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4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03W

篇一

**省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4篇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提出意見。一、2019年工作回顧剛剛過去的2019年,我們隆重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習近平總書記4次視察北京,5次對北京發表重要講話,體現了對首都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巨大關懷,為我們在新時代譜寫首都發展新篇章進一步指明瞭方向。一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中共北京市委直接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支持下,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新中國成立70週年慶祝活動服務保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團結一心、砥礪奮進,大力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抓好“三件大事”,打好三大攻堅戰,辦成了一系列大事喜事,保持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初步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6.2%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0.5%;
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3%,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在4.4%左右,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3%左右;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水耗分別下降4%和3%左右,細顆粒物年均濃度降至42微克/立方米。

(一)圓滿完成新中國成立70週年慶祝活動等重大活動服務保障任務。在黨中央直接領導下,我們精心謀劃設計,全面出色完成了慶祝活動服務保障任務。全力組織好羣眾遊行和聯歡活動,以“同心共築中國夢”為主題的羣眾遊行,自由生動、歡愉活潑;
聯歡活動成功運用光影藝術和高新科技,盛況空前、精彩絕倫。高標準完成慶祝大會、閲兵服務、羣眾觀禮、安全穩定、環境整治、空氣質量、氣象服務、羣眾遊園等綜合服務保障任務,為慶祝活動作出突出貢獻。我們成功舉辦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共有11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吸引近千萬人次參觀,成為展出規模最大、參展國家最多的一屆國際園藝盛會,充分展示了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非凡成就。我們統籌做好各項重大活動服務保障,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亞洲文明對話大會、2019年國際籃聯籃球世界盃取得圓滿成功,贏得了國內外高度評價和廣泛讚譽。我們堅持把服務保障與城市日常管理結合起來,全力做好環衞、交通、水務、電力、通信、燃氣等保障工作,城市運行平穩有序。高質量完成天安門城樓及城台修繕,突出抓好天安門周邊、長安街沿線等重點地區、主要道路景觀佈置和環境提升,市容市貌整潔亮麗。

全市人民以主人翁姿態積極主動參與,識大體、顧大局,展示了新時代首都市民的良好風貌。重大活動服務保障任務的圓滿完成,進一步增強了我們履行首都職責使命的信心和決心,向世界展現了自信、包容、開放的大國首都形象,為首都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奮進注入了強大精神動力。

(二)深入實施新版城市總體規劃。堅持完善首都規劃重大事項向黨中央請示報告制度,確保首都規劃權屬黨中央。修訂實施新的城鄉規劃條例,出台生態控制線和城市開發邊界管理辦法,制定戰略留白、減量發展等政策,城鄉建設用地規模連續兩年下降,全年減量30平方公里左右,全員勞動生產率超過26萬元/人。開展2018年度城市體檢,15項體檢指標提前實現2020年規劃目標。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13個區分區規劃及亦莊新城規劃發佈實施,完善28項市級專項規劃編制。高質量編制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完成長安街及其延長線品質提升詳細規劃。編制完成老城整體保護規劃,探索街區更新“保障對保障”實施機制,完成雨兒衚衕“共生院”改造,啟動菜市口西片區申請式改善。實施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保護髮展規劃,發佈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和五年行動計劃,香山革命紀念地對外開放。編制完成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專項規劃和行動計劃,制定雁棲湖國際會都提升規劃,完成第四使館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及城市設計,紮實推進國家會議中心二期、新國展二三期等重點項目建設。深入推進麗澤金融商務區等重點功能區規劃建設。以案為鑑、以案促改,堅決抓好規劃自然資源領域問題整改。着力落實治理基層涉地亂象和涉地腐敗、加強規劃自然資源領域內部約束監督兩個意見,建立自然資源國土空間規劃督察體系和市區兩級重點規劃項目聯動機制。以專項巡視巡察為契機,將各項整改工作逐級落實。依法依規集中整治淺山區違法佔地違法建設、違建別墅,基本完成綠地認建認養、公園配套用房出租及“大棚房”問題整改。

(三)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重大標誌性進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深入推進。退出一般製造業企業399家,疏解提升市場和物流中心66個,拆除違法建設騰退土地5706公頃,新生違建、地下空間違規住人、“散亂污”企業、佔道經營等基本實現動態清零。北京口腔醫院等8所醫院建設新院區,北京電影學院等5所市屬高校新校區加快建設,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更加均衡。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任務順利收官,1255條通過市級達標驗收。“留白增綠”完成綠化1686公頃,建成城市休閒公園24處、城市森林21處、小微綠地和口袋公園60處,建成區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3%。實施便民店建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精準補建便民商業網點1190個。“迴天地區”三年行動計劃取得階段性成效,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開通運行,人大附中昌平學校、清華附小天通苑校區開始招生,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北區等3處文體設施投入使用。副中心城市框架有序拉開。落實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實施方案,出台副中心規劃設計導則,設立城市副中心管委會。第一批市級機關入駐平穩,行政辦公區二期工程啟動。城市綠心完成8000畝綠化造林主體栽植,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文化設施開工建設。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東六環路入地改造等項目實現開工,7號線東延、八通線南延建成通車。環球主題公園一期建設進入設施安裝階段。制定副中心老城雙修與更新三年行動計劃,分類推進老舊小區規範管理和綜合改造。北大人民醫院通州院區基本建成,黃城根國小通州校區、北京學校國小部開班招生。紮實推進與廊坊北三縣協同發展,燕潮大橋建成通車,52個合作項目進展順利。協同發展重點領域任務加快落實。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成通航,大興機場高速、軌道交通大興機場線等同步投運,北京進入航空“雙樞紐”時代。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總體規劃落地實施,自貿片區正式掛牌。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建設,京雄城際北京段開通運營,支持建設的3所優質學校、1所高水平醫院全部開工。生態環境協同治理成效明顯,黃河水首次入京,永定河山峽段河道40年來首次實現不斷流。北京向津冀轉移技術合同成交額282.8億元,增長24.4%。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順利推進。京張高鐵開通運營,標誌着冬奧會配套建設取得了新進展。京禮高速北京段建成。國家速滑館整體亮相,首鋼滑雪大跳台完工,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競速賽道達到測試賽要求,相約北京系列冬季體育賽事組委會組建完成,各項賽事組織和服務保障有序推進。發佈吉祥物,舉辦冬奧會倒計時1000天活動,開播冬奧紀實頻道,啟動全球志願者招募。實施“科技冬奧”行動計劃,推出智能場館改造、雲轉播等示範項目。發佈北京冬奧會遺產戰略計劃。舉辦第四屆國際冬季運動博覽會,組織快樂冰雪季等活動,冬奧氛圍持續升温。

(四)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全面加速。圍繞優化創新生態,發佈實施新時代深化科技體制改革30條政策措施,修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推動出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科研人員長期盼望的科技成果權屬改革等實現制度性突破。系統佈局基礎前沿研究,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啟動超導量子計算等重大研究,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一期建成投用,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實施“智源學者計劃”、發佈人工智能北京共識,科技創新基金設立33支子基金投向硬科技和創新早期。全市研發投入強度達到6%左右,技術合同成交額近5700億元,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13.1%。“三城一區”主平台建設取得新進展。中關村科學城深入落實海淀創新發展16條,強化對企業創新服務,持續改善創新生態體系和城市創新形態,湧現出世界首款類腦芯片、我國首款在海外獲批的抗癌新藥等標誌性科技成果。懷柔科學城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提速,科學城規劃發佈實施,5個大科學裝置全部開工,第一批交叉研究平台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科教基礎設施和第二批交叉研究平台獲批並集中啟動建設,國家科學中心國際合作聯盟正式成立。未來科學城東區央企創新要素聚集效應逐步顯現,一批創新配套設施落地,“混合型”研發格局正在形成;
西區深化與沙河高教園科教融合,推進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三期規劃建設。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完成擴區,改革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明確了推進高質量發展20項重點任務,瓦里安研發中心、阿斯利康北方總部等外資項目落地,開放型、創新型產業集羣加快形成。中關村示範區加大先行先試力度,引導各分園聚焦主業,實現特色化、差異化發展,重點建設22家硬科技孵化器,首發100餘項新技術新產品,着力加強科技型企業培育,企業研發投入增長16%左右。示範區企業總收入達到6.5萬億元左右,增長10%以上。全市擁有獨角獸企業82家,居全國首位。成功舉辦中關村論壇,以更加主動的姿態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加強全市高精尖產業發展頂層設計和組織實施,細化明確各區發展重點,強化市級統籌調度,奔馳新能源汽車、燕東集成電路生產線、小米未來工廠、國家網絡安全產業園區等一批重點項目落地實施。落實支持高精尖產業發展人才政策,引進人才落户3500餘人。加快應用場景建設,發佈首批10項重大應用場景和20項央企應用場景項目。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藥健康為引領,塑造高精尖產業發展新動能。5g商用步伐加快,在世園會、籃球世界盃期間實現“5g+8k”超高清視頻轉播。實施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行動方案,累計開放測試道路503公里,測試總里程達到104萬公里。全產業鏈佈局醫藥健康產業體系,啟動建設5個示範性研究型病房,建設專業孵化器,支持第三方技術服務、中試服務和代工生產服務等平台建設,全力滿足創新品種落地空間需求。發佈促進人工智能與醫藥健康融合發展工作方案,重點培育“ai+健康”新興產業。支持創新醫療器械應用推廣,創新醫療器械獲批數量全國第一。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引入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運營服務公司,產業促進能力明顯提升。全市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醫藥製造業增加值增速均高於全市工業平均水平。

(五)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全面落實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方案,以更大力度更高水平打造全面開放型現代服務業發展先行區。實施金融、科技、互聯網信息、專業服務等8個領域開放改革三年行動計劃,統籌推進政策項目落地。口岸通關提前申報等一批首創經驗向全國複製推廣,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境外投資試點、貨物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知識產權證券化、放寬外商設立投資性公司門檻等一批政策率先突破落地。寶馬中國投資、戴姆勒商用車投資、豐田氫燃料電池研發中心等272個項目在京落地。規劃建設中德、中日國際合作產業園。不斷拓展金融業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鞏固國際三大信用評級機構集中在京落地等良好開放態勢,繼續重點吸引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中國法人機構、貝寶支付、全球兩大銀行卡組織等一批世界知名金融機構在京發展。工行、中行、農行、郵儲銀行等在京成立理財子公司,大和證券、豐田金融等機構加速落户。成立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創新示範區在全國率先開展“監管沙盒”試點,累計入駐企業70餘家,北京成為全球金融科技聚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積極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制定穩外貿一攬子措施,全市貨物進出口增速持續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提質升級,參展參會人次增長3倍,“一帶一路”國家參與率超過70%。國際人才社區試點區域增加到8個,確定7家國際醫療試點醫院和6個國際醫療服務試點區,實施國際學校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類海外”環境加快形成。先後制定實施優化營商環境2.0版、3.0版改革政策,在國內營商環境評價中繼續保持第一,為我國營商環境世行排名進一步提升作出突出貢獻。特別是在全國率先推行社會投資低風險項目全流程簡易辦理,辦理建築許可壓縮至5個環節、20天辦結,世行排名相當於從132名躍升至32名,提高了100位;
開辦企業、獲得電力、執行合同等3個指標進入全球前20強。羣眾和企業辦事便利化水平顯著提升。以羣眾在任何一個窗口都可以辦理各類事項為目標,市、區、街道鄉鎮政務服務中心實施綜合窗口。市區兩級政府設定的證明全部取消,辦事所需的“其他”兜底條款全部取消,羣眾辦事申請材料和辦理時限均壓減60%,895項事項全程網辦,150項事項自助辦,新版“北京通”上線運行、600餘項事項實現移動辦。開通58個“辦成一件事”主題,填報一張表單就可以完成信息一次採集。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規範化,行政許可等11類事項在三級政務服務大廳實現名稱、類型、依據、編碼“四統一”。全面落實國家各項減税降費政策,全年為企業和社會減負約1800億元。12345市民服務熱線增設企業服務功能,為重點企業提供“管家式”服務。建立總規模300億元的紓困資金池,建立健全“1+8”的科創、民營、小微企業融資服務體系,搭建小微企業金融綜合服務平台,設立企業續貸受理中心,舉辦50場“暢融工程”銀企對接活動。全力做好北京企業上市和服務工作,12家成功掛牌科創板,主板上市企業新增7家。全面落實中央“六穩”要求,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加強統籌調度和項目謀劃,狠抓實物投資落地,圍繞基礎設施、民生改善、高精尖產業等領域,實施300項市重點工程,建安投資增長6%左右。強化標準引領,發佈地方標準180項,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出台19項促消費政策,培育發展消費細分市場。圍繞首批“夜京城”地標、商圈和生活圈,點亮夜間消費場景,開發文旅夜遊項目,完善交通等公共設施與服務,打造有品質有温度有特色的夜間經濟。開展王府井等4個重點商圈改造提升,啟動首批10家傳統商場“一店一策”升級改造。市場總消費增長7.5%左右,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服務性消費額分別增長4%和10%以上。制定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建設取得新進展,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法人單位收入增長8%左右。出台推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意見,延慶、懷柔、平谷被認定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市管國有企業轉型創新步伐加快,國有企業科技支出增長40%左右。完成10家一級企業調整重組,組建北京創新投資公司支持高精尖產業發展。國有企業增加上繳利潤,有力促進了財政收支平衡。

(六)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深入推進“一微克”行動,堅持日常抓、抓日常,細顆粒物年均濃度繼續大幅下降,市民藍天幸福感進一步增強。加大移動源監管執法力度,對2.8萬餘輛重型柴油車實時監控,檢查重型柴油車311.8萬輛次,淘汰國三標準柴油貨車4.27萬輛,更新及新增3500餘輛純電動出租車,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管理力度進一步加大。加強揚塵精細化管控,1700餘條道路實現塵負荷走航監測,定期排名通報街道鄉鎮粗顆粒物、道路塵負荷情況,查處施工揚塵、渣土運輸及泄漏遺撒等違法行為3.2萬起,全市降塵量均值降至每月6噸/平方公里。“一廠一策”治理52家重點行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完成餐飲油煙治理項目1.8萬餘個。持續深入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進一步壓實各級環保責任。堅持“優供、控需、強治”,以停車秩序整治為突破口,推進交通綜合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全市支路以上路側停車實現電子收費,規範管理道路停車位6.1萬個。以商務中心區為示範推進全市堵點治理,建成商務中心區西北區慢行系統示範區,大力推進學校、醫院周邊交通整治,完成322處堵點治理年度任務。升級改造核心區376處信號系統,優化撤除城市道路隔離護欄1370公里。完成北京站、北京南站和北京西站及周邊地區29項綜合治理任務,改善候車環境,提升周邊接駁運力,整治“黑車”等各類非法運營行為。建立共享自行車監管與服務平台,依據停放秩序實施總量控制,總量降至90萬輛、下降53%。開通3條軌道交通新線,運營總里程近700公里,10條線路縮短髮車間隔、運力最大提升35.7%,全網實現“掃碼”乘車、移動支付。市郊鐵路運營里程新增59.7公里、達到241.3公里。長安街西延等主幹路建成通車,完成25條次支路建設,清理代徵代建道路用地移交項目52個。優化調整141條公交線路。推出國內首個交通綠色出行一體化服務平台。中心城區交通指數下降1.1%,綠色出行比例提高到74.1%。城鄉環境持續美化。深入實施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兩年累計完成2200多個村莊規劃,啟動“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完成300個村污水治理、839座農村公廁改造任務,户廁無害化率達到97.6%,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更多使用鄉土樹種,注重提升城市森林體系的整體性和連通性,完成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25.8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4%。延慶區創建成為國家森林城市。進一步優化綠隔地區城市化建設方案,基本完成第一批6個試點鄉任務。完成316個單位、小區自備井置換和397個老舊小區內部供水管網改造,受益人口超過100萬。全市平原區地下水埋深同比回升0.32米。完成第二個污水治理三年行動任務,提前實現“十三五”國家考核的水體比例目標,城鄉水環境明顯改善。建設用地環境風險管控措施全面落實。加大建築垃圾綜合利用,嚴厲打擊建築垃圾違規消納。有序開展垃圾分類,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率達到60%。建成4處垃圾處理設施,新增垃圾處理能力4500噸/天。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深化黨建引領“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改革,大力推行接訴即辦,市、區、街道鄉鎮三級聯動,強化“部門+行業”考評導向,暢通服務羣眾的“最後一公里”,全年共受理羣眾訴求類來電約252萬件,解決率由53.1%提高到75%、滿意率由64.6%提高到87.3%。完成街道“大部制”改革,推動城市治理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建立社區工作事項准入制度,紮實推進社區減負,提高社區工作者待遇。拓展“迴天有我”服務範圍,引導市管國企、民企、社會組織和智庫回社區報到服務,積極探索大型社區治理長效機制。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續加大。全面實施穩就業各項舉措,投入失業保險基金96.7億元,支持企業穩崗和促進勞動者就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60萬人次,城鎮新增就業35.1萬人。開展根治農民工欠薪專項行動,實現全年常態化執法。積分落户申報實現全網通辦,6007人取得落户資格。新建街道鄉鎮養老照料中心20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驛站160家,新出台的養老服務補貼津貼制度惠及75萬多名老年人。提高社會救助標準,城鄉低保標準提高到每月人均1100元、增長10%。發放困難和重度殘疾人“兩項補貼”11.6億元,惠及32萬餘人。嚴格防控非洲豬瘟疫情,積極應對豬肉等部分食品價格上漲態勢,加大農超對接、產銷對接力度,兩次投入資金增加政府儲備,向六類困難羣體發放價格臨時補貼8000萬元。落實“一城一策”長效調控機制,着力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全年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房價格指數符合預期,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建設籌集政策性租賃住房5.02萬套,新開工政策性產權住房6.68萬套,完成棚户區改造1.63萬户,均超額完成全年任務。分配公租房1.4萬套,新增共有產權住房申購項目15個、1.23萬套。加快建設一批租賃型宿舍,着力解決快遞小哥等務工人員的住宿困難問題。農村四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全部開工,老樓加裝電梯555部,羣眾居住條件不斷改善。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增加中國小教師績效工資,調整分配方式。加強普惠性幼兒園規範管理,開展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新增學位3萬餘個。中國小集團化辦學覆蓋學校新增100所,出台中國小校幼兒園安全管理規定,制定落實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十條措施,“三點半”課後服務覆蓋所有中國小。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支持高校“雙一流”建設,組建沙河、良鄉高教園區理事會,推動校城融合、科教融合和產教融合。深入實施“五個一”為一體的醫耗聯動綜合改革,3700家醫療機構取消醫用耗材加成,調整規範6621項醫療服務項目,提高醫保住院報銷封頂線和大病保險報銷比例,配套實行分時段精準預約等40項提升醫療服務的具體措施,基層診療量增長10%以上,分級診療成效明顯。積極開展國家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集中採購藥品價格平均降低50%以上。加強院前急救體系建設,統一指揮調度和規範服務,增加42個急救工作站,院前急救呼叫滿足率達到95%。着力提升公共衞生服務水平,無償獻血人數和獻血量增幅均居全國第一,鄉村醫療衞生服務實現全覆蓋。紮實推進文化惠民,舉辦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動2.3萬場,推出低價票營業性演出2500多場。完善實體書店扶持政策,加強房租補貼、獎勵和政府購買服務力度,239家實體書店獲得專項支持。藝術創作持續繁榮,湧現出《流浪地球》《天路》等一批精品力作。創建57個全民健身示範街道和體育特色鄉鎮,新建健走步道150餘公里,北京市體育大會、全民健身體育節等羣眾性體育活動成功舉辦。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更加註重扶貧工作的精準性,紮實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任務,投入財政資金57.3億元,實施1839個脱貧攻堅項目,預計助力50.6萬人脱貧。平原區與生態涵養區結對協作順利推進,全市低收入農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0%左右、明顯快於全市居民。全面推進城市安全發展,深化應急管理體制改革,紮實開展城市安全隱患治理三年行動,治理安全隱患1.2萬餘項,生產安全死亡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1.6%和12.3%。健全地方金融監管和風險處置兩個協調機制,加強規範政府債務管理,完善風險防範化解工作流程,紮實推進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保持打擊非法集資高壓態勢,財政金融風險整體可控。嚴格落實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在全國率先實現中國小校、托幼機構、養老機構食堂“陽光餐飲”工程建設全覆蓋。深入抓好“信訪積案化解年”活動,矛盾風險排查化解網絡不斷健全。深化平安北京建設,創新完善反恐防恐“六住”措施,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嚴厲打擊“黃賭毒”“黑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非法“一日遊”投訴量下降87%,首都保持和諧穩定。全力支持國防和軍隊改革建設,深入開展國防動員和雙擁共建。建成6999個四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服務站,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基本形成。婦女兒童事業邁上新台階,民族、宗教、僑務工作不斷加強。

