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7篇 "提升教學品質:從教師建議學起"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3W

《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教育類書籍,作者是美國知名教育家多蘿西•沃森。該書獨具特色,通過豐富的案例分析、理論闡述和實用建議,為教師們提供了一些建設性的思考和指導。在現今多元化的教育背景下,這本書對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很大的啟示意義。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7篇

第1篇

讀《給教師的建議》之九有感: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讀《給教師的建議》之九“怎樣把學生從事實引導到抽象真理”有感

我們現在正值期末複習,每回到辦公室,老師們可謂感慨良多。上課時講得很細緻,當時學生們看起來掌握的也很不錯,可如今複習了,仍有不少的同學對曾經學過的東西顯得很陌生,一番探討後,老師們得出結論:忘得這麼快,是因為當時西紅柿沒有理解而死背出來的。

蘇氏第九條建議中,就提到了這一點,學生為什麼會死記硬背呢?應當採取怎樣的措施才能防止這種現象呢?蘇氏認為,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知識點,必須用越來越多的新事實讓學生多次思考這個知識點,這樣經過多次的思考之後,他會真正理解這個知識點。

教學多年的'我們,不該讓學生花專門的功夫去記結論,而是讓他學會把熟記和思考統一起來,如此以來他就會養成思考的習慣,那麼他把知識運用到實踐的能力就越強,學以致用才是我們學習的目的啊!

這習慣的養成就要從小做起,如果學生在國小時就能在思考事實、在現象的過程中抽象出真理,他就獲得了腦力勞動的一種重要品質——學會了思考各種因果的機能的、時間的聯繫。我們教師有責任和義務,讓學生做到在第一次學教材時就不犯錯誤,並且使他熟記規則並能準確的表述出來。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7篇

第2篇

蘇氏給我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會遇到落伍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乾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他把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歸結於教師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這是有道理的。孔子在20xx多年以前就提出要"因材施教",要根據學生各自的特點來設計教學內容和要求,這對提高教學質量無疑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同一種體力勞動有的孩子能一口氣順利完成,有的孩子就要分成幾步才能達到要求,而有的孩子則無法按要求做到。這是因為人的體質是有差別的。同樣道理,"兒童從事腦力勞動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這樣各不相同的。"所以蘇氏認為"不存在什麼對所有學生都一律適用的在學習上取得成就的先決條件",他告誡我們要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可以把教學和教育的所有規律性都機械地運用到他身上的那種抽象的學生是不存在的。"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就需要個別對待。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在他能力範圍之內得到最大限度地發展。

在日常教育中對每個學生進行個別對待,這一點大多教師都能做到,而且好多教師都是這樣去做的。但在課堂教學中要是做到這一點,估計就有點難了。其他原因且不説,單就學生人數來講,就能讓教師感到精疲力竭。目前,只有少數地區推行"小班教學",大部分地區,特別在農村學校,班級人數都在60人以上,我所教的班級人數都在80人以上。在這樣"臃腫"的班級的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個別教學,談何容易!個別對待學生,這是一條很好的也很有成效的教學思路,關鍵要看執行的條件是否可行。當然,不是説條件允許就不個別對待學生了,而是我們要儘量去達成條件。嚴格限制班級人數,是急需要做的,做不到這一點,再去談什麼提高教學質量,那不是笑話嗎本人帶兩個九年級班級的英語,160多人,每天光改作業就把我忙得焦頭爛額,哪還有時間去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呀。況且我帶的兩個班是普通班,學生原始的英語成績及格率是20%,説得通俗一點是,"差生一大把"。好多學生連七年級的內容都不會,別説沒法給他們補課,就是補也不知該從哪補起。況且,教師的精力能來得了嗎

提高教學質量,不從改善教學條件提高教師待遇入手,僅僅是一味地靠擠榨教師的能量,能搞到教學嗎一旦老師們都累倒了,學校也就垮台了!這和部隊作戰一樣,沒有強大而有效的後勤保障,前線的士兵是不能打勝仗的。讓士兵餓着肚子,拿着落後的武器裝備去打贏一場現代化戰役,這不是拿他們的生命開玩笑嗎學生是人,教師也是人。學生受到教育的呵護,教師也應該受到尊重。在要求他們積極工作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要努力免去他們的後顧之憂,這是教育的管理者必須去做而且必須做好的。否則,提高教學質量,只能是一句空頭支票,讓教師個別對待學生也只能是一句空話。

