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長征教學設計《七律長征》教學設計5篇 長征七律教學設計:激發學生民族精神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6W

本文介紹了一份關於《七律長征》的教學設計,旨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紅軍長征的艱辛歷程,激發愛國主義情感和革命精神,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和閲讀能力。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七律長征》教學設計5篇 長征七律教學設計:激發學生民族精神

第1篇

1、理解詩歌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誇張手法的巧用。

2、體會紅軍在長征途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二、導入學生對長征的有關知識缺乏瞭解,課前佈置學生查找有關資料,瞭解長征的相關知識,上課時講述你所瞭解的長征。

藉助多媒體播放紅軍長征的錄像,教師介紹長征的歷史事實,,給學生直觀形象的感受。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主力從長江南北各蘇區向陝甘蘇區進行的戰略轉移。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中央紅軍未能打破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被迫退出蘇區,於1934年10月進行長征。12月攻佔遵義城(遵義會議),期間克服了領導第四方面軍的張國燾右傾分裂主義,在10月19日勝利到達陝甘蘇區吳起鎮。歷時一年,縱橫十一省,行程二萬五千裏的第一方面軍主力的長征,宣告結束。

這首詩寫於1935年10月,當時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一年來紅軍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悦的戰鬥豪情,以極其輕鬆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指導朗讀,從節奏、重音、韻腳、感情幾方面讀出詩中表現出來的紅軍的英雄氣概和樂觀精神。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閒:平常,尋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騰細浪:像小波浪一樣地翻騰),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裏也不過是小小泥丸在滾動。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着高聳入雲的峭壁懸崖(雲崖:高聳入雲的山崖),熱氣騰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着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裏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後個個笑逐顏開。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這兩句是全詩的總綱,寫得極有氣勢。它高度概括了紅軍在毛澤東和黨中央的統率下於整個長征過程中所表示出來的亙古未有的英雄氣概和百折不撓的勇毅精神。

“遠征難”三個字總括了紅軍長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難。“遠征”是寫長征行程之遠,時月之長;“難是寫長征犧牲之大,經歷之苦。面對一切艱難困苦,紅軍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閒”,這充分顯示出紅軍戰士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也給全詩定下了輕快豪邁、氣度不凡的基調。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兩句緊承上句的“萬水千山”,先具體寫山。這樣有意縮小人的視覺比例,正是為了反襯紅軍,突出表現紅軍敢於藐視並戰勝一切困難的高大形象和精神偉力。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這兩句寫水,既實寫紅軍長征途中搶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兩次戰鬥,又虛寫紅軍長征途中跋涉的無數道急流險灘。

“金沙水拍雲崖暖”形象地寫出了金沙江兩岸懸崖高聳入雲、江面水勢奔騰激盪的景象,描寫出紅軍巧渡金沙江時險惡而又神奇的情景。一個“暖”字既寫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風高浪急、暖氣蒸騰的實景,又烘托出紅軍戰士渡江脱險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騰的景象。

“大渡橋橫鐵索寒”的“寒”與上一句暖相對照,寫出了紅軍征服“萬水”途中所戰勝的兩種異乎尋常的艱難險阻,突出了紅軍克敵制勝、一往無前的大無畏精神,並照應首聯,抒發了紅軍戰士把“萬水千山”視為“等閒”的豪情壯志。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結尾這兩句寫長征的最後路程,是全詩的高潮。“更喜”兩字承上啟下,一方面表現了紅軍戰士在極其艱苦條件下的樂觀主義精神,一方面表現了紅軍戰士對革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這裏的“三軍”,專指“紅軍第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在寫這首詩時,紅軍二、四方面軍正在行軍途中,還未越過岷山。但毛澤東希望並想念他們定能戰勝天險,衝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克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完成長征的任務,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所以,“三軍”一詞,充分表達了毛澤東對紅軍二、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的殷切希望和信任,更表達了他對奪取長征全部勝利的信心和革命樂觀主義。

這首詩用藝術手法(一正確處理個別與一般的關係,再現紅軍長征這一偉大的革命史實,二正確處理虛實和抒情的關係,情景交融,除首聯直接抒情外,其餘幾聯都是景中寄情)為我們具體展示了哪幾幅紅軍長征途中威武雄壯的“徵難圖”?你最欣賞其中的哪一幅圖?説説理由。

