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的啟示説課稿6篇 釣魚智慧:發現、鈎起、戰勝挑戰的啟示

來源:巧巧簡歷站 8.3K

這篇課稿以“釣魚的啟示”為主題,通過比喻的方式揭示了身邊的一切挑戰與困惑都可以成為我們成長的契機。通過釣魚的經歷,我們將看到人們在面對困難時的堅持、智慧和勇氣。這篇文章將帶領讀者思考如何通過挑戰實現個人成長與進步。

釣魚的啟示説課稿6篇 釣魚智慧:發現、鈎起、戰勝挑戰的啟示

第1篇

?釣魚的啟示》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

它是一篇論理型的文章,主要寫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親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大鱸魚,此時離捕撈鱸魚開放時間僅差兩個小時,父親竟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裏,使“我”從中獲得終生啟示。本文分為釣魚、放魚、啟示三部分。

語言簡煉、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緻、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細膩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3、從釣魚的啟示中受到教育,懂得每個人都應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由於本課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比較多,所以我將教學重點確定為:理解父親為什麼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裏的原因。

教學難點確定為:抓住重點句,體會詹姆斯釣到鱸魚和放魚的心情變化,體會從釣魚中受到的啟示。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針對本文的特點,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講授法,朗讀感悟法。講授法可以讓教師系統地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朗讀感悟法,教師應運用語言渲染,引導想象,鼓勵學生多讀多想,讀思結合,以此來引導學生理解文中重點語句。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新課程理念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採用

讓學生在上課之初就充分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學有方向,有的放矢

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針對學生情況及本課的重點、難點,採用問題比較法、談話法、討論法相結合。開設一堂科學探究課,引導學生在讀中自悟,在突破難點,形成重點的同時,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以此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及合作精神,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導入新課,我設計的導語是:同學們,今天我們將要學習新課,我們來看一下課文題目。讀課題你有什麼疑問? “啟示”是什麼意思? 課文中作者受到了什麼啟示? 為什麼釣魚會

使我從中受到啟示? 這節課我們就圍繞大家提出的問題閲讀課文,解決疑問。 此導語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首先,教師請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例如(魚鈎、小心翼翼、誘惑、告誡、實踐”等詞語)。

這為學生閲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徵。

接下來,教師請數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或者是聽範讀),教師請其他學生邊聽邊圈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重點是找出作者在釣魚的過程中心情發生變化的詞語,理清文章脈絡,教師根據學生板書文章脈絡。

新課標對學生閲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閲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鍊學生的聽説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 教師請學生先默讀再分組討論。在教學過程中,用一個能統領全文的大問題來引導學生學文,即:為什麼“我”不願意把鱸魚放回湖裏,而父親卻堅持要“我”這麼做。我從中受到了什麼啟示?

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在這一環節裏,讓學生轉換角色思考,並分小組討論:如果你是作者,你會把魚放了嗎?為什麼?

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才容易與詹姆斯的心理產生共鳴,受到啟示。

我想讓學生寫一篇小作文,主要把他們經歷過的一件事情所帶來的啟示寫下來。有利於讓學生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釣魚的啟示説課稿6篇 釣魚智慧:發現、鈎起、戰勝挑戰的啟示 第2張

第2篇

這篇課文回憶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把鱸魚放回湖裏,使“我”從中獲得終身啟示的事,説明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敍的;從釣魚到放魚,最後寫34年後的啟示。最後一部分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大量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是本文在表達上的一個特點。而理解課文的重、難點,就要從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着手。

釣魚獲得的啟示,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圍繞啟示,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是學生學習的又一難點。由於學生的年齡、經歷的侷限,領會起來很難。教師可以適當點撥,引導學生討論、聯繫實際來理解。

力求體現新課程標準提倡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理念。把學習過程之中的感悟、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讚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實現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教學目標

1、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明白父親讓“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聯繫實際,受到“要遵守規章制度、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過對“我”和“父親”言行的朗讀感悟,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尤其要體會“我”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2、理解“與那條鱸玉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將“我”獲得的啟示劃出來。

1、就“釣魚”這件事來説,什麼是“是”,什麼是“非”?

2、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為什麼“我”做起來卻覺得很困難呢?

3、彙報交流,引導學生從以下三方面説理由,讀句子。

4、魚的極大的誘惑,周圍的環境,都讓“我”難以下決心把魚放回湖中,但最終“我”還是作出了“放魚”的選擇。

1、“我”雖然在爸爸的嚴格教育之下,無可奈何地放了魚,但在這個過程中,“我”經歷了非常艱難的心理鬥爭。讓我們再來讀3-9自然段,體會“我”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4、你們看,“我”把魚放回湖中,經歷了一個多麼艱難的過程。所以説: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6、提升對父親要求“我”把魚放回湖中的真正用意的理解。

(三)理解如果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1、34年前,父親的嚴格教育讓我作出了道德的選擇,那麼,在以後的日子裏,我是怎麼做的呢?

