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實錄及教學反思8篇 "教學實錄與反思:不斷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路徑"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3W

本文將分享不同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的實錄和反思。通過這些案例,讀者可以瞭解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法,進而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同時,這也是一個反思和學習的過程,讓我們共同探討教學的藝術和科學。

教學實錄及教學反思8篇

第1篇

1、請同學們讀讀這兩個詞,看看誰能用表情表演出這些詞語:垂頭喪氣、火冒三丈、哈哈大笑

2、同學們笑得多開心呀,笑使我們拋開一切煩惱,笑使我們信心百倍!可是,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關於笑的故事《小木偶的故事》。

3、請大家翻開課文12課,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們如何學好一篇略讀課文呢?

4、現在我們翻到54頁的連接語,自己讀一讀,想一想連接語要求我們做些什麼。

1、現在自由讀課文思考:小木偶身上發生了什麼事?

生:老木匠只給了小木偶笑嘻嘻的表情,在生活中,小木偶遭到誤解,受到委屈,最後在藍鼻子小女巫的幫助下,擁有了人類所有的表情。

老木匠賦予了小木偶一張笑臉,文中出現了幾次呢?快速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在文中勾出來相應的句子

生:老木匠拿起他的神奇雕刻刀,在小木匠的臉上添了一個笑嘻嘻的表情

師:老木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文中哪裏告訴了你(大屏幕出示)

笑是很重要的,誰要是不會笑,誰就沒辦法過快樂的日子。

師:是呀,老木匠認為只要會笑,就能過上快樂的`日子,所以他自信地説

生:穿警服的熊看着小紅狐,小紅狐滿臉的憤怒;再看看小木偶,小木偶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師:誰來説説,穿警服的熊會相信誰?為什麼?

師:讓我們看看它們當時怎樣為自己申辯的?(大屏幕出示)

師:小紅狐怎樣説?為什麼要這樣大聲地説?帶上表情讀

師:小木偶呢?他此時尖叫,你再來讀讀。它想告訴熊警察什麼呢?

師:男孩起立,讀出小紅狐的憤怒吧!女孩子站起來,讀讀木偶吧

(三)僅僅笑就引發一段故事,笑的故事還出現在哪?

師:笑嘻嘻給小木偶帶來了什麼?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請同學們分組來學習這一部分,我們可以採用什麼來學習呢?

師:這些都是好方法,接下來就請我們同學選好自己喜歡的形式分組學習

生:我有個疑問:老木匠不是説小時很重要的嗎?可是擁有笑的小木偶並不快樂呀!

師:是呀,正如課文最後一段説的一樣,一起來讀讀吧!(大屏幕出示)

師:正因為這樣,小女巫送給了小木偶()現在的小木偶會()

師:是呀,小木偶會用自己人類所有的表情表示自己的心情了,它會用什麼樣的表情跟大家申辯呢?

師:要是我是小木偶,在小女巫的幫助下,擁有了人類所有的表情,也擁有了各種感情,我要去周遊世界,去之前我先得把紅揹包要回來。

師:同學們,你們一定有很多收穫吧!,你今天的售後師什麼呢?

師:看來同學們的收穫可真不小,現在就用你所學的知識跟方法來續編故事吧(大屏幕出示)

有了故事的開頭,大概的內容,現在還有一個任務,將省略號變成你自己的語言,將這故事説一説。

師:同學們都是善於想象的孩子,師你們賦予了小木偶新的生活,讓小木偶嚐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讓我們用不同的方式體驗生活所帶的快樂吧!

經過前面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對童話的特點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這篇童話故事趣味性強,而且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生理解課文並不難。因此我在教這課時,採用了以下幾個環節:一、讀懂連接語。二、帶問題自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三、以“笑嘻嘻”為線索,找小木偶經歷的委屈。並在課堂上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四、體會故事藴含的道理。五、展開想象,續編故事。

其中,我感覺最有特色的地方是:分角色讀,因為這課表情的詞特別多,所以我安排了讓學生運用自己感悟的表情和語氣讀。這篇童話人物眾多,情景對話也很多,讓學生據此演童話是個十分不錯的主意。在表演的時候,讓學生用自己學會的方法學習,學會創造,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自己的動作和表情發揮出來,這樣才叫表演。每個孩子熱情高漲,表演慾和表現欲極強。四組學生表演完後,我適當進行了點評,一堂也就差不多了。

最後是續編故事,我感覺很好,在這樣的教學中,既輕鬆又收效好。這一節課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度過,連我也被他們豐富多彩的表情所感染,如果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這樣輕鬆愉悦,又何愁學生不愛學語文呢?能讓學生在輕鬆的課堂中學到各種語文知識,讓學生深深地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這就是有效教學吧。

教學實錄及教學反思8篇

第2篇

師:小朋友們喜歡寓言故事嗎?你們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師:寓言都很簡短有趣,又都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我們書中的第24課有兩則寓言。今天我們學習其中一則

師:對。如果你想讓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有什麼好辦法呢?

生:我想我只要把禾苗稍微拔起一點點就行了。(眾笑)

師:古時候的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為了讓禾苗長大,用的辦法和我們劉青松小朋友想的辦法是一樣的,拔苗。拔苗又叫

師:拔苗真的能讓禾苗長大嗎?打開課文,自己輕聲讀讀,讀到你覺得很有意思的地方就多讀幾遍。

(學生分別選擇了文中的自然段閲讀。其中樊知陽小朋友把納悶的納讀成耐,讓小朋友一起幫助他讀了第三遍後讀正確。)

師:這真是個有意思的故事。農夫費了很大勁去拔禾苗,為什麼禾苗都枯死了呢?那還得從他種了禾苗後説起。誰來朗讀第一自然段,看看農夫種了禾苗後是怎樣的心情?(一生朗讀。)

師:自己讀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圈畫,你們是從哪兒看出他急着想讓禾苗長大的?(學生認真的讀書,圈畫。)

師:小朋友們真會讀書。讀到巴望這個詞,你好象看到了農夫什麼樣兒?

