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雨》的教案模板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1W

教案可以幫助我們有條不紊地進行教學,,一份成功的教案需要充足的前期準備,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中班《雨》的教案模板7篇,感謝您的參閲。

中班《雨》的教案模板7篇

中班《雨》的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學玩音樂遊戲《熊和石頭人》。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遊戲情節,注意隨着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2、能根據教師提供的舞曲音樂即興舞蹈,並在“熊”出現時能保持自由造型不動。

3、遵守遊戲規則,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及控制性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熊”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十二生肖歌》。

二、學習歌表演。

1、教師範唱歌曲《熊和石頭人》。

2、幼兒説出歌曲中的歌詞內容。

3、熟悉歌詞。教師説一句,然後用動作暗示幼兒説下一句,依次類推。

4、教師放慢彈奏速度,幼兒跟着學唱歌曲。

5、教師與幼兒討論歌曲的感情處理。

“小朋友和小動物在樹林裏快樂地玩,怎樣唱?”

“大熊來了,大家被亂跑,該怎樣唱?”

6、即興歌表演。教師與幼兒一起練習。

三、隨樂即興舞蹈並學做石頭人。

教師可提供歡快或優美的不同性質的舞曲,讓幼兒即興表演。再舞蹈過程中,音樂突然停止了,幼兒必須保持姿態不動,幾變為石頭人了。

四、學習“熊走”動作。

鼓勵幼兒在“熊走”音樂聲中,用不同的動作扮演“熊”併合拍地行走。

五、完整遊戲。

遊戲開始可有教師扮“熊”,並逐步由幼兒擔任“熊”的角色。

教學反思

這節是音樂遊戲。《熊和石頭人》以動靜交替的形式出現,很生動、有趣,而且讓幼兒有發揮想象的空間。

初次接觸這首歌曲,首先想到,遊戲豐富又有極大的趣味性,孩子們一定很喜歡這種動靜交替的音樂遊戲活動。

整個活動從掌握這一方面來看還不錯,歌詞簡單、易懂。

在目標制定方面,我是根據課程上的活動目標而制定,也根據制定的目標展開來教學遊戲活動,讓幼兒在遊戲中學到知識,完成目標。

首先,讓幼兒先欣賞歌曲,對歌曲感興趣,再學習歌曲,在熟練掌握歌曲後,加以動作。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大,但發現了一個問題:是許多幼兒的動作基本一樣,我在引導幼兒參與與創編活動中存在欠缺,幼兒想象力受限制,動作不豐富。

中班《雨》的教案篇2

一、説教材:

1.教學材料研究:《表情歌》這一首歌曲是1首旋律生動有趣活潑,節拍感強的孩子可以表現自我的一個music教學材料。人人均有喜、怒、哀、樂,人人又有不一樣的外部表現方法,有些開心了就拍手,就狂笑,就跳起來,而孩子處於一個效仿力非常強,對刺激非常敏感的.時期,叫他們在學習樂曲時效仿種種表情與動作,孩子是非常有興致的。大家常講興致是最佳的教師,在幼兒教育實踐裏,這點看起來特別關鍵。在此首樂曲中還重複出現一個節拍xx|xxx|,由於孩子剛剛自小班升入幼兒園中班,節拍方面的接觸還較少,而孩子這一個年紀對節拍非常敏感,因此這一個教學材料是非常吻合孩子的認識和感知水和氣特徵的。

2.目標定位

師幼互動是本教學的教法學法的最大特徵,期望孩子帶着對music教育教學的期待,踴躍積極地參加到music教學裏,自由地與music溝通、勇敢地表現自個兒對music的理解與體會。因此,我為《表情歌》確定了下面的目標。

(1)熟識樂曲旋律,能邊唱邊表演。

(2)領會xx|xxx|節拍型。

(3)願意創作新的歌詞。

3.教學的重難點

依照目標,教學要點定位是:在懂得演唱k曲的前提上嘗試創作新的歌詞。難點是領會xx|xxx|節拍型。

4.教學預備

為更加好地服務於這一次的教學目標,做好教學內容,我作了下面預備:

(1)、自制了節拍圖譜。

(2)、製作了《表情歌》幻燈片。

二、説教法

本教學意在打破傳統單一的教學形式,通過師幼互動,使用形象生動有趣的節拍譜、以遊戲,勉勵、欣賞的方式來調動孩子踴躍性、積極性與創造性,使孩子快樂地投入到整個教學裏。

1.遊戲法:在幼兒園的種種教學中游戲是孩子最喜愛,讓孩子在遊戲中獲得進一步提高,有所豐收。在此個教學中我設計了遊戲:“請你同我這樣做”。這一個遊戲是孩子比較熟識的,可是在此裏有了新的內容即是學習節拍型,在不經意間中孩子1遍1遍的通過種種動作領會了這一個節拍。

2.圖譜教學法:從孩子認知東西的特徵與語言自身特徵來看,在幼兒園music教育中貫徹直觀性準則十分關鍵。以看圖譜上形象的圖形的模式直接刺激孩子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有難變易,教學進行得生動有趣活潑,啟發孩子學習的興致。

3.提問法:由於提問能啟發孩子有意識地、認真地觀測和察看,引導孩子踴躍思維。我使用引導性提問讓孩子將日常生活經驗與看見的具體形象的圖譜聯繫在一塊兒,是處理好教學重難點的有效方式。

三、講學法

遵守依循循序漸進的教學準則,孩子在唱一唱、聽一聽、瞅瞅、想一想、動一動的愉快氛圍中領會教學的重、難點。孩子將使用觀測和察看法、探討法等學法。

觀測和察看法:孩子通過看樂曲圖譜清楚了樂曲內容,領會了對應的節拍。

探討法:孩子在探討、交流中自由自在地講出於己過去的日常生活經驗與做法,是孩子改編歌詞的好時機。

四、講教學過程

1、以遊戲開始,激起孩子興致。

幼兒教師做誇張的表情讓孩子猜一猜教師的心情

2、學習樂曲。要點學習節拍xx|xxx|

3、仿編樂曲。依照表情的不一樣創作對應的歌詞。

4、集體表演,構成學習樂曲的高潮。

中班《雨》的教案篇3

教材分析:

?綱要》中明確指出:“引導幼兒在跳、爬、鑽、投擲、平衡、攀登等各種有趣的活動中發展動作的協調性。”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嘗試圈的不同玩法,發展幼兒走、跑、跳等基本動作。

2、體驗合作的樂趣,激發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重、難點分析:

重點:探索、嘗試圈的多種不同玩法。

難點:合作嘗試圈的多種玩法。

教學準備:

幼兒人手一個圈;錄音機、磁帶;劃定池塘的場地。

教學程序:

1、在音樂伴奏下,幼兒做準備活動:(3分鐘)

幼兒人手一個圈,聽音樂按節奏做圈操(包括上肢運動、下肢運動、體側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跳躍運動、整理運動)。

(這一活動的目的是以音樂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全身得到充分的活動,為後面的活動作好充分的準備。)

2、初步探索圈的多種玩法:(5―6分鐘)

(1)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圈有很多玩法,你想不想和它做遊戲?比比看誰的辦法最多。”

(2)幼兒分散玩圈,教師觀察指導。

(3)請幼兒與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法:“誰願意來當小老師,把自己的好辦法教給小朋友?”

(這一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初步探索出圈的多種玩法,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3、深入探索圈的多種玩法,並嘗試合作玩圈:(7―8分鐘)

(1)教師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請你試一試自己沒有玩到的方法,並且嘗試和小朋友一起合作玩圈。”

(2)幼兒深入探索、嘗試:

教師引導探索出跳圈的幼兒將圈擺出,嘗試用多種方法跳圈。

(3)練習雙腳分合連續跳圈的方法:

教師講解跳圈的方法:“一個圈的時候,兩隻腳並起來跳到這一個圈中;兩個圈的時候,兩隻腳分開,一個圈中跳入一隻腳。”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幼兒嘗試自己沒有玩過的方法,並探索與他人合作的玩法,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4、遊戲:網小魚(5―6分鐘)

