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課內外閲讀結合的方法總結精選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7.75K

國小語文課內外閲讀結合的方法總結精選5篇

國小語文課內外閲讀結合的方法總結精選5篇

閲讀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以文本為載體的學生的一種個性化行為。國小語文課內閲讀是培養學生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國小生進行課外閲讀的基礎。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國小語文課內閲讀方法總結,供大家參考。

篇一:

1、專題閲讀方法指導

學習目標:確定專題,學習閲讀方法。

操作要領:此環節要在“專題”上動腦筋,花功夫。指導內容要目標集中,每次只能教給學生一種閲讀方法甚至一種方法的一個方面。如品味性的精讀可以分為詞句的品味、段的品味、篇的品味等多個專題。

指導方式要靈活多樣,可以讓學生結合個人讀書實踐,談做法、談體會,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師生總結出方法;可以學生先閲讀嘗試,然後總結方法;也可以由教師運用實例進行專題講座。無論採用哪種方式,都要使學生真正認識某種閲讀方法的精髓,並通過閲讀實踐,切實掌握,以提高讀書的品味和質量。但本階段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控制在15分鐘以內。

2、學生閲讀實踐

學習目標:運用方法,進行閲讀體驗,形成技能。

操作要領:在初步瞭解閲讀方法的基礎上,教師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方法進行閲讀體驗,通過實踐,鞏固所學,形成技能。此環節教師要注意在學生閲讀其間進行巡視,及時回答學生的質疑,發現問題隨時指導。尤其要注意幫助閲讀能力較差的學生。此環節時間一般控制在15分鐘左右。

為了便於訓練,學生閲讀的材料可以由教師統一發放或規定,可限制範圍。如指導了瀏覽性的泛讀方法後,可佈置閲讀報紙或故事類書刊;指導了探求性的速讀方法後,可向學生提出一個思考性問題,讓學生閲讀與此相關的材料尋找答案;而指導了品味性的精讀方法後,就要引導學生欣賞有代表性的經典之作。

3、暢談收穫體會

學習目標:暢談方法,交流收穫,共同提高。

操作要領:教師有組織地讓學生結合閲讀實踐體驗,談出自己怎樣運用所學方法進行閲讀的,可以説這樣閲讀的好處、收穫,也可以談自己在實踐中領悟出的新方法、發現的新問題等。教師根據掌握的學生方法運用情況,及時調控矯正。

並引導學生注意傾聽他人的閲讀體驗,以利於彼此之間的啟迪和提高。此環節要注意在交流過程要有組織,有引導,不能放任自流,偏離了專題。時間控制在15分鐘以內。

篇二:

1.培養興趣,立足課堂,拓展課外,構建有效融合課內外閲讀之整體

大多數學生喜歡閲讀,但所讀書目比較雜亂,多數學生在讀流行小説、漫畫、卡通等快餐文學;沒有固定的閲讀時間,以消遣為目的的佔多數,真正意義上讀一本文學名著或出色兒童讀物的學生不多。所以要從培養學生興趣入手,以閲讀內容為抓手,立足課堂,拓展課外,使課內外閲讀成為相互促進、互為補充、有效融合的整體。

1.1以“趣”誘讀,激發閲讀興趣。

最好的老師是興趣,“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但是“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欲”,所以我們要想辦法做到“授人以欲”讓他們提起閲讀就有慾望,有熱情,更會自己擠出時間去閲讀,快樂的獲取知識。

1.2課間開放流動書吧,學生讀書熱情高漲。

“書香校園”活動的開展,“校園流動書吧”的創建等。校園每個樓層的空曠地都設立由班幹管理的流動書吧。每到課間,校園裏處處可見學生簇擁在一個個流動書吧周圍,如飢似渴地閲讀着心愛的圖書,吮吸着知識的甘露。流動書吧的形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閲讀的積極性,勾起了他們腦中“書蟲”意識,不少學生從此對閲讀產生濃厚興趣,喜歡上了閲讀。

