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化學教案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4W

教案是上課的流程,是上好一節課的重要前提,為了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如何制定教案,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核化學教案8篇,感謝您的參閲。

核化學教案8篇

核化學教案篇1

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

一、內容與分析

(一)內容:

藥品的取用;物質的加熱;儀器洗滌。

(二)分析:

本節課要學的內容是國中化學實驗常用儀器的識別、藥品取用規則、物質的加熱和儀器洗滌的方法。指的是認識儀器名稱、用途和注意事項;瞭解藥品的取用規則;學會藥品的取用、物質的加熱和儀器的洗滌方法,其核心是藥品的取用和物質的加熱,理解它關鍵就是要了解實驗室規則、識別國中化學實驗常用儀器和了解藥品取用規則。本課題教學的重點是藥品的取用、物質的加熱和儀器洗滌等基本操作訓練,解決重點的關鍵是做好規範操作的示範、分析操作不當可能造成的後果。

二、目標及分析

(一)目標:

1、能識別國中化學實驗常用儀器;

2、知道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嚴謹的科學態度、正確的實驗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實驗成功的關鍵;

3、學會遵守實驗室規則,初步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4、學會藥品的取用、加熱、儀器洗滌等基本實驗操作。

(二)分析:

1、“識別國中化學實驗常用儀器”是指看到儀器圖形能寫出儀器名稱,同時能説出儀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

2、“知道正確的實驗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實驗成功的關鍵”就是能記住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

3、“學會藥品的取用、加熱、儀器洗滌等基本實驗操作”就是指習慣的形成及獨立操作能力的形成,即在教師的引導下,能獨立進行物質的取用、藥品的加熱及儀器的洗滌等操作。

三、問題診斷分析

學習本課題時,同學可能會出現兩種態度:一是對實驗基本操作無所謂——動手做,不如用腦記;二是有恐懼心理——不敢動手,怕危險。以上兩種態度均不利於學習,教學時要注意糾正。

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在講到藥品的取用時,為了給學生做好示範,藉助信息技術播放“粉末固體取用”、“塊狀固體取用”和“液體取用”三個視頻。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教學基本流程

化學實驗室簡介→儀器識別→藥品取用規則→托盤天平的使用→連接儀器裝置→固體藥品取用→液體藥品取用→酒精燈的使用方法→給物質加熱→儀器洗滌。

(二)教學情景

問題1:化學實驗室有哪些組成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麼?

設計意圖:一是增強對實驗室的直觀印象;二是提高對實驗室功能的認識。

師生活動:實驗室的組成部分及其作用:

⑴實驗桌——做實驗(或探究)的平台;

⑵水電設施——提供實驗用水電;

⑶儀器櫃——存放實驗儀器;

⑷藥品櫃——存放藥品。

問題2:實驗室常用的儀器有哪些?這些儀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項有哪些?

設計意圖:增強學生對國中常見儀器的識別能力。

師生活動:説(寫)出下列儀器的名稱、用途及注意事項:

問題3:實驗室藥品取用有哪些規則?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遵循規則、養成良好的習慣。

師生活動:

⑴記住以下常用危險化學品標誌:

⑵不能用手接觸藥品,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藥品的味道。(簡記為“三不原則”。)

⑶如果沒有説明藥品用量,液體取1~2ml;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

⑷使用剩餘的藥品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內,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隨意丟棄,不得拿出實驗室。(簡記為“一要三不”。)

⑸試驗中要特別注意保護眼睛。萬一眼睛裏濺進了藥液,要立即用水沖洗,沖洗時要不斷眨眼睛,必要時請醫生治療。

問題4:怎樣使用托盤天平?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和基本技能。

師生活動:

⑴説出天平的構造。

⑵天平使用要點:調零→平衡→左物右砝→放回砝碼→調零。

⑶説出使用天平的其它注意事項。

問題5:怎樣連接儀器裝置?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

師生活動:

⑴看下圖回答連接儀器的方法。

⑵仿照上圖進行操作。

問題6:怎樣往試管裏送固體物質?