(1)交待遊戲規則:教師做漁翁,用圈做網,小朋友做小魚,在池塘裏遊,被漁翁網住的小魚,站到池塘邊。

(2)師幼輪流做漁翁,進行遊戲。

(這一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在遊戲中發展四散跑的能力及動作的靈活性,讓幼兒嘗試做漁翁,更加激發起他們參與遊戲的慾望,為本次活動掀起高潮。)

5、放鬆活動《小魚遊》:(2―3分鐘)

教師:“漁翁回家了,魚寶寶們可以在池塘裏自由自在的游泳、跳舞了。”教師和幼兒做放鬆活動,並聽音樂離開場地。

中班《雨》的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旋律節奏與速度的變化。

2、能根據音樂的變化大膽地模仿、表現老爺爺與小弟弟的音樂形象。

3、在活動中幼兒傾聽音樂,大膽的遊戲表演。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感受旋律節奏與速度的變化

活動難點:

幼兒能根據音樂的變化,模仿相應的形象。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小鼓,老爺爺小弟弟的圖片,音樂《老爺爺與小弟弟走路》,相機

經驗準備:幼兒對快慢節奏的音樂有過欣賞經驗,幼兒對老爺爺、小弟弟走路形象有所觀察。

活動過程:

一、導入:“手指遊戲”。

1、手指變變變:“小朋友,伸出你的兩根小手指,變變變,變成一隻小兔子。”

2、“小兔跳舞”:

——出示小鼓,師:“小兔子要和小鼓一起跳舞咯,小鼓敲地慢,小兔就跳地慢,小鼓敲地快,小兔就跳地快。”

——老師敲小鼓,幼兒手指表示小兔跳的快慢。

(此環節的重點是幫助孩子初步建立對節奏快慢變化的感知,同時手指動作的表現方式一方面能激發孩子活動的興趣,另一方面也給了孩子表達節奏感受的空間。)

二、感知音樂:瞭解音樂旋律節奏、速度的變化。

1、播放音樂(a段、b段),幼兒欣賞:

——師:“小兔子跳舞跳得可好看啦,把老爺爺和小弟弟都吸引過來了,接下來老師放兩段音樂,請你聽聽哪一段音樂是老爺爺走來了,哪一段音樂是小弟弟走來了?”

(此環節的重點是利用人物形象幫助孩子初步感知音樂的變化和特點。)

2、幼兒交流感受:

——“為什麼a段是老爺爺在走路?”(音樂a段比較深沉、緩慢,就像老爺爺走路一樣慢慢地、緩緩地。)

——“為什麼b段是小弟弟在走路?”(音樂b段比較輕快、活潑,就像小弟弟走路一樣蹦蹦跳跳的。)

——師根據孩子的回答,隨機播放音樂,驗證孩子的感受。

(此環節的重點通過討論、驗證的方法,再次把握音樂的性質。)

3、分段欣賞,感受a、b兩段音樂的節奏、速度特點。

——師:“請你再仔細聽聽,是不是像老爺爺(小弟弟)走路那樣慢慢地(蹦蹦跳跳的)”

——師小結:“a段音樂的節奏、速度很重,很慢;b段音樂的節奏、速度很輕快。”

4、再次整段欣賞a、b段。

——師:“我們再來完整聽一遍,想一想老爺爺和小弟弟是怎樣走路的?”

(此環節的重點是通過a、b兩段音樂的對比,讓孩子感受旋律節奏、速度的變化,同時通過形象的人物角色,加深孩子對音樂性質的把握,將抽象的音樂感知變得豐富、生動,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在傾聽、對比、驗證、人物形象匹配等教學策略中,教師幫助孩子理解、分辨音樂。)

三、表現音樂:根據音樂性質,模仿表現音樂形象。

1、動作表現音樂變化

——“老爺爺老了,他走路時慢慢地,小弟弟很可愛,走路快快的,我們在座

位上學一下。”(教師引導孩子用上肢動作表現音樂的變化)

——師放音樂,幼兒在座位上表現音樂的變化。

(此環節的重點是通過動作來表現對音樂變化的理解,這也是為下面的分辨、模仿活動做準備。)

