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小班教案及反思9篇 "玩出學習樂趣:玩具小班教案及反思"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1W

本文主要圍繞玩具小班教案及反思展開,旨在探討如何通過玩具幫助幼兒提升認知、語言、社交和情感技能,同時反思教學實踐中的問題與改進方案,以期在幼兒教育中充分發揮玩具的重要作用。

玩具小班教案及反思9篇

第1篇

請每位幼兒準備一個 玩具(電動的、長毛絨的、木質的、等多材質種)活動重點:會玩不同的玩具。

1、幼兒自己介紹帶來的玩具、並自由玩玩具教:今天呀、小朋友帶來了好多的玩具、阿姨請英雄介紹一下他帶來的玩具、和小朋友説一説他是怎樣玩的。

2、幼兒自由探索不同玩具的玩法教:找兩個小朋友交換玩具玩玩、你會怎樣玩呢、怎樣使玩具動起來?(提醒幼兒愛惜同伴的玩具)

3、引導幼兒説出自己的發現與感受教:你喜歡什麼樣的玩具、為什麼?

4、請幼兒輪流演示一種玩具的不同玩法教:你是怎樣使玩具動起來的?其他小朋友有沒有別的玩法?

風是我們每天都要接觸到的一種自然現象、雖然每天都能遇到、但是對於孩子來説、卻是最熟悉的陌生事物。上這節教育活動、就是為了讓幼兒瞭解關於風這一自然現象的一些簡單常識。我最大限度的調動自然資源、選擇生活中可利用的實物進行了此堂課、讓幼兒可以親身感受到風、只有讓幼兒親自感受到風的存在、才可以體會到單憑口説理解不了的知識。

玩具小班教案及反思9篇

第2篇

2、初步學習檢查遺漏,養成做事縝密細緻的好習慣。

3、養成不將玩具塞進嘴巴、耳朵或鼻孔裏的自我保護意識。

2、教師講完故事的上半段,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幼兒瞭解玩過的玩具要將其放回原處。

3、教師繼續講故事的下半段,讓幼兒感受股市的美好結局。

教師:現在我們都知道玩具的家在哪裏了,那麼我自己的家呢?

讓幼兒能根據提示,觀察圖一,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小象要回家的心情,樂意把好玩的玩具送回家,並懂得幼兒園的玩具是大家玩的,不能自己拿回家。這次活動通過寶寶在回家的時候把原本屬於幼兒園的玩具帶回家了,導致在幼兒園的小象媽媽因為找不到自己的寶寶兒傷心難過,最後寶寶知道自己做錯了,然後把玩具送回家的故事讓幼兒來了解、討論小朋友是否應該把幼兒園的玩具帶回家。

第3篇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一、出示玩具,引起興趣教師:你們玩過這些玩具嗎?怎麼玩呢?

1.教師提問:你們都知道這些玩具怎樣玩,老師有一種新的玩法,你們想不想看?

