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雨來了教案優秀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2W

教師可以在教案中記錄下學生可能的疑惑和問題,以備課堂解答,教案需要提供不同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方式,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科學雨來了教案優秀7篇,供大家參考。

科學雨來了教案優秀7篇

科學雨來了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懂得用電線連接電池使燈泡發亮,初步感知金屬可以導電。

2.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3.對導電現象感興趣,喜歡和同伴合作探究。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熟悉實驗材料的名稱,已初步瞭解電池、電線的外形特徵及金屬的種類。

2.材料準備:電池、電線(連着小燈泡),布條、毛線、塑料繩、回形針、銅鑰匙、鐵絲、記錄紙、筆、斷電線一截以上材料每兩名幼兒一份;小熊布偶、電池演示梳理圖、大張記錄表等。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活動。

師:(出示小熊布偶)小熊家今天停電了,房間裏黑乎乎的,真難受,小熊找蠟燭沒找到,卻找到了一個電池和一根綁着小燈泡的電線,它想用這些東西自己安裝一盞燈,你們説小熊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小燈泡亮起來呢?

(二)引導幼兒自主探索“怎樣讓燈泡亮起來”。

1.介紹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幫小熊家安裝電燈。老師準備了電池、小燈泡和電線,電線的一頭露出裏面的電線絲,另一頭的電線絲已經纏在小燈泡上了,電線的兩頭要連接在電池的什麼地方,小燈泡才能亮起來?

2.交代操作步驟和活動規則。

師:兩個小朋友合作進行實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試一試怎樣讓小燈泡亮起來。

3.幼兒兩人合作開展實驗探索,師重點引導幼兒嘗試用電線連接在電池的不同位置。

4.以實物演示和圖示演示的方式引導幼兒集體分享探索中收穫的經驗。

(三)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的導電現象,初步感知金屬可以導電。

1.設置問題情境。

師:不好了,小熊剛安裝好的燈泡電線被老鼠啃斷了,電線斷了燈泡又不亮了,用什麼材料能幫助通電讓小燈泡重新亮起來呢?

2.介紹操作材料,引發幼兒猜想。

3.幼兒實驗,師指導。

4.集中交流。

(四)活動結束,提醒幼兒注意用電的安全。

?活動反思】

今天縣裏領導來校檢查期初工作。教研員和包學科領導深入課堂,聽了我們學科的三節課。説實話,心裏真有點發毛,畢竟科學這一學科涉獵面廣,而且我又是現學現賣。今天我和四年三班的孩子們一起學習的是《電》這一單元的第二節《點亮小燈泡》,課前雖然有點緊張,可自認為準備還是挺充分的。(剛剛接觸這一學科,每節課都得細心準備,否則真不知道課該怎麼上)但一節課下來,才知道毛病還真是不少。體現在以下幾點:

1、有意識圍繞課題,但操作有問題。本學期我的教研主題是《探知前科學概念的方法的策略的研究》,本節課上想運用一下畫圖法,通過畫圖瞭解學生的前概念,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課堂伊始,我先讓學生畫出印象中的小燈泡。孩子們畫的還真是五花八門,一個個燈泡殘缺不全,但從外形上看還是很像的。只有兩個孩子把燈泡的結構畫完整了。這一環節佔用了一定的時間,如果這一環節在課前完成,更便於老師調整教學策略。

2、還學生主體地位,但知識落實上有欠缺。課堂上讓孩子們小組合作,想辦法利用電池,導線,小燈泡,這三種材料點亮小燈泡。孩子們興致很高,很快就操作成功,而且能夠畫出實物圖。然後又檢驗了四種連接方式小燈泡能否被點亮。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很強,但我忽視了學生歸納總結能力的培養。如果每一個小實驗後,及時引導學生總結,相信孩子們對本節知識掌握的更紮實。而本節課後,如果調查孩子們學習效果,會有很多孩子能點亮小燈泡,卻説不出所以然來。