2、模仿音樂形象:

——出示角色圖:老爺爺

“老爺爺是怎麼走路的?我們來做做看,誰表演地最像。”

——(播放音樂a段)幼兒自由模仿,教師用相機記錄幼兒的不同動作。

——利用相片,抽取精彩的動作,集體學習(拄着枴杖走;邊摸鬍子邊走路;邊敲背邊走路;一搖一擺地走路等等)

(b段音樂,小弟弟的形象模仿同上,小弟弟走路:一蹦一跳的走;跨着步走;單腳走;邊拍皮球邊走等等。)

(此環節的重點是模仿人物的形象,這也是音樂遊戲的另一個難點,通過自由模仿、照片記錄、集體學習等策略,教師幫助孩子豐富對人物走路形象的認識和模仿經驗。)

3、遊戲:“誰來了?”

——師:“老師放音樂,請你聽聽誰來了,我們就變成誰。”

——師放音樂,幼兒根據音樂變化進行模仿。(根據孩子興趣和表現重複幾次)

(此環節通過多次的遊戲,幫助孩子加深對音樂的理解。)

四、音樂遊戲:看演出

遊戲規則:師放《老爺爺與小弟弟》的音樂,幼兒根據音樂模仿,師敲小鼓,“老爺爺”與“小弟弟”就在座位上坐好。

(此環節通過鼓點的提示,將聽信號的遊戲融入到模仿遊戲中,這就增強了遊戲的趣味性,降低了孩子對音樂感知的惰性。)

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遊戲是小朋友的基本活動,他們的年齡特點、認知發展都需要通過遊戲這一方式來實現。本次活動的內容是兩段對比明顯的音樂,但是當我為音樂配以了豐富的人物形象,並讓活動圍繞一個有趣的情景故事展開後,孩子們的注意力、感知力、模仿力就被調動了起來。活動中我採取了動靜結合的方式,讓孩子先聽辨、後模仿,並給了孩子自由表現的空間,同時利用相機整理、分享孩子的創意,這讓每個孩子都有了盡情表現的機會。最後以小鼓為信號,不僅和開頭起了呼應的作用,而且也增強了音樂遊戲的趣味性,讓活動達到了新的**。

當然,本次活動我也存在着一些疑惑:老師在音樂欣賞前,就提出了兩個音樂形象,這是否會限制孩子對音樂的理解和感知,侷限了孩子的音樂遐想空間,倘若給孩子一個傾聽、自由發表的空間後,再提出音樂形象,孩子對音樂的感知是否會更具有自我理解和,這也是尊重孩子想象、感受的一個表現吧,在以後的活動開展中我也將對此進行新的嘗試。

中班《雨》的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有趣的遊戲操作,感知8以內的數量。

2、體驗數學活動的愉快情感。

活動準備:

1.教具:“小兔子開鋪子”的材料、8筐水果、大果籃3個。

2.學具:果籃(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幼兒自制的水果、小火車(寫有2–4數字的車廂3節)

活動過程:

1.兒歌《小兔子開鋪子》。

(1)師:小朋友們,還記得上一次,小兔子的鋪子裏進了哪些貨物嗎?

(2)師:鋪子裏的東西是怎麼擺放的`?

(3)師:東西全賣完了,怎麼辦?

2.進貨。

(1)師:小兔子想在它的鋪子裏進一些新鮮的水果,你們最近吃過哪些水果呢?

(2)幼兒回憶生活經驗,教師依次出示8籃水果。

(3)師:小兔子在買水果的時,還買了一批水果籃,你們看……

3.裝水果。

(1)幼兒觀察水果籃,發現每個果籃上的卡片都不一樣。

(2)幼兒根據果籃上的卡片裝一籃水果。

(3)幼兒介紹自己的裝的一籃水果。

(4)幼兒間互相檢查一籃水果的數量。

4.運果籃。

(1)幼兒把果籃送到對應的火車車廂裏。

(2)清點每節車廂的果籃。

本活動的目標制定較合理、可行性強,能在小朋友的已有經驗基礎上,注重孩子的最近發展區,將已有經驗進一步提升。環節的設置生動有趣,能將枯燥的數學活動融入到生動有趣的情景中,使孩子充分體驗到了數學活動的愉快情感。教師的教態十分親切,要問我本次活動中什麼讓你印象深刻,我想,應該是老師的笑容吧。

