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化學教案精選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3W

學會寫教案,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起着很大作用,教案是上課的流程,是上好一節課的重要前提,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核化學教案精選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核化學教案精選8篇

核化學教案篇1

?金屬材料》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金屬材料等具體事例,認識金屬材料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密切關係;

(2)瞭解常見金屬的物理性質,知道物質的性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物質的用途,但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如價格、資源、回收等;

(3)認識合金,知道生鐵和鋼等重要的合金,以及合金比純金屬具有更廣泛的用途。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

(2)學習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進一步培養對生活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2)樹立事物是普遍聯繫的觀點,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質的觀念。

(3)樹立為社會進步而學習化學的志向。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金屬材料的物理性質。

(2)物質性質與用途的關係。

教學難點:能正確區別物質的變化。

教學工具

投影儀、金屬製品(如曲別針、鋁箔、銅絲、水龍頭等)、金屬製品的掛圖(如飛機、坦克、輪船等)、鐵架台(帶鐵圈)、鐵片、酒精燈、綠豆粒大小的焊錫、錫、鉛、火柴等

教學過程

學習情景

展示金屬製品(如曲別針、鋁箔、銅絲、水龍頭等)和金屬製品的圖片(如飛機、坦克、輪船等)。

介紹:以上這些實物或圖片中的物質都是由金屬材料製成的。金屬材料包括純金屬以及它們的合金。

設問:看到這些實物或圖片,你想到了什麼?

學生髮表感想]如:

1.想到金屬與人類的生活、生產關係密切。

2.感到金屬在各個領域都有廣泛的用途。

3.想要知道它們是由什麼金屬製成的。

4.想知道製造不同的東西根據什麼選用金屬。

[新課引入]通過大家剛才的發言,可以看出大家對金屬材料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認識,而且也對它們很感興趣,當然也有很多疑問。本單元我們就來學習金屬和金屬材料。

核化學教案篇2

?課題引入】我們在生活中經常使用和見到各種金屬,這些金屬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都是有差別的,我們先來回憶一下以前學習過的有金屬參加的化學反應有哪些呢?它們反應的現象是什麼?化學方程式怎樣寫?

?過渡】觀察上述化學反應可知:通常金屬能與氧氣反應,能和酸反應,還能與金屬的化合物如硫酸銅溶液反應。現在我們先來探究金屬與氧氣反應的規律。回憶相關反應的現象、條件,書寫化學方程式。

3fe+2o2fe3o4

2mg+o22mgo

4al+3o22al2o3

zn+h2so4=znso4+h2↑

fe+cuso4=feso4+cu聯繫生活,從學生熟悉的物質、事實出發引入新課,同時複習相關知識。

?引導複習、回憶】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1、常温能反應:以鎂、鋁為代表。

2、高温下能反應:以鐵、銅為代表。

3、高温下也不能反應:以金、銀為代表。回憶、記錄、鞏固相關知識。比較鎂、鋁、鐵、銅、銀、金的活潑程度差異。

複習、鞏固相關知識,加深印象。

為金屬與酸、鹽反應的學習打下基礎。

?過渡】有些金屬的化學性質活潑,有些金屬的化學性質不活潑,我們可以從①能否反應②反應的激烈程度來探究金屬的活潑程度即金屬活動性差異。聽講了解判斷金屬活動性差異的初步方法。

?設問】金屬與酸反應現象是否也像金屬與氧氣反應一樣存在差別呢?同學們可以先提出自己的假設,設計實驗方案,通過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猜想、假設、設計實驗方案。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思維推理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

?探究活動1】

鎂、鋅、鐵、銅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

?提示】

按操作規範進行實驗,認真觀察現象。

?巡視、指導實驗】實驗探究:

a組:鎂、鋅、鐵、銅分別與稀鹽酸反應。

b組:鎂、鋅、鐵、銅分別與稀硫酸反應培養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推理能力和同學間的合作精神。

?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和展示探究結果】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展示探究結果:鎂、鋅、鐵、銅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依次為鎂>鋅>鐵>銅。在討論、交流中,吸取別人有益的意見,讓不同的意識在碰撞中相互同化。

?設問】在鎂、鋅、鐵、銅幾種金屬中,哪些金屬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哪些金屬不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由此你能把金屬分為哪兩類?思考、討論並得出結論。