生:我也好像看到他彎下腰在一棵禾苗前面眼巴巴的看着。

師:我們讀書就要這樣讀。讀着讀着好像看到了書中的人的樣兒,這就叫讀進書裏去了。我們朗讀這一段時,就要邊讀邊想像他着急的樣兒。(指導朗讀第一句。)

師:自己再讀讀這一段,讀到哪兒你又好像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生:讀到他天天到田邊去看,我好像看到他天矇矇亮就去看禾苗。

師:今天去了明天去嗎?明天去了後天還去嗎?大後天呢?

生:他説:禾苗呀禾苗,你怎麼長這麼慢呀,我都快急死啦。(眾笑)

生:我聽到他在大聲説:禾苗呀禾苗,你再不長,我可要採取措施啦。(眾笑)

師:農夫的樣子都被我們看到了,他對禾苗説的話也被我們聽到了!下面看老師寫十分焦急的焦,看下面的四點像什麼?

生:還像小禾苗,上半部分好像農夫在田邊轉來轉去。

生:還像農夫去看禾苗,他跑得飛快,兩隻腳都變成四隻腳啦。(眾笑)

師:咱們祖國的漢字多麼形象,能讓我們產生許多聯想呢。在書上描紅寫一個焦字。注意寫好這四點。

師:我們再來讀這一段,看誰能把他焦急的樣兒讀出來。誰來讀?(一生朗讀。)

師:可他總覺得禾苗一點兒也沒有長,心裏十分焦急。這一句讀得還不夠。禾苗是真的一點也沒有長高嗎?

生:不是的,禾苗在長,但是天天去看,是看不見它在長的。

師:為什麼他總覺得禾苗一點兒也沒有長高呢?再讀讀。(該學生再讀。)

師:這一回好多了。你臉上的表情就告訴了我。咱們一起讀。(老師提示):如果你覺得就是這個人,做做動作也可以。

師:説一個人急還有好多成語呢。老師向大家介紹幾個(詞卡揭示:迫不及待、急於求成、急不可待、操之過急)一起讀一讀。

師:農夫是這麼的操之過急,覺得禾苗是一點兒也沒長大。於是他開始想辦

法了。他想啊想啊,好不容易想出了一個辦法,是什麼?

師:他是怎麼拔的,對於這個辦法你們有什麼看法呢?和同桌説説你的看法。

生:他是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的。我覺得他很傻的,禾苗應該在土裏自己長大的呀。

生:我覺得他的做法是不對的,你想讓禾苗長大,只有認真去種呀,比如給它施施肥啦,澆澆水啦。把苗拔起來,禾苗不是吸收不到營養了嗎?

師:劉青松,一上課你説也想把禾苗稍微拔一點點的,現在聽了大家的話,有什麼想法沒有?

師:已經明白啦。可農夫不明白呀,他以為這是個好辦法呢。所以一想出辦法就急忙跑到田裏(提示:怎麼拔得?),從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盡)

生:累得連回家的力氣都沒有了。(師:那叫有氣無力)

師:再來看這個疲字,是不是很容易記住了?(老師範寫疲字。用彩筆標出病字頭)

生:哦,對的,他累得好像病了一場,一點力氣也沒有啦。

師:他拔禾苗累得筋疲力盡。再來看看被他拔起的小禾苗,現在你們就是這一棵棵小禾苗了,你們會説什麼呢?

生:哎呀,疼死我啦,趕快把我放到土裏去吧。(眾笑)

生:農夫呀農夫,你花了這麼大的力氣把我們拔起來,你會後悔的呀(眾笑)再過一年我們就可以豐收啦。(眾笑)

師:不用一年的,只要幾個月禾苗就會長大,就會有收穫啦。可是農夫急得一天都等不及啦。

他可沒聽到禾苗的話,還滿以為禾苗都長高了呢!回到家,他興致勃勃地説──,

師:(緊挨着疲字範寫勃字,並用彩筆標出勃字右半部分的力)剛才農夫還是筋疲力盡的,現在哪來那麼大的力氣呢?

師:那好,讓我們把他興致勃勃説的話讀出來,他説話時一定還在用手比劃着。大家可以做做手勢,再興致勃勃地説

師:禾苗真的長高了一大截嗎?他的兒子很納悶,心中會想什麼呢?

師:第二天跑到田裏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師:如果你就是農夫的兒子,看到禾苗全枯死了,心裏一定有許多想法,回去會怎麼開導你爸爸呢?農夫看到禾苗都枯死了,會傷心地説什麼呢?聽了兒子的話後,又會怎麼説呢?同桌想像一下,演一演,看誰最能讓爸爸明白自己錯在哪裏。

師引導:兒子看到禾苗全都枯死了,就急匆匆地趕回家去

兒子:真的呀,不信,我帶你看看去。看,這是不是枯死的禾苗。

兒子:你把禾苗的根拔出來,它吸收不到營養就死啦。

農夫:那趕快在禾苗的葉子上澆點水,讓它活過來呀。

(師見兒子愣住了,提醒:快告訴爸爸,禾苗是靠什麼吸收水分禾營養的。)

兒子:爸爸,我告訴你,禾苗是靠根吸收水分禾營養的,現在根都死啦,再澆也沒有用啦。

師:聽着兒子的話,看着眼前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拔得那麼辛苦,農夫好傷心,好難過,他歎了一口氣説

農夫:哎呀,早知現在何必當初呀(眾笑)拔苗是不能讓禾苗長大的呀。以後種禾苗我可得吸取教訓啦。

師:是呀,禾苗的生長需要陽光、水分和養料,在土壤中慢慢長大,這是禾苗生長的規律。他急於求成、操之過急,所以壞了事兒。這個寓言告訴我們辦其它事情也一樣,都急不得。

現在這個農夫是懊悔不已呀,他發誓以後再也不拔苗了。到了第二年,農夫又種禾苗了,這回,他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可是你們知道嗎,農夫種的禾苗最後又都死了,禾苗怎麼會死的呢?請小朋友們小組合作編一個新的寓言故事。看誰的故事編得棒。

生:第二年,農夫又種禾苗啦,他吸取了教訓,不去拔苗。他想,兒子不是説過不能急嗎,就讓他慢慢長大吧。於是農夫不去管不去問,田裏長了許多雜草,禾苗的葉子上都是蟲子啦。最後,禾苗又死啦。

