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課外古詩詞誦讀知識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8W

  國中課外古詩詞誦讀知識



國中課外古詩詞誦讀知識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天黑了,為什麼還不回家?如果不是為君主,何以還在泥漿中!下面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國中課外古詩詞誦讀知識,提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式 微

《詩經·邶風》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譯文:天黑了,天黑了,為什麼還不回家?如果不是為君主,何以還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為什麼還不回家?如果不是為君主,何以還在泥漿中!

難點化解,美點追蹤:全詩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歸”起調:天黑了,天黑了,為什麼還不回家?詩人緊接着便交代了原因:“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意思是説,為了君主的事情,為了養活他們的貴體,才不得不終年累月、晝夜不輟地在露水和泥漿中奔波勞作。然而,《式微》詩上下二章只變換了兩處文字,但就在這巧妙的變換中,體現出了作者用詞的獨具匠心。

在藝術上,這首詩以設問強化語言效果。從全詩看,“式微式微,胡不歸”,並不是有疑而問,而是胸中早有定見的故意設問。詩人遭受統治者的壓迫,夜以繼日地在野外幹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傾吐心中的牢騷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則易於窮盡,採用這種雖無疑而故作有疑的設問形式,使詩篇顯得婉轉而有情致,同時也引人注意,啟人以思,所謂不言怨而怨自深矣。正是因為這些修辭手法的巧妙使用,才使《式微》一詩“境界具於詞語之外,愈反覆看去,愈覺其含義無窮”。

【理解記憶】

為了君主的事情,為了養活他們的貴體,才不得不終年累月、晝夜不輟地在露水和泥漿中奔波勞作,正如詩中所言: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子 衿

《詩經·鄭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譯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領,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縱然我不曾去會你,難道你不把音信傳?青青的是你的佩帶,悠悠的是我的情懷。縱然我不曾去找你,難道你不能主動來?來來往往張眼望啊,在這高高的城樓上。一天不見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樣長!

難點化解,美點追蹤:這首詩寫一個女子在城樓上等候她的戀人。全詩三章,採用倒敍手法。前兩章以“我”的口氣自述懷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戀人的衣飾借代戀人。對方的衣飾給她留下這麼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見其相思縈懷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約,只好等戀人過來相會,可望穿秋水,不見影兒,濃濃的愛意不由轉化為惆悵與幽怨:“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捎個音信?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主動前來?”第三章點明地點,寫她在城樓上因久候戀人不至而心煩意亂,來來回回地走個不停,覺得雖然只有一天不見面,卻好像分別了三個月那麼漫長。

全詩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戀人時的焦灼萬分的情狀如在眼前。這種藝術效果的獲得,在於詩人在創作中運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詩中表現這個女子的動作行為僅用“挑”“達”二字,主要筆墨都用在刻畫她的心理活動上,如前兩章對戀人既全無音信、又不見影兒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的獨白。兩段埋怨之辭,以“縱我”與“子寧”對舉,急盼之情中不無矜持之態,令人生出無限想象,可謂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內心獨白,則通過誇張修辭技巧,造成主觀時間與客觀時間的反差,從而將其強烈的情緒心理形象地表現了出來,可謂因誇以成狀,沿飾而得奇。心理描寫手法,在後世文壇已發展得淋漓盡致,而上溯其源,此詩已開其先。

【理解記憶】

1.“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戀人的衣飾借代戀人。

2.“挑兮達兮,在城闕兮”兩句寫焦急地等待:踮起腳尖,伸長脖子,看不見戀人的影子,心裏很着急,恨不得馬上跑到他的家裏去找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遊人。

海內存知,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路,兒女共沾巾。

譯文:雄偉的長安城由三秦之地拱衞,遙望蜀州,只見風煙迷濛。和你離別,心中懷着無限情意,因為我們同在宦海中浮沉。只要在世上還有你這個知己,就是遠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鄰。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戀愛中的男女那樣悲傷而淚濕手巾。

