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54教案精選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2W

制定教案的時候,要將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做好相關分析,優秀的教案是需要教師聯繫實際寫出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國小數學54教案精選8篇,供大家參考。

國小數學54教案精選8篇

國小數學54教案篇1

一、説教材

三角形內角和上九年制義務教育四年級數學下冊4~5頁的內容,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的性質,它有助於學生理解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之間的關係,也為以後進一步學習角的證明起到鋪墊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用實驗的方法探索規律。

二、説教學目的、重、難點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及教學內容,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並能運用它進行簡單的計算,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並能應用。

教學難點:用實驗的方法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

三、説教法與學法

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激趣法、實驗法、直觀演示法、啟發式教學,以觀察法和練習法為輔助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把單項傳授轉化為雙向互動。以學生自己學習為主,充分開發學生的思維,通過實驗觀察,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分析、比較、綜合的能力。

四、説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創設情境

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複習鞏固舊知識,為新知識打下基礎,然後採用電化教學手段出示幾個不同形狀的三角形,標出每個三角形的兩個角的度數,這時提問:“你知道另一個角的度數嗎?”當學生面面相覷時,教師説出答案。這時在學生們的心目中樹立了教師的高大的形象,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自然而然的導入了新課。

2、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怎樣才能求三角形的內角和呢?根據這個問題,我放手讓同學們自己解決。當同學們回答後,我予以表揚和肯定,樹立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並指導學生親自動手量一量,求出三角形的內角和。可是得不到一個確定的數,又怎麼辦呢?這時,我又鼓勵學生動腦筋想一想,還有沒有別的辦法?這就激起學生探索新知的慾望。同學們動腦筋想辦法。此時,教師指導學生再通過剪、折等不同方法實驗,觀察三個角的變化,找出新舊知識的聯繫,以舊引新,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的性質。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在指導時,我採用高科技手段演示課件,讓學生既感興趣,又一目瞭然。

3、及時練習,歸納總結

這個環節我出示了三種練習:

(1)主要鞏固對例題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2)完成課後2、3題,是對所學知識的進一步的加深;

(3)小組競賽,意在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最後師生共同總結求三角形任意一個角的方法,加深學生印象。

4、總結歸納,突出重點

結合板書,讓學生説一説本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5、板書設計

條理清楚,重點突出。

國小數學54教案篇2

教學內容:

教材第27~28頁的內容及練習。

教學目標:

1.藉助實際操作和圖形語言,理解一個數除以分數的意義和基本算理。

2.掌握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3.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掌握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2.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法則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激趣揭題

1.猜一猜:有4個蘋果,每人得到2個,1個,1/2個,你知道這三 次分別是幾個人分蘋果嗎?

2.引入並板書課題:分數除法(二)

設計意圖:設疑激趣。 明確目標。

二、扶放結合 探究新知

1.分一分,引導感知一個數除以分數的意義。

2.畫一畫:引導完成27頁的畫一畫,理解分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3.引導完成28頁的填一填,想一想,你發現了什麼?

4.引導歸納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 理解一個數除以分數的意義。 總結歸納計算法則。

三、反饋矯正

出示p28的試一試。

1.統一分數除法的計算法則。

2.指導完成p28練一練的1~4題。

四、小結評價 佈置預習

1.引導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2.佈置預習: p29 分數除法(三)

板書設計: 分數除法(二)

4÷1/2=4×2=8 ;4÷1/4=4×4=16

一個數除以分數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 一個數除以分數,等於乘這個分數的倒數。

國小數學54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生活實例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理解直徑與半徑的相互關係,會用圓規畫圓。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由於學生第一次接觸圓規,所以用圓規畫圓是難點,掌握圓的特徵是重點。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形的呢?(指名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圓形,如有的鐘面是圓形的,當然鐘面也可以做成方的;現在的硬幣有多邊形的,也有圓形的。唯獨車輪子,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不管是大車還是小車的車輪子,為什麼都要做成圓的呢?