明確: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五幅“徵難圖”:騰越五嶺,疾跨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

談自己最欣賞的一幅圖,可以結合具體的詩句,從對典型場景和事例的描述,對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不畏艱險、藐視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感悟等方面來談自己的體會。

誇張手法的運用,也是這首詩的顯著特點。請同學試着舉例分析。

作者在這首詩中把巍峨雄偉、綿延不絕的大山寫得微不足道。如連綿起伏的五嶺,不過像輕輕翻騰的微波細浪,氣勢磅礴的烏蒙山,猶如小小的泥丸在滾動。

推薦書目:《毛澤東詩歌鑑賞》《毛澤東詩詞探索》《毛澤東和詩》等。學生交流毛澤東描繪長征的詩詞,如《憶秦娥 婁山關》等,做讀書筆記。

這首詩是一篇威武雄壯、氣勢磅礴的革命史詩。它生動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光輝戰鬥歷程,熱情洋溢地歌頌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無比頑強的生命力和戰鬥力。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七律長征》教學設計5篇 長征七律教學設計:激發學生民族精神 第2張

第2篇

?七律.長征》是語文出版社s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11課,本課是毛澤東在紅軍長征勝利結束時寫下的一首詩。全詩生動地概述了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艱難歷程,讚頌了中國工農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紅軍長征已經過去了70多年,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要讓學生充分感受中國工農紅軍在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戰勝種種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英勇豪邁的氣概和勝利後無比喜悦的心情,領略毛澤東作為詩人的豪情和作為一代偉人的博大胸懷、高昂氣質,的確非常困難。如何讓學生穿越時空,親身體驗,深度感知,完成學習目標。教學中,我主要採用讀讀、想想、説説等方式,讓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讀,促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品味、讀中欣賞、讀中昇華,從而達到語文閲讀的個性化。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悟暖、寒、只等閒、盡開顏等詞語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情感目標:感受紅軍大無畏的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教學重點感受中國工農紅軍在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戰勝種種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英勇豪邁的氣概和勝利後無比喜悦的心情,領略毛澤東作為詩人的豪情和作為一代偉人的博大胸懷、高昂氣質。

教學難點 理解二、三句詩的意思並體會藴含的思想感情。

師:回顧那段崢嶸歲月,二萬五千里長徵,譜寫了多少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蹟;二萬五千里長徵,造就了多少頂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二萬五千里長徵,又留下了多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那麼,如此豐富深厚的歷史內涵,又是如何濃縮到一篇只有56字的詩歌中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來共同賞析這首詩——《七律.長征》 (教師板書課題:11七律.長征)

根據學生課前收集的相關材料,教師梳理後(課件出示),引導學生討論。

1、《金色的魚鈎》插圖(問題:故事的主人公是誰?給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麼?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的結局如何?你怎麼看待他?)(學生:捨己為人、自我犧牲的精神)

2、《豐碑》插圖(問題: 故事中的什麼深深的打動了我們?這座豐碑是用什麼鑄就的?)(學生:緊密團結,顧全大局的精神)

3、《飛奪瀘定橋》插圖(問題:在二十二勇士身上,我們學到了什麼精神?)(學生:勇於戰鬥,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4、《倔強的小紅軍》插圖(問題:你喜歡小戰士的倔強麼?在小戰士的身上你又看到了什麼?)(學生:樂於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師:是啊!1934年10月,紅軍開始長征,北上抗日。黨中央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經過福建、江西、湖南等11個省(出示課件: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在整個長征途中,紅一方面軍在毛主席的指揮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歷盡艱苦,擊潰了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連續行軍25000千里,終於在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陝北根據地(課件適時出示)。毛主席揮毫寫下了《七律.長征》。

3、交流閲讀收穫。(交流內容可以是質疑,可以是點滴體會,也可以是印象深刻的句子)

