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教案教案將進酒教案3篇 飲故知新:《將進酒》教學精要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3W

本篇文章將分享一篇《將進酒》的教案,旨在幫助教師更好地教授這首經典詩歌。教案內容涵蓋了課文分析、文化背景、課堂教學設計等,可供教師參考運用,提高教學效果。

《將進酒》教案教案將進酒教案3篇 飲故知新:《將進酒》教學精要

第1篇

在中國文學史上,詩與酒相從相隨,幾乎有一種天生的緣分。中國詩人大多愛喝酒。許多詩人因酒忘卻人世的痛苦憂愁,因酒在自由的時空中盡情翱翔,因酒而丟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傳世佳作。李白好飲,也善飲,這有杜甫詩為證:“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酒中八仙歌》)酒為液態食品,人稱“水中之寶”,能滿足人們的某些生理需要,但自古以來,中國文人不是“餓了”才喝酒,多半是“愁了”才喝酒。唐代的天才詩人李白尤為突出。他是“詩仙”,又自稱是“酒中仙”,時人也號之曰“酒聖”。古時酒店都愛掛上“太白遺風”、“太白世家”的招牌。且沿用至今。 他一生寫下 了許多詠酒的詩篇。他的《將進酒》就是酒與愁經過心理反應後留下的結晶。

?將進酒》是一支勸酒歌,是漢樂府曲名,大約作於李白以梁園(開封)為中心的十載漫流期間。詩中記李白與岑勛、元丹丘相聚飲酒之事。岑勛,李白稱他為“相 門子”。元丹丘是當時著名的隱士,主要隱居地在嵩陽。從李白《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 相待以詩見招》一詩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飲過,這首詩可能就 是在這次飲酒宴中寫的。

這首詩,詩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個顯著的特點,這就是豪放的表現。誦讀時 應適應着詩人感情的變化來選擇不同的聲調,要注意詩中節奏的變化。

①起興:開頭用“君不見”領出,要讀得從容、親切。“黃河”一聯用了比興手法,“天 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不復回”隱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須重讀。“高堂”一聯説及人 生,“悲白髮”歎意極濃,“悲”字應重讀。這兩聯把天地人生都説到了,境界極其闊大, 應讀得很有聲勢,有慷慨生悲的韻味。

②入題:節奏要逐漸加快。“人生”一聯,“盡歡”和“空對月”須重讀。“天生”一聯顯 示詩人對未來的信心,應讀得擲地有聲。“會須”句要用升調讀,讀得豪氣十足。

④勸酒辭:須讀得酣暢淋漓,再現詩人狂放不羈的個性。“鐘鼓”二句是勸酒歌的主題, 也 是全詩的主旨,應讀得從容。“不足貴”“不復醒”用極強音讀。“古來”兩句以抒情方式 説明“不復醒”的理由,上句宜輕讀,下句宜重讀。“陳王”兩句援引古人飲酒情形,用敍 述語調讀,重音落在“恣歡謔”上。“主人”兩句,前句宜輕讀,後句詩人反客為主,直命 沽酒,宜重讀。“五花馬”三句當快讀,“與爾同銷”可兩字一頓並放慢速度,“萬古愁”三字要用誇張語調讀。

三、學生自由朗讀,誦讀感悟。此詩氣勢豪壯,又情感起伏較大,可先指導個別同學朗讀,再採用齊讀的方式。教師可根據學生朗讀情況及時指導誘發,營造高昂活躍的課堂氛圍。然後瞭解學生對詩歌的初步感悟程度。並結合註釋瞭解大意。學生練習朗讀。

方法:①分層進行,每段分兩層,依次是:起興、入題、舉杯勸酒、勸酒辭。②學生邊讀 邊看課本註釋,疏通文意。③找出表現李白狂放的詩句。④在熟悉內容的基礎上歸納各層大 意。⑤練習背誦。

1、一個驚心動魄的開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一從空間誇張,一從時間誇張。真是“巨人式的感傷”。

2、 兩處用典:(1)、烹羊宰牛且為樂(語本曹植《箜篌引》)(2)、陳王昔時宴平樂。(語出曹植《名都賦》。)

3、 三種主要情感:(1)、顯示了詩人對未來充滿無限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之意。(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3)、表達詩人蔑視權貴,盡吐鬱積在胸的不平之氣。(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4、 感情脈絡的四個層次:(1)、感傷之情:如“君不見”兩句。(2)、歡樂之情:如“人生得意須盡歡——會須一飲三百杯。”(3)、憤激之情:如“鐘鼓饌玉不足貴——斗酒十千自歡謔。”(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為言少錢——與爾同銷萬古愁。”

名句一: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賞析:“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不是李白的獨創,早在春秋時代問世的《論語》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記載;漢樂府《長歌行》有詩云:“百川東入海,何日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獨傷悲。”告戒世人:光陰易逝難回頭,莫讓年華付水流。宋代豪放派詞人蘇東坡高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以及《三國演義》中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都是我國古代“流水文化”的擴展和延續。《將進酒》一開篇,就把作者的視線引到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既描寫了大河奔騰的壯觀景象,又抒發作者“逝者如斯”的傷感。至於“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如青絲暮成雪。”與作者的《秋浦歌》“白髮三千丈,緣愁是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則有異曲同工之妙。詩歌開頭這兩句,不僅為下面的“萬古愁”埋下了伏筆,也為李白的“開懷暢飲”提供了充足的藉口。

