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畫教案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1W

在編寫教案時,我們需要考慮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我們的教案應該具有靈活性,以適應不同的教學環境,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機械畫教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機械畫教案5篇

機械畫教案篇1

知識目標:

1、知道

2、知道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

能力目標:

1、觀察實驗能力:能從生活中觀察到物體的實例。

2、思維能力:判斷和分析,結合參照物的知識分析運動和靜止的情況。

3、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解釋、判斷自然界中的運動現象。

情感目標:

1、辯證唯物主義運動觀的教育。

2、培養學生科技意識,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衞星的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從實例中引出了物體運動的問題,並稱物體位置的變化為,再推廣到自然界的實例中。參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實例引出,並聯系實際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實例,要求學生會聯繫實際判斷已知參照物的情況下物體的運動情況和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的參照物。在此基礎上,感性的分析了勻速直線運動,並説明物理學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即從簡單的問題入手,逐漸深化,最後分析我國發射的地球同步衞星並思考一些問題。

教法建議

儘量不加深課本上的內容,而應當多聯繫實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由實踐中學習的習慣,加深一些物理學習方法的體會。

通過討論引入新課,引導學生思考問題,並直接界定物理學中的,對於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學習,應當提出問題,學生討論,並由此引出參照物的概念,關於參照物的問題要由學生列舉實例,學生分析,教師可以做評價,最後總結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內容的教學中可以使用適當的媒體資料,例如可以用課本的配套錄像帶"運動的相對性"並回答本節的練習。

勻速直線運動的教學,觀察和分析課本上的實例,説明這是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由學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加深學生對勻速直線運動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給出定義。定義中只須講清快慢不變,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單元分析

本節教學重點是參照物的教學,關於參照物要求能夠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擇的參照物和知道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

教學過程分析

一,

討論引入新課,學生閲讀教材的內容和提供的參考資料,閲讀問題是:什麼叫;舉例説明自然界中的;課桌、房屋是否做,為什麼;能舉出絕對不動的例子嗎。

對學生列舉的示例可以進行分析,注意講解的問題:我們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宇宙是運動的,其中的所以物體都是運動的。

二,參照物

説明日常生活中對一些現象的解釋,並進一步引出了參照物的概念,講解時注意的問題是:通過實例分析,説明不同的人對運動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們對運動描述所選擇的標準不同,我們把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由學生列舉實例説明當選不同的參照物時,同一物體的運動的情況,並深入分析選其他參照物時的運動特點。

分析兩類實例:已知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根據描述的運動情況判斷選擇的參照物。由學生的具體情況可以教師提供參考示例學生分析,也可以發揮學生的創造性,由學生組成小組,自行設計問題,討論,由教師評價。提供一些參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這句話是以什麼做參照物的”、“地球同步衞星總是靜止在地球的某處上空,這是以什麼做參照物”、“以太陽做參照物,地球同步通信衞星的運動情況怎樣”、“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這句歌詞中前半句和後半句中所選的參照物各是什麼”等。

三,勻速直線運動

觀察一些實例,可以提供錄相和視頻文件、圖片讓學生思考這些運動的特點,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由他們發現其中的共性,總結出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講解時,要注意勻速解釋成快慢不變,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學生形成對勻速的感性認識,並説明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而物理研究問題是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的。

對於想想議議中的問題,可以提供學生自然科學中的圖片資料,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在課前就佈置查閲資料的預習內容,要求查找關於我國衞星發射的情況和衞星運動的資料。

板書設計探究活動【課題】

查閲關於“列車速度”的資料【組織形式】

學生小組【參考題材】

1、列車發展的歷史,包括我國的發展史和世界的發展史。

2、各個階段的列車的速度。

3、各個階段的列車的形式(例如蒸氣機到磁懸浮列車)。

4、世界各地區對列車發展的貢獻。【評價方案】

1、網上查閲的資料,列出歷史記錄。

2、資料的豐富性和來源的豐富性。

3、在此基礎上,看看學生能提出什麼更深入的問題。

機械畫教案篇2

輪軸

教學目標

1.科學探究:能根據自已的原認知對問題大膽提出猜想

2.會利用觀察,實驗,製作等方法探究輪軸的祕密。

3.認識輪軸的結構,知道利用輪帶動軸轉動省力,利用軸帶動輪轉動可以省距離

5.並能識別生活中用輪軸的實例,會分折它是怎樣提高工作效率的。

6.感受到利用科學技術製作出的工具可以改善生活,提高工作效率。願意合作交流,能積極參與有關輪軸話題的討論。

器材準備:

