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國小數學青島版説課稿2篇 《探究新版國小數學教材:青島版説課稿》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1W

最新國小數學青島版説課稿是國小數學教師備課的重要資料。該説課稿由經驗豐富的數學教師撰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修正和完善,涵蓋了國小各年級數學學科內容。它不僅具備高度的實用性,還能為教師提供教學思路和方法。

最新國小數學青島版説課稿2篇 《探究新版國小數學教材:青島版説課稿》

第1篇

現代教育理論説,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而數學教學更要適應學生和個性發展需要,所以從這一角度出發,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開始我的説課。

準確理解教材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小數乘整數》是蘇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小數乘整數》的資料,本節課是國小數學的數的計算的方向。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小數的加法和整數的乘法,同時本節課的學習對之後學生學習小數乘小數的計算能夠起很好的鋪墊作用。

合理的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現代教學理念的觀點要求教師須充分了解學生情景。對於國小五年級的學生來説他們已經有了必須的知識儲備,能夠在教師指導下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繫,同時仍有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性格特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採取靈活的教學方式。

在對教材和學情的合理認識下,我確定瞭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會用列豎式計算解決小數乘整數的應用問題。

經歷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探索過程,提高運算本事。

在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數感。

在教學目標確立下,根據授課資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列豎式計算小數乘整數的方法。因為豎式計算中比較難理解的是算理,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小數乘整數豎式計算中的算理。

陶行知説過: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明白的交給學生。基於此,為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我結合本節課的資料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採用了講解法、練習法和小組討論等教學方法。

首先在導入環節,我會大屏幕展示出售西瓜的示意圖,並提問:夏天一千克西瓜0.8元,買3千克西瓜共花多少元錢

利用生活中購買西瓜的情景問題導入,能夠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的事實,並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將學生的思緒從課間活動中牽引到課堂學習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設計很好的貼合了國小生的性格與認知特點。

接下來在教學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環節,我主要設計3個教學活動。

在第一個教學活動中,由學生列出橫式,我會讓學生自我嘗試解決這個問題,經過回顧之前學習的小數加法,學生不難想到利用小數的加法,將3個0.8經過列加法豎式的方式算出結果為2.4。

那裏會有學生將0.8元換算成8角,繼而算出花了28角,也就是2.4元錢。

之後我會向學生提示,對於小數乘整數還能夠經過列豎式計算。那裏讓學生回顧整數乘整數的豎式計算,並向學生們講解0.8乘3的列豎式計算方法,經過講解學生們能夠理解本節課的難點:3乘8個十分之一就是24個十分之一。

這一過程學生能夠初步認知小數乘整數的列豎式計算方法。利用由元到角的換算抽象出0.8乘3的豎式計算能夠用3乘8個十分之一,再按照整數乘法的豎式計算方法計算更有利於學生理解。

為了進一步得出豎式計算小數乘整數的算法我會設計第二個教學活動,向學生提問:冬天西瓜漲價,一千克2.35元,買3千克共花多少元錢讓學生自我嘗試列豎式計算。

那裏我會想學生們提示:在計算0.8乘3時能夠用3乘8個十分之一,在計算2.35要用3乘什麼

學生不難模仿0.8乘3的豎式自我寫出2.35乘3的豎式。在這我會向學生強調乘數2.35能夠表示235個百分之一。

接下來是我的第三個教學活動,也是這節課的重點。向學生們提問:用計算器計算課本試一試的三個題,思考它們的乘數和積有什麼關係你發現了什麼並與同桌交流。

學生不難能夠發現第一個乘數的小數位數和積的小數位數相同。順勢我和學生們一齊總結得出小數乘整數的列豎式計算方法:小數乘整數先按照整數乘法算出積,再點小數點,乘數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小數點要對齊。

經過計算器計算得出結果,比較積與因數的小數位數,更容易讓學生思考並和同桌交流總結出小數乘整數的豎式計算方法。這樣設計能夠鍛鍊學生的觀察與總結歸納的本事。

到那裏新知探索的3個活動就結束了。學生在對小數乘整數的算法的認識基礎上很容易類比得出後面小數乘小數的豎式計算方法。

這樣的練習能夠加深學生對小數乘整數列豎式計算的算法的印象。

讓學生們回顧:小數乘整數的算法是什麼在計算過程中要注意什麼

為了更好的體現我這節課的重點,遵循直觀的原則,我這樣設計我的板書:

最新國小數學青島版説課稿2篇 《探究新版國小數學教材:青島版説課稿》 第2張

第2篇

?統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屬於統計與概率領域的知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統計經驗,以及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方塊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習這部分內容,能使學生體會到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為今後進一步學習統計知識打下基礎。教材通過提供動物運動會場景,先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引出不同的分類,從而得到不同的統計結果。接着呈現相應的統計表讓學生整理數據,並思考分析兩次統計有什麼不同,使學生體驗到不同的分類可以得到不同的結果。“想想做做”中的練習則強調實踐與交流,讓學生再一次全面親身經歷統計的完整過程並從中獲得一些啟示,解決一些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信心。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過程,體驗不同標準下統計結果的多樣性。教學難點是根據統計需要,正確地分類收集整理數據。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過程,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並學會用統計表來表示統計的結果。

2、在學習統計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從統計的角度提出並解決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培養初步的統計觀念。

3、讓學生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感悟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圍繞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分三大環節組織教學。

藉助多媒體創設熱鬧的動物運動會場景,通過談話引導學生仔細看圖,然後交流,看到了什麼?想知道些什麼?這樣設計,抓住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主動進入學習狀態,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產生統計的需求,為新課的探究作好鋪墊。

第一層次合作交流,經歷統計全過程。首先以談話的形式啟發學生思考:提了這麼多問題,怎樣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呢?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統計經驗,思考出可以用統計的方法來解決。接着,組織學生思考要解決剛才提出的“有哪些比賽項目?每個比賽項目分別有多少小動物參加?”該怎樣統計,要想知道“有幾隻小猴?幾隻小兔?幾隻小狗?”又該怎樣統計。通過交流、引導,引出可以按比賽項目、按動物種類分別進行統計。結合交流,適時出示相應的統計表。這樣設計,呈現了按照不同標準進行分類收集、整理數據的意義,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因為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就要按不同的標準分類處理數據。接着組織學生利用學過的統計知識,分小組合作收集、整理數據,完成統計表的填寫。最後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思考、比較:看了兩張統計表你知道了什麼?二張統計表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通過交流使學生體驗到不同的分類可以得到不同的結果,統計標準雖不同,但總數不變。統計知識的教學強調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我這樣設計,自然地讓學生經歷了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統計意識,提高了對數據的處理能力,而且通過多次組織交流活動,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體會,從而積累統計活動的經驗,掌握一些基本的統計方法,獲得成功的體驗。

第二層次應用統計數據,解決問題。我藉助媒體創設了一個情景:工作員小熊要為跳高運動員每人發一件紅色運動服,為長跑運動員每個發一件綠色運動服。廚師小豬要為每隻小狗準備一份骨頭套餐,為每隻小猴準備一份桃子套餐,為每人小兔準備一份蘿蔔套餐。請你向他們提供一張最合適的統計表。這樣設計,重在讓學生學會應用統計數據去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到統計的價值,進一步體會到學習數學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

結合書中的習題,我安排了兩道聯繫生活的又不同層次的練習題。

第一層次結合“想想做做”第1題,組織學生分小組調查統計小組裏每個同學最喜歡的一類電視節目和一種球類活動。然後引導分析:兩份統計表各是按什麼來統計人數的?從統計表裏你知道了我們班的哪些情況?最後通過創設問題情景:你還想知道我們班的什麼情況?你最想統計什麼?組織學生開展相似的統計活動,讓學生深刻體會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這一練習通過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去收集、整理、分析數據,使學生知識得到運用,能力得到鍛鍊,並體會到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第二層次完成“想想和做”第2題。組織學生把一些圖形先按形狀再按顏色進行分類整理並填表,活動後組織學生交流“比一比兩次統計的結果,説一説你知道了什麼?”這個練習重在讓學生嘗試把不完整的統計表補充完整後再統計,引導學生做事要有序,並且讓學生再次經歷了數據信息處理的全過程,體驗不同分類可以得到不同的結果。

本節課的設計,我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學習經驗和媒體優勢,選擇、創設一些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統計素材和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慾。在統計活動中採用了讓學生主動探索、小組合作、全班交流分析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充分經歷數據信息處理的全過程,突出了統計活動的本質,學生在全程參與中不僅掌握新知,發展能力,同時又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