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瓜教師活動教學案例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4W

  種瓜教師活動教學案例

一開始想想把提供的幾種瓜放在活動前展示,可是又怕孩子們的注意力會一直放在幾種瓜的身上,所以,把介紹瓜放在了活動的後面,活動結束後發現用掛圖講解時。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種瓜教師活動教學案例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閲讀。

種瓜教師活動教學案例

種瓜教師活動教學案例一

蛤蟆種瓜”是一個小班的語言活動,是關於有一隻蛤蟆想自己種瓜的故事。

活動一開始我就拿來了哈密瓜給寶貝們看看,引起他們的興趣,因為實物感知最適合小年齡的幼兒。起初我還擔心寶貝們蛤蟆和青蛙分不清楚,所以抱着試試看的心態讓寶貝們説説蛤蟆和青蛙的區別。壯壯一聽,胸有成竹地説:“蛤蟆是身上有很多點點的,青蛙沒有點點。”聽到壯壯寶貝的話,真讓我吃驚,看來這小傢伙們懂得還真不少啊!寶貝們的興趣被成功吸引!第一遍聽故事了,要求寶貝們通過聽故事後來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有:説説故事的名字?蛤蟆見種子沒長出來他是怎麼想的?又是怎麼做的?蛤蟆睡了很久很久,醒來發現了什麼?他是怎麼説的?等等。結果有些問題孩子們答不上來。沒關係,那就帶着問題進入第二遍故事吧!於是我事先提出要求剛才的問題仔細聽,故事聽完了誰能回答出來誰就是小耳朵最靈的寶寶!我在講第二遍故事時根據掛圖,讓幼兒邊看掛圖邊聽故事,這樣,寶貝們帶着我的要求來聽故事,更加深了對故事的印象,效果明顯比第一次回答問題要好得多!

綱要中指出:在語言活動中要讓幼兒成為語言的主動學習者、建構者,我們就應該為幼兒創設敢説、願説、會説的語言環境和交流與表達的機會。今天的語言活動中,由於我事先準備好了哈密瓜等教具,在活動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很好的促進了幼兒的語言能力的發展和良好的傾聽能力,也同時讓小朋友們知道了種瓜的不容易及要愛護糧食等多方面的知識促進。

自評:我覺得本節課基本上達成了教學目標,充分的提高了幼兒願意在同伴面前講述自己的想法,和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知道種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能太着急。這個活動的重點不是理解種植的有關知識,而是讓幼兒在校生領悟一個道理;種瓜不是一種容易的事情,因而,蛤蟆種瓜時的焦急心情與滑稽可笑的行為應該予以充分渲染。

小結:節約是中華人民的傳統美德,幼兒通過本次活動認識到了種瓜的辛苦,希望孩子們以後不浪費,珍惜我們身邊的每一種食物。

思考:一開始想想把提供的幾種瓜放在活動前展示,可是又怕孩子們的注意力會一直放在幾種瓜的身上,所以,把介紹瓜放在了活動的後面,活動結束後發現用掛圖講解時,孩子們注意力還是不能完全集中,所以想想是不是應該把介紹瓜放在活動前會更引起幼兒的興趣呢?

種瓜教師活動教學案例二

活動目標:

1. 感受歌曲中活潑愉悦的情緒,學習按歌詞內容創編動作。

2. 認識休止符,能完整正確地學唱歌曲。

3. 體驗與同伴一起表演的快樂。

4. 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 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節奏卡 X X O | X X O | ,與歌詞相對應的圖譜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T: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種瓜》的歌曲,請大家來欣賞這首好聽的歌曲!

二、欣賞歌曲,熟悉歌詞

1. 教師彈唱第一遍歌曲

T:這首歌裏面種的是什麼瓜?

2. 再次欣賞第二遍歌曲(放慢一些節奏,可清唱)

T:你最喜歡哪一句歌詞?(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譜)

3. 第三次欣賞

教師將圖譜按照歌詞順序排列,並依次提問:是誰種的瓜?在哪裏種的?我是怎麼種的?最後結了個什麼?抱得動嗎?(結合畫面,鞏固歌詞)

藉助圖譜,幼兒跟念歌詞2遍

三、學唱新歌

1. 教師彈唱歌曲,幼兒嘗試着跟唱(要求能連貫地跟唱)

2. 重點示範休止停頓處

出示節奏卡 X X O | X X O |,找出有休止符的歌詞。

T:老師發現很多小朋友都將休止符給忽略掉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句,休止符藏到哪兒去了?

教師輕唱“大南瓜呀大南瓜,抱呀,抱呀,抱呀抱不下”。(拍手)

T:休止符藏到哪兒去了呀?

重點練習“抱呀,抱呀”這句,注意唱出休止符。(拍手+拍膝)

3.完整演唱,再分男、女生唱

四、歌曲表演

1. 創編動作

教師彈唱歌曲後

T:小朋友們唱得都很棒,那現在老師請你們動動腦筋,你覺得哪幾句歌詞我們可以給它配上動作?

