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音樂説課稿2篇 "探究國小音樂教學的有效性:一份精彩的説課稿"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6W

國小音樂説課稿,是指國小音樂課教師在備課時所撰寫的一份詳細介紹課堂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文字稿。一篇優秀的説課稿能夠使課堂教學更加精準、高效,讓學生對音樂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國小音樂説課稿2篇

第1篇

本次課的資料,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音樂第三冊第五單元第二課。本課1課時,本課的教學資料是:歌曲《大風車》。

?大風車》是一節以唱歌為主的音樂綜合課,這首歌是一首電視少兒節目的主題歌,歌曲表現了小朋友看大風車節目時的快樂情形,表現了大風車節目伴隨着小朋友的身心成長的願望。

2、技能目標:讓學生隨音樂旋轉大風車,培養學生感受音樂和聽辯潛力。

3、情感目標:在活動過程中體驗歌曲、合作學習的愉快。豐富學生情感體驗,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

我在本課中的教學方法是結合新課標的基本理念,遵循以審美教育為核心,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了創設情境法、聽唱法、討論法、學科綜合法、拓展延伸等教學方法。根據音樂教學特點注重運用多種手段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愉悦的情緒,用心主動參與開放、互動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

創設情境為了使同學們很快進入到歌曲資料中去,我用聽賞《大風車》的音樂把學生帶入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到了音樂的快樂。

聽是感知和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聽是藝術實踐中最重要的過程。如,我在導入新課時就是透過聽音樂《大風車》讓學生感知的。音樂情感實踐教學法重在對音樂作品表現的情感體驗和主動參與之後的有理解的真情實感地表現。在學會唱歌曲後,我透過學生自編律動,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表演、創作等綜合音樂藝術中,使學生獲得感知與創造音樂美的潛力,在音樂情感的體驗與抒發過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審美教育。

運用討論法以引起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用心性與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潛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給學生如何學習的啟示。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線”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透過學生整體感知、討論、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創造、模仿等方式。引導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讓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感知音樂、表現音樂、創編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討論法、小組合作法:透過學生的小組合作,解決學生的個別差異性,要求全組學生共同討論。學生與其他同學一齊學習時,可相互激勵、互相啟發,而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在本課中這種方法我主要用學生律動上。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把它分為激趣導入、揭示課題、視聽結合、整體感知、合作學習體驗創新、拓展延伸、。

七、教學反思:透過為歌曲做律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了他們用心探索,逐步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國小音樂説課稿2篇

第2篇

本課選用了具有濃郁日本音樂特點的民歌《櫻花》,這是學生首次接觸日本音樂。在演奏形式上選用了合唱曲和器樂曲,做為以民歌櫻花改編的合唱曲和器樂曲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現方式。相同音樂採用不同的演奏形式出此刻學生面前,既擴充了學生的音樂視野,也幫忙了學生認識改編樂曲的幾種常見的方法。

做為一首具有典型日本風格的民歌,歌曲的旋律建立在日本民間音調的基礎上,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生動地展示了日本人民珍愛櫻花,趁三月春光結伴前往觀賞櫻花的喜悦情緒,也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完美的統一。

1)透過聆聽歌曲的獨唱、齊唱、合唱、器樂演奏等形式,讓學生感受相同音樂主題,能夠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2)辨別器樂改編曲運用了哪些手法,初步嘗試改編歌曲的演唱形式。

4)針對學生年齡小,對於音樂形象較易理解的歌曲學生較喜歡,對於器樂曲缺少認識,期望透過欣賞與比較,培養學生欣賞器樂曲的潛力。

這節課我抓住歌曲的節奏特點,藉助日本民間舞蹈動作體驗歌曲平穩的節奏,優美舒展的旋律,透過邊聆聽歌曲邊觀看各種有關日本風土人情的畫面,讓學生根據畫面説出是哪一個國家的歌曲,並試為歌曲起名字,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和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歌曲教學以模唱為主,分樂句聆聽歌曲旋律進行歌曲的學習。

在樂曲欣賞的同時,透過各部分音樂的變化配以不同的畫面,給學生視聽結合,避免枯燥的説教形式,使本來抽象的資料變得具體形象化,有利於學生理解和分析樂曲的不同變化形式。

合唱曲與器樂曲之間的比較欣賞,感受不同演奏形式的不同表現方法。並嘗試將器樂改編曲的表現方法運用到歌曲的改編中來,從而讓學生更好地認識音樂改編的幾種方法。認識到音樂的學習不是單純、唯一的繼承,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能夠有更為豐富的改變,進而培養學生的音樂創新潛力。

主題歌曲與劇情的關聯,使學生較直觀地理解主題音樂的作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用心地學習,選取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資料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上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透過“看”“聽”“唱”等要素,讓學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緒。透過列出表格,直觀地比較分析的方法,使學生自主地得出結論從而來完成潛力目標,最後透過親身體驗,驗證結論,進一步加深對改編曲的認識。

透過聆聽樂曲與選取畫面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感受相同音樂的不同變化,並能夠藉助不同的畫面區分各種音樂演奏形式的變化。

以探索的方法進行學習,在聆聽與比較的基礎上認識和了解改編曲的幾種常用方法,並能夠在實踐中加以運用。透過與教師在共同聆聽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求知、探索的慾望。

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在聆聽歌曲的過程中,透過教師選用的各種有關日本人文景色的畫面,邊聽音樂邊説出這是哪一個國家的歌曲。

以為歌曲起名字的方法,引導學生認真聆聽歌曲,從中瞭解歌曲的含義。從歌詞中理解到日本的國花是櫻花,日本人民每到三月時都會到户外去賞花,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良好品質。

這個環節教師運用歌曲模唱的方法,讓熟悉歌曲的旋律,為下一步的欣賞打下基礎,並在學生演唱的過程中進一步與學生共同推敲歌曲應有怎樣的歌名,選取出較有創意的想法,更能表達歌曲的內涵。

三年級的學生已初步具備分辨歌曲演唱形式的潛力,透過聆聽合唱曲,讓學生試説出與教師的演唱以及同學的演唱有什麼不同,從而複習了獨唱、齊唱與合唱三種不同的演唱形式。並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感受歌曲在演唱中力度有怎樣的變化,能夠做簡單的模仿。

讓學生分辯在器樂演奏的過程中,歌曲旋律一共出現了幾次,能夠用不同的畫面來表示,説出你是透過什麼形式來區分的。

運用帶問題欣賞音樂的方法,即可培養學生正確聆聽音樂的好習慣,又可讓學生做到有目的的參與音樂活動。在欣賞的同時,還能夠讓學生藉助手勢或是畫圖的形式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很有幫忙的。從而讓學生認識和感受相同旋律的音樂,不同的表現形式。這首器樂改編曲透過器樂獨奏、不同的器樂獨奏、幾件樂器的合奏等形式,並在速度和力度上加以變化。

在聆聽和了解器樂曲改編的基礎上,運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和方法改編歌曲的演唱方法。根據樂曲中不同演奏樂器、各種樂器的組合以及在速度、力度上的變化,引導學生在歌曲的演唱上也運用這些方法對歌曲進行改編,將掌握到的新知識在實踐中加以運用。比如能夠運用獨唱、器樂演奏、齊唱等學生會的音樂表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