設計意圖:為規範操作作鋪墊。

師生活動:

⑴插播“塊狀固體取用”和“粉末狀固體取用”視頻。

總結要點:“一平、二放、三慢豎”。

⑵學生操作。

問題7:怎樣取用液體?

設計意圖:為規範操作作鋪墊。

師生活動:

⑴插播“量取液體”視頻。

⑵教師示範“液體的傾倒”。

要點:倒、傾、接、上。(試劑瓶塞倒放;容器傾斜;容器瓶口與試劑瓶口接觸;試劑瓶的標籤向上。)

⑶教師示範“液體的量取”。

要點:平放、面向、視線平。(量筒平放,面向量筒刻度,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麪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注意:仰視量筒讀數偏小,俯視量筒讀數偏大。)

⑷教師示範“滴管的使用”。

要點:上、直、衝。(滴管要在容器瓶口的上方,且要垂直。滴管用過後要用水沖洗乾淨。)

⑸學生操作。

問題8:怎樣使用酒精燈?

設計意圖:為規範操作作鋪墊。

師生活動:酒精燈的使用:

拿下燈冒→添加酒精(酒精不超過容積的2∕3)→火柴點燃→外焰加熱→燈冒蓋滅。

問題9:怎樣給物質加熱?

設計意圖:為規範操作作鋪墊。

師生活動:

⑴教師演示。

⑵學生歸納給物質加熱的方法。

⑶要點:裝藥品(液體不超過試管容積的1∕3)→夾持試管(距試管口約1∕3處)→預熱→外焰加熱。

問題10:怎樣洗滌儀器?儀器洗滌乾淨的標準是什麼?

設計意圖:為規範操作作鋪墊。

師生活動:教師示範→學生歸納→學生操作。

六、課堂小結(略)

附:目標檢測

a.燒杯b.燒瓶c.試管d.量筒

a.帶回家中b.隨意傾倒到水槽中

c.倒到指定的容器中d.倒回原試劑瓶裏

a.用鑷子b.用玻璃棒c.用鑰匙或紙槽送人d.直接倒入

核化學教案篇2

?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有利於化學反應的自發進行,但△h

2.知道△s>0有利於化學反應的自發進行,但不是判斷反應自發的標誌。

3.知道化學反應的是否自發同時取決於△h和△s兩個因素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1.體驗“化學實驗”與“角色扮演”的活動過程,在活動中觀察、描述、分析、推理和判斷現象與結論。

2.瞭解科學探究方法中的重要手段——“證偽”和“證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逐步形成從科學原理的角度認識身邊事物和變化的世界觀。

2.基於“熵增原理”的類比,體驗環境保護與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學習內容分析】

學習內容是本課題教學實施中的主體部分,結合已經確立的教學目標,以人教版化學選修4教科書為藍本,本着“源於教科書但不拘泥於教科書,用教科書教”的原則,選擇主要學習內容。基於學生對化學反應的方向問題(即化學反應是否自發)認識的缺乏,教學設計中引入一些物理變化的過程來幫助學生聯想和構建關於自發過程的典型特徵,結合焓變與熵變從實驗探究中分析影響化學反應是否自發的影響因素。在探究焓變和熵變因素的影響過程中引入“證明”與“證偽”的科學探究方法,豐富科學探究的手段。最後,結合“熵增原理”與“體驗活動”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並結合當下環境保護與低碳生活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實現在化學教學中的環境教育,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主要教學內容

(教學重難點)

教法分析

學法分析

焓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教學重點)

1、演示法:視頻建立感性認知

2、討論法:分析推理探究假設

3、探究法:實驗證明或證偽

4、討論法:得出探究結論

利用推理和歸納的分析方法,結合自主學習與探究學習,瞭解焓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熵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教學難點)

1、演示法:活動建立感性認知

2、講授法:介紹熵變概念

3、討論法:分析推理探究假設

4、探究法:實驗證明或證偽

5、討論法:得出探究結論

利用歸納和演繹的邏輯分析方法,利用常見的化學反應和物理變化,學習熵變對化學反應自發過程的影響。

熵變與環境保護

(教學重點)

