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閲讀心得4篇 親子閲讀:共享成長樂趣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1W

親子閲讀是一種家庭活動,通過共同閲讀、討論及享受故事的過程,加深了親子之間的聯繫與理解。本文將分享一些親子閲讀心得,探討如何培養閲讀興趣、提高閲讀能力,併為家庭營造溝通與共享的温暖氛圍。讓我們一起探索親子閲讀的美妙之處!

親子閲讀心得4篇 親子閲讀:共享成長樂趣

第1篇

我是張xx的爸爸,今天有機會和孩子一起閲讀了一本英國作家安東尼布朗寫的《我爸爸》一書。

書中的爸爸是一位勇敢,健康,活潑,快樂,聰明的父親,簡明的文字説明,生動的漫畫圖片,精美的書頁,都告訴我們這本書的可讀性很高。培養孩子閲讀寫作能力,就是從一本本孩子喜歡的書中,一點一滳中吸取。

?我爸爸》一書一共12頁,每一頁都把父親的好形象告訴孩子,也把我自己與書中的父親對照,看看有哪些需要加強。孩子的成長首先要感謝各位老師,是你們的辛勤付出,才有了今天小苗苗們的茁壯成長,正是樹人國小先進的教育理念,老師們的開拓創新,讓每個孩子都得到了多方面的發展。在閲讀能力,寫作能力,語言表達等多方面都得到了不小的進步與提高。特別是楊老師提倡的親子閲讀,在親子閲讀中,使家長和孩子都在閲讀中享受到了閲讀的樂趣。而閲讀則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學習,是一個人終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是可以陪伴我們一生的精神財富。我們在閲讀裏成長,在閲讀裏收穫快樂,擁有美好的心靈,豐富的人生。

孩子大量閲讀,不只是增加語言積累,提高語文成績,更是為了養成一個閲讀的好習慣。我們的閲讀從孩子認字的那一天開始,就讓濃郁的書香充盈我們整個家園。孩子現在每天寫一篇日記,幾乎不讓我們操心,全部自己獨立完成。最重要的是要把閲讀當成一種樂趣,每天多讀一點,懂得的知識就多一點,日積月累,漸漸的懂得的事情就多了。

我從孩子的日記中看到了孩子對於閲讀的認識和理解,對孩子知識的積累,看到了閲讀對孩子成長的巨大動力。希望所有孩子都熱愛讀書,讓閲讀伴隨孩子一生,讓孩子們在閲讀中成長。

親子閲讀心得4篇 親子閲讀:共享成長樂趣 第2張

第2篇

家長開放日這天,班主任彭老師正在給孩子們進行着快樂閲讀。讀到高興時,看到孩子們動情的面容,情不自禁的動作,聽着孩子“下面呢?下面呢?”的催促聲,心裏感到很滿足。孩子們多麼喜歡閲讀啊!仔細想一想,在孩子這四年半的時間裏,與孩子一起閲讀,真的體會很多。

現在每個家庭裏都是隻有一個孩子,又處於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所以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積極,知識豐富,思維活躍。但是,怎麼樣才能做到這些呢?單就讀書這一項,我的體會是: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在書中感受故事的精彩,詞語的優美,一起回味歷史的厚重沉澱,體驗自然的美妙天成,探索科學的新奇和不可預知,讓孩子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因此孩子在上幼兒園前,我們就進入了一個快樂書蟲,家庭製造的計劃。我的目標是讓未來的書蟲與書籍親近,品嚐書籍帶來的甜美感受。書蟲是最快樂的,書蟲可以從書中體驗快樂,那裏有前人與今人的故事,美麗的詩行,人類亙古的思考,充滿勇氣和睿智的探索,奇妙動人的幻想,還有神奇的萬千世界。當然除了美麗和歡樂,也有醜陋和悲哀,還有一面面警世的鏡子,照着人世間的醜惡、齷齪與淒涼。合上書,無論曾經歡笑還是哭泣,沉思還是暢懷,憤懣還是激昂,只有一個詞彙能準確描述書蟲的感受,那就是:快樂!