師:明白了,辦事情不能太性急,但是也不能走向另一端,為了怕犯錯誤,就連正常的事情也不去做了。

師:《揠苗助長》這個寓言故事是我國古代一個大學問家孟子寫的,離現在已經有兩千多年了。孟子的原文只用了短短41個字,可有意思了。聽老師吟誦古文。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師:今天學的寓言就是根據這篇古文來的。自己對照我們今天學的課文讀一讀,再看看下面的解釋。一定能讀懂許多。

生:我讀懂了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就是我們課文中的第一第二自然段。

師:小朋友的收穫真大,不僅讀了課文,還讀了古文呢。下面我們一起讀。讀的時候大家還可以晃晃小腦袋。(學生朗讀時,糾正讀音矣。)

師:同學們,從遠古時代起,許多國家,許多民族中就有了寓言,像我國的古代寓言,古希臘的《伊索寓言》,俄國偉大作家克雷洛夫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寫的《拉封丹寓言》等等,充滿智慧的人民又創造了許多現代寓言故事。(展示書籍),這些優秀的作品充滿了智慧的故事和話語。有興趣的,課後可以多找一些來讀。

新課程改革倡導我們要給學生終身收益的東西。什麼才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東西呢?我以為,文化的品質與素養應該是一種更加可以讓人終身受益的東西。寓言文化就是諸多文化現象中的一朵瑰麗的奇葩,是最具智慧的文化經典,它能引導兒童探尋意義,沐浴傳統,豐富涵養,提升悟性,充滿睿智和靈性地觀照世界,表現世界。《揠苗助長》便是其中一則傳統寓言。它展現了一個急於求成而揠苗助長的可笑而滑稽的農夫形象,讓學生明白做事不能操之過急,違反規律的道理。

著名語文教育家李吉林老師的一句話:要把孩子教聰明瞭。這裏的聰明,我認為便是智慧的悟性。語文教學中就是要啟迪兒童的悟性,激發兒童的靈感,在塑造優秀品質,陶冶優雅性情,培養寬廣胸襟的過程中,讓眼界更為開闊與高遠,讓心智更為聰穎與靈慧。

寓言教學從某種意義上説是一種有兒童特點的哲學教育。兒童也有探求哲理的潛在慾望和能力,只是這種慾望和能力,離不開具體可感的形象支撐。幫助兒童學好寓言的最好策略是充分利用寓體的形象性,引導兒童在深切的感受中領會寓意。所以本課教學中,創設的一個個活動情境,就是要讓學生充分感受農夫的可笑而又發人深思的形象,如品味巴望天天總覺得等具有諷刺意味的詞語,想像焦字的四點像什麼?或者角色互換,扮演農夫、小禾苗進行誇張式的表演或思考,寓言故事續編等,身臨其境的去感悟、體會、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動,在充分的感受中萌動直觀的推論,獲得心靈的頓悟。

課堂教學的實效表明,在某種程度上,兒童就是小小哲學家,他們能在短時間內,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寓言故事。能很清晰地明白農夫錯誤的原因,並從中明白故事的道理。因此學生只有在活動和情境中,與教材對話,與角色對話,才能產生積極的內部言語,在這些語言的邏輯思維活動中,獲得大腦兩個半球的交替興奮,從而形成自己生動的思想,成為會思考,會探索的有智慧的人。

學生生活在母語的環境中,寓言作為一種文化載體,應讓學生從小接受薰陶與感染。教學中補充成語,感悟漢字的形象性,閲讀孟子寫的原文,明白多國家、多民族寓言的豐富性等等,無不藴涵着語文教學的文化追求。讓學生在學習寓言的過程中感悟這一充滿智慧的寓言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悠久歷史。對豐厚學生的語文素養,無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3篇

(1)初步學會探究的一般過程,通過探究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提高合作學習的能力;

(1)根據“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引領者、組織者、合作者的身份參與指導教學,創設情景,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

(2)教學過程包括課前充分準備,課題的選擇,實驗方案的設計、實施,記錄結果,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的成果展示、彙報、提高,課後實驗探究的延伸。

(1)通過實驗探究的分工合作,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責任感與團隊精神;

(2)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在新課程“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指導下,教師要以引領者、促進者、合作者的角色為學生實驗、探究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從而凸顯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使他們的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真正的張揚與提升,學生不僅將成為學習和教育的主人,而且還將成為生活的主人,成為獨立的、積極參與社會和有責任感的人,從而真正實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目的。

課前,學生自願分成8個探究實驗小組,組員有分工,共同商定本組的探究課題並收集相關的資料、信息,研究設計完成實驗探究,做好記錄,以備課堂上彙報展示。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注意協調,將能力稍差的學生平均安排在各小組。

第一環節是設計一個小演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創設懸念,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同時點明課題。

第二個環節是以小組為單位的探究成果展示彙報,其他組同學認真聆聽、積極思考、勇於質疑,形成一種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氛圍。在學生們互動、展示、交流、質疑的過程中,使實驗設計得到進一步完善與創新,增強學生們的合作意識與創新精神,敢於質疑、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教師以引領者、合作者的身份適當點撥,調控時間的進程。

最後一個環節是以學生自主閲讀,歸納整理最後一部分教學內容“生物因素的影響”這樣學生能更全面地理解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整個教學的重心放在第二環節上,讓學生在展示交流中增強自信,在實驗探究中培養能力,在提問質疑中有所創新,真正實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目的。

二十八中原是齊齊哈爾市熱點校之一。生物實驗室是學生們進行實驗探究的空間,兩個微機室為學生上網查詢、下載資料提供了方便,電子備課室是教師經常光顧的場所。這些都為新課程的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學生絕大部分來自城市,機關、幹部、知識分子家庭的學生相對較多,所以相關資料多,如《十萬個為什麼?》《少年百科全書》等,也有條件在家裏上網,查詢、下載資料、信息、圖片等。學生通過國小自然常識的學習和生活經驗的積累,知道在温暖潮濕的環境中食物容易長毛髮黴;也見過橘子皮、麪包上長的黴菌。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心強,動手能力稍差,但勇於回答問題,好表現自己。這些都為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奠定了基礎。

在同學們企盼的目光中,老師捧着魚缸走上講台。同學們帶着滿腦子的問號看着老師從魚缸中往外取水。隨着水越來越少,魚幾乎遊不動了,學生越看越着急。這時老師將水又都重新倒回魚缸中,魚兒又歡快地游來游去了。學生們也鬆了口氣。

師:對。這也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課題。環境中影響生物的形態、生理、分佈的因素叫生態因素。那麼大家分析一下,影響魚的生態因素有哪些?哪些屬於生物因素?哪些又屬於非生物因素呢?