第3篇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我久聞其名,如雷貫耳。每次跟朋友閒聊時,大家總會説到這本書,所以對這本書我印象很深刻。大家都在推薦這本書,那説明這本書確實適合我們教師閲讀,於是我便網購了此書。讀完之後我終於找到大家極力推薦這本書的原因了,這本書就是為教師量身打造的。書中的一百條建議,本書的作者蘇霍姆林斯基一一向我們娓娓道來。作者每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讀來深受啟發,豁然開朗。而令我感觸最深的便是第九十五條建議——怎樣愛惜兒童的信任,讀到這條建議時,我的那些教育經歷立刻浮現在我眼前,令我陷入了沉思。

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怎樣愛惜兒童的信任這條建議時説到“對於兒童不是有意乾的壞事,而是一時糊塗、無知或者誤解而做出的各種各樣不當舉動,要採取特別明智的教育態度。”這實際上與我們所説的教育機智不謀而合。對於學生各種不當舉措,教師一定要冷靜、理智、客觀的處理,不能不問清楚原因便將學生劈頭蓋臉的批評一頓,這樣不僅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更嚴重的是孩子會逐漸同教師疏遠,失去對教師的信賴。例如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所闡述的事例,一名學生在上課期間,不但沒有認真聽課,反而一直在盯着他自己帶來的小甲蟲。這名學生將小甲蟲放在火柴盒子裏,正在聚精會神的看着小甲蟲如何從盒子裏逃脱出來。當然老師課堂上所説的他可能一句也沒聽進去。這時作者雖有些着急、生氣,但理智告訴他,必須冷靜處理。他走到學生身邊拿起火柴盒並扣上放到自己的口袋,再摸摸學生的頭,向他再講解一遍剛剛所講解的知識點。孩子也不負老師的用心良苦,認真聽着課,做着筆記,下課後主動向老師認錯。處理這件事的時候,作者站在兒童的視角,理解兒童的行為,明智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沒有和學生起一絲衝突,反而學生自己意識到錯誤,這就是明智的教育態度的微妙之處。由此我想到了我國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四塊糖果的故事。一名學生用泥巴砸了自己的同學,陶行知先生看到後立即制止了他,但是他沒有責罵學生,而是用四顆糖果一步步引導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他用充滿讚賞的心態,從錯誤中發現學生信守諾言、尊重師長、勇敢正直、敢於承認錯誤的優點,並及時給予讚揚。陶行知用賞識喚醒學生的良知,讓學生主動承認錯誤、接受教育,從而在心靈深處改正自己的錯誤。陶行知先生的處理方法,不僅改變了孩子,也贏得了孩子的信任。

記得我剛踏上教師這個崗位的時候,缺乏經驗,對於學生無意間的錯誤總是採取極端的方法處理。而當時在我看來都是為了學生好,實際上我從沒考慮過學生是否接受了我這種方法,是否從心裏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是否真的改正了……實際的不盡人意的。直到發生了那件事之後,我才恍然大悟。那天中午學生都在午睡,但有一名學生看起來格外“認真”,一直盯着書本,不時還發出笑聲,這下引起了我的注意,原來他正在偷看網絡類小説,此情此景,我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便把他喊出教室,一上來便是一頓責罵,自己氣的發抖,學生嚇的不敢説話,一氣之下便把這本小説撕了。這下孩子着急了,哭着喊道“這本書不是我自己的,是別人借給我的,老師您憑什麼撕了我的書?我中午睡不着,我只是想看一會兒啊!您怎麼總是這樣不聽我們解釋呢……”孩子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t錯誤,反而責怪老師。下課後回想着剛才的情境,我稍稍有些冷靜下來,理智告訴我,我剛才太沖動了,我已經忘記了自己的教師身份,那一刻好像還是愛賭氣的孩子一般,就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説的那樣,教師與學生產生爭執的時候,教師就已經加入了兒童的遊戲,但是在這場遊戲中教師不瞭解學生,學生不瞭解教師,大家都在做着無用功。仔細想想這場錯誤的遊戲歸根於我自己,我並沒有冷靜、理智、客觀的處理這件事,反而怒氣沖天的責怪學生,最終孩子也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後來想想這種處理方法真是大錯特錯,於是我決定補救這種局面。