2.教師示範印畫的方法:先將玩具的一面浸在顏料中,然後將玩具拿起,等顏料不往下滴時,在大紙上印一下。

1.給幼兒準備好濃度的顏料水,再發下學習單《玩具印一印》,請幼兒先選好喜歡的玩具,印出自己想要的圖畫。

四、評價作品幼兒共同欣賞自己的玩具印畫,並相互交流。

這堂課下來,讓我最遺憾的是從玩具的選擇上,我覺得沒有讓幼兒準備自己喜歡的玩具,這是一個缺陷最大的地方,幼兒應該有一個自主選擇玩具的機會,這或許也會是這節課最大的亮點,我自己給幼兒提供了班級裏平時經常玩的拼插玩具,拓印的時候感覺效果不是很明顯。還有在幼兒一看到顏料的時候特別的興奮,因為她們是第一次接觸,覺得特別的新奇,興趣特別高,恨不得馬上就可以動手操作。可以在我開始示範的過程中,我發現我調的顏料太稀了,濃度不夠,以至於在印畫時,形狀不是很明顯,玩具的形沒有凸顯出來,由於幼兒還不太會用顏料,以至於在拓印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細節方面的問題,有些幼兒一直在重疊地印畫,整張畫紙都很凌亂,沒有顯出單個玩具印出來的模型,在操作過程中,桌子上和幼兒的袖子上也沾上了一些顏料,這是我忽略的地方,以後需要注意和加強。為了讓幼兒的作品變得更加完整,我在幼兒拓印的基礎上,畫上了一件小t恤。在以後的課堂上,我會先操作,在操作中不斷髮現問題,減少課堂上細節問題的影響。

第4篇

小班幼兒入園後,為了安撫孩子們的情緒,我收集了好多的玩具,創設了一個玩具區。隨着活動的開展,發現很多寶寶不能自覺地收拾玩具,總是由老師跟在後面收拾。為了讓幼兒養成自覺收拾玩具的好習慣,於是設計了本節課。

1 : 知道玩具是我們的好朋友,不僅能給我們帶來快樂,還能幫助我們學到本領。

2 : 教育幼兒,讓其知道要愛護玩具,玩過玩具後要把玩具放回原處,並擺放整齊。

4 : 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 知道玩具是我們的好朋友,不僅能給我們帶來快樂,還能幫助我們學到本領。

難點: 教育幼兒,讓其知道要愛護玩具,玩過玩具後要把玩具放回原處,並擺放整齊。

2 、各種玩具,布娃娃若干,玩具櫃3張(上面貼有相應的標記)

(1)説一説玩具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具嗎?(喜歡)為什麼喜歡?(因為玩具好玩) 玩玩具時 ,你們的心情怎麼樣?(很高興,很開心.....

(2)玩具哭了 師:聽,這是誰在哭呀?(哭聲響起)讓我們去看一看!(播放影像,玩具在哭) 是玩具哭了....師:原來是玩具寶寶在哭,請問它為什麼在哭呀? (放得不好,亂七八糟的它們沒有家了) 我們一起來問問玩具寶寶吧! 齊問:玩具寶寶你為什麼哭呀?(播放影像:玩具説話) 師:玩具的家在哪裏?(櫃子裏) 我們一起叫小主人把玩具寶寶送回家吧.(播放影像:玩具回家)

(1)出示三個櫃子,裏面放滿三種玩具:布娃娃,小汽車,積木 師:哈哈,又到我們玩遊戲的時間了。你們看老師這裏有好多的玩具分別放在三個櫃子裏,這兒就是他們的家

(4):小結 寶貝們都很棒,已經把玩具放回原處,而且放得很整齊,玩具寶寶可喜歡你們啦,加油。

(1)幼兒交流 師:你們家裏有玩具嗎?(有)你們是怎樣收拾好玩具的?

四:我們一起唱首歌 師:小朋友,我們都學會整理玩具了。老師把收拾整理玩具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看來唱吧。歌曲(送玩具回家)

本節課是針對剛入園不久的小班寶寶學習狀況和年齡特點,採用多種的教學方式,使幼兒在形式豐富的活動中愉快地學習;通過對寶寶收拾玩具的教學碟的觀看,留給寶寶深刻的印象,為寶寶們樹立了良好的學習榜樣。

第5篇

1、知道玩具和圖書是我們的好朋友,養成愛惜玩具、圖書的好習慣。

被損壞的圖書一本;好的圖書、玩具若干;訂書機、透明膠等。

1、設置情境,引導幼兒瞭解圖書被損壞的原因,學習修補損壞的圖書。

(1)提示語:嗚--是誰在哭?原來是圖書在哭,它為什麼哭呢?

(2)教師以書的口吻説:我原來可漂亮了,裏面還有很多的故事,可是有一天,東東和明明都想和我做朋友,誰也不讓誰,把我扯爛了。

(3)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圖書為什麼會爛?怎麼做才不會爛呢?小朋友願意幫幫這本書嗎?可以用什麼辦法幫助它呢?