演示實驗材料:生活中應用輪軸工作的物品(實物、圖片、課件)、演示用輪軸實驗套材。易拉罐瓶、吸管、線繩做成的軲轆。

分組實驗材料:硬紙板、剪刀、圓規(或者具有不同大小的圓面的物體)、鈎碼、鐵架、線繩。

學生實驗材料:

教學提示:

1.注意本課中有兩次猜想與假設(輪軸有什麼作用,輪再大一點會更省力嗎)

2.為了提高學生興趣和參與度,本節課安排了兩個製作活動:製作一個紙板輪軸、製作一個軲轆。其中紙製輪軸在使用的過程中可能與線有較大摩擦,另在打孔過程中學生也會有困難,建議有條件的學校使用實驗工具箱提供的工具,把這個活動作為興猶未盡的孩子們的課後製作。易拉罐軲轆教師可以製作演示,有可能也可以為沒個小組製作一個,讓學生體驗。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1.輪軸的概念:

出示水龍頭:當取下自來水開關上的“圓盤”時,我們還能輕鬆的擰動開關嗎?

像水龍頭這樣,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可以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

2.你知道輪軸有什麼作用嗎?(板書學生的猜想:省力?)

二、探究輪軸的祕密。

1.讓學生簡單設計輪軸機械是否省力的實驗:

用一個輪軸實驗裝置來研究輪軸的作用,把一定數量的鈎碼掛在軸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輪上掛鈎碼,看成是我們用力的大小,觀察看樣的力量可以使輪軸兩端達到平衡。(不一定是兩邊位置一樣高,可以是一邊高一邊低,但兩邊的鈎碼在不用外力的情況下在空中應該是靜止不動的。因此輪軸本身的摩擦力不能太大。)

2.分組領取輪軸等實驗材料(各組軸相同,輪有大小不同的兩種)。[實驗條件受到限制的學校:下面我們製作一個輪軸,來研究輪軸的作用,教師巡視各組完成情況,併發放其他實驗材料。]

實驗記錄單

軸上的鈎碼個數

軸上的鈎碼個數

我們的發現:

3.各組交流彙報實驗的結果和發現。(教師以小黑板板書記錄數據)

a.共識:輪帶動軸可以省力,軸帶輪轉費力

b.新發現:不同輪軸省力大小不同。(這是怎麼回事?)

4.輪的大小與輪軸作用的影響

把各組輪軸收起來,分兩類放在一起。對比它們的輪和軸。發現:軸相等的情況下,輪越大越省力。

設想:如果輪的大小不變,怎樣才能使輪軸省更多的力?(軸縮小)

三、輪軸的應用

1.找一找,我們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運用了輪軸。

出示圖片:方向盤、門把手、擰子、扳手、閘閥等,它們是輪軸嗎?它們的哪一部分相當於輪,那一部分相當於軸?

2.最早的輪軸——軲轆。

a.介紹軲轆的歷史(參考課本第28頁資料)

b.演示軲轆提重物。(好玩嗎?有興趣下課也做一個?)

機械畫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知道什麼是,什麼是參考系,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2、理解質點的概念,知道質點是用來代替實際物體的有質量的點,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知道是否能把研究對象看作質點要根據研究的問題決定.

3、知道時間和時刻的區別與聯繫.

4、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表示質點位置變化的物理量,是矢量,能夠區別位移和路程.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訓練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學會使用打點計時器,並會通過分析紙帶上的數據得出相應的結論.