第二天我從家帶來了很多中外名著,放在了班級的圖書角,並且組織召開了班會,向孩子們介紹了閲讀名著的益處以及閲讀穿越小説、言情小説等的害處,也着重談及了昨天發生的事。最後,我在班會上向昨天的那名學生道了歉,並且送了一本書給他。孩子面對着我的道歉,有些不知所措,連忙説“沒事的,老師,是我的錯,我不該看這類小説……”更令我驚喜的是,這名學生在午休時間塞給我一張紙條,上面寫着自己的錯誤還有對我的道歉。是啊,孩子總是這麼善解人意,總是這麼容易被感動,因為他們都只是善意的孩子。如果我沒有去補救,我想班級的孩子可能會漸漸同我疏遠,進而對我失去信賴,這是無法想象的!後來每次遇到學生有無意識的錯誤的時候,我總能想起這件事,我想這件事也是我心裏的警鐘吧,時刻提醒我一定要理智、冷靜,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一定要採取明智的教育態度看待問題。

蘇霍姆林斯基在第九十五條建議中也這樣説到“教師與學生之間發生衝突,是一種極端不懂教育的表現。是由於教師缺乏寬宏大量的、父母般的明智態度和巨大的教育權威,不懂得他是在同兒童的行為、思想和看法打交道……”所以孩子做了多麼令你無法理解的事,作為教師應該保持冷靜,記住他們需要的是我們的引導、我們的理解、我們的關愛、我們的鼓勵。例如當他們上課時走神了,教師不必點名批評,我們可以摸摸他的頭善意的將他帶回你的課堂;他們與別人發生衝突了,千萬不要氣急敗壞地以暴力解決,教師得有耐心聽孩子解釋,再細心地加以引導;當他們考試成績不盡人意的時候,教師不要急着冷言相譏,給孩子一句鼓勵的話語勝過對孩子千萬句的責罵……如果教師都能做到這些,我想孩子們也會更加尊重、信任老師,會和你交朋友,會把他所有的快樂、煩惱與你分享。教師一定要愛惜兒童對你的信任,做一個真正值得他們信任的人!當然,在師生交往過程中,我們不要把自己看成是學生的上司,或把學生同成人一樣對待,我們可以試着蹲下來與孩子對話,走近孩子。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向我們闡述了很多真理,給我們傳授了很多寶貴經驗。這本書對於我來説就如同指南針,讓我在彷徨的路上找到了前進的方向。學無止境,教海無涯,教育教學工作任重道遠,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繼續努力學習這一百條建議,做一名更好的教師。

第4篇

本學期學校為每位老師發了一本——《給教師的建議》,以前常聽説這本書,但一直沒有看過,這學期能好好讀這本書,確實收穫很大。

蘇霍林姆斯基在書中根據自己的切身經歷和經驗,為教師提出了100條建議,課上的、課下的、數學的、語文的等等,包含了教學中的各個方面,其中不論針對學困生還是程度號的學生,他都在多處提到了閲讀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但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是對學生不能“一視同仁”的'問題。

在第89條建議中,提到:教師應當怎樣佈置家庭作業的問題。課外作業應當是知識的發展和深化,是學習能力的改善,是掌握課堂知識的準備,應當讓學生在課外去觀察自然界的智力需要,不要把課外作業當成課內作業的量的追加,對家庭作業的個別化應當予以特別的重視。如果教師不給某些佈置一些個別性的作業,那就説明他沒有研究過每一個學生的力量、可能性和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佈置作業時,我們佈置的作業,絕大部分都是針對全體學生,並沒有差異化的佈置,其實,因各種因素的影響,每個孩子在學習上並不是一樣,有時甚至會相差甚遠,越是到了高年級,這樣的情況就越發的明顯,也就是我們説的兩極分化的現象。在作業的佈置中,佈置的內容大部分都是針對中等左右的學生,並沒有對於兩頭的學生進行個性化或差異化佈置作業,導致“吃不飽”、“吃不了”的兩極現象,很多老都應該會在教學中遇到這樣的問題,這就需要在佈置作業的時候不能“一視同仁”,那又如何差異化對待呢?