賞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進還復來。”這是後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慰之辭。但在唐代,李白初進長安,確實對自己的前程充滿信心,這在他的《行路難》略有表現: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度黃河冰塞川,將登泰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在這首詩中,作者想“渡黃河”、“登泰山”,無奈巨冰塞川,大雪滿山,要奔赴前程,可謂舉步維艱啊。但作者並沒有心灰意冷,相反,他還從姜子牙(曾輔佐周文王)和伊尹(曾輔佐商湯)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行路雖然困難,但終究有長風破浪之時,到那時便可“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是在公元744年寫《行路難》,那年正是被唐玄宗“賜金還山”的時候,那時“千金”尚未“散盡”雖有懷才不遇的失落感,但“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幻想還依稀可辨。八年之後,即公元752年,李白寫《將進酒》時,當年“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夢想已化為泡影,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實際上並未受到重用,所謂“千金散進還復來”實際上並不見來,仕途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苦,“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宋代詞人李清照語)由此可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進還復來。”表面豪爽,暗藏憂愁。

賞析:“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這兩句詩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鐘鼓”本是一種樂器,在這裏是擊鼓作樂之意,“饌玉”是指精美的食品。在封建時代,只有衣食無憂的達官貴人才有閒情逸致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李白不羨慕達官貴人的生活,實際是對權貴們的一種蔑視,這是封建社會的讀書人最可寶貴的性格。這種不隨波逐流的叛逆性格在作者的另一首詩《夢遊天姥吟留別》中也有所表現:“……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動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當然,有骨氣,不等於沒有憂愁。李白在蔑視權貴的同時,一種難言的惆悵也在心中湧動,他想通過“長醉不復醒”來忘卻懷才不遇的痛苦,但醉酒真能解愁嗎?李白在《宣州謝眺樓芡餞別校書叔雲》一詩中作出了明確的回答:“……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澆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我們可以想象,一個滿腹惆悵的人,當他一心解愁卻又無法解愁的時候,內心是怎樣的愁苦啊!表面上開懷暢飲,實際上愁箭穿心,這就是《將進酒》中的李白!

賞析:在《將進酒》中,李白像一個大哲學家,對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進行了哲學化的概括。“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就是作者在“飲”與“名”的問題上作出的結論。李白彷彿站在歷史的最高點上,指點古代聖賢的功過是非。我們暫且不論他那“唯有飲者留其名”的高見帶有多少歷史依據,只説他與“陳王”的“深情厚意”。在中國歷史上,寂寞的聖賢不可勝數,作者為什麼就提到“陳王”呢?我們從陳王的生平可以略知一二。陳王就是三國時候的曹植,他才華橫溢,志向遠大,但由於“任性而行,飲酒不節”最終沒有得到父親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詩”是著名的文學典故,他的《七步詩》家喻户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與曹植一樣,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長安,抱濟世之志,卻為小人排擠,最後落個“賜金還山”的下場。他對曹植情有獨衷,大加讚賞,也許是同病相憐的緣故吧。

(1)這首詩的基調是憤激,詩人感情的發展變化極快。

①開頭四句寫悲。李白和朋友開懷暢飲的潁陽離黃河不遠,因此作者以黃河起興。黃河自 西而來,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直奔東海。上句寫大河之來,上句寫大河之去,形成詠歎 味。接着四句向人們喻示時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過“朝”“暮”間 事。兩個長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襯——以黃河的偉大永恆 襯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從空間和時間兩方面誇張。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

②“人生”以下六句寫歡。“人生”兩句由“悲”而翻作“歡”“樂”。詩人漸趨狂放。 朋友間的聚會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對月”將飲酒詩化了,“莫使”“空”的雙重否定 句式代替直陳,語氣更為強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擊節讚歎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 能作出一番事業,對區區金錢也毫不在意。作者寫了盛宴,“一飲三百杯”。

③“鐘鼓”以下六句寫憤激之情。酒宴開始,詩人的感情由歡樂轉為憤激,藉以渲泄心中 的不平。“鐘鼓饌玉”“不足貴”是出於憤慨。“古來”兩句亦屬憤語。説到“惟有飲者留 其名”,便舉出“陳王”曹植作代表,因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為曹植的懷才不遇抱恨終 生而歎惋,兼以自況。

(2)誇張的寫法。這首詩具有震撼古今的氣勢和力量,與誇張手法的運用不無關係。詩中 有些誇張是憑數字表現的,有些屬於感覺的誇大。“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讀者指引到波濤洶湧的黃河岸邊,觀賞水從天來,東流入海的壯觀景象,讀者在領略詩句內含的同時,也感受到其中的藝術魅力。

1、李白是“詩仙”,也是著名的“酒仙”。在詩文中哪些內容説明李白不愧於“酒仙”這個稱號?

“五花馬,千斤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一生不得志,借酒澆愁,及時行樂,是他無奈的選擇。正如他在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所寫:“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酒並不能實現他的政治抱負,也就不能真正消解他的憂愁,但是酒可以暫時麻痺痛苦的靈魂,尋得暫時的內心平衡。而李白的喝酒也不像一般的凡夫俗子的喝法:“菜來一碟乎,兩碟乎?酒要一壺也,兩壺也?”而是整隻的牛羊,不喝上“三百杯”決不罷休,寧願捨棄一切,也要換得美酒。在誇張的語言背後,是痛飲豪邁的李白,所以時人稱李白為“酒中仙”。杜甫在他的《飲中八仙歌》中寫道:“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借酒解愁,酒酣賦詩,慷慨悲歌,抒發胸中鬱悶,酒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客中作》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香。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行路難》:“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

?把酒問月》:“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

3、嗜酒反映着李白的示意人生,聯繫李白的人生經歷,分析他為何會如此失意?