結論:可分為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的金屬和不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的金屬這兩類。為後面學習金屬活動順序時,為什麼會出現氫元素打下基礎。

?過渡】在第五單元我們曾做過鐵釘與硫酸銅反應的實驗,反應後在鐵釘表面有紫紅色的銅產生,這説明了什麼?説明鐵可以把銅從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來,鐵應該比銅活潑。培養學生相關知識的遷移能力,拓展學生思路。

?講述】可以用金屬和某些金屬化合物的溶液反應來比較金屬的活動性差異。實驗桌上除剛才的實驗藥品外還有幾種金屬化合物的溶液,同學們可以參考剛才的金屬與酸反應的探究活動,提出自己的假設,設計實驗方案,然後進行實驗來探究。猜想、假設、設計實驗方案。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態度,增強學生實驗設計能力。

?探究活動2】

金屬與金屬化合物的溶液反應

?巡視、指導實驗】實驗探究:鎂、鋅、鐵、銅分別與硫酸銅溶液、硫酸鋁溶液、xx銀溶液反應。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同學間的協作精神。

?設問】通過實驗,結合上一個探究的結果,你能得出鎂、鋅、鐵、銅、銀這幾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嗎?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和展示探究結果】討論、交流並達成共識。得出結論:鎂、鋅、鐵、銅、銀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依次為鎂>鋅>鐵>銅>銀。通過學生間對話、師生間對話,使知識在對話中形成,在交流中拓展。

?展示】金屬活動順序

?設問】

為什麼會出現氫元素?金屬元素的位置與它的活動性有什麼關係?位於前面的金屬能否把位於後面的金屬從其化合物的溶液裏置換出來?觀察、記憶。

思考、交流、討論,總結出金屬活動順序的應用規律。加強學生記憶。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設問】剛才做了有關金屬化學性質的實驗探究,有的反應已經學過,如鋅與鹽酸、稀硫酸反應,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這些化學反應的類型和以前學過的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的類型相同嗎?如果從物質類別的角度去分析,這些反應有什麼特點?思考、交流、討論,總結出置換反的應特點和規律。理解、掌握置換反應的應特點和規律。

?課堂練習】

1.波爾多液是一種農業上常用的殺菌劑,它是由硫酸銅、石灰加水配製而成,為什麼不能用鐵製容器來配製波爾多液?

2.家用鋁鍋、鐵鍋為什麼不能用來長時間盛放酸性食品?

3.不法商販常常用鋁製的假銀元坑害消費者,小明在市場上買了一枚銀元,請你用化學方法幫他鑑別這枚銀元的真假。練習、鞏固。聯繫生活,使學生學以致用,能運用置換反應和金屬活動性順序判斷反應能否發生,解釋某些與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體會“生活處處有化學”。

指導學生自主歸納總結本課題。學生自主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評價自己在本節課的啟示和收穫。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歸納、總結能力。

?佈置作業】

1、小實驗:收集幾種金屬,取少量分別放入幾個小玻璃杯中,然後向各個玻璃杯中加入一些醋精(主要成分是醋酸),仔細觀察發生的現象。試根據現象判斷這幾種金屬活動性的差異。

核化學教案篇3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蓋斯定律的意義,能用蓋斯定律和熱化學方程式進行有關反應熱的簡單計算。

2.過程與方法:自學、探究、訓練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蓋斯定律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

?重點、難點】蓋斯定律的應用和反應熱的計算

?學習過程】

?温習舊知】

問題1、什麼叫反應熱?

問題2、為什麼化學反應會伴隨能量變化?

問題3、什麼叫熱化學方程式?

問題4、書寫熱化學方程式的注意事項?

問題5、熱方程式與化學方程式的比較

熱方程式與化學方程式的比較

化學方程式

熱方程式

相似點

不同點

?學習新知】

一、蓋斯定律

閲讀教材,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1、什麼叫蓋斯定律?

問題2、化學反應的`反應熱與反應途徑有關嗎?與什麼有關?

?練習】

已知:h2(g)=2h(g);△h1=+431.8kj/mol

1/2o2(g)=o(g);△h2=+244.3kj/mol

2h(g)+o(g)=h2o(g);△h3=-917.9kj/mol

h2o(g)=h2o(l);△h4=-44.0kj/mol

寫出1molh2(g)與適量o2(g)反應生成h2o(l)的熱化學方程式。

二、反應熱的計算

例1、25℃、101kpa,將1.0g鈉與足量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晶體,並放出18.87kj熱量,求生成1mol氯化鈉的反應熱?

