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發現教學反思4篇 “啟發式發現:教學反思的趣味之旅”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4W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時常會有一些有趣的發現,這些發現可以是學生的表現,也可能是課程設計的錯誤或成功。這些有趣的發現為我們提供了學習的機會和反思的機會,幫助我們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將分享一些有趣的發現,並進行教學反思。

有趣的發現教學反思4篇 “啟發式發現:教學反思的趣味之旅”

第1篇

這是一篇有關達爾文的小故事,我採用的是問題質疑法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就讓學生看課題提問題,而後梳理提出幾個關鍵的問題。一,達爾文是在哪裏發現的?二、發現了什麼?三、怎麼樣發現的?而後第二課時的教學環節主要就是圍繞這幾個問題開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感悟詞語。

結合問題進行朗讀。當學生在自主解決問題的時候,要求學生在文本里找出原句,並進行朗讀,這樣把讀的訓練與教師的講解結合起來,而沒有機械的分開讀與講,這樣的讀有學生個人主觀需要,學生讀的有目的。比如,提問,你解決了什麼問題?從哪些句子裏找到答案?

感悟詞語方法多樣。比如在理解“要麼??要麼??”,這個詞語用了引導説話來理解與運用,“反覆觀察比較”用了追問的形式,問,達爾文是觀察比較一次嗎?生:不是,師:兩次嗎?生:不是。師連續追問,而後師總結,他用了幾十次,幾百次,這樣的反覆觀察比較,

終於找到答案了。“著名,逐漸”這兩個詞語用了替換的方法來理解詞語。 注重因果關係複句的認識。低年級沒有必要對孩子們複句的理論認識,我用了説句練習讓學生感受到因果關係句子之間的相互關係,用文本的內容來説話訓練,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又進行了語言訓練。比如,第三自然段裏三種昆蟲的不一樣的結果。

沒有翅膀的昆蟲,因為不會飛,所以就不大可能淹死。

翅膀大的昆蟲,因為能頂住大風,所以也生存了下來。

翅膀小的昆蟲,因為頂不住大風,所以就被風吹到海里,就逐漸消失了。

一、教師講還是太多。一節課下來口乾舌燥,我感覺自己又犯了老毛病。當我提問完後總急着去尋找正確答案,不停的提問多個同學,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而後感覺自己都在重複與引導學生的'回答。當學生回答的時候,都告訴自己也要給予耐心的等待,但到時總是趕着一個又一個環節連續,生怕耽誤教學進度。

二、時間安排欠缺。前鬆後緊,這是一個毛病,前面兩個自然段總感覺時間較充足,自己也就羅嗦了一些,總想把問題講解透徹,其實有些時候卻是徒勞。整節課安排的密度也太大,感悟整篇課文放在同一個課時,再加上低年級的寫字指導,感覺太緊。

三、語言含糊。教師的語言素養是教師的基本素養,自己的底氣實在是不足,所以課堂的語言組織總有些混亂不堪,沒有貼切的表達,沒有適當的語速。提煉自己的語言,不斷的學習完善自身的語言素養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課文的第一節介紹了科學家達爾文,我在請學生讀課文之後相互討論:達爾文是個怎樣的人?“著名“是什麼意思?還可以換什麼詞?在學生交流反饋之後,我又接着這樣問:為什麼説達爾文是為著名的科學家?他是怎麼會成為著名科學家的呢?這樣的提問,會換起學生對科學家達爾文的好奇,使得學生急切地想了解達爾文。

帶着這樣的情感,學生再讀課文第二節。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啟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世界,讓孩子們真正走進課堂,把自己化作課文內容的一分子,給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寬鬆的學習氛圍,想象自己處於現場,我與科學家達爾文一起觀察事物。整個教學情境的鋪設由始而終,激發學生興趣,適合國小生的心理髮展的特點。使學生從自主參與學習中主動感悟文章藴含的道理,培養學生運用正確的道德觀分析課文的能力。用“想——説——做”深化學生對語文的理解,突出教學重點。

