確安裝手電筒,使幼兒充分體驗到了探究安裝手電筒的樂趣。

但在實驗的環節,也存在着不足:如實驗次數過多,為保證每名幼兒都能掌握活動內容,實驗時間有點長,幼兒交流的時間縮短。在科學活動中,會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比如易碎的小燈泡,電線裏面的金屬絲等,應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大班科學燈泡亮了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懂得用電線連接電池使燈泡發亮,初步感知金屬可以導電。

2、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3、對導電現象感興趣,喜歡和同伴合作探究。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熟悉實驗材料的名稱,已初步瞭解電池、電線的外形特徵及金屬的種類。

2、材料準備:電池、電線(連着小燈泡),布條、毛線、塑料繩、回形針、銅鑰匙、鐵絲、記錄紙、筆、斷電線一截以上材料每兩名幼兒一份;小熊布偶、電池演示梳理圖、大張記錄表等。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活動。

師:(出示小熊布偶)小熊家今天停電了,房間裏黑乎乎的,真難受,小熊找蠟燭沒找到,卻找到了一個電池和一根綁着小燈泡的電線,它想用這些東西自己安裝一盞燈,你們説小熊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小燈泡亮起來呢?

(二)引導幼兒自主探索“怎樣讓燈泡亮起來”。

1、介紹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幫小熊家安裝電燈。老師準備了電池、小燈泡和電線,電線的一頭露出裏面的電線絲,另一頭的電線絲已經纏在小燈泡上了,電線的兩頭要連接在電池的什麼地方,小燈泡才能亮起來?

2、交代操作步驟和活動規則。

師:兩個小朋友合作進行實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試一試怎樣讓小燈泡亮起來。

3、幼兒兩人合作開展實驗探索,師重點引導幼兒嘗試用電線連接在電池的不同位置。

4、以實物演示和圖示演示的方式引導幼兒集體分享探索中收穫的經驗。

(三)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的導電現象,初步感知金屬可以導電。

1、設置問題情境。

師:不好了,小熊剛安裝好的燈泡電線被老鼠啃斷了,電線斷了燈泡又不亮了,用什麼材料能幫助通電讓小燈泡重新亮起來呢?

2、介紹操作材料,引發幼兒猜想。

3、幼兒實驗,師指導。

4、集中交流。

(四)活動結束,提醒幼兒注意用電的安全。

【活動反思】

今天縣裏領導來校檢查期初工作。教研員和包學科領導深入課堂,聽了我們學科的三節課。説實話,心裏真有點發毛,畢竟科學這一學科涉獵面廣,而且我又是現學現賣。今天我和四年三班的孩子們一起學習的是《電》這一單元的第二節《點亮小燈泡》,課前雖然有點緊張,可自認為準備還是挺充分的。(剛剛接觸這一學科,每節課都得細心準備,否則真不知道課該怎麼上)但一節課下來,才知道毛病還真是不少。體現在以下幾點:

1、有意識圍繞課題,但操作有問題。本學期我的教研主題是《探知前科學概念的方法的策略的研究》,本節課上想運用一下畫圖法,通過畫圖瞭解學生的前概念,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課堂伊始,我先讓學生畫出印象中的小燈泡。孩子們畫的還真是五花八門,一個個燈泡殘缺不全,但從外形上看還是很像的。只有兩個孩子把燈泡的結構畫完整了。這一環節佔用了一定的時間,如果這一環節在課前完成,更便於老師調整教學策略。

2、還學生主體地位,但知識落實上有欠缺。課堂上讓孩子們小組合作,想辦法利用電池,導線,小燈泡,這三種材料點亮小燈泡。孩子們興致很高,很快就操作成功,而且能夠畫出實物圖。然後又檢驗了四種連接方式小燈泡能否被點亮。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很強,但我忽視了學生歸納總結能力的培養。如果每一個小實驗後,及時引導學生總結,相信孩子們對本節知識掌握的更紮實。而本節課後,如果調查孩子們學習效果,會有很多孩子能點亮小燈泡,卻説不出所以然來。

3、沒有充分利用好生成的資源。課堂上學生在小組觀察電池時,我再行間巡視,一男孩問我:“老師,電池裏面的黑色的小棒是什麼呀?”“那是碳棒”。看來孩子的研究興趣很濃。如果我及時利用這一資源,讓學生見識一下電池的內部結構,會對學生理解電流的形成有很大幫助,而我卻忽視了這一資源。

4、多餘的實驗材料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課前我告訴孩子們去實驗室上課時帶好學具袋。其實本節課用到的學具只有導線和小燈泡。很多孩子們出於好奇,課堂上不按照老師的實驗步驟完成,卻悄悄地弄起了別的實驗材料。

針對以上課堂出現的問題,我把課件進行了修改與補充,還好《點亮小燈泡》這節課才上完一節,還有六個班級可以磨合。希望今天的課能避免這些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