1、活動體驗法:角色扮演

2、討論法:環境保護與低碳生活或的必要性

從體驗活動中感受熵增原理的簡單應用,進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生活觀。

核化學教案篇3

化學反應速率和限度是高中化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整個中學化學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學生通過對國中化學的學習,瞭解了化學反應的本質是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形成,而在前一專題中又學習了化學鍵的相關知識:一般來説,化學鍵的鍵能越大,鍵就越牢固,物質的化學活性就越小。在此既基礎上,就比較容易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快慢首先取決於反應物分子的內部結構即內因,外界條件如温度是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因。在必修1中學生已經知道了可逆反應的概念,此時,通過實驗幫助學生認識化學反應的可逆性,瞭解化學反應的限度,知道什麼事可逆反應的平衡狀態。

因此,教材編排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即從易到難,層層推進,保持了學習的連貫性。

二、學習目標的確立

依據新課程理念,本着對教材結構和內容的深刻理解,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認知特點,確定學習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基本的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認識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條件,並能用於説明有關問題。

2、認識可逆反應有一定的限度,知道可逆反應在一定條件下能達到化學平衡狀態。過程與方法

1、重視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2、通過實驗探究分析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條件。

情感、態度、價值觀

有參與化學科技活動的熱情,將化學知識應用於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能夠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和生活問題作出合理的判斷。

三、學習重、難點分析

基於我對本節教材價值的認識和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將教學重點確定為: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瞭解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難點: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核化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理解如何應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原理,選擇合成氨的適宜條件;使學生了解應用化學原理選擇化工生產條件的思路和方法,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化學教案。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及理論聯繫實際的應用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領悟理論知識對生產實踐的指導作用,使學生樹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思想認識;並通過知識的運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方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體現了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移動原理等理論對工業生產實踐的指導作用,同時在運用理論的過程中,也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的理解。

教材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過討論引導學生運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原理等知識,並考慮合成氨生產中動力、設備、材料等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合成氨的生產條件。第二部分是拓寬思路方面的內容,主要是探討合成氨的發展前景。

在第一部分內容中,教材針對合成氨的反應是一個放熱的、氣體總體積縮小的可逆反應,首先要求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討論為使合成氨的化學反應速率增大所應採取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又據實驗數據討論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所應採取的方法。在兩個討論的基礎上,教材又結合合成氨生產中動力、材料、設備、催化劑的活性等實際情況,較具體地分析了合成氨時壓強、温度、催化劑等的選擇情況,教案《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化學教案》。此外,還結合合成氨生產過程示意圖,簡單提及濃度等條件對合成氨生產的影響,以及原料的循環使用等問題,以使學生理解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應以提高綜合經濟效益為目的。

第二部分教學在第一部分的基礎上討論合成氨的發展前景,拓寬學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於知識本身,而更多地應側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訓練科學方法。

教學建議

第一部分“合成氨條件的選擇”的教學:

1.提出問題:針對合成氨的反應,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單位時間裏提高 的產量,這是一個化學反應速率問題。

2.複習提問:濃度、壓強、温度、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結果。

3.組織討論:

①為使合成氨的反應速率增大,應採取的方法。

②合成氨反應是可逆反應,在實際生產中,僅僅考慮單位時間裏的產量問題(化學反應速率問題)還不行,還需要考慮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問題(化學平衡的移動問題)。

③針對合成氨的反應是一個放熱的、氣體總體積縮小的可逆反應,要求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討論為最大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所應採取的方法。

4.閲讀圖表實驗數據印證理論:學生通過閲讀表2-4的實驗數據可知,應用平衡移動原理得出的結論與科學實驗的結果是完全一致的,這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5.綜合上面的討論情況,同時綜合考慮合成氨生產中動力、設備、材料等的實際情況,具體地研究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問題。此外,要結合合成氨生產過程示意圖,簡單提及濃度對合成氨生產的影響以及原料的循環使用等問題,以使學生理解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應以提高綜合經濟效益為目的。

教師可結合討論過程,讓學生進行歸納。

壓強

温度

催化劑

濃度

為增大合成氨的反應速度

增大

升高

加入

增加 、 的濃度

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

增大

降低

減_衡混合物中 的濃度

實驗生產中

20mpa-

50mpa

500℃左右

鐵觸煤(500℃左右時活性最大)