例2、乙醇的燃燒熱:△h=-1366.8kj/mol,在25℃、101kpa,1kg乙醇充分燃燒放出多少熱量?

例3、已知下列反應的反應熱:

(1)ch3cooh(l)+2o2=2co2(g)+2h2o(l);△h1=-870.3kj/mol

(2)c(s)+o2(g)=co2(g);Δh2=-393.5kj/mol

(3)h2(g)+o2(g)=h2o(l);△h3=-285.8kj/mol

試計算下列反應的反應熱:

2c(s)+2h2(g)+o2(g)=ch3cooh(l);Δh=?

?思考與交流】通過上面的例題,你認為反應熱的計算應注意哪些問題?

?課堂練習】

1、在101kpa時,1molch4完全燃燒生成co2和液態h2o,放出890kj的

熱量,ch4的燃燒熱為多少?1000lch4(標準狀況)燃燒後所產生的熱量為多少?

2、葡萄糖是人體所需能量的重要來源之一。葡萄糖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c6h12o6(s)+6o2(g)=6co2(g)+6h2o(l);Δh=-2800kj/mol葡萄糖在人體組織中氧化的熱化學方程式與它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相同。計算100g葡萄糖在人體中完全氧化時所產生的熱量。

核化學教案篇4

一、教學目標

1、能説出沉澱,過濾,吸附,蒸餾等常用的淨水方法;掌握過濾的實驗操作。

2、通過練習過濾的實驗操作,提高實驗操作技能和動手能力。

3、通過實驗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悦,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沉澱,過濾,吸附,蒸餾等常用的淨水方法;過濾實驗原理及注意事項。

?難點】

過濾實驗的操作。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

引入魯濱遜漂流記中的故事,讓大家思考如何幫助魯濱遜把黃泥水轉變為可飲用的水。向學生展示一瓶黃泥水:讓學生觀察黃泥水,請學生根據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思考黃泥水中含有哪些雜質。

?學生回答】

泥沙、細菌等。

?教師總結】

黃泥水中有如此多的雜質,那麼魯濱遜如何把黃泥水轉化為可飲用的水呢?其實在日常生活中,自來水廠需要把自然界中的水經過一系列淨化過程,之後再傳送到家家户户,到底經歷了哪幾個步驟呢?今天就來學習水的淨化。

環節二:新課講授

1、吸附沉降

?提出問題】如何除去像泥沙這種不溶性的雜質呢?

?學生回答】靜置。

?教師追問】用靜置的方法可以除去所有的不溶性雜質嗎?請學生注意觀察靜置後的黃泥水。

?學生回答】不能,水中仍然含有大量細微雜質。

?教師演示】放入明礬,讓學生仔細觀察瓶中水的.變化。

?學生回答】水中的細微雜質沉降了下來。

?教師總結】明礬是一種淨水劑,溶於水後可促進水中懸浮雜質的沉降,從而起到一定的淨水作用,這個過程叫做吸附沉降。

2、過濾

?提出問題】讓學生觀察現象、思考如何除去沉降在水底的不溶性物質,從而使雜質與水分離。

?教師演示】教師講解過濾操作並演示濾紙的摺疊方法、過濾操作的方法。讓學生認真觀察實驗操作、交流討論過濾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和原因。

?教師講解】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出過濾操作的注意事項“一貼二低三靠”。

?學生實驗】教師組織學生以化學小組的形式對黃泥水進行過濾操作,實驗同時教師注意巡迴指導。

?展示成果】實驗結束後,小組之間相互展示實驗成果。

3、活性炭吸附

?教師提問】讓學生觀察濾液和純淨水,看看有什麼區別?

?學生回答】濾液有顏色並且有一些氣味。

?教師演示】教師將活性炭包放入略帶顏色的濾液中,充分攪拌後靜置。觀察燒杯中液體的變化。

?學生回答】濾液中的顏色消失了,氣味也減輕很多。

?教師提問】教師在ppt上展示關於活性炭淨水的資料包括活性炭的結構,請同桌之間相互探討活性炭淨水的作用和主要原理是什麼?

