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神》教學反思5篇 反思式教學:《軍神》的啟示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8W

《軍神》是一部以軍事教育為主題的革命題材電視劇。該劇深入挖掘了中國特種兵的日常訓練、作戰任務和內部團結等方面。然而,在教育與訓練的呈現上還有值得反思之處。本篇文章將就《軍神》的教學反思進行探討。

《軍神》教學反思5篇 反思式教學:《軍神》的啟示

第1篇

成功之處:閲讀教學過程是學生、教師與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本堂課的設計,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精神,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本課採用“中心句”引領法,引導學生從沃克醫生稱讚劉伯承的話入手,思考“沃克為什麼稱劉伯承為軍神”,緊緊圍繞這個問題去指導閲讀、理解文章內涵。學生重點抓住劉伯承在手術中“一聲不吭”“汗如雨下”等詞語,教師適時採用換詞法,播放電影片段等手段,他們逐漸感悟到劉伯承的鋼鐵般意志。“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在課堂上只有抓住重難點,避免瑣碎提問分析,才有利於學生靜下心來思考,反覆涵詠品味語言之妙。

本課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表達方式具有鮮明特點,值得學習和借鑑。首先,我問學生還能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他的“軍神”品質呢?目的是把目光引到沃克身上。學生通過讀書感悟沃克在“求治”“術前”“術中”“術後”過程中語言、動作、神態,體會到沃克醫生由冷漠到欽佩的感情變化,從而更能襯托出劉伯承的頑強意志。老師因勢利導引出“側面描寫”,學生很容易接受。其次,在“拓展閲讀,遷移運用”環節,巧妙引用“關羽刮骨療毒”故事,讓學生辨識“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並體會這樣寫的.好處。通過這樣讀書訓練,學和用相結合,學生就會心領神會,運用自如了。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二學段目標中指出: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閲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本課積累“鎮定自若”“戎馬一生”等詞語,是依據文本和三年級學生特點設計的。首先,學生充分理解課文,感悟劉伯承“軍神”內涵;接着,教師適時增添圖文資料,並配着聲情並茂地介紹:從青年時期的驍勇善戰,到橫刀立馬千里躍進大別山,再到開國大典、建設新中國的不朽業績。最後,呈現這些詞語,學生有節奏地朗讀,就會明白它們的意思,可謂水到渠成。從課堂效果來看,孩子們興趣濃厚,對這些詞語既可“意會”,也可“言傳”。這一設計體現了課內、課外和生活的有效融合。

不足之處:在精讀感悟環節,預設是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放手給學生自讀自悟,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劉伯承的鋼鐵意志、“軍神”精神。但交流時學生體會的不到位,而老師的引導不夠深入,學生談的比較淺顯。在對學生的語言訓練方面也應加強些。

使用建議:引導學生不僅要抓住描寫動作、神態的詞語細細體會,還要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談體會,兩方面結合使學生更進一步把握課文內涵。

《軍神》教學反思5篇 反思式教學:《軍神》的啟示 第2張

第2篇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自己認為成功之處有以下四個方面:

俗話説得好:“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教學課文之前設計如下環節:由關公刮骨療毒的故事展開交流導出課題“軍神”。此環節的教學,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文做了良好的鋪墊。

為了表現劉伯承將軍堅強的意志,課文主要寫了沃克醫生情緒、神態的變化。要理解這些變化,必須聯繫上下文,結合劉伯承手術前後的表現;同時,理解了這個變化,也就體會了劉伯承堅強的意志。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沃克醫生情緒變化這一主線,讓學生充分自主讀書感悟。通過有層次地讀,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並用語言表述出來。我採用層層遞進的'方式把思緒推向高潮。

三、細讀課文,深入文本,體驗人物的感受。

“閲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課文為師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與心的交流提供了一個寬闊的平台。通過多形式的以及個性化的閲讀與體會,師生攜手走進課文中,親歷那驚心動魄的一幕,直麪人物的心靈,我將分析、講解與情感上的溝通和交流進一步結合起來。通過研究課文內容,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培養堅強的性格和勇於克服困難的勇氣,這符合新課標中關於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的思想。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充分體現以讀為本,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加強讀書的指導,適當補充資料,使學生入情入境,讀得更有滋有味。

在課後實踐中,我讓同學們去搜集有關劉伯承的故事,瞭解他一些稱呼的含義。這注重了知識的遷移,由課內向課外延伸,訓練了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也擴大學生的閲讀面,增加學生的閲讀量,以此來全面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第3篇

今日教《軍神》,感覺很好。這篇文章讓三年級學生來學,感到這種文章教起來不是那麼容易的。沒想到今天教完後感覺還不錯,下面我談談自己的課堂感受:

3、為什麼稱劉伯承為“軍神”?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劉伯承堪稱“軍神”?