3、沒有充分利用好生成的資源。課堂上學生在小組觀察電池時,我再行間巡視,一男孩問我:“老師,電池裏面的黑色的小棒是什麼呀?”“那是碳棒”。看來孩子的研究興趣很濃。如果我及時利用這一資源,讓學生見識一下電池的內部結構,會對學生理解電流的形成有很大幫助,而我卻忽視了這一資源。

4、多餘的實驗材料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課前我告訴孩子們去實驗室上課時帶好學具袋。其實本節課用到的學具只有導線和小燈泡。很多孩子們出於好奇,課堂上不按照老師的實驗步驟完成,卻悄悄地弄起了別的實驗材料。

針對以上課堂出現的問題,我把課件進行了修改與補充,還好《點亮小燈泡》這節課才上完一節,還有六個班級可以磨合。希望今天的課能避免這些問題。

科學雨來了教案篇2

活動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水是比較普遍也是不可缺少的,在這個活動中讓幼兒感受水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和快樂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明白水可以做什麼。

2、瞭解水的重要性。

3、水的變化。

4、水給人類做好事的同時也帶來了壞處。

活動重難點

重點讓幼兒明白水給人類帶來的好處和壞處

難點讓幼兒知道一些科學現象,遇冷變成冰,遇熱變成水蒸氣等的道理

活動準備

一小桶水,一個透明杯子,一杯牛奶,一瓶黑墨水在加上一塊毛巾

活動過程

過程一先把水倒入透明的玻璃杯中讓小朋友看清楚水是沒有顏色的

實驗觀察

一、叫幾個小朋友來聞聞水有沒有味道【沒有】

二、接着打開一瓶牛奶和水作比較,問:小朋友牛奶牛奶有沒有味道【有】

老師:牛奶是什麼味道好吃嗎?

幼兒:是甜的好吃。

老師問:然後將牛奶倒入水中這時候水變成什麼顏色了

幼兒:【白色】。

三、老師在將黑墨水倒入水中,此時和牛奶相比黑墨水更為突出,老師問:這時候水變成了什麼顏色了?

幼兒:【黑色】

講述水的重要性

比如照明:沒有電燈我們可以點蠟燭,沒有蠟燭我們可以點油燈,沒有油燈我們還可以點火把,要是連火把也沒有那我們可以靜靜地等待黑夜過去白天的到來。可是對於水就不同了,就好像今年的旱情一樣,沒有水我們無法洗臉,刷牙,無法解渴,餐桌上沒有魚蝦,看不到花草樹木,不知道什麼叫游泳,船業無法行駛,連娃娃哭也沒有了眼淚

老師問:水還可以變成什麼?

幼兒:【不知道】

老師講解:水遇冷就會變成冰,遇熱變成水蒸氣,還可以變成:雨,霧,雪。

老師問:長時間下雨好不好?

幼兒:會漲洪水沖垮我們的房子和樹木,塌方,甚至還會失去生命。

最後教育幼兒要懂得【節約用水】

總結得出:水是無色無味變化無窮的,水帶給人類快樂也帶來了危害。

活動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讓幼兒感受了水變化的過程,激發他們的興趣,讓幼兒明白了水的重要性以及危害。如果在讓我上這節課我應該要再拓展思維,然後在找一些圖片給小朋友看加深在他們心目中的印象。

科學雨來了教案篇3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適當工具,對紡織材料進行探究。

(2)能夠根據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或其他標準對紡織材料進行分類。

2.知識與技能:

(1)認識一些常購買的紡織材料,如:棉、絲、毛和人造纖維。

(2)知道這些材料的主要區別、特點和用途。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

(2)意識到人們為了滿足各種需求,在不斷研究、發明、生產新材料。

二.教學準備:

學生自帶各種紡織布料,放大鏡、鑷子、火柴等。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檢查學生帶來的紡織布料情況。

(二)自主學習:

1.認識纖維。

(1)師出示幾種纖維。人們穿的衣服都是纖維做成的。根據加工的方法,纖維一般分為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化學纖維又可以分為人造纖維和合成纖維。

2.學生認識布料。

(1)4人小組全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帶來的布料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按照p53上圖的方法(棉布、絲綢、羊毛、合成纖維)分類。如果認為還有其他的類別,也可以列出。

(2)分組研究。

(3)小組彙報。

(4)同學分的對不對呢?