根據歌詞內容(關鍵詞:澆水,看它,發芽,開花等),幼兒試着創編表演動作。

T:老師看見許多小朋友都想出了適合的動作,讓我們一起分享一下。

教師請幼兒上來表演,選取較好的動作,根據歌詞有節奏地做動作。

教師完整地進行歌曲表演,幼兒跟隨。

2.表演歌曲

教師扮演“瓜”,幼兒扮演“小朋友”進行表演;第二次互換表演。

將幼兒分為兩大組,分別扮演“小朋友”和“瓜”進行歌表演;第二次互換表演。

活動反思:

整體將課程教案預設內容上下來了,但是之後的表演環節有點混亂。其中在出示休止符的環節有些停頓(頓時忘記接下來的環節是什麼了),當我的是種瓜的人,幼兒是瓜時,我們配合地不錯,沒想到幼兒都會自覺地蹲(趴)下來當小種子。但是接下來互換角色的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所有幼兒都跑過來給我(做瓜)的來種,導致幼兒擁擠甚至有了碰撞摔倒的事件發生。沒有合理地想到,並良好的改正。

今天有特級教師來班裏,所有在教室點評中除了我們的主班老師鄭老師外,還有其他三位特級教師的評課。

總體來説還是很不錯的,尤其是開頭,很簡略顯得緊湊。並且在唱歌的時候一直是面帶笑容的,精神很飽滿。若是表演環節可以緊湊一點,那麼整堂課相對於實踐的學生來説還是很不錯的,值得小表揚一下。O(∩_∩)O~

教師建議:

1. 圖譜略小,建議將單個的圖譜做成長條形,一句歌詞做一條長條形裏面畫上相應的圖示,並可適當地放大比例。

2. 休止符的位置,為了醒目我將它放在了最上面,建議:可以放在圖譜“抱呀,抱呀”的下面,這樣就可以相互對應起來。使得幼兒更快地理解。

3.上課時教師需要照顧所有幼兒,眼睛全視所有的幼兒,而我在上課時身子略測到一邊,將我右側的幼兒有些忽略了。

4. 時間要把握好。整堂課因為後面的表演環節而拉長了上課時間,超過了30分鐘,顯得較長了。每個環節在設定時都需要有時間的設定,這一個環節你的重點是什麼,需要幾分鐘,都需要有預期的設計。之後的表演就可以緊湊一點,無需這樣一遍遍地進行表演。

5. 在幼兒做的較好時,應及時給與表揚,產生共鳴,例如:在幼兒自創動作可觀時,應該及時表揚,“你們做得都很棒,本來老師也想出了好看的動作想要不要提示一下,現在完全不用了,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跟着音樂做做吧。”這樣及時的表揚,會讓幼兒更加積極表現。

6. 在表演第一遍時,個別幼兒直接趴在了地上做種子,甚至有些搗亂的幼兒直接不起來了。建議:這時看到就應該及時提出,“種子怎麼可以趴在地上呢,種子應該蹲着,這樣才能更好地發芽。”“老師發現有些種子一直趴在,難道是沒有發芽?沒結出南瓜嘛?”需要關注個別幼兒。在進行表演時,若發現不良行為,需要馬上執行,並重點強調。

7. 幼兒在表演時,有着濃厚的興趣,處於興奮狀態,因此再要讓他們安靜下來就很困難,不需要再次重點強調安靜,可以適當地用音樂代替。

種瓜教師活動教學案例三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感知胖和瘦、有大又圓、又細又長等,感知學習反義詞。

2、藉助提問和畫面提示,比較故事畫面中的異同,感知黃瓜和西瓜的生長過程以及特徵。

3、樂意將故事內容編進歌曲裏,並大膽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本。

2、帶有瓜字的詞卡。

活動過程:

一、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你的爺爺奶奶長的是什麼樣子的?你們的爺爺奶奶會種瓜嗎?今天我們一起來閲讀一個有趣的故事《種瓜》。

二、引導幼兒自主閲讀,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師:畫面上有誰?他們長得是什麼樣子的?爺爺奶奶在幹什麼呢?他們種的是什麼東西?

三、教師展示畫面,教師邊提問邊講述,引導幼兒閲讀畫面,感知理解故事內容。

師:畫面上的奶奶和爺爺長的是什麼樣子的?他們的身體有什麼不一樣的?

教師閲讀畫面上的內容,鼓勵幼兒跟述,講述瘦爺爺的行為。

師:觀察地裏的瓜子,説説,瓜子怎樣了?

師:胖奶奶的瓜子發芽了,瘦爺爺也得瓜子怎樣了?鼓勵幼兒講述畫面內容。

教師採用同樣的方式,引導幼兒講述種子開花以及種子結果的情景。

四、看圖完整閲讀故事,感知故事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感知認識胖瘦等反義詞。

1、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在講述的過程中採用等待和放慢速度等方式引導幼兒跟述。

2、啟發幼兒自己觀察畫面,説説:在這個故事裏,有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樣的?

3、教師:你覺得這個故事的什麼地方比較有趣?

4、教師帶領幼兒完整閲讀故事畫面。

5、教師:胖和瘦是一對反義詞,除了説“胖奶奶”和“瘦爺爺”,還可以説什麼?你還知道哪些反義詞?鼓勵幼兒運用反義詞組詞,豐富幼兒對相反概念的認識、理解和運用。

五、引導幼兒根據種子成長的特點,判斷猜測瓜果的名稱。

1、教師描述植物的特點,幼兒猜測。使幼兒進一步瞭解瓜果的生長特點。

2、教師講述植物的特點,幼兒猜測是誰種的瓜。

六、音樂活動:胖奶奶和瘦爺爺。引導幼兒根據歌曲《王老先生》的樂曲,仿編胖奶奶和瘦爺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