師:好,下面我們就通過實驗來探究非生物因素對黴菌生活的影響。雖然課前我們都以實驗小組為單位進行了分工,但在彙報之前還有幾個問題需要請大家幫助明確:

生2:在温暖、潮濕的環境中,即使是冬天也會長毛髮黴。

師:哪一組同學願意彙報你們的探究成果與大家共同分享呢?

彙報結束後,其他組成員可針對他們的實驗設計或結果進行質疑、評價。

第一小組率先登場,組長張揚利用實物投影邊展示邊講解。我們組的研究課題是:探究空氣對黴菌生活的影響。作出假設:空氣影響黴菌的生活。實驗材料:兩塊鮮饅頭。具體做法是:將饅頭分別裝在兩個塑料袋中,一個有通氣孔,另一個隔絕空氣。再把兩個裝置放在廚房的窗台上,進行觀察記錄。前三天,每天作一次觀察記錄,兩袋中都沒有什麼變化。第四天,通氣袋中饅頭上長出了白毛狀物(黴菌)。第五六天白色變成綠、黃、黑色斑塊。最後連成一片黑了。而真空袋中的饅頭都七八天了,也沒什麼變化。根據分析結果,我們得出結論:空氣影響黴菌的生活。

鄧林同學:我想請教個問題:你們是怎樣將塑料袋做成真空的?

計時員高萌萌説:這並不難,首先用蠟將塑料袋口封住,然後用注射器將袋內空氣抽空,最後再用透明膠帶將針孔封上就行了。

王宇瑩若有所思地問:放在真空袋中的饅頭多久也不會長黴或壞掉嗎?

這個問題問得第一組同學措手不及,有的同學説會長黴或壞掉,有的説不會。其他組的同學也參與到爭論中來,這時老師對提出問題的同學投以讚許的目光,並沒有直接將答案告訴學生,而是將球又重新拋給了學生:開動腦筋,再想想辦法,看誰的想法最有創意。有人説上網查,有人説問專家,這時王菲説:超市裏的許多密封很嚴的食品袋上都標有保質期,如果時間過長,食品就會變質,但會不會長黴我不知道。不如讓第一組同學接着將實驗做下去。劉偉紅搶着説:讓事實説話吧!大家都認為這個提議最好。王菲同學話音剛落,教室裏就響起熱烈的掌聲。

第四組同學説,我們與第一組同學的課題、實驗設計及結果都相同。只不過我們選擇的實驗材料是米飯。其他的就不多説了。

第三組王琳同學代表小組做彙報發言。我們的課題是:濕度對黴菌生活的影響。假設是:濕度會影響黴菌的生活。實驗材料是用烘乾的饅頭片和潮濕的饅頭片。實驗過程是這樣設計的:將幹饅頭片和潮饅頭片分別放在透明塑料袋中,紮緊口。再將裝幹饅頭片的裝置放到温暖的廚房裏,另一套裝置放在比室温低6℃的冰箱裏,結果三四天過去了。兩個塑料袋中都沒有出現我們預期的結果。誰能幫助我們分析一下,問題出在哪裏?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裏立即沸騰起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展開了熱烈討論。最後一致認為:這個探究實驗的變量應該只有一個――濕度。所以兩個裝置都應該放在温暖的環境中,這樣也有了對照實驗。就在第三組同學情緒低落時,老師不失時機地説,有一句話要送給你們: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們注重的是探究過程,而不只是結果,相信你們在大家的共同幫助下,實驗設計會更加完善。你們一定會將探究進行到底。

第七組同學代表王輝發言:我們選擇的課題是:温度對黴菌生活的影響。作出的`假設與選擇的實驗材料、方案設計都與教材上是一致的,雖然大家會誤會我們照本宣科沒有新意,但我們在記錄實驗現象時搞了點創新:我們認為利用表格和文字來記錄這個實驗現象不形象也不生動,所以我們採用照彩色照片的方法來做記錄,實驗材料每有一點變化就照一組照片。請看這是我們組記錄員劉紅的傑作。同學們在搶着看照片的同時沒忘了報以讚揚的掌聲。

師:由於時間關係,實驗方案與彙報的小組相似的,我們課下抽時間再來探討。下面大家把書翻到第16頁,快速閲讀16頁至17頁的課文,思考從書上的文字和圖片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生:同種生物間的影響可以是互助,也可以是相互鬥爭。

師:在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對環境形成了多種多樣的適應。

師:通過本節課的《《生物與環境的相互影響(》第一課時教學實錄及教學反思》這一教學反思,來自!

生1:我們認為我們所做的實驗包括以下幾個步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並記錄,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

生2:我們組認為實驗設計時應注意的是,實驗的變量應該只有一個,而且要設置對照實驗。

生3:我們同意前兩組同學的觀點,下面我談談我們的感想: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但掌握了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而且在實驗中鍛鍊了能力,同時體會到了合作探究的樂趣。

師:同學們談得都非常好,通過實驗探究掌握了方法,那麼我們就可以繼續對神祕的生命世界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希望同學們繼續探究食品種類不同對黴菌的生活有沒有影響,這也是我們的課外探究課題。

課程改革與新教材的運用,為老師提供了一個提升自我的平台,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這節課是學生進入國中學習新教材的第一堂探究實驗課,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合作探究的方法,體驗探究的過程而不是隻重探究的結果。所以,課前學生自願分組,自主選擇探究課題,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並記錄實驗結果。課堂上以組為單位彙報展示探究成果,同時其他組同學傾聽、互相交流,探討更加完善、創新的實驗設計。在這一過程中,老師的角色是:少發言,多參與,少講解,多指導,多觀看,多與學生合作。所以課堂氣氛融洽,輕鬆愉快,學生樂意上這樣的探究實驗課。

同時注意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關注每一位學生,是對學生個性的張揚及精神世界給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如學生自願分組時,老師不過多參與意見,但注意做好將能力稍差,又不愛動手,不愛表現的學生分散到各個小組的協調工作,讓他們在與同伴的交往、合作、探究中培養自信,增強能力。