2、出示相關句子:理解“誘惑人的魚“的含義時,我啟發學生:“在生活中,你們很可能遇到過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你和作者34年前的選擇一樣嗎?”我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説開去。這樣,將教書與育人,讀書與做人,讀文與明理,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讀進去再走出來,啟迪學生的人生。

3、引出:“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紐約一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當年他把魚放掉是因為父親的威嚴,是無可奈何的,但是,他現在的選擇卻是——自覺的,為什麼能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因為——他已經在從小嚴格的教育中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讓學生進行小練筆,一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再是加強寫作訓練,三是加強思想道德教育。讓學生學以致用。

第3篇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敍事的,全文共11個自然段。主要講述了主人公“我”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

“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大鱸魚,父親卻讓“我”把鱸魚放回水裏,使“我”懂得“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這樣的啟示,這一啟示讓我受益終生。很明顯,這是一篇適合對學生們進行社會道德品質教育的好教材。

五年級的學生們已經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閲讀能力也日漸提高,能初步的把握

的主要內容,也初步養成與他人進行交流閲讀感受的習慣。基於對教材的把握和學情的分析,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考度,制定了一下三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並積累捕撈、操縱、沮喪、誘惑、皎潔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理解父親要“我”把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感悟從釣魚中獲得的啟示。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感悟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精讀重點語句和段落,體會從釣魚中獲得的啟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教師、學生們、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閲讀的重

點是培養學生們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結合學生們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採用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情景教學法:教師通過導入創設情境,通過朗讀感受情境,讓學生們入境動情。

朗讀感悟法:閲讀是學生們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們的閲讀實踐。教師應當運用語言渲染,引導想象,鼓勵學生們多讀多想,讀思結合,以此來引導學生們理解文中的重點語句及其段落。

在學法上我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導學生們在讀中自悟,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以此提高學生們的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促進學生們的發展。

下面我將具體説説我對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以及設計理念。

所謂興趣是學生們最好的老師。所以,在上課前,我會這樣提問:同學,你們釣過魚嗎?如果你們釣到了一條大魚,你們又會怎麼做呢?今天,老師帶你們認識一位小男孩,在他11歲的時候,釣到了一條大魚,但是卻又把魚放回了湖中,而且還從中得到一個受益終生的啟示,你們知道是什麼嗎?現在老師就和同學一起去認識認識這位小男孩,學習學習這釣魚的啟示。出示板書:釣魚的啟示

用這這樣子的方式引出課題,能激發學生們旺盛的求知慾,接着再引導學生們在課文中尋找答案。

在上面創設情境中,對於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們已經對本課產生了一定的興趣,所以我很自然的安排學生們帶着這些問題默讀課文,並且有兩個目標:本課的生字詞,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五年級的字詞教學並非可以懸空,教師在課堂中也應該有所體現。我採用的是讀——講——讀——默的方式,先指明學生們讀,再讓個別同學講一講難寫的或者難度的字,再全班讀一讀,然後把難寫的字在邊上寫一寫,默一默,或者在書本上圈出來。對於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這樣的問題,相信對於五年級的學生們,在閲讀的基礎中,大部分學生們都能通過自己的話講出來。

在第三部分,更多的是品讀課文,但是如何切入也是一個難題。我想,讓學生們找出釣魚的啟示並不難,但是要讓學生們理解釣魚的啟示卻是有一點難度的。所以,我再次讓學生們瀏覽課文,找出釣魚的啟示:“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得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讀了這句話後,請學生們質疑: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呀。

道德、是、非、難這些和釣魚有什麼關係呢?我請學生們認真朗讀課文三到九自然段,找出文中我心情變化的句子。不難發現,“我的心情首先是得意,接着是急切,然後是難過和委屈,最後是不捨。

第一個是我“得意“的句子,也就是第三自然中描寫魚非常大非常漂亮的句子。我要求學生們反覆的,有感情的朗讀這些句子,讓學生們感同深受,明白我為什麼會這麼不捨這條魚。挖掘文本語言的訓練點,增強語感,使學生們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達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第二個點是“不容爭辯”。我會分二個步驟豐富這個詞語。

第一,緊緊抓住“盯”這個詞,理解父親在不容爭辯態度產生前的心理變化,讓學生們明白父親也是經過一番掙扎才決定放走這條魚的。二是讓學生們懂得,面對父親要我放走這條魚時,我的心情的變化過程,從得意,急切,再到難受委屈,最後到不捨。