基本佈置作業方法不變,只針對“吃不了”的個別學生差異化佈置作業,降低作業難度,鞏固基礎知識,慢慢提高。

這種方法實行起來容易,老師任務量相對較小一些,只需要針對個別學生布置作業就好,缺點是差異化還不夠精準。

根據學生程度分三類作業:“吃不飽”“剛剛好”“吃不了”,再根據着三類差異化佈置作業,達到每一類都“吃的飽”“吃的好”。

這種方法實行起來複雜的多,老師的任務量也大的多,首先要先根據孩子程度分類,再佈置差異化的作業,批改也會更費時。不過差異化的作業對於不同程度的學生的提高會更有效。

不論採用什麼方法,對於孩子的作業,不能“一視同仁”,應該注意個性化、差異化的對待。

第5篇

利用假期時間,閲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給教師提出不少的教學建議,每一條建議都是幫助老師解決教學中的實際遇到的問題,其中有的是用實際事例,有的是一些的理論分析,最多的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親身遇到的問題和真實教學案例,閲讀這本書,對教師教學大有益處,也是我開闊眼界,啟發非淺。本次期末考試成績出來後,有幾個孩子的成績不是很理想,家長們很着急,紛紛詢問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其中談到最多的方法就是利用假期為孩子補課。這是家長為孩子尋找的解決方案,那麼我能為孩子做些什麼呢?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的第一條建議就是“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其中主要就是討論如何看待班上學習有困難學生的問題,並給出了建議。

“學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説,“100分”是成就的標誌,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説,“80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觀點,每個孩子的成功都是相對於自己來説的,教師應該充分地瞭解自己的學生各個方面,知曉學生的各種特點與個性,任何時候不拔高,不低估,這樣才能中肯地給予科學合理的評價,才能較好地把握學生的生長髮展方向。

“不同的兒童要達到這個知識的水平和範圍,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在一年級時就已經能完全獨立地讀出和解出解決問題,而另外一些孩子直到二年級末甚至三年級末才能做到這一點。教師應當善於確定:要通過怎樣的途徑,要經歷什麼樣的阻礙和困難,才能引導兒童接近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水平,以及怎樣才能在每一個學生的腦力勞動中具體地實現教學大綱的要求。”這段話,給我的啟發很大,無論是對待優等生還是學困生,要幫助他們學習,首先就要了解他們在學習中將會遇到何種困難,這樣才能很好的指導學生的學習。

3、積極採用個性化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

設計符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在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以一位數學老師的教學方法為例,建議我們分層設計教學方法。教學中,將學生進行分類,依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分別給予不同的教學指導。這個方法的前提是必須對學生有深入的瞭解。借鑑以上的建議,如何對班上學生進行輔導,有了一點想法。

1、現階段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設置符合他能力的學習任務;

2、學習習慣較差的學生,與家長聯繫制定家校學習習慣培養計劃,家校聯合努力糾正不良學習習慣;

4、讓每一個學生體驗到取得成功的個人的、人格上的歡樂。

第6篇

這段時間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收穫很多感悟。有人曾説:“教師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這個比喻多麼的貼切,它告訴我們每一個教師,要保護好學生脆弱的心靈,引導好學生健康成長,特別對於後進生,更應該多傾注精力,付出愛心。

我任教的班級中,有這樣一個學生。每次當我走進他的身旁看向他時,他都會下意識的抬起他的手擋住他的臉,快速的向後躲,他眼神中充滿閃躲和恐懼,面對他的這種舉動我既感覺疑惑又對他充滿愧疚,難道是作為老師的自己對這些後進生太過嚴厲了嗎?我不禁這樣反思着。每個小孩的心靈都是脆弱的,他們需要的是教師的精心呵護。於是,課後我會經常來到他的身旁,單獨指導他完成作業,告訴他應該怎樣複習,偶爾還會和他聊聊天。通過這些互動,我發現,他不再像以前那樣戒備我了,上課偶爾還會很興奮的舉手回答問題。他的改變讓我很開心。通過這件事我的感觸特別深,作為老師不應該總是高高在上,而應該低下頭瞭解你的學生,給予他們關心,換一種態度,你會發現這往往比嚴厲更讓學生喜歡呢。

教師除了要關心孩子們,在平時教學中,還得注意教學方法。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對這些兒童來説,把學習僅僅侷限於背誦必修的教材是特別有害的.,這種做法會使他們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變得更加遲鈍。”“這些孩童”指的就是讓老師的頭痛的“後進生”。讀到這裏,我想到了自己在教學中也曾經採用死記硬背的方法。班級中的有些後進生平時很難完成背誦任務,因此下午放學,我會把他們留下,讓他們一定要背完才能走。但事與願違,這些孩子任然不能背下來。即使他們中間有少數勉強背下來,考試時也不會運用,這讓我很受挫。但是蘇霍姆林斯基在面對後進生的時候他會採用這種方式:“我總是注意給每一個“後進生”挑選一些供他們閲讀的書籍和文章,這些書刊都是用最鮮明、最有趣、最引人入勝的形式來揭示各種概念、概括和科學定義的含義的。應當讓這些兒童的頭腦裏產生儘可能多的關於周圍世界各種事物和現象的疑問,讓他們帶着這些疑問來問我,這是對他們進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條件。”我覺得這種方式非常好,必須使這些學生儘可能地多讀些書,讀好的書,讀他們感興趣的書。激發他們對於文字世界的好奇,儘可能的激發孩子的活的思想。書籍和由書籍激發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這是使人智慧遲鈍的大敵的最強有力的手段。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鋭,而你,當教師的人,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家庭的寶貝,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教師的呵護下健康成長,在學校學有所成。