情感目標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主要有以下一些概念:,參考系,質點,時刻和時間間隔,位移和路程,重點是質點和位移的概念,難點是位移概念.教材在本章開始處列舉了大量的實例,給出的概念,在本節一開始,也是通過生動的實例,給出參考系的概念,接着從研究對象的角度,學習質點的概念,滲透理想化思維方法;再進一步學習時刻與時間,位移和路程等概念.每一小節重點突出,又相互關聯,實例鮮明,配圖恰當,便於學生的接受,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

教法建議

本節教材的特點是概念較多,很多知識國中時學過,並且這些知識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建議讓同學自學討論的方法進行,可讓同學提前預習或課上給出時間看書,教師提出一些問題,或讓同學看書後提出問題,展開討論,達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並結合多媒體資料加深理解和鞏固.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質點和位移的概念

教學難點:位移概念的引入與理解

主要設計:

一、參考系:

(一)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和討論.

1、什麼叫?請舉一些實例説明.

2、描述物體是否運動,先要選定什麼?看什麼量是否在改變?什麼叫參考系?為什麼説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3、同一運動,如果選取的參考系不同,運動情況一般不同,請舉例説明.

4、選擇參考系的原則是什麼?(雖然參考系可以任意選取,但實際上總是本着觀測方便和使運動的描述儘可能簡單的原則選取)

(二)展示多媒體資料,加深理解(穿插在討論問題之間進行)

1、太陽系資料:行星繞太陽運轉情況.

2、銀河系資料:星系旋轉情況.

3、電子繞原子核運轉情況.

4、飛機空投物資情況.

二、質點:

(一)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和討論:

1、投擲手榴彈時怎樣測量投擲距離?把教室的椅子從第五排移到第一排怎樣測量椅子移動的距高?汽車繞操場一週怎樣測量它經過的距離?以上幾種情況用不用考慮這些物體的形狀和大小?

2、什麼叫質點?

3、小物體一定能看成質點嗎?大物體一定不能看成質點嗎?請舉例説明?

4、什麼叫軌跡?什麼叫直線運動?什麼叫曲線運動?

(二)展示多媒體資料,加深理解.

1、火車(200米長)穿山洞(100米長)情況.

2、地球公轉及自轉情況.

(三)總結提高:

1、對於什麼樣的物體才可以看成質點的問題,關鍵在於對物體的運動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在我們研究的問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各部分運動的差異等,如果對我們研究的問題影響不大,就可以把該物體看成一個質點.

2、學習質點概念時,要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一種科學抽象的方法,我們抓住問題中物體的主要特徵,簡化對物體的研究,把物體看成一個點,這是實際物體的一種理想化模型,是實際物體的一種近似.

三、時刻和時間間隔

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和討論.

1、“上午8時開始上課”,到“8時45分下課”,這裏“8時”和“8時45分”的含義各是什麼?“每一節課45分”的含義又是什麼?

2、“現在是北京時間8點整”中“8點”的含義是什麼?

3、校百米紀錄是10.21s、第2s末、第2s內的含義各是什麼?

四、位移和路程

(一)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和討論:

1、説“物體由a點移動500米到達b點”,清楚嗎?

2、如何描述物體位置的變化?

3、什麼叫位移?為什麼説位移是矢量?

4、位移和路程有什麼區別?它們之間有關係嗎?

(二)展示多媒體資料,加深理解.

1、從天津到上海,海、陸、空三種路線抵達情況.

2、在400米跑道上進行200米跑和400米跑情況.

探究活動

1、請你手託一石子水平勻速前進,突然釋放石子,觀察石子的運動情況?再請站在路邊的人觀察石子的運動情況.二者觀察到的運動軌跡一樣嗎?請解釋原因.

2、找一份《旅客列車時刻表》分析一下趟列車全程運行的總時間?各站點的停留時間?相鄰兩站間的運行時間?