(產生疑問,引起爭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圓的認識。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就可以圓滿地解決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1.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同學們在操場上做遊戲,想畫一個比較標準的大圓,可以怎麼畫?(指名回答)

(老師在黑板上演示用繩子畫圓)先取一段繩子,把繩子的一端固定在一點上,另一端套在石頭和棍棒上,然後拉緊繩子,繞着這個固定的點轉一週就畫出了一個圓。

老師剛才畫圓時,中間的點怎麼樣?(中間的點不動。)

我們把這個不動的點叫定點。(板書:定點)

粉筆畫出的線為什麼能首尾相接呢?

應該説圓上任意一點到定點的距離都是相等的,我們把這段相等的距離叫定長。(板書:定長)

如果我們在本上畫圓,用我們剛才畫圓的方法方便嗎?(不方便)那可以怎麼畫?

(出示圓規)這是我們畫圓的工具圓規。圓規有兩個腳,一腳帶尖,另一腳帶筆。認真看老師怎樣用圓規畫圓。畫圓時,先定好一點,然後把圓規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的距離,把有針尖的一腳固定在這點上,把帶有鉛筆的一腳旋轉一週就畫出了一個圓。(老師用圓規在黑板上畫一個圓。)

你們會用圓規畫圓嗎?

請你在本上畫一個任意大小的圓,邊畫邊想,畫圓時要注意什麼?(指名回答)

畫圓時,要先定點,再定長,剛才我們用圓規畫圓時哪是定點?哪是定長?

(先讓學生動手畫圓,邊畫邊體會出哪是定點,哪是定長。先感性認識,再上升到理性認識。)

定點,用數學語言説叫圓心。(板書:圓心)

什麼叫圓心?(指名回答)

哪兒是定長?老師在圓上畫出這段定長,觀察這條線段兩端在什麼地方?這條線段叫半徑。(板書:半徑)

誰説説什麼叫半徑?(指名回答)

(老師再在圓上畫出直徑。)老師邊畫你們邊觀察,這條線段通過哪兒?兩端在哪兒?

像這樣,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板書:直徑)

誰再説説什麼叫直徑?(指名回答)

我們通過觀察,認識了圓心、半徑、直徑。書上對這些概念做了準確的敍述,同學們打開書,看看我們剛才概括的跟書上完全一樣嗎?有沒有補充?

(學生補充:圓心用字母o表示,半徑用字母r表示,直徑用字母d表示。)

(老師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總結出什麼是圓心、半徑、直徑,這是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再通過看書,使總結出的結論更準確,更完善。)

老師想看看同學們是不是真正掌握了這些概念。

練一練

(1)判斷這幾條線段中哪一條是半徑?

(2)判斷哪條線段畫的是直徑?

(3)這四條線段中哪一條是半徑?哪一條是直徑?(學生舉數字卡片判斷) 同學們對於半徑、直徑的概念掌握得很好,我們繼續研究圓還有什麼特徵?

2.研究圓的特徵。

用我們準備好的學具轉動a面,你發現半徑有什麼特徵?轉動b面,你發現直徑有什麼特徵?

(學生分小組討論。)

(老師再在幻燈上演示一遍,提問討論結果。)

(板書)無數條相等

剛才同學們自己發現了直徑、半徑有這些特徵。在下面兩個圓中:(出示) 甲圓的半徑和乙圓半徑相等嗎?

甲圓直徑是乙圓直徑的2倍嗎?

那麼圓在什麼情況下才存在這些特徵?(板書:同一圓裏)

練一練(正確畫,錯誤畫。)

(1)在同一圓裏,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3)在同一圓裏,半徑是4釐米,直徑一定是2釐米。()

(4)圓心在圓上。()

同學們判斷得都很正確。老師想讓同學們用直徑、半徑的倍數關係來計算下面幾道題

同學們對於半徑、直徑的倍數關係掌握得很好,如果老師給出半徑和直徑的數據,你們會畫圓嗎?小組討論一下,半徑2釐米的圓怎麼畫?直徑6釐米的圓怎麼畫?(小組討論)

請同學們把半徑2釐米的圓畫在本上,要求標圓心、半徑。邊畫邊想,什麼決定圓的位置?什麼決定圓的大小?直徑6釐米的圓請同學們回家畫在本上。

剛才同學們畫了半徑是2釐米的圓,圓的位置由什麼決定的?圓的大小呢?

