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8.96K

教學反思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需要寫的書面文體,為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相信教師一定都學會了寫教學反思,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8篇,供大家參考。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8篇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篇1

這篇課文是一則很有啟發性的寓言,通過體會陶罐和鐵罐兩個性格迥異的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的描寫,讓學生理解正確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的描寫,瞭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理解課文講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抓住了以下三點進行教學。

一、讀。

?陶罐和鐵罐》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友善,都在人物的對話中充分展現。因此,對話的朗讀指導是本課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

先請同學們自己初步讀課文,解決生字新詞,把課文正確、流利地讀下來。然後交流:你喜歡誰,不喜歡誰,理由是什麼?學生會根據各自不同的感受表示:有的喜歡陶罐,因為它謙虛;不喜歡鐵罐,因為它驕傲。有的認為陶罐不但謙虛,而且很善良。有的喜歡陶罐敢説真話,不喜歡鐵罐,它不僅驕傲,還很武斷。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初步把握了“人物”的整體形象特點。接下來,讓孩子們通過讀課文找出鐵罐奚落陶罐的話和陶罐説的話。為了指導學生讀好鐵罐的這些話,我再讓學生畫出描述鐵罐説話時神態的詞語,想象鐵罐説話的神情。並有層次地展開對話的朗讀指導:第一層次的對話通過老師的指導,讓孩子們在評議中理解,在理解中練讀,學會抓住鐵罐、陶罐的神態讀出他們的傲慢和謙虛。第二層次的對話,讓孩子們自主讀書、自己去發現兩個罐子神態的變化,再運用剛才學習的方法自由練讀,把自己的理解讀出來。第三層次的對話指導,以“惱怒”為切入點,引導孩子們加上自己的動作讀書,與夥伴合作表演,來輔助理解鐵罐的傲慢無理和陶罐的謙虛寬容。第四層次的朗讀指導,用給動畫片配音的方式激發孩子們的朗讀興趣,把所有對話連起來練讀,這是在前三次充分練讀基礎上的總體迴歸,也是孩子們對課文理解的昇華。

二、改。

先引導學生領悟這則寓言的寓意,學生理解的側重點可能各有不同。如:1、人應該謙虛謹慎,不應該驕傲自滿;2、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人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更不要以自己之長比人之短;3、人們應該胸懷寬廣,善良真誠,不要像鐵罐那樣心胸狹窄,孤高自傲;4、長處在一定的條件下也會變成短處,像鐵罐雖然結實但容易氧化鏽蝕,短處在一定的條件下也會變成長處,像陶罐雖然易碎,但埋在土裏多少年也氧化不了……

這裏,就有一個逆向思維的問題。鐵罐就沒有優點嗎?鐵罐堅固不易破碎這一點不值得陶罐學習嗎?陶罐就沒有缺點嗎?陶罐雖然光潔、樸素、美觀,但它確實易碎,不結實,這一點鐵罐説的也是實情。大家討論一下:鐵罐和陶罐各有什麼優點和缺點,各抒己見,別被課文束縛住,放飛思路,大膽去想。

學生歸納,教師板書:優點缺點陶罐美觀易碎鐵罐堅固醜陋

師生共同改寫這則寓言,讚揚鐵罐,批評陶罐,賦予他們相反的性格,題目改為《鐵罐和陶罐》。

學生分組邊議邊改,集體創造,大意如下:

陶罐很驕傲,看不起鐵罐,常常奚落它。“鐵罐子,你敢和我比美嗎?”鐵罐回答:“人們用我們盛東西,並不是讓我們比美的。”“醜陋的東西,就知道你不敢和我比美……,’

一天,突然發生了大地震,陶罐被摔得粉身碎骨,而鐵罐卻無羌。人們掘出鐵罐,卻找不到陶罐了……

這樣學習就使自己的思維進入了一個廣闊的空間,沒有被教材所設定的思路限制住,促進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但是由於時間的關係,改故事我則放在了第二課時。

三、辯

學生在朗讀人物對話時也總是少了一份神韻,師在課堂中按部就班地指導朗讀對話,沒融入到故事有趣的情境中。教案是死的,而學生是活的,那麼有意思的故事,應把他們帶入到故事有趣的情境,隨着情節發展自然展開對話呢。老師不是在背教案上課,而是在與學生共同學習,探討、感受這個生動的故事。隨着故事的發展,我與學生們一起成了裏面的陶罐和鐵罐,

“鐵罐,你是在用怎樣的態度奚落陶罐啊?”