3.教師講解一些辨認的方法。

(1)講解用火燒的方法辨認布料。

棉、麻是植物纖維,燃燒時易燃,有燒紙張的氣味,燃燒後有灰燼。絲、毛燃燒時有燒頭髮的氣味,燃燒後灰燼很少。合成纖維燃燒時成黏膠狀熔化物,燃燒後的灰燼呈黑色固體物質。

(2)注意安全。取得布料一定要小,不能太大。

(3)學生分組用火燒的方法辨認帶來的布料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4)小組彙報辨認情況。你們是怎樣做實驗的,你還發現了些什麼現象?它們都是些什麼材料做成的?

(5)師生共同討論得出結論。

(6)通過衣服上的標籤來辨別布料的成份。

4.指導學生比較各種布料的不同點。

(1)讓學生通過用眼看、手摸、觀察纖維的光澤、粗細、長短和彎曲情況,比較各種布料的不同點。可以從柔軟必、透氣性、牢固性、吸水性、防水性等方面去研究。

(2)從以上幾點判斷布料的優劣。

5.研究布是怎樣織成的。

(1)利用放大鏡等工具,通過拆布料的方法,研究一下布是怎樣織成的。

(2)學生彙報演示:布是怎樣織成的。

(三)課後作業;

蒐集有關一些紡織材料的發展史。

科學雨來了教案篇4

教學意圖: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資源之一,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特殊資源。我國是世界上12個缺水國之一,人均水資源不足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全世界排名第110位。根據孩子們對水的興趣,把握教育時機,提供適當引導,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水》。讓孩子運用感官,親自動手動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幼兒積極參與探索。

教學目標:

1、 幼兒通過親自動手操作,讓幼兒瞭解水的特性。

2、 體驗探索水祕密的樂趣,提高幼兒動手動腦能力,能仔細觀察、樂於嘗試。

3、 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 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 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準備:

玩偶、卡紙、玩水工具(玉米核、乒乓、積木、紙船。小鵝卵石、湯勺、插具、易拉罐、玻璃球)、一次性透明的杯子裏分別放着一勺(白糖、鹽、芒果粉)乾毛巾若干。

教學重難點:

認識水是透明,可溶解,會流動的特性。

教學過程:

一、引出主題,激發興趣

1、寶貝們好!今天熊媽媽邀請我們到她家去做客。走過這條小河就是熊媽媽的家。熊媽媽請寶貝們幫她看看小河裏有什麼。我們經過小河的時候仔細觀察,待會兒告訴她。

二、觀察水,發現水的特性

1、經過小河時看見了水裏有什麼?(石頭,湯勺,杯子,蠟筆,葉子)

2、有個問題要考考我們,猜猜,泥沙裏有什麼?(石頭,湯勺,杯子,蠟筆,葉子,或者還有其他的東西)

3、到底藏了什麼?水裏的東西我們一眼就能看見,泥土裏的東西不能看見,想一想這是為什麼?

小結:呀,你們真聰明,你們發現水的第一個祕密,水是透明的。

4、我送你們幾個禮物,你們放到水裏,再告訴我發現了什麼?寶貝們,白糖放進去你發現了什麼?鹽放進去你發現了什麼?芒果粉放進去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這些東西在水裏不見了,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我來告訴你們,溶解。我們又發現了水的一個祕密,水具有溶解性。

5、我現在把乒乓球放進水裏,你們發現了什麼?(乒乓球動了)

小結:你們可真厲害,我們發現了水的又一個祕密,水會流動。

三、總結提升,體驗快樂

1、今天我們發現了水的三個祕密。水的祕密還有很多,讓我們在今後的生活中繼續去發現水的祕密吧!