①生活不如意。李白的好飲性格也許與生俱來,但後天的生活經歷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李白少年即勤奮讀書,“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軒轅以來,頗得聞也。”青年時師從有經世致用思想的隱士趙蕤,隱居深山刻苦攻讀兩年,這段經歷對李白思想影響很大,後來他經常以管仲、諸葛亮自許,暢談王霸之道,縱橫之術。在《大鵬與希有鳥賦》一文中,以大鵬自比,以“激三千以崛起,向九萬而迅徵”的大鵬形象,表現自己的不同凡俗的性格和遠大的人生抱負,嘲笑現實社會中的權貴和墨守成規者,蔑視封建權貴和封建秩序,追求個性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種性格的內核是積極入世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青年時期的李白就意氣風發,豪情滿懷,心懷“濟蒼生”“安社稷”的遠大人生目標。而趙蕤思想中順應自然、鄙視虛偽世俗的道家意識,也悄悄地在李白的心中播下了種子,孕育了他崇尚坦蕩的性格。儒、道思想構成了他矛盾的內心世界,影響着他的一生。他脱不掉儒家“濟天下”的心願,想當政治家,但當時的唐朝官場容不下飄逸若仙、恃才放狂的李白,在歷經三年的長安之行後,只好“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李白有“仙風”,也有“道骨”,但他首先是一個有喜怒哀樂悲恐驚的正常人,他不能沒有惆悵。

② 政治上的黑暗,懷才不遇的結果。李白生活在玄宗、肅宗時代,唐玄宗溺愛聲色犬馬,重用李林甫、楊國忠等奸佞小人,許多有識之士被擋在政治大門之外。李白首次入長安,希望能得到皇帝的“垂青”,實現自己的抱負,於是結交了宰相之子崔宗之、玄宗之妹玉真公主等朝中的顯赫人物,希望他們能向皇帝引薦自己,但這些努力並沒有實現目的,反而招來一些人的嫉妒,沒有實現步入仕途的夢想,他只好四處雲遊。等到玄宗詔用天下有才華的人時,李白才又一次入長安,留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得意狂語。開始時他也確實得到了玄宗的寵信,替皇帝寫寫詩做做賦,但他的才華不久就受到皇帝身邊的佞巨權貴嫉妒詆譭,他的狂放傲岸也讓皇帝吃不消,升遷的大門自然被悄悄地關上了。當他發現自己僅是皇帝的御用文人時,不滿情緒漸生,要求還鄉,玄宗順水推舟准許他的請求“賜金放還”。肅宗時,李白參加永王幕府,受到永王重用,自己認為可以“暫欲清幽燕”、“不惜微軀捐”了,並自比謝安,輔佐永王,平定安史叛亂,當永王篡權的叛亂被鎮壓後,自己也身陷牢獄被流放,險些丟了性命,後經親友的全力營救遇赦才脱險。李白的夢想和希望從此徹底破滅了。這次也使他認識到了當時的統治者顛倒是非,寵愛佞臣奸人,排擠打擊有才能的正直之人的現實。仕途坎坷,抱負難伸,使得他的心靈世界總是處於痛苦的境地,為了求得心理平衡,酒就成了李白的摯友。

4、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為呢?

李白嗜酒,我覺得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體現。他曾兩次進入京師,與達官貴人相伴,但是不久就因為他傲岸的個性,出眾的才華,而又觸犯權貴,遭到讒毀排擠。借飲酒來反抗險惡的現實社會,寄託情懷,是不得志的知識分子的常用方法。陶淵明曾經這樣談論酒趣“試酌百情遠,重忽忘天”。喝一口酒,種種世俗之情都遠離而去;連飲幾杯,就忘了自己。飲酒可以使人進入忘物忘我的境地。魏晉人喜歡飲酒,認為酒能引人入勝。陶淵明則更獨特的領悟到了酒能使人“忘天”的境界,酣飲時,俗念沒了,思慮沒了,天就是人,人就是天,物我兩忘,盡情飲酒,然後借酒排遣,醉後寫詩自娛,李白也繼承了這種做法,借酒澆愁,發泄情感,寫了許多借酒詠懷的詩,以表達自己心中的鬱悶。這嗜酒的行為是一種無奈的排遣,內心苦悶的發泄。

“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李白麪對滾滾東流的黃河水,不禁悲從中來。啊!黃河,來自天上的黃河,我看到了你,就感到宇宙的無窮,人生的短暫。想我李白,滿腹經綸,有子牙之材、伊尹之能,誰料竟落得如此下場:年過半百,青絲成雪,浪跡江湖,一事無成。也罷,“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我講到這時,腦子裏突然閃現這樣一段歌詞:人生短短几個秋,不醉不罷休,東邊我的美人,西邊黃河流,來呀來個酒呀,不醉不罷休,愁情煩事別放心頭。於是我順口説道:此時此刻的李白,認為人生只要能開懷暢飲,便無所遺憾了,此時的“得意”,並非伴君王左右,經邦濟世,而是二三知己志趣相投,心意相會,李白率意而為,面對美酒,面對摯友,不僅由悲轉樂,高聲唱到“人生短短几個秋,不醉不罷休,東邊我的美人,西邊黃河流,來呀來個酒呀,不醉不罷休,愁情煩事別放心頭”(其實是我在唱),唱完學生鼓掌,於是我就問學生,你們為麼鼓掌呀,有的學生説,老師唱得太棒了,我搖了搖頭,我知道我的水平,又有同學説,老師此時引用這段歌詞符合李白當時的心情。我聽了點點頭,問這個學生,你説為什麼符合李白的心情呀,這個學生回答道:面對滾滾的黃河水,詩人感到人生的短暫,詩人年過半百,政治上極度失意,詩人以為摯友聚會是人生快事,既然政治上失意,就應該另外去尋找寄託,今朝有酒今朝醉,愁情煩事一邊扔。該生出色的回答博得大家熱烈的掌聲,我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補充道,李白此時的消沉,並不是完全的消沉,他對政治還沒有完全絕望,他對皇上還抱有幻想,他確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説到這裏,我沒有接着往下講,我問道,老師剛才引用《愛江山更愛美人》個裏面的幾句,又沒有不合適的地方。我一説歌的題目給學生提了醒,紛紛説,李白的“美人”是誰,説完大家都在笑,甚至有學生不壞好意地想,看你怎麼收場。這是我意料中的事。我又提了一個問題:古代詩人在詩歌中,經常有“美人”出現,的確不少“美人”是詩人生活中的摯友或情人,但詩歌中的“美人”僅僅指這些嗎?大家好好想想。一兩分鐘之後,有個學生站起來回答,老師,古代詩歌中的“美人”有時是作者自比,指不被皇上重用,美好的政治理想不能實現。如屈原,他在“離騷”裏有這樣的詩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眾女嫉餘之蛾眉兮”,就是指這些。我對該生的回答給予充分的肯定,並補充道,古代詩歌中的“美人”在好多時候是詩人自比,除屈原外,還有,比如曹植把“美人”比作自己,“美人”不被寵幸,喻指自己不被君王重用,遭貶棄,曹植寫的《洛神賦》就是“託辭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清人何焯),有時“美人”也還可以指“美好的政治理想”。説到這裏我繼續問,李白的“美人”指什麼,大家紛紛説,皇上、政治理想,也有同學説,就是指李白自己。我肯定了大家的看法,補充道,大家想,東邊李白的政治理想渺無蹤跡,西邊黃河水不停的滾滾東流,作者怎能不悲從中來,怎能不借酒澆愁。