“陶罐們,鐵罐那麼傲慢地奚落你們,我們就來和他來碰一碰怎麼樣,準備好了嗎?”

隨着教師的一句句引撥,在這場對話中,學生們儼然把自己當作了鐵罐和陶罐,隨着故事的發展,情緒也自然轉換,讀對話時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陶罐在哪裏?誰來為你們的陶罐家族爭辯一下啊?”

一個個小陶罐們理直氣壯地道出各自的優勢。“我們陶罐不比鐵罐差,我是工藝品,花紋很美。”“我們不會生鏽。”“我們也很樸素、美觀”。……

一句句的爭辯,情真意切。學生通過角色轉換,親自走到故事中,在情境中,境人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當學生和教師一同成為情境的一部分,在其中思考、活動達到忘我的境界時,便進入一種人境融合的最佳的創新狀態,學生讀起來會入情入境。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篇2

學習童話既是要讓學生理解課文,感悟語言,又是讓學生懂得課文藴含的道理。設計陶罐和鐵罐當年在國王御廚裏的情景,讓學生在讀、思、議、演中感悟人物形象特點,探究鐵罐驕傲的本質。

一、課堂實錄

師:剛才大家學習、合作得特別好。現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再合作一次,來個分角色朗讀比賽,怎麼樣?(學生特興奮,躍躍欲試)

師:大家可以自己找學習夥伴,先練習讀一下自己喜歡的部分。

(學生組成小組,分角色練習讀,教師指導、參與。)

師:哪一組有信心先來比一比?(各組搶着比)

師:各組組長一先舉手為先。(生輪讀、搶讀、評讀)

(師生評選擂主,鼓掌祝賀)

師:剛才大家讀的語氣和表情太形象了。現在老師有個建議,咱們把陶罐和鐵罐的表情畫下來,好不好?

生:(大聲喊)好!

師:在畫之前,請同學們把課文中描寫陶罐和鐵罐神態的語句,找一找、讀一讀、想一想,然後再畫一畫。(生找、讀、想、畫)

師:誰願意到黑板前來畫一畫?(男、女同學各一名到黑板前畫)

師:這兩位“小畫家”畫得怎麼樣?

生:我覺得畫得都不錯,但我想問一問:為什麼這樣畫?

男生:因為鐵罐説話時,特別囂張,後來變為惱怒,大發雷霆。所以我把它畫成眉毛豎起,兩眼瞪得圓圓的。

女生:老師,我想表現陶罐當時那種謙虛的表情,所以説話時,它的表情是平靜的。它受到鐵罐的奚落時,還是心平氣和地跟鐵罐講理。

師:大家覺得有道理嗎?(生點頭表示同意)

師:誰能用恰當的詞來形容陶罐和鐵罐?(生想一會兒,紛紛舉手)

師:請舉手的同學到各自的圖象下寫一寫。(學生板演)

師:這些同學,能想出這些恰當的詞,真是了不起,説明文中的人物對話及生動的的神態、動作的描寫,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通過讀、想、畫之後,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吧!那麼你們喜歡陶罐還是鐵罐?(學生分小組展開討論)

二、教學理念和特點:

1、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中學習,創設了寬鬆的學習氛圍。教師讓學生在朗讀課文時展開合作,通過分角色朗讀、體驗,相互啟發、評價、激勵,彌補了自己的不足,發展了學生的特長,使學生樹立了信心。在合作學習時,教師注意了指導和參與,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指導者,參與到學生的合作中及時發現問題,引導交流,促進合作的實效性。

