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對聯教學設計實例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1W

  國小對聯教學設計實例

時詞和對聯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學形式,兩千多年來一直薪火相傳,至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開始這種文學修養的訓練,對聲調、音律、格律等都有嚴格的要求。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國小對聯教學設計實例資料,歡迎參閲,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國小對聯教學設計實例

國小對聯教學設計實例一

教學目標

1.認識1個生字,會寫3個字;

2.能在教師指導下,按對子歌的節奏,朗讀、背誦《對子歌》;

3.初步瞭解什麼是“對子歌”和“對子歌”的特點,感受這種語言形式的表達魅力。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或識字教學課件;

2.相關的對子歌;

3.指導學生提前蒐集、預習對子歌。

課時安排

1課時

相關資料

時詞和對聯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學形式,兩千多年來一直薪火相傳,至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開始這種文學修養的訓練,對聲調、音律、格律等都有嚴格的要求。因此,一些聲律方面的著作也應運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間車萬育所作的《聲律啟蒙》,則是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一種。《聲律啟蒙》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分為上下卷。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讀起來,如唱歌般。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見韻味。這類讀物,在啟蒙讀物中獨具一格,經久不衰。明清以來,如《訓蒙駢句》、《笠翁對韻》等書,都是採用這種方式編寫,並得以廣泛流傳。

設計方案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介紹“對子”。

對子就是對偶的詞句。對偶就是用對稱的字句加強語言的效果。比如: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對子歌的內容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分韻排列,聲調和諧,節奏響亮,對仗工整,義理健康,讀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古人在學律詩時,就先學寫對子。學好對仗句,是學好律詩的基本功之一。因此,古時私塾學童首先學“對對子”。

二、自由朗讀,學習基礎知識。

1.蓑 suō ,“衰”本為草雨衣的象形字。因為與草有關,所以後來增加一個草字頭,寫作“蓑”,即蓑衣,是一種用草或棕製成的防雨用具。指導書寫時應着重強調“蓑”的下部分是“衰”而不是“哀”。

2.“鴻”、“鈞”的學習可以通過觀察,練習書寫。

三、再讀對子歌,指導朗讀。

1.小組內讀。

2.教師示範讀。

3.在停頓、延長和語調的高低變化上。

4.找一找,對子歌中藴含了哪些相對的詞語。

5.小組討論:這些相對的詞語中,有哪些詞語不懂?現在小組內交流,再借助工具書解決問題。

6.讀出對子歌的節奏感和韻律,小組比賽。

四、拓展與運用。

1.讀一讀。這是杭州孤山公園內的一副對聯,全用疊音寫成,而且還可以迴文倒唸,它起到了繪形繪色的作用。首先要認真地讀,讀出韻律、節奏,背誦、積累;再讓學生試着畫一畫,説一説,上下兩聯哪些詞語相對。

水水 山山 處處 明明 秀秀

│ │ │ │ │

晴晴 雨雨 時時 好好 奇奇

2.寫一寫:

溪對谷,

水對—,

峻嶺對——。

〔積累〕

要求熟讀背誦。個別生字可以查字典,瞭解字意,如:“萼”、“鷺”等。

設計方案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讀一讀,背一背。

1.學生自讀,感知對偶的修辭方法:

(1)正確朗讀下面的對聯。

(2)在熟讀的基礎上能背誦下來。

(3)邊讀邊想: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2.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3.學生討論,相機點撥。

4.再次朗讀,感受對子整齊的結構美,和諧的音韻美,凝練的內容美,深遠的意境美。

5.背一背:看誰記得快。

6.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對聯。

三、完成閲讀。

1.指名讀短文後面的思考題,明確閲讀要求。

2.自讀這些對聯,體會對聯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四、交流從生活中找到的對聯。

1.各小組內交流這些對聯。

2.説説自己的發現。

3.瞭解對聯這種藴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歷史文化,從而更深刻地認識漢字文化。

國小對聯教學設計實例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的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掌握本課的生字詞,並能夠達到背誦,默寫的水平。

2.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查資料的方法自學,培養運用資料解決問題,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瞭解豐富多彩的祖國文化,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學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查資料自學,體會詩人的表達思想感情。

2.品味欣賞“綠”“還”等字在詩中的作用。

課前準備

為了能更好的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準備了以下教學輔助用具。蒐集有關資料,多媒體課件,插圖。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剖析課題

1.在中國璀璨的歷史長河中,傑出的詩人多如繁星,不勝枚舉。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顆。誰來介紹一下王安石?(學生在班級中相互彙報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王安石的資料)(總結)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號半山,北宋臨川人。他視南京為自己的第二故鄉。他年輕時,中進士。寫這首詩時,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讓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詩善於將自己的感情融入詩句,情真意切。

2.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請同學們回憶已學過的與“月”相關的古詩,如《古朗月行》,《靜夜思》……

3.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王安石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一首詩——《泊船瓜洲》

4.剖題

(1)這首詩是作者從江西出發,乘船經長江前往京城為官,途經——?(瓜洲)簡介瓜洲:瓜洲,在長江的北岸,離南京不遠。(標註)

(2)詩題中的“泊”我們在哪首詩中見過?在本詩題中何意?