講到這時,下課了。沒想到偶爾的一個靈感閃現,居然有如此豐富的內容。我今後在教學中更得捕捉靈感。

通訊地址:湖南省漣源市一中 曾銅和 郵編:417100 電話:(0)13873813579

作者簡介:曾銅和,男,中學高級教師,湖南省級中學語文骨幹教師,在報刊發表作品150餘篇。

《將進酒》教案教案將進酒教案3篇 飲故知新:《將進酒》教學精要 第2張

第2篇

一、誦讀提示——(先範讀;再指導;再範讀;再生讀)

這首詩的旨趣跟《蜀道難》不同,它着力刻畫的是詩人的自我形象,其實是借勸酒為名吐胸中塊壘。全詩的基調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卻十分複雜。誦讀時應當伴隨着詩人感情的發展變化,適當地變換聲調和節奏,力求再現詩人的形象。指導誦讀的要點如下:

1.開頭兩聯均用“君不見”領出,“君”,揭岑夫子、丹丘生。要讀得從容、親切。“黃河”一聯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興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興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誦讀時頭腦中須有黃河奔流的視象。“天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不復回”隱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須重讀。“高堂”一聯繫承“不復回”而來,説及人生。“悲白髮”,猶言人生易老,歎意極濃,“悲”字當重讀,再用“朝如”句補足其意。這兩聯把天地人生都説到了,境界極其闊大,應當讀得很有聲勢,有慷慨生悲的韻味。

2.以下節奏逐漸加快。“人生”一聯為人題語,重音當落在“盡歡”和“空對月”上。“天生”一聯説明“須盡歡”的理由,顯示了詩人對未來的信心,應當讀得擲地有聲;讀後宜作一頓(這裏的潛台詞是“既如此,那就……”),為詩中策一個高潮蓄勢。第一個高潮在“會當一飲三百杯”這句上,應當讀得豪氣十足,要用升調讀,“三百杯”一語尤當着力加以渲染;為突出這一句,上句“烹羊宰牛且為樂”宜輕讀。

3.“岑夫子”以下六句為詩意轉換處,亦可視為下面勸酒歌的引語,應當讀得親切,節奏逐漸加快,重者依次落在“將”“莫停”“歌”“傾耳聽”請字上,突出拆請之意。讀完,稍作停頓。

4“鐘鼓”一句至結尾為詩的主體部分,詩人藉此盡吐胸中塊壘,必須讀得酣暢淋漓,再現詩人狂放不羈的個性。

“鐘鼓”二句是這支勸酒歌的主題,也是全詩主旨所在。詩人説這話時,其憤激之情必當見於辭色,應當讀得從容。“不足貴”“不復醒”二語當用極強音讀,以見其憎惡、鄙棄之深。其下“古來”二句是以抒情方式説明“不復醒”的理由,亦可見詩人蓋世之氣和狂放之態。兩句之中,上句為賓,宜輕讀,略示“風歌笑孔丘”(《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之意;下句為主,宜重讀,要表現出十足的自信。

“陳王”二句援引古人飲酒情形為例,可用敍述調讀而略帶感情色彩。重音當落在“恣歡謔”三字上,但歡中有悲,因為詩人説陳王,其實又是説自己,不過是懷才不遇借酒消愁而已。其下兩句也是有主有賓:“主人”句為賓,宜輕讀;“徑須”句為主,詩人反客為主,直命沽酒,豪放之態如見,直重讀。讀後應稍作停頓,為結尾的抒情高潮蓄勢。

結尾前三句當快讀,至“與爾同銷”可兩字一頓並放慢速度,再用誇張語調讀最後三字,“古”“愁”之後皆當有延長音——這是全詩的高潮,須有強大的聲勢,才能顯示詩人的飄逸的風格,不是一般的兒女愁情。

?將進酒》是漢樂府曲名,古代的歌辭,有以飲酒放歌為言的,有以濡首荒志為戒的。李白這首詩雖用了舊題,卻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創新意,把飲酒和對黑暗現實的批判結合起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賦予這個歷來被許多詩人歌唱過的詩題以積極的內容,這是值得重視的。要點有兩個:

首先要看到“鐘鼓”兩句是一種特殊的藝術概括方式,是當時社會上形形色色的黑暗現象在詩人心靈中的折光反映。這首詩大約作於安史之亂前四五年光景,當時唐玄宗耽於女色,先後將政事交給奸相李林甫和楊國忠,官場一片黑暗,豪門貴族只顧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為念,社會腐敗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詩人對此極為不滿,所以才説“鐘鼓饌玉不足貴”,實際上是對當權者和豪門貴族的否定;但他又無力改變這種狀況,只能用消極的辦法進行反抗,因而又寫道:“但願長醉不復醒。”這種概括方式,跟《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借尋他表現不事權貴的意志的寫法頗為相似。

其次,“古來”二句從某種意義上看,也是對封建統治階級埋沒人才的揭露。“古來聖賢”,至高至大莫若孔子、孟子,他們為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而奔走於各諸侯國之間,辛苦備至,可有誰聽他們呢?真是“寂寞”得很!詩人着穿了這一點,對統治者不再抱有幻想,決心逃於酒鄉,所以接着就説:“唯有飲者留其名。”

這首詩也流露出詩人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他有用世的想法,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另一方面,他又想用飲酒的辦法使自己從懷才不遇的苦悶中解脱出來。他崇拜曹植,讚揚他“斗酒十千恣歡謔”的做法,也證明了他這個思想矛盾的存在。

李白的狂歌痛飲畢竟是一種消極行為,但這是他的傲世態度和豪放不羈的個性所使然,是無法改變的。杜甫在結識他之初就看出了這一點,曾試圖説服他,寫道:“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贈李白》)杜甫這個批評是正確的,但我們也不可忽視李白的飲酒詩中仍包含着積極的內容。

這首詩中,詩人感情的發展變化極快,可分四個層次:

一落筆就寫黃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這是非同尋常的。詩人寫黃河,頗能顯示它的宏偉氣魄和浩大聲勢,如“黃河如絲天際來”“洪波奔流射東海”(《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公無渡河》)等,其基調是壯;這次則不同—一詩人彷彿站在高山之巔,頃刻間就着遍了它的萬里流程,因有“不復回”之歎,儘管也寫出了黃河的氣魄之大,其基調卻是悲。由此聯想人生,詩人頭腦中便出現了這樣一幅圖景:高堂之上,人們對鏡自視,“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真是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間一樣短促啊!至此,詩人的悲意更濃了。

但詩人深知“白髮如絲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轉悲為歡。儘管詩人在政治上並不“得意”,但在他看來,朋友間的聚會也同樣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興興地痛飲一場呢!想到這,他頓生豪情,相信自己將來必能作出一番事業,對區區金錢也毫不在意。於是連呼“烹羊宰牛”,準備像東漢大學者鄭玄那樣“一飲三百杯”。詩人這種歡樂感情是真實的,也是高尚的,不同於凡夫俗子的只圖一醉方休,因為他説出了“盡歡”的正當理由。

待到酒宴開始,詩人舉杯勸飲,他的感情突然由歡樂轉為憤激,這是因為他要藉此把長期鬱積在胸的不平之氣一齊渲泄出來。他鄙棄那結黨營私、排斥賢能的豪門貴族集團,因而説“鐘鼓饌玉不足貴”;他憎恨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徑,因而説“但願長醉不復醒”—一這兩句詩可以説集中地表現了他自離開長安至今的憤激之情。但這又不僅是為了一己遭遇,他還想到了“古來聖賢”(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類人,也有屈原、賈生一類人),他們有經天緯地的才能而不為統治者所用。詩人説他們“寂寞”,不是否定他們,而是為他們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讚揚曹植的豪華酒宴,其實是為曹植的懷才不遇抱恨終生而歎惋,兼以自況。這就加深了詩人的憤激之情,為結尾説的“萬古愁”埋下了伏筆。

這一層寫詩人要將一切價值昂貴之物都拿來“換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極點。這是可信的,因為上文説過“千金散盡還復來”。這種狂放,從實質上看,是詩人的悲之重、歡之濃和憤激之深的集中表現。至此,再用“同銷萬古愁”來結束全詩,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詩中的有些誇張寫法是憑藉數字來表現的,例如用“一飲三百杯”表現豪飲,用“斗酒十千”表現酒價的昂貴,用“萬古愁”表現愁的深廣;有些則屬於感覺的誇大,如“黃河之水天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朝如青絲葛成雪”極言人生短促。諸如此類的誇張句都有力地説明詩人橫放傑出,用辭大膽,他人莫及,也表現了他那豪放飄逸的詩風。(轉)

第3篇

在中國文學史上,詩與酒相從相隨,幾乎有一種天生的緣分。中國詩人大多愛喝酒。許多詩人因酒忘卻人世的痛苦憂愁,因酒在自由的時空中盡情翱翔,因酒而丟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傳世佳作。李白好飲,也善飲,這有杜甫詩為證:“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酒中八仙歌》)酒為液態食品,人稱“水中之寶”,能滿足人們的某些生理需要,但自古以來,中國文人不是“餓了”才喝酒,多半是“愁了”才喝酒。唐代的天才詩人李白尤為突出。他是“詩仙”,又自稱是“酒中仙”,時人也號之曰“酒聖”。古時酒店都愛掛上“太白遺風”、“太白世家”的招牌。且沿用至今。 他一生寫下 了許多詠酒的詩篇。他的《將進酒》就是酒與愁經過心理反應後留下的結晶。

?將進酒》是一支勸酒歌,是漢樂府曲名,大約作於李白以梁園(開封)為中心的十載漫流期間。詩中記李白與岑勛、元丹丘相聚飲酒之事。岑勛,李白稱他為“相 門子”。元丹丘是當時著名的隱士,主要隱居地在嵩陽。從李白《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 相待以詩見招》一詩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飲過,這首詩可能就 是在這次飲酒宴中寫的。