(八)政府自身建設全面加強。嚴格貫徹中央要求和市委部署,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落實直接聯繫羣眾制度,深入基層一線開展調查研究,推動“四不兩直”調研常態化;
堅持立查立改、即知即改,全力抓好“8+2”專項整治任務整改。制定市政府黨組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的若干意見,層層夯實政府系統管黨治黨責任。全面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和決定,自覺接受人大工作監督、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監察監督,共辦理市人大代表議案4項、建議954件,辦理市政協提案1053件。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6項,制定、修改、廢止政府規章16項。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審核制度,執法規範性明顯提升。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一般性支出壓減10%,在29個項目開展成本績效管理試點,加強審計監督,財政資金使用績效進一步提高。高質量完成北京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深入實施北京大數據行動計劃,建立市級部門職責、目錄、數據規範體系,打造“目錄區塊鏈”系統,實現政府部門數據上雲彙集,促進政務服務和公共服務信息安全共享。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市政府名義印發公文減少38.6%、召開會議減少33.8%,政府系統考核數量從75項精簡到21項。一年來,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取得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導的結果,是中共北京市委帶領全市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全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各單位,向各兄弟省區市,向駐京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首都建設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誠摯感謝!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北京實現城市更新和高質量發展也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主要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收支平衡難度增加;
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科技創新支撐產業發展驅動力不夠,消費潛力沒有充分釋放,發展新動能還需大力培育;
人口資源環境矛盾依然突出,治理“大城市病”、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等還需持續用力;
公共服務供給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尚未解決,民生領域仍存在短板;
構建更加有效的首都治理體系任務繁重,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需要下更大功夫。同時,政府系統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象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幹部作風能力還不能適應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等等。我們一定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切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二、2020年主要任務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打好基礎,既是決勝期,也是攻堅期。做好各項工作,必須牢牢把握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始終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緊緊圍繞“都”的功能謀劃“城”的發展,以“城”的更高水平發展服務保障“都”的功能,更好地履行首都職責,奮力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必須牢牢把握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決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脱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全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項工作,切實增強人民羣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須牢牢把握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安排,全面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斷完善首都治理體系,切實提高治理能力。必須牢牢把握新版城市總體規劃2020年近期目標,全面對照各領域節點任務,以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抓好規劃實施,確保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取得重大進展。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繼續大力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抓好“三件大事”,打好三大攻堅戰,紮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維護首都安全穩定,不斷將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更加奮發有為地推動首都新發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與上年持平;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以內;
城鎮調查失業率低於5%;
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較2015年下降17%,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較2015年下降20.5%,單位地區生產總值水耗下降3%左右,盡最大努力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實現上述目標任務,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高質量推進新版城市總體規劃實施,確保完成近期目標任務。以首善標準深化規劃編制實施。堅持首都規劃向黨中央負責的體制機制,堅決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做好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實施工作。推動修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調整和完善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制定歷史建築管理辦法。加強老城整體保護,修復歷史文脈和衚衕肌理。推進中軸線申遺保護,啟動正陽門箭樓修繕等工程,整體提升中軸線南段步行環境。持續抓好三條文化帶建設,重點推進箭扣長城三期修繕工程、路縣故城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深入實施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專項規劃,繼續推動雁棲湖國際會都擴容、第四使館區、新國展二三期等重點項目建設,做好各項重大活動服務保障。抓好分區規劃實施,壓茬編制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啟動編制鄉鎮國土空間規劃,構建國土空間全域管控體系。開展北京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堅守建設用地規模底線,城鄉建設用地減到2860平方公里。調整用地結構,拓展生態空間,平原地區開發強度下降到45%以內。推動城市發展進一步提質增效,全員勞動生產率超過26.5萬元/人。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規劃自然資源領域問題整改。加強規劃自然資源領域約束監督,構建面向實施、城鄉統管的規劃管理機制,建立市區兩級規劃權責清單,明確權責邊界、流程和標準,健全科學編制規劃機制和公眾參與社會監督制度。建立“村地區管”管理體系,以及區、鄉鎮、村三級管理責任制度,健全土地用途管控機制,加強合同監督管理。進一步做好農村集體資產清查工作。紮實有序推進淺山區違法佔地違法建設、違建別墅等問題專項整治,健全長效機制,鞏固治理成果,嚴防反彈。

(二)緊抓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不放鬆,推動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期目標。全面完成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階段性任務。建立健全整治類專項任務“計劃管理+動態清零”機制,鞏固“散亂污”企業治理、“開牆打洞”、違法羣租房整治等成效。繼續推進一般製造業企業、區域性專業市場和物流中心疏解,推動核心區公交場站、旅遊集散中心等合理佈局,落實好老校區、老院區功能疏解和優化提升。拆除違法建設騰退土地4000公頃以上。制定實施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治理三年行動計劃,由核心區向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和其他區的建成區延伸,打造200條示範背街小巷。強化“留白增綠”,騰退土地實現增綠1600公頃,建設城市森林13處、口袋公園及小微綠地50處。鼓勵特色小店發展,建設提升1000個便民商業網點。完成“迴天地區”三年行動計劃任務,加快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院區擴建、清華長庚醫院二期等項目建設,實現林萃路全線貫通,讓居民生活更舒心更便利。更有力推動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深入落實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推動出台支持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快推進行政辦公區二期、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廣渠路東延實現通車,推動北運河通州段全線遊船通航,全面完成城市綠心綠化任務。優先推動試點政策、重大項目、優質企業、科技應用場景在副中心落地,抓好張家灣設計小鎮、台湖演藝小鎮、宋莊藝術創意小鎮建設發展,完成環球影城主題公園一期建設。落實好副中心老城雙修與更新三年行動計劃年度任務,推進北京第一實驗學校、安貞醫院通州院區、衞生職業學院新院區等項目建設。加強與廊坊北三縣協同發展,合力做好交界地區環境治理和生態管控。抓好協同發展重點領域任務落實。啟動軌道交通大興機場線北延工程,加快麗澤城市航站樓建設,完善機場外圍交通市政設施保障。主動支持雄安新區建設,抓好“三校一院”交鑰匙項目,推進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建設。推進京唐城際、軌道交通平谷線建設,京沈客專建成通車。加快推進永定河、北運河綜合治理。支持共建園區發展,開展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應用試點,推動創新資源共享和成果轉移轉化。精心籌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所有競賽場館全部完工,加快冬奧村等非競賽場館建設,同步完善交通、氣象、安保、無障礙等配套基礎設施,推進公共場所外語標識規範使用。組建場館運行和外圍保障團隊,細化賽事組織和服務計劃,辦好高山滑雪世界盃等3場測試賽。召開世界轉播商大會和媒體大會。加快實施“科技冬奧”重點專項,深化底層技術開發和應用場景建設,推動新技術在冬奧籌辦中示範應用。成立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加強奧林匹克教育示範校和冰雪運動特色校建設,深入開展全民冰雪運動和冬奧文化宣傳,進一步擴大冬奧影響力。

(三)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聚焦服務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加快建設國家實驗室。深入對接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重點研發計劃,積極爭取承建國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圍繞量子、光電、醫療健康等領域,超前謀劃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及國際前沿技術研究,推動設立科學研究基金、顛覆性技術創新基金。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圍繞5g、半導體、新能源、車聯網、區塊鏈等領域,支持新型研發機構、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科技領軍企業開展戰略協作和聯合攻關,加快底層技術和通用技術突破。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落實好法律賦予的科研人員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籌建北京應用數學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發機構。更好發揮“三城一區”主平台支撐引領作用。聚焦“科學”與“城”的功能,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分區域、分步驟推進審批權限賦權和下放,深化協調聯動發展。中關村科學城要強化創新策源地能力建設,堅持以基礎研究為先導,優化高校院所科研組織形式,推進孵化器提質增效,促進創新要素深度融合,加強頭部企業的帶動作用,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創成果、創新型領軍企業。懷柔科學城要重點抓好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創新科技基礎設施運行機制,加快建設科教基礎設施和第二批交叉研究平台,圍繞大科學裝置和交叉研究平台構建創新鏈,加快完善城市服務和配套功能,不斷補齊創新要素短板。未來科學城要增強創新要素交流互動的活躍度和聚集度,深化與央企合作,營造“龍頭企業+中小創新企業+公共服務平台+高校”的創新生態。東區重點佈局能源產業,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能源谷”;
西區沙河高教園加強產教合作,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建設具有全球領先水平的“生命谷”。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要加大開放力度,超前對接三大科學城科技成果,着力解決服務和引資的體制機制問題,打造國際化、專業化的運營服務團隊,圍繞四大主導產業細分產業鏈,制定關鍵核心領域技術路線圖,進一步開展國際產業合作。中關村示範區要圍繞空間聚焦、產業聚集和服務提升,優化空間佈局,強化土地集約利用,進一步深化順義、房山、通州等分園主導產業和培育產業的發展路徑和支持舉措,提升各分園發展的專業化、市場化服務能力。以更大力度促進高精尖產業發展。出台我市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實施方案。抓住全球產業鏈調整機遇,實施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提升計劃。重點發展集成電路產業,以設計為龍頭,以裝備為依託,以通用芯片、特色芯片製造為基礎,打造集成電路產業鏈創新生態系統。深入落實5g產業發展行動方案,穩步推進5g通信網絡建設。以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為重點推進垂直行業場景應用,建設基於5g的長距離自動駕駛測試示範線。建設人工智能開源開放創新平台,集中推出“ai+醫療”“ai+政務”等一批應用場景。紮實做好國家網絡安全產業園區建設,加快推進北京創新產業集羣示範區規劃建設。加大醫藥健康產業支持力度,加強研究型病房建設,試點實施醫療器械註冊人制度,建設生產外包平台,推動更多創新品種落地。支持發展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開工建設北汽新能源高端智能生態工廠、京東方生命科技產業基地等重點項目。推進國有資本佈局調整,加快科技創新型企業市場化改革,帶動市管國有企業轉型升級。狠抓資金、土地、人才等配套條件支撐。加強財政資金整合,提高對高精尖產業發展的服務水平。加強產業用地全生命週期管理,鼓勵建設使用標準廠房,降低產業用地成本。在製造業聚集區建設一批中試基地。強化對人才的落户、教育、醫療、住房等服務保障,在中關村實施更大力度的國際人才創新改革政策。堅持以全球視野推動開放創新和國際合作。加快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北京行動計劃,支持高等學校、科研機構、企業在國際人才密集區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設立離岸科技孵化基地,與海外機構建立多邊、雙邊國際科技合作平台。繼續辦好國際學術交流季,積極對接國際大科學計劃項目,鼓勵國際科技組織、聯盟或其分支機構在京落地。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向全球開放共享,支持跨國公司研發中心在京發展。高水平辦好中關村論壇,努力打造成為集科技交流和創新成果展示、發佈、交易於一體的國際化科技創新交流合作平台。

(四)深化改革開放,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高地。實施更高水平全面開放。發揮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與自由貿易試驗區政策疊加優勢,以高水平開放政策為牽引,聚焦高端專業服務業、數字貿易等重點領域,開展“產業+區域+制度”開放模式集成創新,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和服務貿易競爭能力。加強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設。提高服務金融管理部門和金融機構的能力,承接更多國家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運營,提升金融街論壇影響力。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吸引更多國際金融機構在京落地,爭取一批金融開放改革的突破性試點在京率先實施。加快國家級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創新示範區建設,推動“監管沙盒”試點取得成效,努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金融科技中心。提高金融服務民營小微企業能力,完善續貸受理中心功能,建成運營首貸服務中心,推進供應鏈融資,採取措施緩解科創企業股權債權融資困難,開展知識產權保險試點。加強對高精尖重點產業的綜合金融服務。推動新三板深化改革措施加快落地,做好企業赴科創板等境內外上市工作,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高標準推進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税區“三區”建設,開展大興機場自貿試驗片區立法研究,力爭年底前大興機場綜保區一期封關驗收,啟動亦莊綜保區申報工作。創新升級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推動天竺綜保區轉型發展,申報創建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加強重點外資企業“一對一”服務,推動更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投資性公司、研發中心落户。加快推進中德、中日國際合作產業園建設。完成共建“一帶一路”三年行動計劃各項任務,做好城市對外宣傳和推介,完善京港、京澳、京台合作機制,推動雙向投資、兩類貿易提質增效。完善國際教育、國際醫療等配套政策和設施,加快國際人才社區建設,持續營造“類海外”環境。高質量辦好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提升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水平。持續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對標國際規則和最佳實踐,落實優化營商環境3.0版改革政策,全面完成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各項任務,推動出台我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加快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推行告知承諾審批制度改革,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制度。不折不扣落實好國家減税降費政策。優化公開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市場環境,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發展活力和創造力。根據企業需求動態更新“服務包”,及時迴應辦理12345市民服務熱線企業訴求,加大承諾事項督辦、評價和落實力度。以“辦成一件事”為目標,聚焦解決企業、羣眾辦事創業全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和痛點,再推出一批“一件事套餐服務”。統一全市各級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全部清除各級政府部門“殭屍電話”,全面清理本市社會組織設定的證明,推動開展銀行證明事項清理工作,進一步壓減辦事申請材料、跑動次數和辦理時限。推進民生卡“多卡合一”。探索實行基層政務服務大廳週末服務制度。在城市副中心建設智能政務服務大廳。建立以區塊鏈技術為支撐的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機制,開展“秒批”“無感審批”等智能場景應用,實現更多事項全程網辦、1000項事項移動端辦理。深化消費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啟動商務中心區等商圈改造,持續推進傳統商場“一店一策”升級改造,支持首店首發,保護傳承老字號,着力構建標誌性全球知名商圈。促進商業、文化、體育、娛樂、教育、旅遊、會展等多元業態有機結合,形成行業融合發展的消費生態系統。實施“點亮北京”夜間文化旅遊消費計劃,擴大夜間經濟的影響力和覆蓋面。積極推進跨境電商進口醫藥產品試點,探索保税免税一體化運營,不斷完善對新業態新模式的政策保障。豐富過境過夜遊主題,提高離境退税便利度,擴大入境遊市場。堅持包容審慎監管,簡化商業活動備案和審批流程,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外擺”“快閃”等新型消費形式發展。開展快遞物流末端配送創新試點,促進流通領域降本增效。切實增加有效投資。強化民生導向,加快交通、新型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等領域投資,加強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市政管網、城市停車場等建設。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精準支持重點項目融資。加大經營性用地供應保障力度,加強重大項目儲備和調度,加快推動項目落地。健全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長效機制,消除民間投資隱性障礙,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五)加強精治共治法治,不斷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動交通綜合治理取得新成效。堅持以人為本,紮實推進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深入實施交通綜合治理行動計劃,中心城綠色出行比例提高到75%。積極推進停車位錯時共享,利用人防地下空間提供停車位5000個,擴大支路以下道路停車自治管理覆蓋範圍,持續加大違法停車執法和秩序整治力度。突出慢行網絡的系統性和連續性,以保障步行、自行車路權為核心,整治378公里自行車道,開展濱水、綠道與慢行系統的功能融合試點。優化完善共享自行車投放總量控制,在20處人流密集區開展電子圍欄技術試點應用。規範管理快遞、外賣車輛,加大對機動車闖禁行、闖紅燈、佔用公交專用道等各類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建設交通綜合決策支持和監測預警平台,實現交通大數據資源共享。開展重要道路100處交通信號燈配時優化。試點開展地面公交跨線、跨區域調度,推出重點區域定製公交服務,優化調整80條公交線路,啟動建設公交示範線。實施20項市級疏堵工程,開展第二輪火車站周邊綜合治理,重點整治學校、醫院、景點、商業區周邊交通環境。進一步理順北京西站等站區管理體制,全面提升服務管理水平。加快16條在建軌道交通線路建設,完成4條主幹路及24條次支路建設。加強市郊鐵路與城市交通體系的融合。做好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服務保障,充分展示北京交通建設管理成果。繼續打好藍天保衞戰。積極面對減排難度持續增大的挑戰,堅決完成三年行動計劃目標任務。實施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全面實施國六(b)排放標準,嚴格執行國三標準柴油貨車全市域限行政策,推進公交、環衞、物流、出租等重點行業車輛電動化,落實非道路移動機械低排放區政策。加強揚塵管控,繼續開展降塵量及粗顆粒物監測評估,壓緊壓實各級揚塵污染防治責任。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專項行動,嚴格實施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加大對石化、印刷、汽修行業及重點餐飲企業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檢查。繼續推進農村地區散煤清潔能源替代,進一步提高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強化空氣重污染應對,積極推進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開展市級生態環境保護例行督察、專項督察和日常督察。持續擴大高品質綠色生態空間。高質量推進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全市新增造林綠化17萬畝,繼續完善互聯互通、生物多樣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加快建立自然保護地分類分級管理體系,推動通州、懷柔、密雲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海綿城市建設,建成區20%以上面積實現70%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加強密雲水庫生態保護,完成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北京段工程檢修。實施城鄉水環境治理三年行動方案,完成200公里污水管線建設,建成豐台河西二期等再生水廠,完成朝陽東壩污水處理廠等升級改造,全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再生水利用量達到12億立方米。持續開展雨污合流綜合治理,嚴厲查處河道沿岸超標排污和偷排污水行為,鞏固黑臭水體和入河排污口治理成效。加強重點地塊風險管控,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詳查。紮實推進垃圾分類。實施新修改的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發揮黨政機關和社會單位強制分類帶頭作用,引導和督促市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推動垃圾源頭減量。穩步推進居住小區垃圾分類,因地制宜完善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體系,在全市90%的街道鄉鎮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垃圾分類宣傳教育進課堂、進社區、進農村,促進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加快推進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房山循環經濟產業園焚燒廠投運。深化建築垃圾規範管理,持續打擊違規運輸消納行為,有效提升建築垃圾再利用水平。着力推動共建共治共享。繼續深化黨建引領“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改革,優化接訴即辦工作機制,以落實“七有”“五性”監測評價指標體系為主線,發揮12345市民服務熱線和網格化城市管理平台作用,建立“熱線+網格”為民服務模式,推動主動治理、未訴先辦。實施街道辦事處條例,抓好鄉鎮機構改革,建立街道鄉鎮職責清單制度,做好協管員隊伍下沉、整合和規範工作。推動物業管理條例制定和實施,建立健全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等共同參與的議事溝通、協同治理機制,將物業服務管理納入社區治理體系。持續開展物業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全面提升物業服務管理水平。完善羣眾參與機制,辦好社區議事廳等多種平台,鼓勵更多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繼續支持辦好《向前一步》欄目。深入實施大數據行動計劃,建立社會數據採購與使用機制,在醫療、消費等領域開展“信用+”示範應用。加快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大數據平台建設和應用,運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科技手段,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效能。