難點化解,美點追蹤:首聯屬“工對”中的“地名對”,極壯闊,極精整。第一句寫長安的城垣、宮闕被遼闊的三秦之地所“輔”(護持、拱衞),氣勢雄偉,點出送別之地。第二句裏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即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裏代指蜀州,點出杜少府即將宦遊之地;而“風煙”“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兩地連在一起。自長安遙望蜀州,視線為迷濛的風煙所遮,微露傷別之意,已攝下文“離別”“天涯”之魂。

因首聯已對仗工整,為了避免板滯,故次聯以散調承之,文情跌宕。“與君離別意”承首聯寫惜別之感,欲吐還吞。翻譯一下,那就是:“跟你離別的意緒啊!……”那意緒怎麼樣,沒有説;立刻改口,來了個轉折,用“同是宦遊人”一句加以寬解,意思是:我和你同樣遠離故土,宦遊他鄉;這次離別,只不過是客中之別,又何必感傷!

三聯推開一步,奇峯突起。從構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的啟發,但高度概括,自鑄偉詞,便成千古名句。

尾聯緊接三聯,以勸慰杜少府作結。“在歧路”,點出題面上的那個“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處分手,所以往往把臨別稱為“臨歧”。作者在臨別時勸慰杜少府説:“只要彼此瞭解,心心相連,那麼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遠隔千山萬水,但情感仍可交流,不就是如比鄰一樣近嗎?可不要在臨別之時哭鼻子、抹眼淚,像一般小兒女那樣。”

南朝的著名文學家江淹在《別賦》裏寫了各種各樣的離別,都不免使人“黯然銷魂”。古代的許多送別詩,也大都表現了“黯然銷魂”的情感。王勃的這首,卻一洗悲酸之態,意境開闊,音調爽朗,獨標高格。

容易出現的錯別字:闕(厥) 宦(官) 己(已) 歧(岐)

【理解記憶】

1.這是一首送別詩,既交代送別地點又虛寫前途景物的詩句是: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2.在這首詩中,歌頌友誼,千古流傳的名句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岳陽城。

欲濟無舟,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譯文:八月洞庭湖水盛漲,浩渺無邊,水天含混迷迷,接連天空。雲夢大澤水氣蒸騰,洞庭湖的波濤搖撼着岳陽城。想要渡江河卻沒有船和槳,聖明時代閒居委實羞愧難容。閒坐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只能白白羨慕別人得魚成功。

難點化解,美點追蹤:“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這三、四句寫湖的廣闊。“氣蒸”句寫出湖的豐厚的蓄積,彷彿廣大的沼澤地帶都受到湖的滋養哺育,才顯得那樣草木繁茂、鬱郁蒼蒼。而“波撼”兩字放在“岳陽城”上,襯托湖的澎湃動盪,也極為有力。人們眼中的這一座湖濱城,好像瑟縮不安地匍匐在它的腳下,變得異常渺小了。這兩句被稱為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但兩句仍有區別:上句用寬廣的平面襯托湖的浩闊,下句用窄小的立體來反映湖的聲勢。詩人筆下的洞庭湖不僅廣大,而且還充滿活力。詩人前四句實景寫洞庭湖的雄偉景象,後四句借景抒情,表面上在旁觀漁民捕魚釣魚,實際上是表現詩人不甘寂寞,希望自己能報效國家,但是出仕又沒有人引薦,表現了自己的失望、苦悶、愧疚之情。

容易出現的錯別字:涵(含) 撼(憾) 楫(揖、輯)

【理解記憶】

1.詩中表現詩人渴望援引的詩句是: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2.詩中表現水天一色、渾然一體的景色的詩句是: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3.詩中表現詩人不甘寂寞的詩句是: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4.詩中表明詩人想投身仕途而又無人舉薦的詩句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5.詩中形象地描寫洞庭湖迷濛、浩瀚、面積廣大、充滿活力的詩句是: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6.詩中表明詩人無職可做、寂寞無依之情的詩句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