2.找準切入點,據文拓展閲讀

研讀文本之後,幫助學生儘可能找到由閲讀文本向課外閲讀延伸的“閲讀點”,以鞏固文本知識,豐富、擴展文本內涵。我們根據文本特徵及學生特點,做好由課內閲讀向課外閲讀延展的選材工作,讓學生讀有所依,同步閲讀相關內容,及時鞏固、拓展與文本相關的知識點。

2.1以相同主題或相同題材為閲讀拓展點。

即根據每一組教材的主題或題材來選定課外拓展閲讀的內容。如第九冊第一組課文以“讀書”為主題,學後組織學生閲讀《列寧讀書的故事》等文章。

2.2以課文背景為閲讀拓展點。

對離學生生活年代比較遙遠的課文,設法將其背景文章作為拓展閲讀的內容,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如學過《小英雄雨來》,推薦《小兵張嘎》等表現兒童團員機智勇敢品質的故事。

2.3以課文原著為閲讀拓展點。

對選自名家名作的課文,如《三打白骨精》《草船借箭》,學後趁熱打鐵,薦讀原著《西遊記》《三國演義》。

“每當我們翻開書頁,等於開啟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閲讀是各種學習的基石。在我們所做的事情中,最能解放我們心靈的,莫過於學習閲讀”。――英國教育部長布朗奇 。所以,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老師,應該潛心、精心、靜心研究適合國小階段課內外閲讀鏈接的方法、策略,一起建設通向心靈的幸福橋樑。

篇三:

(一)挖掘閲讀資源,激發學生閲讀興趣

興趣和發現是國小生的童真天性,通過興趣的引導可以讓學生自覺自發地進行閲讀。通過教材內容的挖掘,可以讓學生尋找課堂教學內容與課外閲讀的銜接點,讓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而產生,從而引導學生在閲讀過程中更好地去發現,更好地跟隨教師進行語文學習,在豐富視野的同時,能夠夯實基礎,構建自己的閲讀體系。

比如,筆者在進行《蝸牛》教學的時候,瞭解到學生們對於小動物都有着自己的喜好,很多同學家中還養着小狗、小貓等小動物。很多時候同學們與小動物都已經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但是,對於蝸牛這樣一個“慢吞吞”的動物研究則較少。

於是,我便讓同學們看看我們身邊有沒有温暾可愛的蝸牛,並讓同學們自行閲讀關於蝸牛的文章,一方面與小蝸牛建立很好的朋友關係,另一方面也讓同學們可以通過小動物的興趣做引導,對於閲讀產生極大的興趣。正是在興趣的引領下,學生們不僅閲讀了關於蝸牛的文章,還閲讀了很多關於其他小動物的文章,其閲讀的積極性不斷提升。

(二)實現課內外閲讀方式的銜接

制定讀書計劃和師生共讀可以促進課內外閲讀方式的銜接和加深二者的融合程度。由於國小生的特殊年齡結構,不同的年齡段知識系統的培育目標是不一樣的,理解知識的能力也是不同的,看問題的角度也是有所區別的,所以老師在引導過程中,要本着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去合理安排讀書計劃,比如,筆者在進行《曹衝稱象》教學的時候,並沒有立即讓學生進入到課文之中進行閲讀,而是在之前做了很多鋪墊,逐步讓學生過渡到文章的閲讀之中。

筆者首先讓學生在文章學習之前閲讀一些關於“曹衝”的小故事,瞭解“曹衝”的生活年代,瞭解其生活背景。之後再讓學生進入到文章閲讀之中。學習完文章之後還給學生布置相應的“任務”,讓學生結合所學習的文章進行相關內容的補充,讓學生能夠對相關的“智慧故事”予以深化。

通過這樣鋪墊—學習—深化的銜接方式,讓學生的課內外閲讀有效結合在一起,讓學生的閲讀習慣得以養成。

(三)開展活動,體驗閲讀樂趣

多種形式活動的開展可以讓學生的閲讀能力得以強化,更加可以為學生閲讀之後的溝通提供平台,讓學生可以將自己的閲讀感想與同學、老師予以分享,可以讓學生的閲讀感受更加強烈,讓學生的閲讀效果更加顯着。因此,教師要注重做好活動的開展,真正讓學生感受閲讀的樂趣。