2、以小組競賽的形式展開教學活動。“競爭”是社會的需要,也是學習的需要。學生有爭強好勝的心理,他們喜歡競爭。我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以評選擂主的方式,展開朗讀比賽,同時用激發性的語言,激勵學生大膽地參與,調動每一組成員學習的積極性,既面向全體又照顧了個性的差異,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在朗讀競賽中,教師還注意在讀中指導,讓學生在體驗中讀、在感悟中讀,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個性。

3、鼓勵學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課文內容。《課程標準》指出:“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理解、體驗”。因此,教師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陶罐和鐵罐神態的語句,可以採用讀一讀、想一想、説一説、畫一畫等多種方式來體驗。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有的學生讀,有的學生畫,有的學生説。特別是學生對畫畫表現的興趣更濃,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在黑板上展示。這時學生的提問(為什麼這樣畫?)更具有深刻意義,教師抓住這一問題,讓學生談出各自的感受。可見,挖掘了學生的思維,拓展了學生的想象。

教師引導學生用恰當的詞語來形容陶罐和鐵罐,再一次激活學生的思維、訓練了學生語言概括的能力,對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達能力。

4、探究問題,展開討論。問題是打開思維、喚起想象的鑰匙,因此,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問題意識。 傳統的教學是教師問學生答,串講串問佔據了整個課堂教學。現代教學主張把問題儘量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理想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教師的問和學生的問相互的融會。問題還要由學生自己來解決,最好的方式是展開討論,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不追求答案的統一。本片段教學,教師在鼓勵學生問的基礎上,也不乏教師的問,教師的問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在於有思考的價值。例如,片段的最後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文中的人物對話及生動的神態、動作的描寫,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通過讀、想、畫,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吧!那麼你們喜歡陶罐還是鐵罐?”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意義深遠,既啟發了學生有價值的思維,又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通過討論,學生獨特的感受、理解和體驗得到珍視。

教學片段雖具有以上特點,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在分角色朗讀找學習夥伴中,雖然充分體現了學習的民主性,但學困生沒有得到充分關注,因為學生在找夥伴時往往去找那些成績優異的學生,而學困生只能獨坐一邊了,不但不能激發學生的進取精神,反而使他們的自信心受到打擊。因此,我們在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時,別忘了那些容易被“遺忘”的孩子!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篇3

?陶罐和鐵罐》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生動有趣,情節富有變化,它講述了國王御廚裏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許多年代後,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在反覆的試教過程中,我對課文的思考、想法在加深,教學理念在變化,教學設計也隨之改進。

一、課文主線的把握:體會人物性格 挖掘做人道理

故事中的陶罐和鐵罐個性鮮明,鐵罐傲慢無理,説話咄咄逼人,而陶罐謙虛容忍,態度温和友好,這從他們彼此的對話中鮮而易見。開始,我一直把抓人物性格作為學習的主線,讓學生在尋找人物神態,反覆朗讀對話的過程中加深對陶罐和鐵罐的印象。於是乎,大家對鐵罐的傲慢、輕蔑、惱怒很感興趣,他們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動作、語氣,把盛氣凌人的鐵罐表現地活靈活現。而對謙虛温和的陶罐,大家則表現得不温不火。因而整堂課的反面人物形象過於強調,突出了鐵罐而忽略了陶罐,輕重倒置,難怪學生在結尾對陶罐鐵罐説的話中,寫到:“我喜歡鐵罐,因為他很威風。” 這都是一味感受傲慢、輕蔑與惱怒的結果,其實這些詞語都是我們生活中貶義詞,只是幫助體會人物性格,無須過分強調,陶罐才是一個正面的,讓學生有價值去體悟的人物形象。

朗讀對話是為理解人物性格服務,而人物不同性格正因對待問題,處理問題的角度、方法所引起的,這才是整堂課的核心。於是,在後來的教學中,學生不只是簡單地朗讀課文,停留在理解人物性格的表面層次中了,大家都有了更深的感觸,陶罐的謙虛温和是因為他看待問題很全面,因此他也有了好結果。語文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大量具體形象的、帶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的內容,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會產生深刻的影響。這篇課文帶給學生的不只是兩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教給他們應該正確地看待問題,要明白“尺有所長,寸有所短”的道理。