(板書)位置大小

圓心決定圓的位置,畫圓時要先點圓心。

(老師舉起一個圓)有一個同學是個小馬虎,他在畫完這個圓後,忘了點圓心了,你能幫助他找到圓心嗎?

如果這個圓畫在黑板上或本子上忘了點圓心,怎麼找到它的圓心呢?

(指導學生説出用直尺在圓面上從下往上推,推到最長的一段,就是直徑。)

三、課堂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你能用我們剛學的圓的知識來解答剛上課時提出的問題為什麼世界上的車輪子都是圓的嗎?(指名回答,前後呼應,用剛學的圓的知識來回答剛才上課時提出的問題,解決實際問題。)

課堂教學設計説明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分兩個層次。

第一層次,認識圓心、半徑、直徑。通過演示用繩子在黑板上畫圓,使學生體會到:畫一個圓必須要有定點、定長。定點用數學語言説叫圓心,定長就叫半徑。並引出直徑的概念。通過判斷半徑、直徑的練習,鞏固其概念。

第二層次,研究圓的特徵。每四人一組,每組有一個學具,學具是在一個硬紙板的正面和反面,分別釘1個用透明膠片剪成的活動的圓,在a面的活動圓上畫着半徑,b面的活動圓上畫着直徑。學生分小組轉動a面的活動圓,發現在同一個圓中有無數條半徑;轉動b面發現在同

出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國小數學54教案篇4

詳細介紹:

教案示例

課題:十幾減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脱離直觀,直接用想加算減的方法計算十幾減6.

2.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十幾減6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十幾減6的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用加法算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演示課件十幾減6】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6+4=6+5=6+6=6+7=

6+8=6+9=6+10=

2.()裏應填幾(出示投影)?

6+()=106+()=116+()=12

6+()=136+()=146+()=15

6+()=16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教師出示例1.【繼續演示課件十幾減6】

提問:我們已經學過減9、減8和減7的題,都是想加算減,那麼11-6怎麼想?得多少?

學生説出得數後再指名一學生説説想的過程.

教師出示13-6=□.【繼續演示課件十幾減6】

提問:計算13-6怎樣想?

讓學生翻開書,在例1中的括號和□中填上適當的數,再指名中下生説一遍想的過程.

2.教學例2.

教師出示例2.【繼續演示課件十幾減6】

提問:請同學們看這三道題(手指三道例題),想一想,每道題得數是多少?

教師逐個訂正完以後,可以引導學生説一説十幾減6的題怎樣算.算十幾減6的題目,先想6加幾得到這個被減數(可手指例題示範),那麼想出來的這個數(用例題示範)就是要求的得數.

三、全課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十幾減6的口算.

隨堂練習【繼續演示課件十幾減6】

1.做一做第1題,出示投影.

(1)引導學生看圖説意,列式計算.

(2)學生填書.

2.做一做第2題,加減法對比練習.分組進行.

6+5=6+8=6+6=

11-6=14-6=12-6=

3.做一做第3題.學生獨立填寫,訂正時説一説怎樣的.

6+□=136+□=156+□=16

13-6=□15-6=□16-6=□

佈置作業

練習四第3~5題.

3.11-6=17-8=18-9=

14-7=15-6=16-7=

4.9+4=12-6=7+5=

11-7=6+8=16-9=

5.學校的胡琴和提琴一共有13把,胡琴有8把,提琴有多少把?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遊戲:找朋友

遊戲目的

使學生在輕鬆活潑的氣氛中複習20以內的減法.

遊戲準備

教師製作如下的數字卡和算式卡:

遊戲過程

1.教師發下數字卡和算式卡.

十幾減6

國小數學54教案篇5

教學內容:課本第50頁例2;練一練;《作業本》第22頁。

教學目標:

1、理解並掌握比的基本性質,知道最簡單的整數比,會根據比的基本性質將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2、培養學生自主遷移、自主構建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比的基本性質和化簡比

教學過程:

一、準備練習:

1、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2:201:1:1.5:2.5

2、在()裏填上適當的數。

⑴=()()=():()

⑵====

(第1題: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第2題:分數的基本性質)

3、複習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完成上堂課的表格)

二、教學新課:

1、引入。

分數基本性質是怎樣的?除法的商不變性質又怎麼説?根據分數、除法和比的關係,你能猜出比的基本性質應該是怎樣的呢?