抽生讀,領讀,老師引讀,分男女讀,小組比賽讀等多種朗讀方式,老師結合同學們的朗讀再次進行點評指導。第一二行中紅軍不怕遠征難要讀出紅軍不怕難的語氣,語氣要堅決,充滿信心;萬水千山只等閒中只等閒要輕讀,讀出當作平常事的平淡語氣。讀三、四行時要突出五嶺的綿延不絕、烏蒙的氣勢磅礴,而騰細浪走泥丸則要讀得平淡,表現出紅軍的不怕難。第五行要讀出紅軍的歡快心情,第六行讀時語氣要低沉一些,以表達對犧牲戰士的沉痛緬懷之情。最後兩行要讀出歡欣鼓舞的語氣,因為紅軍歷經千辛萬苦終於翻過了終年積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紅軍當時的心情的寫照,也是紅軍對革命征途的展望。)

在指導學生理解第二、三詩句時,結合課後第三題進行引導,如:詩句中分別把五嶺山脈和烏蒙山比作什麼?表現了詩人的什麼精神?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是指長征途中哪兩個感人的故事?暖寒二字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課件出示相關畫面。

師:欣賞了這首歌曲,看了這些畫面,請你閉目回味回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你的耳朵彷彿聽到了什麼?用一兩句話描述出來。

師:是啊!聽着這首激動人心的歌,好像我們也看到了紅軍大隊人馬越過萬水千山的場景,那五嶺上谷烏蒙峯巒留下了多少紅軍戰士的足跡;金沙江畔彷彿迴盪着紅軍勝利的歡呼聲;大渡河上好像還閃動着紅軍戰士攀着鐵索橋奮勇前進的身影;千里岷山好像還映着紅軍戰士的張張笑臉……毛主席及其中國工農紅軍的無畏精神和豪邁氣概深深的震撼着我們,讓我們再次放聲朗讀吧!

師:同學們,長征的艱苦歲月已經離我們遠去了,但是長征精神過時了嗎?我們要學習紅軍的什麼?

生:我們要像紅軍戰士那樣堅強樂觀,不怕困難,勇往直前……

根據學生回答依次板書:堅強樂觀、不怕困難、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紅軍精神 永垂不朽)

師:是啊!自從盤古開天地,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的!(課件出示:在毛主席的筆下,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紅軍革命的氣勢是不可阻擋的!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佈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它把革命的火種撒遍了沿途的十一個省,發芽、長葉、開花、結果。

師:你們看,面對那樣的千難萬險,紅軍戰士都只把它們當做是平平常常的小事而已,在詩中,對張牙舞爪、窮兇極惡的敵人不置一字,視之若無。──這種傲視山川的奪人之氣,非百戰百勝、總攬全局的三軍統帥,一代偉人而不能擁有此胸懷,無此胸懷亦不能出此語。這就是毛主席的藝術風格,這就是一代偉人毛主席詩詞藝術的魅力所在!我們再來讀讀這幾首詩,領略一下毛主席的豪壯氣魄!

(課件)1、菩薩蠻·大柏地(1933年夏)2、配樂朗讀:《沁園春.雪》

師:同學們,以前我們只知道毛主席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和領導人。其實,毛主席還是一位偉大的詩人、書法家。毛主席一生所作詩詞甚多,讀毛主席的詩,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一代偉人指點江山的豪邁氣概,更能領略到領袖作為普通人豐富的情感世界。(該設計曾參閲了綿陽市先鋒路國小劉登老師等的《長征》教學設計)

第3篇

新的課程理念提倡教學中培養學生閲讀書面文字、觀看音像資料、選擇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這個能力是信息化社會每個人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本教案依據課文自身的特點,在開發教學資源,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方面做出嘗試,在教材的許多疑難處、“留白”處,引導學生思考,補充大量相關的信息資料,在教學中不斷豐富和生成新的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深化情感。

2、理解詩意,感受紅軍大無畏的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製作課件(長征路線圖、歌曲《長征》、有關長征的電影錄像剪集、圖片)。

課前觀看反映長征的紀錄片或故事片,收集紅軍長征的有關資料;瞭解作者。

師:對本詩的作者毛澤東主席,同學們並不陌生。誰能用簡練的語言,為大家介紹一下你所知道的毛澤東。

師:對長征你有哪些瞭解?結合資料袋提供的信息説一説。

師:這首詩描寫了紅軍長征歷經的千難萬險,表現了紅軍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課文是怎樣具體生動描寫的呢?