二、教學理念的轉換:按部就班讀對話 順水推舟入情境

傳統的教學總是在教師設計一套完整的教學設計後,學生按照教師的步驟,跟着問題一步步串着走,這主要體現了教師是主導而完全忽視了學生是主體。我們説,教案要板塊設計,非線形的一問一答,而是根據學生的不同回答,引發各種多元化的思考,閃爍出課堂的亮點。面對陶罐和鐵罐來一回的對話,我曾經試過先讀鐵罐所有的話,體會他情緒的變化,再讀陶罐面對鐵罐説的所有答話,烘托出陶罐的氣概。但是這樣的朗讀脱離了對話情境,對話對話,本來就是對着説話的,一味讀一個人的語言,使得課文學習支離破碎。後來我又設計了一組組對話朗讀的模式,請三組同學模仿人物,分別讀好這三次對話。但是這三次對話平鋪直敍下來,均勻指導,層次又不明顯。學生在朗讀人物對話時也總是少了一份神韻。後來,經過許多老師建議,教師在課堂中不要按部就班地指導朗讀對話,教案是死的,而學生是活的,那麼有意思的故事,為什麼不把他們帶入到故事有趣的情境,隨着情節發展自然展開對話呢?老師不是在背教案上課,而是在與學生共同學習,探討、感受這個生動的故事。於是在後來的課堂中,隨着故事的發展,我與學生們一起成了裏面的陶罐和鐵罐,

三、教學設計的變化:單一地側重 由面到點

在我的觀念中,一堂好課就要有重點,有需要突出,出彩的環節,因此,幾次試教的過程中,我一直把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作為設計重點,用不同步驟和方法來烘托這個亮點。但是漸漸地,我發現整堂課讀對話,學生容易疲倦,課堂的氣氛就像先上坡,又下坡似的,讀到最後雖然感情是有了,但是總覺得有點索然無味,學生興趣減弱,整堂課的內容含量也很單薄。後來有聽課的老師提出,教師上課需要大氣,不能過重計較一些細節,過於強調對話,使得整篇文章失去了前後聯繫,學生感受不充分自然越讀越沒興趣。於是我改變了原來的教學設計,使對話部分變得粗線條一些,在品讀對話前加入一個全文感知的填充課文內容的小練習。學生在自由讀文後,看着內容提示,很輕鬆地就概括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這對後面的學習起到了鋪路搭橋的作用。

語文學科的特點是既要富有人文性和又要具備工具性,為了充實課堂,讓學生能在這堂課中學有所獲,實現人文與工具的結合,在課堂尾聲時,又有一個寫話的練習 —— 陶罐,我想對你説______________。鐵罐,我想對你説_______________。學生在感悟文章,認識兩個人物後,對他們的性格,對他們的品質,對他們看待問題不同的態度,都有了或深或淺的想法,請他們寫寫想對這課文人物説的話,這是一個人文性的綜合練習,在寫話中學生充分表達出了自己的感受。

陶罐,我想對你説:“你真了不起,既看到了自己的缺點,也看自己的優點,你還能看見別人的優點,我要向你學習。”

陶罐,我想對你説:“你真謙虛,對待朋友的態度那麼好,我也想和你交朋友。”

陶罐,我想對你説:“面對鐵罐的傲慢,你還那麼心平氣和的説話,你可真有風度啊!”