(1)學生試着敍述。

(2)反饋小結。

分數基本性質、除法的商不變性質中的都有0除外,為什麼?比的基本性質要不要也加上這個條件?應該怎麼説才最完整呢?

2、看書驗證自己的猜想。p50頁。

3、什麼是最簡單的整數比?

(1)下面哪些是整數比?哪些整數比最簡單?為什麼?

6:1012:210.3:0.40.25:1

3:54:73:4:

(2)教師小結:

像3:5、4:7、3:4等這些整數比,比的前項和後項都是整數,而且這兩個數是互質數,,我們稱這樣的比為最簡整數比,化成最簡整數比簡稱化簡比。

4、教學例2。化簡比。

(1)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可以把比化成整數比。

自學課本p50、51例2、例3)

(2)小結:

①整數比化簡的方法是把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都除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

②分數比化簡的方法是先把前、後項同時都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數。

(3)試一試。

三、鞏固練習:練一練

四、小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麼?比和比值的區別怎樣?(比值是一個數,可以用分數、小數、整數來表示;而比必須清楚的看出比的前項和後項,只能用比的形式表示。)

五、《作業本》第22頁。

國小數學54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理解並掌握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學會正確地進行計算。

2. 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自覺按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強化數學的規則意識和應用意識。

3. 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培養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發展數學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和運用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 談話:同學們都喜歡下棋嗎?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李老師正在體育用品商店為同學們購買象棋和圍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 出示情境圖(教材中的情境圖略加改動: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改為全班有5個小組,給每個小組買1副棋)。

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這道題要求的問題是什麼?

再問:如果你是李老師,你會怎樣買呢?説説你的想法,再列出綜合算式求一共要付多少元。

根據學生的回答,有序地列出下列算式:

(1) 可以買同一種棋。

① 買5副中國象棋。列式:12 5。

② 買5副圍棋。列式:15 5。

(2) 可以兩種棋都買。

③ 買1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列式:12 + 15 4。

④ 買4副中國象棋和1副圍棋。列式:12 4 + 15。

⑤ 買2副中國象棋和3副圍棋。列式:12 2 + 15 3。

⑥ 買3副中國象棋和2副圍棋。列式:12 3 + 15 2。

提問:①、②兩式是一步計算,我們可以直接算出得數,③、④兩式是我們上學期學過的兩步混合運算,還記得運算順序嗎?(學生口答)

再問:⑤、⑥兩式和以前學過的混合運算一樣嗎?有什麼不同?(學生口答)這樣的混合運算應該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

[説明:對原教材情境圖中提供的信息略加改動,把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改為全班有5個小組,給每個小組買1副棋,使例題更具開放性:一是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購買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二是列出的算式中一步、兩步、三步運算的情況都有,既複習了過去學過的兩步混合運算的舊知,又自然地引入三步混合運算的新知;三是為進一步學習例題算式的變式創造了條件,使變式後的數量關係和計算結果更具合理性。]

二、 自主探索,總結順序

1. 教學例題。

(1) 嘗試:學生獨立試做122+153。

(2) 教師巡視,並指名板演(包括分步算出兩個積與同時算出兩個積的情況,如有運算順序錯誤的情況也一併板演)。

(3) 討論:黑板上的計算對嗎?他們各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的?聯繫情境圖中的數量關係説説為什麼要這樣算?

(4) 比較:兩種計算方法,哪一種方法更簡單?

(5) 練習:在知道哪一種算法更簡單的基礎上,再次自主練習⑥12 3 + 15 2。練習後同桌交流。

2. 變式例題。

(1) 出示變式題:

(2) 提出問題:12 2 + 15 3

① 12 2 + 15 3 ② 12 2 + 15 3

③ 12 2 + 15 3 ④ 12 2 - 15 3

① 如果情境圖場景不變,並提供以下信息供你選擇:

買2副中國象棋和3副圍棋;

中國象棋每副12元,圍棋每副15元;

買中國象棋用了12元,買圍棋用了15元。

你能説出每道算式所需要的條件和所求的問題嗎?