(3)請兩名幼兒分別示範看書、玩玩具的方法並引導其他幼兒觀察。

(4)引導幼兒討論:他們做得對嗎?看書、玩玩具時還要注意什麼呢?

3、教師發放好圖書和玩具,鼓勵幼兒用正確的方法和它們做朋友。

4、活動結束,引導幼兒輕輕的有序地收拾圖書和玩具。

1、可出專利"我是愛護圖書、玩具的好寶寶",教師及時拍下良好的行為,張貼照片,激勵幼兒。

2、指導值日生每天定時清理圖書、玩玩具,並檢查督促其他幼兒看書,玩玩具的行為。

3、在日常的桌面遊戲、區域活動、自由活動時,教師應提供適量的玩玩具,擺放合理,方便取放,隨時提醒幼兒注意愛惜,不要爭搶,輕拿輕放。

4、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修補家中的玩具和圖示,教育幼兒愛惜玩具、圖書,不無故撕書、拆仍玩具。鼓勵幼兒將自己喜歡的玩具、圖書帶到幼兒園與朋友分享。

"我愛你"的主題,側重於情感激發和表達,適合小班幼兒。設計和實施按照幼兒傾聽-説-行動的學習邏輯展開。

1、所選繪本材料"我愛你"很有感染力,所配背景音樂很很合適。

2、老師講完故事,應着重讓幼兒討論:小獾説了什麼,都是對誰説的,為什麼會説"我愛你"?説"我愛你"的時候小獾的心裏感覺怎麼樣?側重討論"是長頸鹿阿姨還是心裏本來就愛他們才説的"?"為什麼對身邊的親人説了"我愛你",小獾還對他"用過的東西"也説"我愛你"?(難點部分)

3、製作愛心卡,教師示範引起幼兒模仿,好在教師注意到並隨機引導幼兒關注其他的任何東西。

4、送愛心卡的時候,幼兒説"還想玩一會""沒有",幼兒還有活動的需求和興致,可以考慮製作愛心卡除了印圖章還可以提供畫筆材料供幼兒表達,進一步推動幼兒接近下一個最近發展區。

第6篇

1、學習用簡單的語句介紹自己最喜歡的玩具名稱及玩法。

3、懂得玩過玩具後要把它放回原處,學習收拾玩具的方法。

4、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師:今天金老師帶來一個我的寶貝玩具,看這是什麼?我的小熊是黃色的,圓圓的頭,它有黑色的眼睛,還穿着一件漂亮的衣服。

請小朋友介紹自己帶來的玩具,並用簡短的語句介紹自己的玩具,説説最喜歡的原因。

師:現在請小朋友也來介紹你的寶貝玩具好麼?先要告訴大家它的名字、它可以怎麼玩,再説説你為什麼最喜歡它。

小結:今天我們小朋友都帶來了自己最喜歡的玩具,有毛絨絨的玩具,有塑料的小汽車,還有木頭做的積木。

師:每個人都帶了玩具,我們可以大家一起玩,請你找找好朋友一起玩。

小班孩子剛離開家中,還沒有擺脱“自我中心”,想要把自己最喜歡最寶貝的玩具分享給其他小朋友,有很多幼兒都還不願意,而這時教師就要用表揚,獎勵的方式,激勵其他小朋友感受分享的快樂,使他們也產生分享的意願,在分享的過程中孩子們會體會到一起玩的快樂。並且懂得在玩的時候要愛護好自己和他人的玩具。

第7篇

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的一生是有益無害的,孩子的行為習慣通過反覆的實踐、練習而形成和鞏固的。在孩子的一日活動中藴涵着許多看似平常的活動,其實這正是培養各種好習慣的大好時機。本班幼兒對玩具非常感興趣,而在收玩具的行為習慣方面有所欠缺。為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送玩具回家》,通過收整玩具,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