第一個問題學生們齊答,很一致,就不用説了。第二個問題就不是那麼簡單了,有的學生答到,就是神仙,好點兒的答到,勇敢的軍人就是“軍神”。好!我就抓住這點做文章,問到,軍人大都是勇敢的啊,難道都能稱為“軍神”嗎?小小的臉兒愣住了:是啊,顯然不對啊!不過聰明的孩子馬上就反應過來了:是超出一般的勇敢。(好)先到這裏,等弄懂下個問題就好了。然後我讓學生去找有關的細節來體會,開始他們是漫無目的地去找。我先讓他們隨意説,結果他們還是説對了一些,但是不能任其發展啊,個性化不是這樣的哦。我又設計了一個過渡問題:這一課是講劉伯承做手術時發生的事情,那麼手術分幾個過程呢?答: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後(真聰明!)先從手術中入手,找吧。主要有這麼幾處:手術時劉伯承的表現(一聲不吭、緊緊抓住、汗如雨下、抓破了)還有一處沒找到,(不要緊)

再體會手術前的“神”吧。劉伯承的“堅決不要麻醉劑”、“懇切地説”、“平靜地説”都被孩子們找了出來,嘿嘿,今天的小傢伙很聰明啊!我在鼓勵的同時,又點了火:還有一處呢?誰能找到?愛動腦的就開始忙了,終於有一個説到了在第一段沃克醫生説的話“我當過軍醫,這麼重的傷勢,只有軍人才能如此鎮定。”就是這個“鎮定”,因為屬於側面描寫,所以對於三年級的是不大好理解的。此時我稍稍形象地講解了側面描寫,他們由此才找到了剛才在手術中沒有找到的一處,那就是“一向鎮定的沃克醫生,這次卻雙手微微顫抖”從而又一次理解了側面描寫。

就這樣我領着孩子們理解了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後,劉伯承的.“神”。在整個課堂中,他們的靈感火花不時閃現,使我打消了開始時的顧慮,有了一種成功的感覺。

弄懂了這些問題,“軍神”一詞就無須多講了,因為他們已經充分感悟了劉伯承這一具有非凡意志、具有超人毅力的神,這個頂天立地的中國軍人的傑出代表。

第4篇

?軍神》是一篇以上人物語言和神態變化描寫為主的寫人的文章,非常適合以試演課本劇的方式組織教學。為了提高排演效果,我先用半節課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就是課文的主要人物是劉伯承,但描寫人物時,重點卻寫沃克醫生的神態和情緒的變化。由開始沃克是“冷冷”的,當發現傷情後,閃現出“驚疑的神情”、“目光柔和了”。病人拒用麻醉劑時,沃克“眉毛揚了起來”表示不理解,他聽了病人一番話後,“再一次愣住了”。手術後,當病人説出刀數的時候,沃克“驚呆”且“大聲嚷道”、“臉上浮出慈祥的神情”。當他知道病人是劉伯承時,沃克“肅然起敬”。沃克醫生的這些變化都是由劉伯承引起的,課文這樣寫,是以沃克醫生的神態、情緒變化,襯托劉伯承的堅強意志品質。

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軍神》這課反思來談談自己對把表演溶入課堂。把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的一些膚淺認識。表演是國小生喜聞樂見的一種自主學習方式、恰當地運用表演,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悟和內化,還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習成為一種愉悦的精神享受。所以,上這一節課時,我根據課文特點,精心設置課堂表演環節。觀看的`人根據自己的理解不斷地提出建議,甚至可以上台來再次表演,這樣,通過不斷磋磨表演,培養學生,再造想象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們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結合生活的實際經驗,引導他們在表演中演出文中的表達的情感,向人們展示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表演才華,這樣非常有利促進他們的興趣愛好。而學生的參與過程,就是師生、生生的互動過程,在老師的引導下,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

但是這樣的課同樣存在有不足之處。如,一是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夠深刻,表演的過程略為欠佳。二是有的不能克服自己的羞澀心理。在眾人面前不敢表現自己的真情實感。三是有時控制不好課堂會超時。總之,我認為適當地利用一些課文來編排表演是個不錯的創舉。語文素質的提高是需要實踐的。我們語文老師要做好“首席”的角色,不但要引導學生披情入境,還要充分挖掘學生潛在的創造力,使學生在學習和再創造中發展。

第5篇

本着“簡簡單單教語文”的原則,我在本堂課整個的教學過程中只設計了一個主幹問題:為什麼稱劉伯承為“軍神”?學生通過閲讀課文提出這個質疑後,由教師將這個疑問進一步內化為可操作性更強的具體問題: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現出劉伯承是一個真正的“軍神”?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引領學生走進課文。本堂課的教學就此展開,最終以這個問題的解決而完成課堂教學的任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可見,朗讀是引導學生體驗課文情感的有效途徑。因此,我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劉伯承忍受劇痛卻一聲也不吭,把牀單都抓破了的句子,讓他們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朗讀中,使學生和文本產生共鳴。

在注重朗讀的同時,我也設計了引領學生通過想象情景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指導學生想象如果自己親眼目睹了這次手術可能會看到什麼,可能會聽到什麼,並大膽説出自己的想法。引領學生一步步走進人物的內心。通過入情入境的感悟和朗讀,學生對於文章的理解步步深入,課前預設的問題也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但在教學中也發現了一些新的問題,例如學生在感悟文章的時候,難以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只能在教師的步步引領中“擠牙膏”式的説出一個個孤立的詞語,難以形成完整的語言。因此如何培養學生在讀中感悟文本,並完整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將是為一段時間中日常教學中的重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