(六)以更大力度統籌城鄉區域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完成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開展第三批村莊規劃編制,農村無害化衞生廁所覆蓋率達到98%以上,污水處理設施村莊覆蓋率達到50%以上,農村人居環境普遍達到“乾淨整潔有序”,152個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持續推進農村公路、電網、供水等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健全長效管護機制。開展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權籍調查,依法依規推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定宅基地管理辦法,規範利用閒置農宅,發展精品民宿等綠色產業,不斷提升京郊旅遊發展品質。全面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抓好70個集體經濟薄弱村試點工作,推動集體經濟持續均衡發展。積極推進新型集體林場建設試點,完善退耕還林政策,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制定促進都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基本完成北京農產品綠色優質安全示範區建設任務,提高農業產出效益。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紮實做好豬肉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保供穩價工作。創新科技、產業、市場相結合的農業生產組織形式,吸引各類人才到農村創新創業,培養一批愛農業、懂科技、會管理的新時代農民企業家。完成低收入農户“脱低”任務,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增強低收入村、低收入農户自我發展能力。提升重點區域協調發展水平。深入實施新一輪城市南部地區發展行動計劃,加快推進豐台火車站、麗澤金融商務區、房山琉璃河大遺址公園等項目建設,推動首都醫科大學新校區規劃建設,有效提升大興、房山等南部新城綜合承載力。進一步完善新型城鎮體系,在重點廊道和主要交通沿線試點規劃建設新市鎮。總結推廣王四營鄉試點經驗,推進“一綠”地區城市化建設,探索“二綠”地區規劃建設新路徑。推進京西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落實新首鋼地區三年行動計劃,狠抓軌道交通冬奧支線等十大攻堅工程建設。調整優化生態涵養區考評指標體系,深化平原區與生態涵養區結對協作,加快國道109高速新線等基礎設施建設。辦好2020年世界休閒大會。助力受援地區全面完成脱貧攻堅任務。聚焦深度貧困地區,紮實開展產業、就業、教育、醫療精準幫扶,助力受援地區如期脱貧。深化“攜手奔小康”行動,持續開展消費扶貧,加大智力支援,鞏固脱貧成果。深化南水北調對口協作、京沈對口合作和區域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七)緊扣“七有”“五性”,讓人民羣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適應適齡兒童教育需求變化,落實《首都教育現代化2035》及五年實施方案,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落實拓展教師來源和教師培訓行動計劃。加強基礎教育研究,深化基礎教育改革,以加強體育鍛煉為重點,進一步做好中國小課後服務。完成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新增學位3萬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以上。推進中國小區域集團化辦學,穩妥推進中大學聯考改革。繼續抓好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深入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特色、差異化發展和高校“雙一流”建設,落實市屬高校分類發展方案,改革和完善高精尖創新中心建設管理體制機制。發揮理事會作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推進沙河、良鄉高教園區建設。支持產教融合型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統籌發展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網絡教育和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城市。深入推進健康北京建設。健全覆蓋全人羣、全生命週期的健康服務體系,促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加強婦幼、老年人、殘疾人等重點人羣照護服務。試點推進健康聯合體和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引導二級醫院和非公立醫療機構參與家庭醫生簽約,實現每萬名居民擁有3名全科醫生,提升服務內涵和羣眾滿意度。完善分級診療服務體系,出台電子病歷互聯互通互享等醫療服務改善新舉措,優化就診流程和就醫環境。推動醫院安全秩序保障立法,改善醫患溝通機制,切實維護廣大醫務工作者人身安全和健康醫療秩序。推進藥品陽光采購和京津冀醫用耗材聯合採購,合理降低藥品和耗材價格,規範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強化醫保基金監管,嚴厲打擊騙保行為,同步開展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持續提升院前急救服務能力,優化佈局30個急救工作站,院前急救呼叫滿足率保持在95%以上。研究制定公共衞生體系能力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提高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衞生事件處置能力,着力推進豐台、大興創建國家衞生區。實施健康北京中醫行動計劃,推動出台中醫藥發展條例。紮實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深入實施職業技能提升三年行動計劃,針對高精尖產業、城市運行保障、生活性服務業等方面的用人需求,實施清單化、目錄化、菜單式培訓。加大穩企穩崗力度,大力支持靈活就業,釋放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8萬人。深化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繼續做好社保擴面工作。推進社會救助審批權限下放改革,建立困難羣眾動態管理機制,加強低收入農户幫扶與社會救助政策銜接,實施精準救助。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運營100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100個農村鄰里互助養老服務點,擴大長期護理險試點範圍,加大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培訓力度,提高養老驛站服務水平。全面落實無障礙環境建設行動方案,探索開展公共場所無障礙設施預約服務,促進殘疾人社會融合。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持“房住不炒”,進一步完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完成商品住宅土地入庫600公頃,建設籌集各類政策性住房4.5萬套。在重點產業園區周邊、軌道交通沿線,加快集體土地租賃住房建設,努力滿足在京就業創業人才、城市運行保障人員等租賃需求。進一步規範非居住建築改建租賃住房,穩定住房租賃市場秩序。優化共有產權住房分配政策。擴大平房直管公房申請式改善、“共生院”改造試點範圍,更大力度實施危房和簡易樓改造,繼續做好棚户區改造工作。大力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實現新開工80個項目,老樓加裝電梯開工400部以上、竣工200部以上。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深化文化領域供給側改革,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開展2萬場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動,發放不少於5000萬元的惠民文化消費電子券。加快南部地區文化場館規劃佈局,積極保護利用老舊廠房拓展文化空間,實現全市圖書館一卡通全覆蓋。鼓勵具備條件的公園、博物館、文化館等延長開放時間。加強統籌引導和認定管理,提升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專業化、特色化發展水平。推進文化與金融、科技、旅遊等深度融合,加快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建設。促進媒體融合發展,打造智慧廣電媒體和網絡。支持辦好2020年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北京香山旅遊峯會,繼續辦好北京國際電影節、國際設計周等品牌文化活動。促進首都體育事業發展。制定落實《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實施方案。創建20個全民健身示範街道和體育特色鄉鎮。利用疏解騰退空間、城市公園、綠地等場所,因地制宜建設更多體育場地設施,建設300處足球、籃球等多功能運動場地和30公里社區健走步道。健全公共體育設施開放機制,更好滿足市民多樣化運動健身需求。推動“體教融合”“體社融合”,鼓勵支持俱樂部發展,完善青少年體育訓練體系,豐富體育後備人才。精心組織2020年世界體育大會,繼續辦好中國網球公開賽、北京馬拉松等國際重大賽事。進一步鞏固首都和諧穩定良好局面。深化應急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提升應急指揮救援能力、應急隊伍專業化能力和災害防治能力,提高城市韌性。推動修訂安全生產條例,開展國家安全發展示範城市創建,強化安全生產綜合執法和綜合監管能力,深入開展危險化學品、液化石油氣等專項整治,加強地下管線安全管理,堅決防範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強化食品生產經營風險分級管理,守牢食品藥品安全底線。完善地方金融監管制度,推動出台地方金融監管條例,堅決防範和打擊非法集資,繼續做好互聯網金融風險整治。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切實維護網絡安全。強化信訪矛盾排查調處,着力解決信訪積案和羣眾合理合法訴求,提高信訪工作法治化科學化水平。制定出台智慧平安小區建設指導意見。建立健全掃黑除惡長效治理機制,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創新完善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針,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提升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全面支持軍隊現代化建設,加強國防教育、人民防空和雙擁共建工作,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促進首都軍政軍民團結。

(八)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做好政府工作,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創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紮實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進一步加強政治建設。牢記“看北京首先要從政治上看”的要求,始終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上作表率,不折不扣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格執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長效機制,堅持不懈錘鍊黨員幹部忠誠、乾淨、擔當的政治品格。進一步加強能力建設。繼續探索跨領域、跨部門綜合執法,進一步整合行政執法隊伍,構建市、區、街道鄉鎮有效銜接的綜合執法工作體系。嚴格機構編制管理,提高統籌使用各類編制資源的能力。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對一般性支出和非重點項目支出分別按照3%和10%的幅度壓減,推動全成本預算績效改革向公用事業、轉移支付、行政運行等領域拓展。推進市區收入劃分改革,完善轉移支付政策體系。組織開展重大專題研究,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弘揚專業精神,善於運用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提高政府服務和治理效能。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和市委貫徹辦法,緊盯“四風”新動向,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持“無會周”“無會日”等做法,規範各級各類督查考核,切實為基層減負。建立政務服務績效由企業和羣眾評判的“好差評”制度,推動各級政府增強服務意識、夯實服務責任。結合職務職級並行改革,進一步關心關愛幹部,激勵廣大幹部擔當作為、建功新時代。進一步加強廉政建設。堅持以上率下,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健全政府系統管黨治黨責任層層傳導機制。貫徹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制定擴大公眾參與政務的工作辦法,建設“陽光政府”。大力推進審計全覆蓋,拓展審計監督的廣度和深度。聚焦重點領域、重要部門、關鍵崗位,強化廉政風險防控,嚴肅整治發生在羣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各位代表!七十年曆史照亮未來,新時代使命呼喚擔當。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中共北京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勠力同心、鋭意進取,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奮力譜寫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北京篇章!

篇二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9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是重慶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是我們感恩奮進、砥礪奮鬥的一年。4月15日至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重慶視察指導,要求我們用好“四大優勢”、發揮“三個作用”,從戰略和全局高度賦予重慶新的重大使命,給了我們最根本的遵循和指引、最強大的動力和鞭策;
8月26日,總書記再次向智博會發來賀信,為我們推動大數據智能化發展進一步指明瞭方向。全市上下倍感振奮、倍受鼓舞、倍增信心,凝聚起建功新時代、創造新業績的蓬勃力量。

一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中共重慶市委直接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下,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重要指示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打好“三大攻堅戰”,大力實施“八項行動計劃”,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堅決肅清孫政才惡劣影響和薄熙來、王立軍流毒,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功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系列活動,全市政治生態整體向好,幹部羣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全面從嚴治黨紮實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人民羣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經濟運行逐步向好。地區生產總值增速保持在合理區間,全年增長6.3%、達到2.36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工業經濟逐步回暖,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2%。服務業支撐力增強,服務業增加值增長6.4%,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1.3%。物價形勢總體穩定,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7%。

——高質量發展態勢更加明顯。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6%、11.6%。區域創新能力持續增強,預計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達到460億元、增長12.1%,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0.5件、增長15.2%。質量效益穩步提升,扣除減税因素後全市税收增長6.6%左右,市屬國企利潤總額增長8.4%,民營經濟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5%左右。

——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脱貧攻堅成效明顯,“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動態清零,城口、巫溪、酉陽、彭水4個縣能夠摘帽,11.44萬貧困人口脱貧,全市貧困發生率降至0.12%。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總體為優,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16天,pm2.5平均濃度下降5%。金融風險有效防控,銀行業不良率、小貸不良率、融資擔保代償率均處於全國較低水平,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城鄉面貌發生可喜變化。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新建“四好農村路”2.5萬公里,建成入户便道6762公里,改造農村危房3.9萬户,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9.7%,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達到93%。城市功能品質進一步提升,現代綜合立體交通網絡不斷完善,“兩江四岸”十大公共空間加快建設,改造棚户區5萬户,完成坡坎崖綠化美化地塊125個、577萬平方米,開工建設11條重點特色山城步道,累計利用邊角地建成社區體育文化公園50個,城市綜合管理七大工程紮實開展,乾淨整潔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業宜居宜遊的城市環境正加快形成。

——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7%、9.8%。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學前教育普惠率、義務教育鞏固率分別達到81.6%、95%。“三通”緊密型醫共體試點覆蓋18個區縣,縣域內就診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一年來,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紮實做好“六穩”工作。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我們堅持以穩求進,努力穩住經濟基本面,培育新的增長點,不斷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着力穩就業,落實援企穩崗政策,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城鎮新增就業75萬人。着力穩金融,加大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信貸投放力度,拓展直接融資渠道,推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全年新增社會融資規模5100億元左右,中長期貸款餘額增長15.1%。着力穩外貿,妥善應對中美經貿摩擦,積極開拓多元化市場,全市進出口總值增長11%,對東盟、歐盟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分別增長43.2%、8.4%、32.1%。着力穩外資,實行重大外資項目“直通車”制度,實際利用外資超過100億美元,外商投資主體增至6000餘户。着力穩投資,堅持周調度、月通報、季點評,開展重大項目視頻調度,深化與航天科技、華潤集團、中鋁集團、三峽集團、中鐵、中建、中交等78家央企合作,工業投資增長8.8%,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保持穩定,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7%。着力穩預期,出台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工作方案,為企業減負降本1000億元左右,工業用電量、用氣量、貨運量等先行指標走勢向好,日均新增市場主體超過1200户,招商引資簽約項目正式合同額突破1.4萬億元,良好社會預期加快形成。

(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突出抓好大數據智能化發展。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獲批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長15%左右。壯大“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華為鯤鵬計算產業生態重慶中心、海康威視重慶基地二期等項目落地,紫光華智數字工廠、瑞聲智能製造產業園等項目開工,聯合微電子中心、英特爾fpga中國創新中心、工業大數據製造業創新中心等項目投入運營,智能產業銷售收入增長14%。實施智能化改造項目1280個,建成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140個,工業技改投資佔工業投資比重達到39%。全面推行“雲長制”,出台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方案和政務數據資源管理暫行辦法,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加快建設,禮嘉智慧公園建成投用。鞏固提升支柱產業。實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方案,落實汽車產業“1+2”政策和集成電路、智能製造等專項政策,出台生物醫藥、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專項政策,啟動消費品工業品牌培育專項行動,汽車產業加速轉型,電子、材料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3%、14.7%,裝備、醫藥、消費品產業較快增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編制實施現代服務業發展計劃,啟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創建。解放碑納入全國首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累計建成百億級商圈12個,夜經濟成為消費新動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7%,網絡零售額突破1200億元。規模以上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45.2%。金融業增加值增長8%。獲批國家物流降本增效綜合改革試點。舉辦國際性展會論壇153場,智博會、西洽會、重慶英才大會、中新金融峯會等展會成效明顯。“曬文化·曬風景”成為文旅營銷、經濟美學的創新範例,帶動旅遊總收入增長32.1%,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10%左右。

(三)深化改革開放創新。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推進全方位開放。落實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推動形成西部12省區市和海南、廣東湛江“13+1”合作共建機制,鐵海聯運班列開行923班、增長51%。中歐班列(重慶)開行超過1500班,運輸重箱量和貨值增長均超過48%。19個國家級開放平台引領輻射功能增強,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累計簽約項目204個、總金額超過300億美元,重慶自貿試驗區形成240項制度創新成果、新增註冊企業超過1.2萬户,兩江新區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取得新進展。果園港區口岸開放,涪陵綜保區封關運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實現主要業務全覆蓋,重慶口岸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進一步壓縮。深化對外交流合作,國際友城達到48個,駐渝領館增至12家,過境免籤延長至144小時。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獲批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國家首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和整市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出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全面完成機構改革任務。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政務服務“線下一窗受理”“線上一網通辦”效率大幅提升,“渝快辦”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全覆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壓縮50%以上。支持困難企業改革脱困、轉型發展。新增上市公司5家。推進創新資源集聚。實施重慶高新區、經開區體制改革和擴容升級,高標準規劃建設重慶科學城,加快兩江協同創新區發展。加大“雙一流”建設支持力度,啟動6個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建設,10所高職院校入選國家“雙高計劃”。新增超聲醫學工程、山區橋樑及隧道工程2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創建2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國家兒童健康與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啟動建設,引進新型研發機構31家。實施重慶英才計劃,引進各類緊缺優秀人才7000餘名。獲批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知識價值信用貸款規模達到66億元,高新技術企業超過3100家,科技型企業突破1.6萬家。

(四)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紮實推動鄉村振興。新建高標準農田150萬畝,新增特色產業種植面積140萬畝,成功創建2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巴味渝珍”品牌授權農產品達到431個,農產品加工產值、鄉村旅遊綜合收入、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分別增長10%、20%、35%。農村“三變”改革試點和“三社”融合發展穩步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佔比降至22.1%。“大棚房”整治任務全面完成。實施三峽後續項目519個。紮實推動城市提升。形成全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提速實施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紮實推進高鐵建設五年行動方案,鄭萬高鐵、渝湘高鐵主城至黔江段、重慶東站等項目加快建設,渝昆高鐵、成渝鐵路主城至江津段改造項目開工,黔張常鐵路開通運營。加快實施“850+”城市軌道交通成網計劃,璧銅線開工建設,環線海峽路至二郎段、尖璧線建成投用,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達到329公里。編制實施高速公路網規劃,奉建高速、巫開高速等445公里項目開工建設,潼榮高速建成通車,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3235公里,省界收費站全部取消。江北機場國際航線增至95條,旅客吞吐量達到4479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41萬噸,巫山機場、永川大安通用機場通航。獲批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嘉陵江利澤、烏江白馬、涪江雙江航電樞紐開工建設。持續完善城市路網,龍洲灣隧道、新南立交等項目建成通車,全國市政最長山嶺隧道——鐵峯山隧道全線貫通,城市公交優先道增至160公里。開通5g基站1萬個,布點覆蓋38個區縣。推進“兩江四岸”治理提升,編制完成“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規劃方案,實施“清水綠岸”工程,啟動大田灣—文化宮—大禮堂文化風貌片區保護提升。大城細管、大城智管、大城眾管不斷深化,“馬路辦公”督辦解決問題13萬個,數字城管覆蓋率達到90%。統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建立市級統籌協調機制和分區域協調發展聯席會議機制,實行市領導包片聯繫,加強規劃統籌和分類指導,着力構建“一區兩羣”協調發展格局。川渝“2+16”合作協議簽訂實施,渝桂、渝黔、渝陝等合作取得新進展,與西部地區協同聯動發展持續增強。

(五)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強化生態保護修復。嚴格管控生態空間,開展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426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0.1%。獲批開展廣陽島片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編制實施廣陽島片區總體規劃。縉雲山、水磨溪等自然保護區問題整改基本完成,主城“四山”保護提升取得階段性成效。加強環境污染治理。全面推行河長制,啟動林長制試點。開展河道“清四亂”和污水偷排直排亂排專項整治,推進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試點,42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7.6%。加強交通、工業、揚塵和生活污染防治,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主城區獲批“無廢城市”試點,土壤、聲環境質量總體穩定。配合完成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創建綠色園區2個、綠色工廠42家、綠色礦山101家。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主城區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提高到28%。成立全市首家綠色銀行,發行綠色債券44.6億元。

(六)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努力創造高品質生活。從最困難的羣體入手。持續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針對豬肉價格上漲,實施穩產保供措施,及時向困難羣眾發放價格臨時補貼。從最突出的問題着眼。實施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整治,實現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縣全覆蓋。退休職工基本養老金進一步調增。高血壓、糖尿病等門診用藥納入醫保保障範圍,公立醫療衞生機構全面取消醫用耗材加成。從最具體的工作抓起。15件重點民生實事完成年度任務,新配租公租房2.26萬套,新增公共停車位1.05萬個,4000個村民小組通了公路,一批老百姓的身邊事、煩心事得到解決。退役軍人服務管理保障體系全面建立。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全力做好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迎大慶工作,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縱深推進,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信訪工作紮實開展,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一年來,我們堅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着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進一步形成了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良好政治氛圍。嚴格落實向市委請示報告制度,自覺接受人大和政協監督,定期向人大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1179件、市政協提案889件。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市委實施意見,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為基層減負取得積極進展。嚴格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壓減財政一般性項目和專項支出125億元。紮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圓滿完成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任務。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穩步推進,雙擁工作和軍民共建深入開展。民族宗教、國家安全、外事、僑務、港澳台、審計、統計、檔案、保密、參事、史志、消防、人防、氣象、地震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會、婦女、兒童、青年、老齡、慈善、殘疾人、紅十字等事業實現新發展。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一年,我們用汗水澆灌收穫,以實幹篤定前行,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市委團結帶領全市幹部羣眾沉心靜氣、真抓實幹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渝部隊和武警官兵,向關心支持重慶發展的中央各部門、各兄弟省區市及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對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對照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要求,對照人民羣眾對高品質生活的新期待,重慶發展仍面臨一些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經濟平穩運行的基礎還不夠牢固,投資增長後勁不足,傳統消費進入瓶頸期、新興消費增長尚弱,外貿新增長點仍需加快培育;
產業結構處於深度調整期,支柱產業核心競爭力亟待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撐能力不足;
科教、人才綜合實力不強,集聚創新資源仍需持續用力;
城市功能還不夠完善,安全高效運行水平和應急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
生態環境較為脆弱,污染防治任務較重;
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仍有欠賬,“一老一小”等民生保障還有不少短板;
政府職能轉變不夠到位,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面對困難和問題,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把短板補得再紮實一些,把基礎打得再牢靠一些,推動全市各項事業邁上新台階。

二、2020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做好政府工作十分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的重要指示要求,是對重慶戰略地位的再提升、發展定位的再拓展,為做好重慶各項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引和行動指南。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交匯疊加,進一步拓展了重慶的發展空間。特別是新年伊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充分體現了對優化區域經濟佈局的高度重視、對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大力支持、對重慶發展的親切關懷,是賦予重慶的重大責任和重要使命,是重慶改革開放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我們要更加註重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對標對錶抓落實,沉心靜氣謀發展,努力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重要指示要求,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深入實施“八項行動計劃”,全面做好“六穩”工作,推動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確保重慶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5%左右,進出口穩中提質;
城鎮新增就業6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
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脱貧;
節能減排降碳完成國家下達任務。