機械畫教案篇4

一、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1、測量某個物理量時用來進行比較的標準量叫做單位。為方便交流,國際計量組織制定了一套國際統一的單位,叫國際單位制(簡稱si)。

2、長度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其他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釐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測量長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標尺的零刻度線、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測量時刻度尺的刻度線要緊貼被測物體,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線應對準所測物體的一端;③讀數時視線要垂直於尺面,並且對正觀測點,不能仰視或者俯視。

3、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s)。時間的單位還有小時(h)、分(min)。1h=60min 1min=60s。

4、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誤差,我們不能消滅誤差,但應儘量減小誤差。誤差的產生與測量儀器、測量方法、測量的人有關。減少誤差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誤差與錯誤區別:誤差不是錯誤,錯誤不該發生能夠避免,誤差永遠存在不能避免。

二、運動的描述

1、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物理學裏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2、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時,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參照物的選擇: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應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參照物(不能選被研究的物體作參照物)。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情況時,通常選地面為參照物。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三、運動的快慢

1、物體運動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時間內,物體經過的路程越長,它的速度就越快;物體經過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時間越短,速度越快。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在物理學中,為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採用“相同時間比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將物體運動的路程除以所用時間。這樣,在比較不同運動物體的快慢時,可以保證時間相同。

計算公式:v=

其中:s——路程——米(m);t——時間——秒(s);v——速度——米/秒(m/s)

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米每秒,符號為m/s或m·s-1,交通運輸中常用千米每小時做速度的單位,符號為km/h或km·h-1,1m/s=3.6km/h。v=,變形可得:s=vt,t=。

2、快慢不變,沿着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變速運動的快慢用平均速度來表示,粗略研究時,也可用速度的公式來計算,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

四、測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時,錶針開始轉動(啟動);第二次按下時,錶針停止轉動(停止);第三次按下時,錶針彈回零點(回表)。讀數:表中小圓圈的數字單位為min,大圓圈的數字單位為s。

2、測量原理:平均速度計算公式v=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祕為大家整理的5篇《《機械運動》教案》,希望對您有一些參考價值,更多範文樣本、模板格式盡在一祕。

機械畫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瞭解什麼是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

理解什麼是機械效率。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參與探究斜面機械效率的活動,學習擬訂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

説明與建議

1、有用功和總功

首先讓學生看課本圖14.4-1,弄明白三幅畫的意思,然後討論用圖中三種不同方法,把100n重的沙子運上三樓,哪種辦法最好。學生可能對第二、三兩種方法的區別不太理解,可引導學生注意桶的重量與口袋重量的不同。然後引導學生分析每種情況需要做的功,引出有用功、額外功、總功的概念。

2、想想議議

這裏意在使學生加深瞭解有用功、額外功的概念。實際使用機械時,人們總是希望額外功少些。槓桿、起重機、電梯等所有機械都有一些是有用功,一些是額外功。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什麼是有用功,什麼是額外功。

3、機械效率

為了使學生明白為什麼要引入機械效率這一概念,懂得機械效率的意義,在講述有用功和額外功之後,應強調指出,使用機械做功,為了工作需要以及不可避免地存在摩擦等原因,額外功是不可避免的。例如用水桶從井裏提水,目的是把水提上來,所以提水的功是有用功,提桶的。功是額外功,而為了把水提上來,水桶是不可缺少的。額外功是我們不需要的,它白白浪費能量,因此應儘量減小它。使用不同的機械來提起物體,我們希望做的額外功越少越好,或者説,有用功與總功越接近越好。不同機器這方面的差別,通常用有用功在總功中佔的百分比來表示,叫做機械效率,給出機械效率的公式。一台機器所做的有用功與總功越接近,這台機器的機械效率就越高。

課本列舉了一個計算機械效率的例題,意在練習機械效率公式的應用,使學生加深認識有用功和總功的概念。

最後指出,提高機械效率有重要的經濟意義,可以減少能耗,降低生產成本,應對這個問題重視。還可以讓學生議議:除了用機械做功有個效率問題外,幹別的事情有沒有效率問題,在更廣闊的背景下對效率問題有個初步觀念。

4、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這個探究的目的是讓學生學習測量斜面的機械效率,通過探究加深對機械效率的理解,摩擦是影響機械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利用斜面也可以省力。

教師在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後,要讓學生獨立完成探究過程。同時還可用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進一步探究摩擦對機械效率的影響。

動手動腦學物理

1、有用功是14400j,總功是24000j,機械效率是60%,起重機提升裝貨物用的容器所做的功、各部件之間的摩擦做功等都是額外功。

2、略。

3、提高機械效率的主要辦法是:改進機械的結構,例如提水時用容積較大而重量較輕的水桶等;按規程進行保養、合理使用以減小摩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