比如,筆者在進行《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教學的時候,在進行了文章閲讀之後,筆者開展了一個主題表演活動,讓學生通過表演的方式展現自己的閲讀感受。筆者讓學生們自由組合,或者通過形體或者通過語言的方式,對春天、小雨等內容進行描述。

這讓學生們活潑好動的天性得以釋放,有的學生扮演了可愛的小魚在水中自由遊動,有的學生扮演了小小的樹苗從土中鑽出來,多種多樣的形態讓學生們不僅將文中的內容更好地展示出來,而且進行了拓展和延伸,讓頭腦中的內容得以展現,讓課外閲讀中的內容做了很好的補充。

多種活動形式的展開,不僅讓學生的閲讀興趣得以提升,而且讓學生的特點、優點得以更好表現。

篇四:

一、激發國小生課內閲讀的興趣

第一,教師應當注意創設教學情境,使國小生充分體會閲讀的樂趣,激發和提高國小生課內閲讀的興趣。例如,國小語文教學在講授《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時,如果國小生由於其人生經歷有限,沒有真正見過現實生活中的瀑布,那麼就會嚴重影響其對這首詩歌的理解。

因此,教師應當注意為學生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例如播放有瀑布的錄像,或引領學生觀賞壺口瀑布、三峽大瀑布或黃果樹瀑布的相關圖片,引導學生依據看到的圖片或視頻進行聯想和想象,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以便加強國小生對“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詩句的理解。

第二,良好的課堂氛圍是激發國小生思維活力,提高國小生課內閲讀興趣,促進國小生個性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國小語文教師應當注意為國小生提供良好的課堂氛圍,充分激發國小生的閲讀興趣。

第三,國小語文教師應當注意不斷提高自身的閲讀水平和指導水平,進行閲讀示範,在課內閲讀中使用一定的技巧,及時與國小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多鼓勵和表揚學生,通過閲讀和指導激發國小生的課內閲讀興趣。

二、採用個性化的教學方法和指導方法

第一,國小語文教師可以採用課文閲讀主題活動法進行課內閲讀教學,即依據課文內容選擇學生所感興趣的話題展開探究、學習和交流活動,讓學生自己去收集資料,為學生提供更多課內閲讀的時間和空間。

第二,質疑是進步的開始,學生只有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髮現問題,提出疑問,才能積極主動地思考,充分激發自身的潛能。因此,國小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引導國小生質疑,鼓勵國小生勇於質疑,激發國小生的思維,促進國小生的個性發展。

第三,國小語文教師應當注意在課內閲讀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訓練,發展國小生的個性思維。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這一內容時,國小語文老師應當注意引導學生就諸葛亮借鑑成功之後的事進行合理想象,並進行現場模擬表演,幫助學生通過對周瑜、諸葛亮等人語言和動作的模仿認識到課內閲讀的魅力所在,提高閲讀教學效果。

三、幫助國小生掌握閲讀技巧和閲讀方法

第一,幫助國小生掌握不同的閲讀方式。語文課內閲讀可以分為精讀、略讀、泛讀以及速讀等幾種方式,精讀要求學生靜心細讀,仔細體會文章的立意構思,泛讀與速讀注重對學生閲讀速度的提高,閲讀者只需把握文章大意即可。

適當的閲讀方式不僅可以節省時間,而且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因此,國小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掌握不同的閲讀方式。例如,在講授《落花生》這一內容時,語文教師簡單提問課文介紹了落花生的什麼精神,這些精神我們可以從它的哪些表現看出來,然後引導學生進行泛讀或略讀,重點尋找有關落花生精神描寫的詞句即可。

第二,幫助國小生養成記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閲讀筆記是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理解,增強閲讀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國小語文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學會寫讀書筆記,引導國小生在閲讀中遇到好的詞語或句子時,對其進行摘錄,以加強國小生的語言積累,豐富國小生寫作素材,提高國小生的概括總結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