由於班額大,課堂上真正將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確實是件難事,所以教學中難免有一些設計不周之處,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要加以改進不斷完善。

本節課是新教材中的第一節探究實驗課。探究實驗對學生來説是一種複雜的、主動的學習方式,有其特殊的學習條件、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對教師而言,在組織教學時,要注意考慮全局、審時度勢和精心組織,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會資源。高老師在課的引入時就注意了全局性,演示實驗使學生悟出環境的改變會影響生物的生存,進而引入主題。由於課前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自願分組,主動設計並實施實驗,所以學生很輕鬆就總結出探究實驗的步驟。學生的彙報體現出高老師給學生足夠的探究空間和活動空間,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同時也給了學生了解自身能力的機會。學生真實地記錄了觀察到的、有價值的現象、數據,學生面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敢於大膽地猜測分析,敢於面對困難,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

探究活動具有較強的開放性,探究過程中出現的不確定因素很多,高老師在學生探究過程中及時適度地具體指導,對於學生明確探究目標,準確到位地完成每一探究步驟,達到較高的探究水平,奠定了基礎。

學生的疑問:放在真空袋中的饅頭多久也不會長黴或壞掉嗎?高老師在教學中的處理使我們看到,她早已認識到,一個問題、一次挑戰、嘗試新事物的一個願望,都是推動學生優化設計活動方案的動力。“開動腦筋,再想想辦法,看誰的想法最有創意”“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食物在温暖潮濕的環境中容易長毛髮黴,那麼我們大家能否用實驗的方法來探究食品的種類對黴菌的生活有沒有影響?”她用這些話語讓學生明確:探究實驗只是一種學習方法,而學習是一段旅程,對知識的探求永無止境,而這段旅程可以從任何時候開始;探究實驗也許不會得到完全的答案,只要不放棄,不斷地探究下去,不斷積累知識,到那時我們就會成才。看似簡單的教學無處不滲透着教師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建議:由於班額大,不可能每一組(每一位學生)都闡述自己的觀點,學生可以把自己的觀點或疑問記錄在成長筆記(檔案袋)中,便於教師瞭解學生和改進教學。

第4篇

?趙州橋》第三自然段有一句過渡句:趙州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高度概括的語言缺乏以讓同學真正感悟到它的這兩大特點。特級教師王崧州在《萬里長城》一課時處置“不計其數”一詞給我很多啟發,於是有了以下片段:

師:通過剛才對第二自然段的交流,大家的感受一定很深,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説説嗎?

師:是啊,假如説十歲是可愛的小朋友,20歲是年輕的小夥,40歲是不惑的中年人,80歲是青絲蒼蒼的老人,那麼1400歲的趙州橋在你看來是什麼?

生:一位記不清年齡的`老人;一位吃了長生不老藥的老神仙……

師:想象一下,就是這位老人,1400年的歲月裏曾經經歷過什麼?發生過什麼變化?

生1:不計其數的人曾經在他背上來了又去,可是它還是那麼堅強,只是稍微顯得陳腐了些。

生2:一次次的洪水曾經從它的身上流過,人們都為它擔驚受怕,但是它還是穩穩地站在那裏,因為它有四個小橋洞為它減輕洪水帶來的衝擊力。

師:是啊,那再帶着你的感受讀讀這個詞──“堅固”,一定體會得更加深刻。

趙州橋不只很堅固,它的欄板上還有許多精美的圖案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播放配有音樂的具體描寫圖案的幾句話),仔細地感受與想象。

生1:我彷彿看到兩條龍纏繞在一起,一邊還在吐水花呢!

師:想象真豐富,什麼叫纏繞,你能做給同學們看嗎?

生2:我彷彿看到了兩條龍在飛,前爪還相互抵着,回首遙望。

師:你説得那麼形象,能用你的肢體語言讓大家明白“抵着”和“回首遙望”嗎?

師:你們對於龍的動作、形象體會得那麼好,讀一讀,你一定會對語言也有所感悟。(讀)

正如羅丹所説: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語言文字自身經常是簡單的,教師擁有善於發現的眼睛,挖掘語言文字背後東西,想方法啟發同學的聯想和想象,化乾癟枯燥的語言符號為鮮活的可以感知的形象。同學真正開始用心想象時,他們獨特的感悟才幹被激活。《趙州橋》在教材裏是一座文字的橋,只有當這座文字的橋化為同學可以凝神注視的橋時,感悟才是真實存在於同學的心靈深處的。在教學中,我抓住“堅固”和“美觀”兩大詞讓同學感悟,讓同學換個角度將這座橋想象成一個人、一個老人、一個忘記了年齡的老人,同學的想象被激活了,他們自身在感動、在自豪。至於橋的“美觀”顯然在文字上就比“堅固”來得生動些,教學中我創設了一種氛圍,讓同學閉目想象。同學的想象力被充沛調動,使文本自身更具有張力。

第5篇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遠遠地觀望了鳥島,初步領略了鳥島的風光,今天我們將再次踏上鳥島,進一步感受它的神奇。

師:打開課本,速讀課文,想想那些自然段主要寫了鳥島的鳥很多?

1.師:請大家自由讀第二三自然段,體會你是從哪些詞中感覺到鳥多的。自己小聲讀一讀,用鉛筆在相關的詞語下面畫一畫。

生:很多很多的鳥,數也數不請,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

(學生讀書,老師評價:a,數不清的呀,該怎麼讀?b。聽出來了,是挺多的,誰看到的鳥更多?)

師:一羣羣鳥兒陸續從遠方飛來。知道什麼是陸續嗎?

(3)師:繼續交流吧。你從哪個詞中感受到鳥島的鳥多?

生:我想講“聚”字。要是一隻兩隻就沒法説聚了,很多鳥才能叫聚。我感覺這是很多的意思。

生:一羣侯鳥聚在島上,另一些鳥沒有在島上這不能叫聚……

師:也就是説大家從四面八方都趕到這裏來,是這個意思嗎?