2、按玩具的種類進行分類並保持玩具家的清潔、整齊。

2、教師向幼兒介紹玩具櫃。(玩具櫃是玩具的家,是專門擺放玩具的)二、幼兒觀察玩具櫃中的凌亂的玩具進行討論。

幼:分分家。顏色相同的放在一起;幼:方的放在一起,圓的放在一起;幼:大的放在一起,小的放在一起;幼:相同的放在一起;幼:做標記;

幼:用盒子裝,因為有的玩具太小,用盒子裝起來就整齊了。

(評析:此環節,教師未採取直接的語言對幼兒的回答進行肯定與否定,此環節為幼兒提供了想像的機會,使幼兒感想、敢説。)

師:剛才我們用了很多方法進行分玩具,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最合適,為什麼?

幼:顏色放在一起的不合適,裏面的有大的又有小的,看起來很亂;幼:圓的放在一起,方的放在一起不合適,裏面的有大的又有小的,找的時候很難找;幼:相同的玩具放在一起最合適,看起來很整齊;(評析:幼兒通過實踐活動從中找到了擺放玩具的最佳方法。)

3、師對分玩具的最佳方法進行小結五、引導幼兒做標記1、提問:今天,我們將玩具進行了分類,過了幾天如果小朋友忘記了,怎麼辦呢?

幼:做標記;幼:把標記貼在玩具家裏,以後擺放的時候一看就知道了;

2、幼兒製作標記六、送玩具回家幼兒按標記分玩具七、延伸活動:幼兒根據標記收整為玩具(評析:本次活動的取材來源於日常活動,活動中幼兒對玩具始終保持飽滿的情緒,活動中的氛圍比較活躍,活動中教師的相關問題起到了引領的作用,問題的設置為幼兒提供了想像、表達的機會,孩子們通過想想、説説、議議,實踐等活動從中找到了擺放玩具的最佳方法。充分體現了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本節活動的實踐幼兒通過反覆的練習,能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本人能以幫助小熊的形式貫穿整個過程,幼兒興趣濃厚,參與的積極性高。在活動中,能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討論收拾玩具的次序,並引導幼兒有次序地進行收拾。在收拾菜市場的菜時,能結合複習方位詞與講完整句。大部分幼兒能根據玩具的標記找到各自的家,但還有小部分幼兒放錯家。本人沒有及時檢驗幼兒收拾玩具放回家的情況,進一步讓幼兒清楚玩具不能隨意放置,應根據各自的標記進行收拾。在收拾餐具時,本人有意讓幼兒清楚不是很多人才能把玩具收拾好,玩具少只要少人就能收拾。但只是單純由老師講,幼兒不能理解。如果可以藉助其他方法,讓幼兒親自體驗,這樣幼兒才能清楚地瞭解不是人多就是好辦事。

第8篇

新《綱要》把讓孩子學習分享明確列入社會領域的教育內容中。從小培養幼兒的分享觀念和分享行為,幫助孩子們學會分享,可以健全幼兒人格,促進幼兒間良好人際關係的和諧發展。但是在帶小班的孩子玩玩具的時候,我發現有的孩子不喜歡和別人好好一起玩,喜歡獨佔玩具,總是和別的小朋友鬧得不愉快,不懂得分享,為了讓小孩子們知道分享,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好好的玩玩具,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1、讓小朋友們懂得不獨佔玩具,願意將自己喜歡的玩具與大家分享,體驗交換玩具玩的快樂。