使氣態 變為液態 並及時從平衡混合物中分離出去,及時補充 和

第二部分“合成氨工業發展前景”的教學

1.以史明理:從介紹18世紀末到20世紀初這100多年裏合成氨工業的發展簡況入手,以壓強選擇的變化為例,説明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是與科技進步、動力、材料、設備等條件的改善緊密相聯繫的,並仍將隨之而作相應的改變。

2.目前研究課題簡介:結合簡介,可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啟發學生思考,拓寬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科學方法得到訓練,如研究催化劑的目的是什麼?新催化劑的研製成功,使合成氨反應可在較低温度下進行,是否會減緩合成氨生產中對壓強的要求而減少設備製造的投資?等等。

配合目前研究課題的簡介,教材編寫有“化學模擬生物固氮”的閲讀材料,可讓學生閲讀,要求學生拓寬思路、設想甚至想象。

核化學教案篇5

氧化還原反應教案??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從得氧和失氧的分類標準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2.從化合價變化的分類標準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

3. 培養學生用概念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推理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重視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探究與活動,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發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學生進行對立統一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使學生形成勇於創新的習慣、培養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

探究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及其發展

[教學難點]

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人類的衣、食、住、行,生物體的產生、發展和消亡,化工生產約50%以上的化學反應等等都涉及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反應與我們的生活、生命、生產有着十分重要的關係,例如,研究燃燒中的化學反應、能量變化、燃燒效率及產物對環境的影響等問題與本節知識有密切關係。下面我們就討論氧化還原反應這一問題。

師:國中學習的燃燒是指可燃物與空氣中氧氣發生的發光、放熱的氧化反應,現在我們來進一步研究。請同學們舉出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實例。

[板書]第三節 氧化還原反應

新課推進

師:引導學生思考交流(學生填寫此表)。

引導學生討論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概念。

氧化還原反應

一、氧化還原反應

1.定義:根據反應中物質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學反應分為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2.兩類標準:

(1)得失氧的情況

氧化反應:得到氧的反應。

還原反應:失去氧的反應。

(2)化合價升降情況

所含元素的化合價升高的物質發生氧化反應;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物質發生還原反應。

凡是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

[活動與探究]

下列反應中哪些是氧化還原反應?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各是什麼物質?

2nabr+cl2====2nacl+br2

2naoh+h2so4====na2so4+2h2o

mno2+4hcl====mncl2+2h2o+cl2↑

ca(clo)2+co2+h2o====caco3↓+2hclo

[隨堂練習]

1.下列各類反應中,全部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

a.分解反應 b.化合反應

c.置換反應 d.複分解反應

2.下列各説法正確的是( )

a.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某元素由化合態變為單質,此元素可能被還原,也可能被氧化

b.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是還原反應

c.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降低的反應是氧化反應

d.化合物分解的產物有單質,則該分解反應必屬於氧化還原反應

3.下列反應中屬於氧化還原反應,但反應類型不屬於四個基本反應類型的是…( )

2o3+3h2so4====fe2(so4)3+3h2o +h2====cu+h2o

2o3+3co2====fe+3co2 d.h2+ s====h2s

核化學教案篇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及區別,並能運用概念判斷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2)瞭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並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質,那些是化學性質。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學會歸納整理

(2)用化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變化,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興趣,培養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2)培養嚴謹務實的科學作風。

二、教學重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

三、教學難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判斷

四、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歸納總結、補充講解、練習提高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引言] 我們知道在物質世界裏,各種物質之間存在着多種相互作用,也不斷髮生着變化。例如,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水蒸氣和冰、炎熱的夏天食物易腐敗、燃料能燃燒、鋼鐵製品在潮濕的環境會慢慢生鏽等。認識物質的性質及其變化的特點,掌握其規律,對於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是至關重要的。現在我們就來學習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板書] 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化學概念、化學基礎知識都是通過實驗形成的,因此必須學會觀察實驗的方法。

下面請大家觀察幾個演示物質變化的實驗,主要觀察變化前後物質的顏色、狀態,列表記錄。

演示[實驗1-1] 水沸騰,有大量水蒸氣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實驗1-2] 首先展示膽礬晶體 藍色塊狀固體研碎後成為藍色粉末

[提問] 實驗1、2有什麼共同特徵?