實現這些目標,我們必須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始終胸懷“兩個大局”,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緊緊圍繞把總書記殷殷囑託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這條主線,堅定不移落實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穩字當頭、積極進取,努力實現穩得更加鞏固、進得更加積極;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注意力集中到解決各種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上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
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的方針,以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為兩個輪子,聚焦高質量、供給側、智能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堅定不移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民生“七有”,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

今年,重點抓好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

堅決打好脱貧攻堅戰。動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強化產業扶貧,實施就業扶貧、旅遊扶貧、消費扶貧,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開展脱貧攻堅普查,抓好中央脱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和國家脱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意見整改。聚焦深度貧困攻堅,加大18個深度貧困鄉鎮政策傾斜力度,對特殊貧困人口採取綜合性保障措施,統籌抓好非貧困區縣、非貧困村幫扶發展。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把防止返貧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堅持“四個不摘”,深化“志智雙扶”,將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及時納入幫扶,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推動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統籌銜接,確保脱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實施五大環保行動,紮實推進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和推長辦反饋問題整改。打贏藍天保衞戰,突出抓好交通、揚塵污染防治,統籌治理工業、生活等污染源,確保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穩定在300天以上。打好碧水保衞戰,深入推進河長制,實施流域環境綜合整治和工業污染防治,開展示範河湖建設和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行動,確保42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穩定在95.2%以上,讓一江碧水向東流。打好淨土保衞戰,加強土壤環境監測保護,推進土壤污染綜合防治示範區建設,深化“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確保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

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防範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嚴格落實政府債務限額管理要求,加快區縣政府融資平台轉型,用好政府債券,優化債務結構,防控債務違約風險。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妥善處置重點企業信用風險,持續開展互聯網金融、非法集資等專項整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防範化解房地產領域風險,落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長效管控機制,逐步建立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防範化解城市安全運行風險,把安全風險防控落實到城市工作各環節各領域,完善防控機制,強化系統治理,全面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確保城市安全、社會安定、市民安寧。

(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努力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統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化川渝合作,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為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新貢獻。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開好局、起好步。緊扣目標定位,尊重客觀規律,發揮比較優勢,推進成渝地區統籌發展,促進產業、人口及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把握原則要求,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突出中心城市帶動作用,強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牢固樹立一體化發展理念,做到統一謀劃、一體部署、相互協作、共同實施。抓住戰略重點,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優化國土空間佈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體制創新,強化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

推動“一區兩羣”協調發展。完善國土空間規劃,制定“一區兩羣”協調發展實施意見,促進各片區發揮優勢、彰顯特色、協同發展。主城都市區,增強中心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完善重要節點城市專業化服務功能,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現代化都市區。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羣,突出“庫區”“山區”特點,更加註重生態經濟要素集成與協同,建設長江經濟帶三峽庫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先行示範區。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羣,突出“山水”“民俗”特色,促進生態康養、文化旅遊、特色資源加工等產業發展,建設武陵山區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

(三)堅持把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深入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和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加快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促進智能產業、智能製造、智慧城市協同發展,集中力量建設“智造重鎮”“智慧名城”。

推動支柱產業迭代升級。汽車產業,加快向中高端、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方向轉型,支持長安汽車、北京現代新品研發投放,推動長安福特林肯、上汽紅巖、長城汽車放量生產,加快小康中高端智能網聯汽車、比亞迪動力電池等項目建設,爭創國家車聯網先導區。摩托車產業,重點發展電動摩托車、踏板車、中大排量摩托車,推動雅迪高端電動摩托車等項目建設。消費品產業,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戰略,重點培育以“十個一”為代表的拳頭產品,壯大健康食品、特色輕工、精品服飾等優勢產業集羣。生物醫藥產業,構建新藥研發從源頭創新到產業化全鏈條體系,加快創新藥品臨牀試驗和上市步伐,加強醫療裝備引育,發展中醫藥產業,建設重慶國際生物城,努力打造國家生物醫藥產業集羣。材料產業,着力發展輕金屬材料、複合材料、化工合成材料等新型材料,推動中鋁高端製造等項目建設。裝備產業,大力發展高端化、智能化、成套化裝備產品,推動機器人放量生產和數控機牀提檔升級,加快康明斯大馬力發動機、海裝風電、abb搬遷技改等項目建設。能源產業,繼續抓好頁巖氣勘探開發,加快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發展,強化能源保障體系建設。深入推進智能製造,再實施1250個智能化改造項目,建設110個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用大數據智能化為製造業賦能。

壯大“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芯”,重點推動萬國半導體、sk海力士等產能釋放,加快啟動華潤微電子功率半導體芯片等項目。“屏”,重點推動京東方6代柔性面板建設,積極培育超高清視頻領域產品。“器”,重點推動oppo、vivo等5g手機量產,發展智能穿戴、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新品。“核”,重點提升汽車電子、智能傳感等核心器件發展水平。“網”,重點培育10家工業互聯網平台,支持中移物聯網、宗申忽米網、飛象工業互聯網等企業發展,加快中小企業“上雲上平台”。提檔升級區塊鏈產業創新基地,促進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建設“雲聯數算用”要素集羣。“雲”,建成數字重慶雲平台,基本完成政務信息系統遷移上雲,市級系統整合率達到75%,兩江雲計算產業園服務器能力達到30萬台。“聯”,實施5g融合應用行動計劃,新建5g基站3萬個,提升中新國際數據通道性能,互聯網骨幹直聯點省際直聯城市增加到32個。“數”,落實“三清單”制度,初步建成城市大數據資源中心,建立政務數據“聚通用”規範管理機制。“算”,建設智能中樞核心能力平台,統一提供共性技術、業務協同能力組件200個,建設以ai計算、區塊鏈等為支撐的賦能平台。“用”,在政府管理、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開展應用示範,打造30個典型智能化應用場景。

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順應制造業服務化、服務業製造化趨勢,推進研發設計和製造業有機融合、金融服務和製造業高效融合、現代物流和製造業緊密融合、生產型製造和服務型製造深度融合、平台經濟和產業發展創新融合。金融業,圍繞建設立足西部、面向東盟的內陸國際金融中心,增強資本市場、跨境融資、創業投資、資產管理、新型金融等核心功能,持續實施經濟證券化五年行動計劃,提升金融體系的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和區域輻射能力。物流業,圍繞建設內陸國際物流樞紐,構建“通道+樞紐+網絡+平台”的物流運行體系,促進物流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融合發展。軟件及技術服務業,圍繞創建中國軟件名城,實施“千家軟件企業培育工程”,引進創意設計等生產服務類企業,建設重慶軟件園、信息安全產業示範園、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等重點園區。服務外包業,圍繞建設國家級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培育一批特色服務出口基地,拓展服務外包行業領域,推進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商貿服務業,圍繞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國際消費集聚區建設等十大工程,提檔改造中央商務區,建設智慧商圈和國際郵輪母港,培育首店經濟,發展夜經濟。會展服務業,圍繞建設內陸國際會展名城,培育引進國際會展品牌,完善會展功能配套,優化生產性、生活性會展服務,高水平籌辦特色展、專業展。大健康產業,圍繞建設西部健康服務領先城市,推動健康與養老、體育等融合發展。文化旅遊業,圍繞建設國際知名文化旅遊目的地,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構建大都市、大三峽、大武陵旅遊品牌,推進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用好144小時過境免籤政策,讓八方遊客來重慶“行千里·致廣大”。

(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使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深入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行動計劃,加快提升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營造“近悦遠來”的人才環境,讓每一個有創新夢想的人都能專注創新,讓每一份創新活力都能充分迸發。

提升創新平台。高標準規劃建設重慶科學城,聚焦科學主題“鑄魂”、面向未來發展“築城”,營造創新生態環境,發展高新產業,培育創新企業,謀劃大科學裝置,集聚重點實驗室,努力建設科學之城、創新高地。深化開發區創新發展,健全重慶高新區園區協同管理機制,拓展重慶經開區發展空間,完善兩江協同創新區功能,加快建設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爭取潼南、銅梁、涪陵等獲批國家級高新區,增強各類開發區持續創新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產業生成能力、經濟產出能力。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基地,大力推進中國自然人羣資源庫重慶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創建集成電路特色工藝及封裝測試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生豬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和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

壯大創新主體。加強“雙一流”建設,實施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計劃,推進一流學科建設專項,強化高校原始創新和協同攻關,支持市屬高校建設特色高水平大學。培育新型研發機構,推動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逐步實現全覆蓋,引導市屬科研機構市場化轉型,引進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企業來渝設立研發機構,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以創新重塑“重慶製造”。發展創新型企業,實施科技型企業成長工程,開展優秀創新型企業評選,加快培育高成長性企業,力爭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500家、科技型企業突破2萬家。

優化創新生態。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引進知名創投機構,發展壯大創投基金,擴大知識價值信用貸款規模,支持企業在科創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1%左右。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探索關鍵核心技術集成攻關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快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建設,引進培育一流科技企業孵化器,推進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示範應用,努力催生新科技、轉化新成果、孵化新產業、培育新業態。

集聚創新人才。抓好人才引育,完善瞄準高端人才的“塔尖”政策和針對青年人才的“塔基”政策,大力實施重慶英才計劃,辦好重慶英才大會,唱響重慶英才品牌。強化人才激勵,設立“重慶市傑出英才獎”,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優化人才服務,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完善全過程、專業化、多層次人才服務體系,讓創新人才激情工作、快樂生活、張弛有道。

(五)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推動各項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通過改革破除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激活蟄伏的發展潛能。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鞏固去產能成果,有序推進“殭屍企業”處置,防止出現新的過剩產能。持續推動企業降本減負,把該減的税減到位、把該降的費降到位,進一步降低企業用工、用能、物流、融資等各類成本,增強企業獲得感。持續優化資源配置,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加快放開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堅決破除各類要素流動壁壘。

深化財政金融改革。創新投資機制,完善重大項目儲備庫,拓寬資金渠道,引導資金投向先進製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等領域。強化金融創新,創建長江經濟帶(重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深入實施金融科技應用試點和金融標準創新建設試點,深化區域性股權市場改革,拓展跨境結算與投融資便利化應用場景。完善財政體制,落實推進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總體方案,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用政府的“緊日子”換老百姓的“好日子”。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持續推動國有經濟佈局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領域聚焦。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一企一策”推動重點困難企業改革脱困,引入優質戰略投資者參與市屬國企集團層面混改,加大充分競爭領域子企業混改力度。完善市場化機制,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在競爭性國企綜合運用各類激勵舉措,積極探索建立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推動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

激發民營經濟活力。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營造公平環境,清理與企業性質掛鈎的歧視性規定和做法,取消一批社會投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強化主體培育,完善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引導民營市場主體“個轉企”“微升小”“小升規”。優化金融服務,拓展“渝快融”“渝企金服”等平台功能,發展數字化普惠金融,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融資,推動企業商業價值信用貸款試點擴容增效,支持企業上市融資,擴大直接融資比重,發揮紓困基金和債委會作用,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健全政商交往制度和定期聯繫企業制度,弘揚企業家精神,完善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讓企業家放心投資、專心創業、安心經營。

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對接世界銀行評價指標體系,拿出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勇氣,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市場化,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放寬支柱產業和民生領域准入門檻,深化公共資源交易監管改革,開展自貿試驗區“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大力簡政利企便民,切實解決“政府悶頭做、企業沒感覺”的問題。推進法治化,落實《外商投資法》和《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運用,健全社會信用體系,依法兑現政府承諾,全力抓好政策落實,決不讓好政策“懸空”。推進國際化,加強與國際通行經貿規則對接,提升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完善國際化公共服務體系,發展會計、法律、諮詢、翻譯等專業服務,實施雙語標識建設工程。優化涉企服務,樹立服務意識,倡導服務精神,聚焦企業全生命週期,圍繞減環節、減時間、減成本,破解企業開辦、施工許可辦理、財產登記等方面痛點難點問題,困難由政府解決,把方便留給企業、留給羣眾。

(六)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努力在西部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深入實施內陸開放高地建設行動計劃,推動對外開放繼續往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方向走。

完善出海出境大通道。統籌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鐵公水空四種方式、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四類要素,構建內陸國際物流樞紐支撐。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組建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完善沿線合作共建機制,強化貨物運輸組織,促進通道物流降本增效。拓展中歐班列(重慶)功能,開拓貨源市場,組織進口整車和冷鏈肉類班列,強化運輸安全國際警務執法合作,完善通道輻射、集散和服務網絡。釋放長江黃金水道運能,加強沿江重點港口建設,爭取啟動朝天門至涪陵段4.5米水深航道整治,開行“渝滬直達快線”,提升渝甬班列品質。增開渝滿俄班列,探索開行更多貨物品種公共班列,擴大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等產品出口。建設航空貨運基地,發展基地航空,拓展客貨中轉業務,增加商務航線和直達航線,國際航線超過100條。發展多式聯運,構建以果園港、國際物流樞紐園區、航空物流園、公路物流基地為支撐的現代化物流樞紐體系,推進多式聯運“一單制”和鐵路運單物權化,建設內陸國際物流分撥中心和國際多式聯運中心。

建設引領性開放平台。加強19個國家級開放平台建設,推動各類平台協同發展。高標準實施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發揮運營中心作用,辦好中新金融峯會和陸海新通道國際合作論壇,加快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範區、多式聯運示範基地、航空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促進重慶與新加坡“點對點”項目合作、西部地區與東盟“面對面”互聯互通。高水平建設自貿試驗區,開展陸上貿易規則、物流金融、多式聯運等首創性探索,加快構建適應高水平開放的行政管理體制和適合重慶特點的賬户體系,對標自由貿易港探索實施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政策。高質量發展兩江新區,推進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禮嘉智慧公園二期建設,加快高端高質高新產業集聚,建設智慧城市和公園城市樣板。推動高新區、經開區和各類園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加快中國智谷重慶科技園建設。高效能拓展開放口岸,完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開展中新關際合作試點,加快智慧口岸建設,優化海關特殊監管區佈局,推動保税區高質量發展。

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加快外貿轉型升級,創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推動汽摩、通機等優勢產品出口,壯大加工貿易產業,優化進口商品結構,發展服務貿易、跨境電商,培育總部貿易、轉口貿易、“保税+”貿易。開拓多元化市場,謀劃實施與東盟經貿合作規劃,鞏固歐盟、日韓市場,穩定美國市場,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南美、非洲等新興市場。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全面實施2019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在先進製造、高新技術、金融服務、現代物流、文化旅遊等領域推出一批合作項目,建設高質量外資集聚地。深化對外交流合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有序推動企業“走出去”,爭取更多國際組織來渝設立分支機構,推動友城拓展和務實合作,高標準辦好智博會、西洽會等國際展會,加快建設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

(七)持續推進鄉村振興,努力實現鄉村讓人們更向往。精準落實“五個振興”要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促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因地制宜發展多品種、小規模、高品質、好價錢的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優化農業結構,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田宜機化改造,穩定糧食產能;
重點抓好標準化、規模化畜禽養殖,加快恢復生豬生產,加強非洲豬瘟等疫病防控;
新改建柑橘、榨菜、檸檬、中藥材、調味品等特色產業基地100萬畝,保障“米袋子”“菜籃子”供給。做強農業品種品質品牌,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全過程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深化“巴味渝珍”品牌創建,完善科技特派員制度,健全農業科技服務體系。促進農業“接二連三”,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完善農村流通體系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壯大鄉村旅遊、農村電商,擴大優質特色農產品出口。

推進農業農村改革。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紮實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持續推進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穩步推進宅基地改革。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完成整市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擴面深化“三變”改革試點,全面推進“三社”融合發展,完善小農户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機制,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深化投融資改革,完善農業金融多層次服務網絡,持續推進農村產權抵押融資,創新農業保險服務,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入鄉村振興。

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分類分檔實施“五沿帶動、全域整治”行動,營造小組團、微田園、生態化、有特色的農村人居環境。完善基礎設施,新建“四好農村路”1.4萬公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農村電網改造和“智慧農業·數字鄉村”建設工程。提升村容村貌,整治農村舊房7萬户,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加強農村垃圾污水、面源污染治理和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健全管理機制,完善鄉村規劃建設管理,建立健全基礎設施長效管護機制,努力形成政府引導、農民共同參與的良好局面。

(八)持續推進城市提升,努力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全面貫徹“一尊重五統籌”要求,聚焦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深入實施城市提升行動計劃,建設“近者悦、遠者來”的美好城市。

以構建綜合交通樞紐為目標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堅持以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格局,推動“三鐵”融合,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完善現代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打通交通大動脈。重點構建“五張網”:“米”字型高鐵網,按照“五年全開工、十年全開通”目標,深入實施高鐵建設五年行動方案,加快鄭萬高鐵、渝昆高鐵、渝湘高鐵主城至黔江段建設,同步建設渝湘高鐵黔江樞紐和吉首東站接軌工程,推進渝湘高鐵黔江至吉首段規劃建設,開工建設成渝中線、渝萬、渝西高鐵,開展渝漢、渝貴、蘭渝、鄭萬高鐵巫溪支線等高鐵前期工作,統籌推進重慶東站、重慶站、萬州北站等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加快成渝鐵路主城至江津段改造、樞紐東環線等普速鐵路項目建設;
城市軌道交通網,提速實施“850+”城市軌道交通成網計劃,持續推進第二期、第三期項目,啟動第四期項目,加快璧銅線建設,建成6號線支線二期等項目,實施軌道交通與地面公交換乘整體提升規劃,推動主城都市區城軌快線規劃建設,促進市域鐵路公交化,加快實現主城公交全國一卡通;
國際航空樞紐網,開工建設江北機場t3b航站樓和第四跑道,爭取第二樞紐機場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基本建成仙女山機場;
高速公路網,落實“三環十八射”高速公路網規劃,開工渝武擴能等224公里項目,建成渝長擴能、永瀘等243公里項目,加快墊豐武、開樑等項目前期工作,省際出口通道增至25個;
城市路網,深入實施緩堵保暢行動計劃,加快曾家巖、紅巖村等跨江大橋和金鳳、土主等穿山隧道建設,爭取開工建設渝蓉高速進城通道和兩江新區至長壽快速通道,啟動內環快速路綜合整治,推進主城區至涪陵、永川、合川等快速通道前期工作,優化城市骨架路網和干支路網,打通“斷頭路”,暢通“微循環”,發展智慧交通,持續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加快通信網、水利網、能源網建設,完善人工智能、智慧廣電等新型基礎設施,打造“千兆城市”;
優化長江黃金水道功能,實施水源工程建設三年行動,全面推進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開工建設雲陽向陽等大中小型水庫;
推進川渝電網和電力市場一體化發展,開展“疆電入渝”前期工作,啟動渝西天然氣輸氣管網建設。

以彰顯山城江城特色為重點推進城市有機更新。聚焦“兩江四岸”主軸,創新體制機制,優化空間佈局,完善功能配套,彰顯“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獨特魅力。強化“四山”保護提升,持續開展違建整治,鞏固縉雲山整治成果,推動南山城市山地公園建設,保護修復“四山”自然人文環境。加快“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啟動核心區整體提升重點項目,高標準建設長嘉匯大景區,精心塑造十大公共空間,實施60公里貫通工程、“清水綠岸”工程,全面升級“兩江遊”,構建江城橋都、江城半島、江城灣區等江城品牌。推動公共空間品質提升,實施坡坎崖綠化美化工程和“增園添綠”工程,利用城市邊角地再建設一批社區體育文化公園,營造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四季有花的良好環境,構建山城步道、山城公園、山城夜景等山城品牌。實施“小街區規制”,建設開放通透、配套完善、富有人情味的活力街區,改善城市空間品質,塑造美好生活場景。完善城市文化功能,實施傳統風貌街區保護提升工程,推進市規劃展覽館遷建,規劃建設長江文化藝術灣區,啟動系列文化藝術場館規劃建設。推進城鎮老舊小區和棚户區改造,完善小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建築品質,優化物業管理,改善市民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

以深化大城細管、大城智管、大城眾管為抓手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加強城市管理制度化建設,落實法治化、標準化、規範化、智能化管理。建設新型智慧城市運行管理中心,推動數字城管全覆蓋,延伸智慧鏈條,拓展應用場景。深化“馬路辦公”,落實“門前三包”,推廣“五長制”。持續實施城市綜合管理七大工程,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開展店招店牌、建築立面、供水安全等專項整治。強化城市運行安全保障,實施高層建築消防、道路交通、地下管線等重點領域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提高各類災害事故救援能力,形成全天候、系統性、現代化的城市運行安全保障體系。