中班《雨》的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願意與同伴進行語言交流,在團體面前敢於表達並能較完整清楚的説出自我的見解。

2、能耐心傾聽他人講話,在傾聽中獲取豐富的語言信息。

3、體驗語言交流和分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供給休閒藤椅、圓桌、花瓶等,營造超級訪問現場直播的氛圍。

2、幼兒積累了豐富的觀看動畫片的經驗。

活動過程:

1、教師帶幼兒進入“演播現場”,向幼兒介紹“演播現場和觀眾”,讓幼兒熟悉一下週邊的環境。

2、教師吸引幼兒進入超級訪問節目的主角中,鼓勵幼兒大膽的與他人交流分享自我最喜歡的動畫片。

3、邀請小嘉賓到台上理解採訪。

教師隨機引導幼兒大膽的講述自我的想法,提醒幼兒注意傾聽他人的講話。

4、教師與幼兒一齊討論最近播出的動畫片。

(1)出示最近播出的三部動畫片的卡通圖片,請幼兒猜出他們的名字。

(2)請幼兒自由選擇其中最喜歡的一部,並和同伴互相交流“你為什麼喜歡看這部動畫片”?

(3)每組選出一個代表到嘉賓席上代表自我隊談一談、説一説,台下各隊幼兒能夠補充。

(4)現場提問。

5、討論觀看動畫片應注意的問題。

中班《雨》的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 嘗試用不同形狀的樹葉進行拼圖、粘貼,能表現出物體的主要形象特徵。

2. 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

3. 體驗創作過程帶來的樂趣和自豪感。

4. 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5. 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1. 課前請家長帶幼兒上網搜索樹葉粘貼作品進行欣賞。

2. 收集各種樹葉分類擺放。

3. ppt.

4. 畫紙、雙面膠、剪刀、記號筆等。

活動過程:

一、 出示樹葉,導入課題。

1. “小朋友,這些是汪老師在小區裏散步時撿到的樹葉,看一看,它們一樣嗎?”

2.“這些樹葉還可以變成一幅幅圖畫呢,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二、播放課件。

1. 欣賞幾幅樹葉粘貼作品,以其中一幅《兩個小姑娘》為例,引導幼兒發現樹葉粘貼畫獨特的表現手法。

師:圖上有什麼?小姑娘細細的腰是用什麼做的?(葉柄)小姑娘的裙子好看嗎?是怎麼做的呢?(小結:用銀杏樹葉一層層粘貼上去的。貼的時候不一定每次把葉子全部露出來,可以根據自己想要的樣子擺出來。)

2. 看課件:微課程。瞭解樹葉粘貼畫所需材料和基本方法。

三、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鼓勵幼兒大膽創作,能表現出物體的主要特徵。

四、展示、評價作品。(此環節放在下一節活動進行)

活動反思:

選擇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才能讓幼兒主動學習。秋天的樹葉來自幼兒的生活,成了幼兒手工製作的材料,中班幼兒又喜歡拼拼、貼貼,因此樹葉粘貼畫是根據幼兒的興趣和內在需求組織的。《剛要》中強調:“在活動中要突出幼兒自主性、創造性,”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許多樹葉,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任意選擇,為他們精心營造了一種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充分體現了開放性的特點。整個過程自然流暢,基本上是跟隨幼兒經驗生長的方向去提供及時的支持和幫助。幼兒在整個活動過程中處於主動參與的狀態,探究發現和表現表達的熱情是持續的。最後展示評價幼兒作品這一環節,我是利用單獨一節活動請幼兒自己來展示介紹的,既有足夠的時間又鍛鍊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膽量。另外,幼兒的熱情持續高漲,在美工區可提供材料,繼續讓幼兒進行樹葉粘貼活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