變化過程中只是形狀或狀態發生了變化,沒有其他物質生成,像這種變化叫做物理變化。

[板書] 一、物質的變化

物理變化 1. 概念: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

2. 特徵:沒有其他物質生成,只是形狀、狀態(氣態、液體、固體)的變化。

演示[實驗1—3] 由學生描述並記錄實驗現象

兩支試管都形成藍色溶液,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後立即生成藍色沉澱。這裏的藍色沉澱是氫氧化銅。這個過程是膽礬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質氫氧化銅。

演示[實驗1—4]由學生描述並記錄實驗現象

加入鹽酸後立即有氣泡產生,石灰石逐漸變小。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摸一下試管感覺到發熱。

[提問]實驗3、4有什麼共同特徵?

這兩個變化都有新的物質生成,這種變化叫做化學變化。

我們日常看到木材燃燒,鐵生鏽等都是化學變化。在化學變化過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質外,還伴隨發生一些現象,如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澱等等。這些現象常常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有沒有化學變化發生。

[板書] (二)化學變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又叫化學反應)

2.特徵:①有新物質生成,常表現為顏色改變、放出氣體、生成沉澱等

②常伴隨能量變化,常表現為吸熱、放熱、發光等。

[討論] 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應依據什麼?

[練習]口答課本第10頁1、2。

[引入]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物質的性質。我們將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

[板書] 二、 物質的性質

(一)化學性質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

[講解] 例如,我們剛剛做的實驗3、4中,膽礬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有氫氧化銅藍色沉澱生成,石灰石與鹽酸反應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這裏物質表現出的性質都是化學性質。

請同學們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質的化學性質的例子。

蠟燭(紙張、木材等)能燃燒;鐵在潮濕的空氣裏易生鏽,在乾燥的空氣裏難生鏽;

[小結] 化學變化和化學性質的聯繫

在敍述物質的性質時,往往有下列字:能、會、可以、易、難等。

例如:(1) 木柴燃燒—化學變化 木柴能燃燒—化學性質

(2) 鐵生鏽——化學變化 鐵(在潮濕的空氣裏)易生鏽——化學性質

鐵(在乾燥的空氣裏)難生鏽——化學性質

(3) 膽礬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化學變化

膽礬溶液可以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化學性質

[過渡]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

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

[板書](二)物理性質

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

[講解] 這裏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有兩層含義:一是不需要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一是在物理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例如,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密度等都屬於物質的物理性質。

下面我們就幾個重要的物理性質作一簡單介紹

[板書]1、熔點

我們知道,當温度升高時,固態的冰會變成液態的水。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做熔化,物質的熔化温度叫做熔點;

[板書]2、沸點

把水加熱到一定温度時,水就會沸騰。液體沸騰時的温度叫做沸點。

物質的沸點隨着大氣壓強的增大而升高。

[板書]3、密度

兩塊體積相同的鐵塊和鋁塊,有經驗的人只要用手分別“掂量”一下,就可以鑑別出哪是鐵,哪是鋁。這是由於體積相同的鐵塊和鋁塊,它們的質量是不相等的。我們把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演示[實驗1—5]

[討論與交流]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我們不僅要掌握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變化,哪是化學變化,這就需要我們抓住兩者的本質區別,多做一些練習。

佈置作業:習題1、2、3、4、5

核化學教案篇7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學反應和能量變化作為主要線索貫穿在整個高中化學教學中,這是教材體系的總體安排,新教材除了以物質結構知識統帥整個化學教材外,還以化學變化中的能量變化來組織教材。其原因是化學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對人類十分重要。能源又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條件。人們目前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化學反應產生的,又通過化學反應來利用能量,因此研究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充分利用能源的方法,更可促使學生找到新能源以及確保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本節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教材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為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即放熱反應、吸熱反應;二為燃料的充分燃燒的條件。教材內容重視理論聯繫實際,注意反映了化學的發展與現代社會有關的化學問題。如把一些問題放在社會的大背景下啟發學生思考,使學生了解化學與社會、生活、生產、科學技術等密切聯繫,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經濟效益觀念,以有利於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和學以致用。如放熱反應中的熱量的利用,煤的燃燒,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燒效率,減少污染,開發新能源等。