相關信息:

水是人類及一切生物賴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質,中國水資源總量約為2.8124萬億立方米,佔世界徑流資源總量的6%;又是用水量最多的國家,1993年全國取水量(淡水)為5255億立方米,佔世界年取水量12%,比美國1995年淡水取水量4700億立方米還高。由於人口眾多,當前中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為2500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 1/4,排名百位之後,被列為世界幾個人均水資源貧乏的國家之一。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是以探索水的祕密為主,水是孩子們天天接觸,非常熟悉的一個物品,但是水的祕密也非常多,因此,孩子們在本次活動中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水的三個特性,這對於他們來説是一件十分有成就感的事,孩子們非常感興趣。活動中教師也注重了讓幼兒用完整的一句話回答問題,並且鼓勵更多的幼兒參與思考,實驗,討論 ,充分體現了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讓幼兒真正做到了學習的主人,自發,自主,自由的開展活動,在同伴與教師的互動中共同探索獲得新知。

不足之處:準備的不是很充分,探索活動應該有更多的操作材料,由於材料有限,因此大部分幼兒都是通過觀察來發現,沒有親自嘗試,所以會有些遺憾。

科學雨來了教案篇5

設計意圖

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説,有規律的排序是一項比較具有挑戰性的數學活動,它需要幼兒進行系統、連貫的思考。為了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按規律排序的概念,我設計了本次活動《穿項鍊》,活動中,幼兒在觀察、發現、動手操作、集體檢查中反覆學習並掌握按規律排序。

活動目標

1.學習觀察與判斷對象的排列特點。

2、嘗試運用abab排列的規律穿項鍊。

活動準備:

1.吸管、雪花積木和其他材料交替排列串成的項鍊2—3串,畫有簡單間隔圖案的實物或圖片2—3張。

2、小筐內裝若干長短粗細不同的吸管、用泡沫紙捲成的管子、雪花積木,每組一筐;穿繩人手一份、小碗每人一隻。

活動過程:

(一)好看的項鍊,觀察項鍊材料排列的特點

1、出示有間隔圖案的實物,引導幼兒觀察交替排列的特點。

這是什麼?是什麼圖案組成的?這些圖案是怎樣排列的?

2、出示交替排列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形abab排列的特點。

這些圖片上有什麼圖形?它們是怎樣排隊的

3、出示項鍊,請幼兒觀察項鍊的特點(材料、顏色、排列方法等)。

這些是什麼?讓我們來看一下,這幾根項鍊是用什麼材料穿的?是怎樣排列的呢?(重點引導幼兒觀察項鍊兩種材料間隔排列的特點)。

4.如果請你來穿一串項鍊,你會選哪兩種材料間隔穿呢?

(二)我們都來穿項鍊,嘗試運用兩種物體間隔排列的規律進行製作。

1、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材料。

2、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兩種材料,將它們從小筐中取出來放在碗裏。

3、幼兒按兩種物體間隔排列的方法制作項鍊。

(三)項鍊展覽會,體驗成功的喜悦

1、以展示會的方式將幼兒穿好的項鍊展示給大家看,請幼兒介紹排列的方法。

2、檢查幼兒的展品,看看是否按兩種物體間隔排列的規律進行操作。

科學雨來了教案篇6

活動名稱: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自己在沒有出生前是住在媽媽子宮裏的,加強對媽媽的情感。

2、讓幼兒瞭解一些小動物出生的常識,激發幼兒愛護小動物,愛護幼小生命的情感。

教案准備:vcd光盤木偶(小寶)企鵝圖片

活動與指導:

1、由律動活動導出本次活動主題。

(1)幼兒律動

(2)教師與木偶對話,引出本次活動話題

小寶問題:我的肚子上為什麼有一個肚臍

2、看錄像讓幼兒瞭解寶寶在媽媽子宮裏成長的過程

教師提問:

(1)寶寶沒出生前生活在媽媽肚子裏的什麼地方?

(2)寶寶肚臍上的帶子有什麼用途?

(3)寶寶肚臍上的帶子到哪去了?