這首詩,詩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個顯著的特點,這就是豪放的表現。誦讀時 應適應着詩人感情的變化來選擇不同的聲調,要注意詩中節奏的變化。

①起興:開頭用“君不見”領出,要讀得從容、親切。“黃河”一聯用了比興手法,“天 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不復回”隱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須重讀。“高堂”一聯説及人 生,“悲白髮”歎意極濃,“悲”字應重讀。這兩聯把天地人生都説到了,境界極其闊大, 應讀得很有聲勢,有慷慨生悲的韻味。

②入題:節奏要逐漸加快。“人生”一聯,“盡歡”和“空對月”須重讀。“天生”一聯顯 示詩人對未來的信心,應讀得擲地有聲。“會須”句要用升調讀,讀得豪氣十足。

④勸酒辭:須讀得酣暢淋漓,再現詩人狂放不羈的個性。“鐘鼓”二句是勸酒歌的主題, 也 是全詩的主旨,應讀得從容。“不足貴”“不復醒”用極強音讀。“古來”兩句以抒情方式 説明“不復醒”的理由,上句宜輕讀,下句宜重讀。“陳王”兩句援引古人飲酒情形,用敍 述語調讀,重音落在“恣歡謔”上。“主人”兩句,前句宜輕讀,後句詩人反客為主,直命 沽酒,宜重讀。“五花馬”三句當快讀,“與爾同銷”可兩字一頓並放慢速度,“萬古愁”三字要用誇張語調讀。

三、學生自由朗讀,誦讀感悟。此詩氣勢豪壯,又情感起伏較大,可先指導個別同學朗讀,再採用齊讀的方式。教師可根據學生朗讀情況及時指導誘發,營造高昂活躍的課堂氛圍。然後瞭解學生對詩歌的初步感悟程度。並結合註釋瞭解大意。學生練習朗讀。

方法:①分層進行,每段分兩層,依次是:起興、入題、舉杯勸酒、勸酒辭。②學生邊讀 邊看課本註釋,疏通文意。③找出表現李白狂放的詩句。④在熟悉內容的基礎上歸納各層大 意。⑤練習背誦。

1、一個驚心動魄的開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一從空間誇張,一從時間誇張。真是“巨人式的感傷”。

2、 兩處用典:(1)、烹羊宰牛且為樂(語本曹植《箜篌引》)(2)、陳王昔時宴平樂。(語出曹植《名都賦》。)

3、 三種主要情感:(1)、顯示了詩人對未來充滿無限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之意。(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3)、表達詩人蔑視權貴,盡吐鬱積在胸的不平之氣。(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4、 感情脈絡的四個層次:(1)、感傷之情:如“君不見”兩句。(2)、歡樂之情:如“人生得意須盡歡——會須一飲三百杯。”(3)、憤激之情:如“鐘鼓饌玉不足貴——斗酒十千自歡謔。”(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為言少錢——與爾同銷萬古愁。”

名句一: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賞析:“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不是李白的獨創,早在春秋時代問世的《論語》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記載;漢樂府《長歌行》有詩云:“百川東入海,何日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獨傷悲。”告戒世人:光陰易逝難回頭,莫讓年華付水流。宋代豪放派詞人蘇東坡高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以及《三國演義》中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都是我國古代“流水文化”的擴展和延續。《將進酒》一開篇,就把作者的視線引到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既描寫了大河奔騰的壯觀景象,又抒發作者“逝者如斯”的傷感。至於“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如青絲暮成雪。”與作者的《秋浦歌》“白髮三千丈,緣愁是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則有異曲同工之妙。詩歌開頭這兩句,不僅為下面的“萬古愁”埋下了伏筆,也為李白的“開懷暢飲”提供了充足的藉口。

賞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進還復來。”這是後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慰之辭。但在唐代,李白初進長安,確實對自己的前程充滿信心,這在他的《行路難》略有表現: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度黃河冰塞川,將登泰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在這首詩中,作者想“渡黃河”、“登泰山”,無奈巨冰塞川,大雪滿山,要奔赴前程,可謂舉步維艱啊。但作者並沒有心灰意冷,相反,他還從姜子牙(曾輔佐周文王)和伊尹(曾輔佐商湯)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行路雖然困難,但終究有長風破浪之時,到那時便可“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是在公元744年寫《行路難》,那年正是被唐玄宗“賜金還山”的時候,那時“千金”尚未“散盡”雖有懷才不遇的失落感,但“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幻想還依稀可辨。八年之後,即公元752年,李白寫《將進酒》時,當年“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夢想已化為泡影,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實際上並未受到重用,所謂“千金散進還復來”實際上並不見來,仕途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苦,“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宋代詞人李清照語)由此可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進還復來。”表面豪爽,暗藏憂愁。

賞析:“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這兩句詩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鐘鼓”本是一種樂器,在這裏是擊鼓作樂之意,“饌玉”是指精美的食品。在封建時代,只有衣食無憂的達官貴人才有閒情逸致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李白不羨慕達官貴人的生活,實際是對權貴們的一種蔑視,這是封建社會的讀書人最可寶貴的性格。這種不隨波逐流的叛逆性格在作者的另一首詩《夢遊天姥吟留別》中也有所表現:“……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動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當然,有骨氣,不等於沒有憂愁。李白在蔑視權貴的同時,一種難言的惆悵也在心中湧動,他想通過“長醉不復醒”來忘卻懷才不遇的痛苦,但醉酒真能解愁嗎?李白在《宣州謝眺樓芡餞別校書叔雲》一詩中作出了明確的回答:“……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澆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我們可以想象,一個滿腹惆悵的人,當他一心解愁卻又無法解愁的時候,內心是怎樣的愁苦啊!表面上開懷暢飲,實際上愁箭穿心,這就是《將進酒》中的李白!