生:是的。我還覺得“各種各樣”也能説明鳥很多。就是許多種的鳥,如果不是很多鳥,就不會用各種各樣來形容。

師:範讀。你聽出來了嗎?是什麼樣的鳥呢?鳥島上棲息着十幾種活潑可愛的鳥類,來看看吧。【課件:不同種類的鳥類,配解説。】

師生對話:鳥島上的鳥有大的——(有小的),有高的——(有低的),有胖的——(有瘦的),有黑的——(有白的),有漂亮的——(有難看的)(笑)

師:這麼多的鳥,就叫做各種各樣。誰再來讀讀,一定會讀得更有味道的。

生:我從“挨”字上感覺到鳥很多的。在火車站,人們都是這樣擠來擠去的,好像胳膊都挨着胳膊,鳥兒就像人擠在一起説:“我在這裏下蛋,我在這裏下蛋。”

生:還有“密密麻麻”,也能感到鳥很多,根本就數不清。

師:因為捱得近,看上去就密密麻麻的。注意,把句子讀完整,是什麼密密麻麻的?

師:有道理!鳥窩就是鳥的家,也許有兩口之家,(學生接着説)三口之家……

生:我還覺得“到處“這個詞能體現出鳥多。鳥蛋到處都是,一個蛋就是一隻鳥啊!

生:鳥蛋隨處都有,像沙灘上的沙子一樣……前面有,後面有,左邊有……

生:我知道。是因為鳥的種類不同,前面説過了,是各種各樣的鳥。

師:你會聯繫着前面的句子讀書,大家都要向你學習!

師:剛才有位同學提出了“熱鬧”這個詞能體會出鳥很多,除此之外,熱鬧還告訴我們什麼信息呢?

生:生活得一定很好,可以和家人一起玩啊,跳舞啊,唱歌啊,吃飯啊,打牌啊……就跟人一樣(生大笑)

師:鳥兒們的娛樂活動跟人的可不一樣,但有一點是一樣的:都玩得——生答:很高興。

生:鳥媽媽們還會教小鳥學飛,捉蟲子,抓魚。教它們一些生活的本領。

師:島上的鳥兒過着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你彷彿聽到了什麼?

師:看到滿眼忙碌的鳥,聽到各種有趣的聲音,這就是——生答:熱鬧。

師:作者寫這兩段的時候,沒有寫一個“多”字,卻我們感到了鳥的數量之多,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他是怎麼做到的呢?(提示學生看板書)

4、如果我們學校組織全校的小朋友去青海湖鳥島去遊玩,一年級的小朋友不懂事,伸手去捉小鳥,你會怎麼做?指名回答 板書:護鳥

5、是的,鳥是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保護它們。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用自己的行動去愛鳥,愛護大自然,相信我們的身邊一定會多幾個這樣的鳥島。

?鳥島》主要寫了聞名中外的青海湖鳥島春夏兩季的景象和鳥兒活動的情景,字裏行間流露了對鳥島的喜愛,初步進行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全文敍述條理清楚,語句流暢,文字優美,很適合朗讀。根據課文的特點。我以朗誦作為貫穿課堂教學全過程的主線,充分發揮以讀代講的功能,創造性地把讀和述、演、問、思、寫等方式聚合交叉。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學生自讀自得、以讀代答、以讀帶練的主體建構活動。因此,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瞭解我國青海湖西部有一個鳥島,初步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從而愛鳥護鳥。

3、讓學生在喜愛鳥島的感情基礎上產生進一步探索大自然奧祕的濃厚興趣。

這一教學目標的確定,體現了在語文素質教育中,課堂教學着眼於功能性目標,即把原來着眼於雙基目標同時重視素質目標的教學,轉變為着眼於素質目標,同時儘可能實現雙基目標的教學。

一、給學生創設願讀、樂讀、會讀的'閲讀情境

鳥兒對於國小生來説,是很熟悉,因為在生活中司空見慣,但對於有千千萬萬只鳥的鳥島來説,卻是很陌生的。因此教學中,我以“讀”為主軸,激發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願讀的情境。

學習語文情感是基礎,如何使這種情感和朗讀統一起來呢?在教學第二自然時,掛圖呈現鳥島優美神奇的畫面,教師則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使學生的想象形成一個“情緒場”。此時,教師再引讀,學生的情感則油然而生。這時的學生不僅願讀、愛讀,而且能夠從讀中感受、體悟春天鳥島美麗而神奇的景色,達到“可以意會的不言傳”的教學目標。

二、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促進學生新知識的內化

對於學生來説,生活經驗不豐富,生活體驗更不全面。在教學中,

往遇到的重、難點不易解決。學生通過聽覺、觸覺、視覺等感官的協調作用,才能有效地促進心理內化,才能更準確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內化學生自己的知識儲備,如我在教學第三自然段,出示了夏天鳥島熱鬧的情景。精美畫面,不僅激發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和討論的慾望,而且使學生對鳥島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學生反覆朗讀重點句,讓學生在讀讀、議議中進一步體會夏天鳥島熱鬧的特點。從而把這些來鳥島的信息轉化為自己內在知識儲備的部分。

我們祖國的語言,是世界上最豐富、表達最完整、最準確、最活潑的語言之一。學習語文,就是要讓學生體味祖國語言文字的精妙,獲取無窮的樂趣。

?鳥島》這篇課文,用詞精妙。如:“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鳥窩一個挨着一個。窩裏窩外,到處是玉白色的、青綠的鳥蛋。”學生通過看看想想,讀讀議議,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真正感受到了語言的鮮明性、生動性、形象性、體會到隱含在文章字裏行間的思想感情。

所謂“人文性”,其思想的內涵就是強調以人為主體和中心,尊重人的本質、人的利益、人的需要、人的多種創造和發展的可能性。根據這一思想,本課的設計,我以學生自由健康的發展為出發點,重視學生情感趨向、情感需要和個性的鑄造。教學課文第三小節,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細細地讀,同時鼓勵他們和同桌、老師一起讀,、互相交流自己的感情趨向,根據學生情感的需要,隨機教學相關句子。

1、對重點段第三自然段的教學,在實際操作中,可引導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圈圈畫畫找出重點詞,再通過交流討論,學生印象會更深。

六月的鳥島成了鳥兒的世界。你看,鳥兒的姿態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真逗人喜愛。設計意圖:在學生已基本能口頭完成且瞭解了每一節內容的基礎上,再動手寫一寫就更好了,既讓學生學習在語言環境中正確使用這些重點詞語,又幫助他們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瞭解,體現課堂教學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過程。