師:同學們通過朗讀、討論,進一步加深了對詩的理解,請大家大膽展示自己,説説你讀懂了什麼?

① 課件出示金沙江的畫面,師簡單講解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③ 課件出示飛奪瀘定橋的片斷,學生默讀相關資料。

① 這句詩寫出了紅軍怎樣的心情?從文中哪兒可以看出?

2、播放《長征》歌曲。聽歌后,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第4篇

新的課程理念提倡教學中培養學生閲讀書面文字、觀看音像資料、選擇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這個能力是信息化社會每個人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本教案依據課文自身的特點,在開發教學資源,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方面做出嘗試,在教材的許多疑難處、"留白"處,引導學生思考,補充大量相關的信息資料,在教學中不斷豐富和生成新的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深化情感。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同志在長征勝利後,滿懷激情地回憶紅軍隊伍在長征途中排除萬難的典型事例,表現了我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激發學生向紅軍戰士學習,培養不怕困難的奮鬥精神。

1、認知目標:結合課文弄懂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閒、騰細浪、走泥丸、雲崖暖、鐵索寒、重要詞語意思、理解詩句包含的內容。

2、情感目標:理解詩意,充分感覺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

3、能力目標:通過多媒體課件,深情悟讀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學難點】通過重點詞句體會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1、關於長征的照片、電影片段製作教學多媒體及課件。

2、簡介律詩及相關長征知識,讓學生彙報交流收集的長征知識

?設計意圖】學生對長征知識較陌生,利用多媒體課件能拉近與歷史的距離。彙報交流蒐集的資料,意在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未成曲調先有情”,既讓學生產生了學習的熱情,又為接受長征精神的洗禮作鋪墊。

?設計意圖】高年級學生應該具備自學字詞的能力,彙報的過程顯現學生動手能力、蒐集資料的能力、組織語言處理信息能力,彙報的過程也是自學方法交流的過程。

?設計意圖】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不教現成的知識而是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充分發揮主體性,讓學生自己選讀,自主合作,循文探究,利用詩文中總分結構,引導學生自己探索,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抓住“萬水千山”總述句,讓學生分頭研讀,分組討論。體會如何“難”,但紅軍戰士又怎麼“等閒”

?設計意圖】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對話的基礎是文本,讓學生充分地閲讀感悟,深入研讀思考,自由地討論交流,把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情感的體驗,語言的領悟釋放出來,實現師生心靈的對話,精神的交流。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應該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培養學生自覺閲讀的習慣。

1、生活中也會通過這樣的“山”“水”,結合生活説一説。

2、怎樣才能培養自己的長征精神呢?如何學會排除萬難?

?設計意圖】由生活步入教材,再由教材邁向生活,教材只是個例子,讓學生樹立大語文學習觀,把語文課上學到的知識能力情感落實到自己的生活實踐中去,讓學生在實踐中接受長征精神的洗禮。

第5篇

?長征》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級語文第九冊第7單元第25課(需2課時)。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全詩共八行,全詩生動地概述了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艱難歷程,讚頌了中國工農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主義精神。

五年級的學生對語言文字有了一定理解能力,在初讀課文後對這段歷史有一定了解,讓學生學習和繼承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中國工農紅軍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徵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引導學生把閲讀、感悟、想象結合起來,再現紅軍長征的困難和艱險,讓學生增強民族使命感,激發熱愛祖國的感情。

1、弄懂詩中所有詞語的意思,從中領會全詩表達的大無畏精神和英雄豪邁的氣概。

2、讀出全詩的節奏和韻腳,增加對詩這種體裁特點的感性認識。

國民黨反動派對紅軍發動了五次“圍剿”。從1931年到1934年,在毛澤東同志正確路線指引下,紅軍取得了四次反“圍剿”的偉大勝利。以後,由於王明的錯誤路線排斥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造成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為了保存革命力量,紅軍不得不離開中央蘇區根據地,開始長征,北上抗日。長征途中,1935年4月,黨中央在貴州省遵義召開了遵義會議,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的錯誤路線對黨的統治,從此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從勝利走向勝利。