賞析:在《將進酒》中,李白像一個大哲學家,對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進行了哲學化的概括。“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就是作者在“飲”與“名”的問題上作出的結論。李白彷彿站在歷史的最高點上,指點古代聖賢的功過是非。我們暫且不論他那“唯有飲者留其名”的高見帶有多少歷史依據,只説他與“陳王”的“深情厚意”。在中國歷史上,寂寞的聖賢不可勝數,作者為什麼就提到“陳王”呢?我們從陳王的生平可以略知一二。陳王就是三國時候的曹植,他才華橫溢,志向遠大,但由於“任性而行,飲酒不節”最終沒有得到父親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詩”是著名的文學典故,他的《七步詩》家喻户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與曹植一樣,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長安,抱濟世之志,卻為小人排擠,最後落個“賜金還山”的下場。他對曹植情有獨衷,大加讚賞,也許是同病相憐的緣故吧。

(1)這首詩的基調是憤激,詩人感情的發展變化極快。

①開頭四句寫悲。李白和朋友開懷暢飲的潁陽離黃河不遠,因此作者以黃河起興。黃河自 西而來,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直奔東海。上句寫大河之來,上句寫大河之去,形成詠歎 味。接着四句向人們喻示時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過“朝”“暮”間 事。兩個長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襯——以黃河的偉大永恆 襯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從空間和時間兩方面誇張。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

②“人生”以下六句寫歡。“人生”兩句由“悲”而翻作“歡”“樂”。詩人漸趨狂放。 朋友間的聚會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對月”將飲酒詩化了,“莫使”“空”的雙重否定 句式代替直陳,語氣更為強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擊節讚歎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 能作出一番事業,對區區金錢也毫不在意。作者寫了盛宴,“一飲三百杯”。

③“鐘鼓”以下六句寫憤激之情。酒宴開始,詩人的感情由歡樂轉為憤激,藉以渲泄心中 的不平。“鐘鼓饌玉”“不足貴”是出於憤慨。“古來”兩句亦屬憤語。説到“惟有飲者留 其名”,便舉出“陳王”曹植作代表,因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為曹植的懷才不遇抱恨終 生而歎惋,兼以自況。

(2)誇張的寫法。這首詩具有震撼古今的氣勢和力量,與誇張手法的運用不無關係。詩中 有些誇張是憑數字表現的,有些屬於感覺的誇大。“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讀者指引到波濤洶湧的黃河岸邊,觀賞水從天來,東流入海的壯觀景象,讀者在領略詩句內含的同時,也感受到其中的藝術魅力。

1、李白是“詩仙”,也是著名的“酒仙”。在詩文中哪些內容説明李白不愧於“酒仙”這個稱號?

“五花馬,千斤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一生不得志,借酒澆愁,及時行樂,是他無奈的選擇。正如他在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所寫:“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酒並不能實現他的政治抱負,也就不能真正消解他的憂愁,但是酒可以暫時麻痺痛苦的靈魂,尋得暫時的內心平衡。而李白的喝酒也不像一般的凡夫俗子的喝法:“菜來一碟乎,兩碟乎?酒要一壺也,兩壺也?”而是整隻的牛羊,不喝上“三百杯”決不罷休,寧願捨棄一切,也要換得美酒。在誇張的語言背後,是痛飲豪邁的李白,所以時人稱李白為“酒中仙”。杜甫在他的《飲中八仙歌》中寫道:“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借酒解愁,酒酣賦詩,慷慨悲歌,抒發胸中鬱悶,酒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客中作》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香。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行路難》:“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

?把酒問月》:“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

3、嗜酒反映着李白的示意人生,聯繫李白的人生經歷,分析他為何會如此失意?

①生活不如意。李白的好飲性格也許與生俱來,但後天的生活經歷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李白少年即勤奮讀書,“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軒轅以來,頗得聞也。”青年時師從有經世致用思想的隱士趙蕤,隱居深山刻苦攻讀兩年,這段經歷對李白思想影響很大,後來他經常以管仲、諸葛亮自許,暢談王霸之道,縱橫之術。在《大鵬與希有鳥賦》一文中,以大鵬自比,以“激三千以崛起,向九萬而迅徵”的大鵬形象,表現自己的不同凡俗的性格和遠大的人生抱負,嘲笑現實社會中的權貴和墨守成規者,蔑視封建權貴和封建秩序,追求個性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種性格的內核是積極入世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青年時期的李白就意氣風發,豪情滿懷,心懷“濟蒼生”“安社稷”的遠大人生目標。而趙蕤思想中順應自然、鄙視虛偽世俗的道家意識,也悄悄地在李白的心中播下了種子,孕育了他崇尚坦蕩的性格。儒、道思想構成了他矛盾的內心世界,影響着他的一生。他脱不掉儒家“濟天下”的心願,想當政治家,但當時的唐朝官場容不下飄逸若仙、恃才放狂的李白,在歷經三年的長安之行後,只好“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李白有“仙風”,也有“道骨”,但他首先是一個有喜怒哀樂悲恐驚的正常人,他不能沒有惆悵。