?學生回答】活性炭吸附異味和色素的作用,因為活性炭具有疏鬆多孔的結構。

4、蒸餾

?學生實驗】用滴管滴取上述燒杯中的清液,滴在潔淨的玻璃片上,置於酒精燈上慢慢加熱,至水水分消失。

?教師提問】觀察玻璃片上是否有殘留的物質?

?學生回答】玻璃片上出現了白色固體物質。

?教師引導】蒸發前沒有這些白色固體物質,蒸發後出現,這説明什麼?

?學生回答】説明水中含有部分可溶性的雜質。

?教師演示】將活性炭吸附後的濾液加熱煮沸,使水蒸氣冷凝在燒杯上部的表面皿上。取所得冷凝水,滴在玻璃片上,在酒精燈上慢慢加熱到水分消失。觀察玻璃片上發生的現象。

?學生回答】玻璃片上不再有白色固體物質。

?教師提問】這些現象説明什麼?

?學生回答】説明通過蒸餾的方法可以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雜質。

環節三:鞏固提高

?教師提問】過濾後濾液仍然渾濁的原因有哪些?

?學生回答】

(1)盛接濾液的燒杯不乾淨;

(2)傾倒液體時液麪高於濾紙邊緣;

(3)濾紙破損。

四:小結作業

?教師提問】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談收穫。

?學生回答】知道了沉澱,過濾,吸附等常用的水的淨化方法,掌握了過濾操作的注意事項。

?作業】課後查閲資料看看日常生活中煮水壺的底部的水垢是什麼成分,生水和煮沸之後的水有什麼區別?下節課交流討論。

核化學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乙炔的重要化學性質和主要用途;

2.使學生了解炔烴的結構特徵、通式和主要的性質;

教學重點

乙炔的結構和主要性質。

教學難點

乙炔分子的三鍵結構與化學性質的關係。

教學方法

1.通過製作乙炔的球棍模型認識乙炔分子的碳碳叁鍵結構;

2.實驗驗證乙炔的化學性質;

3.類比、分析得出炔烴的結構特徵、通式和主要性質。

教學過程

前面我們將c2h6分子的球棍模型中去掉兩個氫原子小球,在碳碳原子之間又連了一根小棍,得到了乙烯的含雙鍵的共平面結構,現在如果通過反應使c2h4分子中再失去兩個氫原子,得到的這種c2h2分子的球棍模型。

碳碳原子以叁鍵形式結合。兩個碳原子和兩個氫原子在一條直線上。

這個分子就是乙炔分子。在該分子裏兩個碳原子之間有3個共用電子對,即以叁鍵形式結合,據此,請大家寫出乙炔分子的分子式、電子式、結構式。

按要求書寫乙炔分子的分子式、電子式、結構式,並由一名學生上前板演:

一、乙炔分子的結構和組成

分子式電子式結構式

c2h2h-c≡c-h乙炔分子的比例模型

二、乙炔的實驗室製法

cac2+2h2oc2h2↑+ca(oh)2

乙炔可以通過電石和水反應得到。實驗中又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投影顯示]實驗室制乙炔的幾點説明:

①實驗裝置在使用前要先檢驗氣密性,只有氣密性合格才能使用;

②盛電石的試劑瓶要及時密封,嚴防電石吸水而失效;

③取電石要用鑷子夾取,切忌用手拿電石;

④作為反應容器的燒瓶在使用前要進行乾燥處理;

⑤向燒瓶里加入電石時,要使電石沿燒瓶內壁慢慢滑下,嚴防讓電石打破燒瓶;

⑥電石與水反應很劇烈,向燒瓶里加水時要使水逐滴慢慢地滴下,當乙炔氣流達到所需要求時,要及時關閉分液漏斗活塞,停止加水;

電石是固體,水是液體,且二者很易發生反應生成c2h2氣體。很顯然c2h2的生成符合固、液,且不加熱制氣體型的特點,那是不是説就可以用啟普發生器或簡易的啟普發生器來製取乙炔呢?

⑦實驗室中不可用啟普發生器或具有啟普發生器原理的實驗裝置作製備乙炔氣體的實驗裝置。主要原因是:

a.反應劇烈,難以控制。

b.當關閉啟普發生器導氣管上的活塞使液態水和電石固體分離後,電石與水蒸氣的反應還在進行,不能達到"關之即停"的目的。

c.反應放出大量的熱,啟普發生器是厚玻璃儀器,容易因受熱不均而炸裂。

d.生成物ca(oh)2微溶於水,易形成糊狀泡沫,堵塞導氣管與球形漏斗。

該如何收集乙炔氣呢?