3、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了解化學反應伴隨能量變化,瞭解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的概念,瞭解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對學習資料的查找,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理解信息並得出結論的自學能力。又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培養學生善於思考,勇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對學生進行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教育,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和辨證唯物主義思想,通過化學實驗的創新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情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通過設置家庭小實驗和研究性學習活動,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

4、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

難點: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觀點的建立

二、説方法

因為大綱對本節的要求都是a層次要求,我們可嘗試通過設計開放性問題情境和實驗情境,使具有不同思維優勢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中來,通過自由表達各自觀點來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時在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活動,又使學生體會到合作的必要與快樂,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競爭,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

改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方式,充分體現新課程理念,體現教材改革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思想,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三、説程序

本節內容學生在國中已積累了一定的基礎知識,且內容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也是當今家喻户曉的話題,學生很易於發揮,是學生把廣泛興趣與中心興趣有機結合,同時培養自學能力的較好內容。

首先提前1~2天要求學生預習好本節內容並設計好問題上報教師,教師提前把問題按思維發展的過程提煉出幾個核心問題,通過問題串連課堂,通過問題鼓動學生踴躍小組合作討論,發表各組見解,不斷完整問題的答案。主要問題如下:

1)化學反應有用嗎?化學反應都有用嗎?舉例説明。

有些有用、有些有害。

2)化學反應都伴有能量變化嗎?這裏所指的能量你有何認識的嗎?

一定。能量可能熱能、光能、化學能。

3)化學反應常常伴隨熱量的變化,你有體會嗎?為什麼化學反應中會有吸熱和放熱現象?學生猜想,教師總結。

強調“常常”,並非一定。做好實驗是建立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概念的關鍵。

①新舊物質組成結構不同,本身具有能量不同。

②反應中能量守恆。

③反應物生成物若以熱量形式表現為放熱或吸熱。

∑e(反應物)>∑e(生成物)------放熱反應(能量釋放)

∑e(反應物)

④反應的吸放熱與反應本身是否需要加熱無關。

媒體演示非常形象直觀,便於理解。

4)人類現階段是如何利用能源?利用這些能源有何利弊?舉例説明.

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電力、水力、太陽能等等.

5)你認為如何來提高煤等燃料的燃燒?

從燃燒的條件上分析,充分燃燒放熱多:足量空氣(適量);增大接觸面(固、液→氣).

6)人類很多時候在利用反應放熱,是否有利用反應吸熱?

充分利用"家庭小實驗"進行探究性實驗.

7)閲讀課後"資料",你有何認識?

為何要發生伊拉克戰爭?我國為何要實施西氣東送?西電東輸?

媒體演示"能源的儲量"、"可開採年限"

8)人類利用能源可分為哪幾個時代?

利用課後"閲讀",體會到人類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對未來充滿信心。

本節作業:調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價格、燃燒產物對環境的影響及提高燃燒效率的措施。通過作業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核化學教案篇8

教學目標設定:

1.掌握離子晶體的概念,能識別氯化鈉、氯化銫、氟化鈣的晶胞結構。

2.學會離子晶體的性質與晶胞結構的關係。

3.通過探究知道離子晶體的配位數與離子半徑比的關係。

4.通過碳酸鹽的熱分解温度與陽離子半徑的自學,拓展學生視野。

教學重點難點

1、離子晶體的物理性質的特點

2、離子晶體配位數及其影響因素

教學方法建議:分析、歸納、討論、探究

教學過程設計:

[引入]

1、什麼是離子鍵?什麼是離子化合物?

2、下列物質中哪些是離子化合物?哪些是隻含離子鍵的離子化合物?

na2onh4clo2na2so4naclcsclcaf2

3、我們已經學習過幾種晶體?它們的結構微粒和微粒間的相互作用分別是什麼?

[板書]一、離子晶體

[展示]nacl、cscl晶體模型

[板書]陰、陽離子通過離子鍵形成離子晶體

離子晶體定義:由陽離子和陰離子通過離子鍵結合而成的晶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