② 政治上的黑暗,懷才不遇的結果。李白生活在玄宗、肅宗時代,唐玄宗溺愛聲色犬馬,重用李林甫、楊國忠等奸佞小人,許多有識之士被擋在政治大門之外。李白首次入長安,希望能得到皇帝的“垂青”,實現自己的抱負,於是結交了宰相之子崔宗之、玄宗之妹玉真公主等朝中的顯赫人物,希望他們能向皇帝引薦自己,但這些努力並沒有實現目的,反而招來一些人的嫉妒,沒有實現步入仕途的夢想,他只好四處雲遊。等到玄宗詔用天下有才華的人時,李白才又一次入長安,留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得意狂語。開始時他也確實得到了玄宗的寵信,替皇帝寫寫詩做做賦,但他的才華不久就受到皇帝身邊的佞巨權貴嫉妒詆譭,他的狂放傲岸也讓皇帝吃不消,升遷的大門自然被悄悄地關上了。當他發現自己僅是皇帝的御用文人時,不滿情緒漸生,要求還鄉,玄宗順水推舟准許他的請求“賜金放還”。肅宗時,李白參加永王幕府,受到永王重用,自己認為可以“暫欲清幽燕”、“不惜微軀捐”了,並自比謝安,輔佐永王,平定安史叛亂,當永王篡權的叛亂被鎮壓後,自己也身陷牢獄被流放,險些丟了性命,後經親友的全力營救遇赦才脱險。李白的夢想和希望從此徹底破滅了。這次也使他認識到了當時的統治者顛倒是非,寵愛佞臣奸人,排擠打擊有才能的正直之人的現實。仕途坎坷,抱負難伸,使得他的心靈世界總是處於痛苦的境地,為了求得心理平衡,酒就成了李白的摯友。

4、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為呢?

李白嗜酒,我覺得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體現。他曾兩次進入京師,與達官貴人相伴,但是不久就因為他傲岸的個性,出眾的才華,而又觸犯權貴,遭到讒毀排擠。借飲酒來反抗險惡的現實社會,寄託情懷,是不得志的知識分子的常用方法。陶淵明曾經這樣談論酒趣“試酌百情遠,重忽忘天”。喝一口酒,種種世俗之情都遠離而去;連飲幾杯,就忘了自己。飲酒可以使人進入忘物忘我的境地。魏晉人喜歡飲酒,認為酒能引人入勝。陶淵明則更獨特的領悟到了酒能使人“忘天”的境界,酣飲時,俗念沒了,思慮沒了,天就是人,人就是天,物我兩忘,盡情飲酒,然後借酒排遣,醉後寫詩自娛,李白也繼承了這種做法,借酒澆愁,發泄情感,寫了許多借酒詠懷的詩,以表達自己心中的鬱悶。這嗜酒的行為是一種無奈的排遣,內心苦悶的發泄。

“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李白麪對滾滾東流的黃河水,不禁悲從中來。啊!黃河,來自天上的黃河,我看到了你,就感到宇宙的無窮,人生的短暫。想我李白,滿腹經綸,有子牙之材、伊尹之能,誰料竟落得如此下場:年過半百,青絲成雪,浪跡江湖,一事無成。也罷,“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我講到這時,腦子裏突然閃現這樣一段歌詞:人生短短几個秋,不醉不罷休,東邊我的美人,西邊黃河流,來呀來個酒呀,不醉不罷休,愁情煩事別放心頭。於是我順口説道:此時此刻的李白,認為人生只要能開懷暢飲,便無所遺憾了,此時的“得意”,並非伴君王左右,經邦濟世,而是二三知己志趣相投,心意相會,李白率意而為,面對美酒,面對摯友,不僅由悲轉樂,高聲唱到“人生短短几個秋,不醉不罷休,東邊我的美人,西邊黃河流,來呀來個酒呀,不醉不罷休,愁情煩事別放心頭”(其實是我在唱),唱完學生鼓掌,於是我就問學生,你們為麼鼓掌呀,有的學生説,老師唱得太棒了,我搖了搖頭,我知道我的水平,又有同學説,老師此時引用這段歌詞符合李白當時的心情。我聽了點點頭,問這個學生,你説為什麼符合李白的心情呀,這個學生回答道:面對滾滾的黃河水,詩人感到人生的短暫,詩人年過半百,政治上極度失意,詩人以為摯友聚會是人生快事,既然政治上失意,就應該另外去尋找寄託,今朝有酒今朝醉,愁情煩事一邊扔。該生出色的回答博得大家熱烈的掌聲,我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補充道,李白此時的消沉,並不是完全的消沉,他對政治還沒有完全絕望,他對皇上還抱有幻想,他確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説到這裏,我沒有接着往下講,我問道,老師剛才引用《愛江山更愛美人》個裏面的幾句,又沒有不合適的地方。我一説歌的題目給學生提了醒,紛紛説,李白的“美人”是誰,説完大家都在笑,甚至有學生不壞好意地想,看你怎麼收場。這是我意料中的事。我又提了一個問題:古代詩人在詩歌中,經常有“美人”出現,的確不少“美人”是詩人生活中的摯友或情人,但詩歌中的“美人”僅僅指這些嗎?大家好好想想。一兩分鐘之後,有個學生站起來回答,老師,古代詩歌中的“美人”有時是作者自比,指不被皇上重用,美好的政治理想不能實現。如屈原,他在“離騷”裏有這樣的詩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眾女嫉餘之蛾眉兮”,就是指這些。我對該生的回答給予充分的肯定,並補充道,古代詩歌中的“美人”在好多時候是詩人自比,除屈原外,還有,比如曹植把“美人”比作自己,“美人”不被寵幸,喻指自己不被君王重用,遭貶棄,曹植寫的《洛神賦》就是“託辭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清人何焯),有時“美人”也還可以指“美好的政治理想”。説到這裏我繼續問,李白的“美人”指什麼,大家紛紛説,皇上、政治理想,也有同學説,就是指李白自己。我肯定了大家的看法,補充道,大家想,東邊李白的政治理想渺無蹤跡,西邊黃河水不停的滾滾東流,作者怎能不悲從中來,怎能不借酒澆愁。

講到這時,下課了。沒想到偶爾的一個靈感閃現,居然有如此豐富的內容。我今後在教學中更得捕捉靈感。

通訊地址:湖南省漣源市一中 曾銅和 郵編:417100 電話:(0)13873813579

作者簡介:曾銅和,男,中學高級教師,湖南省級中學語文骨幹教師,在報刊發表作品150餘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