乙炔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6,與空氣比較接近,還是用排水法合適。

熟悉和體會有關乙炔氣體制備的注意事項及收集方法,並由兩名學生上前按教材圖5-14乙炔的製取裝置圖組裝儀器,檢查氣密性,將電石用鑷子小心地夾取沿平底燒瓶內壁緩慢滑下,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水一滴一滴地緩慢滴下,排空氣後,用排水法收集乙炔氣於一大試管中。

由幾個學生代表嗅聞所制乙炔氣的氣味。

請大家根據乙炔分子的結構和所收集的乙炔氣來總結乙炔具有哪些物理性質?

三、乙炔的性質

1.物理性質

無色、無味、ρ=1.16g/l、微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

實際上純的乙炔氣是沒有氣味的,大家之所以聞到特殊難聞的臭味是由於一般所製備得到的乙炔氣中常含有ph3、h2s等雜質造成的。

根據乙炔、乙烯和乙烷的分子結構特點,預測乙炔該有哪些化學性質?

[小組討論]乙烷分子中兩個碳原子的價鍵達到飽和,所以其化學性質穩定;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而雙鍵中有一個鍵不穩定,易被打開,所以容易發生加成反應和聚合反應;乙炔分子中兩個碳原子以叁鍵形式結合,碳原子也不飽和,因此也應該不穩定,也應能發生加成反應等。

大家所推測的究竟合理不合理,下邊我們來予以驗證。

[演示實驗5-7](由兩名學生操作)將原反應裝置中導氣管換成帶玻璃尖嘴的導管,打開分液漏斗活塞,使水緩慢滴下,排空氣,先用試管收集一些乙炔氣驗純,之後用火柴將符合點燃純度要求的乙炔氣體按教材圖5-14所示的方法點燃。觀察現象:點燃條件下,乙炔在空氣中燃燒,火焰明亮而伴有濃烈的黑煙。

乙炔可以燃燒,產物為h2o和co2,在相同條件下與乙烯相比,乙炔燃燒的更不充分,因為碳原子的質量分數乙炔比乙烯更高,碳沒有得到充分燃燒而致。

(補充説明)乙炔燃燒時可放出大量的熱,如在氧氣中燃燒,產生的氧炔焰温度可達3000℃以上,因此可用氧炔焰來焊接和切割金屬。

2.乙炔的化學性質

(1)氧化反應

a.燃燒2ch≡ch+5o24co2+2h2o

檢驗其能否被酸性kmno4溶液所氧化。

[演示實驗5-8](另外兩名學生操作)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水緩慢滴下,將生成的乙炔氣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觀察現象:片刻後,酸性kmno4溶液的紫色逐漸褪去。

由此可以得到什麼結論?

乙炔氣體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前邊的學習中提到由電石製得的乙炔氣體中往往會含有硫化氫、磷化氫等雜質,這些雜質也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實驗中如何避免雜質氣體的干擾?

可以將乙炔氣先通過裝有naoh溶液(或cuso4溶液)的洗氣瓶而將雜質除去。

b.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演示實驗5-9]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水緩慢滴下,將生成的乙炔氣體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觀察現象:溴的四氯化碳中溴的顏色逐漸褪去。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説明二者可以反應且生成無色物質,那麼它們之間的反應屬於什麼類型的反應?(屬於加成反應)

從時間上來看是乙烯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迅速還是乙炔與之褪色迅速?

(回答)乙烯褪色比乙炔的迅速。

這説明了什麼事實?乙炔的叁鍵比乙烯的雙鍵穩定。

應注意乙炔和溴的加成反應是分步進行的,可表示如下:

(2)加成反應

乙炔除了和溴可發生加成反應外,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與氫氣、氯化氫等發生加成反應。

核化學教案篇6

一、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説教材

本節課是化學上冊第三單元《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金屬材料是與我們的生活密切聯繫的教學內容。

二、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説學情

在物理課的相關學習中,學和生對金屬的物理性質已有了一定的瞭解,在生活中也經常接觸到一些金屬製品,因此,學生對金屬、金屬材料及其在生活、生產中的廣泛應用已有不同程度的認識。此前,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問題探究能力,能通過查找資料、調查研究進行一些分析和總結。但由於學生參與自主學習時承擔責任的意願和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幫助。