教師小結:寶寶沒出生前是生活在媽媽的子宮裏的.,靠長在寶寶肚臍上的帶子同媽媽連接在一起,吸收媽媽子宮裏的營養,一天天的長大。等到寶寶出生後,醫生就把寶寶肚臍上的帶子絞斷,留下的小節帶子慢慢就會乾枯脱落,最後就剩下我們肚子上的肚臍了。

3、請孕婦講一講自己懷孕後的感受,激發幼兒熱愛媽媽情感。

(1)請孕婦講一講自己懷孕後的感受。

(2)讓幼兒摸一摸孕婦的肚子,對沒出生的寶寶説一句祝福的話。

(3)幼兒一起演唱歌曲《我的好媽媽》。激發幼兒熱愛媽媽情感。

4、讓幼兒瞭解一些小動物出生的過程

(1)、幼兒觀看觀看vcd欣賞了解小貓、小狗、小雞、小鴨的出生過程

(2)、教師提問:貓寶寶、狗寶寶在沒出生前生活在什麼地方?雞寶寶、鴨寶寶沒出生前生活在什麼地方?

(3)、教師小結:貓寶寶、狗寶寶和我們人類一樣,在沒出生前都是生活在它們媽媽的子宮裏的,而雞寶寶鴨寶寶先是住在雞媽媽、鴨媽媽生的蛋裏,然後自己咬破蛋殼跑出來。

5、5、讓幼兒瞭解小企鵝孵化的過程,激發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

6、連線:用連線,加深對一些動物出生過程的瞭解。

科學雨來了教案篇7

活動設計背景

這節課開展的主題是《口渴的植物》,讓孩子瞭解植物怎樣喝水和植物需要水分才能生長的道理,由於孩子的年齡段比較特殊,本堂課的開展需要老師更多的引導。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嘗試用小容器澆水。

2、激發幼兒對小花小草的關愛,體驗活動的快樂。

3、培養幼兒敏鋭的觀察能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使用灑水壺給小花小草澆水。

活動準備

1、若干只大、小可樂瓶做的灑水壺(在瓶蓋上戳幾個小洞)

2、太陽公公圖片一個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老師念兒歌,引起寶寶的興趣;太陽公公真調皮,曬在身上熱乎乎,我們寶寶做好操,喝口開水解解渴。

1、師:天氣熱了,除了我們還有誰會口渴啊?

幼:小狗、小貓、小兔、老師…..

師:我們寶寶真聰明,知道小狗小貓小兔會口渴。還想到了老師也會口渴的。真是有愛心的好寶寶。

2、師:我們幼兒園的小草呀,漂亮的小花呀,也曬得乾乾的,渴了,小草小花對老師説:“太陽公公真調皮,曬在身上熱呼呼,小花小草要喝水,哪個寶寶會幫忙?”今天我們寶寶和老師一起去給小草小花喝水了。

二、澆水嘗試

1、討論:我們要去給小草小花澆水,要有什麼東西呀?

師:現在老師來變變變、變出了什麼呀?(灑水壺)這灑水壺是什麼顏色的呀?(幼:紅色的)。

師:什麼形狀的呀?(圓圓的)

師:老師再來變,變變變又變出了一隻什麼顏色的灑水壺呀?幼:藍色的

師:老師再來變,又變出了一隻什麼顏色的灑水壺呀?幼:黃色的

師:我們一起來數數有幾隻灑水壺?

幼:1、2、3,3只灑水壺

師:對了,是3只灑水壺

師:哎呀,這3只灑水壺還不夠呢,老師再來變,變變變,變出了許多的灑水壺了。寶寶,我們每人拿一隻灑水壺吧。

2、教師拿起一個大的灑水壺,然後去給小花小草喝水了“小花一口一口喝,彆着急。”“小草你也一口一口喝,彆着急。”

3、師:寶寶也要給小花小草喝水了。(鼓勵每位寶寶參與活動)

活動結束:

用兒歌引導寶寶喝水。

教學反思

設計這節課的初衷是想調動孩子的想象能力,在提出活動目標的時候也是圍繞設計思路來的。在經過教學實踐以後發現孩子離目標還是有一點距離,孩子可以説出自己想象的哪些植物要喝水,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孩子動手能力差。針對這種情況想到應該為孩子做示範要先有實在的東西呈現給孩子,再讓幼兒動手做。孩子先有了模仿再有自己的東西就容易多了,所以要注重課堂上對孩子的引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