(3)理解題目的意思。

(4)由課題引出問題。

5.與學生一起商定學習步驟和方法。老師歸納學生的發言,板書“讀、説、背、做、寫”的學習方法。

二、讀詩

1.讀詩歌,感知內容

a.大家輕聲地讀一讀詩,讀準字音,並想想這首詩的意思。

b.指名讀,正音:間、重、還

c.説説詩歌大致的意思。

2.指導閲讀——抓字眼,明詩意,讀中感悟。

a.“間”什麼意思?表示“隔開”的意思還可以組什麼詞?隔開了什麼?看圖(點擊幻燈片)

瓜洲在長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兒呢?兩地相距遠嗎?何以見得?(一水)讀一讀,讀出距離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鐘山又在哪裏呢?

“數重山”表示山多還是山少?(“數人”、“數日”何意?“數”何意?)

還從哪裏知道山很少?(摳住“只”。補充介紹,點擊“京口”。)讀一讀,讀出路程近。

c.齊讀前兩句,指名説詩意。

過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條長江,離詩人的家鄉鐘山也不過隔着幾座山而已,可以説,詩人身在瓜洲,已設計好回家的路線。可詩人雖然離家鄉這樣近,他是否準備回到家鄉呢?從哪裏知道?(明月何時照我還)

d.“還”什麼意思?説説這一句的意思。詩人在什麼時候想到回家?(春風又綠江南岸)讀讀看,讀出詩人心中此時什麼感受?(思家不能回的無奈)再讀。

e.誰能把這首詩完整的意思説一説?

f.誰能 把整個作品讀一讀?

g.讀完以後,你們知道這首詩表達詩人什麼感情?

3.讓學生自由讀古詩、同桌互讀或者小組內互相讀課文。

4.師生共同讀學生可以自由地站起來讀,給別人聽,然後由教師範讀,幫助學生

領悟。

三、背誦

1.試背(讓學生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試背)

2.全班進行彙報背誦的結果。

四、説説

1.交流收穫,粗通詩意四人一組交流,結合資料討論,寫下收穫和疑惑。討論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提問點擊課件,共同解決疑難問題。

2.體會詩的情感,深入推敲

(1)下面,老師要請同學們再讀這首詩,結合插圖,看看是否可以讀出問題來。如果可以,那你們就更善於讀書了。“春風又綠江南岸上”中“綠”的用法。“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明月圖上沒有。

(2)教師讚揚學生的質疑精神,並引入對“綠”的推敲。細細地品讀這句話,你能從這個“綠”字中感受到什麼?個人思考。

(3)小組簡單交流。“綠”更能展現春風吹過,江南一下子變“綠”的神奇景象。或者是“綠”更能表現“春風”的來無影,去無蹤。或者“綠”能讓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機或者説“綠”還能看出作者心裏充滿希望,對前途充滿信心。

(4)他的問題老師也相信你們有逛街的見解。學生簡單交流後,全班發言。(略)

(5)學生朗讀,説説自己側重表現的感情:有的側重表現其思鄉,有的側重表達對前途的信心。有的側重表達他對江南美景的愛戀。教師要充分鼓勵學生個性化的朗讀。

(6)那我們課外又瞭解哪些表現思鄉之情的古詩詞呢?推敲詩中詩人所用的一些詞語之妙處,並通過形象的位置圖展示出當時作者所在地,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五、做做

學生在體會詩的意境後,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表達對這首詩的喜愛,同學們大多數會採用朗讀、書畫、戲劇表演等形式來表達當時的意境。

六、迴歸整體,總結全文

先由學生自己對這節課進行總結,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的概括。

[總結]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時——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還”;抒發了作者思念家鄉的情感。(光標引領説)

知識拓展延伸(課堂作業)

這節課,同學們積極主動地感悟真情、推敲詩句,學得生動精彩,給老師留下了極好的印象。下面,老師佈置一下課堂作業。

選做題1:根據《泊船瓜洲》,重新為課文配一幅插圖。

選做題2:以“春風又綠江南岸”為題,按一定順序具體介紹春天來臨江南的景色。

選做題3:詩人賈島寫《題李凝幽居》時,為一個字犯了愁,你能幫幫他嗎?鳥宿池邊樹,僧(推、橋)月下門你覺得哪個字更能表現月夜的寂靜,為什麼?