三、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金屬材料等具體事例,認識金屬材料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密切關係。

(2)瞭解常見金屬的物理性質,知道物質的性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物質的用途,但同時還需考慮如價格、資源以及廢料是否易於回收等其他因素。

(3)能區分生鐵和鋼,認識金屬與金屬材料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自主實驗探究金屬的物理性質,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2)通過討論探究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的關係,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學會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金屬材料的具體事例,認識金屬材料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密切關係。

四、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説重點、難點

重點:

(1)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金屬的物理性質。

(2)物質性質與用途之間的辯證關係。

難點:

(1)培養學生運用探究方法得出相關結論的能力。

(2)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五、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説教法

根據化學課程標準“要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的要求,以及本節課的內容。我確定的教學方法是:採用實驗探究法,按照提出問題—實驗探究—觀察分析—得出結論的程序實行探究式討論教學

通過教學,將學生的思維活動由認識知識到認識方法,由書本知識拓展到課外知識,教學活動層次逐步深化,學生的個性得到的張揚,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在興奮的狀態。

六、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説學法

由於本課實驗的探究的內容很多,學生的思維又特別活躍,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式的學習方式中,會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學生會取長補短,形成技能,培養合作意識,使創新能力逐步得到發展。

七、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説教學過程

課堂導入:教師講授前面已學習了碳、氫、氧等非金屬單質的知識,今天我們要研究另一類單質-金屬。請同學們説出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金屬製品,並展示他們課前收集到的金屬製品,如:銅錢、硬幣、紀念章等,使學生感覺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金屬材料。並用多媒體播放金屬材料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等各個領域中的應用資料,請同學們講出,還有哪些領域用到了金屬製品,進一步突出化學與社會的密切聯繫,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金屬材料的興趣和好奇心,從而產生了解金屬性質的探究欲。

新課講授:

教師創設問題情景:我們知道金屬有很多用途,可為什麼金屬會有這麼廣泛的用途呢這是由它們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質決定的。同學們想知道金屬的性質嗎

請學生利用實驗台上的儀器、材料,儘可能多地探究出金屬的物理性質。(教師可以預先設計一些試驗步驟,並在多媒體上放映。)

學生分別取出鐵絲、銅絲、鋁絲。用細砂紙打磨這些金屬絲,用濾紙擦拭後,觀察它們的顏色和光澤;用力試試它們是否容易被彎曲、折斷;分別用小刀割一下;分別用鐵錘用力錘一下;用手拿着金屬絲的一端,在酒精燈上加熱另一端,試試它們能不能傳熱;用電池、小燈泡試試它們能不能導電。

學生彙報自己的實驗結果,介紹實驗探究方法,同時進行師生評價。科學探究結束,讓學生歸納出常見金屬的物理性質,如:大多數是銀白色,有金屬光澤,常温下多數是固體,密度、硬度一般較大,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性和延展性等。

多媒體展示物理性質圖

教師指出:金屬除具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質外,還具有各自的特性。如:鐵、鋁等大多數金屬都呈銀白色,但銅卻呈紫紅色,金呈黃色;在常温下,鐵、鋁、銅等大多數金屬都是固體,但體温計中的汞卻是液體……金屬的導電性、導熱性、密度、熔點、硬度等物理性質差別也較大。出示幾種金屬的物理性質數據表,請同學們分析,留意導電性,密度,熔點,熔點最低,硬度金屬是什麼等)的物理性質。

核化學教案篇7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鈉的化合物屬元素化合物知識,是本章的重點。通過對本節的學習,不僅可以加深和鞏固上一節的知識,併為下一節鹼金屬的學習奠定基礎,故本節教材有着承上啟下的作用。

鈉的化合物中,碳酸鈉與碳酸氫鈉又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故學好本節內容還有着重要的實際指導應用意義。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的具體內容和具體學情,本節課共分為兩課時。

第一課時:過氧化鈉的性質;

第二課時: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鑑別方法。

以下我所説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掌握過氧化鈉的性質並能夠熟練的運用。通過對過氧化鈉用途的學習來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na2o2與h2o、co2的反應作為引領學生探究未知領域的手段。