鐵罐,我想對你説:“你不要太驕傲了,驕傲是沒有好下場的。”

鐵罐,我想對你説:“陶罐對你那麼好,你還那麼傲慢,你一定交不到朋友的。”

……

這樣豐富精彩的寫話是學生基本對文本的深入認識後,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所有的感觸。這樣的語言文字綜合性練習是新課程課堂所需要的。

整堂課的教學設計我始終想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但是在課件出示對話部分,我把表示人物神態的詞語,直接打在説的話後面,原本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看着課件上的提出神態語,更快、更好地讀出人物語氣,但是這樣急於發揮語文工具性的做法,卻起到畫蛇添足的反作用,讓學生失去了在對話中親身感悟的經歷,教師直接給學生,而不是學生自己悟到的,這是嚴重喪失語文人文性表現。這樣單獨出現神態語,讓它脱離文本存在的做法是不合適的。

在教學《陶罐和鐵罐》一課的經歷中,我學習到,體驗到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陶罐和鐵罐的對話就是這樣一步步練成的,雖然還有許多不足與遺憾,但是我所學到的經驗都是我今後教學生涯寶貴的財富。作為新課程教師的我,還要不斷刻苦鑽研,看更多,聽更多,想更多,在永不停歇的學習中充實自己。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篇4

?陶罐與鐵罐》這個故事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鐵罐的傲慢、蠻橫無禮和陶罐的謙虛、寬容、友善、剋制都在人物的對話中充分展現,這是本課表達上的特點。教學中我根據課文的特點,抓住重點詞,進行朗讀指導,在朗讀中漸漸體會課文的主要內容。讓學生充分朗讀,體會陶罐與鐵罐的心理變化。

我在教學過程中,抓住“奚落”這個詞,展開教學,引導學生思考。我設計成三個小板塊,理解鐵罐和陶罐的三次對話,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圖片入手,讓他們逐步瞭解陶罐與鐵罐的語氣,心理變化,並體會陶罐和鐵罐的品質,然後直奔文章的結局,瞭解他們的結局。讓學生找出陶罐和鐵罐説的話,説説從他們之間發生的故事中我們又看到了這是一隻怎麼樣的陶罐和鐵罐?”有的教師在引導學生朗讀陶罐與鐵罐的對話時容易把教學重點放在了鐵罐的朗讀指導上,結果使得學生對陶罐的品質認識不夠豐滿。我教學設計,以認識鐵罐和陶罐的品質入手,直截了當,不偏不倚,使學生對陶罐謙虛、寬容、善良、心中有他人等品質有了較深的認識,懂得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取長補短,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別人。這對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機。至少,這樣的教學我們就不能稱之為“高效”了。我覺得教學過程中,預設的同時,還應該及時地抓住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實際,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以提高教學的效率,這是我以後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注意探討的問題。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篇5

這一節課,從開始準備到最後呈現,經過了多次修改。在這個不斷修改的過程中,我苦惱、糾結、煎熬,不斷推翻自己,最終豁然開朗。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得到了鍛鍊,有了不少收穫。

這次執教的課文《陶罐和鐵罐》是一篇童話。童話這種文學體裁有以下幾個特點:充滿想象與幻想,常用擬人化的手法,故事生動有趣,曲折離奇的故事背後藴藏着一個道理……。《陶罐和鐵罐》這篇課文,以對話推動情節,通過對話、神態描寫表現人物個性品質這兩個點都可以作為本課的語言訓練點。考慮既要幫助孩子們建立一種文體意識,又要體現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同時也考慮到三年級孩子的接受程度,我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學習通過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描寫,表現鐵罐傲慢無禮和陶罐謙虛的個性品質的手法;初步瞭解童話,對童話所闡釋的道理有自己的理解。

童話,作為一種兒童文學形式,故事淺顯易懂,情節曲折離奇,是深受孩子們喜愛的一種文體。因此,我認為學習童話故事的課堂就應該是一個充滿童心童趣、富有趣味性、讓孩子們喜歡的課堂。如何使課堂充滿趣味性呢?分角色朗讀表演就是孩子們喜歡的方式!課堂上,在孩子們找到了提示陶罐和鐵罐對話時神態的詞語,並且對這些詞語有了充分理解的前提下,我提出要求孩子們分角色朗讀課文。並且將每一處對話的提示語剔出來,放在這一處對話的前面起一個提示神態表情的作用,請兩位同學分別扮演陶罐和鐵罐,盡情地去展示表演。《課程標準》指出“重視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習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正是根據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通過朗讀表演塑造出了自己心目中陶罐和鐵罐的形象。“表演者”“賣力”地表演,“觀眾們”也都看得津津有味,課堂也就趣味盎然了。