第7篇

?給教師的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國小教師寫的。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教育理論大師,給教師提的每一條建議,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所提的教育建議涵蓋了教育的方方面面,可謂讀此一書,等於讀了一本教育學與心理學合編。

再讀這本書,思緒萬千,受益匪淺,特別是文中“讓每個學生抬起頭來走路”這句話讓我頗有感觸。“要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這就是告訴我們一定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人格。使每個學生都能嘗試成功,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要使這項工作收到實效,老師必須要做到尊重、關心、理解與信任每一個學生。

學生的成長,不是靠壓抑,而是靠鼓勵;不是靠打擊,而是靠扶持;不是靠阻撓,而是靠推動。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把“揚起自信風帆”作為學生成長和前進的不竭動力!《給教師的建議》中處處滲透着蘇霍姆林斯基培養學生的信心這一思想。

在第76條中對上三年級的彼特里克沒有獨立地解出過任何一道應用題的情況,他沒有絲毫嘲笑放棄,而是仍然堅信這孩子是能夠學會思考的。於是帶領彼特里克一起到自然界裏去,讓彼特里克注意人們在勞動過程中解決許許多多的應用題。終於彼特里克明白了應用題裏説的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蘇霍姆林斯基説:“雖然他的'解釋是斷斷續續的,但是我看得出,以前像被迷霧遮住一樣的東西,終於在這孩子的眼前變得清晰起來了。彼特克里也很高興,這孩子連放學的時間也等不及,就跑回去,跟母親分享他的快樂。彼特里克為自己的進步而感到自豪從而產生了自信。

沒有為自己的勞動而感受到自豪感,就談不上培養出真正的人。”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多給學生一個信任的微笑,一個肯定的點頭,一個激勵的眼神,一句鼓動的話語,就能驅散學生積聚在心底的陰影,找回他們的自信,並且喚醒他們封塵的潛質、潛能,誘發他們心中萌芽中的創造衝動,讓他們充分發揮聰明才智。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每個學生都各自是一個完整特殊的獨一無二的世界。”這需要教師具備敏鋭的洞察能力,善於尋找和挖掘學生身上積極上進的火花,給予充分的肯定,幫助他們克服自卑感,調整心理狀態,使他們的優點和積極因素得到發揚光大,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讀到這裏讓我產生共鳴,想到了前不久班裏發生的一件事。記的那天早上,我一早到校,經過四樓走廊時無意間看見小周同學傻傻地呆在一隻死鳥的旁邊。我主動上前跟他交流,問清了事情經過。剛想叫他回教室時,突發奇想,對他説:“小周,你把剛才看到的一幕就作為今天簡評的內容,如果寫得好可以刊登在班級小報上。你願意試試嗎?”小周平時是一個很不喜歡寫作的同學,每次的簡評只是寥寥幾句。沒想到這次居然爽快地答應,我心裏暗自竊喜。沒想到第二天交上來一看,確實是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得特別生動。刊登到班級小報之前也就改了幾個錯別字。等到第二期的班級小報發到他面前時,我特別關注了他,發現他盯着自己的作文看了一遍又一遍。當其他同學對他的作文進行評價時,對他又進一步地表揚肯定。記得他的這篇文章贏得了全班熱烈的掌聲,大家從次以後對小周是刮目相看。小周也變了,恢復了自信,愛上了寫作。在學習中他體驗到了成功後的自豪與喜悦,使他看到了自己的能力,於是他渴望再次成功,在這種精神力量的支配下,相信他會不斷進取、奮發向上。

總之,當學生意識到自己被賞識、被重視時,就會積極的配合,教師要多給學生創設機會,給予信任,在每位學生的心底種下自信的種子,讓陽光灑在每個學生的心裏,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微笑着抬起頭來走路。“抬起頭來”意味着對自己、對未來、對所要做的事情充滿信心。

假如每一個學生,都有這樣的心態,肯定會不斷進步,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學生。讀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如同聆聽着一位長者的諄諄教誨,感受着大師所特有的那種超乎常人的智慧和平凡恬淡的氣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