② 説説每道算式各應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為什麼?

(3) 集體討論。

學生想説哪一道算式就説哪一道算式。一個學生口答,其餘學生認真傾聽並做評價準備。

3. 試一試。

(1) 獨立試做。

(2) 同桌交流一道題的運算順序。

(3) 全班討論:你覺得計算時要注意些什麼?(強調運算順序,強調書寫規範)

4. 總結順序。

提問:今天學習的三步混合運算是按什麼順序計算的?

指出: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讓學生閲讀課本,提出不懂的問題。

[説明:由於學生已經具備兩步混合運算的基礎,所以在新知學習過程中充分讓學生獨立嘗試,自主探索,引導學生聯繫實際情境,理解運算順序。先讓學生通過類推,聯繫例題中的數量關係,自主探索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再通過例題的變式,由算式選擇合適的信息,再次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加深對運算順序的理解。最後通過試一試的教學,放手讓學生獨立計算,同桌交流,全班討論,進一步強化運算順序和書寫規範。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自主歸納先乘除,後加減的運算法則便水到渠成了。]

三、 練習反饋,鞏固深化

第一層次:口答。

1. 下面各組算式的運算順序一樣嗎?在小組內説説每組運算順序有什麼異同。

① 40 2 - 15 5

40 2 + 15 5

② 50 5 + 8 5

50 + 5 8 + 5

③ 36 - 6 5 3

36 - 6 5 + 3

2. 下面各題最後一步求的是什麼?在小組內説説各自的選擇。

(1) 28 2 - 45 5

① 求積 ② 求差 ③ 求商

(2) 84 3 - 98 + 2

① 求和 ② 求差 ③ 求積

(3) 90 + 56 2 3

① 求積 ② 求和 ③ 求商

第二層次:辨析、比較。

1. 下面的運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想想做做第2題)

先討論課本上的兩題,再補充討論以下兩題。

2. 比較每組算式,説説你有什麼發現?(想想做做第3題)

先同桌每人各做一組題,再相互交流,最後全班討論。重點討論每組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第三層次:解決問題。

1. 做想想做做第4題。

2. 做想想做做第5題。

先根據情境圖提供的信息,説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再列出綜合算式,説説運算順序。

[説明:設計層次分明的三組練習,及時反饋學習效果,鞏固深化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通過對比、選擇、改錯等不同練習形式,對學生容易錯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通過解決問題的練習,在計算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解決問題思路的訓練,使算與用有機結合,進一步體現數學的應用性,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四、 全課總結,佈置作業

提問: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能説出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嗎?計算時要注意些什麼?

課堂作業:想想做做第1題、第6題。

評析

三步混合運算的學習是在兩步混合運算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是計算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它既是進一步發展學生計算能力的需要,又是進一步學習小數、分數混合運算的需要。本課教學設計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注重算與用的結合。新教材沒有單獨編排應用題,除了有側重地安排解決問題的策略外,大部分解決問題的教學結合在其他內容的學習中進行,因此在計算教學中注重算與用的結合,是新課程實施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本課教學對此做了整體思考:第一,在新課導入中創設了李老師到商店買棋的情境,讓學生為老師設計買棋方案並列出算式,既複習舊知,又有機引入新課。第二,在理解運算順序的過程中反覆聯繫例題和變式題中的數量關係,使學生結合實際情境真正理解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的道理。第三,在鞏固練習中利用課本上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應用新知。這樣把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緊密結合起來,使算與用和諧交融。

二是注重學習材料的創設。教材有一幅情境圖,如果讓學生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綜合算式,再探索運算順序,也能達到教學目的,但方法唯一,用途單一。為此,本課設計對原例題情境進行了兩次改動:第一次改動是將信息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改為全班有5個小組,給每個小組買1副棋,這樣使例題更具有開放性;第二次是提供買2副中國象棋和3副圍棋;中國象棋每副12元,圍棋每副15元;買中國象棋用了12元,買圍棋用了15元等多種信息,讓學生根據變式後的算式選擇信息,這樣由算式到條件,從綜合算式倒回去思考數學問題,在展開充分想象的過程中,進一步聯繫實際情境理解運算順序。此外,在鞏固練習中對比、選擇、改錯等不同形式、針對性較強的練習設計,也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運算順序的正確掌握和熟練運用。