通過教學設計,授以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對比法、實驗探究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在較自由的互動式、探究式的學習氛圍中,通過親身體驗獲得實驗結果的過程培養學生形成勇於探究、善於質疑的精神以及科學求真的價值觀。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過氧化鈉的性質

(2)教學難點:過氧化鈉與水、二氧化碳反應。

二、説學情

1.知識儲備:在國中階段,學生已學過燃燒的三要素,通過上節對金屬鈉的學習,學生也普遍具有了研究的熱情。

2.學生特點:高一學生的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均有限,雖對探究性實驗感興趣,但卻不一定能夠積極地主動地去觀察、思考和探索本質。故:本節課中,我將多設疑、多激疑引導,讓學生都能動起手來,把實驗作為探究未知領域的手段。

三、説教法

我的理念:建構主義理論鋪開課堂,由舊知引入新知,認知衝突或疑惑激發興趣。

1.本節採用:“互動式”、“啟發—探討式”的實驗引導分析的方法。

2.實驗方面:演示實驗改為學生演示、學生兩人分組實驗。

3.多媒體輔助教學、學案導學。

宗旨:將課堂還給學生。

四、説學法

1.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現象→提出猜想→分析本質→驗證假設→得出結論。

2.引導學生掌握實驗探究、對比討論的方法。

3.引導學生學會由na2o2的性質,分析用途。

五、説教學過程

一共分為四個階段,引入探究階段、總結歸納階段、練習強化階段及課後鞏固階段。

核化學教案篇8

一、説教材

1、本課的地位、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子、原子概念,是在學習化學變化、物理變化及混合物、純淨物的基礎上,由宏觀世界轉向微觀世界的開端,也是今後學習化學不可缺乏的理念基礎。對本課題內容的學習不僅可以把前面的教學內容從微觀的角度上認識得更加深刻,而且還是後面繼續學習化學方程式、質量守恆定律、物質結構等內容所必備的基本知識。並且對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 ]抽象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有重要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我將教學目標確立為:

●知識與技能:認識物質的微粒性,能説出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

會用分子、原子觀點解釋一些生活中的現象;瞭解分子、原子在化學變化中的特點;認識分子與保持物質化學性質之間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學習通過觀察身邊物質、實驗現象等方法獲取信息,從而運用想象類比、分析歸納等方法處理信息;能在教師的啟發和指導下,對有疑惑或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探究,實驗中注意觀察與思考結合,對實驗的結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圖形及化學語言進行表述和交流;認識科學研究的方法-假説與模型的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與快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保持和增強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勤于思考、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3、教學重點和難點:

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我將教學重、難點確立為:

教學重點:分子的基本特徵;從分子、原子角度認識物質的構成和物質的變化;對自然、實驗現象的猜測、觀察、分析、交流、表達、總結等能力。

教學難點:從分子、原子角度認識物質的構成和物質的變化。

二、説學情

1、學生已經學習了物質的變化、物質的性質、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在國小科學和國中物理也學習了分子、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微粒、分子和原子的本質及聯繫,以及物質的三態變化、熱脹冷縮等相關知識,這為學習新知識做了知識的鋪墊。

2、學生己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探索物質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3、學生學習的困難主要在於:已有的宏觀表象,可能對微觀想象的發展有阻礙。在學生眼裏,微觀世界彷彿只是縮小了的宏觀世界,難以理解微觀粒子的一些特殊性質。比如:通過課前與學生的交流,瞭解到學生頭腦中有關物質粒子性方面的問題主要有:粒子的大小是可以變化的,受熱粒子會變大;粒子的數量是可以變化的,受熱後會增加;把氣體從1l的容器轉移到2l的容器內,氣體所佔體積仍是1l等。

三、説學法、教法

1、説學法

指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既要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又提倡合作與創新來共同探索和研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習過程,在快樂的學習中,實現學習目標。主要採用的學習方法為:

(1)實驗探究法:

(2)合作學習法

(3)對比歸納法

2、説教法

在教學中,努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研究和勤於動手,在身心愉悦的環境下獲得新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為此主要採用分組合作,師生互動,動手演示,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方法。採用了創設問題情景法、演示實驗法、講授法、啟發教學法、活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

四、説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我曾設計了加熱水、聞香水或氨水的氣味、四組生活情景等導入方式,但最終我選擇了用水和酒精、陳醋和醬油的鑑別導入。讓學生利用它們的物理性質進行最簡便的鑑別。學生會不約而同的選擇聞氣味。

師:提出問題-為什麼我們只能聞到氣味,卻看不見,也摸不到它呢?