(九)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努力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深入實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行動計劃,努力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

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組織實施“三線一單”,抓好三峽庫區後續工作,完成國土綠化提升行動三年計劃,實施“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工程。深化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加強地質災害綜合防治,完成11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和10個重點區縣巖溶石漠化治理。深入推進廣陽島片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建設“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

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把“綠色+”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全面推進節能降耗。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和國家節水行動方案。引導市民踐行綠色消費方式,推廣節能環保產品,倡導綠色低碳出行,創建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讓綠色生活走入尋常百姓家。

完善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統籌協調管控制度,健全自然資源產權制度。建立完善生態環境監管大數據平台和智能環保服務支撐體系。理順城鄉污水管網建設管理體制。嚴明生態環保責任制度,深化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推進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改革,探索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的生態價值實現路徑。

(十)大力發展民生和社會事業,努力創造高品質生活。深入實施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動計劃,加快補齊民生短板,滾動實施15件重點民生實事,確保民生特別是困難羣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實施就業優先政策,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羣體就業,建立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機制。落實養老服務發展實施方案,推動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實施農村失能特困人員集中照護和敬老院提檔升級工程,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穩步提升城鄉低保標準,完善分類救助政策。實施青年發展規劃。發展兒童、殘疾人等福利事業,促進慈善事業發展。提升退役軍人服務管理保障水平。建設“勞動者港灣”,讓勞動者累了能歇腳、渴了能喝水、飯涼能加熱。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學前教育,力爭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50%。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基本消除城鎮大班額,規範校外培訓機構,完善考試招生制度。統籌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和大學聯考綜合改革。實施職業教育“雙高計劃”。深化“四新”專業建設,推進一流本科專業和一流課程“雙萬計劃”,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提升高等教育整體實力。加快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保護教師合法權益,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營造“教師節一年只有一天,尊師重教必須365天”的良好社會風尚。

實施健康中國重慶行動。創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加快建設西部醫學中心。擴大“三通”緊密型醫共體試點。完善醫保綜合監管體系,開展新增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審批,推進藥品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和保供穩價。建設“美麗醫院”“智慧醫院”。做好重大疾病防治,加強疫苗監管。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辦好市六運會,籌備第18屆亞洲盃足球賽,加強重點體育設施建設,開展全民健身,建設體育強市。

豐富羣眾精神文化生活。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導全民閲讀,建設書香重慶。發展數字創意文化產業,創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壯大銅梁龍文化產業。鼓勵文藝精品創作。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抓好大足石刻保護利用,推進釣魚城遺址、白鶴梁題刻申遺。保護紅巖革命文物,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深化“楓橋經驗”重慶實踐十項行動,完善信訪制度,健全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完善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深化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拓展羣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制度化渠道,深化“三社聯動”實踐,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開展城市安全示範創建,推進消防安全、校園安全、道路運輸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等專項治理。完善應急四大體系,開展大排查大整治大執法,堅決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加強自然災害防範應對。做好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做好公共法律服務和普法工作。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持續推動僑務工作改革創新。加強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完善雙擁工作和軍民共建機制,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局面。

各位代表,今年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研究編制“十四五”規劃綱要。我們要緊扣把總書記殷殷囑託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這條主線,緊扣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突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充分發揚民主,凝聚各方智慧,科學確定總體思路、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描繪重慶未來發展美好藍圖。

三、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高、難度大、任務重,我們要忠誠履職,科學理政,依法行政,加快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堅持把黨的領導貫徹到政府工作全過程。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完善貫徹落實總書記對重慶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回頭看”制度,嚴格執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持續深入肅清孫政才惡劣影響和薄熙來、王立軍流毒,全面淨化政治生態,堅決兑現市委“三個確保”政治承諾。

嚴格按照制度履行職責行使權力。加強行政立法,推進制度創新,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着力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完善行政體制,健全部門協調配合機制。優化職責體系,實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健全決策機制,加強重大決策調查研究、科學論證、風險評估。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監督、監察監督、司法監督、社會監督,發揮審計監督、統計監督職能作用,推進政務公開、辦事公開。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我們要自覺尊崇制度,嚴格執行制度,堅決維護制度,不斷提高運用制度幹事創業的能力,努力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切實增強鬥爭精神和鬥爭本領。弘揚真抓實幹、雷厲風行的良好政風,大力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釘釘子精神抓好工作部署、協調調度、督促檢查和考核評估。注重學習提能,加強思想淬鍊、政治歷練、實踐鍛鍊、專業訓練,在鬥爭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幹,練就擔當作為的硬脊樑、鐵肩膀、真本事。完善擔當作為的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為幹事者撐腰。

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公僕本色。壓緊壓實政府系統黨組織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市委實施意見,堅決整治羣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加強審批監管、工程建設等重點領域反腐,深化“以案四説”“以案四改”,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政府系統工作人員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以為政清廉取信於民。

各位代表!70年後再出發,而今邁步從頭越。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總書記對重慶的重要指示要求,在中共重慶市委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而不懈奮鬥!

篇三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自治區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一、2019年工作回顧2019年是極不平凡、極不尋常的一年。這一年,我們迎來新中國七十華誕,黨中央隆重舉行系列慶祝活動,展示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極大振奮了黨心軍心民心。這一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戰略定力,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強化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這一年,全區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着力抓好“六穩”工作,全力以赴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全區經濟平穩運行,改革開放紮實推進,民生事業持續改善,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經濟運行總體平穩。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財政收入增長6.4%,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2%以上,其中出口增長18%。先行支撐指標增勢良好,工業用電量增長12.5%,居全國前列,鐵路貨運發送量增長18.6%,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超過3萬億元,增長14.8%。——兩個翻番提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地區生產總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提前一年實現兩個翻番目標。——脱貧攻堅連戰連捷。實現125萬以上貧困人口脱貧,1268個貧困村出列,預計21個貧困縣摘帽,全區農村貧困發生率降至1%以下,脱貧成效保持全國前列。——轉型升級步伐加快。高技術製造業和電子信息產業投資分別增長25%、38%。糖、鋁等傳統產業向精深加工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加快成長,輕工業振興取得突破。服務業對經濟增長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貢獻率達55%,旅遊總消費突破萬億元、增長33%。現代特色農業加快發展,累計獲批13箇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數量居全國第一。——新動能加速成長。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1.5倍,智能電視機產量增長67.6%。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近一倍。電信業務總量、快遞業務量分別增長78.8%、17.3%。民間投資增長12%。新增企業15.5萬户,實有市場主體突破300萬户,新增“四上”單位1500家。——發展基礎不斷夯實。成為國家首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交通投資達1222億元。開工建設時速350公里的南寧至玉林高速鐵路。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突破6000公里,92%的縣通高速公路,76%的鄉鎮通二級或三級公路,100%的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北部灣港貨物吞吐量2.56億噸,增長14.7%;
集裝箱吞吐量382萬標箱,增長35%,增速全國第一。西江長洲水利樞紐過閘貨運量1.45億噸。機場旅客吞吐量超過2900萬人次。完成所有貧困縣、邊境縣農網改造升級。大藤峽水利樞紐實現大江截流。完成下一代互聯網基礎設施ipv6改造,設區市全面啟動5g網絡建設,行政村實現光纖網絡全覆蓋。——開放邁出重大步伐。獲批建設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西部陸海新通道、中國-東盟信息港,防城港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建設獲得中央支持,廣西開放優勢和戰略地位更加凸顯。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開行2243列,增長一倍。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主要業務應用率達100%。進出口整體通關時效明顯優於全國平均水平。全區實際利用外資增長超過一倍,區外境內招商引資到位資金8400億元、增長10.5%。