在親子閲讀中,我和孩子形成了一些適合我們家庭的讀書習慣。

一是固定讀書時間。我們把晚上九點作為親子閲讀的固定時間,在這個時段裏,孩子會自己選出喜歡的書,我們一起漫步在書中,享受讀書的快樂。

二是選擇讀書姿勢。我們採取了“依偎”的親子方式,孩子很喜歡這種安全温馨的感覺。在舒適的牀上或沙發上,讓孩子依偎着我,我用手攬着孩子,不時摸摸孩子的'頭,拍拍孩子的小臉蛋,營造具有濃郁親情的讀書氛圍。

三是注意讀書的語調。我在為孩子讀書時,會故意放慢閲讀節奏,留給孩子思考的空間。我很少用平和的語調,而是用誇張的語氣,豐富的表情進行朗讀,讓孩子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會跟着你一起跟着故事的主人公,時而歡笑,時而悲傷,這何嘗不是人生的一種體驗呢?

四是把閲讀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儘可能為孩子提供輕鬆自由的閲讀環境。蘇珊羅森韋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計劃閲讀,那註定不會長久。”閲讀是一種求知行為,也是一種享受。因此我除了對不健康的讀物進行控制外,沒有對孩子所讀書籍的內容、類型和範圍進行人為的約束和控制。所以每次在書店選擇圖書以及為孩子徵訂各類雜誌時,我都讓孩子自己選擇書本,投其所好。

五是與孩子的互動。在整個閲讀過程中,我偶爾會故意停下來,靜靜地看着孩子,她多數會接着我的情節説下去,這樣也是思考和創造的空間吧!有時我也會問個“為什麼”。看到好笑的圖畫時,跟孩子一起做做動作,一起進行角色扮演,我們沉浸在故事樂園裏,不亦樂乎。

六是指讀。就是邊閲讀邊用手指字,無論寶寶是否看得懂都去讓她對這個陌生的方塊體有熟悉感。這個方法的目的就是讓孩子識字,更好地過渡到自主閲讀。在孩子小的時候,我讀得比較慢,一字一頓地指着字讀,寶寶會第一時間去看我指的字,遇到需要強調的字我也會重複地指一指,這絲毫不影響她去看圖畫。有時我會在讀完後再補充一些,她卻説“不要説別的話,這頁是什麼字?”。這樣一種識字的習慣就形成了。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讀書就是和智者對話,讀書是心靈的旅行。我們在親子閲讀中從被動讀書慢慢轉變為主動讀書,親子閲讀正在成為我們一家人良好的習慣。以後我們會不斷改進方式方法,進一步激發孩子們讀書、求索和創造的熱情,使孩子們與書為友,與書為伴,在讀書中健康快樂地成長。“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讓我們暢飲這“源頭活水”,攀登這人類進步的階梯,成為知識的富翁,精神的巨人!和孩子一起快樂的讀書吧。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小書蟲!

第3篇

陪孩子閲讀一直是我覺得應該做的事情。從小培養孩子的閲讀習慣非常重要,喜愛讀書的孩子更愛動腦思考問題,閲讀也能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培養想象力、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拓寬孩子知識面。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找好合適的方法來培養孩子的閲讀能力至關重要。而我則是陪孩子一起讀書來培養孩子的閲讀興趣。下面與大家一起分享我陪孩子閲讀的方法和經驗。

一、與孩子一起復習功課,幫助孩子打好閲讀基礎,同時還有助於與孩子溝通。

孩子從幼兒園放學回家後,我會和孩子一同把當天學習的課本內容再讀一遍,孩子有些在幼兒園還沒掌握的字可以再鞏固一遍。

孩子畢竟年齡還小,自己閲讀會注意力不集中,遇到問題有時候也不能及時問家長。我會選一些新繪本,有圖畫有文字,與孩子一起閲讀。鼓勵孩子有不明白的地方及時提出,我也會故意提問,讓孩子幫助我解答困惑,這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鍛鍊孩子的`思考能力。

三、陪孩子讀書,自己也要讀書,營造讀書的家庭氛圍。

孩子自制力差,需要家長督促。家長也要主動地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樣。孩子在家的時候,我會放下手機,關掉電視,陪孩子一起玩耍,一起看書或者是各自看書,孩子沒有其它的誘惑可以更好地把注意力放在書本上面,而家長營造的看書的氛圍也能給孩子起到引導的作用。

以上是我的一些個人心得和總結。在陪孩子一起閲讀這件事上面,我會一直堅持下去,讓閲讀成為孩子的興趣和習慣。也謝謝老師們對孩子的教導和付出!