生:引發思考,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究欲。

這種任務驅動的學習方式不僅能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體現化學的學科特點和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繫。

(二)演示實驗、認識分子的存在

 師:演示品紅在水中擴散。

實驗改進:用温水代替冷水,會加快品紅的擴散,縮短實驗時間。品紅用量要少。

(三)科學手段、證實存在

[投影]苯分子、硅原子的照片。

設計意圖:以上環節的設置由為什麼能聞到氣味自然過渡到物質的構成,即分子等微粒的真實存在的探究驗證。經典實驗《品紅在水中的擴散》,因為它有顏色變化,對學生有視覺真實感。而且有一個逐漸變小的過程, 反應了物質的可分性,讓學生建立物質由很小很小的微粒構成的觀念。再讓學生觀察苯分子、硅原子圖,這樣由淺入深,由宏觀到微觀證明了分子的真實存在,為學生呈現探究的一般規律。

(四)思考交流、引出特徵

[投影]想一想水也是由分子構成的為什麼水能看得見而水分子看不見呢?

[投影]1個水分子的質量約是3×10-26kg, 一滴水中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如果10億人來數1滴水裏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鐘數100個,日夜不停,需要3萬多年才能數完)

總結出分子的第一個特徵: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五)演示實驗、引導探究

[投影] 課本第49頁探究內容,《分子運動現象》

方案一知識鋪墊:觀察酚酞溶液在蒸餾水中的顏色;觀察酚酞溶液遇濃氨水變色的實驗。

演示探究實驗:提出問題-為什麼兩種試劑分開放置時,酚酞溶液仍然變紅呢?

方案二 演示實驗-學生觀察現象-提出酚酞溶液變紅的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方案二教學效果較好,但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較高要求,所需課時多。)

總結出分子的第二個特徵: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投影]議一議為什麼濕衣服在陽光下和通風處比在陰涼、背風處易於晾乾?

總結:温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

(六)實驗探究、合作學習

[投影]活動與探究

a組實驗 50 ml水與50 ml酒精混合,觀察液體體積變化情況。

b組實驗一定體積水中加入糖塊,觀察糖塊溶解前後液體體積變化情況。

c組實驗取一支注射器吸入20ml空氣,用手指頂住針筒小孔,將栓塞慢慢推入,觀察現象。 d組實驗取一支注射器吸入20ml水,用手指頂住針筒小孔,將栓塞慢慢推入,觀察現象。 學生分組相互合作進行探究、認真觀察、記錄討論。

各小組展示自己的探究結果、討論、交流。

總結出分子的[內容來於斐-斐_課-件_園 ]第三點特徵:分子間是有間隔的。

[投影]固體、液體、氣體物質分子間隔微觀示意圖

總結:一般情況下,氣體分子間間隔>液體分子間間隔>固體分子間間隔。

(七)學以致用、聯繫實際

[投影]想一想用分子的觀點解釋下列現象:

1、物質的三態變化。

2、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

3、糖塊放在水中,會逐漸消失,水有了甜味。

(八)應用模型,認識微觀世界

活動準備:每組下發分子結構模型,由組長負責組織小組成員根據內附説明書認識不同顏色小球代表的原子種類。

活動一組間競賽:比一比哪個小組最先用原子構成老師指定的分子模型,如:o2、n2、co2等。

問題:1、分子和原子的聯繫是什麼?

2、從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氧氣和氮氣有什麼不同?

設計意圖:啟發學生認識到分子由原子構成;不同物質由不同的分子構成。

活動二 從分子、原子角度認識化學變化

用分子模型表示出簡單的化學變化:木炭燃燒、硫燃燒、水電解,小組成果展示。

活動三 演示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的微觀過程。思考:反應中分子和原子的變化情況。

設計意圖:啟發學生認識到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結合成新的分子;化學變化,中分子會變成其他分子,在分子構成的物質中,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它是化學變化的最小粒子。

(九)總結評價、形成體系

[投影]説一説學完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十)練習鞏固、提高能力

[投影]做一做

課後作業:

五、板書設計

課題1 分子和原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