——生態環境保持一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91.7%,pm2.5平均濃度下降2.9%。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96.2%,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90.9%,6個設區市斷面水環境質量進入全國前十,城市黑臭水體消除率超過90%。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9%以上。森林覆蓋率62.45%。石漠化治理成效居全國首位。——民生福祉不斷增進。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5%,其中農村居民收入增長6.5%。新增城鎮就業38.7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3.9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2.62%。分配公租房43.8萬套,超額完成棚户區和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完成消除瘧疾目標。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城鄉居民健康主要指標持續優於全國平均水平。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影響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多,結構性、體制性、週期性矛盾相互交織,我區發展還存在不少突出困難和問題。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一些重要支撐指標低於預期;
國際經貿摩擦給我區電子、糧油等行業帶來較大沖擊;
受市場變化、政策調整等影響,汽車產銷大幅滑落,明顯拉低工業增長;
非洲豬瘟疫情爆發,畜牧業生產受損嚴重,豬肉等食品價格上漲影響民生;
區域發展不平衡,部分市縣發展困難增多。這些不利因素,與我區產業基礎不強、經濟結構不優、創新能力不足等深層次矛盾疊加共振,給經濟運行帶來很大挑戰。總體上看,儘管困難多、壓力大、任務重,但我們不畏難、不迴避、不退縮,牢牢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持續加大“六穩”工作力度;
牢牢堅持新發展理念,全力推進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牢牢堅持創新驅動,大力培育新產業新動能;
牢牢堅持問題導向,積極應對內外部環境趨緊的衝擊和不確定性因素影響;
牢牢堅持按經濟規律辦事,立足當前、着眼長遠,保持定力,紮紮實實打基礎。經過不懈努力,我們頂住了下行壓力,穩住了經濟基本盤,保持了社會大局穩定,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出了新步伐!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按照中央“六穩”工作要求,狠抓國家逆週期調節政策落實,推動各項重大政策落地見效。把穩增長作為壓倒一切的首要任務,集中力量打好“七場硬仗”。組織開展重大項目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產業大招商“三個攻堅突破年”活動。對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13項重大事項和重點工作,建立“一竿子插到底”的指揮長工作責任制。統籌推進重大項目1400個,完成投資7500億元以上。在全國率先開展重特大項目容缺審批。以最嚴舉措應對非洲豬瘟疫情,全力恢復和穩定生豬生產。採取汽車下鄉、以舊換新、新能源汽車推廣等措施促進汽車生產銷售。不折不扣落實更大規模減税降費政策,共減税296.3億元、降費22.5億元、減少企業及個人社保繳費84.82億元,惠及124萬户小規模納税人和98%的民營企業。發行地方政府債券1033億元,盤活財政存量資金995億元。實施信貸支持民營小微企業“百千萬”工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增長16.6%。開展解決民營企業突出問題百日攻堅行動,清欠民企賬款超過55億元。實施七大專題招商行動,大招商工作格局初步形成。積極幫扶重點人羣和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92.3%,就業形勢保持穩定。(二)全力以赴推進三大攻堅戰。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打好脱貧攻堅“四大戰役”、“五場硬仗”。建檔立卡貧困户適齡兒童失學輟學人數顯著下降,貧困人口基本醫療參保率、住院報銷比例全部達標,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全部解決。貧困户特色產業覆蓋率92.9%。完成71萬貧困人口搬遷任務,實現14.89萬搬遷户每户有1人以上穩定就業。狠抓中央脱貧攻堅專項巡視、國家脱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問題整改落實。深入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保衞戰。開展冬春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加強灕江、南流江、九洲江、欽江等重點流域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成效持續顯現。抓好百色、崇左、南寧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試點。紮實開展“美麗廣西·幸福鄉村”活動,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風貌提升三年行動,完成5.22萬個村莊“三清三拆”工作。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穩妥處置地方金融機構風險,防範化解涉企金融債務風險。打擊非法集資。加強隱性債務管控,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三)紮實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着力“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羣”,加快推進“雙百雙新”重大產業項目建設,竣工投產崇左南國銅業、桂林深科技華為手機、柳州志高智能家電等18個項目,開工建設百色吉利百礦鋁產業、玉林正威新材料、欽州恆逸化工、北海惠科電子等47個項目,加快建設防城港鋼鐵基地、來賓匯賓碳酸鈣產業鏈等77個項目。實施“千企技改”工程,南寧博世科等254個技改項目建成投產,培育形成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實施“三百二千”科技創新工程,新突破41項重大技術,廣西大學牽頭完成的清潔造紙一體化技術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新增42個國家級創新平台、500家高新技術企業,轉化266項重大科技成果。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3.7%,提高1.37個百分點。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成功創建4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突出發展大健康和文旅產業,陽朔、金秀兩縣榮獲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百色起義紀念園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成功創建陽朔遇龍河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新增隆安等10個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南寧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物流樞紐,自治區級服務業集聚區營業收入達1300億元,現代服務業加快成長。(四)持續擴大高水平開放。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試點任務120項,居新設自貿試驗區之首,年內55項試點任務全面鋪開,出台自貿試驗區支持政策,新設企業4724家。西部陸海新通道建成南寧國際鐵路港一期、欽州港東航道擴建一期、欽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等關鍵項目,打通海鐵聯運“最後一公里”。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户推出131項改革舉措,中國-東盟金融城累計入駐金融機構60家,中銀香港、中國太平保險等區域性金融總部入駐運營。中國-東盟信息港建成運行廣西電子政務雲計算中心、中國-東盟新型智慧城市協同創新中心等29個重點項目,華為、浪潮、阿里、騰訊等27家龍頭企業入駐南寧核心基地。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實施強首府戰略,推進北欽防一體化,提升做實珠江-西江經濟帶,推進興邊富民和穩邊固邊,加快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推動桂林國際旅遊勝地提質升級。(五)深入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全年自治區共實施推進111項改革任務。“放管服”改革方面,推動政務服務“簡易辦”,優化營商環境7項重點指標明顯提升,市縣兩級實現水電氣報裝等重點領域“一窗受理”全覆蓋,不動產登記、企業開辦實現1個工作日辦結,達到全國一流。推進政務數據“聚通用”,基本建成“壯美廣西·政務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化解煤炭過剩產能154萬噸,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形成電網“一張網”管理體制,工業電價平均每度降低0.11元,全社會節省用電成本超100億元。農村綜合改革方面,深化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改革,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工作,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率97%以上。完成國有林場改革。科技體制改革方面,試點推行科研經費使用“包乾制”,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落實企業研發經費投入獎補政策。國資國企改革方面,擴大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範圍,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穩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自治區層面國有企業混改比例近50%。(六)加大力度補齊民生短板。財政用於民生支出增長9.6%,佔比80.2%。全面完成十大為民辦實事工程。深入實施廣西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新建中國小校和幼兒園425所,改擴建各類學校5620所。南寧教育園區初步成形,開工建設13所院校。4所高職院校入選國家“雙高計劃”。崇左、賀州兩市建成三甲醫院。建設407個基層衞生項目,鄉鎮每千人口醫療衞生機構牀位數達到1.35張,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啟動物價補貼聯動機制,惠及低收入羣眾1722萬人次。推進城鎮困難羣眾脱困解困工作,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退休人員養老金穩步提高。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基本建成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全國首創“桂建通”模式,探索破解農民工工資拖欠難題。新建1200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新增80萬廣電網絡農村用户。建成湘江戰役紀念設施等重大文化項目。成功舉辦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迴賽、蘇迪曼杯世界羽毛球錦標賽等國際賽事。(七)切實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項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問題。全面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成效。完成市縣政府機構改革,整合減少市縣各領域執法機構1200多個,制定41個部門的市縣鄉三級權責清單規範化通用目錄。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大幅精減會議,壓減文件三分之一。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實施“亮劍”系列專項行動,重點打擊黑惡勢力、電信網絡詐騙、傳銷、涉槍涉爆等違法犯罪,人民羣眾安全感提升至97.17%。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一年來,應急管理、消防救援、外事、僑務、宗教、海關、海事、信訪、食品藥品、地震、氣象、檔案、保密、工會、共青團、科協、工商聯、哲學社會科學、新聞出版、統計、供銷、測繪、水文、參事、史志、紅十字、慈善等工作繼續加強,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權益得到有效保障,民族團結進步鞏固發展,國防動員、國防教育、軍民融合、邊海防、雙擁共建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各位代表!前進路上無坦途,歷盡風霜見擔當。過去一年,我們經歷了嚴峻的困難和挑戰,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自治區黨委帶領全區各級各部門、廣大幹部羣眾團結一心、奮力拼搏的結果,是自治區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有效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全區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向中央駐桂單位、駐桂部隊、武警官兵、政法幹警,以及所有參與、關心和支持廣西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二、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十三五”規劃收官。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圍繞“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總目標總要求,全面落實“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個紮實”新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擴大開放、擔當實幹”工作方針,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紮實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奮力實現“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6.5%,財政收入增長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8%;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7%左右,現行標準下剩餘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脱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節能減排降碳控制在國家下達目標內。提出上述目標,既綜合考慮國內外經濟環境、發展形勢和各方面支撐條件,又注意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銜接,體現了穩增長的迫切需要和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工作中重點把握以下方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緊緊扭住新發展理念,把着力點集中到解決各種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上來,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為兩個輪子,全面提高經濟整體競爭力,確保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牢牢把握大勢,搶抓用實機遇。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把穩增長作為頭等大事,搶抓稍縱即逝的重要窗口期,用好國家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加大政府專項債券規模、支持中西部地區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等重大機遇,藉助毗鄰東盟優勢,發揮好自貿試驗區等開放平台作用,在新一輪發展中佔領先機、贏得優勢。——破解瓶頸難題,強化發展支撐。圍繞制約發展的難點、攻堅突破的重點、羣眾關心的熱點,用改革的思路、創新的辦法、開放的行動,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強化要素保障,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加快培育新動能、激發新活力。——堅持底線思維,加強科學統籌。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堅持全區工作“一盤棋”,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保持對潛在風險的警惕性和緊迫感,把各類“黑天鵝”、“灰犀牛”問題和事件防範好、管控好、處置好,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勇於擔當作為,提高執行能力。大力弘揚“四為”理念,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發展導向、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堅持幹字當頭,擼起袖子加油幹,甩開膀子比着幹,務實功、求實效,雷厲風行抓落實。各位代表,完成今年各項目標任務,困難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動搖,士氣必須鼓舞!我區正處於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攻堅期,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困難矛盾逐步化解,積極因素不斷累積,新動能加快成長。我們要不畏浮雲遮望眼,咬定青山不放鬆,按照自治區黨委“十六字”工作方針,久久為功,善作善成,闖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無愧於人民、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工作業績!三、2020年工作安排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任務艱鉅繁重,我們要以“苟利社稷,不顧其身”的擔當,奮發有為做好各項工作:(一)以打贏脱貧攻堅戰為重中之重,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脱貧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我們要萬眾一心加油幹,越是艱險越向前,一鼓作氣、頑強作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決戰決勝脱貧攻堅。今年必須全面完成剩下的24萬貧困人口脱貧、660個貧困村出列和8個貧困縣摘帽任務。持續推進“四大戰役”、“五場硬仗”,全面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集中兵力打好深度極度貧困殲滅戰,對大化、都安、隆林、那坡4個極度貧困縣,樂業、羅城、融水、三江4個深度貧困縣,靖西、環江等7個貧困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縣(市),以及138個貧困發生率在5%以上的貧困村實行掛牌督戰、全程督戰,堅決攻克深度極度貧困堡壘。將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扶脱貧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低保範圍,進行兜底保障。加大邊境地區脱貧攻堅支持力度。紮實抓好中央脱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國家脱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問題整改落實。加大對扶貧開發任務較重的非貧困縣、非貧困村的支持力度,做好對非貧困户中生活困難人員的幫扶。鞏固脱貧成果,保持現有扶貧政策穩定,加大產業就業扶貧力度,實施搬遷後續“十大扶持”工程,以消費扶貧、電商扶貧為主抓手打造社會扶貧升級版,建立健全返貧預警監測和動態幫扶機制,按時完成脱貧攻堅普查任務。近年來,在脱貧攻堅第一線,湧現出很多像黃文秀同志這樣奉獻青春甚至生命的優秀壯鄉兒女,我們要以他們為榜樣,走好新時代長征路,以優良作風凝聚決戰決勝的磅礴力量!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落實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堅持土地承包關係長久穩定。鞏固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嚴格落實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持續建設150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深化糖業體制機制改革,實施糖業降本增效行動,落實糖料蔗支持保護政策,建好1150萬畝糖料蔗生產保護區。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區增點擴面提質,建成自治區級核心示範區300個、縣級示範區600個。全力防控非洲豬瘟,抓好生豬恢復生產和保供穩價工作。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加快發展農業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促進一產“接二連三”,推進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建設,培育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力爭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7萬家。打造糧食、蔗糖、水果、蔬菜、漁業、優質家畜六大千億元產業,促進茶產業、蠶桑、中藥材等特色產業發展。壯大現代林業特色產業,發展工業原料林和特色經濟林,植樹造林230萬畝,新造油茶林50萬畝,做大林產品加工產業,建好崇左山圩產業園、貴港綠色家居產業園、來賓三江口現代林業特色產業園、鹿寨桂中現代林業科技產業園、廣西(容縣)生態家居板材產業園等,創建國家林業產業示範園區,打造萬億元綠色林業產業。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風貌提升三年行動,開展“美麗廣西·幸福鄉村”活動,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建設50條鄉村風貌示範帶,完成300個行政村生活污水處理示範項目和100個行政村清淤疏浚治理試點建設,逐步消除農村黑臭水體。推進“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加快補齊鄉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短板。(二)以重大項目為抓手,強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產業強起來,穩增長才有堅實基礎。大力開展“製造業發展攻堅突破年”活動,推動“央企入桂”、“民企入桂”、“灣企入桂”,打造在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產業集羣,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打好工業振興攻堅戰。加快培育工業發展新動能,深入實施傳統產業“二次創業”,推進新興產業集羣化發展,打造綠色化工新材料、電子信息、機械製造、汽車、金屬新材料、精品碳酸鈣、高端傢俱家居材料等產業集羣。深入實施“雙百雙新”重大戰略工程,大力推進“5個50”產業項目。竣工投產防城港鋼鐵基地一期、柳州上汽新型發動機、北海信義玻璃產業園等項目。新開工南寧合眾新能源乘用車和天際新能源汽車、玉林鋰電新能源材料一體化產業基地、柳州四方智能家電科技園、梧州藤縣新材料產業園、崇左友誠生物基新材料等項目。加快建設百色吉利百礦鋁合金輪轂、桂林華為生態產業合作區、欽州華誼化工新材料一體化基地、玉林正威新材料產業城、貴港騰駿汽車、賀州中資碳酸鈣新材料產業園、來賓三江口節能環保產業園、河池南方有色金屬綠色製造等項目。持續推進“千企技改”工程,實施高成長性行業冠軍技改培育計劃,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工業互聯網建設,力爭實現全部規上工業企業上雲。紮實開展央企廣西行、強優民企入桂發展工程、廣西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專項行動,引進更多的龍頭企業、補鏈企業和優質項目,為工業振興提供強力支撐。大力發展大健康和文旅產業。圍繞建設文化旅遊強區,構建“三地兩帶一中心”旅遊新格局。全力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和國家5a級景區。實施大健康旅遊產業工程,加快推進桂林融創萬達、南寧萬有、北海銀基等重大標誌性項目,打造廣西旅遊佈局南北主軸線。積極推動世界實景演藝之都、智力運動之城等重大項目。打造提升“老南寧·三街兩巷”、柳州窯埠古鎮、桂林東西巷街區、梧州騎樓城、北海老街、賀州黃姚古鎮等重點文化旅遊產業集聚區。加快推進防城港邊境旅遊試驗區建設。運營中越德天-板約瀑布跨境旅遊合作區。圍繞“醫、養、管、食、遊、動”全產業鏈,實施大健康產業“四個一百”培育工程,加快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宜居康養勝地。積極培育新經濟新業態。促進數字經濟、平台經濟、創意經濟、流量經濟發展,推動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創新和產業應用。加快建設南寧、桂林、北海、欽州等數字經濟示範區,實施數字廣西建設標杆引領行動。抓好“廣西雲”、“廣電雲”融媒體和中國-東盟網絡視聽產業基地建設。推進“互聯網+”普惠金融行動計劃。建設智慧物流體系。建好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西部陸海新通道多式聯運等綜合服務平台。堅持包容審慎,營造適宜新經濟成長的良好環境。提升科技創新支撐產業能力。全面完成“三百二千”科技創新工程任務。加快核心技術攻關,實施一批科技重大專項。培育“蛙跳式”產業,落實高新技術企業“再倍增”計劃、“瞪羚企業”培育計劃。創新培養引進留住人才政策。用好產學研用一體創新平台,啟動自治區實驗室建設。發揮好加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中科院-廣西聯合科技服務網絡計劃的作用。組建運營廣西產業技術研究院,支持桂林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支持百色、梧州高新區申報國家級高新區。啟動八大農業科技創新工程。推進南寧高新區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北海高新區創業孵化基地、中國-東盟科技城和一批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打造“雙創”升級版,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三)以“五網”建設為重點,加速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採取超常規舉措,開展“五網”(交通網、能源網、信息網、物流網、地下管網)建設三年大會戰,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加速通達通暢,促進要素集聚,築牢發展硬支撐。強力推進現代綜合交通網建設。抓住交通強國建設試點機遇,掀起交通建設新高潮,力爭全年投資突破1400億元。鐵路方面,圍繞“五縱五橫”幹線鐵路網建設目標,完成焦柳鐵路懷化至柳州段電氣化改造,建成北海鐵山港1-4號泊位進港鐵路專用線。加快建設貴陽至南寧、防城港至東興、南寧至崇左、南寧至玉林等項目。新開工黃桶至百色鐵路、衡柳鐵路提速改造、合浦至湛江高鐵、柳州樞紐改造等項目。復工建設岑溪至羅定鐵路。力爭開工建設南深高鐵玉林至深圳段、柳州經梧州至廣州鐵路等項目。加快雲桂沿邊鐵路規劃建設。軌道交通方面,建設南寧4號線和5號線一期、2號線東延線,推進柳州1號線2號線、桂林1號線和南寧機場鐵路線前期工作,力爭儘早開工。高速公路方面,新開工平果至南寧、南寧經玉林至珠海(廣西段)等14條1100公里,續建桂林至柳城、柳州經合山至南寧、賀州至巴馬、浦北至北流(清灣)等25條2258公里,建成荔浦至玉林、玉林至湛江(廣西段)等7條792公里,新增樂業、凌雲、靈山、蒙山4個縣通高速,全區縣縣通高速率提高到96%。加快普通公路提級改造,實現普通國省道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超過70%。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整治安全隱患路段2.8萬公里和危橋315座,拓寬建制村窄路1815公里。抓好邊境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水運方面,力爭建成欽州30萬噸級油碼頭、貴港二線船閘等6個項目,新開工建設防城港赤沙作業區1號2號泊位、欽州港大欖坪南7號-10號集裝箱泊位工程、來賓港武宣港區水泥專用碼頭等10個項目。加快開展平陸運河前期研究工作。加快推進欽州港東航道擴建工程及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防城港潭油航道、貴港到梧州3000噸航道二期工程建設。做好西江長洲樞紐五線船閘、鐵山港30萬噸級航道前期工作。推動紅水河擴能提級。民航方面,實現玉林福綿機場通航,建成北海機場站坪擴建工程,新開工南寧機場改擴建,續建南寧國際空港綜合交通樞紐,加快防城港、賀州支線機場前期工作。以重大項目為抓手,推動互通、提質、加密,加快實現“高速縣縣通、高鐵市市通、民航片片通、內河條條通”。統籌推進能源、物流、信息、管道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構建清潔安全高效能源網。着力提升電源供給保障能力,大力推進防城港紅沙核電3號4號機組、神華國華廣投北海電廠等項目,加快防城港紅沙核電5號6號機組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建設一流智能電網,推進全區電氣化鐵路外部電源、500千伏鳳凰變電站等重大工程。投資200億元以上,實現農網穩定可靠供電服務全覆蓋。加快城市電網智能化升級。實施天然氣互聯互通工程,建設支線管網,加快實現縣縣通天然氣。構建高效便捷的物流網。推動現代物流創新發展,加快南寧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積極推進南寧國際鐵路港、柳州鐵路港、欽州北部灣國際門户港航運服務中心、防城港北部灣國際生鮮冷鏈園區一期和百色西南冷鏈物流交易中心等項目。加快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建設。構建泛在先進的信息網。推進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建成2萬個5g基站,實現設區市核心區域5g網絡連續覆蓋,不斷擴展5g應用場景。加強“光網城市”建設,加快千兆光纖入户。自然村光纖網絡覆蓋率不低於80%。構建較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網。統籌推進地下管線規劃建設、管理維護,重點推進南寧核心城區纜線管廊一期、柳州柳東新區地下綜合管廊等項目,加快市政供水管道、污水管網等設施建設,織好地下“裏子”,撐起城市“面子”。同時,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大藤峽水利樞紐首台機組發電及船閘通航,桂中治旱樂灘水庫引水灌區一期全線貫通。新開工建設桂林長塘水庫。啟動大藤峽水利樞紐二線三線船閘建設。續建洋溪水利樞紐、百色水庫灌區、馱英水庫及灌區、西江干流治理等項目。加快推進賀州扶隆水利樞紐工程。(四)以促進服務業提質升級為導向,積極擴大消費需求。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發展,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科技服務、軟件信息、文化創意等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推進梧州中和國際陶瓷交易中心、河池宜州繭絲綢交易中心等重點項目,抓好賀州市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加速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實施廣西東融石材碳酸鈣交易中心等服務型製造試點項目。推進居家社區醫養、康養、托育等服務業發展。激發消費升級潛力。挖掘城市品質消費,支持城市商業綜合體建設,在南寧、桂林兩市創建國家級步行街升級改造試點,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提檔升級假日經濟、夜間經濟、小店經濟,不斷擴大文化、旅遊、體育等消費,爭創國家文化旅遊消費試點城市。釋放農村消費潛能,發揮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效應,實施“互聯網+”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入村工程,推動鄉鎮商貿發展。積極培育消費熱點,提升“三月三電商節”等品牌影響力。加快廣西新能源汽車推廣。實施“桂品出鄉”,推動桂茶、桂酒、桂果、桂菜、米粉等“桂字號”品牌行銷全國。打造“廣西好嘢”農產品品牌。唱響“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冬遊廣西”等品牌。開展好“廣西人遊廣西”“廣西有禮”等活動。優化消費環境,加強食品藥品和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健全消費信用體系、產品追溯體系,讓羣眾放心消費、便利消費。(五)以實施重大開放工程為依託,推動更高水平開放合作。提升重大開放平台建設硬支撐,優化開放合作軟環境,把開放機遇轉化為加快發展的強大動力。高標準建設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對標國際先進規則和一流標準,緊扣“五區一港”,發揮系統集成全區開放平台的牽引作用,突出制度創新、機制創新、政策創新,全面鋪開試點任務,複製推廣外省市自貿試驗區改革經驗,創造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實踐經驗。推動制定中國(廣西)自貿試驗區管理條例,用好促進自貿試驗區發展支持政策,在金融、航運等改革創新領域爭取國家更大支持,完善跨境電商、保税交割、大宗商品交易等功能性載體,引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奮力建設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先行先試示範區。全力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圍繞北部灣港建成國際門户港的目標,開展集裝箱業務全環節對標提升攻堅行動,建設多式聯運全國先進港口。增開遠洋集裝箱航線,擴大海鐵聯運班列覆蓋範圍,力爭北部灣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500萬標箱,海鐵聯運集裝箱量超過20萬標箱。新增跨境公路運輸線路,開行中越(南寧-河內)跨境班列超過150列。加快保税物流、冷鏈倉儲、港航服務等業態發展。打造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升級版“智慧灣”項目,實現全港通行“一卡通”,提升新通道核心競爭力。加快打造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户。持續推進五年實施規劃和三年行動計劃,落實與國家有關金融機構的合作項目,加快國家級保險機構區域總部入駐,推動中國-東盟金融城建設,籌建中國-東盟金融合作學院、廣西聯合徵信公司,抓好面向東盟的國際金融大數據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設,繼續推進人民幣跨境使用等各項金融改革創新落地。紮實推進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啟動南寧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連點建設。建成廣投數字經濟產業基地、中國-東盟地理信息產業園一期、浪潮南寧生產基地等項目,推進中國-東盟信息港大數據中心、中國電子北部灣信息港二期等項目,加快建設中國-東盟信息港小鎮,啟動中國-東盟信息港鯤鵬生態產業園等建設,初步形成面向東盟的數據服務新高地。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加強與廣東對口產業合作,建設產業轉移示範區。打造面向大灣區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基地和文旅休閒康養基地。推動兩廣鐵路、高速公路規劃建設銜接,加密南寧、柳州、桂林與大灣區機場航線,全面提升珠江-西江黃金水道港航能力。加快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粵桂黔滇高鐵經濟帶、玉林“兩灣”產業融合發展先行試驗區、河池深巴大健康合作特別試驗區等建設。開展珠江-西江流域污染聯防聯控,完善九洲江跨省治理體系,健全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厚植沿邊開放新優勢。落實國家邊貿創新政策,大力發展邊境加工業。力爭落地100家邊貿加工企業。培育10個邊貿特色市場,建設10個邊境加工園區。落實國家興邊富民政策,深入實施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推進國家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邊境經濟合作區“小組團”滾動開發。支持以企業為主導,大力發展跨境產業、跨境旅遊、跨境金融、跨境電商。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全面落實國家外商投資法和實施條例,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落實國家穩外貿穩外資政策,推動加工貿易創新發展。擴大一般貿易規模,培育外貿出口基地和出口品牌。加強口岸建設,按期完成東興等4個口岸國家驗收。推動國家級經開區創新提升。高水平辦好第17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峯會。深化國際產能合作,推動中馬“兩國雙園”、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等提質升級。積極建設防城港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引進一批醫藥和大健康產業項目,辦好國際醫學創新合作論壇。(六)以加快實施區域發展戰略為引領,促進區域城鄉協調融合發展。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加強發展戰略統籌銜接,構建“龍頭帶動、區帶支撐、特色鮮明、協調發展”的區域經濟新格局。增強重點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大力實施強首府戰略,推動南寧成為引領全區高質量發展核心增長極。推進柳州建設現代製造城,促進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羣化發展。推動桂林發展壯大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以世界一流為目標建設國際旅遊勝地。推動北欽防開放發展邁上新台階。深入推進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加快北欽防一體化發展,開工建設龍門跨海大橋和大風江大橋。壯大向海經濟和臨港產業,打造綠色化工新材料、電子信息、金屬新材料、糧油食品、新型玻璃、清潔能源、林漿紙一體化等產業集羣,培育海洋生物製藥等新興產業,建設高端服務業集聚區。以大項目引領大建設、大平台聚集大產業,推動北部灣經濟區在新一輪高水平開放開發中乘風破浪、奮力崛起。推進東部地區率先融入大灣區。狠抓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以一流環境集聚大灣區先進資源要素,提升做實珠江-西江經濟帶。支持梧州打造東融樞紐門户城市、貴港建設區域現代物流基地、玉林打造東融重要通道和區域樞紐、賀州建設東融先行示範區,加速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先進生產力。促進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培育新動能。深入實施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完成脱貧攻堅任務,發展特色主導產業。支持建設百色生態鋁基地、河池有色金屬基地、崇左銅錳稀土新材料基地、來賓綠色碳酸鈣產業園,推進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遊勝地、深圳百色合作產業園、來賓桂中水陸聯運區域物流基地等建設。加快崇左、百色沿邊開發開放。加快新型城鎮化和縣域經濟發展。提升城市承載力,推動大中小城市梯次發展。抓好百鎮示範工程、沿邊城鎮示範帶和23個新型城鎮化示範縣建設。繼續推進棚户區改造。深入開展“美麗廣西·宜居城市”活動。加強停車場等設施建設,推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租賃住房建設。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壯大縣域經濟,加快形成有特色有競爭力的主導產業,夯實全區經濟發展基石。(七)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全面貫徹中央各項改革部署,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堅決破除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務服務“簡易辦”改革,持續推進“一表申請”,推行“承諾審批”。繼續壓減自治區層面行政許可,深化“證照分離”改革,推進“照後減證”,落實工業生產許可證審批改革舉措,建築企業資質類別和等級壓減三分之一以上。積極構建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加強和規範事中事後監管,提升監管執法規範性和透明度。持續推動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全面落實國家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改進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和方法,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快國資國企改革。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調整優化國有資本佈局和結構,引導國有企業聚焦主責主業。發揮國有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積極作用,加快轉型升級,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深化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革,優化國資監管工作機制,構建國資監管大格局。發展壯大民營經濟。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下功夫打通政策落實“最後一公里”。進一步放開市場準入,完善市場監管制度,破除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玻璃門”、“彈簧門”。健全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民營企業體系,完善直接融資、融資增信等支持制度,下力氣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和貸期短等突出問題。建立清理和防治拖欠賬款長效機制,健全執法司法對民營企業的平等保護機制,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財產。着力構建親清政商關係。推動民營企業改革創新、轉型升級、健康發展,讓民營企業創新源泉充分湧流、創造活力充分迸發!推進財税金融改革。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各級政府必須過緊日子。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重點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加快推進主要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完善對下轉移支付制度,提高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水平和縣級財力均衡度。加強預算績效管理,用好地方政府債券,積極與社會資本合作,加大ppp模式推廣力度,帶動有效投資支持補短板擴內需。鞏固和拓展減税降費成果。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健全普惠金融體系,引導大銀行服務重心下沉,推動中小銀行聚焦主責主業,加快農村信用聯社改革和改制,引導保險公司迴歸保障功能,深入實施企業上市(掛牌)“三大工程”,完善廣西綜合金融服務平台。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完善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妥善化解債務存量。建立地方金融風險處置責任管理制度,設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風險準備金,加大農村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防範化解力度,積極穩妥化解涉企金融債務風險,強化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促進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推進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同時,統籌推進生態文明、應急管理、文化體制、綜合行政執法等重點領域改革。加強統計基層基礎建設,加快構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統計體系。(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着力辦好利民惠民實事。對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準,持續加大投入,補齊公共服務短板,努力提高人民羣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穩定和擴大就業。落實就業優先政策,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等重點羣體就業,加強退役軍人就業保障,對就業困難人員實行託底幫扶,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落實援企穩崗政策,階段性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和在崗培訓補貼政策。開展職業技能提升三年行動,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農民工創業園運營水平。加大對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支持力度。我們必須牢牢抓住就業這一民生之本,努力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讓老百姓收入穩定、安居樂業。大力推進教育現代化。繼續實施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新建幼兒園150所、義務教育學校90所,新建擴建普通高中50所,切實提高公辦幼兒園和普惠幼兒園佔比,確保所有縣通過國家縣域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評估認定。進一步提高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推進廣西大學等高校“雙一流”建設。加快建設南寧教育園區、桂林高校集聚區,支持建設貴港西江教育園區。推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改善職業院校辦學條件,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推動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擴面。支持和規範發展民辦教育。加快健康廣西建設。實施15個健康廣西專項行動計劃。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強化“三醫聯動”,加強緊密型醫聯體和縣域醫共體建設。提升疾病預防控制和公共衞生服務能力,創建國家民族地區婦幼健康示範區,實施職業病防治、地中海貧血防治、遏制結核病等專項行動。完成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能力建設五年行動計劃。開工建設廣西兒童醫療中心,加快中國-東盟醫療保健合作中心等一批重大衞生項目建設。支持防城港、來賓兩市創建三甲醫院,實現設區市三甲醫院全覆蓋。加強醫療衞生隊伍建設。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推進中醫藥壯瑤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織牢社會保障網。着力解決“一老一小”問題,推進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發展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積極申報國家普惠托育“城企聯動”試點。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實現基本社會保險全覆蓋。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加快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自治區級統籌制度。推進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着力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健全分層分類梯度救助制度體系,統籌完善優撫安置制度,加強對農村“三留守”人員、城鎮困難羣眾、失獨失能老人、殘疾人的關愛保護服務,兜住基本生活底線。繁榮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出一批優秀特色文藝精品。新建1800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推進廣西博物館改擴建、廣西自然博物館搬遷、廣西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等項目。加強桂北長征文化資源等保護利用,加快國家長征文化公園建設,推進興安靈渠、海上絲綢之路·北海史蹟、三江中國侗寨等保護和申遺工作。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和保護。支持來賓申報國家地質公園。繼續實施“壯美廣西·智慧廣電”工程。建設體育強區,實施體育惠民工程,抓好自治區競技體育訓練基地改擴建,籌備第三屆全國青年運動會,辦好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迴賽等國際賽事,讓人民羣眾身心更健康、生活更多彩。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繼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衞戰。強化冬春季大氣污染防治,穩步推進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深入開展揮發性有機物和揚塵治理等專項行動。推進灕江、九洲江、南流江、欽江等流域和一批中小河流治理,抓好黑臭水體、飲用水水源地、農村生活污水等綜合治理。加快第三批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力爭實現鎮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推進海洋生態修復工程,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持續加強土壤污染源源頭控制,全面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嚴格管理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加強水土流失及石漠化治理,有序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山水林田湖海濕地生態修復和綠色礦山建設。全面開展設區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發揮公共機構在生活垃圾分類等方面示範作用。推進“公園城市”試點工作。建設中國-東盟環保合作示範平台。大力發展生態經濟,護好綠水青山,打造金山銀山。切實辦好民生實事。財政支出繼續向民生建設傾斜,紮實抓好社保、健康、教育、水利、安居、農補、生態、文化、扶貧、科技等十大類民生實事。各位代表!天下之大,民生最大。我們要把改善民生、惠及羣眾的實事一件接着一件辦、一年接着一年幹,讓老百姓日子越過越舒心、越過越紅火!各位代表!我們要落實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持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建設。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強化邊境管控,嚴厲打擊走私,維護邊境社會穩定。抓好網絡安全、保密等國家安全工作。毫不鬆懈抓好安全生產,深入開展“強監管嚴執法年”專項行動,堅決防範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妥善處置各類突發事件。提升公共法律服務水平。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推進平安廣西、法治廣西建設,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和“亮劍·2020”系列專項行動,做好信訪維穩工作,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各位代表!我們要統籌做好國防動員、國防教育、雙擁共建、邊海防、民兵預備役工作,支持配合國防動員體制改革,加強退役軍人服務保障。用改革精神和創新理念編制好“十四五”規劃。做好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切實保障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合法權益,支持羣團組織改革發展,引導支持社會組織、志願服務、慈善事業發展。做好外事、僑務、宗教、科普、測繪、地震、氣象、消防、水文、哲學社會科學、參事、史志、檔案、紅十字等工作。各位代表!新時代新使命對政府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按照自治區黨委十一屆六次、七次全會的部署要求,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提升政府施政能力和服務水平。執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我們要加強制度建設,出台提升全區政府系統執行力的具體規定,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全面實行清單化管理、時限化推進、責任化落實。加強和改進督查工作,推行“互聯網+督查”,確保政令暢通。完善績效考評,強化正向激勵,健全容錯糾錯機制,推動形成擔當作為、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我們要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推進政務數據治理和共享開放,建立“四改四轉”新機制。加快推進政務服務“網上辦”、“掌上辦”,建立“好差評”制度。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推行“互聯網+監管”。我們要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嚴格依法行政,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府立法以及備案審查工作。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強化審計監督。我們要堅持廉潔從政,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嚴格履行“一崗雙責”,馳而不息糾正“四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嚴格執行國務院“約法三章”。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各位代表!黨中央對廣西寄予厚望,壯鄉人民對我們充滿期待,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自治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加快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而努力奮鬥!