縱觀整堂課的設計,我努力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活生生的學習環境,把靜止的、封閉的、模式化的教學內容轉變為“現實的”、“開放的”、“有個性化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輕鬆,真正優化了語文課堂教學。

第6篇

教材呈現的是春節聯歡晚會的一個場景。這時,人們用倒計時的方式,等待着新年鐘聲敲響的那一刻。選擇這樣的情境作為本單元的主題圖,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於這是絕大多數學生都非常熟悉的情境,很容易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他們感覺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另一方面是由於情境本身與所學的知識有着直接的聯繫。“秒”作為比分還小的時間單位,經常會在“倒計時”中出現,藉助這一情境可以導出“秒的認識”。

教學時,可將圖中的情境製成動態課件,或運用掛圖,讓學生感覺到計量很短的時間,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也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選擇其他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的材料,如通過跑100米的事例等説明需要用“秒”做時間單位。

教材結合前面的主題圖,直接説明: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接着針對明明提出的問題: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呢?教材編排瞭如下的鐘錶店情景圖:

裏面擺放着各種各樣的鐘表,有機械鐘、表,也有電子鐘、表;教材上的鐘表都是帶秒針的。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各種鐘面結構,特別是藉助機械鐘(或表)認識秒針,直觀地看到秒針走1小格就是1秒,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

做一做的兩道習題,目的.是讓學生通過一系列活動,體驗1分鐘究竟有多長,初步建立起分、秒的時間觀念。

教學時,可以事先準備秒錶和各種各樣的鐘表(或模型)。

教師藉助主題圖,説明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做單位後,就可以讓學生思考: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讓他們通過觀察各種鐘錶(或模型),發現:有些鐘錶有3根針,走得最快的是秒針。秒針走1小格是1秒。接着就拿一隻鍾(或表),繼續讓學生觀察思考:秒針走1圈,分針走多少。使學生弄清秒針和分針的運行關係,即秒針走1圈是60秒,分針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最後就組織學生感悟1分鐘究竟有多長。根據“做一做”,先讓學生靜靜地觀察秒針走1圈;再讓他們在1分鐘的時間裏做各種活動。

這是在學生認識了時、分、秒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學習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可以加深對時間單位實際大小的認識,培養時間觀念。教材先通過例1及“做一做”第1題,教學時間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由於學生還未學習兩位數的乘除法計算,所以只出現數目較小的,能夠用加法計算的把較大單位變換成較小單位的換算。例1中求2時等於多少分,由1時=60分,就可以推出2時就是60加60(分),等於120分。再通過例2及“做一做”第2題,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教學一些有關經過時間的簡單計算。例2編排的是學生早晨上學的情景,圖上提供下列信息:7:30離家,7:45到校,要求算出: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在具體的計算方法上,教材提供了多種思路,有從鐘面上數格的,也有列算式的,體現了算法多樣化的思想,“做一做”第2題編排的是一學生去商店的情景,用生動的畫面提供了兩條信息,即商店的營業時間和該學生到達商店的時刻,要求算出早到了多少時間。

教學例1時,要注意緊密聯繫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使學生明確1時是60分,那麼求2時是多少分,就要把2個60分加起來,就是120分(如果學生對1時=60分,1分=60秒不熟悉,就要先複習)。然後可以讓學生練習“做一做”的第1題。反饋時可以讓學生説説是怎樣算的。

教學例2時,要藉助情境圖,多舉一些實例,也可以讓學生列舉自己從家出發的時間和到校的時間,算一算自己從家到學校經過的時間,目的是讓他們瞭解計算經過時間是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在具體計算時,應放手讓學生自己選擇算法,教材上列舉的是學生中可能出現的算法。反饋時,可以藉助鐘錶的模型直觀地加以説明,對於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可以讓他們親自動手撥一撥。在鐘錶上實際撥動分針可以看出,從7:30到7:45,分針走了3大格,就是15分。

4.關於練習十五中一些習題的説明和教學建議。

第1題,呈現了學生睡覺、系紅領巾和電飯煲煮飯三幅圖,要求學生填寫合適的時間單位。教學時,可以適當補充一些內容,如讓學生説一説自己每天的睡眠時間,並要求他們課後去了解一下人在不同年齡所需要的睡眠時間,看一看自己的睡眠時間是否合理、科學。使學生養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習慣。

第3題,教材列舉了三個例子:月亮繞地球運行1秒約8000米,人騎自行車1分鐘約行進200米,脈搏1分鐘約跳動75下。要求學生也去收集這方面的例子。編排的目的一是為了進一步幫助學生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意識和習慣。

第4、5題,要求學生計算經過時間。如果部分學生有困難,可以讓他們藉助鐘面模型加以直觀演示。

第6題的四幅圖展示的是學生早晨上學前要做的一系列事情,從穿衣服、刷牙洗臉、吃早飯到整理書包。要求每個學生對自己做每件事情,估計一下所需的時間。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先估計,再實際進行驗證,驗證的數據可以由學生和家長一起完成。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做時間的主人。

第7、8題,是兩道綜合性的習題。第7題讓學生找幾個自己感興趣的節目,想辦法把它們開始和結束的時刻都記錄下來。第8題呈現的是一張光明國小作息時間表。這些內容既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又與所學的知識息息相關,能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時,可以採用課內外相結合的方式。

第9題,要求寫出每天的作息時間。可以先讓每個學生獨立填寫,再在小組裏進行交流,比一比,誰的時間安排得比較合理。以培養學生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滲透惜時守信的教育。

第10題,要求學生了解自己所在小組50米跑步的成績,並填寫在統計表中。一方面可以加深對時間單位“秒”的體驗,另一方面也帶着複習有關統計的知識。

第7篇

1、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係,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係,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師:上節課,我們瞭解了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係,誰來説説這三者之間存在什麼樣的關係?