在讀了課文達爾文的發現之後,我讓學生演一演達爾文,把那種“奇怪“的感覺説出來。由於學生非常投入: “奇怪,我在其它地方都能看到那種吃旁小的昆蟲的,怎麼會在這個島上就看不見呢?”“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從語氣到表情,學生可以説表演得非常精彩。在此基礎上,老師悄悄過渡:“是啊,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達爾文想不想弄明白啊?那他又是怎樣做的呢?”學生帶着問題朗讀課文,尋找答案。在這樣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教學是那樣的自然而活潑。

學生不敢質疑,主要有兩種心理:一是自尊心理;二是緊張心理。因此,培養學生質疑意識,關鍵是消除這兩種心理。教師要善於擺正與學生相對地位,鼓勵學生大膽踴躍提出不同見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給學生以表現的機會。教學中提倡集思廣益,廣開言路,師生談話輕鬆。教師的提問以啟發式、商討式為主,讓學生覺得親切自然,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學生談、議自由,以開拓學生參與學習的空間,體現學習過程,使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變語文教學課堂為思維與各類活動的天地。

如在學習課文第三節時,師問:你覺得達爾文找到答案容易嗎?你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大部分學生都能找到“許多”“反覆”“終於”,可是趙子涵卻把小手舉得高高:“老師,我有補充!”他的小臉因為激動而漲得通紅,“我覺得捉觀察比較這些詞語也能體現出他的不容易來。比如觀察,他必須有一定的目的去看這些昆蟲才叫觀察……”很顯然,他已經完全置身其中,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了,或者在他的眼裏,正向放電影一般出現着科學家忙碌的身影呢!“譁——”其他學生被他的回答感動了,於是更多的小手舉起來了:“老師,我知道?比較?就是把一樣東西和另一樣東西比。”“我現在知道為什麼島上只有兩中昆蟲了,我來讀這一段”……

我想,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已經不再需要那樣“努力”地對學生進行所謂的思想教育了,當學生完全進入角色的時候,他們應該都能體會到科學家的人格魅力,為科學家的精神所感動。 雖然在上述操作中,還有很多細節的地方還不夠盡善盡美,但我正在努力朝着語文教學新課改的目標前進着。

課文的第一節介紹了科學家達爾文,我在請學生讀課文之後相互討論:達爾文是個怎樣的人?“著名“是什麼意思?還可以換什麼詞?在學生交流反饋之後,我又接着這樣問:為什麼説達爾文是為著名的科學家?他是怎麼會成為著名科學家的呢?這樣的提問,會換起學生對科學家達爾文的好奇,使得學生急切地想了解達爾文。

帶着這樣的情感,學生再讀課文第二節。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啟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世界,讓孩子們真正走進課堂,把自己化作課文內容的一分子,給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寬鬆的學習氛圍,想象自己處於現場,我與科學家達爾文一起觀察事物。整個教學情境的鋪設由始而終,激發學生興趣,適合國小生的心理髮展的特點。使學生從自主參與學習中主動感悟文章藴含的道理,培養學生運用正確的道德觀分析課文的能力。用“想——説——做”深化學生對語文的理解,突出教學重點。

在讀了課文達爾文的發現之後,我讓學生演一演達爾文,把那種“奇怪“的感覺説出來。由於學生非常投入:

“奇怪,我在其它地方都能看到那種翅膀小的昆蟲的,怎麼會在這個島上就看不見呢?”“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從語氣到表情,學生可以説表演得非常精彩。在此基礎上,老師悄悄過渡:“是啊,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達爾文想不想弄明白啊?那他又是怎樣做的呢?”學生帶着問題朗讀課文,尋找答案。在這樣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教學是那樣的自然而活潑。

一個優秀的老師應該是“授之以漁”,讓孩子們“會學”,而不是簡單的“學會。”人們總是把字典比喻為不説話的“老師”,可真正向這位“老師”請教的孩子能有幾個?字典是國小生最常用的工具書,是孩子身旁寶貴的資源,要用好它,用活它,首先得教會學生查字典的方法。蘇教版二年級上冊安排了音序查字法的教學,分別安排在三個單元練習中。首先是認識並背會漢語拼音字母表,接着是記住大寫字母,熟練地掌握字母的排列順序,為下一步的音序查字法的學習打好基礎,然後開始教學查字典。