篇四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山西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9年工作回顧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是我省在“兩轉”基礎上拓展新局面的攻堅之年。黨中央賦予我省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重大使命,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向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致賀信,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山西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為我省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一年來,在省委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篇光輝文獻”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八次、九次全會決策部署,以“示範區”“排頭兵”“新高地”三大目標為牽引,紮實推進三大攻堅戰,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保持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

初步預計,2019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3%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6%左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左右、9.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55.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小於3%、6%,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在3%以內。全省空氣質量和國考斷面水質均取得明顯改善,其他約束性指標都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標。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擴大有效需求,經濟實現平穩健康發展。深化轉型項目建設年活動,落實六項常態化工作機制,全力實施百項工業轉型升級項目,環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術產業基地、長城智能製造基地、中電科碳化硅等一批重大轉型項目落地開工,吉利汽車零部件配套產業園、中科晶電砷化鎵等項目建成投運。實施消費升級行動計劃,支持商貿流通企業發展壯大,新增4個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限額以上網絡零售額增長25%左右。多元化開拓國際市場,中國(太原)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獲批,全年進出口實現正增長。強化經濟運行監測調度,加強要素保障,深入開展萬名幹部入企服務,有效解決企業實際困難,促進了經濟平穩增長。

(二)全力夯實基礎,轉型發展步伐強勁有力。貫徹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着力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新舊動能加速轉換,數字經濟、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成功舉辦堯城(太原)國際通用航空飛行大會。傳統產業改造步伐加快,退出鋼鐵產能175萬噸,關停淘汰焦炭產能1192萬噸。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快於規上工業,非煤工業、製造業增速快於煤炭工業,工業結構反轉呈現良好態勢。成功獲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省級創建單位,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板塊建設進展明顯,累計建成三個一號旅遊公路1981公里,命名認定首批100家3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太行山大峽谷八泉峽升級為5a級景區,全省旅遊總收入、接待國內旅遊者人數分別增長19.3%、18.5%。服務業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連續五年保持在50%以上。創新驅動力顯著增強,19項“揭榜制”科研項目落地實施,t1000高端碳纖維、光伏異質結組件、低濃度煤層氣發電機組等一批先進產品和技術取得突破,“智創城”省級雙創中心啟動運營。全省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48.6萬户,新培育“小升規”企業600户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05户,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400户,轉型發展呈現磅礴態勢!

(三)高位謀劃推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開局良好。認真貫徹“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紮實推動15項重大舉措和85項工作任務。退出煤炭產能2745萬噸,煤炭先進產能佔比達68%。“三氣”綜合開發試點穩步推進,穩妥佈局氫能產業。光伏發電領跑者基地規模居全國第一,全年外送電量991.3億千瓦時。加強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推動重點領域節能增效,用能結構不斷優化。加快能源科技創新步伐,煤炭智能開採、清潔高效利用、智慧能源科技攻關取得突破。成功舉辦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和2019能源革命展,打造能源革命排頭兵邁出堅實步伐!

(四)大力內拓外聯,全方位開放格局加速形成。主動融入國家開放大戰略,中歐(中亞)班列實現常態化運行。全省累計開通國際及地區航線達23條,太原武宿機場吞吐量突破1400萬人次。大張客專開通,大西全線貫通,太鄭高鐵進入全線鋪軌階段。右玉至平魯、陽城至蟒河高速公路建成,高速公路出省口達到27個。大同航空口岸正式開放,五台山航空口岸首飛通航,國際陸港、海關特殊監管區等加快建設。太原國際郵件互換局郵件處理量達434.8萬件。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正式開通。複製推廣自貿區改革試點經驗,成功舉辦外交部全球推介活動,積極參加進博會、中非合作論壇、中博會、廈洽會等重要展會。新增國際友好城市8對、友好合作夥伴19對,開放的山西正在擁抱世界中加速崛起!

(五)聚力補齊短板,三大攻堅戰成效明顯。全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集資,穩妥推進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加快農信社改制化險,有效化解高速公路等政府性債務,各類風險總體穩定可控。全力攻堅深度貧困,最後17個貧困縣全部進入脱貧摘帽程序,剩餘918個貧困村全部退出,23.9萬貧困人口脱貧,脱貧攻堅實現決戰決勝!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狠抓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及督察“回頭看”問題整改,開展“百日清零”專項行動,燃煤發電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焦化行業達到特別排放限值標準。強力推進汾河流域治理攻堅,入黃口廟前村斷面等國考斷面退出劣v類。“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修復治理紮實推進,完成營造林521萬畝。汾河谷地地下水位連續10年回升,pm2.5平均濃度低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平均水平,“二青藍”成為我省的靚麗名片!

(六)持續攻堅克難,重點領域改革縱深推進。國資國企改革不斷深化,汾酒集團實現整體上市,晉商銀行、大地國際登陸港交所,省屬二級及以下企業混改率達75.9%,燃氣集團、潞安化工分別引入華潤、美國ap等戰略投資者,國有資本加速向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市場化處置省屬“殭屍企業”115户,全面完成省屬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推動民營經濟30條有效落實,清償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比例達68%,7家企業入選全國民營企業500強,民營經濟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認真落實國家減税降費政策,全年新增減税降費超過560億元。堅持標準化引領,在全國率先發布職業農民生產技能評價、鄉村旅遊示範村等級劃分與評價標準,主導制定實施兩項國際標準,實現了零的突破。推動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綜改示範區示範引領作用開始顯現,77家省級以上開發區正成為全省新興產業的集聚區、轉型發展的主戰場!

(七)城鄉協同發力,區域協調發展質量提升。鄉村振興戰略穩步實施,農產品精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羣建設順利起步。三大省級戰略紮實推進,晉中農高區成為首批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糧食生產再獲豐收,有機旱作、優勢雜糧、功能食品等特色優勢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有效改善,新改建“四好農村路”2.45萬公里,完成農村户廁改造47萬座。穩妥推進農村改革,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清產核資和集體成員身份確認。太原都市區建設紮實推進,太原地鐵2號線實現軌通電通,1號線開工建設,太谷撤縣設區。中心城市品質不斷提升,中部盆地城市羣一體化發展提速,國家物流樞紐互聯互通工程等首批12個項目開工建設。大縣城、特色鎮建設步伐加快,完成3233個行政村合併,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顯著增強。

(八)堅持民生為本,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突出抓好大學生等重點羣體就業,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清零。大力實施“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工程,技能培訓人數達104.7萬。建設認定616所普惠性幼兒園,建設改造500餘所鄉鎮寄宿制學校,6000多所中國小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和一體化發展。“1331”工程深入實施,與c9等高校合作成效明顯,山西農大和省農科院合署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積極籌建國科大太原能源材料學院,4所高職院校躋身全國職業教育“雙高”行列。縣域醫療衞生一體化改革全國領先,“136”興醫工程紮實推進,晉鄂聯手共建區域醫療中心。全民參保計劃基本實現法定人羣全覆蓋。城鎮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人均增加174元,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實現“十五連漲”。城鄉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30元,達到520元。高血壓、糖尿病等門診用藥納入醫保報銷。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平均每人每月分別提高55元、57元。隆重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系列活動,“奮進山西”國慶彩車榮獲“華美獎”。成功舉辦精彩、惠民、難忘的“二青會”。上黨梆子《太行孃親》、鼓樂《保衞娘子關》分別榮獲“文華大獎”提名劇目和“羣星獎”。山西青銅博物館建成開館。數字文化館總分館體系初步建立,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穩步提升。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亡人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32.8%、28.8%。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強力推進,危害嚴重的刑事案件大幅減少,“平安山西”建設不斷深化。

各位代表,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我們確保民生投入只增不減,全省財政民生支出佔比保持在80%以上,8件民生實事全部兑現!其中,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殘疾預防重點干預和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免費送戲下鄉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人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九)着力轉變職能,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嚴格落實政府系統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堅持不懈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完成省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出台省政府規章6件,辦理人大代表建議948件、政協提案969件。“放管服效”改革不斷深化,省直部門審批時限平均壓縮一半以上,開發區一般工業項目實現“全承諾、無審批、拿地即可開工”。大力推進執法監管體制改革,嚴格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數字政府建設全面啟動,全省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實現五級全覆蓋,省級85.7%的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三晉通”app正式上線運行。晉城市“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試點成效明顯,並在各市縣和開發區全面推開。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紮實推進“3545”專項改革。率先在全國開展全省域營商環境評價。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入選中組部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攻堅克難案例,以政務信息化改革為突破口優化營商環境做法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我省高質量轉型發展取得可喜成績,實屬不易。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親切關懷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生動實踐的結果,是省委團結帶領全省人民奮力拼搏、攻堅克難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駐晉部隊、公安幹警和中央駐晉單位,向關心支持山西改革發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地看到,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還比較突出,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還有不小差距。結構性、體制性、素質性矛盾尚未根本解決,新興產業發展不足,支撐轉型的大項目好項目不多,新動能不夠強勁,創新發展基礎薄弱。市場化改革較為滯後,對外開放水平不高。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城鄉居民收入與發達地區差距較大,民生領域仍存在諸多短板。政府治理效能有待進一步提升,部分幹部擔當意識不強,一些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不容忽視。對此,我們要敢於直面問題,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篇光輝文獻”精神,堅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轉型為綱、項目為王、改革為要、創新為上,推動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崛起、高標準保護、高品質生活,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確保我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1%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1%以上和6.5%以上,城鎮新增就業4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控制在4.5%以內、6.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

約束性指標是: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較2015年下降15%,萬元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6%,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下降2%。環境質量改善指標和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指標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6月底前汾河流域國考斷面水體全面消除劣Ⅴ類,之後穩定達標。剩餘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脱貧,城鎮棚户區住房改造開工2.7萬套。

2020年指標的設定,充分估計了錯綜複雜的形勢,體現了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了新發展理念,落實了“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考慮了穩增長穩就業穩預期的需求,與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和完成“十三五”任務相銜接,為轉型發展留出了空間。

今年,要在統籌做好各項工作的基礎上,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實施千億產業培育工程,加快壯大新動能。堅持轉型為綱,推動農業、工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全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堅持龍頭引領、園區承載,着力建鏈補鏈延鏈強鏈,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化、高端化、智能化發展。推動六個營業收入超千億元的新興產業提升競爭力。高端裝備製造業重點推進中煤科工智能製造基地、中船重工新能源裝備產業園等項目,打造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煤機智能製造裝備等產業集羣。新材料產業重點推進山西鋼科年產1800噸高端碳纖維等項目,打造煤基炭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特種金屬材料等產業集羣。數字產業圍繞“網、智、數、器、芯”五大領域,推動百度雲計算中心二期、中電科電子信息科技創新產業園、忻州半導體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加快發展數據採集、存儲、清洗、標註、交易等產業,有序推進企業上雲,探索“區塊鏈+產業”應用示範,開展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試點示範,打造大數據、半導體、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光電等產業集羣。節能環保產業重點建設朔州、長治、晉城3個國家級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現代金融業緊扣服務實體經濟,創新金融產品,完善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現代物流業以智慧物流為方向,加快建設太原國家物流樞紐,打造一批示範企業。推動四個有望突破千億元的新興產業擴規模、上水平。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重點推動吉利、大運、成功等企業項目建設,打造太原、晉中、長治、運城產業集聚區。現代醫藥和大健康產業重點做強抗生素類化學原料藥、人源Ⅲ型膠原蛋白、經典中成藥等競爭力強的產品。現代煤化工產業全力推動潞安180全面達標和應用示範,重點推進中海油大同煤制氣等項目,走“高端化、市場化、差異化、環境友好型”的發展路子。煤成氣產業實施三年滾動發展行動計劃,大力推動增儲上產,推進油氣長輸管網互聯互通,力爭今年產量達到90億立方米。推動三個新興潛力產業發展壯大。通航產業重點培育研發、製造、服務全產業鏈,繼續辦好堯城(太原)國際通用航空飛行大會,加快建設通航示範省。新能源產業重點推進“氫都”大同新能源產業城、孝義氫能等項目建設,推動光伏、風電平價競價上網。數字創意產業重點引進培育一批領軍企業,推出更多優質產品。同時,加快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推動科技服務、人力資本服務、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促進健康養老、家庭護理、家政、托育等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

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深入挖掘產業潛力,提升產業規模和產業層次。推動文化旅遊業融合化、品牌化發展,加快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全力打造農產品精深加工千億產業。聚力打造釀品、飲品(藥茶)、乳品、果品、主食糕品、肉製品、功能食品、保健品、化粧品、中醫藥品十大產業集羣,支持培育100家龍頭企業提升改造100個加工園區,支持50家龍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再評選20個功能農產品品牌。推動五個有望突破千億元的特色優勢產業提檔升級。有色金屬產業全力打造呂梁、運城鋁鎂新材料產業園區,建設全國鋁鎂深加工基地。綠色建材產業大力發展鋼結構和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築,提升耐火粘土、高嶺土、建築陶瓷等產業競爭力。特色輕工產業重點提升“山西三寶”等工美產品影響力,加快發展白酒、食醋、紡織、玻璃器皿等產業,做強老字號品牌。文化及相關產業加快融合發展,重點推動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區(基地)、文化產業園建設,壯大文化企業實力。康養產業着力抓好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建設一批康養園區、小鎮、社區,打響“康養山西、夏養山西”品牌。

做強做優做綠四大傳統千億產業。推進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加快提升產品附加值和綜合競爭力。煤炭產業緊扣提高全員勞動生產率,加快開採方式變革,退出產能1500萬噸以上,引導關閉退出60萬噸以下煤礦,穩步提高先進產能佔比,煤炭洗選能力壓減到18億噸左右。電力產業重點推動1000千伏蒙西—晉中特高壓交流工程建成投運,開工“兩交”交流特高壓落地工程和“西電東送”通道調整工程,推進晉電送浙、晉電送冀,力爭外送電量突破1000億千瓦時。焦化產業壓減過剩產能4027萬噸,建設國家綠色焦化產業基地。鋼鐵產業開工建設太鋼年產70萬噸中厚板改造等項目,打造全球一流的不鏽鋼生產基地。

各位代表,發展新產業,培育新動能,是我省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希望和出路所在。我們要橫下一條心,培育一大批千億產業,努力實現從“一煤獨大”到“八柱擎天”!

(二)聚焦項目建設,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堅持項目為王,緊緊抓住國家政策機遇,推動“三駕馬車”協同發力,確保全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圍繞我省製造業十二大領域和重點培育的千億級產業,加強招商引資,完善項目推進機制,實施一批新項目、大項目、好項目。大力實施“521”工程。提升50個左右開發區產業承載力,實施100個新興產業龍頭項目和100個傳統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項目,建設1000萬平方米以上標準廠房。加快現代基礎設施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方面,推進交通強國建設試點。推動太鄭高鐵年內通車,開工建設集大原、雄忻高鐵項目。做好“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確保太原鐵路樞紐和太原至延安高鐵列入規劃,力爭忻州—榆林—鄂爾多斯等鐵路項目列入規劃。加快高速公路“出省口”建設,打通“斷頭路”,建成太原東二環,推進靜興、黎霍、太原西北二環等在建項目。加快普通國省幹線公路升級改造,新改建“四好農村路”和旅遊公路1.3萬公里。推進運城機場改擴建和朔州機場建設,推動芮城、陽城等通用機場建設,力爭武宿國際機場改擴建年內開工。確保太原地鐵2號線年內投運,加快1號線建設,啟動新一輪太原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調整。“岸港網”方面,抓好陽泉國際陸港、朔州經緯通達等重點物流園區建設。開展城市高速光纖寬帶網絡、電信普遍服務試點、移動通信網絡、移動物聯網等重點工程,加快5g基礎網絡建設,基本實現設區市中心城區5g網絡連續覆蓋和商用。加快民生項目建設。加大城市老舊小區改造和城市停車場建設力度,完善提升小區道路、水電氣暖等配套設施。繼續推進農網改造升級,加快建設城鄉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完善基層公共文體設施。同時,加強經濟運行監測調度,加大企業幫扶力度,推動現有企業平穩運行、提質增效。

深度挖掘消費潛力。推動大型消費商圈建設,改造提升高品位步行街,加快建設便民消費商圈,改建一批便民消費服務中心。推動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發展。積極培育電子商務龍頭企業,發展電子商務新業態。完善農村和農產品流通網絡,加快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覆蓋範圍。完善“互聯網+”消費生態體系,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積極培育定製消費、信息消費、幸福消費、綠色消費等新熱點,發展夜間經濟、假日經濟。深入實施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嚴格市場監管,健全消費投訴維權機制,營造便利、放心、舒心的消費環境。

推動外貿外資穩速提質。加強外貿主體培育,新增外貿主體100家。加大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培育力度,鼓勵龍頭企業在重點出口市場佈局營銷服務平台和海外倉,引導企業積極開拓新興市場,支持不鏽鋼、手機等重點產品出口,精準幫扶企業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影響,推動外貿空白縣進出口“破零”。抓住外商投資法實施契機,落實好穩外資政策,建立外商投資服務協調機制,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大力引進外商獨資企業,力爭重點工業類開發區利用外資全部“破零”。

(三)優化創新生態,增強創新驅動力。堅持創新為上,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提升創新能力。

構建創新體系。開展企業技術創新發展三年行動,實施創新平台提質增量工程、創新合作深化覆蓋工程、創新項目擴規拓展工程,建立國企、高校、科研院所研發活動考核評價制度,推動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研發活動全覆蓋,建設10户省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用好省市兩級技改資金,加大企業技術研發支持力度,推進自主創新、引進創新、集成創新、融通創新。全力培育創新主體,推動“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新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00户以上,培育“小升規”企業700户,繼續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大力發展新型研發機構,創建能源革命、機器人、高鐵裝備等創新研究院。做強“智創城”省級雙創中心,做實創業孵化基地、眾創空間、大學科技園,打造“雙創”升級版。強化金融、土地、標準廠房、用能等支持,為企業創新提供全生命週期服務。

完善創新制度。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推進重大專項“揭榜制”改革,實施省級項目申報立項“常態制”改革,試點科研項目經費“包乾制”改革。率先在數字經濟領域開展創新生態建設試點示範。紮實推進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以先進標準搶佔創新制高點。深入推進軍民融合,運行好省科技成果轉化和知識產權交易管理服務平台,推動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大力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精神、工匠精神、企業家精神,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實施包容審慎監管,營造寬鬆創新氛圍。

實施三大工程。推進“1331”工程提質增效。加強“雙一流”建設,深化與c9+高校、一流科研機構、知名企業合作,共建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推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台建設。進一步優化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單位與學位授權點。繼續推進學科專業動態調整,立項建設150個左右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推進“136”工程縱深發展。深化10個領軍臨牀專科建設,加快建設省級重點實驗室和臨牀醫學研究中心。啟動實施“人才科技興醫計劃”和“百名博士引進計劃”。開展“136”興醫工程第三方評估。高水平建設區域醫療中心,加強城市醫聯體建設,新建3-5個省級跨區域專科聯盟。啟動實施“111”工程。緊扣轉型發展需求,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技術,謀劃推進100項重大科研攻關項目,建設10個左右重點實驗室、10個科技成果中試熟化與產業化基地、10個省級製造業技術創新中心,“一企一策”培育100户高科技領軍企業。

各位代表,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我們要堅持“引才引智”“晉才晉用”並舉,深入實施“三晉英才”“青年拔尖人才”“海外高層次引進人才”等支持計劃,加強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兩站”和海外人才工作站建設,建立完善高層次人才聯繫服務制度,落實好住房、子女就學、家屬隨遷落户等政策,以一流人才政策、一流事業平台、一流創新生態,引進留住用好人才,讓更多“千里馬”在三晉大地競相馳騁,奮力跑出山西創新“加速度”!