板書設計

學習方法:讀、説、背、做、寫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間,(靠家近,很難還)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離家久,早想還)

明月何時照我還。(思家切,不能還)

國小對聯教學設計實例三

教學目標 :

1. 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使學生了解詩歌的大意,感受詩人思念家鄉的真摯感情。

3.使學生能品味詩歌語言文字的精妙。

教學重點:瞭解詩歌意思,背誦詩歌。

教學難點:體會詩中的情感,把握煉字的好處。

教學過程 :

一、 激趣導入

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同學們在以前的學習中積累了不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泊船瓜洲》。

二、 初步參與

1.同學們課外已經做了預習,你對作者瞭解了多少?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號半山,北宋臨川人。他視南京為自己的第二故鄉。他年輕時,中進士。寫這首詩時,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讓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詩善於將自己的感情融入詩句,情真意切。

2.介紹地真具體。老師相信大家一定把這首詩讀得正確、流利了。給你們準備一下,馬上請幾位同學來讀一讀。

3.指名讀,教師充分肯定。並激勵其他同學大膽展示自己。

4.古詩琅琅上口,不少同學預習這首詩時就會背誦了。這樣,再給你們準備一下,看誰能背誦,比誰背得熟練。

5.指名數名學生背誦。教師誇獎:你們走在了學習的前面,真了不起。

三、充分參與

1.書讀得很準確。不過,如果要帶上感情,還須理解詩。今天,

同學們打算以什麼方法來理解這古詩呢?

(學生有的説結合註釋與插圖,有的説用字典,有的説抓住重點詞理解,把句子補充完整。教師及時肯定,理解古詩在理解重點詞的基礎上融會貫通。)

下面請同學們按照自己的方法,試理解詩句的大概意思。

全班交流。指名説,其他人補充。

四、精讀感悟

(一)讀題

1.“泊”“瓜洲”什麼意思?

2.用自己的話説説詩題的意思。

B.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1)板畫地名位置(師――京口,生――瓜洲;怎麼知道的?)

(2)“間”“一水”指什麼?並讓學生改變句子表達方式(把、被字句)

(3)“鐘山”(生板畫)與詩人有什麼關係?“數重山”什麼意思?

(4)讓學生説説第二行詩句的意思

(5)齊讀一二兩行,再説説第一二兩行寫了什麼?

(6)體會感情

現在詩人的船停泊在瓜洲,與自己的第二故鄉鐘山很近,他可能會想些什麼?如果是你,又會想些什麼呢?

(靠家近),應該(應該還)看看,用這一種心情來讀好前兩行詩。(練讀――指名讀――再練習――指名――齊讀)

2.“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1)“又綠”什麼意思? 説詩句意思,並體會詩句的意思

這句詩寫出詩人怎樣?(離家久)

靠家近,應該還;離家久,怎麼樣?用三個字來概括(更應還)

(2)意會“綠”字

a.故事及想象:據説,“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作者在作詩過程中曾改過多次,最後定稿時才用了“綠”字,請同學們想想看,詩人可能用過哪些字?

(到、過、入、滿、來、拂、碧)

b.比較中體會講詩人用字的準確性(“綠”字化靜為動,畫龍點睛,體現江南的美)你似乎看到了什麼?想到了哪些詞語?(花紅柳綠、鳥語花香、生機勃勃、春意盎然)還會想到哪些詩句?(與春天有關的詩句)

c.推敲:我也煉一煉

選詞填空:

旺 濃 鬧 紅杏枝頭( )

動 拂 翻 皺 起 風乍起,吹( )一池春水

(3)朗讀並評價(邊讀邊想象)

(4)説第四行詩句的意思並改變句式。(!?)

(5)“明月”換成“月亮”行不行,為什麼?

(圓月代表團聚,體會到什麼?思念家鄉)(拓展:李白《靜夜思》及蘇軾的詞)

(6)角色轉變,體會感情

是啊,詩人身在異鄉,遙望着故鄉,可能也想起了許多詩詞曲賦,他的思鄉之情會更加地(急切)(思家切)。讓我們懷着想念家鄉的感情朗讀後兩行詩。

(7)第一二行詩説靠家近應該還,第三行詩説離家久更應還,最後一句該怎麼説?(思家切何時還)

(8)你有什麼問題嗎?(為什麼不能還?)師生根據搜查的資料介紹原因。

(二)情景交融,走個來回

全詩從哪些字詞中反映出詩人的思鄉之情的?(一水間、只、數重山、又綠、何時)

(三)指導讀背,釋放感情

(1)劃節奏,注意讀出韻味與感情

(2)讀詩比賽(想象並設身處地地進行朗讀)

五、作業超市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完成一幅作品(或書法、或繪畫……)

3.課後收集思念家鄉的詩

4.推薦閲讀《登飛來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