三是注重學習方式的改善。數學教學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三步混合運算是在兩步混合運算的基礎上學習的,因此只要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就一定能夠順利實現從兩步混合運算到三步混合運算的遷移。本課設計採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主動探索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實現知識的遷移創造條件。在教學中,教師多次讓學生獨立嘗試,自主探索,並適時組織同桌、小組和全班的交流討論。同時,教師注意適時點撥引導,既讓學生充分自主地活動,但又不放任自流。學生在參與不同活動的過程中,逐步理解、掌握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法則,發展和提高數學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國小數學54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學會列方程解比較容易的兩步應用題

2、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創新意識,合作意識以及分析能力,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表達能力

3、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是數學,體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 教學重點:掌握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步驟。 教學難點: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間的相等關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教師創設生活情境,使孩子在一個充滿鼓勵,充滿肯定,充滿分享,充滿讚美的環境中學習。培養他們感悟生活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生活情境,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休息日的時候,你們都做些什麼? 生:看電視、補課等。

2、師:出去玩同樣會學到知識,只要你留心,生活中處處都是數學, 上週日小明和媽媽去公園玩就遇到了好多數學問題。 (課件顯示)小明最喜歡坐飛機了,於是媽媽給了他一些錢,讓他自己去買票。(課件顯示)他花了5元錢,還剩15元,媽媽給了小明多少錢,你們知道嗎? 學生彙報,解題思路並列式 師:誰還有不同的方法? 學生用含未知數x的方法進行彙報 肯定學生的發言,引出課題。

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教學例題 (課件顯示)玩下一項遊樂項目,先去買票,票價6元,買兩張,還剩38元,你知道這次媽媽又給了小明多少錢嗎? 想一想,這組信息中藴含着怎樣的關係呢? 學生彙報。 師肯定學生髮言。 下面,我們就用列方程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吧!你們認為應該怎樣做? 學生猜想。 師:現在,請同學們用自己找出的數量關係,根據剛才討論的結果來列方程解決這個問題吧?。學生彙報,老師板書。 歸納步驟. 師:學到這,請同學們回顧並討論一下,剛才我們用列方程的方法解題時經過了哪些步驟? 學生充分討論後彙報。 師:看看數學專家是怎麼歸納的呢?(出示投影) 肯定學生,讚揚學生。

三、實際應用

1、師:小明玩了半天,他和媽媽都感到口渴了,不知買什麼飲料好。誰願意幫小明出出主意? 師:現在我們虛擬購買飲料的場景。我當售貨員,各小組派一名同學買飲料。用今天學習的知識求每瓶水的價錢。 學生在小組內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彙報時讓學生説説是怎麼思考的,請其他同學針對他們的思考方法和解答過程提出意見。

2、(課件演示)小明選擇了買酸奶。 (出示小票)看了小明的購物小票,從中你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是不知道的?( 數量) 學生解決問題,獨立完成後小組成員互評,並給有困難的同學幫助。 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彙報。

3、最後,媽媽還剩下38元錢,要買些水果回去,看到蘋果每千克3元;梨每千克2元;香蕉每千克6元;桔子每千克4元,可還要剩下20元錢買生日蛋糕。如果你是小明,你想賣哪種水果呢?利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算一算,看看能買幾斤? 學生可討論,可試做。做後彙報。

四、全班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學生從各方面回答。 師:今天,同學們的收穫可真不小!課後讓我們繼續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吧!最後我送給大家一句話:生活中處處充滿了知識,要學會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你才能成為學習上的成功者。

國小數學54教案篇8

一、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教材國小數學第一冊第23-24頁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與同伴交流5以內加法的算法過程,會有適合自己的算法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2)使學生感受與同伴交流的樂趣。