(四)深化市場化改革,激發高質量轉型動力活力。堅持改革為要,“趕考”“補考”一起抓,推動基礎性、牽引性、戰略性重大改革取得突破。

紮實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認真貫徹中央要求,實施好我省行動方案和任務清單。加快煤炭“減優綠”步伐,開展煤礦智能化改造、綠色開採技術試點示範。深化煤層氣勘查開採管理體制改革,實施“三氣”綜合開發。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加快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形成機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電力現貨市場試運行,構建中長期交易、現貨交易、輔助服務市場協調發展的現代電力市場體系,電力市場化交易規模力爭達到1300億千瓦時。加快發展新能源,探索開展“新能源+儲能”試點示範,推進垣曲、渾源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有效開發利用地熱資源。探索“分質分級、能化結合、集成聯產”新型煤炭利用方式。開展煤炭綠色清潔高效利用、大規模儲能、智能電網、氫能、能源互聯網等領域技術攻關。辦好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

深化財政金融體制改革。落實好減税降費政策。完善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努力實現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推進教育、科技、交通運輸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完善政府舉債融資機制,用足用好國家債券支持政策。做好資源税地方立法工作。推進省屬國有金融機構改革,加快山西金融租賃、山西信託、中煤保險等戰略重組。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培育孵化上市企業,用好上市公司平台資源,提高上市公司競爭力。支持基金業健康發展。鼓勵城商行、農商行等地方金融機構引入戰略投資者,培育和組建民營銀行。

推動開發區提質升級。已批設開發區“三制”改革全部到位,深入推進“三化”改革,深化管運分離試點改革,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開發區建設運營。支持開發區與國內外發達地區、優勢企業、高等院校共建產業園區、國際合作園區。優化開發區投資環境,推動省市兩級向開發區授權到位,推行全程領辦代辦機制。全面落實用地、用電、用氣等優惠政策,切實降低要素成本。狠抓開發區招商引資,對照招商圖譜精準招商,推行產業鏈招商、小分隊招商、以商招商、股權招商等方式,儘快集聚一大批優質項目、龍頭企業、高端研發機構。修訂完善開發區考核辦法,強化投資強度、產出強度、税收強度考核,加強分類考核,嚴格考核獎懲。加快綜改示範區建設,在招商引資、科技創新、營商環境、知識產權領域改革等方面形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性成果。

縱深推進國資國企改革。深化國資監管體制改革,加快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體制改革,推動監管職能從管企業向管資本為主轉變。優化調整國有資本佈局,大力推進處僵治困,推動焦煤、現代農業、數字經濟、文旅、水務等領域專業化重組,打造一批旗艦企業。推進國有資產證券化,加快國企上市步伐,推動文旅、太重、大地、雲時代等企業集團層面混改,進一步提高省屬二級及以下子公司混改率。大力推進“騰籠換鳥”,力爭產權轉讓達到100億元。開展落實董事會職權試點,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加強決策監督問責,有效控制決策風險。做好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收尾工作,基本完成國企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穩妥推動廠辦大集體改革。

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全面落實中央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意見,推動民營經濟30條落實落細,着力破除民營企業發展的“玻璃門”“旋轉門”“彈簧門”。清理政府部門和大型國企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完成國家下達的清欠任務。有效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政策作用,用好應急還貸資金和雲税貸、小微快貸、信易貸等專業化個性化金融服務,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切實維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讓民營企業家安心謀發展、走向更加廣闊的舞台!

(五)全面提升對外開放能級,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樹立內陸和沿海同處開放一線的理念,加快構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

深度融入國家大戰略。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國際產能合作,提升“山西品牌絲路行”影響力,推進“一帶一路”(祁縣)中小企業特色產業合作區建設,增加中歐(中亞)班列開行班次。加快融入京津冀聯動發展,推動基礎設施貫通,增加清潔能源供應,加強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探索跨區域共建產業園區。主動對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推動黃河“幾”字彎都市圈協同發展,加強與中部省份、沿黃省份、周邊省份合作。積極承接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加強能源革命、科技創新、跨境電商等領域合作。

提升開放平台功能。積極申報國家自由貿易試驗區。組建山西國際陸港集團有限公司,推動鐵路口岸、航空口岸、國際陸港、海關特殊監管區合作聯動,支持中鼎物流園申建保税倉和進口汽車整車指定查驗場所。發揮好中國(太原)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作用。完善武宿綜保區功能,加快水果、冰鮮產品進口指定查驗場所建設。拓展方略、蘭花、大同等保税物流中心功能。推動運城航空口岸正式開放。進一步增加國際航班,開通更多直航國際航線。擴大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應用範圍,推動國際郵件互換局擴容升級。

健全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全面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加大國企混改、能源、高端製造、服務業等領域對外開放力度。複製推廣自貿區和深圳前海自貿片區經驗,實施通關一體化改革,加快“兩步申報”改革,拓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提升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廣泛開展國際經濟文化合作,探索設立海外研發機構和招商機構,實施一批國際科技合作示範項目,增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公派訪學人數。積極參加各類國際展會,加強國際友城合作,讓更多山西品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六)全力打好三大攻堅戰,加快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全面對標,加大資源環境、科技創新、文化、農村等領域補短板力度,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決戰完勝脱貧攻堅戰。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統籌開發式扶貧和保障性兜底政策,確保2.16萬剩餘貧困人口如期脱貧。全面排查整改“三落實”“三精準”“三保障”方面的突出問題,做好國家脱貧攻堅普查。關注脱貧監測户、邊緣户等重點羣體,強化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確保穩定脱貧不返貧。嚴格落實“四個不摘”重大要求,完善產業帶貧益貧機制,強化就業扶貧,推進消費扶貧,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深化扶貧扶志。抓好扶貧資產管理。研究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促進精準脱貧攻堅戰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不讓一户困難家庭、一個困難羣眾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隊!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打贏藍天保衞戰,大力推進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重點行業企業無組織排放改造、工業爐窯和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嚴格“兩高一危一化”項目環境准入管理。全面開展“散亂污”企業治理,加大城市建成區及周邊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和關閉退出力度。穩步推進城鄉清潔取暖,開展民用生物質和潔淨煤清潔取暖試點。加快煤炭等大宗貨物“公轉鐵”,加強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加大建築施工揚塵治理力度。打好碧水保衞戰,全力攻堅汾河流域污染治理,實施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改造、設區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農村污水治理三大工程,推進138個全國重點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完成全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力爭實現地表水國考斷面年底全部退出劣Ⅴ類!打好淨土保衞戰,推動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調查,開展地下水污染修復治理試點,加強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

全力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協調推動金融機構多渠道清收處置不良資產、有效壓降不良貸款,積極推進市場化債轉股。穩妥推進農信社改制化險,抓好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防範化解工作。加強網絡經濟風險防控和金融秩序整頓,堅決打擊網絡傳銷、電信網絡詐騙等非法活動,推動p2p網貸機構突出風險出清,基本化解各類交易場所存量風險。有效控制政府和重點企業債務風險。高效穩妥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

各位代表,三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跨越的重大關口,我們要盡鋭出戰、全力攻堅,堅決兑現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

(七)協同推進城鄉建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樹立城鄉發展一盤棋理念,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構建區域發展新格局。

推動鄉村振興。大力實施三大省級戰略,加快山西農谷建設,建好晉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舉辦中國·太谷論壇。推進雁門關農牧交錯帶示範區建設,打造全國優質草食畜生產基地,推進奶業大省建設。提升運城農產品出口平台功能,建設出口水果標準化示範園。啟動大同肉類出口平台建設,做強“南果中糧北肉”出口平台,積極構建“東藥材西乾果”商貿平台。加快特色農業發展,完善有機旱作農業技術體系和標準體系,在各縣(市、區)建立省級示範片,培育打造山西藥茶、山西有機農產品等區域公用品牌。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壯大加工體驗、中央廚房等新業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深化農業託管試點,推進農村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改革。抓好農田水利及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面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穩定糧食生產,加快恢復生豬生產,抓好重要農畜產品穩產保供。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鄉村清潔行動,基本建成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完成53萬座農村户廁改造任務,力爭省級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達到1000個。抓好“三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完成6000個左右行政村合併任務。

提升中心城市綜合承載力。按照“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空間佈局,推動太原都市區全力打造創新高地、產業高地、人才高地、開放高地。加強頂層設計,出台相應政策,加快打造大同、長治、臨汾三個省域副中心城市。積極推動其他六市建設市域中心城市。優化行政區劃設置,有序解決部分設區市“一市一區”“城郊礦區”等問題。全面提升城市品質,優化城市道路體系和交通組織方式,深入開展“兩下兩進兩拆”專項整治,實施城市設計與特色塑造、居住環境改善、智慧城市建設工程。積極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基本實現設區市垃圾焚燒和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零填埋。大力發展城市經濟,提升中心城市產業質量和人口集聚能力。

推進中部盆地城市羣一體化發展。圍繞“一核一軸”空間佈局,推進太原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加快太原都市區一體化發展,儘快打通“瓶頸路”,構建一體化軌道交通網絡,在瀟河產業園核心區啟動建設會展、金融、商務、會議、藝術“五大中心”。加快太原、晉中、忻州、呂梁城市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組團城市半小時通勤交通路網。統籌佈局中部盆地城市羣供水、供電、供氣、供熱、排污等市政設施,推進醫療資源協作互助、教育資源整合共享、社會保障接軌銜接、社會治理統籌聯動。

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積極推進大縣城建設,推動“兩下兩進兩拆”向縣城和城鄉接合部延伸,增強城鎮對鄉村的帶動能力。推動城鄉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管護一體化,健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享機制。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市民化,提高户籍人口城鎮化率。完善城鄉要素合理配置機制,鼓勵人才返鄉入鄉創業,促進工商資本下鄉。繼續完善農村承包地制度,做好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政策銜接,穩慎開展農村宅基地改革,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讓城市要素走進來,讓農村沉睡資源活起來!

(八)深化文旅融合發展,加快建設文化旅遊強省。統籌文化事業和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提升山西文化旅遊美譽度和影響力,增強文化軟實力。

做強黃河長城太行三大品牌。按照“城景通、景景通”要求,再建成1100公里三個一號旅遊公路,構建“快進慢遊深體驗”旅遊路網。推進黃河文化公園、中華長城博物館、中太行國際旅遊度假區等文旅功能區建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再評選認定100個3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培育一批“黃河人家”“長城人家”“太行人家”。開展“三大品牌建設年”活動,瞄準目標市場開展針對性營銷。辦好第六次全省旅發大會、第二屆大河文明旅遊論壇暨世界旅遊聯盟黃河對話活動。

打造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加快晉中、忻州2市18縣20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試點創建,抓好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區、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和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提升五台山、雲岡石窟、平遙古城影響力,支持雲丘山、晉祠等創建5a級景區,推進壺口瀑布、雁門關、王莽嶺、娘子關、百里太行畫廊等重點景區提質升級。佈局開發重要旅遊節點城市、村鎮、城際文旅產業園,打造優質旅遊集散地和旅遊目的地。增強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設施旅遊功能,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培育研學遊、體育遊、通航遊等新業態。全面提升景區服務和環境質量,加強旅遊市場綜合監管和專項整治,加大涉旅從業人員培訓力度,構建山西旅遊服務標準體系,發展智慧旅遊,以創意激活文旅資源,以服務提升旅遊品質,讓廣大遊客在山西感受詩和遠方!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實施文明守望工程、文物保護利用工程、鄉村文化記憶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推動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做好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工作,加強文物數字化監管。提升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公共服務能力,完成志鑑“兩全目標”。加大非遺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培訓培養力度,支持建設大師工作室。深化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生產經營機制。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大力支持文藝精品創作,舉辦首屆晉劇藝術節,打造“文化晉軍”。

(九)堅持高標準保護,建設美麗山西。深入踐行“兩山”理論,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持續推進“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修復治理。推行“林長制”,深入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完成400萬畝營造林和525萬畝水土流失治理任務,完成56個採煤沉陷區治理項目。有序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推進黃河流域生態治理,推動以汾河為重點的“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完成汾河中游13.5公里先行示範段項目,推進大水網骨幹工程收官和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加快小水網建設。

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嚴格執行全省大氣污染、水污染防治條例,落實資源有償使用、總量管控和全面節約制度,健全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標準體系。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產”,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實施節水獎補、水權交易政策,提高用水效益。完善綠色製造體系,大力培育綠色工廠、園區、產品、供應鏈,推動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積極倡導綠色生活方式,讓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綠色居住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完善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建立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統籌協調管控制度,嚴格劃定落實“三區三線”“三線一單”和主體功能區,實施“多規合一”。完成省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建立覆蓋全省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完善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機制,落實生態補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逐步健全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

(十)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多措並舉抓好就業增收。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提高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開拓國內外就業市場。舉辦第二屆全省職業技能大賽。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機制,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羣體就業,做好援企穩崗工作,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深入實施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政策,有效拓寬居民增收渠道,解決好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逐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保持物價基本穩定。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建設認定400所普惠性幼兒園。堅持就近就便服從就優原則,建設改造500所鄉鎮寄宿制學校,加快中學向縣城集聚、國小向鄉鎮以上集中。全部消除義務教育階段大班額。調整優化高校佈局結構、跨校院系學科和專業設置,做強做優理工院校,辦名辦好綜合性大學,推進空白科類本科高校建設。加快山西大學、山西財經大學新校區建設和國科大太原能源材料學院建設。促進山西大學城辦學資源共建共享、創新要素匯聚融合,提升服務轉型綜改能力。推動應用型高校建設和獨立學院轉設。加快“雙高”高職院校建設。推進職業院校資源整合、結構調整和實訓基地建設,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創建國家產教融合型城市試點。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合作辦學,辦好特殊教育。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加強社會保障。深入推進全民參保計劃,穩步提高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水平。全面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實行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統收統支,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落實到位,實現職業年金基金市場化投資運營,做好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補貼工作。建設全省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台。繼續落實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加快推進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制度。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再提高20元。推進社區和居家養老,統籌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優撫安置等制度。

健全住房保障體系。堅持“房住不炒”定位,落實城市主體責任,保持房地產市場穩定。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基本完成棚户區住房改造5.3萬套。着力解決好城市困難羣眾住房保障問題,做好農村危房改造“動態保障”工作。

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深化分級診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民醫保、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監管改革,推動我省縣域醫療衞生一體化改革保持全國領先,提升醫療質量和服務能力。建設中醫藥強省。有效提升出生人口素質,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加強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推進大型公共體育場館開放利用,加快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建設“體育山西、健康山西、幸福山西”!

各位代表,今年省政府將在去年基礎上,全力辦好10件民生實事。繼續實施以“人人持證、技能社會”為目標的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繼續為懷孕婦女提供免費產前篩查與診斷服務。繼續為58個貧困縣農村婦女免費提供“兩癌”檢查服務。繼續實施5萬名殘疾預防重點干預和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繼續實施免費法律諮詢便民工程。將免費送戲下鄉一萬場擴展提升為“五個一批”羣眾文化惠民工程。實施城鎮養老幸福工程。為既有住宅自願加裝電梯實施獎補。實施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在人流密集公共場所配置自動體外除顫器。我們就是要及時迴應民生需求,把好事辦好、實事做實,不斷提高人民羣眾的生活品質!

各位代表,山西高質量轉型發展,離不開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要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始終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健全最嚴格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完善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法律追究工作機制。深入開展安全風險排查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建立公共安全隱患排查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推進“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作業”科技強安專項行動。建立煤礦本質安全水平分類監管制度。強化安全監管執法,深入開展“反三違”專項行動,加強生產一線和作業現場安全管理。加強應急管理,健全應急指揮體系,推動預防與救援責任鏈條無縫銜接,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和能力建設。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建立基層矛盾排查化解新機制,加強和改進信訪調解維穩工作,打造“楓橋經驗”山西特色。推進高層次平安山西建設,持續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強力推進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嚴防羣體性事件、突發性事件、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重大交通安全事故等公共安全事件。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做好國防動員、雙擁、退役軍人服務管理工作。更好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羣團組織作用,大力發展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和紅十字等事業。紮實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援疆、氣象、地震、人防、防災減災救災等工作,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

三、全面建設服務型政府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以數字政府建設為牽引,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加強政治建設。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自覺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政府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確保黨中央及省委的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按照“一朵雲、一張網、一平台、一系統、一城牆”總體要求,完善省級“一局一公司一中心”管理運營架構,構建六大體系,開發一批應用項目。加快政務信息系統“雲化”部署和政務外網升級改造,加強政務數據管理,推動政務數據“全歸集、全對接、全打通、全共享”。完善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優化“一網通辦”流程,拓展“三晉通”app服務範圍和功能,推動更多事項實現“全程網辦”“一次不用跑”。

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按照“三對”“六最”要求,開展營商環境升級專項行動,繼續做好全省域營商環境評價,推動我省營商環境邁入全國前列。拓展深化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探索推行核准制項目承諾制,做強“承諾山西”品牌。完成市縣兩級和開發區“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推進行政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就近辦”。推動工程建設項目在線審批監管系統省市縣三級全面應用,審批時限壓縮至100天以內。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繼續壓縮不動產登記時限。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推動“互聯網+監管”系統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平台、信用信息平台互聯互通,推進信用監管。加快政務服務線上線下標準化建設,完善各級政務服務大廳“好差評”系統,建立全省統一的“12345”政務服務熱線平台,打造“一號對外”的政府“總客服”!

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堅持依法行政,推動重點領域政府立法。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社會、輿論監督,強化審計監督。完善政務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加強政務公開和政府信息公開。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高水平編制“十四五”規劃,紮實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推進智庫建設,發揮好參事作用。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推動執法重心下移,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避免簡單化、“一刀切”。政府帶頭過緊日子,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大力壓減非剛性、非重點項目支出,全力做好“三保”工作。強化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我省實施辦法,堅決反對“四風”,尤其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查處重點領域腐敗問題。各級政府要切實增強服務市場主體、服務人民羣眾意識,講落實、講效率、講結果,加強部門聯動,推動政策協同,提升幹部能力,完善容錯糾錯機制,用好“13710”政務督查督辦手段,創造性落實各項決策部署,把宏偉藍圖變為具體行動,讓人民羣眾的期待成為美好現實!

各位代表,全面小康決勝在即,轉型綜改戰鼓催徵。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省人民,開拓創新,攻堅克難,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山西篇章新徵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