難點:體會自己一個人在家玩和大家一起玩的不同感受。

2、請家長配合把幼兒喜歡的家裏的玩具帶到幼兒園。

1、大意:小寶的爸爸給小寶買了一輛漂亮的玩具小汽車,車上還有燈,一開起來,燈一閃一閃的,還能唱歌,小寶可喜歡了,他走到那裏就把玩具小汽車帶到哪裏,他的鄰居小朋友明明看見了,説:“小寶,咱們一起玩好不好?”小寶説:“我有小汽車才不和你玩。”玲玲看見了,説:“小寶,咱們一起玩好不好?”小寶説:“我有小汽車才不和你玩。”説完就抱着小汽車跑開了,可是他一個人玩,慢慢的就覺得小汽車越來越沒有意思了。一天,他看見明明和玲玲在拍小皮球,就抱來了小汽車,和明明玲玲一起玩了起來,玩得可開心了。

(二)教師將玩具帶到幼兒園,告訴小朋友們這是自己喜歡的玩具,它願意和大家做朋友,請小朋友們也來玩。

(三)鼓勵幼兒將自己帶來的家裏面的玩具拿出來和大家一起玩。

(四)和幼兒共同佈置玩具角,佈置時,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玩具及玩法。

“今天我們玩得真開心呀,原來大家一起玩可以比自己一個人玩更開心。和大家一起玩,不但可以交到好朋友,還可以玩到更多的玩具。所以,以後有了玩具我們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玩。”

1、每月定出一天為“玩具分享日”,請幼兒從家裏拿來玩具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

2、從分享玩具延伸到別的東西的分享,在日常生活中,隨機教育,促進他們情感的交流,逐漸增強幼兒分享意識。

1、本次活動中,我摒棄了傳統社會性活動説教的舊觀念,用一種很自然的形式,以幼兒為主體,遵循由裏及外的原則,首先幫助幼兒認清,自己擁有什麼,自己可以使用什麼。別人擁有什麼,別人可以使用什麼。然後老師做為一種中介,引導幼兒學會用一種既能表達自己的需要,又能讓對方接受的方式(分享、交換),去滿足需要,去提升幼兒的經驗,先享受,再分享,這是人的本能,更是社會性教育在這方面的基本點。

(1)孩子出現了“搶玩具”的現象,我能以正面引導。如“你為什麼要搶他的玩具呢?是不是很想玩他的玩具呀?” “那你可以問問他願不願意借你玩呀?”等這樣的問題,引導孩子學會徵求同伴的意願。

(2)在分享玩具環節中出現了個別幼兒不願意分享的情況,我能適時引導,如“他的玩具很好玩,你想不想玩呀?”“如果你想玩別人的玩具,別人不願意借給你,你是不是也會感到很難過呢?”……等問題,讓幼兒通過情感換位來體會,感受自己和別人的心理,慢慢地,這些孩子也願意和別人分享了,開心快樂的神情流露於臉上。

社會性的教育需要一個過程,我們也將通過在日常生活中的隨機教育和後續的延伸活動不斷地引導幼兒感受和體驗,不斷提升和發展。

第9篇

1.能按數的大小給一組(3個)物體排序,並匹配相應的物體。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1.娃娃若干套(每套大、中、小各1個),汽車、綵球、積木、小鈴若干套(每套大、中、小各1個)。

教師出示3個娃娃:看,來了幾個娃娃?它們有什麼不一樣?(請幼兒觀察並説説娃娃的大小不同)娃娃排隊。

教師:娃娃要做操了,誰排在前面,誰排在後面呢?誰來試試給娃娃排排隊?(請個別幼兒在標記圖上給娃娃按順序排隊,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講述娃娃排列的順序)送汽車給娃娃教師:玩具汽車要找娃娃做好朋友,應該把哪輛汽車送給哪個娃娃呢?(請個別幼兒操作)教師提醒幼兒邊送邊説:大汽車送大娃娃,小汽車送小娃娃。

教師鼓勵幼兒自由地選擇送綵球、送積木、鬆小鈴、送瓶蓋等小組才做活動。

教師觀察幼兒活動,引導幼兒先給娃娃按大、中、小或小、中、大順序排排隊,再為大、中、小娃娃配送合適的玩具。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們的態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造力也得到發揮。

熱門標籤