第4篇

?小鹿斑比》是奧地利作家費利克斯·薩爾騰的著名作品,是一部能走進孩子內心並能打動孩子心靈的經典童話。整個故事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講述的是斑比與母親之間的愛與温馨;第二部分主要講述了在斑比的母親不幸被“他”所殺之後,斑比是如何變得堅強,如何獨自成長;第三部分主要講述了老鹿王在向斑比展現父愛的同時還傳授給他一生所需的生存知識與技能。閲讀這本書時,我與孩子跟着斑比的腳步,共同經歷了森林的和諧、動物的有愛;環境的惡劣、動物的爭鬥;可怕的人類、動物的無助.......在斑比一點點了解外部世界的同時,我與孩子的心靈也在不斷地接受衝擊與洗禮,我們也在不斷地思考人類與自然、命運與成長。

當讀到“現在的斑比腦子裏有很多問題。他特別喜歡跟媽媽問這問那,然後再聽聽媽媽怎麼回答,不斷問問題是他最開心的事情。對於他那隨時都會冒出來的層出不窮的問題,他一點也不感到奇怪,相反他會很高興。”這一片段時,我和孩子都會心一笑,她迫不及待地問:“媽媽,是不是每個孩子都喜歡問媽媽問題?是不是每個孩子的腦袋裏都裝了很多問題?”我微笑着回答:“是呀,因為孩子是上天派來送給父母的禮物,他特別喜歡這個世界,他特別好奇這個世界,他特別期待走進這個世界,所以腦袋中會冒出許許多多的問題。”我慶幸自己的孩子如故事中的斑比一樣,有一雙善於發現世界的眼睛,有一顆對外面世界充滿好奇的心。我也慶幸自己如故事中斑比的媽媽一樣,從來都不拒絕孩子的提問,而是與她一起探討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引導孩子認識世界的同時參與她生命的成長。

當讀到“現在斑比覺得媽媽和原來不一樣了,因為每當他累了,想在媽媽身上靠一會兒來緩解疲乏時,媽媽就會站起來,不讓他靠近,還會跟他説:斑比,你不能這樣做,你已經是個大孩子了。還有時候,當她站起來想要離開時,已經不去注意斑比是不是跟在她身後或是待在她身邊了。”這一片段時,孩子心領神會地對我説:“媽媽,我現在有點知道你讓我獨自一人睡覺的原因了,因為我是大孩子了。”我笑着撫摸孩子的頭:“是呀,你現在長大了,可以獨自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了。”回顧陪伴孩子的歷程也如故事中斑比母子一樣,從小時候的緊緊相握到現在的逐步放手,孩子學會了自己穿衣、吃飯、睡覺;孩子學會了自己閲讀、作業、繪畫......作為孩子生活中的引路人,生命成長中的指引者,我很欣賞龍應台女士的一段話: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因為你參與了他生命成長的一段旅程,足矣。

當讀到“那天早上,‘他’帶來了一個又長又亮、身上長滿牙齒的玩意兒,將老樹咬斷了。當時老樹特別痛苦,它大喊大叫,我們看了都於心不忍。可是沒有誰敢過去阻止‘他’。最終,老樹還是倒下了。”這一片段時,我和孩子都沉默了,我們的內心和那顆老樹一樣的痛苦。孩子帶着哭腔用責備地語氣詢問:“為什麼‘他’要鋸斷老樹?難道‘他’沒有感覺到老樹的疼嗎?‘他’真是太殘冷了,我不喜歡‘他’。”聽了孩子的抱怨我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語言去勸慰她,因為平時呈現給孩子的教育都是人性善良的'一面,所以孩子的思想世界是美好的,人與自然的關係也是美好的。還是孩子打破了僵局“媽媽,我們不要學習那個‘他’,我們不要做傷害小動物、傷害樹木的事,我們要與小動物、樹木交朋友。”孩子不僅是這樣説的,她也是這樣做的,記得孩子上大班時,孩子和她的爺爺在植樹節親手種下了一棵松樹,為大自然增添一抹綠色;去年的學雷鋒紀念日,孩子主動走進蜀岡風景區,撿起別人亂丟的垃圾,為大自然增添一片清潔;每次去瘦西湖看到鮮花上飛舞的蝴蝶,孩子總是步伐輕輕,就怕嚇跑了可愛的小精靈,為大自然增添一絲靈動。無需我的解答,孩子心中已有了人與自然相處最佳答案。

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從這一刻開始,與孩子一起:參與生命的成長,善待自然的和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