黨中央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經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西康(現已撤銷省的建制)、甘肅、陝西等11個省,在整個長征途中,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歷盡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紅軍戰士擊潰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連續行軍二萬五千裏,終於在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陝北根據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軍也到達陝北,與第一方面軍會合。

毛澤東同志寫了《長征》這首詩,從詩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中所遇到種種困難和紅軍戰士在戰勝這些困難時所表現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2、學生按節奏試讀,達到能讀上口,會停頓的程度。

萬水千山:“萬”和“千”都不是實數,而是説無數的山、無數的水,實指在長征中遇到的無數艱難困苦。

五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在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邊境。

鐵索:指大渡河上的瀘定橋,紅軍過橋時橋上只剩下13根鐵索。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綿延四川、甘肅兩省邊境,海拔4000米左右,終年積雪。

三軍:指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也就是整個紅軍。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紅軍戰士不害怕在長征中遇到的無數艱難困苦,這些艱難困苦在紅軍眼裏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在紅軍眼裏不過是翻騰着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在紅軍看來,不過像泥丸一樣在腳下滾過去。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金沙江兩岸是懸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給人以暖的感覺;大渡河上的瀘定橋上的鐵索懸掛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氣逼人的感覺。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更讓紅軍戰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皚皚白雪,紅軍過了岷山,心情豁然開朗,個個笑逐顏開,表現了紅軍歷盡艱難險阻,取得長征勝利的喜悦心情。

“只等閒”、“盡開顏”、“萬水千山”這三個詞語的意思。

讓學生讀一句講一句,先説説詩句中詞語的意思,再説説詩句的意思。

1、説出你對“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句詩的理解?這句詩表達了紅軍戰士怎樣的思想品質?

這兩句詩是説,五嶺山脈是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在紅軍戰士的眼裏,不過是翻騰着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在紅軍戰士看來,不過像泥丸一樣在腳下滾過去。“逶迤”、“磅礴”形容山的大,這是實際上的山;“細浪”、“泥丸”形容山的小,這是紅軍戰士眼裏的山。這樣對比來寫,寫山的大,表現出紅軍在二萬五千里長徵中面對的艱難困境;寫山的小,表現出紅軍把這些艱難困苦當作平常的事,反映出紅軍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

2、“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這一“暖”一“寒”,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金沙江兩岸是懸崖峭壁,水流湍急,激流拍打着兩岸,給人一種暖的感覺。當紅軍來到大渡河時,河上的瀘定橋上只有十三根鐵索。鐵索懸掛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氣逼人的感覺。“暖”字表達了紅軍巧渡金沙江的歡快心情。滬定橋橫空高懸在大渡河上,當時橋上的木板已被敵軍抽掉,渡河的勇士們手攀鐵索,冒着對岸守敵密集的彈雨前進,不惜流血犧牲,終於奪下了瀘定橋。“寒”字表現了紅軍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

請注意不要把“大意”説成“譯文”也不要和“概括全文內容”相混淆。“大意”應該是:

1、以詩句所述及的內容為主,但可適當地增加一些實際存在而詩句沒有提到的內容。

2、能夠反映詩句所描述的人、地、事的基本面貌,比較直接具體。

這首詩的大意可以這樣概括:紅軍不怕長征途中遇到的千難萬險,把跨越萬水千山只當作平平常常的事。五嶺山脈綿延四省;烏蒙山氣勢雄偉,然而紅軍戰士卻把它們看成是微波細浪和小小的泥丸。紅軍戰士以喜悦的心情和旺盛的戰鬥熱情巧渡了水流湍急的金沙江;以大無畏的精神飛奪天險瀘定橋。紅軍在長征途中經歷了無數次大小的戰鬥。當翻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途中艱苦卓絕的鬥爭,展望無限美好的革命前景,紅軍戰士怎能不喜笑顏開呢?

全詩共八句,每兩句一聯。第一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統領全篇。第二聯、第三聯的詩句承接上聯展開,使“難”、“萬水千山”和“不怕”、“只等閒”有了具體事例。第二聯寫山,第三聯寫水。第四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總結全詩。

這首詩描述了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途中所經歷的艱難險阻。

這首詩表現了紅軍戰士藐視困難,一往無前的革命樂觀主義和大無畏精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