上完課之後,我感覺課堂教學中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其中最遺憾的一點是:我與學生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時,我的表情、動作、語氣還不夠到位,還不夠誇張。朗讀童話除了要求準確、流利以外,關鍵是“化粧”好角色。朗讀時可以適當地把聲音“化化粧”以加強表現力,朗讀的音色因角色不同要有變化。為了逼真地表現出作品中的角色,可以進行模仿、誇張等。課堂上我沒有做好這一點,對於角色的表現力上就差了些!

“課堂教學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正因為這樣,才讓我們不斷追求,不斷完善。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篇6

上個星期二在多媒體教室上了一堂公開課,上完之後感很失敗,想想自己為了這節課所花費的心血,儘管我知道“課堂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但在眾多領導和同事面前,淚水還是不爭氣的流了下來,為自己的課前精心設計與上課效果的反差,也為自己糟糕的表現。上課之前,我的心一直被那根緊張的線牽引着,但我一直告誡自己“不就是一節課嗎?”可事實證明我沒有如此灑脱。由於緊張,思維受到限制,影響了語言表達。

我選的是《陶罐和鐵罐》這一課,這是一篇很有啟發性的寓言,通過體會陶罐和鐵罐兩個性格迥異的人物語言、動作和神態描寫,讓學生理解正確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課文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是寫驕傲的鐵罐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卻忍讓着鐵罐,後半部分是寫經過若干年之後鐵罐被氧化,而陶罐依舊光潔、樸素。整堂課説重難點都把握到位,可還是有幾處不盡如的地方。其實課件製作的挺精美,還製作了動漫。特別是陶罐和鐵罐的對話很逼真,把陶罐的謙虛和鐵罐的驕傲表現的活靈活現,學生們的興趣在此刻也馬上被調動起來了,如果這時立馬讓學生模仿去説、去演,肯定課堂氣氛馬上高漲起來,可惜我沒有,我卻挑出兩個詞語要求學生解釋意思,最後還很正式的用課件的形式顯示出來,在這個環節上學生的積極性被我打消了一半,雖然説後一環節我讓學生練了,但效果大打折扣,真的挺遺憾!

再一個就是第二部分的一個重要環節,經過時間的流逝,若干年之後,鐵罐變成什麼樣子,陶罐呢?我是先讓學生在文中找出陶罐、鐵罐變成的樣子的句子,然後再讓學生去看課件鐵罐氧化的過程,和陶罐依舊光潔、美觀。最後我又提了幾個問題,讓學生把這幾句話反覆讀了幾遍。我的話不精煉,有的重複囉嗦而且耽誤了時間,導致後面時間緊的問題。課件中的兩大亮點在課堂教學中卻成了兩大遺憾之處,這是我在這次公開教學中感覺最可惜的地方。

上完課後最大的感慨就是:上好一節公開課真難,在這次教學中我懂得了,強化學生的感受,淡化純粹的分析對語文的課堂教學來説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這樣,才會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

在這次課堂反思中,學校的多位領導以及我的同事們不僅對我的這堂課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還用他們豐富的經驗和淵博的知識為我指明瞭所要努力的方向,讓我撥雲見日。以後我也希望前輩老師們繼續關注我的課,然後多提建議,在此真心地感謝所有領導和同仁們對我的點撥。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教研為我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平台,我堅信我會在這種緊張、熱烈的環境中,更快的成長!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篇7

這篇閲讀課文,我是把握着這樣的脈絡來上課的:初讀——説——品讀——表演——悟理——自編——自創。初讀是解決生字的讀音,説則在讀的基礎上把握全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時分角色進行品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接着帶上面具進行表演,對文章的精華瞭解更為透徹,文章的靈魂得以昇華,像一個烙印一樣刻在學生的腦海裏,最後讓他們輕而易舉的悟出文章的真諦——道理。層層深入,步步緊扣中心,水到渠成。