這部分有大量細微的心理描寫,讓學生們反覆朗讀,以讀促悟,體會道德實踐中的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就在於讓每個兒童看到人的心靈美,珍惜愛護這種美,用自己的行為使這種美達到應有的高度。所以,我會適時引導學生們:同學們,在生活中,你也會遇到形形色色的誘惑,你也會遇到像文中所説的大鱸魚,這個時候,你又是怎麼做的呢。我相機出示各種情景,如在商場裏營業員多找了你錢,在路上你檢到喜歡的玩具,老師多給了你分數,遇到這些情況時,你是怎麼做的。

學生們在經過激烈的討論交流後,從而明白要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有社會道德人,此時,課文的重難點就得以突破了。聯繫學生們的實際,這樣就能將教書與育人,讀書與做人,讀文與明理,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起來,讓學生們讀進去再走出來,啟迪學生們的人生。我趁勢進行總結:同學們,正確面對每一件小事吧,拒絕誘惑,面對道德抉擇時做出正確的選擇,做個有道德的人,這樣你的人生必將走向成功。

第4篇

大家好!(鞠躬)我是國小語文組3號考生。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從小就熱愛教育,做着教師的夢。長大後,一直忠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站在三尺講台上用自己畢生的心血與智慧,澆灌祖國未來的花朵。我至今已執教23年,今天,有緣與各位評委老師相識,是我人生最大的快樂和幸福!請問我可以開始説課了嗎?

今天,我要説課的題目是《釣魚的啟示》,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計計等幾個方面來展開我今天的説課。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首先,我要説的是教材。《釣魚的啟示》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以"生活的啟示"為主題,編排了四篇課文。其目的是為了讓人們從生活中得到啟示,受到教育。本文主要寫在三十四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夜晚,"我"和父親去釣魚,由於離捕撈鱸魚開放的時間還差兩個小時,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釣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鱸魚放回湖裏,當時,"我"對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喪",但最後,"我"還是依依不捨地把鱸魚放回了湖裏的故事。

本課按要求安排了兩個課時,我要説的是第二課時。根據國小語文的教學要求和本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定了二個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重點詞句的含義,懂得"我"心情的變化。我認為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重點詞句的含義,懂得"我"心情的變化,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其次,依據學情,説説教法和學法。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無論什麼樣的教法,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葉聖陶先生説過:"教是為了不教。"從教學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態度,也初步具備獨立識字的能力,閲讀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因此,在教學中要突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探究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採用"情境渲染""讀一讀,品一品,議一議"等多種方法層層推進,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主探究課文的思想感情。課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運用自讀、質疑、圈畫、討論、交流等方法,深入領悟課文內容。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程序: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導入,能抓住學生的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基於這點,開課之初,我會利用多媒體配樂播放《小兒垂釣》並帶領全班同學深情朗讀"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讓學生初步感知釣魚的樂趣與艱辛,繼而揭示課題:13釣魚的啟示。這樣不僅可以立刻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熱情,還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進入新課的學習。

教學是為學生的完滿生活服務,閲讀自然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情感。而文章的內容又是情感的源泉,因此,水到渠成的進入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新課標要求五年級的學生閲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因此,我首先佈置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這樣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文章,養成邊讀邊思考的好習慣。然後全班交流,教師適時補充,明確課文寫了什麼事。籍此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

順勢進入第三環節,品讀課文,深入分析。通過以上初讀環節,學生對課文內容已經有了初步的理解,本環節主要在學生粗略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總體上,客觀上把握課文,從而深化對課文的理解。首先,我會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體會情感。同時,讓學生把文中相關句子畫出來,對於感受較深的語句,用圈點勾畫批註,將自己的感受批註在句子旁,接着,我會相繼出示"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着。"抓住"好大,從來沒有見過,漂亮,翕動"等關鍵語句,體會"我"和父親的那份欣喜、(得意)的心情。面對這麼一條又大又漂亮的鱸魚,"我"和父親是如何處理的呢?請學生快速默讀第4∽9個自然段,找出相關的句子。然後多媒體出示相關的句子:"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我(急切)地問道。""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從父親那不容爭辨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餘地的。我慢慢地把魚鈎從大鱸魚的嘴脣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回湖裏。"引導學生交流交流,讀一讀,寫一寫,使學生在思考與朗讀的過程中,感悟作者那種無耐的(委屈)和(不捨)。這樣,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加深了理解,對全文的感情有了昇華,既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又鍛鍊了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然而,轉眼間三四十年過去了,當我一次次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就會想起父親告誡我的話,引導學生快速讀文,找到父親的話。小組討論交流後,多媒體出示"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實踐、勇氣、力量"仔細琢磨,從中體會父親的嚴格與不被任何誘惑的高尚品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接下來,進入第四個環節,總結全文,拓展延伸。第一,迴歸文本,朗讀全文,讓學生將自己的感悟通過聲音表達出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道得意識,從小養成不被任何誘惑的高尚品格。第二,拓展延伸,生活中,遇到同樣的事,該怎麼辦?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親朋好友聽。