(讓學生通過觀察得出結果、發現規律,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根據第1個算式寫出第2、3個算式的得數,尋找其中的規律。

(讓學生自己編題,是對所學知識的再次鞏固和延伸,這會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列式計算後,與自己的同桌再出一組這樣的題並解答。

看線段圖解答,然後提問:15分、35分分別在什麼位置。

(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體會路程、時間、速度三者的關係。)

第8篇

3、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象,體會並學習江凡在火災中的冷靜、機智、沉着的品質,激發學生自救意識。

2、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象,體會並學習江凡在火災中的冷靜、機智、沉着的品質,激發學生自救意識。

師:詞寶寶乘着火車跟我們見面來了。來,和詞寶寶打打招呼吧。

師:詞寶寶可真開心呀!因為小朋友們把它們牢牢的記住了。

師:詞寶寶也想去認識一下我們的小英雄江凡,請小朋友們帶着詞寶寶讀讀課文吧,並想一想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生:我知道了火很大、人們非常的驚慌、江凡很勇敢等等

(先引導學生體驗火災現場的混亂、危急,大約10分鐘,後引導學生體會江凡的品質,大約15分鐘)

生:樓道里煙霧騰騰,嗆得人無法呼吸,薰得人睜不開眼睛,什麼也看不清。

我們請一個同學把這兩個句子讀一讀(課件)其他同學邊聽邊回想一下,在生活中,你有沒有“嗆”、“薰”的體驗?

樓道里煙霧騰騰,嗆得人無法呼吸,薰得人睜不開眼睛,什麼也看不清。”

師:小朋友們想不想現場體驗一下“嗆得無法呼吸”的感覺?

師:好,我們來做個試驗。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輕輕拿起你的手,把鼻子和嘴巴捂住,老師説停的時候,小朋友們就可以睜開眼睛放開手了。

師:哦,真對不起,讓小朋友們受驚了,來,老師趕緊安慰一下。

你看,剛才我們只是試驗了一小會兒,小朋友們就這麼難受了,更何況是在火災現場啊,那種情況更加的危急。説到火災現場,那麼有誰親眼見過的?

師:這種場面,小朋友見的比較少。老師把火災的場面請進了我們課堂,小朋友們想去看看嗎?

學生觀看火災視頻(大約30秒)學生邊看老師邊解説:這是發生在湖南省xx市的一次特大火災,從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火勢非常大,火焰迅速蔓延,整棟大樓都處在火海中。我們還可以看到,滾滾濃煙直往上冒,正如我們書本上所描述的煙霧騰騰。

師:是的。火勢很大,大家心裏都很害怕,包括我們的大人們。他們非常的

生:驚慌的人們擠來擠去,碰倒了堆放的雜物,撞上了停放的自行車,卻找不到出去的大門。

生:人們從睡夢中驚醒,一時間,喊聲、哭聲、咳嗽聲和火苗的呼呼聲混成一片。

這場面實在是太混亂了。你能用你的朗讀聲把這混亂的場面表現出來嗎?誰願意來試試?把屏幕上的這句話讀一讀。(課件)

指名讀、評價、(控制在3個同學源娟、良鵬、張瀅)齊讀

師:從你們的朗讀聲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火勢的嚴重以及現場的混亂。大人們是如此的驚慌,而我們的小江凡呢?他有像其他人這樣驚慌嗎?

師:那他又是怎麼做的?請小朋友們再次認真讀課文,用“——”畫出描寫小江凡動作的句子。

生:他努力使自己鎮靜下來,急忙拿起一件衣服,讓奶奶包住口鼻,扶着奶奶彎腰往外走。

生:江凡思索了一下,就趴在地上,沿着牆壁一點一點地摸索,終於摸到了木板。

師:老師把這兩個句子整理到了屏幕上,請小朋友們再次讀一讀這兩個句子。並想一想,從這兩個句子中你讀出了什麼?

生:因為他讓奶奶包住口鼻,還彎腰走,並且趴在地上摸索。

師:為什麼我們的叫小江凡要做這一系列的動作呢?聰明的小朋友們知道嗎?

生:包住口鼻彎腰往外走是為了防止吸入更多的毒煙。

師:你真聰明。我們和***小朋友一起把這兩個句子讀一讀,來感受一下小江凡的聰明,你們在讀的過程中還要再想想你還能讀出什麼。

師:是的,火勢這麼大,現場這麼混亂,而我們的小江凡還能夠想辦法做這一系列的動作,可見他確實是很鎮靜。好,你還能再讀出什麼嗎?

師:好,我們把這兩個句子再讀一讀,這次邊讀邊想辦法記住描寫小江凡動作的詞語了,等一下我們可要請同學起來幫助老師把句子補充完整了。

好,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兩個句子,再次感受一下小江凡的聰明、勇敢、鎮靜。

過度語:發生瞭如此嚴重的火災,連我們的大人們都驚慌得不知所措,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小江凡卻還能如此的鎮靜,老師真是忍不住想誇誇他,事後,人們也像老師這樣打心底表揚小江凡,誇他是一位英雄,而我們的小江凡在面對大家的誇獎的時候又是怎麼回答的呢?

師:是的,我們又發現了江凡的一個優點了。那麼學到這,大家知道為什麼小江凡能夠成功救出自己、奶奶和三十多位鄰居了嗎?

生:他自己鎮靜、勇敢、聰明,還有爸爸教育他,學校也演習過火災自救的方法。

師:小江凡之所以能成功逃生並救別人,成為小英雄,除了他自己的勇敢、聰明、鎮靜,再者與爸爸平時的教育和學校的演習是分不開的'。

師:如果現在我們的小英雄小江凡就站在你們的面前,你想對他説些什麼?

師:你能不能説説看,如果你也遇到火災了,你會怎麼做?學生交流討論一下

師:去年這個時候,我們全中國的的人民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去幫助我們的四川同胞們,因為去年的5月12日,在四川發生了非常嚴重的火災,天有不測風雲,如果我們也遇到地震了我們要怎麼做?

總結:當我們遇到了危急情況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向小江凡還有我們前面認識的幾位小英雄這樣鎮靜,努力想辦法保住生命,在有能力的情況下,盡力去幫助別人。

1、抄寫小能手:找找你最受感動的句子,把它讀一讀,並抄寫下來。

2、故事大王: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和他們分享你的學習成果。

?江凡》一文,我引導學生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梳理:火很大、人們非常的驚慌、江凡的做法,三方面理解江凡的勇敢機智。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江凡品質的過程中,我主要讓學生解讀重點詞句,在此基礎上拓展延伸,學生通過自讀、互讀、有感情的朗讀等方式,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