這時有了一定的基礎後更加用活了文本,進行思維的拓展,即我設計了自編——自創,又給學生一個由易到難、由低到高的台階,讓他們順理成章、不自覺中就跨越這道屏障,由此達到創作積累語言的過程,完成了一個作家的工作,這時老師適當的鼓勵,將會激發孩子創作文學的激情。

在教學過程中,時間非常緊湊,一環扣一環,學生始終帶着濃厚的興趣和高度的熱情來完成教學,在再讀課文時,問他們你喜歡誰,理由是什麼?許多後進生或不愛發言的學生都能主動説出自己的感受,可見他們對課文比較熟悉、感興趣。説用朗讀的形式表達出來時,平時愛好讀書的學生紛紛舉手,一比高下,並且還鍛鍊了合作精神。精製的面具及時對文章的理解使得他們躍躍欲試,營造了課堂上的小高潮。最後體悟出道理,明辨是非,使生受益。

在拓展思維中,老師的引話中提出了新問題,但在引導學生弄清二者優缺點的過程中,學生進行了理性的思考,自覺地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互換思維,並集體改編故事來讚揚鐵罐批評陶罐,對課文的理解達到新的程度。自創寓言則是讀寫結合,生成創造,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在於應用語言,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這樣既引導學生內化了語言,又充滿了豐富的人文內涵,學生因此更為受益匪淺。

但是成功的課堂也還是留有不足和遺憾,在這節課中,時間過於緊張、倉促,以致於在面方面沒有注意到,後面創作寓言時間不夠,只能留於作業形式。當然作業佈置我也作了精心的設計,即照顧到各個層次、有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可在三條中任選一條來完成。

總之,多嘗試、多實踐,我相信會更完善,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篇8

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裏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裏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的描寫,瞭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理解課文講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抓住了以下兩點進行教學。

一、抓對話、重朗讀

課文內容簡單易懂,生動有趣,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讀,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作適當的指導。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陶罐和鐵罐説話時的不同神態、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心活動。比如:通過“你敢碰我嗎?”“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麼東西!” 可以看出鐵罐的自以為是,傲慢無理。通過“不敢,鐵罐兄弟。”“何必這樣説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謙讓寬容。在學生自讀後,教師檢查學生自讀的情況。提出問題、組織討論的方式進行檢測:陶罐和鐵罐是怎樣對待對方的?讓學生找出對話部分,反覆讀,根據課文對陶罐、鐵罐語言、神態的具體描寫,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鐵罐傲慢、蠻橫無禮;陶罐的謙虛、友善、寬容。

課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寫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為了讓學生熟讀精思,充分體現“以讀為本”的思想,確保讀書人人蔘與,在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時,首先採取男、女生分組朗讀競賽,再次是師生品評。在指導朗讀過程中,要求學生讀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讀鐵罐的話,語調温和些,拖長一點,語氣生硬些,給人以傲慢、蠻橫之感;讀陶罐的話,語調平緩些,語氣温和些,給人以謙虛樸實之感。通過品讀、比較、分析,讓學生感悟:鐵罐一次又一次傲慢無理,而陶罐雖然謙虛,但能據理力爭。這樣以讀帶悟,以悟促讀,在讀中體驗、揣摩角色的性格特點,提高思想認識,為理解寓意作鋪墊。

二、以對比、悟品格

在品析人物對話時,採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體會 陶罐和鐵罐不同品格。教學第二部分許多年過去了,陶罐和鐵罐發生了什麼變化呢?在比較中讓學生明白:在這裏鐵罐的可悲下場和陶罐不朽的價值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進一步讓學生領悟;陶罐出土後,依然惦記着曾經對自己並不友好的鐵罐,從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

教學本課,我感覺備課備得比較透徹,但自己的教學語言、組織教學方面有待於進一步的提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