我的板書簡明扼要,抓住文章的中心,體現了文章的主旨,便於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初步設想,在教學實施中,我會根據課堂的生成做適當的調整。不妥之處,敬請評委老師予以指正!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第5篇

在課堂教學中,貫徹新課標要求,運用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式閲讀的教學新理念,結合語文教學的聽、説、讀、寫,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抓重點詞句、設身處地、入情入境地理解課文,結合生活讀懂課文,並從中受到教育。一句話:重朗讀,重品味,重合作,重探究,構建探索型課堂,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釣魚的啟示》原本是人教版的課文,現在它也收錄在課標版實驗版的教科書裏,由此可見其代表性。《釣魚的啟示》是一篇論理型的文章,講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親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大鱸魚,此時離捕撈鱸魚開放時間僅差兩個小時,父親竟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裏,使“我”從中獲得終生啟示。全文分為釣魚、放魚、啟示三部分,重難點在“啟示”部分,其説教味比較濃,稍有不慎,很可能上成品德課。

本文有一定的特殊性:從十一歲的釣魚一事講到三十四年後的啟示,時間跨度大,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存在距離;尤其是作為課文的重難點“啟示”部分,三十四年後作者才慢慢悟出的人生哲理,要讓國小生去理解,缺少生活的積澱,難度肯定很大。

1.知識與能力目標:抓重點詞理解課文;學習自己和與人合作,解答問題;學習作者細膩的心理描寫。

2.過程與方法目標: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抓重點詞句、設身處地、入情入境地理解課文,結合生活讀懂課文。

3.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從釣魚的啟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規範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直、守紀的人。

1.引導學生理解父親為什麼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裏的原因。

2.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感情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

感悟作者從這件事得到的啟示,引起情感共鳴,並從中受到教育。

當我一次次面臨道德的抉擇時,我都會想起34年前的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那是一個怎樣的夜晚,在那個夜晚發生了什麼?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那個夜晚......(板書課題)

1、請大家自由輕聲朗讀課文,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標清自然段)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抓住人物對話體會我和爸爸對待這條魚態度的不同,從而理解爸爸的做法,體會文章的內涵。

比較兩個魚的不同,總結出父親的做法讓我受到的人生啟迪。

第6篇

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課本第七冊第29課《釣魚的啟示》。

這是今年的新增篇目。這篇精讀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着了一條大鱸魚,“父親”卻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裏,使“我”從中獲得終生的啟示一事,從而説明一個人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記敍的,釣魚過程中有大量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啟示部分的句子比較難懂又包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課文藴藏的、倡導的道德品質都是現代社會所呼喚、現代人所必須具備的,如規則意識、如誠實守紀、如不為名利所惑等等。

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理解課文內容,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朗讀等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能正確、流利、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從小進行道德實踐對人一生成長的重要作用。教學重點確定為:讀中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學難點為:理解“父親”告誡“我”的一段話。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平等對話的過程。既是對話就不能訓話,就不是教師一相情願地在説教在傳授,而是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從而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地去朗讀、去感悟、去探究、去積累、去運用,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心靈共鳴,讓學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基於以上認識,我採用以下方法來展開課堂教學。

因為是抽籤借班上課,第一次見學生。我先話家常式地讓學生猜“老師喜歡什麼樣的學生”,從而讓學生明白“要敢問敢答,不怕問錯答錯”,消除學生的顧忌和緊張,拉近師生心靈的距離,以營造一種輕鬆、和諧、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

採用師生互背“名言”形式,既讓學生明白語言積累的重要,又在學生取得成功體驗得到激勵性評價,情緒高漲之時出示投影,贈送給學生一段“名言”,也就是文章的難句、中心句。然後讓學生聚焦中心句並針對中心句質疑問難,從而激發出學生帶着自己不懂的問題去學習新課文,去主動探究答案的熱情。

① 聽讀課文錄音,以達到整體感知課文大意的目的。

② 讀是語文教學永遠不變的一劑良方。讀中理解,讀中生情,讀中感悟,讀中也在積累內化語言。因此,我將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反覆地、多形式地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讀中感受夜晚的美景,體驗“我”和“父親”的心情的變化,走進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領悟“父親”告誡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③ “釣魚”部分採用記者採訪的形式,創設情景,讓學生角色置換,把自己當成文中人物去感悟去想象,從而達到理解語言文字和訓練口頭表達的雙重目的。“啟示”部分,聯繫社會生活實際,從正反兩面幫助學生領悟含義,突破難點。

全文學完後,以自寫“名言”的形式交流讀書感受,鼓勵學生多角度的思維並充分地發

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從而既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體驗,又進行了書面表達的訓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