(3)培養學生積極思考,認真傾聽他人想法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

激勵每人學生説出計算4+1=5的過程。

四、教學難點:

使學生會有數的組成知識來計算5以內的加法

五、教法、學法

⑴情景教學法

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教材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藝術化重組,再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情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再導入新課時,我先創設一個十分熟悉而有趣的動感畫面,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提到了最高處。

⑵直觀演示法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鮮明的色彩和生動直觀的畫面。所以,我設計的練習都憑藉直觀的畫面,讓每個學生在輕鬆活潑氛圍中積極思考,主動發展。

⑶合作交流,主動發展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再鞏固、內化的過程中創造一種師生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互補作用,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進取精神。

六、教具準備:

樹林情景圖、p24-做一做的圖片(做成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先出示一個多媒體的動感畫面;然後老師導入:今天,老師帶大家到美麗的大樹林裏看看請仔細觀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同組的小夥伴説一説。最後交流彙報:①大樹上有4只小鳥,又飛來1只,一共有5只小鳥。②我看到樹上有4只小鳥,又飛來1只,合起來就是5只,列式為:4+1=5(只)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4+1=5(只)。

(二)、合作交流,探索發現

(1)老師導入:4加1等於5,你們是怎樣算出來的?我主要採用以下的教學流程:①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②小組交流,探討多種算法。③全班交流,代表彙報。學生可能有以下的説法:

第一種:我是看圖1、2、3、4、5數出來的。

第二種:我是數手指頭或小棒算出來的。

第三種:我會心算。

第四種:我先數4只,接着再數1只,就是5只了。

第五種:原來有4只小鳥,又飛來1只小鳥,合起來就是5只小鳥,4和1組成5,所以4+1=5。(給予高度的評價)

(2)對學生的回答,老師都給予充分的肯定;最後提出質疑:一道題有很多的算法,讓學生説説最喜歡哪種算法?為什麼?重點引導學生用數的組成知識來進行計算比較簡便。

(3)最後小結:老師介紹自己喜歡用數的組成知識來計算,因為這樣計算比較簡便、比較快。

(三)分層練習,辨析算理

(1)第一層練習:教科書24頁上做一做的第1題。把左、右兩幅圖製成電腦課件,直觀展示貓的活動情景。先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後同桌互相説説圖意再填上數,並説説計算方法最後,可將算式3+2=5 2+3=5 排列起來,如:{3+2=5。}讓學生比較異同,使學生直觀感知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一規律。24頁第2題也是通過(看圖説圖意填數説計算方法)的過程進行練習,最後把算式排列起來,加深感知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一規律。27頁第4題的練習方式和前面兩道題基本相同。

(2)第二層練習:聯繫生活,豐富聯想。讓學生列舉一些生活中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如:①今天早上我吃了2個蘋果,下午又吃了1個,一共吃了多少個蘋果?②今天媽媽買了3條金魚回來,爸爸又買了2條,合起來有幾條金魚?

(3)第三層練習:分組進行拼圖比賽。要求:先算出圖片上算式的得數,然後拼出一幅美麗的圖畫。小組合作,比一比哪個小組算得快,圖畫拼得最美,最後由學生互相評選出優勝小組,獎勵一面勝利紅旗。

(四)總結、歸納:

先詢問學生學會了什麼?最後質疑。

八、教學反思: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是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成為主動探索知識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參與計算過程,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想法,允許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

5以內的加法是新課程教材國小數學第一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該內容是在學生已認識了5以內的數和初步理解加法意義的基礎上教學的。《標準》認為: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本冊計算教學部分的突出特點是體現算法的多樣化。所以,根據這一理念和現代教學觀念並結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我設計以下的教學思路:1、利用多媒體的動感畫面,導入新課。2、分小組互相交流,探究發現。3、結合教學內容分層練習,鞏固深化,加深對加法的理解。4、總結、歸納,提出質疑。從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和創造意識。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的教學理念。通過學生觀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讓學生從中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嚐到發現數學的滋味。

學習數學是為了能用它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最主要的目的之一。這一練習主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法的含義。讓學生用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識,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合作的精神,放飛學生的想象,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並且又遷移、默化地滲透了美育,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