國慶長假後的第一天上課,孩子們拿來了早已買好的字典,有的孩子興奮地告訴我,他已經學會查字典了,看來孩子們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於是第二節語文課上,我就教孩子們利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他們先讀了課本上有關介紹音序查字法的對話,大部分孩子心中有數了,迫不及待地查黑板上的生字,學習熱情非常高。然後我讓孩子們讀課本上的兒歌,他們發現了其中的祕密,明白了原來在寫話時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可以找字典老師幫忙,於是他們很快查起來,遇到困難同桌之間互相幫助,學習氣氛非常和諧融洽。做完了這道練習,大部分同學都學會了查字典。個別同學不熟練,主要原因還是拼音掌握得不好,在找到大寫字母后,查找音節比較困難,有待進一步加強生字拼音的鞏固。

通過今天的教學,我覺得蘇教版教材這樣安排非常合理,降低了教學難度,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特徵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以往教學這一部分內容時,我都是費好大的勁也效果不好。今天上課感覺特別順利,孩子們也學得興趣盎然。

有趣的發現教學反思4篇 “啟發式發現:教學反思的趣味之旅” 第2張

第2篇

?有趣的發現》類似於一篇科學小短文,告訴孩子們只有適合島上環境的昆蟲才能生存下去,課文的重難點就是第三自然段。

在教學過程中,我按預定的教學程序一步一步實施,在理解課文第三自然段時,採用了“創設情境,理解詞句”的方法,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為了能讓學生在有效的活動中更好地理解三種昆蟲在大風來臨時的表現,我先播放颳大風的聲音,然後描述:小朋友們,現在大風來臨了,你是哪種昆蟲?當颳大風時,你在幹什麼呢?孩子們紛紛動了起來,有的變成了大翅膀的蝴蝶,大風來臨時在奮力地向前飛着;有的是小螞蟻,大風一刮,就躲到了石頭後面;還有的變成了小翅膀的蜻蜓,大風颳起來了,因為力氣小擋不住大風便被吹落到海里去了……

表演完後,我讓孩子們大膽地説:“小朋友們,現在你們都是一隻只可愛的昆蟲,剛才在大風來臨時,你們正在做什麼呢?”孩子們情緒高漲,有的説:“我是一隻可愛的蝴蝶,大風吹起來了,我張大翅膀使勁飛,結果勇敢的我活了下來。”有的説:“我是一隻小小的螞蟻,大風吹來了,我一下子就躲在巖石後面,鳳就吹不到我身上了!”説完還得意地學着螞蟻的樣子爬了幾下。這時一個同學垂頭喪氣地站來起來,他傷心地説:“我是一隻小翅膀的昆蟲,大風吹來了,我的力氣小,頂不住,被海風颳到海里去了淹死了。”説完還做了個倒地的動作,那滑稽的樣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第3篇

一百多年前,英國有位的生物學家叫達爾文。有一次,他乘船到太平洋中的一個小島上去考察。他看到島上的昆蟲,要麼翅膀特別大,要麼就沒有翅膀或翅膀殘缺,感到很奇怪。

達爾文捉來許多昆蟲,反覆觀察比較,終於找到了答案。原來,島上經常颳大風,那些沒有翅膀或翅膀殘缺的昆蟲,由於不會飛,就不大可能被風颳到海里淹死。那些翅膀特別大的昆蟲,因為頂得住大風,所以也能生存下來。而那些翅膀不大的昆蟲,由於很容易被刮到海里去,便逐漸消失了。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2、學會本課5個生字“百”“達”“文”“反”“較”,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適應自然環境才能生存下來的道理,像達爾文那樣仔細觀察事物,學習他認真探索的精神。

1、小朋友,在我們地球上生存着許許多多的昆蟲,它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瞧(出示昆蟲圖),老師這兒就有許多,認識他們嗎?

4、是啊,這些昆蟲有的翅膀特別大,有的翅膀特別小,還有的沒有翅膀。(教師用筆圈出同類,並分別標上“翅膀大”“翅膀小”“沒翅膀”)

1、今天,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去讀一個與昆蟲有關的小故事,名字就叫——

4、學生質疑:(誰發現?在哪發現?發現什麼?怎樣發現?……)教師相機板書。

1、讓我們帶着這些疑問,走進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學生讀,正音:“一”的變調,“英”“名”後鼻音,“達爾文”英文名字多讀熟練。

(1)這個有趣的發現與“達爾文”有關,是達爾文發現的。

師加述:達爾文出生在1809年,去世時73歲,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了。

出示達爾文的肖像圖,師加述:瞧,這位就是身穿英國紳士服的達爾文,他經常與各種動植物打交道,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博物學家。

4、這樣一位有名的科學家,誰再向大家介紹一下。指名感情朗讀。

5、小朋友,你還會用這樣的句式來介紹一下達爾文嗎?

1、過渡:達爾文是在哪兒,發現了什麼有趣的現象呢?讓我們趕快去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吧,同樣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指名學生分句讀:可以喊上你的同桌,也可以叫上你的好朋友和你合作讀。

教師加述:達爾文作為一名博物學家,經常跟着海軍勘探船到海洋的小島上去考察。

學生:達爾文發現島上的昆蟲要麼翅膀特別大,要麼就沒有翅膀。

教師出示插圖:瞧,島上的昆蟲要麼翅膀特別大,要麼就沒有翅膀。發現了這樣一個情況,達爾文感到——(很奇怪)。他奇怪些什麼呢?

句式訓練:達爾文看到島上只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卻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很奇怪。

5、不一會兒兩個問題解決了,再讀讀這個自然段,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嗎?

(1)到底為什麼島上只有翅膀特別大的昆蟲和沒有翅膀的昆蟲,卻沒有小翅膀的昆蟲?

1、過渡:還等什麼趕快學習第三自然段吧!先來看看達爾文是怎樣考察的吧!

4、出示達爾文考察時的插圖:小朋友,你覺得達爾文考察的時候態度怎樣?

教師:為了方便研究,達爾文捉來了這麼做種昆蟲,而且每一種的數量也很多。

教師:是啊,科學家的許多發現,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試驗中找到答案的,達爾文也不例外。

3、指導寫法:除“比較”的“較”筆畫比較多外,其餘筆畫都較少,寫好筆畫較少的詞,關鍵在於找到,關鍵筆畫。分析每個字的關鍵筆畫。

?有趣的發現》這篇課文向孩子們提出了一個新要求:那就是學會複述課文內容。學生第一次接觸這樣的訓練,我不敢鬆懈。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使這項訓練有個良好的開端,我是這樣指導的:

第一,讓孩子説説這篇課文寫的是什麼內容,讓學生對每個段落有個整體內容的把握,根據他們的發言和課文內容,我相機在黑板上板書:達爾文——考察,發現奇怪的現象——反覆觀察比較,找答案——研究的作用

第三自然段是複述的重點,我引導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説説三種昆蟲的情況,化解了複述的難度。

第二,根據板書,我先示範把課文複述了一遍,讓學生明白複述和背誦的區別,知道複述可以抓關鍵詞。具體複述時,我先指導學生分自然段複述內容,再把課文串起來去複述,有易到難,循序漸進!小部分學生把課文讀得很熟練了,複述課文時就把課文背了下來。也有一部分學生故意把文中的詞換成自己的詞,我看到孩子把故事內容大體説了出來,語言也較有條理、有序,就對孩子給予肯定。不知道各位是怎麼做的?

第4篇

?有趣的發現》這篇課文記敍了英國著名科學家達爾文通過對海洋中的一個小島上的昆蟲的考察,發現了只有適應自然環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表現了他仔細觀察、認真探索的嚴謹作風,同時揭示了這一發現的重要意義。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重視情感的正確指向,讓學生感悟自己強烈而樸實的心願和所有孩子對祖國純真的愛。教學中,要想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生物只有適應自然環境才能生存下列的道理,教師就必須創設情境,帶孩子們進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以體驗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特定情感,俗話説:情之萌生離不開“境”,要解作者之情,首先必須入文章之“境”。全文依循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按照事情的順序,抓住“有趣的發現”這條主線,從現象到本質,展示發現的內容和過程揭示這個有趣的發現,對達爾文後來的科學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雖然學生對達爾文的進化論不是很瞭解,但是這也不是我們學習的主要任務。通過讓學生自己提問質疑的方式來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且為學生的朗讀提供了目標,讓學生帶着疑問去朗讀課文提高了朗讀的質量。課堂中我還通過抓住重點的詞語讓學生理解感悟,並且讓學生將這些詞語記憶起來,為學生的詞語積累再添新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